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酿酒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
背景技术:
蒸饭法酿酒工艺,以粮食、瓜果等为原料酿制酒,蒸煮是其中一道重要的工序。蒸煮的目的是使原料中的淀粉受热吸水糊化,或淀粉化,以利于糖化酶作用,同时进行原料的杀菌。蒸煮质量对于后续的成品酒的品质、出酒率及生产成本等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目前,酿酒时主要采用蒸汽常压固态蒸煮法(或称蒸饭法),设备有间接式甑桶和连续式蒸饭机,其中连续式蒸饭机又分为卧式蒸发机和立式蒸饭机。
立式蒸饭机,包括接米口、筒体、预热器、汽室、锥形出口等。主要是利用蒸汽穿透粮食层的办法达到蒸熟粮食的目的。其功能单一,设备空间占用大,设备成本高;并且蒸煮过程中的参数无法进行控制,因此相应的原料受到限制,使得设备的应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以解决立式蒸饭机功能单一,设备空间占用大,设备成本高;并且蒸煮过程中的参数无法进行控制,因此相应的原料受到限制,使得设备的应用范围受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可竖向转动地连接于安装支架上的用于盛装物料的蒸锅以及用于密封封盖在蒸锅开口上的锅盖;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带动锅盖上下运动以开启或闭合锅盖的开合装置、用于将蒸锅内的物料耙松和/或耙平的耙米机构、用于对蒸锅内腔喷淋热开水以辅助蒸饭或喷淋冷却水以冷却物料的淋水系统以及用于为蒸锅内腔提供热蒸汽的热蒸汽系统。
进一步地,热蒸汽系统包括沿蒸锅的径向布设并隔挡在蒸锅内腔底部的蒸饭格板、设置于蒸锅内腔底部并处于蒸饭格板下方的蒸汽隔挡盖帽以及装设于蒸锅底部并贯穿蒸锅底部后通向蒸汽隔挡盖帽的蒸汽管,蒸饭格板与蒸锅内腔底面间隔布设,蒸汽隔挡盖帽与蒸锅内腔底面间隔布设且处于蒸饭格板与蒸锅内腔底面之间;通过蒸饭格板将装入至蒸锅内腔中的物料隔挡至蒸饭格板以上的空间内,并使下方的热蒸汽穿过蒸饭格板后均匀地与物料接触。
进一步地,蒸锅底部设置为中部向内凹陷的用于转动过程中形成避让空间的凹形底,以使得蒸锅的内腔底面呈中部高而四侧底的锥形结构,进而使得落入蒸锅内腔底面的水向两侧流动,蒸汽隔挡盖帽处于锥形结构的锥尖上方。
进一步地,蒸锅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出水控制阀,出水管连通至蒸锅内腔中的最低点。
进一步地,开合装置包括多组合盖气缸,多组合盖气缸沿锅盖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且彼此平行,合盖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合盖气缸的活动端安装在锅盖上。
进一步地,耙米机构包括通过滑杆连接并悬置于锅盖内的料耙、套设于滑杆外并固定于锅盖上的滑套、用于驱使滑杆沿滑套的轴向滑动的米耙升降气缸以及用于驱使滑杆沿周向转动的米耙驱转电机,滑套固定于锅盖的中轴线上,料耙沿锅盖的径向布设并处于滑杆的第一端,滑杆的第二端穿过滑套并连接在米耙驱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米耙驱转电机的固定端连接在米耙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料耙朝下的一侧设有间隔均匀排布的用于耙米的多个耙齿。
进一步地,米耙升降气缸固定在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上,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通过多根承载板升降螺杆可调节的支撑在安装支架上,米耙驱转电机固定于电机承载板上,电机承载板连接于多根承载板升降螺杆上,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与电机承载板之间的承载板升降螺杆上套设有延升弹簧,延升弹簧的弹力施力方向通过承载板升降螺杆进行导向,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与电机承载板之间通过延升弹簧实现彼此间的弹性拉力或弹性支撑力,进而实现米耙升降气缸对料耙的延迟上升驱动以及延迟下降驱动。
进一步地,淋水系统处于滑套上,淋水系统包括淋水管,淋水管的输入端连接热开水供水装置和/或冷却水供水装置,滑套内设有水流通道,滑套伸入至锅盖内的伸入端上设有淋水喷头,淋水管连接在滑套上并连通至水流通道,淋水管上设有计量淋水电动阀。
进一步地,淋水喷头的输出端上设有水气断路装置,水气断路装置采用气水封闭帽,通过气水封闭帽封盖在淋水喷头的输出端,以实现对淋水系统的封闭断开。
进一步地,锅盖上设有计量曲水电动阀以及曲水喷淋管;通过计量曲水电动阀依据蒸锅内的物料的量向蒸锅内定量输送配制好的曲水,计量曲水电动阀输出的曲水通过曲水喷淋管向蒸锅内的物料方向均匀喷洒曲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立式蒸饭机,其包括上述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通过开合装置开启锅盖并向蒸锅内装入定量的物料后闭合锅盖,通过热蒸汽系统为物料提供热蒸汽以蒸煮物料,同时通过耙米机构耙松半物料至饱含水分的半物料后排出多余的开水,蒸煮物料至熟物料后停止供热蒸汽;或者通过开合装置开启锅盖并向蒸锅内装入定量的物料后闭合锅盖,通过热蒸汽系统为物料提供热蒸汽以蒸煮物料至半物料后停止供热蒸汽,通过淋水系统向半物料喷淋热开水并通过耙米机构耙松半物料至饱含水分的半物料后排出多余的开水,通过热蒸汽系统继续蒸煮饱含水分的半物料至熟物料。通过淋水系统对蒸熟后的熟物料喷淋冷开水或者鼓吹冷空气,以使得熟物料冷却,进而便于熟物料进入下一工序,或者便于在蒸锅中向熟物料中添加调制好的曲水进行物料的发酵,曲水的加入过程中还能够通过耙米机构耙松和搅拌物料,使得曲水充分与物料接触。蒸锅组件,能够实现物料的蒸煮和冷却,当需要时也可以在蒸饭机构内向蒸煮冷却后的物料中加入酒曲进行混合(此时酒曲的添加方式为:将酒曲粉末按照调配比例加入定量的水中混合均匀形成曲水,然后再将调制好的曲水加入物料中),然后将蒸煮冷却以后的物料通过翻转而倾倒至后一工序中进行继续处理。整个设备结构简单,可以依次完成蒸饭法的多个工序步骤,也可以自由选择蒸饭的各个工艺参数,进而减少一部分地后续的工艺设备,减少了空间占用;采用立式的结构布局形式,在实现多功能的同时,还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整个工序能够有序地、连续地进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员配置。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安装支架;2、蒸锅;201、凹形底;202、旋转电机;203、转轴套;3、锅盖;4、开合装置;401、合盖气缸;5、耙米机构;501、滑杆;502、料耙;503、滑套;504、米耙升降气缸;505、米耙驱转电机;506、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7、承载板升降螺杆;508、电机承载板;509、延升弹簧;6、淋水系统;601、淋水管;602、淋水喷头;603、计量淋水电动阀;7、热蒸汽系统;701、蒸饭格板;702、蒸汽隔挡盖帽;703、蒸汽管;704、蒸汽电动阀;8、出水管;801、出水控制阀;802、冷却水出水口活节;803、冷却水出水接管;9、水气断路装置;901、气水封闭帽;10、计量曲水电动阀;11、曲水喷淋管;12、蒸汽压力表;13、蒸汽安全阀;14、光电感应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包括安装支架1、可竖向转动地连接于安装支架1上的用于盛装物料的蒸锅2以及用于密封封盖在蒸锅2开口上的锅盖3;安装支架1上设有用于带动锅盖3上下运动以开启或闭合锅盖3的开合装置4、用于将蒸锅2内的物料耙松和/或耙平的耙米机构5、用于对蒸锅2内腔喷淋热开水以辅助蒸饭或喷淋冷却水以冷却物料的淋水系统6以及用于为蒸锅2内腔提供热蒸汽的热蒸汽系统7。本发明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通过开合装置4开启锅盖3并向蒸锅2内装入定量的物料后闭合锅盖3,通过热蒸汽系统7为物料提供热蒸汽以蒸煮物料,同时通过耙米机构5耙松半物料至饱含水分的半物料后排出多余的开水,蒸煮物料至熟物料后停止供热蒸汽;或者通过开合装置4开启锅盖3并向蒸锅2内装入定量的物料后闭合锅盖3,通过热蒸汽系统7为物料提供热蒸汽以蒸煮物料至半物料后停止供热蒸汽,通过淋水系统6向半物料喷淋热开水并通过耙米机构5耙松半物料至饱含水分的半物料后排出多余的开水,通过热蒸汽系统7继续蒸煮饱含水分的半物料至熟物料。通过淋水系统6对蒸熟后的熟物料喷淋冷开水或者鼓吹冷空气,以使得熟物料冷却,进而便于熟物料进入下一工序,或者便于在蒸锅2中向熟物料中添加调制好的曲水进行物料的发酵,曲水的加入过程中还能够通过耙米机构5耙松和搅拌物料,使得曲水充分与物料接触。蒸锅组件,能够实现物料的蒸煮和冷却,当需要时也可以在蒸饭机构内向蒸煮冷却后的物料中加入酒曲进行混合(此时酒曲的添加方式为:将酒曲粉末按照调配比例加入定量的水中混合均匀形成曲水,然后再将调制好的曲水加入物料中),然后将蒸煮冷却以后的物料通过翻转而倾倒至后一工序中进行继续处理。整个设备结构简单,可以依次完成蒸饭法的多个工序步骤,也可以自由选择蒸饭的各个工艺参数,进而减少一部分地后续的工艺设备,减少了空间占用;采用立式的结构布局形式,在实现多功能的同时,还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整个工序能够有序地、连续地进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员配置。可选地,蒸锅组件电连接或通信连接至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对蒸锅组件的各个工艺环节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实现蒸酒法酿酒工艺过程中的蒸饭工艺各个步骤依次有序地进行。可选地,控制装置内设有时序控制器,依据物料类别、物料状态、工序要求对时序控制器进行预先设置,进而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各个工序的有序进行,从而实现针对不同物料的蒸饭。可选地,蒸锅组件的入料口设置有翻斗上升式上料结构,通过将装入物料的翻斗举升至蒸锅2的入料口进行翻转入料,进而实现定量上料。蒸锅组件的下方依次布设有碎饭定量输出机构以及物料输送机构,蒸熟后的物料在蒸锅组件内加入曲水搅拌后通过翻转而倾倒至碎饭定量输出机构进行均匀搅拌,然后再进行碎饭,然后定量下料至物料输送机构中进行装盒输送。可选地,蒸锅2或锅盖3上设有蒸汽安全阀13和/或蒸汽压力表12。可选地,蒸锅2与锅盖3之间采用锥面配合,以确保锅盖3能够顺利地封盖在蒸锅2的开口上。可选地,蒸锅2与锅盖3之间设有密封环圈,以确保密封。可选地,控制装置分别连接开合装置4、耙米机构5、淋水系统6以及热蒸汽系统7。可选地,锅盖3上设有计量曲水电动阀10以及曲水喷淋管11;当物料再蒸锅2内蒸煮完毕后,通过计量曲水电动阀10依据蒸锅2内的物料的量向蒸锅2内定量输送配制好的曲水(由酒曲粉与水按照配比混合配制成曲水),计量曲水电动阀10输出的曲水通过曲水喷淋管11向蒸锅2内的物料方向均匀喷洒曲水。可选地,计量曲水电动阀10与控制装置连接。可选地,蒸锅2的外侧壁上装有转轴,两根转轴分别设于蒸锅2两侧并同轴布设,两根转轴分别通过轴套安装在对应侧的安装支架1上,其中一根转轴穿过转轴套203并连接在旋转电机202的动力输出端上。当需要蒸锅2需要上料时,通过开合装置4开启锅盖3,然后可以通过旋转电机202控制蒸锅2转动至与上料装置相匹配的高度,以便于上料装置通过蒸锅2的开口进行上料。当物料蒸煮完成后,通过开合装置4开启锅盖3,然后可以通过旋转电机202控制蒸锅2定速摆动,以使物料冷却。当物料蒸煮完成后需要卸料时,通过开合装置4开启锅盖3,然后可以通过旋转电机202控制蒸锅2翻转以使蒸锅2的开口朝向碎饭定量输出机构的入料口,进而实现物料的倾倒;当需要时也可以通过旋转电机202控制蒸锅2轻微摆动以便于蒸锅2的卸料。可选地,转轴可以采用弹性轴,弹性轴上连有振动机构,蒸锅2卸料时通过振动机构实现蒸锅2的轻微振动以便于蒸锅2的卸料。可选地,旋转电机202连接控制装置。可选地,蒸汽管703的输入端插接装配于转轴套203内,转轴套203套设于蒸锅2的转轴外并与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热蒸汽系统7包括沿蒸锅2的径向布设并隔挡在蒸锅2内腔底部的蒸饭格板701、设置于蒸锅2内腔底部并处于蒸饭格板701下方的蒸汽隔挡盖帽702以及装设于蒸锅2底部并贯穿蒸锅2底部后通向蒸汽隔挡盖帽702的蒸汽管703,蒸饭格板701与蒸锅2内腔底面间隔布设,蒸汽隔挡盖帽702与蒸锅2内腔底面间隔布设且处于蒸饭格板701与蒸锅2内腔底面之间;通过蒸饭格板701将装入至蒸锅2内腔中的物料隔挡至蒸饭格板701以上的空间内,并使下方的热蒸汽穿过蒸饭格板701后均匀地与物料接触。可选地,蒸汽管703的入口端连接有热蒸汽发生装置,蒸汽管703上设有气体流量控制阀(蒸汽电动阀704)。可选地,气体流量控制阀(蒸汽电动阀704)和热蒸汽发生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可选地,蒸饭格板701采用网格板或者网孔板。可选地,蒸饭格板701朝向物料的一侧铺设有固定于蒸饭格板701表面的纱布层,通过纱布层能够有效地阻隔物料,以避免物料堵塞蒸饭格板701上的透气孔,确保热蒸汽能够通过蒸饭格板701均匀上升。蒸饭格板701与蒸锅2底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热蒸汽的缓冲空间,热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热蒸汽通过蒸汽管703流向蒸汽隔挡盖帽702,并通过蒸汽隔挡盖帽702朝向缓冲空间均匀溢出,缓冲空气内的热蒸汽均匀地穿过蒸饭格板701并由物料的底部向上渗透,进而实现对物料的蒸煮。当蒸锅2的内气体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淋水管601、蒸汽安全阀13、出水管8中的至少一处泄压,以确保蒸锅2内的气体压力维持在低压状态,确保蒸煮时的设备安全。可选地,蒸锅2和/或锅盖3上设有压力阀,通过压力阀的指示以控制泄压,以确保蒸锅2内的压力不会超过预定压力值。可选地,蒸锅2底部设置为中部向内凹陷的凹形底201,蒸汽隔挡盖帽702处于内凹陷部上;由于底部的向内凹陷结构,使得蒸锅2内腔呈中部高两侧底的结构,使得蒸锅2内的水能够快速的向两侧渗流,进而通过出水管8排出,使得蒸锅2能够尽可能的排空蒸锅2内腔中的多余水;当蒸锅2进行翻转以进行物料向下倾倒排出时,凹形底201的内凹陷结构构成避让空间,以避让蒸锅2上部与锅盖3相连的各个结构,避免发生碰撞等损伤。可选地,安装支架1上处于蒸锅2下方的区域设有光电感应仪14,用于感应蒸锅2的翻转下料情况,以通过输送感应信号至控制装置,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下游的碎饭定量输出机构以及物料输送机构依次运行。可选地,出水管8的输出端上连有冷却水出水接管803,出水管8与冷却水出水接管803之间设有冷却水出水口活节80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蒸锅2底部设置为中部向内凹陷的用于转动过程中形成避让空间的凹形底201,以使得蒸锅2的内腔底面呈中部高而四侧底的锥形结构,进而使得落入蒸锅2内腔底面的水向两侧流动,蒸汽隔挡盖帽702处于锥形结构的锥尖上方。将蒸锅2底部设计成向内凹陷的凹形底201结构,使得蒸锅2在进行进料或者卸料过程中的转动时,能够避开蒸锅2周边的结构,进而确保进料或卸料的正常进行,同时不会影响到周边结构的功能实现。例如,与锅盖3相连的耙米机构5,其料耙502处于锅盖3下方,通过控制能够使料耙502伸入至蒸锅2内腔中以对物料进行耙平或耙松,回缩使收纳于锅盖3内,回缩以后的料耙502刚好处于凹形底201的凹腔的转动轨迹内,使得蒸锅2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与料耙502接触,即形成避让空间。其他蒸锅2上方的结构与凹形底201的位置关系也是采用类似的结构设计。蒸锅2底部设计成凹形底201,蒸锅2的内腔底相应地构成中部向上凸起而四周向下凹形的结构形态,使得蒸锅2内的水分能够向四周的凹形结构方向流动并积聚;而将出水管8的进水端连通至蒸锅2内腔的凹形结构位置,使得蒸锅2内积聚的水能够被快速的排出,进而达到蒸饭工艺的工序要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蒸锅2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8,出水管8上设有出水控制阀801,出水管8连通至蒸锅2内腔中的最低点。使得蒸锅2内积聚的水能够被快速的排出,进而达到蒸饭工艺的工序要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开合装置4包括多组合盖气缸401,多组合盖气缸401沿锅盖3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且彼此平行,合盖气缸401的固定端安装在安装支架1上,合盖气缸401的活动端安装在锅盖3上。通过控制各个合盖气缸401同步收缩以实现锅盖3的开启,同步的伸长以实现锅盖3的封闭。可选地,合盖气缸401的固定端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合盖气缸40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在锅盖3上;通过固定的连接结构形式以确保锅盖3的稳定开启或稳定闭合,另外使得热蒸汽的利用率更高,确保物料可以均匀且快速的蒸熟。可选地,合盖气缸401的固定端铰接在安装支架1上,合盖气缸401的动力输出端铰接在锅盖3上;当蒸锅2内压力过大时,锅盖3会产生微小的运动,以泄出蒸锅2内多余的压力,进而避免产生高压风险,确保蒸煮后的物料的品质。可选地,合盖气缸401的固定端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合盖气缸401的动力输出端铰接在锅盖3上;或者合盖气缸401的固定端铰接在安装支架1上,合盖气缸40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在锅盖3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耙米机构5包括通过滑杆501连接并悬置于锅盖3内的料耙502、套设于滑杆501外并固定于锅盖3上的滑套503、用于驱使滑杆501沿滑套503的轴向滑动的米耙升降气缸504以及用于驱使滑杆501沿周向转动的米耙驱转电机505,滑套503固定于锅盖3的中轴线上,料耙502沿锅盖3的径向布设并处于滑杆501的第一端,滑杆501的第二端穿过滑套503并连接在米耙驱转电机505的动力输出端,米耙驱转电机505的固定端连接在米耙升降气缸504的动力输出端;料耙502朝下的一侧设有间隔均匀排布的用于耙米的多个耙齿。米耙升降气缸504和米耙驱转电机505分别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米耙升降气缸504驱使滑杆501带动料耙502朝向蒸锅2内的物料运动并与物料接触,通过控制米耙驱转电机505驱使滑杆501带动料耙502转动,以耙平物料进而利于热蒸汽或热开水与物料均匀接触并从物料间隙均匀穿过,或者使物料被均匀耙散进而利于热蒸汽或热开水与物料均匀接触并从物料间隙均匀穿过。可选地,米耙升降气缸504固定在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上,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通过多根承载板升降螺杆507可调节的支撑在安装支架1上,米耙驱转电机505固定于电机承载板508上,电机承载板508连接于多根承载板升降螺杆507上,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与电机承载板508之间的承载板升降螺杆507上套设有延升弹簧509上,延升弹簧509的弹力施力方向通过承载板升降螺杆507进行导向,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与电机承载板508之间通过延升弹簧509实现彼此间的弹性拉力或弹性支撑力,可以限制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与电机承载板508之间的相对运动范围,同时实现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动力输出时的作用力延时输出和作用力缓冲。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米耙升降气缸504固定在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上,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通过多根承载板升降螺杆507可调节的支撑在安装支架1上,米耙驱转电机505固定于电机承载板508上,电机承载板508连接于多根承载板升降螺杆507上,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与电机承载板508之间的承载板升降螺杆507上套设有延升弹簧509,延升弹簧509的弹力施力方向通过承载板升降螺杆507进行导向,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与电机承载板508之间通过延升弹簧509实现彼此间的弹性拉力或弹性支撑力,进而实现米耙升降气缸504对料耙502的延迟上升驱动以及延迟下降驱动。延升弹簧509的弹力施力方向通过承载板升降螺杆507进行导向,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与电机承载板508之间通过延升弹簧509实现彼此间的弹性拉力或弹性支撑力,可以限制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与电机承载板508之间的相对运动范围,同时实现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动力输出时的作用力延时输出和作用力缓冲。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淋水系统6处于滑套503上,淋水系统6包括淋水管601,淋水管601的输入端连接热开水供水装置和/或冷却水供水装置,滑套503内设有水流通道,滑套503伸入至锅盖3内的伸入端上设有淋水喷头602,淋水管601连接在滑套503上并连通至水流通道,淋水管601上设有计量淋水电动阀603。可以根据工艺需要,可以为蒸锅2内提供定量的热水喷淋或者冷却水喷淋,进而满足工艺需要。淋水系统6的部分结构与耙米机构5的部分结构集成在一起,有利于节约空间,实现空间和结构的综合利用和协同控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淋水喷头602的输出端上设有水气断路装置9,水气断路装置9采用气水封闭帽901,通过气水封闭帽901封盖在淋水喷头602的输出端,以实现对淋水系统6的封闭断开。淋水系统6上还设有气水封闭帽901,通过气水封闭帽901封盖在淋水喷头602的输出端,以实现水气冷却通道的封闭;同时也可以避免蒸锅2内的热蒸汽通过淋水喷头602溢出。当进行蒸锅2内物料的蒸煮时,需要控制气水封闭帽901封盖在淋水喷头602的输出端上;当需要向物料喷射热水、热蒸汽、冷却水或冷却气时才将气水封闭帽901移开以露出淋水喷头602输出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锅盖3上设有计量曲水电动阀10以及曲水喷淋管11;通过计量曲水电动阀10依据蒸锅2内的物料的量向蒸锅2内定量输送配制好的曲水,计量曲水电动阀10输出的曲水通过曲水喷淋管11向蒸锅2内的物料方向均匀喷洒曲水。
实施时,提供一种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自动蒸饭机包括安装支架1、蒸锅2、锅盖3、旋转电机202、合盖气缸401、耙米机构5、米耙驱转电机505、米耙升降气缸504、淋水降温装置(淋水系统6)、下曲水装置(计量曲水电动阀10、曲水喷淋管11)。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方式人工蒸甑蒸饭、手工拌曲、手工上料作业,通过系统设备全电气自动化智能控制,实现洗米上料,蒸煮、翻装卸料、淋水降温、加曲、自动拌料分装输送,省时、省空间、省人力、省蒸汽、节能环保。整套设备节能在70%左右,只需2人现场操作,占地面积小,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产品特有的口感与风格,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电气化蒸煮及配套设备(自动蒸饭机),包括输送上料、蒸煮冷却下曲机构、拌料装箱机构。启动旋转电机202旋转蒸锅2,旋转45度,角操控程序控停,蒸锅2入口外斜与输送上料机构米斗对应,操控程序启动输送上料,米料卸入蒸锅2。操控程序操控旋转电机202回转45度角,蒸锅2、冷却水出水活节复位后,操控程序指令米耙升降气缸504下降料耙502,启动米耙驱转电机定时开关,米耙驱转电机505定时旋转,耙平蒸锅2内米料,米耙驱转电机定时开关关停时启动米耙升降气缸504上升复位,操控程序指令合盖气缸401驱使锅盖3下降并盖合在蒸锅2上,使蒸锅2与锅盖3带压封闭,同时封闭水气断路装置9,关闭冷却水出水电动阀(出水控制阀801),操控程序启动蒸汽电动阀704开启蒸汽,蒸汽进入蒸锅2、锅盖3上安置电动蒸汽安全阀(蒸汽安全阀13),电动蒸汽安全阀(蒸汽安全阀13)负压超过设定压力值时,电动蒸汽安全阀(蒸汽安全阀13)自动排压,蒸锅2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温控仪定时器指令蒸汽电动阀704关闭蒸汽,温度下降时,温控仪定时器又指令蒸汽电动阀704开启蒸汽,温控仪定时器达到设定蒸煮时间时,指令蒸汽电动阀704关闭蒸汽,同时启动电动蒸汽安全阀(蒸汽安全阀13)排放蒸锅2内蒸汽,蒸锅2迅速减压,操控程序先后启动合盖气缸401上升开起锅盖3,计量淋水电动阀603和冷却水出水电动阀(出水控制阀801),同时淋水排水降温,计量淋水电动阀603关闭后,启动计量曲水电动阀10打开,加入酒曲溶解水后,操控程序启动旋转电机202旋转180度,蒸锅2米饭自动卸入拌料装箱机构的饭料斗内,米料下曲时由光电感应仪14感应并发送感应信号以启动后续设备依次运行。
整套设备安全、简洁、卫生、无污染、无燥音、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实现了传统工艺全自动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1)、可竖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1)上的用于盛装物料的蒸锅(2)以及用于密封封盖在所述蒸锅(2)开口上的锅盖(3);
所述安装支架(1)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锅盖(3)上下运动以开启或闭合所述锅盖(3)的开合装置(4)、用于将所述蒸锅(2)内的物料耙松和/或耙平的耙米机构(5)、用于对所述蒸锅(2)内腔喷淋热开水以辅助蒸饭或喷淋冷却水以冷却物料的淋水系统(6)以及用于为所述蒸锅(2)内腔提供热蒸汽的热蒸汽系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蒸汽系统(7)包括沿所述蒸锅(2)的径向布设并隔挡在所述蒸锅(2)内腔底部的蒸饭格板(701)、设置于所述蒸锅(2)内腔底部并处于所述蒸饭格板(701)下方的蒸汽隔挡盖帽(702)以及装设于所述蒸锅(2)底部并贯穿所述蒸锅(2)底部后通向所述蒸汽隔挡盖帽(702)的蒸汽管(703),
所述蒸饭格板(701)与所述蒸锅(2)内腔底面间隔布设,所述蒸汽隔挡盖帽(702)与所述蒸锅(2)内腔底面间隔布设且处于所述蒸饭格板(701)与所述蒸锅(2)内腔底面之间;
通过所述蒸饭格板(701)将装入至所述蒸锅(2)内腔中的物料隔挡至所述蒸饭格板(701)以上的空间内,并使下方的热蒸汽穿过所述蒸饭格板(701)后均匀地与物料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锅(2)底部设置为中部向内凹陷的用于转动过程中形成避让空间的凹形底(201),以使得所述蒸锅(2)的内腔底面呈中部高而四侧底的锥形结构,进而使得落入所述蒸锅(2)内腔底面的水向两侧流动,
所述蒸汽隔挡盖帽(702)处于锥形结构的锥尖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锅(2)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8),
所述出水管(8)上设有出水控制阀(801),
所述出水管(8)连通至所述蒸锅(2)内腔中的最低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合装置(4)包括多组合盖气缸(401),多组所述合盖气缸(401)沿所述锅盖(3)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且彼此平行,
所述合盖气缸(401)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1)上,所述合盖气缸(401)的活动端安装在所述锅盖(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耙米机构(5)包括通过滑杆(501)连接并悬置于所述锅盖(3)内的料耙(502)、套设于所述滑杆(501)外并固定于所述锅盖(3)上的滑套(503)、用于驱使所述滑杆(501)沿所述滑套(503)的轴向滑动的米耙升降气缸(504)以及用于驱使所述滑杆(501)沿周向转动的米耙驱转电机(505),
所述滑套(503)固定于所述锅盖(3)的中轴线上,所述料耙(502)沿所述锅盖(3)的径向布设并处于所述滑杆(501)的第一端,所述滑杆(50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滑套(503)并连接在所述米耙驱转电机(505)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米耙驱转电机(505)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米耙升降气缸(504)的动力输出端;
所述料耙(502)朝下的一侧设有间隔均匀排布的用于耙米的多个耙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米耙升降气缸(504)固定在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上,所述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通过多根承载板升降螺杆(507)可调节的支撑在所述安装支架(1)上,
所述米耙驱转电机(505)固定于电机承载板(508)上,所述电机承载板(508)连接于多根所述承载板升降螺杆(507)上,
所述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与所述电机承载板(508)之间的所述承载板升降螺杆(507)上套设有延升弹簧(509),所述延升弹簧(509)的弹力施力方向通过所述承载板升降螺杆(507)进行导向,
所述米耙升降气缸承载板(506)与所述电机承载板(508)之间通过所述延升弹簧(509)实现彼此间的弹性拉力或弹性支撑力,进而实现所述米耙升降气缸(504)对所述料耙(502)的延迟上升驱动以及延迟下降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淋水系统(6)处于所述滑套(503)上,
所述所述淋水系统(6)包括淋水管(601),所述淋水管(601)的输入端连接热开水供水装置和/或冷却水供水装置,
所述滑套(503)内设有水流通道,
所述滑套(503)伸入至所述锅盖(3)内的伸入端上设有淋水喷头(602),
所述淋水管(601)连接在所述滑套(503)上并连通至水流通道,
所述淋水管(601)上设有计量淋水电动阀(6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淋水喷头(602)的输出端上设有水气断路装置(9),水气断路装置(9)采用气水封闭帽(901),通过所述气水封闭帽(901)封盖在所述淋水喷头(602)的输出端,以实现对所述淋水系统(6)的封闭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蒸饭机用蒸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3)上设有计量曲水电动阀(10)以及曲水喷淋管(11);
通过所述计量曲水电动阀(10)依据所述蒸锅(2)内的物料的量向所述蒸锅(2)内定量输送配制好的曲水,所述计量曲水电动阀(10)输出的曲水通过所述曲水喷淋管(11)向所述蒸锅(2)内的物料方向均匀喷洒曲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