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静脉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97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腔静脉支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腔静脉支架在植入可能会存在无法后扩张、位置不可调且支架外侧壁与血管内壁贴合度差,造成支架在释放以后会出现位移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腔静脉支架,具有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位移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腔静脉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膨胀后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架体膨胀后的直径,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连接处、第三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远离第二支架体的一端分别设有与静脉内侧壁相贴合的支架脚,所述支架脚的端部均呈弧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将支架设置呈三段式,且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间的直径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直径大的端部位于血管狭窄的两端,直径小的第二支架体负责将狭窄的地方撑开,避免在安装好支架后支架发生位移,同时将两端的支架脚设置呈弧形,是为了避免在放入支架时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或破裂。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是为了避免出现焊接点影响支架的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均呈网状结构或z型结构。

    支架的滤孔呈网状或z型结构主要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制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架体内侧设有呈环形的第一覆膜。

    恶性肿瘤导致的腔静脉阻塞,即使置入支架后腔静脉阻塞再通,但肿瘤组织通过支架网眼继续生长,会导致支架很快再狭窄或阻塞。因此在第二支架体内设置一段覆膜部分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病变导致的腔静脉释放后再狭窄几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的内侧设有第二覆膜。

    恶性肿瘤导致的腔静脉阻塞,即使置入支架后腔静脉阻塞再通,但肿瘤组织通过支架网眼继续生长,会导致支架很快再狭窄或阻塞。因此在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内设置一段覆膜部分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病变导致的腔静脉释放后再狭窄几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支架两端的直径设置成大于中间的直径,以便在支架在膨胀后中间起到支撑血管的作用,两端用于固定,防止支架发生位移;

    2、支架采用一体成型结构是为了避免出现焊接点影响患者的使用舒适性;

    3、通过设置在第二支架体外侧的覆膜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病变导致的腔静脉释放后再狭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腔静脉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腔静脉支架的z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腔静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腔静脉支架的设有覆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支架体;20、第二支架体;30、第三支架体;40、支架脚;50、第一覆膜;60、第二覆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腔静脉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体10、第二支架体20和第三支架体30,所述第一支架体10和第三支架体30膨胀后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架体20膨胀后的直径,所述第一支架体10和第二支架体20的连接处、第三支架体30和第二支架体20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支架体10和第三支架体30远离第二支架体20的一端分别设有与静脉内侧壁相贴合的支架脚40,所述支架脚40的端部均呈弧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将支架设置呈三段式,且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间的直径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直径大的端部位于血管狭窄的两端,直径小的第二支架体20负责将狭窄的地方撑开,避免在安装好支架后支架发生位移,同时将两端的支架脚40设置呈弧形,是为了避免在放入支架时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或破裂。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架体10、第二支架体20和第三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支架体10、第二支架体20和第三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是为了避免出现焊接点影响支架的使用寿命。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体10、第二支架体20和第三支架体30均呈网状结构或z型结构。

    支架的滤孔呈网状或z型结构主要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制作。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架体20内侧设有呈环形的第一覆膜50。

    恶性肿瘤导致的腔静脉阻塞,即使置入支架后腔静脉阻塞再通,但肿瘤组织通过支架网眼继续生长,会导致支架很快再狭窄或阻塞。因此在第二支架体20内设置一段覆膜部分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病变导致的腔静脉释放后再狭窄几率。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架体10和第三支架体10的内侧设有第二覆膜60。

    恶性肿瘤导致的腔静脉阻塞,即使置入支架后腔静脉阻塞再通,但肿瘤组织通过支架网眼继续生长,会导致支架很快再狭窄或阻塞。因此在第一支架体10和第三支架体30内设置一段覆膜部分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病变导致的腔静脉释放后再狭窄几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膨胀后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架体膨胀后的直径,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连接处、第三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远离第二支架体的一端分别设有与静脉内侧壁相贴合的支架脚,所述支架脚的端部均呈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均呈网状结构或z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体内侧设有呈环形的第一覆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的内侧设有第二覆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腔静脉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膨胀后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架体膨胀后的直径,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连接处、第三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远离第二支架体的一端分别设有与静脉内侧壁相贴合的支架脚,所述支架脚的端部均呈弧形。具有在放入患者体内膨胀后两端进行固定,使得中部直径小的部位起支撑作用,避免出现位。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76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