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18

    本发明涉及电子灌封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灌封胶主要包括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有机硅类等。环氧树脂类灌封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绝缘性能,价格便宜,但其固化后较脆、耐老化性能差、防潮性能差等缺点。聚氨酯类灌封胶具有优良的冲击性能、粘结性能、韧性好,合成工艺较复杂,耐高温性能较差。有机硅类灌封胶具备优异的抗老化性能、耐候性、耐高低温(-60℃~260℃)、介电性能和绝缘性能,防潮阻燃,但其粘附力较弱。

    有机硅类灌封胶主要分为加成型和缩合型两种,加成型灌封胶硫化后性能稳定、无副产物产生,但是粘接性较差;而缩合型灌封胶硫化后虽然粘接性有所提高,但其反应过程会释放小分子化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灌封胶基料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100份的乙烯基硅油、20至50份的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20至40份的三氧化二铝、10至30份的白炭黑,80至120℃下于捏合机中捏合2至5h;

    灌封胶a组分的制备:取100份的灌封胶基料,1×10-6至8×10-6份的铂金催化剂,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灌封胶b组分的制备:取100份的灌封胶基料,5至15的份含氢硅油,0.01至0.1份的抑制剂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灌封胶的制备:将所述灌封胶a、b组分按质量比1:1至1:2混合均匀后,灌封电子元器件,于50至100℃下硫化20至30h。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将液态mq硅树脂溶于乙醇和甲苯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和甲苯的质量比为2:1,所述混合溶浓度为10至30g/ml;

    将上述溶液和硅烷偶联剂一起加入到聚多巴胺水溶液中,其中,液态mq硅树脂、聚多巴胺以及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30:(1~5):(1~3),加入盐酸调整ph为3至5之间,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40至70℃反应2至5h;

    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聚多巴胺水溶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配置0.1至30mg/ml多巴胺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在空气静置10至60min,得到表面富含羟基和氨基的聚多巴胺水溶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mq硅树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按重量份数计,将100份的正硅酸乙酯、70至100份的二甲基六硅氧烷、盐酸1至3份的加入到容器中,缓慢滴加10至15份的去离子水,控制反应温度在15至25℃反应20至40min后,继续升温至78℃回流反应1至3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液态mq硅树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硅烷偶联剂为si69、kh550、kh560、kh57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硅烷偶联剂为2-甲基-3-丁炔基-2醇、3-甲基-1-己炔基-3-醇、1-乙炔基环己醇、甲基三(甲基丁炔氧基)硅烷、苯基三(甲基丁炔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基丁炔氧基)硅烷、多乙烯基聚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氧化二铝的粒径为1至5μ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白炭黑的粒径为500至800n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1000至6000mpa·s,其中,乙烯基含量为2%至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含氢硅油的粘度为800至2500mpa·s。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上述的制备方法得到水溶性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多巴胺改性有机硅树脂,进而引入到灌封胶配方中,可以有效解决聚多巴胺和有机硅之间的相容性问题;

    2、不需要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表面处理,工艺上更简单;

    3、只需在有机硅灌封胶中引入少量多巴胺,即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硅灌封胶与电子元器件的粘结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性能,而不能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多巴胺的制备:配置0.1mg/ml多巴胺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在空气静置10min,得到表面富含羟基和氨基的聚多巴胺水溶液;

    2、mq硅树脂的制备:100g将正硅酸乙酯、70g二甲基六硅氧烷、盐酸1g加入到500ml三口瓶中,缓慢滴加10g去离子水,控制反应温度在15℃反应40min后,继续升温至78℃回流反应1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液态mq硅树脂;

    3、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将液态mq硅树脂溶于乙醇/甲苯=2/1的混合溶液中,浓度为10g/ml,和硅烷偶联剂一起加入到聚多巴胺水溶液中,加入盐酸调整ph为3之间,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40℃反应5小时,使mq硅树脂上的羟基与聚多巴胺上的羟基和氨基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其中,液态mq硅树脂/聚多巴胺/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分别为30g、1g、1g;

    4、灌封胶基料的制备:将100g的乙烯基硅油、20g的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20g的三氧化二铝、10g的白炭黑,80℃下于捏合机中捏合5h;

    5、灌封胶a组分:取100g的灌封胶基料,1×10-6g的铂金催化剂,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6、灌封胶b组分:取100g的灌封胶基料,5g的含氢硅油,0.01g的乙炔基环己醇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7、灌封胶的制备:将a、b组分按质量比1:1混合均匀后,灌封电子元器件,于50℃下硫化30h。

    实施例2:

    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多巴胺的制备:配置30mg/ml多巴胺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在空气静置60min,得到表面富含羟基和氨基的聚多巴胺水溶液;

    2、mq硅树脂的制备:100g将正硅酸乙酯、100g二甲基六硅氧烷、盐酸3g加入到500ml三口瓶中,缓慢滴加15g去离子水,控制反应温度在25℃反应20min后,继续升温至78℃回流反应3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液态mq硅树脂;

    3、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将液态mq硅树脂溶于乙醇/甲苯=2/1的混合溶液中,浓度为30g/ml,和硅烷偶联剂一起加入到聚多巴胺水溶液中,加入盐酸调整ph为5之间,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0℃反应2小时,使mq硅树脂上的羟基与聚多巴胺上的羟基和氨基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其中,液态mq硅树脂/聚多巴胺/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分别为30g、5g、3g;

    4、灌封胶基料的制备:将100g的乙烯基硅油、50g的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40g的三氧化二铝、30g的白炭黑,120℃下于捏合机中捏合2h;

    5、灌封胶a组分:取100g的灌封胶基料,8×10-6g的铂金催化剂,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6、灌封胶b组分:取100g的灌封胶基料,15g的含氢硅油,0.1g的乙炔基环己醇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7、灌封胶的制备:将a、b组分按质量比1:2混合均匀后,灌封电子元器件,于100℃下硫化20h。

    实施例3:

    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多巴胺的制备:配置10mg/ml多巴胺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在空气静置30min,得到表面富含羟基和氨基的聚多巴胺水溶液;

    2、mq硅树脂的制备:100g将正硅酸乙酯、80g二甲基六硅氧烷、盐酸2g加入到500ml三口瓶中,缓慢滴加12g去离子水,控制反应温度在20℃反应30min后,继续升温至78℃回流反应2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液态mq硅树脂;

    3、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将液态mq硅树脂溶于乙醇/甲苯=2/1的混合溶液中,浓度为20g/ml,和硅烷偶联剂一起加入到聚多巴胺水溶液中,加入盐酸调整ph为4之间,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50℃反应3小时,使mq硅树脂上的羟基与聚多巴胺上的羟基和氨基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其中,液态mq硅树脂/聚多巴胺/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分别为30g、2g、2g;

    4、灌封胶基料的制备:将100g的乙烯基硅油、30g的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30g的三氧化二铝、20g的白炭黑,100℃下于捏合机中捏合3h;

    5、灌封胶a组分:取100g的灌封胶基料,6×10-6g的铂金催化剂,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6、灌封胶b组分:取100g的灌封胶基料,10g的含氢硅油,0.05g的乙炔基环己醇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7、灌封胶的制备:将a、b组分按质量比1:1.5混合均匀后,灌封电子元器件,于80℃下硫化25h。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mq树脂未经聚多巴胺改性。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灌封胶中不含多巴胺。

    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测试方法如下:采用astmd5470《中文版导热电绝缘材料热传输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检测灌封胶的导热系数[w/(m·k)];采用gb/t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检测灌封胶的剥离强度;采用介电性能测试仪进行介电常数检测。

    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于对比例1-2,实施例1-3的导热系数和介电常数有少许的提升,剥离强度有显著的提升。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多巴胺改性有机硅树脂,进而引入到灌封胶配方中,可以有效解决聚多巴胺和有机硅之间的相容性问题;

    2、不需要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表面处理,工艺上更简单;

    3、只需在有机硅灌封胶中引入少量多巴胺,即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硅灌封胶与电子元器件的粘结力。

    以上表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灌封胶基料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将100份的乙烯基硅油、20至50份的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20至40份的三氧化二铝、10至30份的白炭黑,80至120℃下于捏合机中捏合2至5h;

    灌封胶a组分的制备:取100份的灌封胶基料,1×10-6至8×10-6份的铂金催化剂,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灌封胶b组分的制备:取100份的灌封胶基料,5至15的份含氢硅油,0.01至0.1份的抑制剂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

    灌封胶的制备:将所述灌封胶a、b组分按质量比1:1至1:2混合均匀后,灌封电子元器件,于50至100℃下硫化20至30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将液态mq硅树脂溶于乙醇和甲苯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和甲苯的质量比为2:1,所述混合溶浓度为10至30g/ml;

    将上述溶液和硅烷偶联剂一起加入到聚多巴胺水溶液中,其中,液态mq硅树脂、聚多巴胺以及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30:(1~5):(1~3),加入盐酸调整ph为3至5之间,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40至70℃反应2至5h;

    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巴胺水溶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配置0.1至30mg/ml多巴胺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在空气静置10至60min,得到表面富含羟基和氨基的聚多巴胺水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q硅树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按重量份数计,将100份的正硅酸乙酯、70至100份的二甲基六硅氧烷、盐酸1至3份的加入到容器中,缓慢滴加10至15份的去离子水,控制反应温度在15至25℃反应20至40min后,继续升温至78℃回流反应1至3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得到液态mq硅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si69、kh550、kh560、kh57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2-甲基-3-丁炔基-2醇、3-甲基-1-己炔基-3-醇、1-乙炔基环己醇、甲基三(甲基丁炔氧基)硅烷、苯基三(甲基丁炔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基丁炔氧基)硅烷、多乙烯基聚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氧化二铝的粒径为1至5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炭黑的粒径为500至800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1000至6000mpa·s,其中,乙烯基含量为2%至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氢硅油的粘度为800至2500mpa·s。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100份的乙烯基硅油、20至50份的聚多巴胺改性MQ硅树脂、20至40份的三氧化二铝、10至30份的白炭黑,80至120℃下于捏合机中捏合2至5h;取100份的灌封胶基料,1×10‑6至8×10‑6份的铂金催化剂,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取100份的灌封胶基料,5至15的份含氢硅油,0.01至0.1份的抑制剂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均匀备用;将所述灌封胶A、B组分按质量比1:1至1:2混合均匀后,灌封电子元器件,于50至100℃下硫化20至30h。采用多巴胺改性有机硅树脂,进而引入到灌封胶配方中,可以有效解决聚多巴胺和有机硅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只需在有机硅灌封胶中引入少量多巴胺,即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硅灌封胶与电子元器件的粘结力。

    技术研发人员:卢儒;朱凉伟;刘广林;董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晟大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87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