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用俯卧通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紧缺,重症患者和危重患者必须立刻进行插管、上呼吸机,及时做俯卧通气,由于体位的改变可实现肺内分流的改变,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死腔;俯卧位机械通气促进肺复张、改善了患者的肺不均一性分布,进而改善氧合和痰液引流、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减少了患者因氧合功能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严重低氧血症的患者,仰卧位时肺底部的肺组织塌陷,通过俯卧,利用重力作用,使得患者背部的肺底部朝上,根据呼吸力学原理使得肺张开,使得血气比例恢复一定水平,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氧和,提高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在俯卧过程中,由于重症患者无法自理,需要多个医护人员辅助患者俯卧位通气,不仅效率低,针对一个病患者就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采用锁定装置与担架配合锁定,担架位于两个升降机构之间,锁定装置的轴头与升降框上的限位槽配合,操作机构与轴头上的连接孔配合,操作机构驱动锁定装置带动担架翻转,将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俯卧通气,俯卧通气过程中所需医护人员较少,占用医疗资源少,效率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它包括担架、锁定装置、升降机构和操作机构;所述锁定装置的锁定块与担架的左侧框和右侧框配合将担架锁定,锁定装置的轴头与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上的限位槽配合,操作机构与轴头配合,升降机构驱动担架升降,操作机构驱动担架翻转。
所述担架包括与左侧框插接的右侧框、与左侧框和右侧框连接的托板,以及贯穿于左侧框和右侧框插接处的锁定孔;左侧框和右侧框两端设置销孔。
所述左侧框和右侧框为开口的框架结构,托板位于框架内,位于框架外侧设置多个绑带孔与绑带插接。
所述托板为倾斜向下的弯板,弯板底部低于左侧框和右侧框下侧面。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与轴头连接的锁定块,轴头上设置轴向凹进的连接孔;锁定块为“h”型结构的块状体,与担架的锁定孔插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固定框和升降框连接的折叠支撑,以及与固定框和折叠支撑连接的气缸;固定框和升降框为矩形的框架,位于升降框的上侧面设置弧形结构的限位槽;升降框两端配合的销轴与担架上的销孔配合。
所述折叠支撑为两个相互铰接的杆状体,两个折叠支撑的上端与升降框销轴连接,两个折叠支撑下端的其中一侧与固定框销轴连接,另一侧连接滚轮位于固定框内侧槽口内滚动配合,与两个折叠支撑连接的连接杆与气缸的伸缩端连接。
所述操作机构为摇臂,摇臂的一端设置连接块与轴头上连接孔配合。
所述操作机构为电动机构,电动机构包括与固定杆滑动配合的套管,以及与套管连接的电机,固定杆位于升降框内侧与其连接,电机的输出端设置的连接块与轴头上连接孔配合。
如上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的俯卧通气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将升降机构的固定框与病床两端的床板连接固定;
s2,固定担架,抬动担架放置于升降机构上,担架两端的锁定装置的轴头与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上的限位槽配合;推动升降框上的销轴与担架上的销孔配合;
s3,固定患者,将多个绑带孔一端分别与担架一侧的绑带孔插接,绑带孔绕过患者的身体后另一端与担架另一侧的绑带孔插接,患者被绑定于担架上;此时,患者背部朝下,头部朝上;
s4,调整高度,打开气缸的气缸阀,气缸驱动折叠支撑展开推动升降框升高,待升降框升高后关闭气缸阀;
s5,俯卧通气,采用摇臂或电动机构驱动担架翻转,使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通气;
s5-1,采用摇臂翻转时,将摇臂一端的连接块插入轴头的连接孔内;拔出升降框上的销轴使其与担架上的销孔脱离配合;施加摇臂另一端的扭力驱动锁定装置带动担架翻转,使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通气;
s5-2,采用电动机构翻转时,推动电机带动套管沿固定杆滑动,使电机的输出端的连接块插入轴头的连接孔内;拔出升降框上的销轴使其与担架上的销孔脱离配合;闭合电机的电源,电机驱动锁定装置带动担架翻转,使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通气。
一种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及方法,它包括担架、锁定装置、升降机构和操作机构,通过锁定装置与担架配合锁定,担架位于两个升降机构之间,通过锁定装置的轴头与升降框上的限位槽配合,操作机构与轴头上的连接孔配合,通过操作机构驱动锁定装置带动担架翻转,将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俯卧通气。本发明克服了原重症患者俯卧通气过程中需要多人操作占用医疗资源大,效率低,降低了重症患者存活率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俯卧通气过程中所需医护人员较少,占用医疗资源少,效率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图8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左侧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右侧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主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电动机构与构升降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担架1,左侧框11,右侧框12,托板13,锁定孔14,绑带孔15,绑带16,锁定装置2,轴头21,锁定块22,连接孔23,升降机构3,固定框31,升降框32,折叠支撑33,气缸34,限位槽35,操作机构4,摇臂41,固定杆42,套管43,电机4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7中,一种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它包括担架1、锁定装置2、升降机构3和操作机构4;所述锁定装置2的锁定块22与担架1的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配合将担架1锁定,锁定装置2的轴头21与升降机构3的升降框32上的限位槽35配合,操作机构4与轴头21配合,升降机构3驱动担架1升降,操作机构4驱动担架1翻转。通过锁定装置2与担架1配合锁定,担架1位于两个升降机构3之间,通过锁定装置2的轴头21与升降框32上的限位槽35配合,操作机构4与轴头21上的连接孔23配合,通过操作机构4驱动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将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俯卧通气,俯卧通气过程中所需医护人员较少,占用医疗资源少,效率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操作简单方便。
具体的方案中,所述担架1包括与左侧框11插接的右侧框12、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连接的托板13,以及贯穿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插接处的锁定孔14;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两端设置销孔。重症患者由托板13承托于担架上。
具体的方案中,所述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为开口的框架结构,托板13位于框架内,位于框架外侧设置多个绑带孔15与绑带16插接。当重症患者在做俯卧位前,通过绑带16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的绑带孔15配合插接,将重症患者绑定于担架1上,绑定方便快捷,效率高。
具体地,绑带孔15为凹进的槽孔,位于槽孔底部两侧沿框架轴向设置内凹的侧向孔,绑带16端头的弹性扣插入槽孔后与侧向孔配合。
具体地,绑带16包括与弹性带两端连接的弹性扣。
具体的方案中,所述托板13为倾斜向下的弯板,弯板底部低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下侧面。重症患者在入院前,通常处于仰卧状态,在医务人员抵达现场后,采用分开的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从患者两侧将托板13抵入到患者背部,使托板13承托患者,之后采用锁定装置2锁定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使其成一个整体,操作时无需抬起患者即可使患者位于担架1上,操作辅助人员少,效率高。
具体地,位于担架1内侧两个对应的托板13之间预留缝隙,避免操作时夹住患者的衣物或背部。
具体的方案中,所述锁定装置2包括与轴头21连接的锁定块22,轴头21上设置轴向凹进的连接孔23;锁定块22为“h”型结构的块状体,与担架1的锁定孔14插接。通过锁定装置2的锁定块22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的锁定孔14插接将担架1锁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为“h”型结构的锁定块22与同为“h”型结构的锁定孔14配合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不会分离,安全可靠。
具体的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与固定框31和升降框32连接的折叠支撑33,以及与固定框31和折叠支撑33连接的气缸34;固定框31和升降框32为矩形的框架,位于升降框32的上侧面设置弧形结构的限位槽35;升降框32两端配合的销轴与担架1上的销孔配合。固定框31与病床两端固定,气缸34驱动折叠支撑33升降带动升降框32升高或降低,升降框32升高后对担架1翻转的过程中避免了与病床干涉。
具体地,在担架1上的患者处于仰卧位或俯卧位时,通过推动升降框32两端的销轴与担架1上的销孔配合,对担架1进行限位,避免担架1突然侧翻导致患者滚落,安全可靠。
具体地,限位槽35为开口向上的半圆形弧形槽。
具体的方案中,所述折叠支撑33为两个相互铰接的杆状体,两个折叠支撑33的上端与升降框32销轴连接,两个折叠支撑33下端的其中一侧与固定框31销轴连接,另一侧连接滚轮位于固定框31内侧槽口内滚动配合,与两个折叠支撑33连接的连接杆与气缸34的伸缩端连接。气缸34在驱动升降框32升降的过程中,折叠支撑33铰接的杆状体绕铰接点转动,滚轮沿固定框31内侧槽口内滚动实现升降框32升降。
具体的方案中,所述操作机构4为摇臂41,摇臂的一端设置连接块与轴头21上连接孔23配合。将摇臂的一端的连接块插入轴头21上连接孔23内,施加摇臂41另一端的扭力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操作简单省力,翻转过程中所需辅助人员少,单人即可操作,效率高。
具体的方案中,所述操作机构4为电动机构,电动机构包括与固定杆42滑动配合的套管43,以及与套管43连接的电机44,固定杆42位于升降框32内侧与其连接,电机的输出端设置的连接块与轴头21上连接孔23配合。推动电机44带动套管43沿固定杆42滑动,使电机输出端的连接块与轴头21上连接孔23配合,再闭合电机44电源驱动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操作快捷,翻转过程中所需辅助人员少,单人即可操作,效率高。
具体地,电机44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具体的方案中,如上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的俯卧通气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将升降机构3的固定框31与病床两端的床板连接固定;
s2,固定担架,抬动担架1放置于升降机构3上,担架1两端的锁定装置2的轴头21与升降机构3的升降框32上的限位槽35配合;推动升降框32上的销轴与担架1上的销孔配合;
s3,固定患者,将多个绑带孔15一端分别与担架1一侧的绑带孔15插接,绑带孔15绕过患者的身体后另一端与担架1另一侧的绑带孔15插接,患者被绑定于担架1上;此时,患者背部朝下,头部朝上;
s4,调整高度,打开气缸34的气缸阀,气缸34驱动折叠支撑33展开推动升降框32升高,待升降框32升高后关闭气缸阀;
s5,俯卧通气,采用摇臂41或电动机构驱动担架1翻转,使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通气;
s5-1,采用摇臂41翻转时,将摇臂41一端的连接块插入轴头21的连接孔23内;拔出升降框32上的销轴使其与担架1上的销孔脱离配合;施加摇臂41另一端的扭力驱动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使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通气;
s5-2,采用电动机构翻转时,推动电机44带动套管43沿固定杆42滑动,使电机的输出端的连接块插入轴头21的连接孔23内;拔出升降框32上的销轴使其与担架1上的销孔脱离配合;闭合电机44的电源,电机44驱动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使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通气。该方法将患者从仰卧位翻转至俯卧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力省时,效率高,安全可靠,操作人员少,占用医疗资源少,有利于提高重症患者的存活率。
以上方案中:
锁定装置2与担架1配合锁定,担架1位于两个升降机构3之间,锁定装置2的轴头21与升降框32上的限位槽35配合,操作机构4与轴头21上的连接孔23配合,操作机构4驱动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将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俯卧通气,俯卧通气过程中所需医护人员较少,占用医疗资源少,效率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操作简单方便。
重症患者由托板13承托于担架上。
当重症患者在做俯卧位前,通过绑带16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的绑带孔15配合插接,将重症患者绑定于担架1上,绑定方便快捷,效率高。
重症患者在入院前,通常处于仰卧状态,在医务人员抵达现场后,采用分开的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从患者两侧将托板13抵入到患者背部,使托板13承托患者,之后采用锁定装置2锁定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使其成一个整体,操作时无需抬起患者即可使患者位于担架1上,操作辅助人员少,效率高。
通过锁定装置2的锁定块22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的锁定孔14插接将担架1锁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为“h”型结构的锁定块22与同为“h”型结构的锁定孔14配合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不会分离,安全可靠。
固定框31与病床两端固定,气缸34驱动折叠支撑33升降带动升降框32升高或降低,升降框32升高后对担架1翻转的过程中避免了与病床干涉。
气缸34在驱动升降框32升降的过程中,折叠支撑33铰接的杆状体绕铰接点转动,滚轮沿固定框31内侧槽口内滚动实现升降框32升降。
将摇臂的一端的连接块插入轴头21上连接孔23内,施加摇臂41另一端的扭力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操作简单省力,翻转过程中所需辅助人员少,单人即可操作,效率高。
推动电机44带动套管43沿固定杆42滑动,使电机输出端的连接块与轴头21上连接孔23配合,再闭合电机44电源驱动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操作快捷,翻转过程中所需辅助人员少,单人即可操作,效率高。
1.一种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担架(1)、锁定装置(2)、升降机构(3)和操作机构(4);所述锁定装置(2)的锁定块(22)与担架(1)的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配合将担架(1)锁定,锁定装置(2)的轴头(21)与升降机构(3)的升降框(32)上的限位槽(35)配合,操作机构(4)与轴头(21)配合,升降机构(3)驱动担架(1)升降,操作机构(4)驱动担架(1)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担架(1)包括与左侧框(11)插接的右侧框(12)、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连接的托板(13),以及贯穿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插接处的锁定孔(14);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两端设置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为开口的框架结构,托板(13)位于框架内,位于框架外侧设置多个绑带孔(15)与绑带(16)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托板(13)为倾斜向下的弯板,弯板底部低于左侧框(11)和右侧框(12)下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锁定装置(2)包括与轴头(21)连接的锁定块(22),轴头(21)上设置轴向凹进的连接孔(23);锁定块(22)为“h”型结构的块状体,与担架(1)的锁定孔(14)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与固定框(31)和升降框(32)连接的折叠支撑(33),以及与固定框(31)和折叠支撑(33)连接的气缸(34);固定框(31)和升降框(32)为矩形的框架,位于升降框(32)的上侧面设置弧形结构的限位槽(35);升降框(32)两端配合的销轴与担架(1)上的销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折叠支撑(33)为两个相互铰接的杆状体,两个折叠支撑(33)的上端与升降框(32)销轴连接,两个折叠支撑(33)下端的其中一侧与固定框(31)销轴连接,另一侧连接滚轮位于固定框(31)内侧槽口内滚动配合,与两个折叠支撑(33)连接的连接杆与气缸(34)的伸缩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机构(4)为摇臂(41),摇臂的一端设置连接块与轴头(21)上连接孔(23)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机构(4)为电动机构,电动机构包括与固定杆(42)滑动配合的套管(43),以及与套管(43)连接的电机(44),固定杆(42)位于升降框(32)内侧与其连接,电机的输出端设置的连接块与轴头(21)上连接孔(23)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重症患者俯卧通气翻身装置的俯卧通气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将升降机构(3)的固定框(31)与病床两端的床板连接固定;
s2,固定担架,抬动担架(1)放置于升降机构(3)上,担架(1)两端的锁定装置(2)的轴头(21)与升降机构(3)的升降框(32)上的限位槽(35)配合;推动升降框(32)上的销轴与担架(1)上的销孔配合;
s3,固定患者,将多个绑带孔(15)一端分别与担架(1)一侧的绑带孔(15)插接,绑带孔(15)绕过患者的身体后另一端与担架(1)另一侧的绑带孔(15)插接,患者被绑定于担架(1)上;此时,患者背部朝下,头部朝上;
s4,调整高度,打开气缸(34)的气缸阀,气缸(34)驱动折叠支撑(33)展开推动升降框(32)升高,待升降框(32)升高后关闭气缸阀;
s5,俯卧通气,采用摇臂(41)或电动机构驱动担架(1)翻转,使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通气;
s5-1,采用摇臂(41)翻转时,将摇臂(41)一端的连接块插入轴头(21)的连接孔(23)内;拔出升降框(32)上的销轴使其与担架(1)上的销孔脱离配合;施加摇臂(41)另一端的扭力驱动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使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通气;
s5-2,采用电动机构翻转时,推动电机(44)带动套管(43)沿固定杆(42)滑动,使电机的输出端的连接块插入轴头(21)的连接孔(23)内;拔出升降框(32)上的销轴使其与担架(1)上的销孔脱离配合;闭合电机(44)的电源,电机(44)驱动锁定装置(2)带动担架(1)翻转,使患者的背部朝上,头部朝下通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