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阻滞麻醉针、麻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57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阻滞麻醉针、麻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至外周神经干附近,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将神经所支配的区域麻醉。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但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故操作时必须熟悉局部解剖,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常用神经阻滞有助间、眶下、坐骨、指(趾)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麻药注射时,在合适的位置向后、内、下方向推进,当病人诉有放射到手指、腕或前臂的异感时即停止前进,回抽如无血或空气,即注入药液。因此,麻药注射时,还需回抽很重要,能够有效避免穿刺不当,造成的并发症。

    目前,现用的麻醉针如专利公告号cn106581820a公示的一种多药物注射用改进型麻醉针,只在如何实现一次注射多种药物方面做改进;又如专利公告号cn108355202a公示的一种便携式麻醉针,只在便携方便上做改进;又如专利公告号cn109223054a公示的一种带定位架的骨髓穿刺抽取装置,其用于解决减少穿刺次数的问题,还配有定位架,方便医务人员进行穿刺以及骨髓液抽取操作;等等还有其他的麻醉针均用于解决注射量把控方面的问题。这些现用的麻醉针均不具备在回抽上的提醒功能,一旦进针位置不对,不回抽查看是否穿入动脉或静脉中,则会出现因穿刺不当引起的一系列的并发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回抽提醒的神经阻滞麻醉针、麻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提高穿刺的正确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神经阻滞麻醉针包括具有腔体且前端带出液孔的针筒、与所述针筒匹配的活塞芯杆和挡速组件,所述挡速组件包括折臂和支撑囊体,所述针筒的筒壁上设有向所述腔体贯通的槽口,所述折臂铰接于所述槽口中,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一个延伸端通过支撑囊体与所述针筒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囊体中充有气体,使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另一个延伸端自所述槽口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撑囊体上设有能撕裂并排出气体的封条,所述折臂与所述封条粘贴。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麻醉针内设置一个挡速组件,对推进的活塞芯杆起初次阻挡作用,该初次阻挡只需产生轻微的阻挡力,使操作者感应不太顺畅即可,此时告知操作者须回抽活塞芯杆;与此同时,活塞芯杆的初次推力使折臂有一定的偏摆,通过该偏摆撕掉封条,使支撑囊体上露出能够排放气体的口;支撑囊体的支撑力减弱,折臂没有限位,此时,活塞芯杆再次推进时则无任何阻挡力,能够顺利注入麻药,通过该挡速组件的结构,能够很简单、方便、准确的实现操作时的回抽提示功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正确率,减少患者不合适感。

    挡速组件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其能产生阻挡力,且能够快速释放该阻挡力,且结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实现原理需要简单、且快捷,因此,结构上设计了支撑囊体,并在支撑囊体中充气体,不仅在气体膨胀的作用下使折臂有阻挡力的产生,且能够借助活塞芯杆的推进力将支撑囊体撕破并释放气体,同时也释放了折臂的阻挡力释放,以很好的实现了上述功能。

    优选的,所述挡速组件还包括当所述支撑囊体中的气体排出后将所述折臂自所述腔体拉回至槽口内的拉簧,所述拉簧位于所述支撑囊体的旁侧,且所述拉簧连接所述折臂和针筒的筒壁。

    拉簧的设计,一方面可增加支撑囊体中的气体排放速度,另一方面,能够将折臂快速拉回槽口中,给第二次推进活塞芯杆提供便捷。

    优选的,所述折臂包括第一臂和与所述第一臂呈钝角连接的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支撑囊体连接,所述第二臂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折角与所述针筒铰接。

    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将折臂设计为两臂呈钝角的结构,能够很好的实现运动机能,给活塞芯杆的阻挡力和能快速释放该阻挡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钝角朝向与所述活塞芯杆的行进方向相反;或者,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钝角朝向与所述活塞芯杆的行进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臂上设有挡齿,所述挡齿朝向活塞芯杆的行进方向的反向侧。上述结构设计均利用阻挡力产生与释放的实现。

    优选的,还包括套装在所述针筒外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环、设于所述套环一端的挡板、以及在所述套环上呈圆周分布的滑块,所述套环套装于所述针筒上,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所述挡板贴合,所述滑块在所述套环上至少分布四个;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出液孔设置,且所述挡板的外形为六边形;所述封条在活塞芯杆行进的方向上与所述折臂粘贴。

    麻醉针通过限位组件,可实现在使用过程中的定位功能,避免进针时的随意摆动,保证进针准确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包括麻醉针、压板和设于所述压板上的支板,所述麻醉针为上述的神经阻滞麻醉针,所述麻醉针与在所述支板上设置的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和保持所述麻醉针与支板之间的角度。

    上述方案中,通过压板、支板有效将麻醉针进行定位,同时通过角度调节组件对麻醉针进行角度调节,以实现不同穿刺位置的不同角度的进针,固定牢固且方便进针,适用性广。

    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齿轮、半齿圈和安装管,所述齿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板上,所述半齿圈的内圆面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轮齿,所述半齿圈的外圆面上与所述安装管连接,所述安装管用于套装所述麻醉针。

    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实现角度调节的稳定性和精细化。

    优选的,所述齿轮远离所述支板的一侧设有调节手柄,所述半齿圈临近所述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吸盘,所述半齿圈远离所述支板的一侧设有拉手,所述安装管与所述半齿圈一体成型。

    通过齿轮啮合,使半齿圈能够沿齿轮的啮合齿滑动,且结合吸盘,使半齿圈能快速的与支板进行角度位置的固定,再次调节时,通过拉手向远离支板的方向拉动,吸盘脱离支板后,又能进行角度的调节,操作方便。

    优选的,还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球囊和设于所述球囊一端并与所述球囊内部连通的第二吸盘,所述第二吸盘远离球囊的末端设有硬环,所述球囊上设有与球囊内部连通的阀门;所述球囊远离第二吸盘的一端与所述支板连接。

    有些穿刺位置,如腋径路,需要在胸大肌下缘与臂内侧缘相接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并向腋窝顶部摸到搏动的最高点,因不同患者皮肤组织不同,略有塌陷,不好施针,因此,设计了吸附件,能够将施针的穿刺周边位置产生负压后隆起,一方面,能够找准穿刺的位置,另一方面,利于麻药向腋销近、端扩散,以利于阻滞肌皮神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所述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置于使用者旁侧合适位置,通过所述压板将整个装置固定;

    将麻醉针套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安装管中,且使麻醉针上的滑块与所述安装管内的滑槽配合;

    旋转调节手柄,以调节麻醉针的角度;

    角度调节完成后,将半齿圈向支板的方向推进,使第一吸盘与支板吸附,以固定半齿圈、安装管及麻醉针的角度;

    将吸附件的硬环贴附于需要穿刺的位置的旁侧皮肤上,同时挤瘪球囊并松开,球囊产生负压使硬环与皮肤紧密贴合;拉动吸附件,使吸附的皮肤表面隆起;

    在隆起的皮肤表面的合适位置进针,进针的同时限位组件上的滑块在安装管中的滑槽内滑动;到达合适深度后,推进麻醉针的活塞芯杆;

    当活塞芯杆与折臂初次接触时,因支持囊体的作用,产生一个阻力,此时提醒需要将活塞芯杆抽出一段距离;所述折臂在活塞芯杆的初次推力作用下,撕破封条,使支持囊体撕开形成用于排气的口,通过该口将支持囊体中的气体排出;

    此时,拉簧产生的拉力克服支持囊体的支撑力,将折臂延伸至腔体内的部分拉回至槽口中;

    再次推进活塞芯杆,将麻药自出液孔推出;

    完成后,将麻醉针自安装管中滑出,并将吸附件的阀门打开,释放负压。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使麻醉针具备提醒操作者回抽的功能,提高穿刺正确率,减少患者不舒适感;

    二、通过采用充气的支撑气囊,能实现阻挡力的产生和快速释放,既能很好的起到提示作用,又不影响麻醉针的使用;

    三、通过限位组件实现麻醉针的定位,避免使用过程中的位置摆动而影响麻醉的注射;

    四、角度调节组件通过齿轮啮合实现转动和滑动,不仅能够精准调节角度,还能够快速实现角度的位置固定;

    五、通过设计吸附件,一方面,能够找准穿刺的位置,另一方面,利于麻药向腋销近、端扩散,以利于阻滞肌皮神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神经阻滞麻醉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限位组件的截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侧视图且去掉麻醉针和吸附件的示意图。

    附图中:1-麻醉针、11-针筒、111-腔体、112-槽口、12-针体、13-活塞芯杆、14-挡速组件、141-折臂、1411-第一臂、1412-第二臂、1413-挡齿、142-支撑囊体、1421-封条、143-拉簧、15-限位组件、151-套环、152-挡板、153-滑块、2-压板、3-支板、4-角度调节组件、41-齿轮、42-半齿圈、43-安装管、431-滑槽、44-调节手柄、45-第一吸盘、46-拉手、5-吸附件、51-球囊、52-第二吸盘、53-硬环、54-阀门、55-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神经阻滞麻醉针包括针筒11、针体12、活塞芯杆13、挡速组件14和限位组件15。

    所述针筒11具有腔体111,且前端带出液孔,该出液孔上安装有针体12,针体12与出液孔连通。所述活塞芯杆13与所述针筒12匹配,且所述活塞芯杆13能够在针筒12的腔体111内滑动。

    如图1、2所示,所述针筒11的筒壁上设有向所述腔体111贯通的槽口112。所述挡速组件14包括折臂141、支撑囊体142和拉簧143。

    所述折臂141包括第一臂1411和与所述第一臂1411呈钝角连接的第二臂1412。所述第一臂1411通过所述支撑囊体142与针筒11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囊体142中充有气体,使得所述第二臂1412延伸至所述腔体111内。所述支撑囊体142上设有能撕裂并排出气体的封条1421,所述封条1421在活塞芯杆13的行进方向上与所述折臂141的第一臂1411粘贴。所述第一臂1411和第二臂1412的折角与所述针筒11铰接。封条1421安装在活塞芯杆滑动方向的位置上,当第二臂1412被活塞芯杆13推动后,第一臂1411能够快速撕开封条1421,只需稍微有个小口,便能释放支撑囊体142中的气体。

    所述拉簧143位于所述支撑囊体142的旁侧,且所述拉簧143连接所述第一臂1411和针筒11的筒壁。当所述支撑囊体142中的气体排出后,所述拉簧143将所述第二臂1412自所述腔体111拉回至槽口11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1411和第二臂1412的钝角朝向与所述活塞芯杆13的行进方向相反(如图1、2所示),该结构的第二臂1412被拉簧143以如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拉回槽口11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1411和第二臂1412的钝角朝向还可以与所述活塞芯杆的行进方向相同,该结构的第二臂1412则被拉簧143以逆时针方向拉回至槽口112中。无论是哪种安装方式,所述第二臂1412上均设有挡齿1413,所述挡齿1413朝向活塞芯杆13的行进方向的反向侧。所述挡齿1413能够将活塞芯杆13的推进力加大并转为撕拉力,快速将封条1421撕开。

    所述挡速组件14可在针筒11的圆周布置两个,增加阻力,实现较好的手感。

    如图1、3所示,所述限位组件15包括套环151、设于所述套环151一端的挡板152、以及在所述套环151上呈圆周分布的滑块152。所述套环151套装于所述针筒11上,所述滑块152的一端与所述挡板152贴合。所述滑块152在所述套环151上至少分布四个,四个呈90度分布,在该夹角内能够很好的将麻醉针平稳放置,通过滑块与滑块之间,防止麻醉针的转动。所述挡板152远离所述出液孔设置,且所述挡板152的外形为六边形,与四个滑块153实现不同角度的限位。

    如图4、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其包括麻醉针1、压板2、支板3、角度调节组件4和吸附件5。所述麻醉针1为上述的神经阻滞麻醉针。

    所述支板3设于所述压板2上,两者形成t字形结构。使用时,所述压板2的底部设有粘贴件(未图示),通过撕开离型膜,将压板2及其上的整个麻醉装置粘贴在床上或者患者身体上。或者,也可以将压板2置于患者的身体下,通过患者的身体将其按压固定,因此,所述支板3设于所述压板2的一端。

    所述麻醉针1与所述支板3设置的角度调节组件4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4用于调整和保持所述麻醉针1与支板3之间的角度。

    所述角度调节组件4包括齿轮41、半齿圈42、安装管43、调节手柄44、第一吸盘45和拉手46。所述齿轮41通过转轴(未标号)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板3上。所述半齿圈42的内圆面上设有与所述齿轮41啮合的轮齿,且所述半齿圈42的内圆与所述齿轮41的外圆匹配。所述半齿圈42的外圆面上与所述安装管42连接,且所述半齿圈与所述安装管一体成型。所述安装管43用于套装所述麻醉针1,具体的,所述安装管43内呈圆周设置有与滑块153位置及数量对应的滑槽431,插装时,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431配合。

    所述齿轮41远离所述支板3的一侧设有调节手柄44。所述半齿圈42临近所述支板3的一侧设有第一吸盘45。所述半齿圈42远离所述支板3的一侧设有拉手46。

    通过该齿轮41与半齿圈42的齿轮啮合实现齿轮41的转动,并带动半齿圈42、安装管43和麻醉针1一同转动,位置调节好后,再通过齿轮啮合形成滑道,将半齿圈42向支板3的方向推进并通过第一吸盘45的吸附力固定。

    当需要重新调整角度时,通过拉手46将半齿圈42上的第一吸盘45与支板3脱离,使半齿圈42无任何约束,能够与齿轮41一同进行角度调整。

    如图4所示,所述吸附件5包括球囊51和设于所述球囊51一端并与所述球囊51内部连通的第二吸盘52,所述第二吸盘52远离球囊51的末端设有硬环53。所述球囊51上设有与球囊51内部连通的阀门54。所述球囊51远离第二吸盘52的一端与所述支板3连接。所述球囊51通过拉绳55与所述支板3连接,所述拉绳可为弹性拉绳,需要保证吸附件5有足够的使用长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将所述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置于使用者旁侧合适位置,通过所述压板2将整个装置固定,要么采用粘贴,要么采用身体压实。

    s2、将麻醉针1套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4的安装管中,且使麻醉针1上的滑块153与所述安装管43内的滑槽431配合,且在出液孔处安装针体12。

    s3、旋转调节手柄,以调节麻醉针至合适角度。一般,麻醉针1与皮肤成60°角进针。

    s4、角度调节完成后,将半齿圈42向支板3的方向推进,使第一吸盘45与支板3接触并吸附,以固定半齿圈42、安装管43及麻醉针1的角度。

    s5、将吸附件5的硬环53贴附于需要穿刺的位置的旁侧皮肤上,同时挤瘪球囊并松开,球囊产生负压使硬环与皮肤紧密贴合;拉动吸附件,使吸附的皮肤表面隆起。

    s6、在隆起的皮肤表面的合适位置进针,进针的同时限位组件15上的滑块153在安装管43中的滑槽431内滑动。到达合适深度后(针尖进入1~2cm深度),推进麻醉针的活塞芯杆13。进针需要缓慢,一般情况下,当进针直至有麻木感时,需将针退回2mm,以避免损伤神经。在所述限位组件15上设置挡板152,也起到了避免进针过深的限位作用。

    s7、当活塞芯杆13与折臂141的第二臂1412初次接触时,因支持囊体142的作用,产生一个阻力,此时,操作者手感后,需将活塞芯杆13抽出一段距离。所述折臂141在活塞芯杆13的初次推力作用下转动并撕破封条1421,使支持囊体142撕开一个用于排气的口,通过该口将支持囊体142中的气体排出。

    s8、此时,拉簧143产生的拉力克服支持囊体142的支撑力,将折臂141延伸至腔体111内的部分(第二臂1412)拉回至槽口112中。

    s9、在步骤s7中回抽活塞芯杆时没有血液,则再次推进活塞芯杆13,将麻药自出液孔推出至组织内。如抽出有血液,则需退针重新调整位置。

    如需重新调整角度时,则通过拉手46将半齿圈42抽出,使其上的第一吸盘45与支板3脱离,再重新通过转动调节手柄44,将麻醉针调节至合适的角度位置并固定,再按上述步骤进针。

    s10、麻醉注射完成后,将麻醉针1自安装管43中滑出,并将吸附件5的阀门54打开,释放负压。

    另外,麻醉剂注射时应保证通畅,否则也需要轻度调整麻醉针的位置。麻醉剂注射时的量与不同的麻醉手术位置有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阻滞麻醉针,包括具有腔体且前端带出液孔的针筒、以及与所述针筒匹配的活塞芯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速组件,所述挡速组件包括折臂和支撑囊体,所述针筒的筒壁上设有向所述腔体贯通的槽口,所述折臂铰接于所述槽口中,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一个延伸端通过支撑囊体与所述针筒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囊体中充有气体,使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另一个延伸端自所述槽口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撑囊体上设有能撕裂并排出气体的封条,所述折臂与所述封条粘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阻滞麻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速组件还包括当所述支撑囊体中的气体排出后将所述折臂自所述腔体拉回至槽口内的拉簧,所述拉簧位于所述支撑囊体的旁侧,且所述拉簧连接所述折臂和针筒的筒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阻滞麻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臂包括第一臂和与所述第一臂呈钝角连接的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支撑囊体连接,所述第二臂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折角与所述针筒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阻滞麻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钝角朝向与所述活塞芯杆的行进方向相反;或者,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钝角朝向与所述活塞芯杆的行进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臂上设有挡齿,所述挡齿朝向活塞芯杆的行进方向的反向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神经阻滞麻醉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装在所述针筒外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环、设于所述套环一端的挡板、以及在所述套环上呈圆周分布的滑块,所述套环套装于所述针筒上,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所述挡板贴合,所述滑块在所述套环上至少分布四个;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出液孔设置,且所述挡板的外形为六边形;所述封条在活塞芯杆行进的方向上与所述折臂粘贴。

    6.一种神经阻滞麻醉装置,包括麻醉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和设于所述压板上的支板,所述麻醉针为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神经阻滞麻醉针,所述麻醉针与在所述支板上设置的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和保持所述麻醉针与支板之间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神经阻滞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齿轮、半齿圈和安装管,所述齿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板上,所述半齿圈的内圆面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轮齿,所述半齿圈的外圆面上与所述安装管连接,所述安装管用于套装所述麻醉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神经阻滞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远离所述支板的一侧设有调节手柄,所述半齿圈临近所述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吸盘,所述半齿圈远离所述支板的一侧设有拉手,所述安装管与所述半齿圈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神经阻滞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球囊和设于所述球囊一端并与所述球囊内部连通的第二吸盘,所述第二吸盘远离球囊的末端设有硬环,所述球囊上设有与球囊内部连通的阀门;所述球囊远离第二吸盘的一端与所述支板连接。

    10.一种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神经阻滞麻醉装置置于使用者旁侧合适位置,通过所述压板将整个装置固定;

    将麻醉针套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安装管中,且使麻醉针上的滑块与所述安装管内的滑槽配合;

    旋转调节手柄,以调节麻醉针的角度;

    角度调节完成后,将半齿圈向支板的方向推进,使第一吸盘与支板吸附,以固定半齿圈、安装管及麻醉针的角度;

    将吸附件的硬环贴附于需要穿刺的位置的旁侧皮肤上,同时挤瘪球囊并松开,球囊产生负压使硬环与皮肤紧密贴合;拉动吸附件,使吸附的皮肤表面隆起;

    在隆起的皮肤表面的合适位置进针,进针的同时限位组件上的滑块在安装管中的滑槽内滑动;到达合适深度后,推进麻醉针的活塞芯杆;

    当活塞芯杆与折臂初次接触时,因支持囊体的作用,产生一个阻力,此时提醒需要将活塞芯杆抽出一段距离;所述折臂在活塞芯杆的初次推力作用下,撕破封条,使支持囊体撕开形成用于排气的口,通过该口将支持囊体中的气体排出;

    此时,拉簧产生的拉力克服支持囊体的支撑力,将折臂延伸至腔体内的部分拉回至槽口中;

    再次推进活塞芯杆,将麻药自出液孔推出;

    完成后,将麻醉针自安装管中滑出,并将吸附件的阀门打开,释放负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阻滞麻醉针、麻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神经阻滞麻醉针包括具有腔体且前端带出液孔的针筒、与所述针筒匹配的活塞芯杆和挡速组件,所述挡速组件包括折臂和支撑囊体,所述针筒的筒壁上设有向所述腔体贯通的槽口,所述折臂铰接于所述槽口中,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一个延伸端通过支撑囊体与所述针筒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囊体中充有气体,使所述折臂自其铰接点的另一个延伸端自所述槽口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撑囊体上设有能撕裂并排出气体的封条,所述折臂与所述封条粘贴。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神经阻滞麻醉针具备提醒操作者回抽的功能,提高穿刺正确率,减少患者不舒适感。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肖永芳
    技术研发日:2021.01.09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79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