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29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然而,由于介入术的切口较深,在介入手术后,切口完全愈合仍然需要一定周期,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切口进行护理。

    目前市场上的护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切口进行加压止血,且固定时容易发生松动,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切口处多采用绷带包扎,后期清洁护理不便,同时现有的护理装置还存在不便于对切口进行消毒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护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切口进行加压止血,且固定时容易发生松动,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切口处多采用绷带包扎,后期清洁护理不便,同时现有的护理装置还存在不便于对切口进行消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包括加压板、消毒仓和球囊,所述加压板的上方安装有护理道,且护理道的左上角安装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与护理道的连接处安装有铰链,所述护理道的内部安装有内管,且内管的上方安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上方连接有消毒管的一端,且消毒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接头,所述消毒仓安装于接头远离消毒管的一端,所述加压板的下方连接有气囊垫,且气囊垫的下表面安装有防滑贴,所述气囊垫的前方左侧面连接有气管的一端,且气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球囊安装于第一单向阀的下方,且球囊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加压板的左下角安装有第一绑带,且加压板的右下角连接有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内表面均安装有防滑垫,且第一绑带远离气囊垫一端的外表面安装有刺毛贴,所述刺毛贴的外侧连接有圆毛贴,所述第一绑带靠近气囊垫一端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器,且固定器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防尘盖的内侧面安装有防水透气单向膜。

    优选的,所述加压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加压板通过通孔与内管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防尘盖的结构为镂空网状结构,且防尘盖与防水透气单向膜之间紧密贴合,并且防尘盖通过铰链与护理道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管与套管之间为套接连接,且套管与雾化喷头之间构成包围结构,并且雾化喷头通过消毒管和接头与消毒仓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消毒管与接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消毒仓通过接头与消毒管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并且消毒仓的结构为弹性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气囊垫与防滑贴的外形结构均为椭圆环型结构,且防滑贴的材质为水凝胶,并且气囊垫内部中空。

    优选的,所述气囊垫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球囊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球囊的结构为弹性中空结构,并且球囊与第二单向阀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刺毛贴与圆毛贴之间为粘接连接,且圆毛贴与第二绑带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防滑垫的材质为弹性硅胶。

    优选的,所述固定器的结构为弹性结构,且卡槽与气管之间的尺寸相吻合,并且气管通过卡槽与固定器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设置通孔的尺寸远大于切口的尺寸,从而使得加压板可以套在切口外侧,对切口外围进行加压处理,同时还不妨碍后期医护人员从内管处对切口进行护理操作,设置镂空的防尘盖方便使用者的伤口透气,且设置的防水透气单向膜可以有效避免水汽、灰尘污染切口处,并且防尘盖可以转动打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本发明设置内管与套管相互套接在一起,以便于对雾化喷头的作用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使得雾化喷头可以对正切口,以便于对切口进行消毒护理,雾化喷头可以将消毒仓内部的消毒液雾化喷出,使得切口消毒更加方便,设置消毒管与接头之间可以拆卸,以便于及时补充消毒仓内部的消毒液,并且弹性的消毒仓挤压使用方便;

    3.本发明设置椭圆环型的气囊垫与防滑贴罩在切口外侧,以便于在切口外侧形成一个防护区,进而有效避免切口处容易被误碰而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并且水凝胶材质的防滑贴与使用者皮肤接触时,可以粘在皮肤上,进而避免加压装置容易在穿戴好以后还发生移动的问题,稳固性更高,进一步避免误触切口;

    4.本发明设置整个装置通过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绑在使用者肢体上,穿戴操作简单便捷,并且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之间利用刺毛贴与圆毛贴之间的粘接作用进行连接,不仅拆卸方便,还能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形态调整大小尺寸,实用性和适配性更强,同时凸出的防滑垫提高了绑带固定时的稳固性,有效进行防滑,避免装置发生轴向偏转;

    5.本发明设置气囊垫内部可以通过球囊进行充气,以便于调整气囊垫的鼓胀程度,进而实现对切口外边缘进行一定的加压处理,有利于帮助切口进行止血,设置固定器可以对气管进行一定的限位固定,使得球囊可以被限制在绑带周围,以便于防止球囊任意悬吊使用起来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加压板与套管安装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器与气管安装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压板;2、护理道;3、防尘盖;4、铰链;5、内管;6、套管;7、雾化喷头;8、消毒管;9、接头;10、消毒仓;11、气囊垫;12、气管;13、第一单向阀;14、球囊;15、第二单向阀;16、第一绑带;17、第二绑带;18、防滑垫;19、刺毛贴;20、圆毛贴;21、固定器;22、卡槽;23、防滑贴;24、防水透气单向膜;2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包括加压板1、护理道2、防尘盖3、铰链4、内管5、套管6、雾化喷头7、消毒管8、接头9、消毒仓10、气囊垫11、气管12、第一单向阀13、球囊14、第二单向阀15、第一绑带16、第二绑带17、防滑垫18、刺毛贴19、圆毛贴20、固定器21、卡槽22、防滑贴23、防水透气单向膜24和通孔25,加压板1的上方安装有护理道2,且护理道2的左上角安装有防尘盖3,防尘盖3与护理道2的连接处安装有铰链4,护理道2的内部安装有内管5,且内管5的上方安置有套管6,套管6的上方连接有消毒管8的一端,且消毒管8的另一端安装有接头9,消毒仓10安装于接头9远离消毒管8的一端,加压板1的下方连接有气囊垫11,且气囊垫11的下表面安装有防滑贴23,气囊垫11的前方左侧面连接有气管12的一端,且气管1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阀13,球囊14安装于第一单向阀13的下方,且球囊14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5,加压板1的左下角安装有第一绑带16,且加压板1的右下角连接有第二绑带17,第一绑带16和第二绑带17内表面均安装有防滑垫18,且第一绑带16远离气囊垫11一端的外表面安装有刺毛贴19,刺毛贴19的外侧连接有圆毛贴20,第一绑带16靠近气囊垫11一端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器21,且固定器21的内部开设有卡槽22,防尘盖3的内侧面安装有防水透气单向膜24;

    加压板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25,且加压板1通过通孔25与内管5内部相连通,设置通孔25的尺寸远大于切口的尺寸,从而使得加压板1可以套在切口外侧,对切口外围进行加压处理,同时还不妨碍后期医护人员从内管5处对切口进行护理操作,防尘盖3的结构为镂空网状结构,且防尘盖3与防水透气单向膜24之间紧密贴合,并且防尘盖3通过铰链4与护理道2之间构成转动结构,设置镂空的防尘盖3方便使用者的伤口透气,且设置的防水透气单向膜24可以有效避免水汽、灰尘污染切口处,并且防尘盖3可以转动打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内管5与套管6之间为套接连接,且套管6与雾化喷头7之间构成包围结构,并且雾化喷头7通过消毒管8和接头9与消毒仓10之间构成连通结构,设置内管5与套管6相互套接在一起,以便于对雾化喷头7的作用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使得雾化喷头7可以对正切口,以便于对切口进行消毒护理,雾化喷头7可以将消毒仓10内部的消毒液雾化喷出,使得切口消毒更加方便,消毒管8与接头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消毒仓10通过接头9与消毒管8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并且消毒仓10的结构为弹性中空结构,设置消毒管8与接头9之间可以拆卸,以便于及时补充消毒仓10内部的消毒液,并且弹性的消毒仓10挤压使用方便;

    气囊垫11与防滑贴23的外形结构均为椭圆环型结构,且防滑贴23的材质为水凝胶,并且气囊垫11内部中空,设置椭圆环型的气囊垫11与防滑贴23罩在切口外侧,以便于在切口外侧形成一个防护区,进而有效避免切口处容易被误碰而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并且水凝胶材质的防滑贴23与使用者皮肤接触时,可以粘在皮肤上,进而避免加压装置容易在穿戴好以后还发生移动的问题,稳固性更高,进一步避免误触切口,气囊垫11通过第一单向阀13与球囊14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球囊14的结构为弹性中空结构,并且球囊14与第二单向阀15内部相连通,设置气囊垫11内部可以通过球囊14进行充气,以便于调整气囊垫11的鼓胀程度,进而实现对切口外边缘进行一定的加压处理,有利于帮助切口进行止血;

    刺毛贴19与圆毛贴20之间为粘接连接,且圆毛贴20与第二绑带17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防滑垫18的材质为弹性硅胶,设置整个装置通过第一绑带16和第二绑带17绑在使用者肢体上,穿戴操作简单便捷,并且第一绑带16和第二绑带17之间利用刺毛贴19与圆毛贴20之间的粘接作用进行连接,不仅拆卸方便,还能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形态调整大小尺寸,实用性和适配性更强,同时凸出的防滑垫18提高了绑带固定时的稳固性,有效进行防滑,避免装置发生轴向偏转,固定器21的结构为弹性结构,且卡槽22与气管12之间的尺寸相吻合,并且气管12通过卡槽22与固定器21之间构成卡合结构,设置固定器21可以对气管12进行一定的限位固定,使得球囊14可以被限制在绑带周围,以便于防止球囊14任意悬吊使用起来不便。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首先将加压板1上的通孔25对准切口位置,使得切口处于通孔25的正中央,然后将加压板1靠近使用者皮肤,使得防滑贴23贴紧皮肤,与皮肤粘在一起,然后分别将第一绑带16和第二绑带17绕向肢体另一侧,微微收紧第一绑带16和第二绑带17,使得防滑垫18紧贴使用者皮肤,此时将刺毛贴19和圆毛贴20粘在一起,进行固定;

    然后挤压球囊14,球囊14向内部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13和气管12输送进气囊垫11内部,使得气囊垫11鼓起,从而对切口外边缘进行加压处理,此时球囊14内部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然后松开球囊14,大气压高于球囊14内部气压,因此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15进入球囊14内部,使得球囊14重新被充气,然后将气管12卡在卡槽22内部,使得固定器21对气管12进行限位固定;

    然后转动打开防尘盖3,防尘盖3绕着铰链4转动,此时将套管6套在内管5上,然后挤压消毒仓10,使得消毒仓10内部的消毒液经过接头9输送到消毒管8内部,然后从雾化喷头7喷出,对切口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毕以后,可以关上防尘盖3,防尘盖3盖在护理道2外侧,此时切口处皮肤可以通过防水透气单向膜24和防尘盖3向外侧透气呼吸,就这样完成整个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包括加压板(1)、消毒仓(10)和球囊(1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板(1)的上方安装有护理道(2),且护理道(2)的左上角安装有防尘盖(3),所述防尘盖(3)与护理道(2)的连接处安装有铰链(4),所述护理道(2)的内部安装有内管(5),且内管(5)的上方安置有套管(6),所述套管(6)的上方连接有消毒管(8)的一端,且消毒管(8)的另一端安装有接头(9),所述消毒仓(10)安装于接头(9)远离消毒管(8)的一端,所述加压板(1)的下方连接有气囊垫(11),且气囊垫(11)的下表面安装有防滑贴(23),所述气囊垫(11)的前方左侧面连接有气管(12)的一端,且气管(1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阀(13),所述球囊(14)安装于第一单向阀(13)的下方,且球囊(14)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5),所述加压板(1)的左下角安装有第一绑带(16),且加压板(1)的右下角连接有第二绑带(17),所述第一绑带(16)和第二绑带(17)内表面均安装有防滑垫(18),且第一绑带(16)远离气囊垫(11)一端的外表面安装有刺毛贴(19),所述刺毛贴(19)的外侧连接有圆毛贴(20),所述第一绑带(16)靠近气囊垫(11)一端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器(21),且固定器(21)的内部开设有卡槽(22),所述防尘盖(3)的内侧面安装有防水透气单向膜(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板(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25),且加压板(1)通过通孔(25)与内管(5)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3)的结构为镂空网状结构,且防尘盖(3)与防水透气单向膜(24)之间紧密贴合,并且防尘盖(3)通过铰链(4)与护理道(2)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5)与套管(6)之间为套接连接,且套管(6)与雾化喷头(7)之间构成包围结构,并且雾化喷头(7)通过消毒管(8)和接头(9)与消毒仓(10)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管(8)与接头(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消毒仓(10)通过接头(9)与消毒管(8)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并且消毒仓(10)的结构为弹性中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垫(11)与防滑贴(23)的外形结构均为椭圆环型结构,且防滑贴(23)的材质为水凝胶,并且气囊垫(11)内部中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垫(11)通过第一单向阀(13)与球囊(14)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球囊(14)的结构为弹性中空结构,并且球囊(14)与第二单向阀(15)内部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毛贴(19)与圆毛贴(20)之间为粘接连接,且圆毛贴(20)与第二绑带(17)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防滑垫(18)的材质为弹性硅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21)的结构为弹性结构,且卡槽(22)与气管(12)之间的尺寸相吻合,并且气管(12)通过卡槽(22)与固定器(21)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科加压护理装置,包括加压板、消毒仓和球囊,所述加压板的上方安装有护理道,且护理道的左上角安装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与护理道的连接处安装有铰链,所述护理道的内部安装有内管,且内管的上方安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上方连接有消毒管的一端,且消毒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接头,所述消毒仓安装于接头远离消毒管的一端,所述加压板的下方连接有气囊垫,且气囊垫的下表面安装有防滑贴,所述气囊垫的前方左侧面连接有气管的一端,且气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球囊安装于第一单向阀的下方,且球囊的下方连接有第二单向阀。本发明设置将消毒仓内部的消毒液雾化喷出,使得切口消毒更加方便,实用性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冒小平;徐爱兵;许容芳;薛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市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1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81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