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233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正常的心脏瓣膜,是维持心脏泵血流向的重要结构。瓣膜病变如狭窄及关闭不全,均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病变,严重时危及生命。引起心脏瓣膜病变的原因众多,与遗传、免疫、感染等都有关联,也导致心脏瓣膜病成为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目前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和最有效的途径,在置换时需要进行介入手术将人工瓣膜输送入体内。在手术进程中,需要通过输送装置输送瓣膜至所需位置。

    瓣膜的输送装置一般包括进入体内的鞘管及对应手柄组件实现对瓣膜输送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一般需要输送器具有不同的速度输送速度保证输送的精确度和手术的高效率,释放瓣膜时需要可控的速度保证释放的定位准确,在释放后期及完全释放之后,则需要快速收回输送装置以提高手术的效率。

    为此,有必要开发一款输送速度可控并且收回效率高的输送装置,以克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手术不同阶段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之一或多个,换言之,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满足前述需求之一或多个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满足前述需求之一或多个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包括壳体、芯轴、外鞘管、传递杆和锁紧旋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安装传递杆,第二壳体之上安装传递杆旋钮和锁紧旋钮,外鞘管与第一壳体传动连接,芯轴穿设于外鞘管、第一壳体、传递杆和第二壳体之内;瓣膜装载于外鞘管与芯轴之间,通过旋转传递杆旋钮,以使传递杆沿第二壳体移动,用以释放瓣膜;转动锁紧旋钮,芯轴滑动至与外鞘管接触,以对芯轴固定,以实现对瓣膜的输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与外鞘管固定连接,外鞘管为中空结构,外鞘管之上设有第一凸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芯轴之上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与第一凸卡接配合,第二凸台具有凹槽,凹槽与瓣膜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芯轴的一端设有导向结构,芯轴的另一端安装手柄,导向结构与外鞘管接触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鞘管的端部设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二套筒设于第一套筒外侧,且第二套筒的长度大于第一套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套筒设有台阶孔,第一套筒内径大于外鞘管的外径,台阶孔与外鞘管接触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递杆旋钮设有卡槽,卡槽与第二壳体卡接配合,锁紧旋钮与第二壳体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传递杆螺纹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递杆与传递杆旋钮螺纹传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瓣膜压缩并装载于外鞘管与芯轴之间;

    (2)将芯轴与外鞘管送至人体内,待植入位置确定后,旋转传递杆手柄,以使传递杆沿第二壳体轴向滑动,用以释放瓣膜;

    (3)当瓣膜释放后,打开锁紧旋钮,以使芯轴与外鞘管接触,反向旋转锁紧旋钮以对芯轴固定,以实现对瓣膜输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能更加简单准确和安全地进行操作,降低了对医者的操作要求,同时,具有不同调整速度可满足手术不同阶段要求,提高手术效率。

    本发明的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可控并且收回效率高,操作简单,并且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芯轴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外鞘管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一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二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一壳体开缺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锁紧旋钮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中:1内芯轴组件、11芯轴、12手柄、2外鞘管组件、21外鞘管、22第一套筒、23硅胶垫片、24第二套筒、3壳体、31第一壳体、311第一旋钮、312第一壳体上片、313第一壳体下片、314第二旋钮、32第二壳体、321第二壳体上片、322第二壳体下片、323尾部旋钮、4调整组件、41传递杆、42传递杆旋钮、43锁紧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包括内芯轴组件1、外鞘管组件2、壳体3和调整组件4。其中,内芯轴组件1包括芯轴11和手柄12,手柄12安装于芯轴的端部。外鞘管组件2包括外鞘管21,壳体3包括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调整组件4包括传递杆41、传递杆旋钮42和锁紧旋钮43,锁紧旋钮43与第二壳体32螺纹连接,传递杆41与传递杆旋钮42螺纹传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通过传递杆41螺纹配合。

    具体地,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之间安装传递杆41,第二壳体32之上安装传递杆旋钮42和锁紧旋钮43,外鞘管21与第一壳体31传动连接,芯轴11穿设于外鞘管21、第一壳体31、传递杆41和第二壳体32之内;瓣膜装载于外鞘管21与芯轴11之间,通过旋转传递杆旋钮42,以使传递杆41沿第二壳体32移动,用以释放瓣膜;转动锁紧旋钮43,芯轴11滑动至与外鞘管21接触,以对芯轴11固定,以实现对瓣膜的输送。

    第一壳体31与外鞘管21固定连接,外鞘管21为中空结构,外鞘管21的设有第一凸台。芯轴11上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与第一凸卡接配合,第二凸台上具有凹槽,凹槽与瓣膜配合。

    如图3所示,内芯轴组件1包括芯轴11和手柄12两部分,芯轴11顶端设有锥形导向结构,此结构可以单独作为构件或者与芯轴11整体连接,在手术过程便于输送装置进入人体内,起导向作用。第二凸台结构用于限制瓣膜的位置,第二凸台结构上可以设置凹槽等结构,并与瓣膜配合,连接于瓣膜的尾部结构,限制瓣膜的周向移动,其中,凹槽形状可以设置为i型、t性或者l型等不同的形状。第二凸台结构也可单独作为构件与芯轴11配合实现此功能。其中,为了手术时候瓣膜位置的观察确定,锥形导向结构和第二凸台结构需增加显影材料,可以为整体材料内增加一定含量的硫酸钡等用于显影,也可以增加凹槽或者沉孔,并与铂或铱等金属材质的显影环或者显影点配合以实现此功能。芯轴11的端部设有手柄12,便于调整时手部抓握等操作。

    如图4所示,外鞘管组件2包括外鞘管21、第一套筒22、硅胶垫片23和第二套筒24,外鞘管21内径可以设为单一内径或者设为变化的内径,具体内径尺寸可以为适合的任意值,取决于瓣膜压缩后的直径。前端较大内径腔体后段设置第一凸台,并与芯轴11的第二凸台配合装载瓣膜,其中,第一凸台部分也可为单独构件,第一凸台内部设有与11芯轴配合的孔,直径大于11芯轴0.1~0.5mm以保证配合。

    外鞘管21尾端套有第一套筒22,内部设有台阶孔,其中前端内径大于外鞘管21尾端外径,台阶平面部分与外鞘管21尾部接触,两者可通过螺纹,胶黏等方式连接。台阶孔后端内径与芯轴11配合,台阶孔内径大于芯轴11内径且小于外鞘管21尾端外径,以保证与外鞘管的配合。

    第一套筒22外部套设第二套筒24,第二套筒24内部设有台阶孔,其中前端内径大于第一套筒22外径,两者连接形式不限于螺纹或胶黏等方式,台阶孔后端内径与芯轴11配合,略大于芯轴11内径。第一套筒22与第二套筒24之间放置硅胶垫片23,硅胶垫片23内径与芯轴11配合,外径与第二套筒24配合,以保证整个外鞘管24的密封性。其中,外鞘管21与第一套筒22,第一套筒22与第二套筒24之间采用胶黏或者限位筋槽等连接方式,以保证轴向和周向的固定,调整时作为一个整体运动。

    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31包括第一旋钮311、第一壳体上片312、第一壳体下片313和第二旋钮314,第一壳体31内部设有两部分腔体,前端与外鞘管21配合,后端与传递杆41配合,两者配合形状不限于圆柱状或台阶状结构。配合结构处设置有限位槽和限位筋,用于限制两者之间的周向运动,限位结构可以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形状不限于凹槽凸台结构。

    第一旋钮311和第二旋钮314分别在两端限制第一壳体上片312和第一壳体下片313与传递杆41或者外鞘管21的连接,旋钮结构也可以设为其它结构件,例如直接在两片式结构上设置卡扣、销孔过盈配合或者螺纹螺钉连接等方式实现连接。在硅胶垫片23轴向的远端处,设有通孔并依次穿过第一壳体31、第二套筒24和第一套筒22,此通孔可以连接排空管外径,采用粘结等方式与排空管连接,也可以略小于排空管内径,此时需在壳体增加凸台,外径与排空管内径配合,采用粘结等方式连接排空管。

    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32包括第二壳体上片321、第二壳体下片322和尾部旋钮323,传递杆旋钮42设有卡槽,卡槽与第二壳体32卡接配合,通过轴向固定。但周向为可旋转方式连接,连接可采用但不限于卡扣连接。第二壳体32内部设有腔体便于传动时收纳传递杆41,其中,腔体的长度大于传动距离,以保证传动可以完整实施。腔体的最小内径大于传递杆的最大外径,以保证传递杆41可以收入腔体内部。腔体内部设有导向到或限位条,与传递杆41上的凹槽配合,限制传递杆41的周向运动,以使旋转传递杆旋钮42时,传递杆41只能沿轴向前进或者回退,保证瓣膜释放的安全性和释放的效率。

    第二壳体32的尾端设有尾端旋钮323,用于连接固定第二壳体上片321和第二壳体下片322,第二壳体32的尾端与锁紧旋钮43连接,其中,锁紧旋钮43内部设有锥形孔,与第二壳体32的尾端的锥形结构配合,用于锁紧芯轴11,配合锥度可以为同斜度,也可以选用锥形孔的斜度小于第二壳体32的尾端锥形结构。

    如图7所示,第二壳体32尾部的锥形结构周向开设有缺口,缺口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以保证锥形结构有一定的周向变形量。尾部旋钮323近端与锁紧旋钮43配合的部分可以设有用于提示刻度线等符号说明,用于提示此时是处于锁紧状态还是处于解锁状态。

    如图8所示,当处于锁紧状态时,锁紧旋钮43的锥形孔的斜度小于第二壳体32尾端的锥形结构,当旋转旋钮前进时,锥形孔逐渐与尾端锥形结构接触并发生干涉,带有缺口的尾端锥形结构会产生变形,进而压紧中心的芯轴11部分,从而锁紧芯轴11,限制芯轴11的周向转动以及轴向运动。

    初始状态时,瓣膜被压缩入外鞘管内侧,并与芯轴11配合装载,此时锁紧旋钮43处于锁紧状态,芯轴11被固定并与第二壳体32连接。手术过程中,芯轴11与外鞘管21被送至人体内,当通过显影确定好植入的位置后,顺时针旋转传递杆旋钮42,此时与之配合的传递杆41会沿轴向滑动回退,瓣膜会慢慢被暴露出来。随着回退距离的增大,瓣膜释放越来越多,直至被芯轴11卡槽部分完全暴露后,可以弹出达到完全释放。当瓣膜被完全释放后,可以打开锁紧旋钮43,此时一手握紧第二壳体32,一手向后抽动芯轴11上的手柄12,此时芯轴11快速滑动,直至芯轴11上的锥形结构与外鞘管21接触,反向旋转锁紧旋钮43固定芯轴11,最后整体回收整个输送装置至人体之外。

    芯轴11快速回退至与外鞘管21接触,可以避免输送装置整体回退时,回退至外鞘管21退出后芯轴11还有部分未退出,此时芯轴11锥形结构部分的直径差较大,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另外快速回退也可减少整体回退时间,增加手术效率。

    手术中释放瓣膜也可能会用另一种快速回退方式,如果瓣膜的长度较长,在释放一部分的情况下,可以打开锁紧旋钮43,此时固定芯轴11的手柄,拉动第二壳体32带动传动外鞘管21快速回退释放瓣膜支架,此种方式可以加快瓣膜释放速度,提高手术效率。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的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瓣膜压缩至外鞘管内侧,并与芯轴配合装载;

    (2)将芯轴与外鞘管送至人体内,待植入位置确定后,旋转传递杆手柄,以使传递杆沿第二壳体轴向滑动,用以释放瓣膜;

    (3)当瓣膜释放后,打开锁紧旋钮,以使芯轴与外鞘管接触,反向旋转锁紧旋钮以对芯轴固定,以实现对瓣膜输送。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芯轴、外鞘管、传递杆和锁紧旋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安装传递杆,第二壳体之上安装传递杆旋钮和锁紧旋钮,外鞘管与第一壳体传动连接,芯轴穿设于外鞘管、第一壳体、传递杆和第二壳体之内;瓣膜装载于外鞘管与芯轴之间,通过旋转传递杆旋钮,以使传递杆沿第二壳体移动,用以释放瓣膜;转动锁紧旋钮,芯轴滑动至与外鞘管接触,以对芯轴固定,以实现对瓣膜的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外鞘管固定连接,外鞘管为中空结构,外鞘管之上设有第一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之上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与第一凸卡接配合,第二凸台具有凹槽,凹槽与瓣膜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的一端设有导向结构,芯轴的另一端安装手柄,导向结构与外鞘管接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的端部设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二套筒设于第一套筒外侧,且第二套筒的长度大于第一套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设有台阶孔,第一套筒内径大于外鞘管的外径,台阶孔与外鞘管接触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杆旋钮设有卡槽,卡槽与第二壳体卡接配合,锁紧旋钮与第二壳体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传递杆螺纹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杆与传递杆旋钮螺纹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瓣膜压缩并装载于外鞘管与芯轴之间;

    (2)将芯轴与外鞘管送至人体内,待植入位置确定后,旋转传递杆手柄,以使传递杆沿第二壳体轴向滑动,用以释放瓣膜;

    (3)当瓣膜释放后,打开锁紧旋钮,以使芯轴与外鞘管接触,反向旋转锁紧旋钮以对芯轴固定,以实现对瓣膜输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包括壳体、芯轴、外鞘管、传递杆和锁紧旋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安装传递杆,第二壳体之上安装传递杆旋钮和锁紧旋钮,外鞘管与第一壳体传动连接,芯轴穿设于外鞘管、第一壳体、传递杆和第二壳体之内;瓣膜装载于外鞘管与芯轴之间,通过旋转传递杆旋钮,以使传递杆沿第二壳体移动,用以释放瓣膜;转动锁紧旋钮,芯轴滑动至与外鞘管接触,以对芯轴固定,以实现对瓣膜的输送;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利,降低了对医者的操作要求,同时,具有不同调整速度可满足手术不同阶段要求,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梁玉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启晨(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76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