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89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



    背景技术:

    石墨电极作为一种以电弧释放电能加热的导体,在工业上常以煤沥青作结合剂,将石油焦和针状焦作为主要原材料,经过煅烧压型,配料焙烧,混捏,石墨化,机器加工制成,它具有加工速度快,可加工性好,重量轻,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石墨电极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预热箱。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石墨电极预热箱:

    (1)现有的一些石墨电极加工用预热箱,由于石墨电极通常呈柱状,现有的一些石墨电极加工用预热箱不便于稳定对石墨电极进行左右移动,而且不便于对不同尺寸的石墨电极进行夹持;

    (2)一些石墨电极在加工时,不便于进行快速预热,通常是将电极放置进箱体内进行加热工作,不便于对石墨电极表面进行均匀且快速的加热工作,工作效率较低。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石墨电极加工用预热箱,不便于对石墨电极进行稳定夹持,而且不方便后续对石墨电极表面进行均匀且快速的加热工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包括顶架、齿轮、加热板、齿条、电动绞盘和石墨电极本体,所述顶架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方形限位杆,且顶架右侧方形限位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筒,并且第一圆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圆筒,所述顶架右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管套,且管套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并且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二圆筒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所述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第三圆筒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转轴的表面栓接有栓绳,且栓绳位于管套的内部,并且栓绳的顶部设置有电动绞盘,所述电动绞盘和包括顶架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筒的下方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并且滑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杆,且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板,并且夹板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顶部和夹板的顶部均开设有搭接槽,且延伸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搭接块,并且延伸板的前后两侧和夹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胶板,所述底板的表面放置有石墨电极本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第三圆筒由内到外内外径均逐渐增大,且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第三圆筒的厚度和长度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加热板在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第三圆筒的表面均等间距分布,且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第三圆筒与管套、转轴和齿轮均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栓绳在转轴的表面呈缠绕状,且栓绳通过电动绞盘与转轴和管套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壁和滑块的外壁相吻合,所述夹板通过滑槽和滑块与底板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夹板通过搭接块和搭接槽与延伸板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夹板和延伸板通过螺杆与相邻夹板和延伸板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石墨电极预热箱:

    (1)在装置上设置有螺杆传动结构,可以通过转动螺杆使得左右两侧的夹板和延伸板向内挤压,通过夹板和延伸板上固定的胶板来对石墨电极进行稳定固定工作,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同时夹板的高度较小,后续可以通过拆除延伸板使得装置更加方便的进行加热工作;

    (2)在装置上设置有绞盘和栓绳以及齿轮齿条传动组件,在方形限位杆对圆筒的限位作用下,圆筒可以通过绞盘拉动栓绳,栓绳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齿条和圆筒上下移动,同时这种传动方式不会占用过多装置内部空间,可以解决电机占用过多内部空间的情况,同时内外径递增的圆筒在可以对不同尺寸的石墨电机进行均匀余热工作,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套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架;2、方形限位杆;3、第一圆筒;4、第二圆筒;5、第三圆筒;6、管套;7、转轴;8、齿轮;9、加热板;10、齿条;11、栓绳;12、电动绞盘;13、底板;14、滑槽;15、滑块;16、螺杆;17、夹板;18、延伸板;19、搭接槽;20、搭接块;21、胶板;22、石墨电极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包括顶架1、方形限位杆2、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第三圆筒5、管套6、转轴7、齿轮8、加热板9、齿条10、栓绳11、电动绞盘12、底板13、滑槽14、滑块15、螺杆16、夹板17、延伸板18、搭接槽19、搭接块20、胶板21和石墨电极本体22,其特征在于:顶架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方形限位杆2,且顶架1右侧方形限位杆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筒3,并且第一圆筒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圆筒4,第二圆筒4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圆筒5,顶架1右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管套6,且管套6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7,并且转轴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齿轮8,第二圆筒4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9,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齿条10,转轴7的表面栓接有栓绳11,且栓绳11位于管套6的内部,并且栓绳11的顶部设置有电动绞盘12,电动绞盘12和包括顶架1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圆筒3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3,且底板13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4,并且滑槽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15,滑块15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杆16,且滑块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板17,并且夹板17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延伸板18,延伸板18的顶部和夹板17的顶部均开设有搭接槽19,且延伸板1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搭接块20,并且延伸板18的前后两侧和夹板17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胶板21,底板13的表面放置有石墨电极本体22。

    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由内到外内外径均逐渐增大,且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的厚度和长度均相同,方便对不同尺寸的石墨电极本体22进行余热工作。

    加热板9在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的表面均等间距分布,且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与管套6、转轴7和齿轮8均一一对应,保证装置均匀加热,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

    栓绳11在转轴7的表面呈缠绕状,且栓绳11通过电动绞盘12与转轴7和管套6之间构成传动结构,通过电动绞盘12拉动缠在转轴7上的栓绳11来驱动齿轮8进行转动,可以减小上下移动圆筒的传动结构的空间占用,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滑槽14的内壁和滑块15的外壁相吻合,夹板17通过滑槽14和滑块15与底板1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使得装置上的夹板17和延伸板18可以稳定左右移动,方便后续对石墨电极本体22的夹持工作。

    夹板17通过搭接块20和搭接槽19与延伸板18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夹板17和延伸板18通过螺杆16与相邻夹板17和延伸板18之间构成传动结构,根据石墨电极本体22的高度来对延伸板18的安装个数进行调节,同时,后续可以拆卸延伸板18来对装置内部的石墨电极本体22进行加热。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石墨电极预热箱时,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该装置通过底板13对石墨电极本体22进行承载和移动,顶架1的下方设置有3处圆筒,通过方形限位杆2对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进行限位,使得各处圆筒只能上下移动,不能转动或者左右移动,需要对不同尺寸的石墨电极本体22进行固定时,可以通过转动螺杆16,由于滑槽14对滑块15限位,使得滑块15只能左右移动,又因为螺杆16左右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因此转动螺杆16的过程中,左右两侧的滑块15会相向移动或者背向移动,从而对相邻两处夹板17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由于夹板17和延伸板18通过搭接槽19和搭接块20互相搭接,因此可以根据石墨电极本体22的整体高度来对延伸板18安装的个数进行调节,如图5所示,调节好相邻两处胶板21之间的间距,从而对石墨电极本体22进行稳定夹持工作,通过底板13底部的滚轮来对石墨电极本体22整体进行移动;

    如图1-2和图4所示,由于方形限位杆2对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进行限位,因此可以通过齿轮8的转动来对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进行上下移动,首先启动电动绞盘12逐渐向下放线,使得第一圆筒3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向下移动,后续可以通过电动绞盘12向上拉动栓绳11使得转轴7反向转动,从而驱动齿条10向上移动,从而达到对第一圆筒3上下高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石墨电极本体22,通过第一圆筒3内部等间距分布的加热板9进行预热工作,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包括顶架(1)、齿轮(8)、加热板(9)、齿条(10)、电动绞盘(12)和石墨电极本体(2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方形限位杆(2),且顶架(1)右侧方形限位杆(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筒(3),并且第一圆筒(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圆筒(4),所述第二圆筒(4)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圆筒(5),所述顶架(1)右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管套(6),且管套(6)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7),并且转轴(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齿轮(8),所述第二圆筒(4)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9),所述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齿条(10),所述转轴(7)的表面栓接有栓绳(11),且栓绳(11)位于管套(6)的内部,并且栓绳(11)的顶部设置有电动绞盘(12),所述电动绞盘(12)和包括顶架(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筒(3)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3),且底板(13)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4),并且滑槽(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杆(16),且滑块(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板(17),并且夹板(17)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延伸板(18),所述延伸板(18)的顶部和夹板(17)的顶部均开设有搭接槽(19),且延伸板(1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搭接块(20),并且延伸板(18)的前后两侧和夹板(17)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胶板(21),所述底板(13)的表面放置有石墨电极本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由内到外内外径均逐渐增大,且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的厚度和长度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9)在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的表面均等间距分布,且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和第三圆筒(5)与管套(6)、转轴(7)和齿轮(8)均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栓绳(11)在转轴(7)的表面呈缠绕状,且栓绳(11)通过电动绞盘(12)与转轴(7)和管套(6)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4)的内壁和滑块(15)的外壁相吻合,所述夹板(17)通过滑槽(14)和滑块(15)与底板(1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7)通过搭接块(20)和搭接槽(19)与延伸板(18)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夹板(17)和延伸板(18)通过螺杆(16)与相邻夹板(17)和延伸板(18)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预热箱,包括顶架、齿轮、加热板、齿条、电动绞盘和石墨电极本体,所述顶架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方形限位杆,且顶架右侧方形限位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筒,并且第一圆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圆筒,所述顶架右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管套,且管套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并且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二圆筒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所述第一圆筒、第二圆筒和第三圆筒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转轴的表面栓接有栓绳,且栓绳位于管套的内部,并且栓绳的顶部设置有电动绞盘。该石墨电极预热箱方便对不同尺寸的石墨电极进行均匀加热和稳定夹持工作,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峰;王照阳;安治强;马志华;李铁牛;袁瑜杰;郭红松;詹宁宁;介龙刚;张冰;吕伟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基控股集团石墨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2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8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