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02


    本发明属于硅橡胶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硅压敏胶因具有较好的耐高低温、耐化学和低介电性能,能够粘接低表面能表面。这使得有机硅压敏胶胶带以拼接带、电工胶带、等离子喷涂带、机械加工带等形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且因其无毒、无刺激、生理惰性,使用温度范围广,合适的粘接强度和药物透释性等特点,在医疗上和经皮治疗系统制剂中也获得广泛应用。有机硅压敏胶主体由液体硅橡胶和mq硅树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液体硅橡胶能增加压敏胶的流动性,从而增加界面粘合力,初粘性强,且作为交联固化的主体。目前市场上的有机硅压敏胶主要分为过氧化物固化型和加成反应固化型。过氧化物固化型的反应机理为液体硅橡胶上的烷基(如甲基)在过氧化物引发下产生自由基交联固化:2si-ch3→2si-ch2·→si-ch2-ch2-si。加成反应固化型的反应机理为乙烯基硅橡胶与含氢硅油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交联固化:si-ch=ch2 h-si→si-ch2-ch2-si。而mq硅树脂作为补强剂对压敏胶粘接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mq硅树脂补强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硅压敏胶的粘接强度。但mq硅树脂具有双层紧密结构球状结构,球芯部分为si-o-si链连接、密度较高的笼状sio2,球壳部分是密度较小的m层。由于其结构内部交联密度较高,因此在使用时不易分散,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对其进行预分散后再与硅橡胶进行混合,或者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混合分散。如果混合不均,导致补强效果不均匀,并最终导致压敏胶在固化后的胶层表面出现“波纹”或“缩孔”(固化时应力不均导致),且在剥离时容易残胶(粘附力不均,粘接力弱的部分剥离,而粘接力强的部分残留),显著影响使用效果。近年来,梯形聚硅氧烷(r-lps)因其独特的双链或多重链结构,而具有较单链聚硅氧烷更加优良的耐高温性、耐辐射、耐候性、高强度、高气密性等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已知的梯形有机硅聚合物按梯撑的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氧桥基梯形聚倍半硅氧烷、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以及硅氧烷桥基梯形聚硅氧烷。一般氧桥基梯形聚倍半硅氧烷更多的展现出聚硅氧烷的无机特性,例如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等,近年来被用于一些复合材料体系中。然而由于其柔韧性较低、与一般高分子的相容性较差使得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受限。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则表现出较高的柔韧性、以及与一般有机高分子较好的相容性,但耐热性能稍逊于氧桥基梯形聚倍半硅氧烷。第三类硅氧烷桥基梯形聚硅氧烷则结合了梯形聚倍半硅氧烷和有机桥基梯形聚硅氧烷的优点,即同时具有高耐热性、柔韧性、以及与一般通用高分子良好的相容性。但目前鲜有将梯形聚硅氧烷树脂用于有机硅压敏胶的报道。专利cn110184027a公开了一种导电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以有机硅橡胶和mq硅树脂为基料,通过有机过氧化物、笼状聚倍半硅氧烷及耐热添加剂(氧化铈、氟化铈和氧化铁)的加入有利于增强导电有机硅压敏胶的剥离强度、高温持粘性。但该专利使用的笼状聚倍半硅氧烷为三硅醇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异丁基倍半硅氧烷,属于氧桥基梯形聚硅氧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耐热性,但其本身相容性及分散性即较差,更无法促进mq硅树脂的分散以改善补强效果的均匀性。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本发明在有机硅压敏胶加入特定方法制备得到的梯形硅树脂,除了能够提高剥离强度及高温持粘性之外,还具有促进mq硅树脂的分散以改善补强效果的均匀性,以及提高产品透明度的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包括如下成分(1)或成分(2)所述的重量份组分:成分(1):甲基乙烯基硅橡胶80~120份,mq硅树脂80~120份,梯形增强硅树脂5~25份,含氢硅油5~12份,抑制剂1~3份,催化量的铂金催化剂,功能助剂0~10份,至固含量为40%~65%的稀释溶剂;成分(2):羟基封端硅橡胶80~120份,mq硅树脂80~120份,梯形增强硅树脂5~25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1~5份,功能助剂0~10份,至固含量为40%~65%的稀释溶剂;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分别将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惰性气氛保护下加热升温至60~80℃,加入铂催化剂,随后滴加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控制温度为75~110℃进行加成反应,反应结束后蒸除有机溶剂及低沸物,分别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或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将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控制温度为25~60℃,然后滴加酸溶液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封端,产物经分离、干燥,得到梯形增强硅树脂。进一步地,所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和羟基封端硅橡胶的数均分子量为20万~100万;所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乙烯基含量(wt.%)为0.03%~2.5%;所述含氢硅油的粘度为10~100mpa·s,含氢硅油的氢含量(wt.%)为0.02%~2.0%。进一步地,所述抑制剂选自硅烷化炔醇或乙炔环己醇。进一步地,所述铂金催化剂是指氯铂酸或络合铂催化剂(如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铂金催化剂的催化量(以铂含量计)在体系中的浓度为3~200ppm。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助剂选自填料、硅烷偶联剂、耐热添加剂、抗静电剂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稀释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异丙醇、异丁醇、乙酸乙酯、异构烷烃溶剂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bpo)、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dcbp)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结构如下式(i)所示:所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结构如下式(ii)所示:其中,a表示a为0~50的整数。更优选地,a为8~25的整数。甲基聚硅氧烷桥基的长度影响分子的整体刚性,经验证适当长度的聚硅氧烷桥基所得梯形增强硅树脂能够同时达到明显的增容、增强及耐高温效果。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的结构如下式(iii)所示:所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结构如下式(iv)所示:其中,b表示b为1~50的整数。更优选地,b为8~25的整数。苯基聚硅氧烷桥基的长度影响分子的整体刚性,经验证适当长度的苯基聚硅氧烷桥基所得梯形增强硅树脂能够同时达到明显的增容、增强及耐高温、高透明度效果。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正丙醇、异丙醇、叔丁醇、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乙醚、二丙二醇丁醚、四氢呋喃、环己酮、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惰性气氛是指氮气气氛。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铂催化剂是指氯铂酸或络合铂催化剂(如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铂催化剂(以铂含量计)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3~50ppm。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摩尔比为0.5:(1~1.2)。适当的h过量有利于促进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尽量反应生成梯撑预聚体,且过量的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可通过减压蒸馏去除,保证产物纯度。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加成反应的时间为1~4h。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加入的摩尔比为1:2~2: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具有更好的分子柔性,苯基聚硅氧烷梯撑具有更高的内聚强度及折光率,两者结合能够同时达到明显的增容、增强及耐高温、高透明度效果。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甲苯、二甲苯、丙酮、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环己烷、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产物经分离、干燥是指采用甲苯萃取反应产物,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本发明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的理论结构可表示为如下式(v)所示:相应的制备反应式表示如下:其中m,n表示各梯撑链节的聚合度,无明确限定值;但根据有限条件下合成产物gpc分子量测定结果推算m,n值的范围为0~120。上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1)或(2)所述的步骤:(1)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含氢硅油、抑制剂、铂金催化剂和功能助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2)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和功能助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加入特定方法制备得到的梯形硅树脂,除了能够提高剥离强度及高温持粘性之外,还具有促进mq硅树脂的分散以改善补强效果的均匀性,以及提高产品透明度的效果。(2)本发明通过特定梯形硅树脂的加入可以改善mq硅树脂的补强效果,所得压敏胶在高温固化后的胶层表面无“波纹”或“缩孔”现象,且在剥离时不残胶,使用效果更好。(3)本发明梯形硅增强树脂的制备过程中采用硅氢加成反应制备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和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相比现有水解缩合法,无需通过控制水解程度调节反应,反应特异性好。附图说明图1~3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乙烯基封端四甲基二硅氧烷、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及最终所得梯形硅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0份(数均分子量为50万,乙烯基含量为0.75%),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10份,含氢硅油10份(粘度为50mpa·s,氢含量为0.3%),抑制剂硅烷化炔醇1份,铂金催化剂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以铂含量计为10ppm),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a=15,平均分子量mn为13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4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15,平均分子量mn为22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4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甲苯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控制温度为3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分层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白色粉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含氢硅油、抑制剂、铂金催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不加入梯形增强硅树脂。对以上实施例1及对比例1所得有机硅压敏胶进行粘结性能、耐高温及透明度性能测试:将胶液均匀涂布在离型膜上,40℃下固化5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按照标准gb2792-81测试剥离强度(n/25mm)。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耐高温性能测试:将有机硅压敏胶带与聚酰亚胺薄膜贴合,在180℃、0.3mpa下热压15s后除去离型膜,再将胶面与不锈钢片贴合,在180℃、0.3mpa下热压30min,然后将此测试片在180℃下保温1h后冷却至室温,最后使胶带受到500g的剪切力,在280℃烘箱中测定胶带从不锈钢板上掉下来所需的时间。按照如下方法进行透光率测试:在25℃,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在200~800nm可见光波长范围的透光率(%)。测试结果见如下表1所示:表1测试样剥离强度高温持粘时间透光率实施例115.6205min97对比例113.2127min86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具有显著提高的粘结性能、耐高温性能及透明度。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羟基封端硅橡胶100份(平均分子量60万),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10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1.6份,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四甲基二硅氧烷(乙烯基双封头,a=0,mn=186))和异丙醇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氯铂酸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25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80℃进行回流反应2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7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1,mn=322)和异丙醇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氯铂酸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25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80℃进行回流反应2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7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异丙醇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控制温度为4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白色粉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本实施例乙烯基封端四甲基二硅氧烷、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及最终所得梯形硅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由图1~3结果可见,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中乙烯基吸收峰消失,在1100~1000cm-1为si-o伸缩振动的强宽峰;梯形硅树脂中si-o-si(1051cm-1)吸收峰得到显著增强,说明梯撑预聚体中烷氧基经水解缩合完全形成si-o-si结构。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羟基封端硅橡胶100份(平均分子量60万),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10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1.6份,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a=8,平均分子量mn为800)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1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05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100℃进行回流反应3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8,平均分子量mn为1200)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1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05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100℃进行回流反应3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丙酮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控制温度为5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白色粉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羟基封端硅橡胶100份(平均分子量60万),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10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1.6份,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a=15,平均分子量mn为13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4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15,平均分子量mn为22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4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甲苯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控制温度为3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分层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白色粉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羟基封端硅橡胶100份(平均分子量60万),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10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1.6份,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a=25,平均分子量mn为2000)和丙二醇乙醚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110℃进行回流反应1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丙二醇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25,平均分子量mn为3600)和丙二醇乙醚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110℃进行回流反应1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丙二醇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控制温度为6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分层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白色粉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实施例6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羟基封端硅橡胶100份(平均分子量60万),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10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1.6份,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a=50,平均分子量mn为3900)和环己酮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15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110℃进行回流反应2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环己酮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10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50,平均分子量mn为7000)和环己酮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15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110℃进行回流反应2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环己酮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10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二甲亚砜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控制温度为5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分层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粘稠液体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实施例7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羟基封端硅橡胶100份(平均分子量60万),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10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1.6份,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a=15,平均分子量mn为13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2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3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15,平均分子量mn为22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2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3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甲苯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2,控制温度为4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分层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白色粉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实施例8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羟基封端硅橡胶100份(平均分子量60万),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10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1.6份,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a=15,平均分子量mn为13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2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3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15,平均分子量mn为22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2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3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甲苯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2:1,控制温度为4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分层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白色粉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实施例9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羟基封端硅橡胶100份(平均分子量60万),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5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1.6份,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a=15,平均分子量mn为13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4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15,平均分子量mn为22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4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甲苯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控制温度为3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分层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白色粉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实施例10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羟基封端硅橡胶100份(平均分子量60万),mq硅树脂100份(分子量3000~4000,m/q=0.75~0.8),梯形增强硅树脂25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1.6份,稀释溶剂甲苯200份。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a=15,平均分子量mn为13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4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2)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制备:在装置有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温度计以及电动搅拌机的四口瓶中,加入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b=15,平均分子量mn为2200),及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搅拌溶解均匀,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80℃,加入计算量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0)催化剂至四口瓶中,使体系中的铂含量为50ppm,随后打开恒压滴液漏斗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乙烯基与氢的摩尔比为1:1.1投料)缓慢加入至四口瓶中,控制温度为90℃进行回流反应4h,反应结束后先常压回收异丙醇和乙二醇单乙醚溶剂,再在真空度为-0.09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除残留溶剂和低沸物,得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3)共缩合制备梯形增强硅树脂:将步骤(1)所得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步骤(2)所得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甲苯溶剂中,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控制温度为30℃,然后滴加浓盐酸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tmcs)封端,产物经甲苯萃取分层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得到白色粉状梯形增强硅树脂。所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甲苯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bop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对比例2与实施例2相比,不加入梯形增强硅树脂。1、对以上实施例2~8所得梯形增强硅树脂进行mq硅树脂增容性能测试。测试条件为:以甲苯作为分散溶剂,甲苯与mq硅树脂(白色粉状,分子量3000~4000,m/q=0.75~0.8)的质量比为1:1,梯形增强硅树脂的加入量为mq硅树脂的10%,搅拌转速800rpm,温度为室温,搅拌分散至溶液澄清透明无白点,且溶液粘度稳定无变化为分散均匀,记录各自分散均匀所需的最短时间,并以未加入梯形硅树脂作为对照样。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测试样分散时间测试样分散时间实施例112min实施例56min实施例29min实施例68min实施例37min实施例77min实施例47min对照样21min通过表2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所得梯形增强硅树脂可以明显增强mq硅树脂的分散性能,且随着聚硅氧烷梯撑链长的增加,这种增容效果更显著。2、对以上实施例2~10及对比例2所得有机硅压敏胶进行粘结性能、耐高温及透明度性能测试:将胶液均匀涂布在离型膜上,150℃下固化3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有机硅压敏胶。按照标准gb2792-81测试剥离强度(n/25mm)。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耐高温性能测试:将有机硅压敏胶带与聚酰亚胺薄膜贴合,在180℃、0.3mpa下热压15s后除去离型膜,再将胶面与不锈钢片贴合,在180℃、0.3mpa下热压30min,然后将此测试片在180℃下保温1h后冷却至室温,最后使胶带受到500g的剪切力,在280℃烘箱中测定胶带从不锈钢板上掉下来所需的时间。按照如下方法进行透光率测试:在25℃,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在200~800nm可见光波长范围的透光率(%)。测试结果见如下表3所示:表3测试样剥离强度高温持粘时间透光率实施例216.1126min93实施例318.2137min94实施例420.4155min95实施例517.5135min96实施例615.9124min97实施例721.1168min98实施例820.6129min91实施例916.3131min91实施例1020.9162min97对比例215.6102min84通过表3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所得梯形硅树脂可以明显增强有机硅压敏胶的粘接强度、耐高温性能及透明度,且苯基聚硅氧烷梯撑更有利于耐高温性能及透明度的提高。另外,在测试固化过程中发现,对比例2所得有机硅压敏胶易出现缩孔现象,并在剥离时有残胶附着于测试板,而本发明实施例2~10所得样品均未发现上述现象。这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的有机硅压敏胶通过加入特定方法制备得到的梯形硅树脂具有促进mq硅树脂分散,使得补强效果均匀稳定,从而避免了高温固化时应力不均所导致的缩孔,以及粘附力不均所导致的易残胶的缺陷。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压敏胶包括如下成分(1)或成分(2)所述的重量份组分:

    成分(1):甲基乙烯基硅橡胶80~120份,mq硅树脂80~120份,梯形增强硅树脂5~25份,含氢硅油5~12份,抑制剂1~3份,催化量的铂金催化剂,功能助剂0~10份,至固含量为40%~65%的稀释溶剂;

    成分(2):羟基封端硅橡胶80~120份,mq硅树脂80~120份,梯形增强硅树脂5~25份,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1~5份,功能助剂0~10份,至固含量为40%~65%的稀释溶剂;

    所述梯形增强硅树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分别将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惰性气氛保护下加热升温至60~80℃,加入铂催化剂,随后滴加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控制温度为75~110℃进行加成反应,反应结束后蒸除有机溶剂及低沸物,分别得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或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

    (2)将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控制温度为25~60℃,然后滴加酸溶液进行共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甲基氯硅烷封端,产物经分离、干燥,得到梯形增强硅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和羟基封端硅橡胶的数均分子量为20万~100万;所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乙烯基含量为0.03%~2.5%;所述含氢硅油的粘度为10~100mpa·s,含氢硅油的氢含量为0.0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选自硅烷化炔醇或乙炔环己醇;所述铂金催化剂是指氯铂酸或络合铂催化剂,铂金催化剂的催化量以铂含量计在体系中的浓度为3~200p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助剂选自填料、硅烷偶联剂、耐热添加剂、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释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异丙醇、异丁醇、乙酸乙酯、异构烷烃溶剂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所述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结构如下式(i)所示:

    所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结构如下式(ii)所示:

    其中,a表示a为0~50的整数;

    所述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的结构如下式(iii)所示:

    所述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的结构如下式(iv)所示:

    其中,b表示b为1~50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正丙醇、异丙醇、叔丁醇、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乙醚、二丙二醇丁醚、四氢呋喃、环己酮、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惰性气氛是指氮气气氛;所述铂催化剂是指氯铂酸或络合铂催化剂,铂催化剂以铂含量计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3~50pp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乙烯基封端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摩尔比为0.5:(1~1.2);所述加成反应的时间为1~4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甲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与苯基聚硅氧烷梯撑预聚体加入的摩尔比为1:2~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甲苯、二甲苯、丙酮、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环己烷、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所述产物经分离、干燥是指采用甲苯萃取反应产物,水洗至中性,然后真空干燥并去除溶剂。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1)或(2)所述的步骤:

    (1)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含氢硅油、抑制剂、铂金催化剂和功能助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

    (2)将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加入到稀释溶剂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有机过氧化物催化剂和功能助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硅橡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梯形硅树脂增强的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机硅压敏胶包括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Q硅树脂、梯形增强硅树脂及含氢硅油组成的加成反应固化型压敏胶,或包括羟基封端硅橡胶、MQ硅树脂及梯形增强硅树脂组成的过氧化物固化型压敏胶。本发明所述压敏胶加入特定方法制备得到的梯形硅树脂,除了能够提高剥离强度及高温持粘性之外,还具有促进MQ硅树脂的分散以及提高产品透明度的效果。所得有机硅压敏胶固化过程无缩孔现象,且剥离无残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勇;姚坤满;郑贵明;柳晨醒;何海;曾祥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87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