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14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新基建”项目之一,电动汽车充电站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大型城市配套充电设施的高速发展将对电网的负荷水平及运行特性、配电网物理结构等带来新的变化。

    电动汽车充电站用电时间集中、尖峰负荷需求大、负荷峰谷波动大,容易导致周边电网的供电资源受限。因此,在大型城市规划变电站站址难以落实,且车场同期投产难度较大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将会出现受限的问题,影响充电站项目的顺利投产运行。

    储能是解决电网调峰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在采用储能方式解决报装受限问题时,配网侧储能站选址和容量规划实施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储能站独立选址面临征地拆迁等协调难度较高的事项;另一方面、储能的调峰能力同用户负荷特性高度相关,易导致储能调峰电站的建设成本居高不下,或调峰优化结果不够理想。无法为电网公司或投资者提供充足的决策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及系统,能改善现有配网侧储能解决充电站业扩受限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

    步骤s2、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对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并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及各自已有配变容量,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及对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且进一步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

    步骤s3、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进行组合,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并输出。

    其中,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是通过电网公司预设的计量自动化系统或预设的open3000系统,对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的。

    其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设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以使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变尖峰负荷下降预定比例;

    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除以各自相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所得的商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且进一步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减去各自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所得的差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

    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在预设的配变数据库和预设的配网储能系统数据库中,得到容纳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预留空间内的相应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相应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并进一步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其中,所述布置方式为单层布置或双层叠放布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变的容量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网储能系统的容量总和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

    其中,所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均为单台1000千伏安配变对应的储能系统配置为0.6mw/0.8mwh。

    其中,所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变尖峰负荷下降的预定比例均为85%。

    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基于预设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三个评分值,并结合所述预设的三个维度预先对应给定的三个权重值,计算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且进一步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投入使用的顺序。

    其中,所述预设的三个维度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变电站供电能力、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峰谷特性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配网业扩受限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系统,包括:

    负荷特性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

    容量业扩及部署单元,用于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对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并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及各自已有配变容量,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及对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且进一步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

    方案输出单元,用于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进行组合,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并输出。

    其中,所述容量业扩及部署单元包括:

    容量配置比例设置模块,用于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设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以使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变尖峰负荷下降预定比例;

    业扩容量计算模块,用于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除以各自相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所得的商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且进一步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减去各自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所得的差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

    容量业扩部署模块,用于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在预设的配变数据库和预设的配网储能系统数据库中,得到容纳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预留空间内的相应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相应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并进一步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其中,所述布置方式为单层布置或双层叠放布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变的容量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网储能系统的容量总和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

    其中,还包括:方案优先投入单元;其中,

    所述方案优先投入单元,用于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基于预设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三个评分值,并结合所述预设的三个维度预先对应给定的三个权重值,计算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且进一步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投入使用的顺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对现有的单纯从变电站新出配网线路接入报装负荷方式,本发明在确定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负荷特性的基础上,计算出电动汽车充电站 配网端储能的基础配置比例,梳理计算电动汽车充电站 配网端储能的建设容量,梳理电动汽车充电站 配网端储能建设空间,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无需电动汽车充电站搬迁或扩充,就能改善现有配网侧储能解决充电站业扩受限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2、本发明从充电站周边变电站供电能力、充电站负荷峰谷特性、充电站周边配网业扩受限情况共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实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投入使用的先后顺序,客观全面地评估各储能在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运行中的综合作用,进一步增强配网侧储能站规划技术的科学性;

    3、本发明还具有多种经济效益:减少中压线路及设备的投资,消除常规供电方式下电网资源低效利用的浪费,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可以降低容量接入受限但用电需求迫切客户的等待时间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在储能装置配置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延缓或减少上级变电站的建设投资,整体投资收益会进一步凸显;储能装置形成规模化的集成效应后,如能争取将电网侧储能设备投资纳入有效资产,将进一步保证投资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中某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图;

    图3为图2实施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之后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

    具体过程为,通过电网公司预设的计量自动化系统或预设的open3000系统,对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为仿真计算得到的某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图。

    步骤s2、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对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并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及各自已有配变容量,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及对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且进一步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

    具体过程为,首先,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设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以使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变尖峰负荷下降预定比例(如85%)。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均设为单台1000千伏安配变对应的储能系统配置为0.6mw/0.8mwh,从而能将单台配变最高负荷从675千瓦降低至100千瓦(减少575千瓦,减幅约85%),即按此比例配置可使尖峰负荷下降85%,优化结果请参见图3所示。

    其次,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除以各自相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所得的商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且进一步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减去各自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所得的差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

    例如,某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s0,根据公式s1=s0/n,得到该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s1;其中,n为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即等于

    根据公式s2=s0-s1,得到该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s2。

    最后,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在预设的配变数据库和预设的配网储能系统数据库中,得到容纳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预留空间内的相应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相应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并进一步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其中,所述布置方式为单层布置或双层叠放布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变的容量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网储能系统的容量总和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

    应当说明的是,预先定义配变数据库和配网储能系统数据库。其中,配变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配变的型号及其对应的尺寸大小、容量等参数;配网储能系统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配网储能系统的型号及其对应的尺寸大小、容量等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满足业扩需求,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变的容量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同时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网储能系统的容量总和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且所选配网储能系统的型号尽量统一。

    步骤s3、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进行组合,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并输出。

    具体过程为,将步骤s2所确定的内容组合,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并输出,以作为实际的施工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估各储能在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运行中的综合作用,进一步增强配网侧储能站规划技术的科学性。因此,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基于预设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三个评分值,并结合预设的三个维度预先对应给定的三个权重值,计算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且进一步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投入使用的顺序。其中,所述预设的三个维度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变电站供电能力、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峰谷特性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配网业扩受限情况。

    例如,从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变电站供电能力的维度进行分析,具体为:根据电网规划成果,预测规划水平年电动汽车充电站 配网端储能的负载,并梳理重载变电站相应新建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对变电站供电能力进行打分。

    又如,从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峰谷特性的维度进行分析,具体为:预测电动汽车充电站 配网端储能项目中充电站的负荷峰谷差,并进行排序,以地区电网负荷的峰谷差为基准,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峰谷特性进行打分。

    又如,从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配网业扩受限情况的维度进行分析,具体为:根据电网规划成果,排查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配网业扩受限情况,分析配网业扩受限的主要原因,判断储能站的建设是否可以解决配网业扩受限的问题,依据问题解决程度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配网业扩受限的能力进行打分。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三个维度分析所得的评分值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对用户输入的多种电网数据资料进行自动评分,也可以是接收用户输入的手工评分。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系统,包括:

    负荷特性获取单元110,用于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

    容量业扩及部署单元120,用于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对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并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及各自已有配变容量,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及对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且进一步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

    方案输出单元130,用于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进行组合,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并输出。

    其中,所述容量业扩及部署单元包括:

    容量配置比例设置模块,用于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设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以使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变尖峰负荷下降预定比例;

    业扩容量计算模块,用于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除以各自相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所得的商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且进一步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减去各自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所得的差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

    容量业扩部署模块,用于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在预设的配变数据库和预设的配网储能系统数据库中,得到容纳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预留空间内的相应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相应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并进一步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其中,所述布置方式为单层布置或双层叠放布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变的容量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网储能系统的容量总和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

    其中,还包括:方案优先投入单元;其中,

    所述方案优先投入单元,用于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基于预设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三个评分值,并结合所述预设的三个维度预先对应给定的三个权重值,计算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且进一步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投入使用的顺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对现有的单纯从变电站新出配网线路接入报装负荷方式,本发明在确定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负荷特性的基础上,计算出电动汽车充电站 配网端储能的基础配置比例,梳理计算电动汽车充电站 配网端储能的建设容量,梳理电动汽车充电站 配网端储能建设空间,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无需电动汽车充电站搬迁或扩充,就能改善现有配网侧储能解决充电站业扩受限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2、本发明从充电站周边变电站供电能力、充电站负荷峰谷特性、充电站周边配网业扩受限情况共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实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投入使用的先后顺序,客观全面地评估各储能在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运行中的综合作用,进一步增强配网侧储能站规划技术的科学性;

    3、本发明还具有多种经济效益:减少中压线路及设备的投资,消除常规供电方式下电网资源低效利用的浪费,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可以降低容量接入受限但用电需求迫切客户的等待时间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在储能装置配置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延缓或减少上级变电站的建设投资,整体投资收益会进一步凸显;储能装置形成规模化的集成效应后,如能争取将电网侧储能设备投资纳入有效资产,将进一步保证投资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

    步骤s2、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对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并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及各自已有配变容量,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及对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且进一步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

    步骤s3、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进行组合,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并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是通过电网公司预设的计量自动化系统或预设的open3000系统,对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设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以使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变尖峰负荷下降预定比例;

    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除以各自相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所得的商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且进一步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减去各自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所得的差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

    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在预设的配变数据库和预设的配网储能系统数据库中,得到容纳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预留空间内的相应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相应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并进一步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其中,所述布置方式为单层布置或双层叠放布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变的容量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网储能系统的容量总和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均为单台1000千伏安配变对应的储能系统配置为0.6mw/0.8mwh。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变尖峰负荷下降的预定比例均为8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基于预设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三个评分值,并结合所述预设的三个维度预先对应给定的三个权重值,计算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且进一步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投入使用的顺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三个维度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变电站供电能力、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峰谷特性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周边配网业扩受限情况。

    8.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荷特性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

    容量业扩及部署单元,用于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对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并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及各自已有配变容量,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及对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且进一步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

    方案输出单元,用于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进行组合,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并输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业扩及部署单元包括:

    容量配置比例设置模块,用于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设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以使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变尖峰负荷下降预定比例;

    业扩容量计算模块,用于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除以各自相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所得的商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且进一步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分别减去各自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所得的差分别为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

    容量业扩部署模块,用于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其用于可布置储能设备的预留空间,在预设的配变数据库和预设的配网储能系统数据库中,得到容纳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预留空间内的相应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相应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并进一步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与对应接入的各配网储能系统之间的布置方式;其中,所述布置方式为单层布置或双层叠放布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变的容量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选配网储能系统的容量总和均应大于各自相应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案优先投入单元;其中,

    所述方案优先投入单元,用于将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基于预设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三个评分值,并结合所述预设的三个维度预先对应给定的三个权重值,计算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且进一步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的最终得分,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投入使用的顺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业扩接入规划方法,包括根据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电情况,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基于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日负荷特性曲线,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对应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比例,并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报装负荷及各自已有配变容量,得到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及所需业扩报装的配变容量,且进一步结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历史用地情况及预留空间,确定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接入的配网储能系统型号及数量,配变型号及数量,以及接入方式;组合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业扩接入规划方案并输出。实施本发明,能改善现有配网侧储能解决充电站业扩受限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研发人员:舒舟;曾伟东;杨文锋;程卓;廖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80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