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02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
    背景技术
    :医疗护理是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了解病人体表体重基础情况,根据病情变化监测或获取病情数据,以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加强输液巡视和教育,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开展危重症生命体征监测、标本采集、体重营养定期采集分析,并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用药和安全等问题。一般的,医疗护理中,护理床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用具,但是,一般的护理床功能较为单一,医护人员不在旁边时,对于虚弱的病患来说,难以靠自身从睡姿变为坐姿,容易僵化躯体,有一定的危险,同时,在生理需求上,需要移动较长的距离来进行排泄,为病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传统的护理床抗菌性能差,存在被细菌感染的风险。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包括: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床板,所述固定床板的右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活动床板,所述承重底座靠近活动床板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承重底座靠近通槽的内部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均匀分布的承重杆;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支撑杆的外侧壁之间焊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外侧壁套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以第一连杆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的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外侧壁焊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远离第一套环的输出轴焊接有杆体,所述杆体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环;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对称安装于承重底座的底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贯穿固定板,所述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焊接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底部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外侧壁焊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外侧壁套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焊接有梯形存便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病患在该护理床上久躺,躯体僵硬时,可以手动开启第一开关,第一开关控制液压缸启动,进而带动杆体伸出,杆体的顶端通过第二套环和转杆转动连接于活动床板的底部,液压缸的底端通过第一套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的底端,因而杆体的伸出可以推动活动床板以固定床板上的合页为轴转动,进而推动病患坐立在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上,第一圆形磁石和第二圆形磁石相互吸附,活动床板转动时,睡枕可以紧贴在活动床板上,无需手动固定,减少病患的操作,同时,需要清洗睡枕时,只需要拉动睡枕使其脱离圆形槽即可,简单方便,医护人员不在旁边时,病患可以按压第二开关,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得滑块向右滑动,带动梯形存便箱向承重底座的外侧移动,病患可以握住把手,取出梯形存便箱,进行排泄,排泄完成后,将梯形存便箱放置于第二连杆上,启动第二开关,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得滑块向电机的一侧移动,带动梯形存便箱插入梯形壳体的内部,防止臭味散发,一键式智能化操作,简单方便。优选的,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右侧开设有弧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的开设,方便活动床板的转动,不会卡住。优选的,所述活动床板的底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以活动床板的底部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凹槽,所述第二套环的内侧壁通过转杆转动连接于凹槽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体的顶端通过第二套环和转杆转动连接于活动床板的底部,便于该护理床的活动床板的翻转。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用于辅助该护理床移动。优选的,所述梯形存便箱的两侧均安装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可以辅助病患移动梯形存便箱。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焊接有l型板体,所述l型板体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壳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形壳体的顶部为封死状态,当梯形存便箱插入梯形壳体时,可以防止臭味散发。优选的,所述梯形壳体的内侧顶部粘接有软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毛的设置可以辅助梯形存便箱插入梯形壳体,防止卡住。优选的,所述活动床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床头背板,所述活动床板靠近床头背板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均匀分布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圆形磁石,所述第二圆形磁石的顶部吸附有第一圆形磁石,所述第一圆形磁石的顶部粘接有睡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圆形磁石和第二圆形磁石相互吸附,活动床板转动时,睡枕可以紧贴在活动床板上,无需手动固定,减少病患的操作,同时,需要清洗睡枕时,只需要拉动睡枕使其脱离圆形槽即可,简单方便。优选的,所述承重底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液压缸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承重底座靠近第一开关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电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开关控制液压缸的开启与关闭,第二开关控制电机的开启与关闭。优选的,所述梯形壳体的内侧壁与梯形存便箱的外侧壁相匹配,所述梯形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以梯形壳体的顶部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与把手相匹配,使得把手可以滑动插入梯形壳体的顶部滑槽内部。优选的,所述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外壁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卡波姆2-6份、汉生胶3-7份、硫酸亚铁4-8份、滑石粉5-9份、云母粉3-6份、环糊精4-7份、丙二酸二乙酯5-8份、聚苯硫醚6-9份、硅油2-7份、氧化锌3-8份、聚苯硫醚4-9份、丙二酸二乙酯5-10份、丙烯酸丁酯6-11份、甲基丙烯酸羟丙磺酸7-12份、丙烯酸树脂8-13份、有机硅消泡剂10-15份、膨润土粘结剂9-15份、去离子水90-110份;s1、配料:先称取上述原料;s2、一次混料:先将去离子水加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中,然后依次倒入卡波姆、汉生胶、硫酸亚铁、滑石粉、云母粉、环糊精、聚苯硫醚、硅油、氧化锌,搅拌器转速在155r/min,温度在81摄氏度下搅拌16分钟;s3、互溶:停止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使得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的内部温度保持在78摄氏度,静置19分钟;s4、二次混料:将聚苯硫醚、丙二酸二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磺酸、丙烯酸树脂加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然后启动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使得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转速在234r/min,温度在89摄氏度,搅拌11分钟;s5、消泡:将有机硅消泡剂倒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11分钟;s6、提纯:将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取出,经过100目网筛过滤两次后得到抗菌液;s7、喷涂:然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6制得的抗菌液均匀的喷涂在清洗烘干后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外壁;s8、烘干:将步骤s7喷涂有抗菌液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放在烘干箱中进行干燥,即在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表面制得抗菌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病患可以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控制液压缸和电机的启动与关闭,液压缸可以控制活动床板的转动,活动床板的转动可以将病患由躺姿改变为坐姿,电机可以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将梯形存便箱带动至承重底座的外侧,方便病患排泄,排泄完成后,电机可以将梯形存便箱带动插入至梯形壳体内部,防止臭味散发,一键式智能化操作,简单方便,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病患,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抗菌层的作用,提高了抗菌效果,减少了细菌的滋生,防止患者被细菌感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剖图;图4为本发明的梯形壳体的侧视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睡枕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中:1、承重底座;2、固定床板;3、活动床板;4、床头背板;5、弧形槽;6、通槽;7、承重杆;8、支撑杆;9、万向轮;10、第一连杆;11、第一套环;12、液压缸;13、杆体;14、第二套环;15、凹槽;16、固定板;17、电机;18、丝杆;19、滑块;20、三角架;21、底板;22、牵引杆;23、第二连杆;24、支架;25、梯形存便箱;26、l型板体;27、梯形壳体;28、把手;29、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31、睡枕;32、第一圆形磁石;33、第二圆形磁石;34、圆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包括:承重底座1,所述承重底座1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床板2,所述固定床板2的右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活动床板3,所述承重底座1靠近活动床板3的顶部开设有通槽6,所述承重底座1靠近通槽6的内部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均匀分布的承重杆7;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支撑杆8的外侧壁之间焊接有第一连杆10,所述第一连杆10的外侧壁套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以第一连杆10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的第一套环11,所述第一套环11的外侧壁焊接有液压缸12,所述液压缸12远离第一套环11的输出轴焊接有杆体13,所述杆体13远离液压缸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环14;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16的顶部对称安装于承重底座1的底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16的一侧安装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焊接有丝杆18,所述丝杆18远离电机17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6,所述丝杆18远离电机1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板16转动连接,所述丝杆18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滑块19,所述滑块19的底部焊接有三角架20,所述三角架20的底部焊接有底板21,所述底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牵引杆22,所述牵引杆22的外侧壁焊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3的外侧壁套设有支架24,所述支架24的底部焊接有梯形存便箱25。如图2所示,所述承重底座1的顶部右侧开设有弧形槽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5的开设,方便活动床板3的转动,不会卡住。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床板3的底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以活动床板3的底部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凹槽15,所述第二套环14的内侧壁通过转杆转动连接于凹槽15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体13的顶端通过第二套环14和转杆转动连接于活动床板3的底部,便于该护理床的活动床板3的翻转。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杆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万向轮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9用于辅助该护理床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梯形存便箱25的两侧均安装有把手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28可以辅助病患移动梯形存便箱25。如图4所示,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16的底部焊接有l型板体26,所述l型板体26远离固定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壳体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形壳体27的顶部为封死状态,当梯形存便箱25插入梯形壳体27时,可以防止臭味散发。如图4所示,所述梯形壳体27的内侧顶部粘接有软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毛的设置可以辅助梯形存便箱25插入梯形壳体27,防止卡住。如图5所示,所述活动床板3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床头背板4,所述活动床板3靠近床头背板4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均匀分布的圆形槽34,所述圆形槽3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圆形磁石33,所述第二圆形磁石33的顶部吸附有第一圆形磁石32,所述第一圆形磁石32的顶部粘接有睡枕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圆形磁石32和第二圆形磁石33相互吸附,活动床板3转动时,睡枕31可以紧贴在活动床板3上,无需手动固定,减少病患的操作,同时,需要清洗睡枕31时,只需要拉动睡枕31使其脱离圆形槽34即可,简单方便。如图6所示,所述承重底座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开关29,所述第一开关29的电性输出端与液压缸12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承重底座1靠近第一开关29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开关30,所述第二开关30的电性输出端与电机17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开关29控制液压缸12的开启与关闭,第二开关30控制电机17的开启与关闭。如图4所示,所述梯形壳体27的内侧壁与梯形存便箱25的外侧壁相匹配,所述梯形壳体27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以梯形壳体27的顶部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与把手28相匹配,使得把手28可以滑动插入梯形壳体27的顶部滑槽内部。电机17的型号为ys6322电机。液压缸12的型号为hsg液压缸。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的外壁设有抗菌层,抗菌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卡波姆2份、汉生胶3份、硫酸亚铁4份、滑石粉5份、云母粉3份、环糊精4份、聚苯硫醚6份、硅油2份、氧化锌3份、聚苯硫醚4份、丙二酸二乙酯5份、丙烯酸丁酯6份、甲基丙烯酸羟丙磺酸7份、丙烯酸树脂8份、有机硅消泡剂10份、膨润土粘结剂9份、去离子水90份;s1、配料:先称取上述原料;s2、一次混料:先将去离子水加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中,然后依次倒入卡波姆、汉生胶、硫酸亚铁、滑石粉、云母粉、环糊精、聚苯硫醚、硅油、氧化锌,搅拌器转速在155r/min,温度在81摄氏度下搅拌16分钟;s3、互溶:停止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使得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的内部温度保持在78摄氏度,静置19分钟;s4、二次混料:将聚苯硫醚、丙二酸二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磺酸、丙烯酸树脂加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然后启动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使得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转速在234r/min,温度在89摄氏度,搅拌11分钟;s5、消泡:将有机硅消泡剂倒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11分钟;s6、提纯:将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取出,经过100目网筛过滤两次后得到抗菌液;s7、喷涂:然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6制得的抗菌液均匀的喷涂在清洗烘干后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外壁;s8、烘干:将步骤s7喷涂有抗菌液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放在烘干箱中进行干燥,即在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表面制得抗菌层。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层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卡波姆6份、汉生胶7份、硫酸亚铁8份、滑石粉9份、云母粉6份、环糊精7份、聚苯硫醚9份、硅油7份、氧化锌8份、聚苯硫醚9份、丙烯酸丁酯11份、甲基丙烯酸羟丙磺酸12份、丙烯酸树脂13份、有机硅消泡剂15份、膨润土粘结剂15份、去离子水110份;s1、配料:先称取上述原料;s2、一次混料:先将去离子水加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中,然后依次倒入卡波姆、汉生胶、硫酸亚铁、滑石粉、云母粉、环糊精、聚苯硫醚、硅油、氧化锌,搅拌器转速在155r/min,温度在81摄氏度下搅拌16分钟;s3、互溶:停止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使得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的内部温度保持在78摄氏度,静置19分钟;s4、二次混料:将聚苯硫醚、丙二酸二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磺酸、丙烯酸树脂加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然后启动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使得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转速在234r/min,温度在89摄氏度,搅拌11分钟;s5、消泡:将有机硅消泡剂倒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11分钟;s6、提纯:将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取出,经过100目网筛过滤两次后得到抗菌液;s7、喷涂:然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6制得的抗菌液均匀的喷涂在清洗烘干后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外壁;s8、烘干:将步骤s7喷涂有抗菌液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放在烘干箱中进行干燥,即在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表面制得抗菌层。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层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卡波姆3份、汉生胶4份、硫酸亚铁5份、滑石粉6份、云母粉4份、环糊精5份、聚苯硫醚6份、硅油5份、氧化锌4份、聚苯硫醚7份、丙二酸二乙酯8份、丙烯酸丁酯9份、甲基丙烯酸羟丙磺酸11份、丙烯酸树脂12份、有机硅消泡剂13份、膨润土粘结剂14份、去离子水100份;s1、配料:先称取上述原料;s2、一次混料:先将去离子水加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中,然后依次倒入卡波姆、汉生胶、硫酸亚铁、滑石粉、云母粉、环糊精、聚苯硫醚、硅油、氧化锌,搅拌器转速在155r/min,温度在81摄氏度下搅拌16分钟;s3、互溶:停止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使得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的内部温度保持在78摄氏度,静置19分钟;s4、二次混料:将聚苯硫醚、丙二酸二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磺酸、丙烯酸树脂加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然后启动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使得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转速在234r/min,温度在89摄氏度,搅拌11分钟;s5、消泡:将有机硅消泡剂倒入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11分钟;s6、提纯:将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取出,经过100目网筛过滤两次后得到抗菌液;s7、喷涂:然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6制得的抗菌液均匀的喷涂在清洗烘干后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外壁;s8、烘干:将步骤s7喷涂有抗菌液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放在烘干箱中进行干燥,即在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表面制得抗菌层。对实施例1-4中的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在实际运行中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抗菌性测试比较结果如下表:测试使用10天后的结果实施例1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的表面有大量细菌活动迹象实施例2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的表面有少量细菌活动迹象实施例3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的表面有少量细菌活动迹象实施例4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的表面有极少细菌活动迹象从上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可知实施例4为最优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抗菌层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的抗菌性,提高了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的使用寿命,抗菌效果好,制得抗菌效果好的抗菌液,再对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清洗烘干喷涂抗菌液,最后进行烘干,大大提高了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的抗菌性能,制备抗菌液的工艺步骤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抗菌液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抗菌液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抗菌液具备较好的抗菌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结构原理:当病患在该护理床上久躺,躯体僵硬时,可以手动开启第一开关29,第一开关29控制液压缸12启动,进而带动杆体13伸出,杆体13的顶端通过第二套环14和转杆转动连接于活动床板3的底部,液压缸12的底端通过第一套环11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10的底端,因而杆体13的伸出可以推动活动床板3以固定床板2上的合页为轴转动,进而推动病患坐立在固定床板2和活动床板3上,第一圆形磁石32和第二圆形磁石33相互吸附,活动床板3转动时,睡枕31可以紧贴在活动床板3上,无需手动固定,减少病患的操作,同时,需要清洗睡枕31时,只需要拉动睡枕31使其脱离圆形槽34即可,简单方便,医护人员不在旁边时,病患可以按压第二开关30,电机17带动丝杆18转动,使得滑块19向右滑动,带动梯形存便箱25向承重底座1的外侧移动,病患可以握住把手28,取出梯形存便箱25,进行排泄,排泄完成后,将梯形存便箱25放置于第二连杆23上,启动第二开关30,电机17带动丝杆18转动,使得滑块19向电机17的一侧移动,带动梯形存便箱25插入梯形壳体27的内部,防止臭味散发,一键式智能化操作,简单方便。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底座(1),所述承重底座(1)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床板(2),所述固定床板(2)的右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活动床板(3),所述承重底座(1)靠近活动床板(3)的顶部开设有通槽(6),所述承重底座(1)靠近通槽(6)的内部安装有数量为三个的均匀分布的承重杆(7);

    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支撑杆(8)的外侧壁之间焊接有第一连杆(10),所述第一连杆(10)的外侧壁套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以第一连杆(10)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的第一套环(11),所述第一套环(11)的外侧壁焊接有液压缸(12),所述液压缸(12)远离第一套环(11)的输出轴焊接有杆体(13),所述杆体(13)远离液压缸(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环(14);

    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16)的顶部对称安装于承重底座(1)的底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16)的一侧安装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焊接有丝杆(18),所述丝杆(18)远离电机(17)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6),所述丝杆(18)远离电机(1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板(16)转动连接,所述丝杆(18)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滑块(19),所述滑块(19)的底部焊接有三角架(20),所述三角架(20)的底部焊接有底板(21),所述底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牵引杆(22),所述牵引杆(22)的外侧壁焊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3)的外侧壁套设有支架(24),所述支架(24)的底部焊接有梯形存便箱(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底座(1)的顶部右侧开设有弧形槽(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床板(3)的底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以活动床板(3)的底部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凹槽(15),所述第二套环(14)的内侧壁通过转杆转动连接于凹槽(1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万向轮(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存便箱(25)的两侧均安装有把手(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16)的底部焊接有l型板体(26),所述l型板体(26)远离固定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壳体(2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壳体(27)的内侧顶部粘接有软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床板(3)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床头背板(4),所述活动床板(3)靠近床头背板(4)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均匀分布的圆形槽(34),所述圆形槽(3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圆形磁石(33),所述第二圆形磁石(33)的顶部吸附有第一圆形磁石(32),所述第一圆形磁石(32)的顶部粘接有睡枕(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底座(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开关(29),所述第一开关(29)的电性输出端与液压缸(12)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承重底座(1)靠近第一开关(29)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开关(30),所述第二开关(30)的电性输出端与电机(17)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壳体(27)的内侧壁与梯形存便箱(25)的外侧壁相匹配,所述梯形壳体(27)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以梯形壳体(27)的顶部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的滑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智能化护理床,包括:承重底座,承重底座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床板,固定床板的右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活动床板,承重底座靠近活动床板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承重底座靠近通槽的内部安装有承重杆;病患可以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控制液压缸和电机的启动与关闭,液压缸可以控制活动床板的转动,活动床板的转动可以将病患由躺姿改变为坐姿,电机可以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将梯形存便箱带动至承重底座的外侧,方便病患排泄,排泄完成后,电机可以将梯形存便箱带动插入至梯形壳体内部,防止臭味散发,一键式智能化操作,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病患,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抗菌层的作用,提高了抗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高凤英;李新房;高雅;张英龙;赵淼;张新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邯郸市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73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