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企业流程电子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98


    本发明涉及企业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企业流程电子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企业流程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改革,改变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使每个流程可从头至尾由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达到缩短流程周期、节约运作资本的作用。

    流程管理最终希望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依据企业的发展时期来决定流程改善的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再制定每类业务或单位流程的改善目标。

    企业流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0阶段:流程的主要贡献是理清了业务的时序概念,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工作步骤分解,将业务拆解并进行线性表达。

    2.0阶段:流程的主要贡献是在时序的基础上明确了角色概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以追究部门责任,即有线性的表达,更有对结果负责的理念。

    3.0阶段:流程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二维过程管理思想,以时序与空序交织成流程的经纬线,情节与角色的概念更加明晰。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流程。

    4.0阶段: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集中专家,研发出企业流程4.0,是在时序、空序、角色、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情节设计上突出序幕、发展、转折与结局四步循环模式,追求业绩不断螺旋式提升;角色设计上则以谁做事谁负责,重责任轻权利的管理导向,形成了主角和配角多维交叉作业。在这样一个流程中,职位不再至高无上,即使是领导者,如果不在流程的主通道中,也只是配角,体现了领导就是服务的管理思想;同时,领导者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审批检查,还强调了激励功能,给制度加上人性的“芯”。

    现有技术中,企业管理,往往还是人工控制,在进行流程管理时,虽然也会借用到一些流程管理软件,但其往往不注重安全性,而企业员工的信息也容易在流程管理时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企业流程电子管理系统及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和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企业流程电子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员工端、权限管理端、流程管理端、风险监控端、数据管理端、专用网络和数据库;所述员工端、权限管理端、流程管理端、风险监控端、数据管理端和数据库分别信号连接于专用网络;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系统的所有数据信息,为系统中的其他端提供数据支持;所述权限管理端,用于进行系统的权限管理,进行权限的录入、删除和编辑,以及在对员工端录入的用于信息进行权限验证;所述员工端,用于提供给员工登录系统,输入登录信息和发起流程;所述流程管理端,用于进行流程的管理,包括:流程的审批、流程的删除和流程的编辑;风险监控端,用于监控各个端的操作行为,进行风险监控;所述数据管理端,用于进行数据的录入、删除和编辑;所述专用网络,用于为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提供加密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员工端包括:显示装置、输入设备、指纹录入设备和虹膜录入设备;所述显示装置、输入设备、指纹录入设备和虹膜录入设备均分别信号连接于专用网络;显示装置,用于显示信息,为用户提供交互;所述输入设备,用于提供给用户输入信息;所述指纹录入设备,用于进行指纹信息的录入;所述虹膜录入设备,用于进行虹膜信息的录入。

    进一步的,所述权限管理端包括:权限验证单元和权限管理单元;所述权限验证单元,接收到员工端录入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后,将接收到的信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验证和比对,判断员工权限;所述权限管理单元,用于进行用户权限的录入、删除和编辑。

    进一步的,所述流程管理端包括:流程审批单元,用于对员工发起的流程进行审批,将审批结果反馈给员工端;流程管理单元,用于进行流程的存档、删除和编辑。

    进一步的,所述专用网络包括:网络信道和加密装置;所述加密装置对网络信道中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当数据信息刚开始进入网络信道时,对进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当数据信息离开网络信道时,对数据进行解密。

    一种企业流程电子管理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员工登录系统时,首先通过员工端录入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将录入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通过专用网络发送至权限验证端;

    步骤2:权限验证端对接收到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发送结果至员工端,通知用户进行后续操作;若验证没有通过,则发送结果至员工端,通知用户验证没有通过;

    步骤3:若权限验证端验证通过,员工可以在员工端发起流程,发起的流程和相关信息将发送至流程管理端;

    步骤4:流程管理端对接收到的流程进行审批;同时,流程管理端能够对流程进行删除、编辑和存档;

    步骤5:风险监控端的人员能够随时通过风险监控端查看其它端的信息,进行风险监控;

    步骤6:数据管理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删除、编辑和备份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专用网络会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当数据信息刚开始进入专用网络时,对进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当数据信息离开专用网络时,对数据进行解密。

    进一步的,所述专用网络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将第一密钥和第二密钥按位进行运算,得到最终的加密密钥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将数据信息作为参数a,将数据信息进行逆运算后的结果作为参数b,构建一个加密矩阵:再录入一个已知的加密因子

    步骤2:将加密矩阵和加密因子矩阵相乘,得到一个加密后字符串矩阵x:

    步骤3:将字母表中顺序对应于x矩阵中的p参数和q参数的数值的字母作为最终的加密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专用网络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解密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进行加密运算的逆运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

    1.安全性高:本发明通过对整个流程进行监控,确保在违规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制止,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通过对数据通信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2.智能化程度高:本发明中,整个企业管理的流程,均可以通过系统智能完成,智能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企业流程电子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企业流程电子管理系统及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一种企业流程电子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员工端、权限管理端、流程管理端、风险监控端、数据管理端、专用网络和数据库;所述员工端、权限管理端、流程管理端、风险监控端、数据管理端和数据库分别信号连接于专用网络;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系统的所有数据信息,为系统中的其他端提供数据支持;所述权限管理端,用于进行系统的权限管理,进行权限的录入、删除和编辑,以及在对员工端录入的用于信息进行权限验证;所述员工端,用于提供给员工登录系统,输入登录信息和发起流程;所述流程管理端,用于进行流程的管理,包括:流程的审批、流程的删除和流程的编辑;风险监控端,用于监控各个端的操作行为,进行风险监控;所述数据管理端,用于进行数据的录入、删除和编辑;所述专用网络,用于为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提供加密传输。

    具体的,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的方法。流程管理强调规范化、持续性和系统化。与早期的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usinessprocessredesign,业务流程重组)不同,流程管理理论规范化、系统化的理念,指出不一定全是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而是应该规范的对流程进行设计,需要进行重新设计的就进行重新设计,不需要的就进行改进。同时,强调流程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是持续的、不断提升的一种方法,放弃了原来“戏剧性”的提法。

    流程分为战略性流程、经营性流程和辅助性流程。战略性流程是指组织为了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的流程。包括战略规划、产品或服务开发和发展新流程的那些流程。经营性流程是指组织实施常规职能的流程,例如市场开发(赢得顾客).服务实施流程(令顾客满意),售后服务(顾客支持),现金与财产管理流程等。辅助性流程是指那些辅助战略性流程和经营性流程实施的流程,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流程等。这3种类型的流程适用于所有的组织,每一类流程都可以细分为一系列的子流程,这些子流程又可以一步一步地细分为更为具体的流程,直到细分到每个员工的t作流程。所有组织的核心流程基本上是相同的。核心流程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与组织的规模无关。其实这并不令人惊讶,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所有的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 实质上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创造新产品和或服务,令顾客满意,以及为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好资源。

    实施例2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员工端包括:显示装置、输入设备、指纹录入设备和虹膜录入设备;所述显示装置、输入设备、指纹录入设备和虹膜录入设备均分别信号连接于专用网络;显示装置,用于显示信息,为用户提供交互;所述输入设备,用于提供给用户输入信息;所述指纹录入设备,用于进行指纹信息的录入;所述虹膜录入设备,用于进行虹膜信息的录入。

    实施例3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权限管理端包括:权限验证单元和权限管理单元;所述权限验证单元,接收到员工端录入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后,将接收到的信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验证和比对,判断员工权限;所述权限管理单元,用于进行用户权限的录入、删除和编辑。

    实施例4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流程管理端包括:流程审批单元,用于对员工发起的流程进行审批,将审批结果反馈给员工端;流程管理单元,用于进行流程的存档、删除和编辑。

    实施例5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专用网络包括:网络信道和加密装置;所述加密装置对网络信道中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当数据信息刚开始进入网络信道时,对进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当数据信息离开网络信道时,对数据进行解密。

    实施例6

    一种企业流程电子管理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员工登录系统时,首先通过员工端录入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将录入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通过专用网络发送至权限验证端;

    步骤2:权限验证端对接收到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发送结果至员工端,通知用户进行后续操作;若验证没有通过,则发送结果至员工端,通知用户验证没有通过;

    步骤3:若权限验证端验证通过,员工可以在员工端发起流程,发起的流程和相关信息将发送至流程管理端;

    步骤4:流程管理端对接收到的流程进行审批;同时,流程管理端能够对流程进行删除、编辑和存档;

    步骤5:风险监控端的人员能够随时通过风险监控端查看其它端的信息,进行风险监控;

    步骤6:数据管理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删除、编辑和备份管理。

    实施例7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专用网络会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当数据信息刚开始进入专用网络时,对进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当数据信息离开专用网络时,对数据进行解密。

    实施例8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专用网络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将第一密钥和第二密钥按位进行运算,得到最终的加密密钥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将数据信息作为参数a,将数据信息进行逆运算后的结果作为参数b,构建一个加密矩阵:再录入一个已知的加密因子

    步骤2:将加密矩阵和加密因子矩阵相乘,得到一个加密后字符串矩阵x:

    步骤3:将字母表中顺序对应于x矩阵中的p参数和q参数的数值的字母作为最终的加密结果。

    具体的,和防火墙配合使用的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译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在技术上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按照作用的不同,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数据完整性的鉴别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

    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通常有线路加密与端—端加密两种。线路加密侧重在线路上而不考虑信源与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端—端加密指信息由发送端自动加密,并且由tcp/ip进行数据包封装,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到达目的地,将被自动重组、解密,而成为可读的数据。

    数据存储加密技术的目的是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数据存储加密技术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前者一般是通过加密算法转换、附加密码、加密模块等方法实现;后者则是对用户资格、权限加以审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户存取数据或合法用户越权存取数据。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的目的是对介入信息传送、存取和处理的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一般包括口令、密钥、身份、数据等项的鉴别。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密钥管理技术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保存、更换和销毁等各个环节上的保密措施。

    实施例9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专用网络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解密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进行加密运算的逆运算。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有关说明,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来完成,即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块或者步骤再分解或者组合,例如,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模块、步骤的名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个模块或者步骤,不视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存储装置、处理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有关说明,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软件模块、方法步骤对应的程序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为了清楚地说明电子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电子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或表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企业流程电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员工端、权限管理端、流程管理端、风险监控端、数据管理端、专用网络和数据库;所述员工端、权限管理端、流程管理端、风险监控端、数据管理端和数据库分别信号连接于专用网络;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系统的所有数据信息,为系统中的其他端提供数据支持;所述权限管理端,用于进行系统的权限管理,进行权限的录入、删除和编辑,以及在对员工端录入的用于信息进行权限验证;所述员工端,用于提供给员工登录系统,输入登录信息和发起流程;所述流程管理端,用于进行流程的管理,包括:流程的审批、流程的删除和流程的编辑;风险监控端,用于监控各个端的操作行为,进行风险监控;所述数据管理端,用于进行数据的录入、删除和编辑;所述专用网络,用于为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提供加密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员工端包括:显示装置、输入设备、指纹录入设备和虹膜录入设备;所述显示装置、输入设备、指纹录入设备和虹膜录入设备均分别信号连接于专用网络;显示装置,用于显示信息,为用户提供交互;所述输入设备,用于提供给用户输入信息;所述指纹录入设备,用于进行指纹信息的录入;所述虹膜录入设备,用于进行虹膜信息的录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限管理端包括:权限验证单元和权限管理单元;所述权限验证单元,接收到员工端录入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后,将接收到的信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验证和比对,判断员工权限;所述权限管理单元,用于进行用户权限的录入、删除和编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程管理端包括:流程审批单元,用于对员工发起的流程进行审批,将审批结果反馈给员工端;流程管理单元,用于进行流程的存档、删除和编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网络包括:网络信道和加密装置;所述加密装置对网络信道中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当数据信息刚开始进入网络信道时,对进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当数据信息离开网络信道时,对数据进行解密。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系统的企业流程电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员工登录系统时,首先通过员工端录入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将录入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通过专用网络发送至权限验证端;

    步骤2:权限验证端对接收到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发送结果至员工端,通知用户进行后续操作;若验证没有通过,则发送结果至员工端,通知用户验证没有通过;

    步骤3:若权限验证端验证通过,员工可以在员工端发起流程,发起的流程和相关信息将发送至流程管理端;

    步骤4:流程管理端对接收到的流程进行审批;同时,流程管理端能够对流程进行删除、编辑和存档;

    步骤5:风险监控端的人员能够随时通过风险监控端查看其它端的信息,进行风险监控;

    步骤6:数据管理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删除、编辑和备份管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网络会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当数据信息刚开始进入专用网络时,对进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当数据信息离开专用网络时,对数据进行解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网络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将第一密钥和第二密钥按位进行运算,得到最终的加密密钥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将数据信息作为参数a,将数据信息进行逆运算后的结果作为参数b,构建一个加密矩阵:再录入一个已知的加密因子

    步骤2:将加密矩阵和加密因子矩阵相乘,得到一个加密后字符串矩阵x:

    步骤3:将字母表中顺序对应于x矩阵中的p参数和q参数的数值的字母作为最终的加密结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网络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解密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进行加密运算的逆运算。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企业流程电子管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员工端、权限管理端、流程管理端、风险监控端、数据管理端、专用网络和数据库;员工端、权限管理端、流程管理端、风险监控端、数据管理端和数据库分别信号连接于专用网络;数据库用于存储系统的所有数据信息;权限管理端用于进行系统的权限管理,进行权限的录入、删除和编辑;员工端用于提供给员工登录系统,输入登录信息和发起流程;流程管理端包括:流程的审批、流程的删除和流程的编辑;风险监控端用于监控各个端的操作行为,进行风险监控;数据管理端用于进行数据的录入、删除和编辑;专用网络用于为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提供加密传输。具有安全性高和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龚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云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76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