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精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白玉兰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的白兰和玉兰的别称(一般指白兰,玉兰仅在河南地区别称白玉兰)。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提取白玉兰精油时,常常将采摘得到的白玉兰进行筛选,即筛选出完全盛开的白玉兰,对其进行精油提取,进而其中存在花瓣半开的白玉兰,往往被丢弃,实际上半开的玉兰花其内部也存在精油,丢弃的玉兰花造成了原料浪费,也能够作为提取原料,但是由于其花瓣并未完全盛开,其花瓣难以提取分离,需要人工进行手动处理才能将其花瓣分离利用,同时花蕊包裹在未完全开放的花瓣内部,在进行处理过程中容易将花粉和花蕊混合至花瓣内部,造成提取原料含有杂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提取白玉兰精油时,常常将采摘得到的白玉兰进行筛选,即筛选出完全盛开的白玉兰,对其进行精油提取,进而其中存在花瓣半开的白玉兰,往往被丢弃,实际上半开的玉兰花其内部也存在精油,丢弃的玉兰花造成了原料浪费,也能够作为提取原料,但是由于其花瓣并未完全盛开,其花瓣难以提取分离,需要人工进行手动处理才能将其花瓣分离利用,同时花蕊包裹在未完全开放的花瓣内部,在进行处理过程中容易将花粉和花蕊混合至花瓣内部,造成提取原料含有杂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
技术方案为: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包括有工作机床板、支撑脚柱、运行控制屏、后侧支撑板架、升降控制系统、定位固定系统、撑开分离系统和抻压分离系统;工作机床板;支撑脚柱,支撑脚柱上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焊接;运行控制屏,运行控制屏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后侧支撑板架,后侧支撑板架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升降控制系统,升降控制系统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升降控制系统与后侧支撑板架相连接;定位固定系统,定位固定系统下方与升降控制系统相连接;撑开分离系统,撑开分离系统与后侧支撑板架相连接;抻压分离系统,抻压分离系统与后侧支撑板架相连接,抻压分离系统与升降控制系统相连接,抻压分离系统与撑开分离系统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有动力电机、电机座板、第一转轴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二转轴杆、第一轴承架板、第二轴承架板、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平齿轮、第三轴承架板、第二平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三平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转轴杆、第一丝杆、内螺纹升降承载板和弹性伸缩支撑柱;动力电机;电机座板,电机座板上方与动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电机座板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第一转轴杆,第一转轴杆与动力电机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一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转轴杆,第二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与定位固定系统相连接;第一轴承架板,第一轴承架板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第二轴承架板,第二轴承架板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板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第四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轴心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与抻压分离系统相连接;第一平齿轮,第一平齿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三轴承架板,第三轴承架板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轴承架板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第二平齿轮,第二平齿轮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三轴承架板进行固接;第三平齿轮,第三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轴心与第三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三转轴杆,第三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第三转轴杆进行固接;内螺纹升降承载板,内螺纹升降承载板内侧与第一丝杆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升降承载板上方与定位固定系统相连接;弹性伸缩支撑柱,弹性伸缩支撑柱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进行固接,弹性伸缩支撑柱下方与工作机床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定位固定系统包括有第四平齿轮、第五平齿轮、第六传动轮、第四转轴杆、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六平齿轮、第五转轴杆、第七平齿轮、第八平齿轮、第六转轴杆、第一齿条、第一滑动控制杆、固定盘、第一电动升降顶柱、第二电动升降顶柱、第一v形夹、第七传动轮、第七转轴杆、第九平齿轮、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十平齿轮、第八转轴杆、第二齿条、第二滑动控制杆和第二v形夹;第四平齿轮,第四平齿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四平齿轮上方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第五平齿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四转轴杆,第四转轴杆一侧与第一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转轴杆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进行螺栓连接;第六平齿轮,第六平齿轮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轴心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第五转轴杆一侧与第一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五转轴杆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七平齿轮,第七平齿轮轴心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八平齿轮,第八平齿轮与第七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六转轴杆,第六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八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六转轴杆一侧与第一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转轴杆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下方与第八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一滑动控制杆,第一滑动控制杆下方与第一齿条进行固接;固定盘,固定盘与第一滑动控制杆进行滑动连接,固定盘下方依次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进行固接;第一电动升降顶柱,第一电动升降顶柱下方与固定盘进行固接;第二电动升降顶柱,第二电动升降顶柱下方与固定盘进行固接;第一v形夹,第一v形夹与第一滑动控制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转轴杆,第七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转轴杆一侧与第三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七转轴杆另一侧与第四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九平齿轮,第九平齿轮轴心与第七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柱,第三支撑柱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三支撑柱上方与固定盘进行固接;第四支撑柱,第四支撑柱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进行螺栓连接,第四支撑柱上方与固定盘进行固接;第十平齿轮,第十平齿轮轴心与第八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第八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一侧与第三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八转轴杆另一侧与第四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下方与第十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滑动控制杆,第二滑动控制杆下方与第二齿条进行固接;第二v形夹,第二v形夹与第二滑动控制杆进行固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撑开分离系统包括有固定柱、第一撑开弧板、第一控制条、第一连轴条、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第一拨动杆、第二撑开弧板、第一衔接块、第二连轴条、第二拨动杆、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第三撑开弧板、第二控制条、第三连轴条、第三拨动杆、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第四撑开弧板、第二衔接块、第四连轴条、第四拨动杆和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固定柱,固定柱上方与后侧支撑板架相连接,固定柱与抻压分离系统相连接;第一撑开弧板,第一撑开弧板与固定柱相接触;第一控制条,第一控制条与第一撑开弧板进行固接;第一连轴条,第一连轴条下方与第一控制条进行固接;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与第一连轴条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与固定柱进行固接;第一拨动杆,第一拨动杆与第一连轴条进行插接;第二撑开弧板,第二撑开弧板与固定柱相接触;第一衔接块,第一衔接块与第二撑开弧板进行固接;第二连轴条,第二连轴条下方与第一衔接块进行固接;第二拨动杆,第二拨动杆与第二连轴条进行插接;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与第二连轴条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与固定柱进行固接;第三撑开弧板,第三撑开弧板与固定柱相接触;第二控制条,第二控制条与第三撑开弧板进行固接;第三连轴条,第三连轴条下方与第二控制条进行固接;第三拨动杆,第三拨动杆与第三连轴条进行插接;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与第三连轴条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与固定柱进行固接;第四撑开弧板,第四撑开弧板与固定柱相接触;第二衔接块,第二衔接块与第四撑开弧板进行固接;第四连轴条,第四连轴条与第二衔接块进行固接;第四拨动杆,第四拨动杆与第四连轴条进行插接;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与第四连轴条进行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抻压分离系统包括有第八传动轮、第九转轴杆、第四轴承架板、转动圆盘、联动凸柱、传动控制槽板、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圆环盘、集合方框、第一抻压机构、第二抻压机构、第三抻压机构和第四抻压机构;第八传动轮,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九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九转轴杆,第九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承架板,第四轴承架板下方与后侧支撑板架相连接;转动圆盘,转动圆盘轴心与第九转轴杆进行固接;联动凸柱,联动凸柱与转动圆盘进行固接;传动控制槽板,传动控制槽板内侧与联动凸柱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上方与传动控制槽板进行焊接;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上方与传动控制槽板进行焊接;圆环盘,圆环盘上方依次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进行焊接,圆环盘内侧与固定柱进行滑动连接;集合方框,集合方框上方与圆环盘进行固接;第一抻压机构,第一抻压机构上方与集合方框相连接;第二抻压机构,第二抻压机构上方与集合方框相连接;第三抻压机构,第三抻压机构上方与集合方框相连接;第四抻压机构,第四抻压机构上方与集合方框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第一抻压机构包括有安装柱、弹性簧杆、拉伸控制弹簧和电动压轮;安装柱,安装柱上方与集合方框进行固接;弹性簧杆,弹性簧杆与安装柱进行转动连接;拉伸控制弹簧,拉伸控制弹簧与安装柱相连接,拉伸控制弹簧与弹性簧杆相连接;电动压轮,电动压轮与弹性簧杆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电动压轮表面设置有均匀的凸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第一撑开弧板、第二撑开弧板、第三撑开弧板和第四撑开弧板内侧均设置有硅胶垫。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第二v形夹两个夹条设置有矩形开孔,第一v形夹可插入其中第二v形夹两个夹条的矩形开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第一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提取白玉兰精油时,常常将采摘得到的白玉兰进行筛选,即筛选出完全盛开的白玉兰,对其进行精油提取,进而其中存在花瓣半开的白玉兰,往往被丢弃,实际上半开的玉兰花其内部也存在精油,丢弃的玉兰花造成了原料浪费,也能够作为提取原料,但是由于其花瓣并未完全盛开,其花瓣难以提取分离,需要人工进行手动处理才能将其花瓣分离利用,同时花蕊包裹在未完全开放的花瓣内部,在进行处理过程中容易将花粉和花蕊混合至花瓣内部,造成提取原料含有杂质的问题。
第二点、设计了升降控制系统,定位固定系统,撑开分离系统和抻压分离系统,在使用时首先将半开白玉兰花插入至定位固定系统内部,定位固定系统将白玉兰萼片部分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控制升降控制系统带动定位固定系统进行升降,即带动定位固定系统运动至撑开分离系统下方,此时撑开分离系统插入至花朵内侧,然后将未开放的花瓣向外侧撑开,然后将白玉兰的花蕊进行固定,然后控制抻压分离系统将撑开的花瓣下压并向外侧抻,然后将花瓣与萼片分离。
第三点、实现了对半开白玉兰花的分部定位,对白玉兰花的萼片进行固定,然后将花蕊进行固定,将半开白玉兰花未开放的花瓣向外侧撑开,然后控制对萼片和花蕊进行相离运动进行分离,并对撑开的花瓣进行下压,然后向外侧抻拉,进而将白玉兰花的花瓣进行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升降控制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升降控制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定位固定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定位固定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定位固定系统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撑开分离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撑开分离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抻压分离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抻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工作机床板,2_支撑脚柱,3_运行控制屏,4_后侧支撑板架,5_升降控制系统,6_定位固定系统,7_撑开分离系统,8_抻压分离系统,501_动力电机,502_电机座板,503_第一转轴杆,504_第一传动轮,505_第二传动轮,506_第三传动轮,507_第二转轴杆,508_第一轴承架板,509_第二轴承架板,5010_第四传动轮,5011_第五传动轮,5012_第一平齿轮,5013_第三轴承架板,5014_第二平齿轮,5015_第一电动推杆,5016_第三平齿轮,5017_第一锥齿轮,5018_第二锥齿轮,5019_第三转轴杆,5020_第一丝杆,5021_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2_弹性伸缩支撑柱,601_第四平齿轮,602_第五平齿轮,603_第六传动轮,604_第四转轴杆,605_第一支撑柱,606_第二支撑柱,607_第六平齿轮,608_第五转轴杆,609_第七平齿轮,6010_第八平齿轮,6011_第六转轴杆,6012_第一齿条,6013_第一滑动控制杆,6014_固定盘,6015_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6_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7_第一v形夹,6018_第七传动轮,6019_第七转轴杆,6020_第九平齿轮,6021_第三支撑柱,6022_第四支撑柱,6023_第十平齿轮,6024_第八转轴杆,6025_第二齿条,6026_第二滑动控制杆,6027_第二v形夹,701_固定柱,702_第一撑开弧板,703_第一控制条,704_第一连轴条,705_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6_第一拨动杆,707_第二撑开弧板,708_第一衔接块,709_第二连轴条,7010_第二拨动杆,7011_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2_第三撑开弧板,7013_第二控制条,7014_第三连轴条,7015_第三拨动杆,7016_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7_第四撑开弧板,7018_第二衔接块,7019_第四连轴条,7020_第四拨动杆,7021_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801_第八传动轮,802_第九转轴杆,803_第四轴承架板,804_转动圆盘,805_联动凸柱,806_传动控制槽板,807_第一连接柱,808_第二连接柱,809_圆环盘,8010_集合方框,8011_第一抻压机构,8012_第二抻压机构,8013_第三抻压机构,8014_第四抻压机构,801101_安装柱,801102_弹性簧杆,801103_拉伸控制弹簧,801104_电动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有工作机床板1、支撑脚柱2、运行控制屏3、后侧支撑板架4、升降控制系统5、定位固定系统6、撑开分离系统7和抻压分离系统8;工作机床板1;支撑脚柱2,支撑脚柱2上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运行控制屏3,运行控制屏3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后侧支撑板架4,后侧支撑板架4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升降控制系统5,升降控制系统5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升降控制系统5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定位固定系统6,定位固定系统6下方与升降控制系统5相连接;撑开分离系统7,撑开分离系统7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抻压分离系统8,抻压分离系统8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抻压分离系统8与升降控制系统5相连接,抻压分离系统8与撑开分离系统7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时,首先将此装置稳定固定至工作平面,然后外接电源,手动打开运行控制屏3,然后将半开白玉兰花插入至定位固定系统6内部,定位固定系统6将白玉兰萼片部分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控制升降控制系统5带动定位固定系统6进行升降,即带动定位固定系统6运动至撑开分离系统7下方,此时撑开分离系统7插入至花朵内侧,然后将未开放的花瓣向外侧撑开,然后将白玉兰的花蕊进行固定,然后控制抻压分离系统8将撑开的花瓣下压并向外侧抻,然后将花瓣与萼片分离,实现了对半开白玉兰花的分部定位,对白玉兰花的萼片进行固定,然后将花蕊进行固定,将半开白玉兰花未开放的花瓣向外侧撑开,然后控制对萼片和花蕊进行相离运动进行分离,并对撑开的花瓣进行下压,然后向外侧抻拉,进而将白玉兰花的花瓣进行分离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升降控制系统5包括有动力电机501、电机座板502、第一转轴杆503、第一传动轮504、第二传动轮505、第三传动轮506、第二转轴杆507、第一轴承架板508、第二轴承架板509、第四传动轮5010、第五传动轮5011、第一平齿轮5012、第三轴承架板5013、第二平齿轮5014、第一电动推杆5015、第三平齿轮5016、第一锥齿轮5017、第二锥齿轮5018、第三转轴杆5019、第一丝杆5020、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和弹性伸缩支撑柱5022;动力电机501;电机座板502,电机座板502上方与动力电机501进行螺栓连接,电机座板502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第一转轴杆503,第一转轴杆503与动力电机501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503外表面与第一轴承架板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4,第一传动轮504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505,第二传动轮505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506,第三传动轮5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转轴杆507,第二转轴杆507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506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507与定位固定系统6相连接;第一轴承架板508,第一轴承架板508与第二转轴杆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508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第二轴承架板509,第二轴承架板509与第二转轴杆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板509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10,第四传动轮501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11,第五传动轮5011轴心与第四传动轮5010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5011轴心与第一轴承架板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11与抻压分离系统8相连接;第一平齿轮5012,第一平齿轮5012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固接;第三轴承架板5013,第三轴承架板5013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轴承架板5013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第二平齿轮5014,第二平齿轮5014与第一平齿轮5012进行啮合;第一电动推杆5015,第一电动推杆5015与第二平齿轮5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5015与第三轴承架板5013进行固接;第三平齿轮5016,第三平齿轮5016与第二平齿轮5014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5016轴心与第三轴承架板5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17,第一锥齿轮5017轴心与第三平齿轮5016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5018,第二锥齿轮5018与第一锥齿轮5017进行啮合;第三转轴杆5019,第三转轴杆5019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5018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5019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第一丝杆5020,第一丝杆5020与第三转轴杆5019进行固接;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内侧与第一丝杆5020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上方与定位固定系统6相连接;弹性伸缩支撑柱5022,弹性伸缩支撑柱5022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固接,弹性伸缩支撑柱5022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首先动力电机501带动第一转轴杆503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转轴杆503带动第一传动轮504和第二传动轮505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504通过皮带带动第三传动轮506进行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506带动第二转轴杆507进行转动,同时第二传动轮505通过皮带带动第四传动轮5010进行转动,进而第四传动轮5010带动第五传动轮5011进行转动,同时第一转轴杆503带动第一平齿轮5012进行转动,然后控制第一电动推杆5015推出,进而第一电动推杆5015带动第二平齿轮5014运动至其与第一平齿轮5012和第三平齿轮5016同时啮合的位置,进而第一平齿轮5012带动第二平齿轮5014转动,第二平齿轮5014带动第三平齿轮5016进行转动,进而第三平齿轮5016带动第一锥齿轮5017进行转动,然后第一锥齿轮5017带动第二锥齿轮5018进行转动,进而第二锥齿轮5018通过第三转轴杆5019带动第一丝杆5020进行转动,即第一丝杆5020转动带动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升降,即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在后侧支撑板架4表面向上滑动,同时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带动弹性伸缩支撑柱5022向上伸出,即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稳定上升和下降,进而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带动定位固定系统6进行升降。
本发明所述的,定位固定系统6包括有第四平齿轮601、第五平齿轮602、第六传动轮603、第四转轴杆604、第一支撑柱605、第二支撑柱606、第六平齿轮607、第五转轴杆608、第七平齿轮609、第八平齿轮6010、第六转轴杆6011、第一齿条6012、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固定盘6014、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5、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6、第一v形夹6017、第七传动轮6018、第七转轴杆6019、第九平齿轮6020、第三支撑柱6021、第四支撑柱6022、第十平齿轮6023、第八转轴杆6024、第二齿条6025、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和第二v形夹6027;第四平齿轮601,第四平齿轮601轴心与第二转轴杆507进行固接,第四平齿轮601上方与第五平齿轮602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602,第五平齿轮602轴心与第四转轴杆604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603,第六传动轮603轴心与第四转轴杆604进行固接;第四转轴杆604,第四转轴杆604一侧与第一支撑柱6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转轴杆604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柱6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柱605,第一支撑柱605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柱606,第二支撑柱606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螺栓连接;第六平齿轮607,第六平齿轮607与第五平齿轮602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607轴心与第五转轴杆608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608,第五转轴杆608一侧与第一支撑柱6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五转轴杆608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柱6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七平齿轮609,第七平齿轮609轴心与第五转轴杆608进行固接;第八平齿轮6010,第八平齿轮6010与第七平齿轮609进行啮合;第六转轴杆6011,第六转轴杆6011外表面与第八平齿轮6010进行固接,第六转轴杆6011一侧与第一支撑柱6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转轴杆6011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柱6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条6012,第一齿条6012下方与第八平齿轮6010进行啮合;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下方与第一齿条6012进行固接;固定盘6014,固定盘6014与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进行滑动连接,固定盘6014下方依次与第一支撑柱605和第二支撑柱606进行固接;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5,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5下方与固定盘6014进行固接;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6,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6下方与固定盘6014进行固接;第一v形夹6017,第一v形夹6017与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6018,第七传动轮601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转轴杆6019,第七转轴杆6019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6018进行传动连接,第七转轴杆6019一侧与第三支撑柱602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七转轴杆6019另一侧与第四支撑柱6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九平齿轮6020,第九平齿轮6020轴心与第七转轴杆6019进行固接;第三支撑柱6021,第三支撑柱6021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螺栓连接,第三支撑柱6021上方与固定盘6014进行固接;第四支撑柱6022,第四支撑柱6022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螺栓连接,第四支撑柱6022上方与固定盘6014进行固接;第十平齿轮6023,第十平齿轮6023轴心与第八转轴杆6024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6024,第八转轴杆6024外表面与第十平齿轮6023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6024一侧与第三支撑柱602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八转轴杆6024另一侧与第四支撑柱6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条6025,第二齿条6025下方与第十平齿轮6023进行啮合;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下方与第二齿条6025进行固接;第二v形夹6027,第二v形夹6027与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进行固接。
首先将白玉兰萼片朝下插入至固定盘6014中心部分,然后此时第四平齿轮601带动第五平齿轮602进行转动,进而第五平齿轮602带动第四转轴杆604进行转动,最后实现第四转轴杆604带动第六传动轮603进行转动,然后第六传动轮603通过皮带带动第七传动轮6018进行转动,同时第五平齿轮602带动第六平齿轮607进行转动,然后第六平齿轮607带动第五转轴杆608进行转动,进而第五转轴杆608带动第七平齿轮609进行转动,然后第七平齿轮609带动第八平齿轮6010进行转动,进而第八平齿轮6010带动第一齿条6012运动,即第一齿条6012带动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向固定盘6014内侧滑动,同时第七传动轮6018带动第七转轴杆6019进行转动,进而第七转轴杆6019带动第九平齿轮6020进行转动,进而第九平齿轮6020带动第十平齿轮6023进行转动,第十平齿轮6023带动第二齿条6025运动,即第二齿条6025带动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向固定盘6014内侧滑动,即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带动第二v形夹6027向固定盘6014内侧继续运动,同时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带动第一v形夹6017向固定盘6014内侧继续运动,此时白玉兰萼片位于第二v形夹6027和第一v形夹6017内侧,进而第二v形夹6027和第一v形夹6017相互交叉将白玉兰的萼片固定,固定完成后控制升降控制系统5带动定位固定系统6位置进行上升,进而此时第四平齿轮601和第五平齿轮602脱离啮合,完成了对白玉兰萼片的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撑开分离系统7包括有固定柱701、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一控制条703、第一连轴条704、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第一拨动杆706、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一衔接块708、第二连轴条709、第二拨动杆7010、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1、第三撑开弧板7012、第二控制条7013、第三连轴条7014、第三拨动杆7015、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第四撑开弧板7017、第二衔接块7018、第四连轴条7019、第四拨动杆7020和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7021;固定柱701,固定柱701上方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固定柱701与抻压分离系统8相连接;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一撑开弧板702与固定柱701相接触;第一控制条703,第一控制条703与第一撑开弧板702进行固接;第一连轴条704,第一连轴条704下方与第一控制条703进行固接;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与第一连轴条7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与固定柱701进行固接;第一拨动杆706,第一拨动杆706与第一连轴条704进行插接;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二撑开弧板707与固定柱701相接触;第一衔接块708,第一衔接块708与第二撑开弧板707进行固接;第二连轴条709,第二连轴条709下方与第一衔接块708进行固接;第二拨动杆7010,第二拨动杆7010与第二连轴条709进行插接;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1,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1与第二连轴条7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1与固定柱701进行固接;第三撑开弧板7012,第三撑开弧板7012与固定柱701相接触;第二控制条7013,第二控制条7013与第三撑开弧板7012进行固接;第三连轴条7014,第三连轴条7014下方与第二控制条7013进行固接;第三拨动杆7015,第三拨动杆7015与第三连轴条7014进行插接;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与第三连轴条7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与固定柱701进行固接;第四撑开弧板7017,第四撑开弧板7017与固定柱701相接触;第二衔接块7018,第二衔接块7018与第四撑开弧板7017进行固接;第四连轴条7019,第四连轴条7019与第二衔接块7018进行固接;第四拨动杆7020,第四拨动杆7020与第四连轴条7019进行插接;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7021,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7021与第四连轴条7019进行转动连接。
在升降控制系统5带动定位固定系统6向上运动后,首先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三撑开弧板7012和第四撑开弧板7017以组合圆柱的状态向下插入至半开白玉兰内部,此时控制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5和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6向上推出运动,进而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5和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6上方分别顶在第一控制条703和第二控制条7013下方,进而将第一控制条703和第二控制条7013向上顶起,进而第一控制条703向上运动,即第一控制条703带动第一撑开弧板702向上翻转打开,即第一控制条703通过第一连轴条704围绕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向上转动,进而第一连轴条704带动第一拨动杆706向上运动,进而第一拨动杆706同时带动第二拨动杆7010和第四拨动杆7020向上运动,第二控制条7013带动第三撑开弧板7012向上翻转,同理第二控制条7013通过第三连轴条7014围绕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向上转动,即第三连轴条7014带动第三拨动杆7015向上运动,即第三拨动杆7015同时带动第二拨动杆7010和第四拨动杆7020和向上运动,进而第二拨动杆7010和第四拨动杆7020分别带动第二连轴条709和第四连轴条7019向上运动,进而第二连轴条709通过第一衔接块708带动第二撑开弧板707向上运动,第四连轴条7019带动第四撑开弧板7017向上翻开,进而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三撑开弧板7012和第四撑开弧板7017同时向外侧撑开,进而将半开白玉兰未开放的花瓣撑开,然后控制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5和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6向下收缩运动,然后第一控制条703和第二控制条7013下方不再受力,进而由于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1、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和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7021的弹力作用,致使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三撑开弧板7012和第四撑开弧板7017再次合并成一个圆柱,进而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三撑开弧板7012和第四撑开弧板7017将中心的花蕊夹住,完成了对花瓣的撑开和花蕊的夹持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抻压分离系统8包括有第八传动轮801、第九转轴杆802、第四轴承架板803、转动圆盘804、联动凸柱805、传动控制槽板806、第一连接柱807、第二连接柱808、圆环盘809、集合方框8010、第一抻压机构8011、第二抻压机构8012、第三抻压机构8013和第四抻压机构8014;第八传动轮801,第八传动轮8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801轴心与第九转轴杆802进行固接;第九转轴杆802,第九转轴杆802外表面与第四轴承架板803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承架板803,第四轴承架板803下方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转动圆盘804,转动圆盘804轴心与第九转轴杆802进行固接;联动凸柱805,联动凸柱805与转动圆盘804进行固接;传动控制槽板806,传动控制槽板806内侧与联动凸柱8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柱807,第一连接柱807上方与传动控制槽板806进行焊接;第二连接柱808,第二连接柱808上方与传动控制槽板806进行焊接;圆环盘809,圆环盘809上方依次与第一连接柱807和第二连接柱808进行焊接,圆环盘809内侧与固定柱701进行滑动连接;集合方框8010,集合方框8010上方与圆环盘809进行固接;第一抻压机构8011,第一抻压机构8011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相连接;第二抻压机构8012,第二抻压机构8012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相连接;第三抻压机构8013,第三抻压机构8013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相连接;第四抻压机构8014,第四抻压机构8014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相连接。
在撑开分离系统7将花瓣撑开后,此时第五传动轮5011带动第八传动轮801进行转动,然后第八传动轮801带动第九转轴杆802进行转动,进而第九转轴杆802带动转动圆盘804进行转动,然后转动圆盘804转动带动联动凸柱805进行转动,然后联动凸柱805带动传动控制槽板806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传动控制槽板806带动第一连接柱807、第二连接柱808、圆环盘809和集合方框8010进行上下运动,然后集合方框8010带动第一抻压机构8011、第二抻压机构8012、第三抻压机构8013和第四抻压机构8014向下压,即第一抻压机构8011、第二抻压机构8012、第三抻压机构8013和第四抻压机构8014向下运动将撑开的花瓣下压在固定盘6014上方表面,然后控制升降控制系统5带动定位固定系统6向下运动,即定位固定系统6带动萼片向下运动,进而被撑开分离系统7固定的花蕊部分与萼片分离,然后随着第一抻压机构8011、第二抻压机构8012、第三抻压机构8013和第四抻压机构8014的运动,进而将花瓣与萼片分离。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抻压机构8011包括有安装柱801101、弹性簧杆801102、拉伸控制弹簧801103和电动压轮801104;安装柱801101,安装柱801101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进行固接;弹性簧杆801102,弹性簧杆801102与安装柱801101进行转动连接;拉伸控制弹簧801103,拉伸控制弹簧801103与安装柱801101相连接,拉伸控制弹簧801103与弹性簧杆801102相连接;电动压轮801104,电动压轮801104与弹性簧杆801102相连接。
首先集合方框8010带动安装柱801101向下运动,进而安装柱801101带动弹性簧杆801102向下运动,进而弹性簧杆801102带动电动压轮801104向下运动,同时控制电动压轮801104进行转,然后电动压轮801104下压至花瓣表面,进而电动压轮801104接触到花瓣,并在固定盘6014顶部表面将撑开的花瓣向四周抻,然后随着电动压轮801104的转动,进而电动压轮801104带动花瓣向远离萼片的方向运动,然后随着集合方框8010的上下往复运动,进而间将花瓣与萼片分离。
本发明所述的,电动压轮801104表面设置有均匀的凸块。
以便于增大电动压轮801104表面和花瓣的摩擦力。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三撑开弧板7012和第四撑开弧板7017内侧均设置有硅胶垫。
以便于增大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三撑开弧板7012和第四撑开弧板7017内侧与花蕊的摩擦力,使其夹持更加牢固。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v形夹6027两个夹条设置有矩形开孔,第一v形夹6017可插入其中第二v形夹6027两个夹条的矩形开孔中。
以便于第一v形夹6017插入第二v形夹6027两个夹条的矩形开孔中后将白玉兰的萼片进行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包括有工作机床板(1)、支撑脚柱(2)和运行控制屏(3),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后侧支撑板架(4)、升降控制系统(5)、定位固定系统(6)、撑开分离系统(7)和抻压分离系统(8);
工作机床板(1);
支撑脚柱(2),支撑脚柱(2)上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焊接;
运行控制屏(3),运行控制屏(3)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后侧支撑板架(4),后侧支撑板架(4)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
升降控制系统(5),升降控制系统(5)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升降控制系统(5)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
定位固定系统(6),定位固定系统(6)下方与升降控制系统(5)相连接;
撑开分离系统(7),撑开分离系统(7)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
抻压分离系统(8),抻压分离系统(8)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抻压分离系统(8)与升降控制系统(5)相连接,抻压分离系统(8)与撑开分离系统(7)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控制系统(5)包括有动力电机(501)、电机座板(502)、第一转轴杆(503)、第一传动轮(504)、第二传动轮(505)、第三传动轮(506)、第二转轴杆(507)、第一轴承架板(508)、第二轴承架板(509)、第四传动轮(5010)、第五传动轮(5011)、第一平齿轮(5012)、第三轴承架板(5013)、第二平齿轮(5014)、第一电动推杆(5015)、第三平齿轮(5016)、第一锥齿轮(5017)、第二锥齿轮(5018)、第三转轴杆(5019)、第一丝杆(5020)、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和弹性伸缩支撑柱(5022);
动力电机(501);
电机座板(502),电机座板(502)上方与动力电机(501)进行螺栓连接,电机座板(502)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第一转轴杆(503),第一转轴杆(503)与动力电机(501)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503)外表面与第一轴承架板(508)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传动轮(504),第一传动轮(504)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固接;
第二传动轮(505),第二传动轮(505)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固接;
第三传动轮(506),第三传动轮(5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4)进行传动连接;
第二转轴杆(507),第二转轴杆(507)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506)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507)与定位固定系统(6)相连接;
第一轴承架板(508),第一轴承架板(508)与第二转轴杆(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508)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第二轴承架板(509),第二轴承架板(509)与第二转轴杆(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板(509)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第四传动轮(5010),第四传动轮(501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
第五传动轮(5011),第五传动轮(5011)轴心与第四传动轮(5010)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5011)轴心与第一轴承架板(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11)与抻压分离系统(8)相连接;
第一平齿轮(5012),第一平齿轮(5012)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固接;
第三轴承架板(5013),第三轴承架板(5013)与第一转轴杆(5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轴承架板(5013)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第二平齿轮(5014),第二平齿轮(5014)与第一平齿轮(5012)进行啮合;
第一电动推杆(5015),第一电动推杆(5015)与第二平齿轮(5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5015)与第三轴承架板(5013)进行固接;
第三平齿轮(5016),第三平齿轮(5016)与第二平齿轮(5014)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5016)轴心与第三轴承架板(5013)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锥齿轮(5017),第一锥齿轮(5017)轴心与第三平齿轮(5016)进行固接;
第二锥齿轮(5018),第二锥齿轮(5018)与第一锥齿轮(5017)进行啮合;
第三转轴杆(5019),第三转轴杆(5019)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5018)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5019)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第一丝杆(5020),第一丝杆(5020)与第三转轴杆(5019)进行固接;
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内侧与第一丝杆(5020)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上方与定位固定系统(6)相连接;
弹性伸缩支撑柱(5022),弹性伸缩支撑柱(5022)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固接,弹性伸缩支撑柱(5022)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固定系统(6)包括有第四平齿轮(601)、第五平齿轮(602)、第六传动轮(603)、第四转轴杆(604)、第一支撑柱(605)、第二支撑柱(606)、第六平齿轮(607)、第五转轴杆(608)、第七平齿轮(609)、第八平齿轮(6010)、第六转轴杆(6011)、第一齿条(6012)、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固定盘(6014)、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5)、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6)、第一v形夹(6017)、第七传动轮(6018)、第七转轴杆(6019)、第九平齿轮(6020)、第三支撑柱(6021)、第四支撑柱(6022)、第十平齿轮(6023)、第八转轴杆(6024)、第二齿条(6025)、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和第二v形夹(6027);
第四平齿轮(601),第四平齿轮(601)轴心与第二转轴杆(507)进行固接,第四平齿轮(601)上方与第五平齿轮(602)进行啮合;
第五平齿轮(602),第五平齿轮(602)轴心与第四转轴杆(604)进行固接;
第六传动轮(603),第六传动轮(603)轴心与第四转轴杆(604)进行固接;
第四转轴杆(604),第四转轴杆(604)一侧与第一支撑柱(6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转轴杆(604)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柱(606)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支撑柱(605),第一支撑柱(605)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支撑柱(606),第二支撑柱(606)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螺栓连接;
第六平齿轮(607),第六平齿轮(607)与第五平齿轮(602)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607)轴心与第五转轴杆(608)进行固接;
第五转轴杆(608),第五转轴杆(608)一侧与第一支撑柱(6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五转轴杆(608)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柱(606)进行转动连接;
第七平齿轮(609),第七平齿轮(609)轴心与第五转轴杆(608)进行固接;
第八平齿轮(6010),第八平齿轮(6010)与第七平齿轮(609)进行啮合;
第六转轴杆(6011),第六转轴杆(6011)外表面与第八平齿轮(6010)进行固接,第六转轴杆(6011)一侧与第一支撑柱(6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转轴杆(6011)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柱(606)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齿条(6012),第一齿条(6012)下方与第八平齿轮(6010)进行啮合;
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下方与第一齿条(6012)进行固接;
固定盘(6014),固定盘(6014)与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进行滑动连接,固定盘(6014)下方依次与第一支撑柱(605)和第二支撑柱(606)进行固接;
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5),第一电动升降顶柱(6015)下方与固定盘(6014)进行固接;
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6),第二电动升降顶柱(6016)下方与固定盘(6014)进行固接;
第一v形夹(6017),第一v形夹(6017)与第一滑动控制杆(6013)进行固接;
第七传动轮(6018),第七传动轮(601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
第七转轴杆(6019),第七转轴杆(6019)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6018)进行传动连接,第七转轴杆(6019)一侧与第三支撑柱(602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七转轴杆(6019)另一侧与第四支撑柱(6022)进行转动连接;
第九平齿轮(6020),第九平齿轮(6020)轴心与第七转轴杆(6019)进行固接;
第三支撑柱(6021),第三支撑柱(6021)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螺栓连接,第三支撑柱(6021)上方与固定盘(6014)进行固接;
第四支撑柱(6022),第四支撑柱(6022)下方与内螺纹升降承载板(5021)进行螺栓连接,第四支撑柱(6022)上方与固定盘(6014)进行固接;
第十平齿轮(6023),第十平齿轮(6023)轴心与第八转轴杆(6024)进行固接;
第八转轴杆(6024),第八转轴杆(6024)外表面与第十平齿轮(6023)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6024)一侧与第三支撑柱(602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八转轴杆(6024)另一侧与第四支撑柱(6022)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齿条(6025),第二齿条(6025)下方与第十平齿轮(6023)进行啮合;
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下方与第二齿条(6025)进行固接;
第二v形夹(6027),第二v形夹(6027)与第二滑动控制杆(6026)进行固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撑开分离系统(7)包括有固定柱(701)、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一控制条(703)、第一连轴条(704)、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第一拨动杆(706)、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一衔接块(708)、第二连轴条(709)、第二拨动杆(7010)、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1)、第三撑开弧板(7012)、第二控制条(7013)、第三连轴条(7014)、第三拨动杆(7015)、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第四撑开弧板(7017)、第二衔接块(7018)、第四连轴条(7019)、第四拨动杆(7020)和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7021);
固定柱(701),固定柱(701)上方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固定柱(701)与抻压分离系统(8)相连接;
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一撑开弧板(702)与固定柱(701)相接触;
第一控制条(703),第一控制条(703)与第一撑开弧板(702)进行固接;
第一连轴条(704),第一连轴条(704)下方与第一控制条(703)进行固接;
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与第一连轴条(7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扭力弹簧转轴座(705)与固定柱(701)进行固接;
第一拨动杆(706),第一拨动杆(706)与第一连轴条(704)进行插接;
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二撑开弧板(707)与固定柱(701)相接触;
第一衔接块(708),第一衔接块(708)与第二撑开弧板(707)进行固接;
第二连轴条(709),第二连轴条(709)下方与第一衔接块(708)进行固接;
第二拨动杆(7010),第二拨动杆(7010)与第二连轴条(709)进行插接;
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1),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1)与第二连轴条(7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扭力弹簧转轴座(7011)与固定柱(701)进行固接;
第三撑开弧板(7012),第三撑开弧板(7012)与固定柱(701)相接触;
第二控制条(7013),第二控制条(7013)与第三撑开弧板(7012)进行固接;
第三连轴条(7014),第三连轴条(7014)下方与第二控制条(7013)进行固接;
第三拨动杆(7015),第三拨动杆(7015)与第三连轴条(7014)进行插接;
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与第三连轴条(7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扭力弹簧转轴座(7016)与固定柱(701)进行固接;
第四撑开弧板(7017),第四撑开弧板(7017)与固定柱(701)相接触;
第二衔接块(7018),第二衔接块(7018)与第四撑开弧板(7017)进行固接;
第四连轴条(7019),第四连轴条(7019)与第二衔接块(7018)进行固接;
第四拨动杆(7020),第四拨动杆(7020)与第四连轴条(7019)进行插接;
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7021),第四扭力弹簧转轴座(7021)与第四连轴条(7019)进行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抻压分离系统(8)包括有第八传动轮(801)、第九转轴杆(802)、第四轴承架板(803)、转动圆盘(804)、联动凸柱(805)、传动控制槽板(806)、第一连接柱(807)、第二连接柱(808)、圆环盘(809)、集合方框(8010)、第一抻压机构(8011)、第二抻压机构(8012)、第三抻压机构(8013)和第四抻压机构(8014);
第八传动轮(801),第八传动轮(8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801)轴心与第九转轴杆(802)进行固接;
第九转轴杆(802),第九转轴杆(802)外表面与第四轴承架板(803)进行转动连接;
第四轴承架板(803),第四轴承架板(803)下方与后侧支撑板架(4)相连接;
转动圆盘(804),转动圆盘(804)轴心与第九转轴杆(802)进行固接;
联动凸柱(805),联动凸柱(805)与转动圆盘(804)进行固接;
传动控制槽板(806),传动控制槽板(806)内侧与联动凸柱(805)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连接柱(807),第一连接柱(807)上方与传动控制槽板(806)进行焊接;
第二连接柱(808),第二连接柱(808)上方与传动控制槽板(806)进行焊接;
圆环盘(809),圆环盘(809)上方依次与第一连接柱(807)和第二连接柱(808)进行焊接,圆环盘(809)内侧与固定柱(701)进行滑动连接;
集合方框(8010),集合方框(8010)上方与圆环盘(809)进行固接;
第一抻压机构(8011),第一抻压机构(8011)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相连接;
第二抻压机构(8012),第二抻压机构(8012)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相连接;
第三抻压机构(8013),第三抻压机构(8013)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相连接;
第四抻压机构(8014),第四抻压机构(8014)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抻压机构(8011)包括有安装柱(801101)、弹性簧杆(801102)、拉伸控制弹簧(801103)和电动压轮(801104);
安装柱(801101),安装柱(801101)上方与集合方框(8010)进行固接;
弹性簧杆(801102),弹性簧杆(801102)与安装柱(801101)进行转动连接;
拉伸控制弹簧(801103),拉伸控制弹簧(801103)与安装柱(801101)相连接,拉伸控制弹簧(801103)与弹性簧杆(801102)相连接;
电动压轮(801104),电动压轮(801104)与弹性簧杆(801102)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压轮(801104)表面设置有均匀的凸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撑开弧板(702)、第二撑开弧板(707)、第三撑开弧板(7012)和第四撑开弧板(7017)内侧均设置有硅胶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抻压式半开白玉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v形夹(6027)两个夹条设置有矩形开孔,第一v形夹(6017)可插入其中第二v形夹(6027)两个夹条的矩形开孔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