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及其植入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椎间融合手术是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脊柱退行性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手术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脊柱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脊柱生物力学的重建,以防止手术引起的脊柱不稳等并发症。椎体间融合手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脊柱生物力学重建方法之一。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椎间融合手术近期疗效较好,但存在植骨块吸收、不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问题。
人工椎间盘是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人工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以bryan椎间盘系统为代表的各型人工椎间盘系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种椎间盘通常包括上下两个固定板以及位于固定板之间的弹性体。这种椎间盘通常应用在前路椎间盘置换术中,所谓前路椎间盘就是从人体前面开口进行置换手术,由于颈椎离颈前部较近,因此前路手术大多应用在颈椎间盘置换术中。而在腰椎间盘置换术中,由于腰椎间盘离背部较近,因此通常采用后路开口手术。但是后路开口的问题是锥孔内有脊髓和神经根,对椎间盘形成遮挡,置换手术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脊髓或者神经根,导致部分肢体丧失知觉甚至瘫痪。当然也可以从前路进行手术,但是前路手术需要在腹部开口,在胃肠道及其他重要器官之间进行手术,手术开口大,操作难度高,手术视野差,假体常常安装不到位,手术效果一般。现在虽然有采用柔性假体从后路植入的置换手术,但是柔性假体形状不规则,易变化,容易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及其植入方法,能够从后路进行腰椎间盘的置换手术,不会伤及脊髓和神经根,假体植入后形状可快速定型,不会脱出,保证手术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包括导向板和链体,链体包括两链条,导向板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弧度一致;
链条由若干内部链板和外部链板首尾铰接,内部链板和外部链板间隔层叠设置,外部链板内端面两端分别垂直固定齿轮,齿轮内端同轴固定小轴,小轴内端固定挡盘,挡盘直径大于小轴直径,内部链板两端分别设置内齿孔,内齿孔与齿轮配合,内齿孔的齿顶圆的直径与小轴的直径配合;
两链条的内部链板位置对应,对应的内部链板内端面固定在弹性柱两端,内部链板内端面上固定细绳,两内部链板靠近并将弹性柱压缩变形,对应内部链板的细绳打活结将对应的内部链板位置固定,所有同侧细绳端部固定在同一连接绳上。
植入方法:
一、将导向板从椎骨一侧插入,然后将导向板环绕椎骨推入,使得导向板紧靠椎间区域,并且导向板位于椎间区域前方;
二、将链体端部从椎管一侧的椎间区域伸入,然后持续向里推链体,在导向板的导向下,链体沿着导向板的内表面弯曲,直至链体端部从椎管另一侧伸出,调整链体两端的位置,使得链体完全置于椎间区域,同时链体与椎间区域的边缘匹配;
三、拉动连接绳,连接绳拉动细绳端部,绳结打开,两边的内部链板不受细绳约束,弹性柱复原伸直,弹性柱向两侧分开两链条,进而两链条的外部链板抵在椎骨端面上,实现链条与椎骨端面的固定,同时内齿孔套在齿轮上,那么相邻链板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就固定,那么整个链体的形状就固定住,避免随意变形;
四、将导向板取出,假体植入过程结束。
一开始细绳拉着两链条靠近,进而使得链体的整体厚度变小,使得链体更容易伸入椎间区域。采用拉动连接绳的方式来释放弹性柱,操作十分的方便和安全可靠,并且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弹性柱起到缓冲的作用,用以代替原椎间盘的功能,以此来恢复椎间盘的生理机能。由于原椎间盘的纤维环就是环绕在椎间区域的,这与本申请的结构特征一致,因此采用链式的椎间盘假体能够最大限度对椎间盘进行仿生,也就最大限度来恢复脊柱的功能。导向板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板本身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弧度一致,那么链体整体形成的环形的弧度也就与椎骨弧度一致,并且因为导向板的限制,链体不突出椎骨外,避免链体与其他组织摩擦导致出血和发炎。链体初始状态时,内齿孔不与齿轮啮合,此时内部链板可以绕着小轴随意转动,这样保证整个链体能够随着导向板变形,可塑性强;能够轻松从椎管一侧进入椎间区域;能够完全与椎骨端面形状和尺寸匹配。
小轴的长度大于内部链板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在初始状态时,内齿孔不与齿轮啮合,也就保证在初始状态时内部链板在绕小轴旋转时不会受齿轮影响,也就保证整个链体的灵活性。
在对应外部链板之间设置弹性柱,弹性柱两端固定在对应外部链板的内端面上。这样可以增加整个假体的承重能力,以适应不同体重和病情的病人。
齿轮的厚度不大于内部链板的厚度。这样在不影响齿轮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齿轮的厚度,进而减小链体的整体厚度,使得链体能够顺利伸入椎间区域。
外部链板内侧边固定倒钩,倒钩尖端超出外部链板上端面的水平高度。倒钩能够勾在椎骨端面上,避免链体的整体移动。并且链体呈环形,从各个方向都有倒钩与椎骨勾结,保证链体与椎骨的牢固固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及其植入方法,一开始细绳拉着两链条靠近,进而使得链体的整体厚度变小,使得链体更容易伸入椎间区域。采用拉动连接绳的方式来释放弹性柱,操作十分的方便和安全可靠,并且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弹性柱起到缓冲的作用,用以代替原椎间盘的功能,以此来恢复椎间盘的生理机能。由于原椎间盘的纤维环就是环绕在椎间区域的,这与本申请的结构特征一致,因此采用链式的椎间盘假体能够最大限度对椎间盘进行仿生,也就最大限度来恢复脊柱的功能。导向板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板本身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弧度一致,那么链体整体形成的环形的弧度也就与椎骨弧度一致,并且因为导向板的限制,链体不突出椎骨外,避免链体与其他组织摩擦导致出血和发炎。链体初始状态时,内齿孔不与齿轮啮合,此时内部链板可以绕着小轴随意转动,这样保证整个链体能够随着导向板变形,可塑性强;能够轻松从椎管一侧进入椎间区域;能够完全与椎骨端面形状和尺寸匹配。能够从后路进行腰椎间盘的置换手术,不会伤及脊髓和神经根,假体植入后形状可快速定型,不会脱出,保证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a-a截面示意图(两链条未撑开);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a-a截面示意图(两链条撑开);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b-b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c-c截面示意图。
图中:1、导向板;2、内部链板;3、倒钩;4、椎骨;5、连接绳;6、弹性柱;7、细绳;8、外部链板;9、齿轮;10、小轴;11、内齿孔;12、挡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包括导向板1和链体,链体包括两链条,导向板1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4弧度一致;
链条由若干内部链板2和外部链板8首尾铰接,内部链板2和外部链板8间隔层叠设置,外部链板8内端面两端分别垂直固定齿轮9,齿轮9内端同轴固定小轴10,小轴10内端固定挡盘12,挡盘12直径大于小轴10直径,内部链板2两端分别设置内齿孔11,内齿孔11与齿轮9配合,内齿孔11的齿顶圆的直径与小轴10的直径配合;
两链条的内部链板2位置对应,对应的内部链板2内端面固定在弹性柱6两端,内部链板2内端面上固定细绳7,两内部链板2靠近并将弹性柱6压缩变形,对应内部链板2的细绳7打活结将对应的内部链板2位置固定,所有同侧细绳7端部固定在同一连接绳5上。
植入方法:
五、将导向板1从椎骨4一侧插入,然后将导向板1环绕椎骨4推入,使得导向板1紧靠椎间区域,并且导向板1位于椎间区域前方;
六、将链体端部从椎管一侧的椎间区域伸入,然后持续向里推链体,在导向板1的导向下,链体沿着导向板1的内表面弯曲,直至链体端部从椎管另一侧伸出,调整链体两端的位置,使得链体完全置于椎间区域,同时链体与椎间区域的边缘匹配;
七、拉动连接绳5,连接绳5拉动细绳7端部,绳结打开,两边的内部链板2不受细绳7约束,弹性柱6复原伸直,弹性柱6向两侧分开两链条,进而两链条的外部链板8抵在椎骨4端面上,实现链条与椎骨4端面的固定,同时内齿孔11套在齿轮9上,那么相邻链板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就固定,那么整个链体的形状就固定住,避免随意变形;
八、将导向板1取出,假体植入过程结束。
一开始细绳7拉着两链条靠近,进而使得链体的整体厚度变小,使得链体更容易伸入椎间区域。采用拉动连接绳5的方式来释放弹性柱6,操作十分的方便和安全可靠,并且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弹性柱6起到缓冲的作用,用以代替原椎间盘的功能,以此来恢复椎间盘的生理机能。由于原椎间盘的纤维环就是环绕在椎间区域的,这与本申请的结构特征一致,因此采用链式的椎间盘假体能够最大限度对椎间盘进行仿生,也就最大限度来恢复脊柱的功能。导向板1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板1本身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4弧度一致,那么链体整体形成的环形的弧度也就与椎骨4弧度一致,并且因为导向板1的限制,链体不突出椎骨4外,避免链体与其他组织摩擦导致出血和发炎。链体初始状态时,内齿孔11不与齿轮9啮合,此时内部链板2可以绕着小轴10随意转动,这样保证整个链体能够随着导向板1变形,可塑性强;能够轻松从椎管一侧进入椎间区域;能够完全与椎骨4端面形状和尺寸匹配。
小轴10的长度大于内部链板2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在初始状态时,内齿孔11不与齿轮9啮合,也就保证在初始状态时内部链板2在绕小轴10旋转时不会受齿轮9影响,也就保证整个链体的灵活性。
在对应外部链板8之间设置弹性柱6,弹性柱6两端固定在对应外部链板8的内端面上。这样可以增加整个假体的承重能力,以适应不同体重和病情的病人。
齿轮9的厚度不大于内部链板2的厚度。这样在不影响齿轮9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齿轮9的厚度,进而减小链体的整体厚度,使得链体能够顺利伸入椎间区域。
外部链板8内侧边固定倒钩3,倒钩3尖端超出外部链板8上端面的水平高度。倒钩3能够勾在椎骨4端面上,避免链体的整体移动。并且链体呈环形,从各个方向都有倒钩3与椎骨4勾结,保证链体与椎骨4的牢固固定。
可以参照上述详细说明对本装置进行这些或其它改变。尽管上述详细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并描述了预期的最佳模式,不管在本文中上面的描述是如何详细,本系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尽管基于本地的支持装置的详细内容在其实施细节上可能有相当大的变化,但仍然被包含在本文公开的装置内。如上文所述,在描述本装置的特定特征或方面时使用的特定技术术语并不意味着该术语在本文中被重新定义以被限定为与术语相关联的特定的特性、特征或系统的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该理解为限制本系统为说明书中所披露的具体实施方式,除非上面的详细说明部分明确定义了这些术语。因此,本系统的实际范围不仅包括披露的实施方式,而且包括权利要求覆盖的实施或实现本装置的所有等同方式。
1.一种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板(1)和链体,链体包括两链条,导向板(1)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4)弧度一致;
链条由若干内部链板(2)和外部链板(8)首尾铰接,内部链板(2)和外部链板(8)间隔层叠设置,外部链板(8)内端面两端分别垂直固定齿轮(9),齿轮(9)内端同轴固定小轴(10),小轴(10)内端固定挡盘(12),挡盘(12)直径大于小轴(10)直径,内部链板(2)两端分别设置内齿孔(11),内齿孔(11)与齿轮(9)配合,内齿孔(11)的齿顶圆的直径与小轴(10)的直径配合;
两链条的内部链板(2)位置对应,对应的内部链板(2)内端面固定在弹性柱(6)两端,内部链板(2)内端面上固定细绳(7),两内部链板(2)靠近并将弹性柱(6)压缩变形,对应内部链板(2)的细绳(7)打活结将对应的内部链板(2)位置固定,所有同侧细绳(7)端部固定在同一连接绳(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的植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将导向板(1)从椎骨(4)一侧插入,然后将导向板(1)环绕椎骨(4)推入,使得导向板(1)紧靠椎间区域,并且导向板(1)位于椎间区域前方;
二、将链体端部从椎管一侧的椎间区域伸入,然后持续向里推链体,在导向板(1)的导向下,链体沿着导向板(1)的内表面弯曲,直至链体端部从椎管另一侧伸出,调整链体两端的位置,使得链体完全置于椎间区域,同时链体与椎间区域的边缘匹配;
三、拉动连接绳(5),连接绳(5)拉动细绳(7)端部,绳结打开,两边的内部链板(2)不受细绳(7)约束,弹性柱(6)复原伸直,弹性柱(6)向两侧分开两链条,进而两链条的外部链板(8)抵在椎骨(4)端面上,实现链条与椎骨(4)端面的固定,同时内齿孔(11)套在齿轮(9)上,那么相邻链板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就固定,那么整个链体的形状就固定住,避免随意变形;
四、将导向板(1)取出,假体植入过程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小轴(10)的长度大于内部链板(2)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在对应外部链板(8)之间设置弹性柱(6),弹性柱(6)两端固定在对应外部链板(8)的内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其特征在于:齿轮(9)的厚度不大于内部链板(2)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内置弹性体人造腰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外部链板(8)内侧边固定倒钩(3),倒钩(3)尖端超出外部链板(8)上端面的水平高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