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垃圾降解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聚集和城市化进程必将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其中餐厨垃圾所占的比例日渐上升,占到了城市生活垃圾37%~62%。由于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糖、淀粉、蛋白质,且盐分和油脂含量也很高,如果不加处理,餐厨垃圾极易变质、腐烂、发酵、滋生有害微生物及蚊蝇,产生大量毒素及散发恶臭气体,污染水体和大气,会严重影响城市面貌、损害居民身体健康、破坏环境质量。但餐厨垃圾具有丰富营养元素、高有机物及无机盐含量,若能有效处理会成为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资源。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垃圾资源化工作进展却十分缓慢。如何实现垃圾资源化和缩减垃圾处理量,是我国正面临的迫切问题。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快速期,城市人口数量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而随着人口的聚集,城市垃圾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其中,餐厨垃圾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由于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等大分子有机物质和水分,所以其为各种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而导致病菌、蚊虫及其它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这对人的健康和城市环境的危害极大。虽然,厨余垃圾具有较高利用价值,但其含水率高,热值较低,不便收集运输和焚烧处理,若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渗沥液等二次污染物且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目前餐厨垃圾复合微生物降解菌剂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现有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效率低,且处理过程中产生较大异味,导致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因此,亟待开发处理效率高,且环保无害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针对现有餐厨垃圾微生物处理效率低,且处理过程中产生较大异味,现场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选取具有较强有机物降解能力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这类复合菌对餐厨垃圾进行生物处理,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并显著降低异味,达到环保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格氏乳杆菌15-35份、科氏葡萄球菌10-30份、枯草芽孢杆菌10-30份、嗜酸乳杆菌20-40份、酵母菌10-30份、载体50-80份。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包括米糠、玉米粉和沙子。进一步地,所述米糠、玉米粉和沙子的重量比为1:2: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2)按配比将各菌株发酵菌液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3)按配比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4)将步骤2)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5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培养温度为25-4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发酵菌液;再将各菌株发酵菌液进行合理配比,得到降解效果好的复合菌液,通过其对餐厨垃圾进行生物处理,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并显著降低异味,达到环保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格氏乳杆菌15-35份、科氏葡萄球菌10-30份、枯草芽孢杆菌10-30份、嗜酸乳杆菌20-40份、酵母菌10-30份、载体50-80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米糠、玉米粉和沙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米糠、玉米粉和沙子的重量比为1:2: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2)按配比将各菌株发酵菌液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3)按配比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4)将步骤2)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5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的培养温度为25-45℃。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2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2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3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3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4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2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5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3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6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2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7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3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8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3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9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4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10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2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11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3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12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4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实施例13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再分别取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15份、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10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10份、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20份和酵母菌发酵菌液10份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按1:2:6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将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5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将实施例1~13制得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分别倒入等量餐厨垃圾中并进行搅拌处理,封闭48小时后,对餐厨垃圾进行称重,计算降解效率,具体数据参见表1。其中,降解效率=(处理前垃圾重量-处理后垃圾重量)/处理前垃圾重量。表1编号实施项目处理前垃圾重量处理后垃圾重量降解效率1实施例1201.294.02实施例2202.488.03实施例3201.791.54实施例4201.493.05实施例5200.896.06实施例6201.791.57实施例7201.194.58实施例8203.284.09实施例9202.587.510实施例10203.483.011实施例11202.786.512实施例12204.677.013实施例13203.781.5本发明所制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具有较好的垃圾降解能力,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并显著降低异味,达到环保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
格氏乳杆菌15-35份、科氏葡萄球菌10-30份、枯草芽孢杆菌10-30份、嗜酸乳杆菌20-40份、酵母菌10-30份、载体50-8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
格氏乳杆菌20-30份、科氏葡萄球菌15-25份、枯草芽孢杆菌15-25份、嗜酸乳杆菌25-35份、酵母菌15-25份、载体60-7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
格氏乳杆菌25份、科氏葡萄球菌2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嗜酸乳杆菌30份、酵母菌20份、载体6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米糠、玉米粉和沙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米糠、玉米粉和沙子的重量比为1:2:6。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格氏乳杆菌发酵菌液、科氏葡萄球菌发酵菌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菌液、嗜酸乳杆菌发酵菌液和酵母菌发酵菌液;
2)按配比将各菌株发酵菌液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菌液;
3)按配比将米糠、玉米粉和沙子混合制得载体;
4)将步骤2)制得的复合菌液与载体按1:(35-55)混合,制得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培养温度为25-45℃。
技术总结本发明适用于垃圾降解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格氏乳杆菌15‑35份、科氏葡萄球菌10‑30份、枯草芽孢杆菌10‑30份、嗜酸乳杆菌20‑40份、酵母菌10‑30份、载体50‑8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降解复合菌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分别对格氏乳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单独菌种发酵培养,获得发酵菌液;再将各菌株发酵菌液进行合理配比,得到降解效果好的复合菌液,通过其对餐厨垃圾进行生物处理,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并显著降低异味,达到环保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贤;洪满江;吴美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科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