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双尖针线活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08


    本发明是一种涉及微创组织塑形的装置。



    背景技术:

    面部和身体的脂肪室下垂,导致皮肤受牵拉下垂,使组织被拉长、变扁、变宽,表现出松弛下垂的状态,因此,使下垂的脂肪室和组织复位,是改善衰老状态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标准缝合针线因受手术入路的限制,弧形针难以在一个组织平面行走、特别在一些需要组织塑形的区域,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层次需要不同的线材,但标准缝合针线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从而不能有效的复位和塑形下垂的脂肪室,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有效、安全、微创的美容需求越来越大,所以,临床急需一些满足临床不同需求、但又无法量产的非标准化针和线,使下垂的脂肪室和组织得到精确复位和塑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标双尖针线连接装置,通过这个装置,可以根据需求将不同规格、不同形态的非标针与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线自由连接起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标双尖针线活动固定装置,由非标双尖针、连接套杆、缝合线组成,其中:

    非标双尖针由针杆、针尖和针尖侧套管组成,针杆两侧设置长度单位刻度,针杆两端为针尖;

    连接套杆由套杆和尾部套孔组成,尾部套孔壁薄,易于加压变形;

    缝合线为各类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缝合线;

    非标双尖针针尖侧套管内径略大于连接套杆外径,连接套杆尾部套孔内径略大于缝合线直径;使用时将缝合线置于连接套杆尾部套孔内,加压固定,形成固定连接;将带有缝合线的连接套杆的套杆插入非标双尖针的针尖侧套管内,形成活动连接;

    在组织缝合过程中,可根据部位和组织硬度,更换不同形态和规格的非标双尖针对组织形态进行缝合塑形。

    进一步的,非标双尖针针杆近中部弯折95°-180°弧形钝角,非标双尖针垂直进入皮肤,到达一定深度后,调整针杆角度,前部针杆可在组织内同一层次前行,利于组织塑形。

    进一步的,非标双尖针针杆为直针,用于额骨表面组织埋没提升。

    进一步的,连接套杆的套杆表面设置横行沟槽,增加套杆表面与针尖侧套管内壁的摩擦力,防止套杆从针尖侧套管内轻易脱出。

    进一步的,连接套杆的套杆表面设置纵行沟槽,增加套杆表面与针尖侧套管内壁的摩擦力,防止套杆从针尖侧套管内轻易脱出。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这个装置,将不同规格、不同形态的非标针与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线自由连接起来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示意图

    附图2为非标双尖针与连接套杆连接示意图

    附图3为连接套杆与缝线连接示意图

    附图4为非标双尖弯针、连接套杆和缝线连接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非标双尖直针、连接套杆和缝线连接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临床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双尖非标针线活动固定装置

    11-非标双尖针

    12-针杆

    13-针尖

    14-针尖侧套管

    15-长度单位刻度

    16-非标双尖弯针

    17-非标双尖直针

    21-连接套杆

    22-套杆

    23-尾部套孔

    31-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1、请参阅附图1所示,一种非标双尖针线活动固定装置(1),由非标双尖针(11)、连接套杆(21)、缝合线(31)组成,其中:

    非标双尖针(11)由针杆(12)、针尖(13)和针尖侧套管(14)组成,针杆(12)两侧设置长度单位刻度(15),针杆两端为针尖(13);

    连接套杆(21)由套杆(22)和尾部套孔(23)组成,尾部套孔(23)壁薄,易于加压变形;缝合线(31)为各类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缝合线;

    非标双尖针(11)针尖侧套管(14)内径略大于连接套杆(21)外径,连接套杆(21)尾部套孔(23)内径略大于缝合线(31)直径;使用时将缝合线(31)置于连接套杆(21)尾部套孔(23)内,加压固定,形成固定连接;将带有缝合线的连接套杆(21)的套杆(22)插入非标双尖针(11)的针尖侧套管(14)内,形成活动连接;在组织缝合过程中,可根据部位和组织硬度,更换不同形态的非标双尖针(11)对组织形态进行缝合塑形。

    2、请参阅附图2所示,非标双尖针(11)针尖侧套管(14)内径略大于连接套杆(21)外径,将连接套杆(21)的套杆(22)插入非标双尖针(11)的针尖侧套管(14)内,形成活动连接;

    3、请参阅附图3所示,连接套杆(21)尾部套孔(23)内径略大于缝合线(31)直径;使用时将缝合线(31)置于连接套杆(21)尾部套孔(23)内,加压固定,形成固定连接;

    4、请参阅附图4所示,为非标双尖弯针(16)、连接套杆(21)和缝线(31)连接示意图;

    5、请参阅附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非标双尖直针(17)、连接套杆(21)和缝线(31)连接示意图;

    6、请参阅附图6所示,将特定缝合线(31)置于连接套杆(21)尾部套孔(23)内,加压固定,形成固定连接;将带有缝合线的连接套杆(21)的套杆(22)插入非标双尖弯针(16)的针尖侧套管(14)内,形成活动连接;

    a.用非标双尖弯针(16)带线在眉上从眉尾向眉头分三段在脂肪室和皮肤间穿行,使线间隔挂住真皮和脂肪室;

    b.从非标双尖弯针(16)的针尖侧套管(14)内,拔出连接套杆(21),更换非标双尖直针(17);将带有缝合线的连接套杆(21)的套杆(22)插入非标双尖直针(17)的针尖侧套管(14)内,形成活动连接;

    c.按术前设计缝合,垂直于眉部的长距离缝合使用非标双尖直针(17);平行于眉部的短距离间断缝合使用非标双尖弯针(16),交替更换;

    d.非标双尖直针(17)带线到达眉尾进针孔时,出针,收紧缝线,提升眉部,结扎缝线。眉部和外眼角被提升,手术完毕。

    实施案例

    某女,40岁,上睑重睑手术后两年,目前感觉上睑皮肤松弛、肥厚,要求再次手术,术前检查:额部脂肪室下垂,眉眼间距小。决定行眉上额部脂肪室复位术。

    将特定缝合线(31)置于连接套杆(21)尾部套孔(23)内,加压固定,形成固定连接;将带有缝合线的连接套杆(21)的套杆(22)插入非标双尖弯针(16)的针尖侧套管(14)内,形成活动连接;

    a.用非标双尖弯针(16)带线在眉上从眉尾向眉头分三段在脂肪室和皮肤间穿行,使线间隔挂住真皮和脂肪室;

    b.从非标双尖弯针(16)的针尖侧套管(14)内,拔出连接套杆(21),更换非标双尖直针(17);将带有缝合线的连接套杆(21)的套杆(22)插入非标双尖直针(17)的针尖侧套管(14)内,形成活动连接;

    c.按术前设计缝合,垂直于眉部的长距离缝合使用非标双尖直针(17);平行于眉部的短距离间断缝合使用非标双尖弯针(16),交替更换;

    d.非标双尖直针(17)带线到达眉尾进针孔时,出针,收紧缝线,提升眉部,结扎缝线。眉部和外眼角被提升,手术完毕。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标双尖针线活动固定装置(1),由非标双尖针(11)、连接套杆(21)、缝合线(31)组成,其特征是:

    所述非标双尖针(11)由针杆(12)、针尖(13)和针尖侧套管(14)组成,针杆(12)两侧设置长度单位刻度(15),针杆两端为针尖(13);

    所述连接套杆(21)由套杆(22)和尾部套孔(23)组成,尾部套孔(23)壁薄,易于加压变形;

    所述缝合线(31)为各类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缝合线;

    非标双尖针(11)针尖侧套管(14)内径略大于连接套杆(21)外径,连接套杆(21)尾部套孔(23)内径略大于缝合线(31)直径;使用时将缝合线(31)置于连接套杆(21)尾部套孔(23)内,加压固定,形成固定连接;将带有缝合线的连接套杆(21)的套杆(22)插入非标双尖针(11)的针尖侧套管(14)内,形成活动连接;

    在组织缝合过程中,可根据部位和组织硬度,更换不同形态的非标双尖针(11)对组织形态进行缝合塑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非标双尖针线活动固定装置(1),其特征是:针杆(12)近中部弯折95°-180°弧形钝角,为非标双尖弯针(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非标双尖针线活动固定装置(1),其特征是:针杆(12)为直针,为非标双尖直针(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非标双尖针线活动固定装置(1),其特征是:连接套杆(21)的套杆(22)表面设置横行沟槽,增加套杆(22)表面与针尖侧套管(14)内壁的摩擦力,防止套杆(22)从针尖侧套管(14)内轻易脱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非标双尖针线活动固定装置(1),其特征是:连接套杆(21)的套杆(22)表面设置纵行沟槽,增加套杆(22)表面与针尖侧套管(14)内壁的摩擦力,防止套杆(22)从针尖侧套管(14)内轻易脱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标双尖针线连接装置,通过这个装置,可以根据需求将不同规格、不同形态的非标针与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线自由连接起来。双尖非标针线活动固定装置,由非标双尖针、连接套杆、缝合线组成,非标双尖针由针杆、针尖和针尖侧套管组成,针杆两侧设置长度单位刻度,针杆两端为针尖;连接套杆由套杆和尾部套孔组成,尾部套孔壁薄,易于加压变形;缝合线为各类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缝合线;非标双尖针针尖侧套管内径略大于连接套杆外径,连接套杆尾部套孔内径略大于缝合线直径;使用时将缝合线置于连接套杆尾部套孔内,加压固定,形成固定连接;将带有缝合线的连接套杆的套杆插入非标双尖针的针尖侧套管内,形成活动连接;在组织缝合过程中,可根据部位和组织硬度,更换不同形态和规格的非标双尖针对组织形态进行缝合塑形。

    技术研发人员:平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平荧
    技术研发日:2020.12.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82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