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领域,具体是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
背景技术:
通风机械搅拌发酵罐是发酵工厂常用的发酵罐类型之一,它有利于利用机械搅拌的作用,使空气和发酵液充分的混合在一起,促使氧气在发酵液中进行溶解,以保证为微生物发酵提供所需要的氧气;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由于黑曲霉需要在适应的温度时产酸,通风系统采用对流式形式进行通风供氧,但当柠檬酸产出后会形成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白色颗粒,则会因为通风系统的吹动则飘动,附着在通风口筛网上或者罐壁上,造成通风筛网上会被其粉末堆积堵塞,导致通风效果的下降,进而温度过高会导致菌体大量繁殖,糖被大量消耗以致产酸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以解决现有技术当前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由于黑曲霉需要在适应的温度时产酸,通风系统采用对流式形式进行通风供氧,但当柠檬酸产出后会形成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白色颗粒,则会因为通风系统的吹动则飘动,附着在通风口筛网上或者罐壁上,造成通风筛网上会被其粉末堆积堵塞,导致通风效果的下降,进而温度过高会导致菌体大量繁殖,糖被大量消耗以致产酸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其结构包括发酵罐、密封盖、加液管、进气管、散气管、支撑架、排出阀,所述发酵罐顶端与密封盖过盈配合,所述加液管固定在密封盖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气管与发酵罐前端表面焊接连接,所述发酵罐左右两侧与散气管法兰连接,所述支撑架与发酵罐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排出阀固定在支撑架中央位置,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发酵罐包括通风护板、传动机、搅杆、辅助转架、收纳槽,所述通风护板与搅杆表面间隙配合,所述搅杆顶部与传动机螺纹连接,所述搅杆末端与辅助转架活动配合,所述收纳槽与通风护板底部间隙配合。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通风护板包括进风口、复位簧、拉绳、清理环、循环出口,所述进风口固定在复位簧上端位置,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复位簧中心与拉绳末端活动配合,所述拉绳与清理环中心嵌固连接,所述清理环与循环出口表面间隙配合,所述清理环设有三个,通过拉绳进行固定,由内部风力大小带动进行旋转位移。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清理环包括受压条、挤压杆、固定环、导轨、杆套,所述受压条与导轨外壁嵌固连接,所述导轨与杆套内部过盈配合,所述杆套与挤压杆整体嵌套连接,所述挤压杆末端与固定环表面焊接连接,所述挤压杆设有三根,末端与固定环表面焊接连接,前端整体嵌套在杆套内部。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受压条包括滑轮、硅胶条、清洁刷、防撞块、弹片,所述滑轮与硅胶条内部嵌套连接,所述硅胶条外表面与弹片活动配合,所述防撞块与弹片左右两侧活动卡合,所述清洁刷采用硬质毛刷,每个防撞块直接就设有一组清洁刷,由滑轮撞击带动发生位移与其壁面过盈贴合。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收纳槽包括引导槽、卡块、活动杆、固定杆、收集仓,所述引导槽与卡块外壁活动配合,所述卡块与活动杆上表面卡合连接,所述活动杆底面与固定杆嵌固连接,所述固定杆下端与收集仓间隙配合,所述收集仓与引导槽底端间隙配合,所述卡块上表面呈波浪形状,采用不锈钢制成,防止柠檬酸在其表面进行附着,下端与其活动杆进行配合。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活动杆包括卡槽、受力载槽、摆杆、受力簧、连接杆,所述卡槽与受力载槽左侧嵌固连接,所述受力载槽与摆杆右侧上表面嵌固连接,所述受力簧左侧与连接杆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摆杆左侧铰接连接,所述受力簧固定在卡槽下端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受力载槽整体呈弧形端面,对柠檬酸进行收集,但达到一定重量后会压迫受力簧产生位移。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通风护板内部的清理环在风力的吹动下使其旋转与向下移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旋转的作用下使挤压杆来回伸缩对受压条进行撞击,以至最终清洁刷被撞击后与内壁贴合进行清扫,有效的避免内壁上与散气管连接的筛网堵塞问题。
2.本发明通过引导槽落下的柠檬酸结晶与粉末在受力载槽表面进行收集堆积,当达到一定重量后,受力簧承受不了其重量则使其摆杆下压将其收集后的结晶、粉末倾斜倒下进入收集仓中,当受力簧则在卸力后又将摆杆从新撑起,有效的使其柠檬酸结晶与粉末得到收集,避免了清扫后的结晶粉末又陷入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酵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通风护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清理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受压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收纳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活动杆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发酵罐-1、密封盖-2、加液管-3、进气管-4、散气管-5、支撑架-6、排出阀-7、通风护板-11、传动机-12、搅杆-13、辅助转架-14、收纳槽-15、进风口-111、复位簧-112、拉绳-113、清理环-114、循环出口-115、受压条-a1、挤压杆-a2、固定环-a3、导轨-a4、杆套-a5、滑轮-a11、硅胶条-a12、清洁刷-a13、防撞块-a14、弹片-a15、引导槽-151、卡块-152、活动杆-153、固定杆-154、收集仓-155、卡槽-b1、受力载槽-b2、摆杆-b3、受力簧-b4、连接杆-b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其结构包括发酵罐1、密封盖2、加液管3、进气管4、散气管5、支撑架6、排出阀7,所述发酵罐1顶端与密封盖2过盈配合,所述加液管3固定在密封盖2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气管4与发酵罐1前端表面焊接连接,所述发酵罐1左右两侧与散气管5法兰连接,所述支撑架6与发酵罐1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排出阀7固定在支撑架6中央位置,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发酵罐1包括通风护板11、传动机12、搅杆13、辅助转架14、收纳槽15,所述通风护板11与搅杆13表面间隙配合,所述搅杆13顶部与传动机12螺纹连接,所述搅杆13末端与辅助转架14活动配合,所述收纳槽15与通风护板11底部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通风护板11包括进风口111、复位簧112、拉绳113、清理环114、循环出口115,所述进风口111固定在复位簧112上端位置,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复位簧112中心与拉绳113末端活动配合,所述拉绳113与清理环114中心嵌固连接,所述清理环114与循环出口115表面间隙配合,所述清理环114设有三个,通过拉绳113进行固定,由内部风力大小带动进行旋转位移,其中复位簧112有利于拉倒最底端时能够和量尺一样,做复位收缩,将其带到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清理环114包括受压条a1、挤压杆a2、固定环a3、导轨a4、杆套a5,所述受压条a1与导轨a4外壁嵌固连接,所述导轨a4与杆套a5内部过盈配合,所述杆套a5与挤压杆a2整体嵌套连接,所述挤压杆a2末端与固定环a3表面焊接连接,所述挤压杆a2设有三根,末端与固定环a3表面焊接连接,前端整体嵌套在杆套a5内部,其中挤压杆a2有利于在带动下进行前后伸缩,以至使撞击受压条a1进行进一步活动。
其中,所述受压条a1包括滑轮a11、硅胶条a12、清洁刷a13、防撞块a14、弹片a15,所述滑轮a11与硅胶条a12内部嵌套连接,所述硅胶条a12外表面与弹片a15活动配合,所述防撞块a14与弹片a15左右两侧活动卡合,所述清洁刷a13采用硬质毛刷,每个防撞块a14直接就设有一组清洁刷a13,由滑轮a11撞击带动发生位移与其壁面过盈贴合,其中硅胶条a12有利于在滑轮a11的配合下受到撞击后挤压弹片a15产生移位,使其清洁刷a13与壁面贴合进行清理。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通过将柠檬酸发酵原料加入发酵罐1内部后盖好密封盖2,通过加液管3加入配比好的培养液,进气管4接好风力机实现内部通风,后将传动机12打开带动搅杆13对内部发酵原料进行搅拌,过程中由于风力配合搅拌13使其原料快速发酵呈柠檬酸,产生白色结晶与粉末,再风的带动下从进风口11进入通风护板11内部,使其附着在散热管5的筛网表面上,但是由于清理环114在风力的带动下做上下移动与旋转,使其配合拉伸113向下位移,使其固定环a3在风力吹动下配合带动其挤压杆a2进行旋转,以至将其甩出,杆套a5内部撞击受压条a1,受压条a1被挤压杆a2顶后,滑轮a11会向外滑动,以至挤压硅胶条a12同时挤压弹片a15去触发清洁刷a13向外移动,与其内壁进行过盈配合,加上向下的移动对其表面进行清扫刷除,本发明通过通风护板11内部的清理环114在风力的吹动下使其旋转与向下移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旋转的作用下使挤压杆a2来回伸缩对受压条a1进行撞击,以至最终清洁刷a13被撞击后与内壁贴合进行清扫,有效的避免内壁上与散气管5连接的筛网堵塞问题。
实施例2:
如附图6至附图7所示:
其中,所述收纳槽15包括引导槽151、卡块152、活动杆153、固定杆154、收集仓155,所述引导槽151与卡块152外壁活动配合,所述卡块152与活动杆153上表面卡合连接,所述活动杆153底面与固定杆154嵌固连接,所述固定杆154下端与收集仓155间隙配合,所述收集仓155与引导槽151底端间隙配合,所述卡块152上表面呈波浪形状,采用不锈钢制成,防止柠檬酸在其表面进行附着,下端与其活动杆153进行配合,其中活动杆153有利于分批对柠檬酸结晶、粉末进行承载收集。
其中,所述活动杆153包括卡槽b1、受力载槽b2、摆杆b3、受力簧b4、连接杆b5,所述卡槽b1与受力载槽b2左侧嵌固连接,所述受力载槽b2与摆杆b3右侧上表面嵌固连接,所述受力簧b4左侧与连接杆b5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杆b5与摆杆b3左侧铰接连接,所述受力簧b4固定在卡槽b1下端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受力载槽b2整体呈弧形端面,对柠檬酸进行收集,但达到一定重量后会压迫受力簧b4产生位移,其中受力簧b4有利于当受力载槽b2达到一定重量后产生位移拉伸,以至使摆杆b3展开,将承载的结晶落下进行收集。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通过将上诉清扫后自由落体下落的柠檬酸结晶与粉末进行收集,通过下落后从引导槽151进入后落在活动杆153的摆杆b3受力载槽b2上进行积累,当受力载槽b2达到一定重量后,摆杆b3会因为重量的原因,受力簧b4承担不下,所以产生位移,以至使摆杆b3下压,将受力载槽b2上积累的柠檬酸结晶与粉末倾斜倒下至收集仓155内部进行收集,当受力载槽卸力后卡槽b1将卡块152向上挤出,以至活动杆153进行复位,实现分段式收集的效果,本发明通过引导槽151落下的柠檬酸结晶与粉末在受力载槽b2表面进行收集堆积,当达到一定重量后,受力簧b4承受不了其重量则使其摆杆b3下压将其收集后的结晶、粉末倾斜倒下进入收集仓155中,当受力簧b4则在卸力后又将摆杆b3从新撑起,有效的使其柠檬酸结晶与粉末得到收集,避免了清扫后的结晶粉末又陷入循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其结构包括发酵罐(1)、密封盖(2)、加液管(3)、进气管(4)、散气管(5)、支撑架(6)、排出阀(7),所述发酵罐(1)顶端与密封盖(2)过盈配合,所述加液管(3)固定在密封盖(2)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气管(4)与发酵罐(1)前端表面焊接连接,所述发酵罐(1)左右两侧与散气管(5)法兰连接,所述支撑架(6)与发酵罐(1)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排出阀(7)固定在支撑架(6)中央位置,与其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罐(1)包括通风护板(11)、传动机(12)、搅杆(13)、辅助转架(14)、收纳槽(15),所述通风护板(11)与搅杆(13)表面间隙配合,所述搅杆(13)顶部与传动机(12)螺纹连接,所述搅杆(13)末端与辅助转架(14)活动配合,所述收纳槽(15)与通风护板(11)底部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护板(11)包括进风口(111)、复位簧(112)、拉绳(113)、清理环(114)、循环出口(115),所述进风口(111)固定在复位簧(112)上端位置,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复位簧(112)中心与拉绳(113)末端活动配合,所述拉绳(113)与清理环(114)中心嵌固连接,所述清理环(114)与循环出口(115)表面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环(114)包括受压条(a1)、挤压杆(a2)、固定环(a3)、导轨(a4)、杆套(a5),所述受压条(a1)与导轨(a4)外壁嵌固连接,所述导轨(a4)与杆套(a5)内部过盈配合,所述杆套(a5)与挤压杆(a2)整体嵌套连接,所述挤压杆(a2)末端与固定环(a3)表面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条(a1)包括滑轮(a11)、硅胶条(a12)、清洁刷(a13)、防撞块(a14)、弹片(a15),所述滑轮(a11)与硅胶条(a12)内部嵌套连接,所述硅胶条(a12)外表面与弹片(a15)活动配合,所述防撞块(a14)与弹片(a15)左右两侧活动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15)包括引导槽(151)、卡块(152)、活动杆(153)、固定杆(154)、收集仓(155),所述引导槽(151)与卡块(152)外壁活动配合,所述卡块(152)与活动杆(153)上表面卡合连接,所述活动杆(153)底面与固定杆(154)嵌固连接,所述固定杆(154)下端与收集仓(155)间隙配合,所述收集仓(155)与引导槽(151)底端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柠檬酸酵母发酵的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53)包括卡槽(b1)、受力载槽(b2)、摆杆(b3)、受力簧(b4)、连接杆(b5),所述卡槽(b1)与受力载槽(b2)左侧嵌固连接,所述受力载槽(b2)与摆杆(b3)右侧上表面嵌固连接,所述受力簧(b4)左侧与连接杆(b5)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杆(b5)与摆杆(b3)左侧铰接连接,所述受力簧(b4)固定在卡槽(b1)下端与其间隙配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