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25


    本发明属于硫酸盐还原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品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据约70%的比重,煤炭企业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宏观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煤炭资源也在开发、加工、运输和利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煤矿废水。现阶段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每年可产生酸性废水约为30亿立方,而利用率却不足30%,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标准。大量未经处理的酸性矿井水直接排放,不仅严重污染收纳水体,进一步恶化矿区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同时也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无疑加剧了我国严峻缺水的现状,更与我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相悖。因此,对煤矿酸性废水进行处理,实现无害化达标排放以及资源化再利用,对于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缓解矿区能源开发与水资源紧张的矛盾、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煤矿酸性废水处理的处理方案中,使用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净化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废水处理方式,但硫酸盐还原菌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需要恒温环境,现有的培养方式大多是将硫酸盐还原菌置于培养罐内部,难以较为精准的控制培养过程中的环境变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四条垂直设置的立柱,四条所述立柱呈矩形阵列分布,四条所述立柱上方设有顶板,四条所述立柱外部均套设有动力滑块,所述立柱的外圆上嵌装有齿条,所述立柱穿过动力滑块中的垂直孔内,所述动力滑块与下箱固定,所述下箱为开口向上的矩形箱状结构,所述下箱内部设有下保温层和中保温层,所述下保温层的轮廓呈矩形板状,所述中保温层的轮廓呈矩形筒状;

    四条所述立柱上方插入顶板内部并与顶板固定,所述顶板下方设有下盖,所述下盖下方设有上保温层,所述上保温层的轮廓与下箱的上端内部空间轮廓对应,所述顶板、上保温层和下盖内插设有两条穿管,所述穿管上端和下端均拧有螺母,上端的螺母压向顶板的上表面,下端的螺母压在上保温层的下表面,所述穿管上端和下端内部均塞设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动力滑块内部空间上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固定有,所述与立柱外圆上嵌装的齿条咬合,所述动力滑块内部空间下侧设有止逆块,所述动力滑块外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止逆块铰接,所述动力滑块内的气缸的输出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止逆块与立柱外圆上的齿条咬合。

    优选的,所述穿管下方设有下管,所述下管的两端折弯并向穿管延伸,所述下管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穿管螺纹连接并紧下管和穿管的端部,所述下管外侧设有等距分布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方设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顶板上方设有上管,所述上管的两端设有连接环,所述上管的端部通过连接环与穿管的端部并紧,所述上管位于上箱的内部空间中,所述上箱固定在顶板上方,所述上箱内的上管安装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上箱下侧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水平的定位管,所述上箱内部设有管架,所述定位管内部插设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背向定位管的一端与管架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箱上方的开口上覆盖有上盖,所述上盖上方螺纹连接有压力表、温度表和泄压阀。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在上箱内部预加热,控制住上箱内部的温度后将温度稳定后的导热介质输送到下箱内部的下管内,通过下管外部的散热片改变下箱内部的温度,相较于使用加热管直接加热,此方式可较为稳定的控制下箱内部空间的温度;动力滑块用于将下箱上下移动,弹簧推动的止逆块可避免下箱意外下坠的问题,提升安全性,电机带动蜗杆让下箱升降,下箱升降平稳;下箱内部的下保温层、中保温层和上保温层有利于保持下箱内部空间的温度,也起到了辅助密封的作用,动力滑块可改变下盖和下箱之间的间隙,在需要透气时通过此方式让空气进入下箱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动力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201、齿条;3、顶板;4、动力滑块;401、蜗杆;402、电机;403、止逆块;404、弹簧;405、气缸;5、下箱;6、下保温层;7、中保温层;8、上保温层;9、下盖;10、散热片;11、下管;12、连接环;13、穿管;14、密封垫;15、螺母;16、上管;17、上箱;18、水泵;19、定位管;20、电热管;21、管架;22、上盖;23、压力表;24、温度表;25、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四条垂直设置的立柱2,四条所述立柱2呈矩形阵列分布,四条所述立柱2上方设有顶板3,四条所述立柱2外部均套设有动力滑块4,所述立柱2的外圆上嵌装有齿条201,所述立柱2穿过动力滑块4中的垂直孔内,所述动力滑块4与下箱5固定,所述下箱5为开口向上的矩形箱状结构,所述下箱5内部设有下保温层6和中保温层7,所述下保温层6的轮廓呈矩形板状,所述中保温层7的轮廓呈矩形筒状;

    四条所述立柱2上方插入顶板3内部并与顶板3固定,所述顶板3下方设有下盖9,所述下盖9下方设有上保温层8,所述上保温层8的轮廓与下箱5的上端内部空间轮廓对应,所述顶板3、上保温层8和下盖9内插设有两条穿管13,所述穿管13上端和下端均拧有螺母15,上端的螺母15压向顶板3的上表面,下端的螺母15压在上保温层8的下表面,所述穿管13上端和下端内部均塞设有密封垫14。

    具体的,所述动力滑块4内部空间上侧设有电机402,所述电机402的输出轴上套设固定有401,所述401与立柱2外圆上嵌装的齿条201咬合,所述动力滑块4内部空间下侧设有止逆块403,所述动力滑块4外侧设有气缸405,所述气缸405的输出轴与止逆块403铰接,所述动力滑块4内的气缸405的输出轴上套设有弹簧404,所述止逆块403与立柱2外圆上的齿条201咬合,动力滑块4用于带动下箱5上下移动。

    具体的,所述穿管13下方设有下管11,所述下管11的两端折弯并向穿管13延伸,所述下管11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环12,所述连接环12与穿管13螺纹连接并紧下管11和穿管13的端部,所述下管11外侧设有等距分布的散热片10,所述散热片10上方设有风扇,穿管13通过螺母15将顶板3、上保温层8和下盖9连接。

    具体的,所述顶板3上方设有上管16,所述上管16的两端设有连接环12,所述上管16的端部通过连接环12与穿管13的端部并紧,所述上管16位于上箱17的内部空间中,所述上箱17固定在顶板3上方,所述上箱17内的上管16安装有水泵18,下管11、穿管13和上管16内部填充导热介质。

    具体的,所述上箱17下侧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水平的定位管19,所述上箱17内部设有管架21,所述定位管19内部插设有电热管20,所述电热管20背向定位管19的一端与管架21固定,上箱17内部填充有水,电热管20加热上箱17内部的水。

    具体的,所述上箱17上方的开口上覆盖有上盖22,所述上盖22上方螺纹连接有压力表23、温度表24和泄压阀25,压力表23、温度表24用于监控上箱17内部的压力也温度,泄压阀25避免上箱17内部过载,上箱17和上盖22通过卡扣固定。

    工作原理,该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气缸405收缩将止逆块403拉回,动力滑块4内的电机402转动将下箱5放下,随后停止气缸405的供气,弹簧404将止逆块403顶回,将盛放碳酸盐还原菌的容器放置在下箱5的内部空间中,随后通过动力滑块4升起下箱5,升起的过程中止逆块403将会依次卡入立柱2外圆上的齿条201内部,由此避免下箱5意外下落砸伤人员,电热管20加热上箱17内部的水,水加热上管16内部的导热介质,通过水泵18输送导热介质,将加热后的导热介质输入到下管11内部,通过风扇和散热片10的辅助将热量散发到下箱5的内部空间中,将下箱5内部的空气温度调整到适合硫酸盐还原菌培养的温度,调整5内部空间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控制水泵18的工作流速,其二是调整电热管20的负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四条垂直设置的立柱(2),四条所述立柱(2)呈矩形阵列分布,四条所述立柱(2)上方设有顶板(3),四条所述立柱(2)外部均套设有动力滑块(4),所述立柱(2)的外圆上嵌装有齿条(201),所述立柱(2)穿过动力滑块(4)中的垂直孔内,所述动力滑块(4)与下箱(5)固定,所述下箱(5)为开口向上的矩形箱状结构,所述下箱(5)内部设有下保温层(6)和中保温层(7),所述下保温层(6)的轮廓呈矩形板状,所述中保温层(7)的轮廓呈矩形筒状;

    四条所述立柱(2)上方插入顶板(3)内部并与顶板(3)固定,所述顶板(3)下方设有下盖(9),所述下盖(9)下方设有上保温层(8),所述上保温层(8)的轮廓与下箱(5)的上端内部空间轮廓对应,所述顶板(3)、上保温层(8)和下盖(9)内插设有两条穿管(13),所述穿管(13)上端和下端均拧有螺母(15),上端的螺母(15)压向顶板(3)的上表面,下端的螺母(15)压在上保温层(8)的下表面,所述穿管(13)上端和下端内部均塞设有密封垫(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滑块(4)内部空间上侧设有电机(402),所述电机(402)的输出轴上套设固定有(401),所述(401)与立柱(2)外圆上嵌装的齿条(201)咬合,所述动力滑块(4)内部空间下侧设有止逆块(403),所述动力滑块(4)外侧设有气缸(405),所述气缸(405)的输出轴与止逆块(403)铰接,所述动力滑块(4)内的气缸(405)的输出轴上套设有弹簧(404),所述止逆块(403)与立柱(2)外圆上的齿条(201)咬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管(13)下方设有下管(11),所述下管(11)的两端折弯并向穿管(13)延伸,所述下管(11)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环(12),所述连接环(12)与穿管(13)螺纹连接并紧下管(11)和穿管(13)的端部,所述下管(11)外侧设有等距分布的散热片(10),所述散热片(10)上方设有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上方设有上管(16),所述上管(16)的两端设有连接环(12),所述上管(16)的端部通过连接环(12)与穿管(13)的端部并紧,所述上管(16)位于上箱(17)的内部空间中,所述上箱(17)固定在顶板(3)上方,所述上箱(17)内的上管(16)安装有水泵(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17)下侧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水平的定位管(19),所述上箱(17)内部设有管架(21),所述定位管(19)内部插设有电热管(20),所述电热管(20)背向定位管(19)的一端与管架(2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17)上方的开口上覆盖有上盖(22),所述上盖(22)上方螺纹连接有压力表(23)、温度表(24)和泄压阀(2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四条垂直设置的立柱,四条所述立柱呈矩形阵列分布,四条所述立柱上方设有顶板,四条所述立柱外部均套设有动力滑块,所述立柱的外圆上嵌装有齿条,所述立柱穿过动力滑块中的垂直孔内,所述动力滑块与下箱固定,所述下箱为开口向上的矩形箱状结构,所述下箱内部设有下保温层和中保温层,所述下保温层的轮廓呈矩形板状,所述中保温层的轮廓呈矩形筒状,四条所述立柱上方插入顶板内部并与顶板固定,所述顶板下方设有下盖。该以秸秆为碳源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装置,可给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提供稳定的培养环境,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孙庆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2.05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79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