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及智能设备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13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数据分析和安全验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及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现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区块链在线上支付方面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线上支付,能够实现智能支付设备之间的直接对接,从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确保交易支付的安全性。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具备“少数服从多数”的特点,这样能够有效杜绝线上支付的造假行为。然而智能设备在线上支付时,智能支付设备之间在进行支付验证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及智能设备,以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应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与待验证设备和多个关联设备之间互相通信以形成区块链的在线支付网络,所述智能设备、所述待验证设备和所述关联设备还与云端寄存服务器通信,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周期性地对已存储信息进行调用记录分析并确定出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每组信息在设定时段内的使用频率;依据所述使用频率对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信息进行拆分得到第一信息分段和第二信息分段,将所述第二信息分段上传至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向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在线支付的操作指令;在检测到所述操作指令时,解析预先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建立的目标通信链路以提取出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所述待验证设备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设备行为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并且在所述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在获取到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完成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授权后所下发的目标信息分段时,基于所述目标信息分段、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大于所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是否通过支付验证。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与待验证设备和多个关联设备之间互相通信以形成区块链的在线支付网络,所述智能设备、所述待验证设备和所述关联设备还与云端寄存服务器通信,所述智能设备至少用于:

    周期性地对已存储信息进行调用记录分析并确定出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每组信息在设定时段内的使用频率;依据所述使用频率对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信息进行拆分得到第一信息分段和第二信息分段,将所述第二信息分段上传至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向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在线支付的操作指令;在检测到所述操作指令时,解析预先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建立的目标通信链路以提取出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所述待验证设备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设备行为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并且在所述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在获取到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完成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授权后所下发的目标信息分段时,基于所述目标信息分段、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大于所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是否通过支付验证。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及智能设备时,首先根据使用频率对已存储信息进行拆分,进而保留第一信息分段并将第二信息分段进行寄存,这样能够释放智能设备的内存空间和时间片资源,其次在检测到操作指令时解析目标通信链路以得到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待验证设备的设备行为数据,然后在基于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的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最后根据云端寄存服务器返回的目标信息分段继续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如此,智能设备能够在进行支付验证时为支付验证线程分配足够的内存和时间片资源,从而减少在线支付验证的耗时。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框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终端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发明人对智能支付设备在进行支付验证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当智能支付设备之间形成区块链网络时,作为区块节点的智能支付设备需要承载大量的相同信息,同时,在区块节点之间进行信息的逐级传递时,在后的区块节点会写入更多的信息,这样会过多地占用区块节点的内存空间和时间片资源,使得区块节点在进行支付验证时无法为支付验证线程分配足够的内存和时间片资源。

    为改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及智能设备,智能设备能够对已存储的大量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将这些信息按照使用频率进行拆分,然后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信息寄存在云端,这样能够在不影响智能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释放智能设备的内存空间和时间片资源。在进行支付验证时,智能设备能够通过与云端预先建立的校验算法以及与待验证设备建立的支付验证协议向云端申请信息获取的授权,并在云端授权通过后获取寄存到云端的目标信息,以实现对待验证设备的支付验证。如此,智能设备能够在进行支付验证时为支付验证线程分配足够的内存和时间片资源,从而减少在线支付验证的耗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所述支付验证系统100可以包括云端寄存服务器110、智能设备120、待验证设备130和多个关联设备140。其中,智能设备120、待验证设备130和多个关联设备140互相之间通信形成区块链的在线支付网络,云端寄存服务器110分别与智能设备120、待验证设备130和多个关联设备140通信,用以寄存这些设备上传的信息。通过运行所述支付验证系统100,智能设备120能够在进行支付验证时为支付验证线程分配足够的内存和时间片资源,从而减少在线支付验证的耗时。

    在图1的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2,提供了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所述支付验证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智能设备120,所述智能设备120在运行时通过与云端寄存服务器110、待验证设备130和多个关联设备140通信以实现如下步骤s21-步骤s24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1,周期性地对已存储信息进行调用记录分析并确定出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每组信息在设定时段内的使用频率;依据所述使用频率对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信息进行拆分得到第一信息分段和第二信息分段,将所述第二信息分段上传至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分段可以是至少一组信息的信息头,第二信息分段可以是至少一组信息的信息内容。可以理解,信息头占据的内存空间小于信息内容占据的内存空间。通过步骤s21,能够释放智能设备120的内存空间和时间片资源,从而为后续的在线支付验证提供足够的内存空间和时间片资源。此外,待验证设备130和关联设备140同样会执行与步骤s21类似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时段可以根据智能设备120与待验证设备130和关联设备140之间的交互频率确定。依据所述使用频率对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信息进行拆分得到第一信息分段和第二信息分段,具体可以按照使用频率由大到小的顺序对至少一组信息进行拆分,例如,可以对按照使用频率由大到小的顺序将已存储信息中的多组信息进行排序,然后选择排序靠后的若干组信息进行拆分。

    步骤s22,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向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在线支付的操作指令;在检测到所述操作指令时,解析预先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建立的目标通信链路以提取出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所述待验证设备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设备行为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智能设备120输入的,操作指令可以是密码指令、语音指令或人脸指令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在此不作限定。目标通信协议可以是智能设备与待验证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的加密协议、转码协议、封装协议和支付验证协议等。设备行为数据可以是待验证设备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处理时所保留的操作痕迹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参数进行解析从而提取目标通信协议。

    步骤s23,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并且在所述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值可以根据智能设备120之前存在的支付异常行为的记录数量进行调整,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110发送智能设备120、待验证设备130以及与待验证设备130在设定时段内存在通信的关联设备140的第二信息分段。

    步骤s24,在获取到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完成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授权后所下发的目标信息分段时,基于所述目标信息分段、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大于所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是否通过支付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信息分段包括智能设备、待验证设备以及与待验证设备在设定时段内存在通信的关联设备的第二信息分段。通过步骤s24,能够在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没有达到设定值时采用更多的信息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这样能够避免智能设备在每次验证时处理过多的信息,从而有效减少支付验证的耗时。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21-步骤s24所描述的内容,首先根据使用频率对已存储信息进行拆分,进而保留第一信息分段并将第二信息分段进行寄存,这样能够释放智能设备的内存空间和时间片资源,其次在检测到操作指令时解析目标通信链路以得到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待验证设备的设备行为数据,然后在基于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的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最后根据云端寄存服务器返回的目标信息分段继续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如此,智能设备能够在进行支付验证时为支付验证线程分配足够的内存和时间片资源,从而减少在线支付验证的耗时。

    在具体实施时,发明人发现,在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时,可能会存在验证指标数据缺失的问题,发明人对该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后,发现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的序列化逻辑不一致导致的。当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序列化逻辑不一致,则会导致智能设备在对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进行格式化时出现格式化线程的参数配置不相同的情况,这样会导致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在格式化之后出现数据缺失,如此会影响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为改善上述问题,在步骤s23中,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31-步骤s235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31,在构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的协议字段对应的字段分布网络后,将所述字段分布网络中的每个网络节点的节点属性列出;根据每个节点属性的属性标签生成与所述字段分布网络对应的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在所述智能设备和所述待验证设备之间配置时的多组序列化逻辑。

    步骤s232,按照与所述待验证设备预先建立的标识确定模型识别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以提取出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中的多个数据标识,依据所述数据标识将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时序特征划分,得到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多组时序特征数据;根据相邻的时序特征数据之间的余弦距离生成与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在获取所述设备运行数据时所述待验证设备对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序列化的逻辑。

    步骤s233,确定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n个第一清单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m个第二清单信息;其中,n和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中均包括具有不同优先级权重的序列化矩阵,所述序列化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运行数据的二进制序列化。

    步骤s234,根据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详细地,在n与m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清单信息的第一目标序列化矩阵的矩阵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中具有最大优先级权重的第二目标序列化矩阵对应的第二清单信息确定为当前清单信息;确定所述矩阵描述信息在所述当前清单信息中对应的矩阵变换信息;根据所述矩阵变换信息和所述矩阵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在n与m不相等时,计算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以及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得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若所述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大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则将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清单结构信息作为基准结构信息并基于所述基准结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若所述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则将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清单结构信息作为基准结构信息并基于所述基准结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可以理解,通过步骤s234,能够在第一清单信息和第二清单信息的数量相同和不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出映射列表,这样能够确保映射列表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步骤s235,基于所述映射列表对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以及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时序特征数据进行格式化,得到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对应的第一验证数据以及所述时序特征数据对应的第二验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具有相同的格式化线程对应的配置参数。

    可以理解,在执行上述步骤s231-步骤s235所描述的内容时,能够将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序列化逻辑的差异性考虑在内,从而基于确定出的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关系对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以及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时序特征数据进行格式化,这样能够确保智能设备在对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进行格式化时格式化线程的参数配置的一致性,从而避免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在格式化之后出现数据缺失,进而确保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在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235之后,第一验证数据和第二验证数据是完整的数据,因此在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时能够确保得到的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具体实施时,在后续进行数据分析时可能需要对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验证过程进行调取。但是相关技术在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之后,不会保留验证过程对应的运行日志,这样难以确保支付验证的验证过程的可追溯性。为改善上述问题,步骤s235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具体可以包括s2351-步骤s2354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351,基于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确定所述待验证设备的验证维度信息并提取所述验证维度信息的标识字符,从预设的支付验证线程中确定出记录有与所述标识字符对应的目标字符的多个目标支付验证线程;其中,所述目标字符与所述标识字符的字符相似率达到设定比率。

    步骤s2352,确定每个支付验证线程对应的数据传输路径,并根据每条数据传输路径的路径描述信息确定每个支付验证线程对应的验证结果存放位置;其中,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智能设备的缓存区或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

    步骤s2353,若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智能设备的缓存区,则将所述目标支付验证线程标记为第一线程;若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则将所述目标支付验证线程标记为第二线程;计算所述第一线程中运行延迟最低的第一目标线程与所述第二线程中运行延迟最低的第二目标线程之间参数匹配度。

    步骤s2354,在所述参数匹配度达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导入所述第二目标线程并通过运行所述第二目标线程实现对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验证,并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获取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所述参数匹配度没有达到所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导入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并通过运行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实现对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验证,并从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对应的缓存区中获取当前支付验证结果。

    可以理解,当应用上述步骤s2351-步骤s2354所描述的内容时,能够在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时将支付验证线程的运行日志存储到数据库或者对应的缓存区,这样能够通过数据库或者对应的缓存区获取当前支付验证结果。且由于运行日志是存储到数据库或者对应的缓存区中的,如此能够确保支付验证的验证过程的可追溯性。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准确地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需要考虑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上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全局时效性和局部时效性,为此,步骤s23所描述的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361-步骤s2364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361,对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记录、所述待验证设备的第二通信记录和所述关联设备的第三通信记录进行汇总得到通信记录表单,提取通信记录表单的表单资源目录以及所述通信记录表单的各时效因子。

    步骤s2362,在基于所述表单资源目录确定出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存在全局时效集合和局部时效集合时,依据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以及所述时效因子对应的时效权重计算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与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

    步骤s2363,根据所述时序决策参数确定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与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位于设定参数区间的时效因子并将其迁移到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

    步骤s2364,依据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和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计算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全局时效性权重以及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局部时效性权重;确定所述全局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全局时效性指数以及所述局部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局部时效性指数,将所述全局时效性指数与所述局部时效性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

    可以理解,基于上述步骤s2361-步骤s2364所描述的内容,能够将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全局时效性和局部时效性考虑在内,从而能够准确地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智能设备120在对待验证设备130进行支付验证时能够预留足够的内存和时间片资源,需要确保智能设备120阶段性地获取云端寄存服务器110中的目标信息分段以避免智能设备120一次性获取从云端寄存服务器110中获取过量的信息。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步骤s23中,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371-步骤s2373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371,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剩余内存百分比和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

    步骤s2372,根据所述剩余内存百分比和所述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生成信息容量标签;其中,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每次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中获取的信息的容量大小。

    步骤s2373,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植入根据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端口参数生成的信息获取请求中并将植入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的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给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步骤s2371-步骤s2373所描述的内容,能够基于智能设备的剩余内存百分比和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向信息获取请求中植入信息容量标签,这样能够在云端寄存服务器110授权之后阶段性地获取目标信息分段以避免智能设备120一次性获取从云端寄存服务器110中获取过量的信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智能设备120能够根据少量的目标信息分段进行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并使得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大于等于设定值,则无需继续获取云端寄存服务器110中的其他目标信息分段,避免智能设备120一次性接收过多的信息而导致在线支付验证的耗时较长。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40所描述的基于所述目标信息分段、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411-步骤s2413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411,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所述设备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目标信息分段的信息分布轨迹,解析所述待验证设备的设备运行日志以获得所述设备运行日志中包括的日志文件中的消息队列记录。

    步骤s2412,通过筛选出的所述消息队列记录中相对于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环境信息具有可调参数的目标队列信息,提取所述设备运行日志中文本信息不随所述具有可调参数的目标队列信息的调整而更新的日志内容。

    步骤s2413,确定所述日志内容中的存在支付认证签名的配置文件,抽取所述配置文件中的文件验证字符,将所述文件验证字符导入预设的验证列表中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2411-步骤s2413所描述的内容,能够对待验证设备的设备运行日志进行解析,从而根据解析得到的消息队列记录提取出设备运行日志中的日志内容,然后基于日志内容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

    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40所描述的根据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是否通过支付验证,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421-步骤s2424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421,获取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对应的设备动态签名,其中,每个设备动态签名对应一个签名随机数。

    步骤s2422,将所述设备动态签名中的各签名字符串分别转换为目标数组;其中,所述目标数组能够在所述智能设备、所述待验证设备以及所属关联设备上进行兼容,各签名字符串转换为的目标数组的兼容评价系数与该签名字符串的兼容评价系数相同,每个目标数组具有用于唯一确定该目标数组的数组校验码。

    步骤s2423,获取基于设备动态签名的签名随机数以及各目标数组中的数组校验码所生成的多个支付验证系数;针对所述多个支付验证系数中的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基于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第一匹配累计值以及所述多个支付验证系数中的其他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第二匹配累计值,计算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匹配权重。

    步骤s2424,基于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匹配权重生成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支付风险率;在所述支付风险率超过设定风险率时,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没有通过支付验证,在所述支付风险率没有超过所述设定风险率时,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通过支付验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于上述步骤s2421-步骤s2424所描述的方法,能够对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对应的设备动态签名进行分析,从而对多个支付验证系数在待验证设备中的匹配累计值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基于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匹配权重生成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支付风险率。如此,能够基于支付风险率准确判定待验证设备是否通过支付验证。

    基于上述相同的发明构思,请结合参阅图3,提供了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装置300的功能模块框图,关于所述支付验证装置300的描述如下。

    a1.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装置300,应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与待验证设备和多个关联设备之间互相通信以形成区块链的在线支付网络,所述智能设备、所述待验证设备和所述关联设备还与云端寄存服务器通信,所述装置至少包括:

    信息拆分模块310,用于周期性地对已存储信息进行调用记录分析并确定出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每组信息在设定时段内的使用频率;依据所述使用频率对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信息进行拆分得到第一信息分段和第二信息分段,将所述第二信息分段上传至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指令检测模块320,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向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在线支付的操作指令;在检测到所述操作指令时,解析预先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建立的目标通信链路以提取出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所述待验证设备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设备行为数据;

    请求发送模块330,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并且在所述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支付验证模块340,用于在获取到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完成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授权后所下发的目标信息分段时,基于所述目标信息分段、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大于所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是否通过支付验证。

    a2.根据a1所述的装置,请求发送模块330,用于:

    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剩余内存百分比和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

    根据所述剩余内存百分比和所述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生成信息容量标签;其中,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每次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中获取的信息的容量大小;

    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植入根据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端口参数生成的信息获取请求中并将植入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的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给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a3.根据a1所述的装置,支付验证模块340,用于:

    在构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的协议字段对应的字段分布网络后,将所述字段分布网络中的每个网络节点的节点属性列出;根据每个节点属性的属性标签生成与所述字段分布网络对应的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在所述智能设备和所述待验证设备之间配置时的多组序列化逻辑;

    按照与所述待验证设备预先建立的标识确定模型识别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以提取出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中的多个数据标识,依据所述数据标识将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时序特征划分,得到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多组时序特征数据;根据相邻的时序特征数据之间的余弦距离生成与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在获取所述设备运行数据时所述待验证设备对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序列化的逻辑;

    确定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n个第一清单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m个第二清单信息;其中,n和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中均包括具有不同优先级权重的序列化矩阵,所述序列化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运行数据的二进制序列化;

    根据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基于所述映射列表对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以及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时序特征数据进行格式化,得到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对应的第一验证数据以及所述时序特征数据对应的第二验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具有相同的格式化线程对应的配置参数。

    a4.根据a3所述的装置,支付验证模块340,用于:

    在n与m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清单信息的第一目标序列化矩阵的矩阵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中具有最大优先级权重的第二目标序列化矩阵对应的第二清单信息确定为当前清单信息;确定所述矩阵描述信息在所述当前清单信息中对应的矩阵变换信息;根据所述矩阵变换信息和所述矩阵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在n与m不相等时,计算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以及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得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若所述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大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则将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清单结构信息作为基准结构信息并基于所述基准结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若所述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则将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清单结构信息作为基准结构信息并基于所述基准结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a5.根据a3所述的装置,支付验证模块340,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确定所述待验证设备的验证维度信息并提取所述验证维度信息的标识字符,从预设的支付验证线程中确定出记录有与所述标识字符对应的目标字符的多个目标支付验证线程;其中,所述目标字符与所述标识字符的字符相似率达到设定比率;

    确定每个支付验证线程对应的数据传输路径,并根据每条数据传输路径的路径描述信息确定每个支付验证线程对应的验证结果存放位置;其中,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智能设备的缓存区或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

    若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智能设备的缓存区,则将所述目标支付验证线程标记为第一线程;若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则将所述目标支付验证线程标记为第二线程;计算所述第一线程中运行延迟最低的第一目标线程与所述第二线程中运行延迟最低的第二目标线程之间参数匹配度;

    在所述参数匹配度达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导入所述第二目标线程并通过运行所述第二目标线程实现对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验证,并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获取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所述参数匹配度没有达到所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导入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并通过运行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实现对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验证,并从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对应的缓存区中获取当前支付验证结果。

    a6.根据a1所述的装置,请求发送模块330,用于:

    对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记录、所述待验证设备的第二通信记录和所述关联设备的第三通信记录进行汇总得到通信记录表单,提取通信记录表单的表单资源目录以及所述通信记录表单的各时效因子;

    在基于所述表单资源目录确定出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存在全局时效集合和局部时效集合时,依据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以及所述时效因子对应的时效权重计算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与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

    根据所述时序决策参数确定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与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位于设定参数区间的时效因子并将其迁移到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

    依据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和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计算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全局时效性权重以及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局部时效性权重;确定所述全局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全局时效性指数以及所述局部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局部时效性指数,将所述全局时效性指数与所述局部时效性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

    a7.根据a1所述的装置,支付验证模块340,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所述设备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目标信息分段的信息分布轨迹,解析所述待验证设备的设备运行日志以获得所述设备运行日志中包括的日志文件中的消息队列记录;

    通过筛选出的所述消息队列记录中相对于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环境信息具有可调参数的目标队列信息,提取所述设备运行日志中文本信息不随所述具有可调参数的目标队列信息的调整而更新的日志内容;

    确定所述日志内容中的存在支付认证签名的配置文件,抽取所述配置文件中的文件验证字符,将所述文件验证字符导入预设的验证列表中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

    a8.根据a1所述的装置,支付验证模块340,用于:

    获取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对应的设备动态签名,其中,每个设备动态签名对应一个签名随机数;

    将所述设备动态签名中的各签名字符串分别转换为目标数组;其中,所述目标数组能够在所述智能设备、所述待验证设备以及所属关联设备上进行兼容,各签名字符串转换为的目标数组的兼容评价系数与该签名字符串的兼容评价系数相同,每个目标数组具有用于唯一确定该目标数组的数组校验码;

    获取基于设备动态签名的签名随机数以及各目标数组中的数组校验码所生成的多个支付验证系数;针对所述多个支付验证系数中的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基于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第一匹配累计值以及所述多个支付验证系数中的其他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第二匹配累计值,计算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匹配权重;

    基于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匹配权重生成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支付风险率;在所述支付风险率超过设定风险率时,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没有通过支付验证,在所述支付风险率没有超过所述设定风险率时,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通过支付验证。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还提供了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系统,具体描述如下。

    b1.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系统,包括云端寄存服务器、智能设备、待验证设备和多个关联设备,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和所述多个关联设备之间互相通信以形成区块链的在线支付网络,所述智能设备、所述待验证设备和所述关联设备还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通信;

    所述智能设备用于:

    周期性地对已存储信息进行调用记录分析并确定出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每组信息在设定时段内的使用频率;依据所述使用频率对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信息进行拆分得到第一信息分段和第二信息分段,将所述第二信息分段上传至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向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在线支付的操作指令;在检测到所述操作指令时,解析预先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建立的目标通信链路以提取出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所述待验证设备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设备行为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并且在所述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用于: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完成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授权后向所述智能设备下发目标信息分段;

    所述智能设备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信息分段、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大于所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是否通过支付验证。

    b2.根据b1所述的系统,所述智能设备用于:

    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剩余内存百分比和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

    根据所述剩余内存百分比和所述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生成信息容量标签;其中,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每次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中获取的信息的容量大小;

    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植入根据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端口参数生成的信息获取请求中并将植入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的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给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b3.根据b1所述的系统,所述智能设备用于:

    在构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的协议字段对应的字段分布网络后,将所述字段分布网络中的每个网络节点的节点属性列出;根据每个节点属性的属性标签生成与所述字段分布网络对应的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在所述智能设备和所述待验证设备之间配置时的多组序列化逻辑;

    按照与所述待验证设备预先建立的标识确定模型识别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以提取出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中的多个数据标识,依据所述数据标识将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时序特征划分,得到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多组时序特征数据;根据相邻的时序特征数据之间的余弦距离生成与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在获取所述设备运行数据时所述待验证设备对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序列化的逻辑;

    确定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n个第一清单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m个第二清单信息;其中,n和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中均包括具有不同优先级权重的序列化矩阵,所述序列化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运行数据的二进制序列化;

    根据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基于所述映射列表对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以及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时序特征数据进行格式化,得到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对应的第一验证数据以及所述时序特征数据对应的第二验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具有相同的格式化线程对应的配置参数。

    b4.根据b3所述的系统,所述智能设备用于:

    在n与m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清单信息的第一目标序列化矩阵的矩阵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中具有最大优先级权重的第二目标序列化矩阵对应的第二清单信息确定为当前清单信息;确定所述矩阵描述信息在所述当前清单信息中对应的矩阵变换信息;根据所述矩阵变换信息和所述矩阵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在n与m不相等时,计算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以及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得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若所述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大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则将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清单结构信息作为基准结构信息并基于所述基准结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若所述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则将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清单结构信息作为基准结构信息并基于所述基准结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b5.根据b3所述的系统,所述智能设备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确定所述待验证设备的验证维度信息并提取所述验证维度信息的标识字符,从预设的支付验证线程中确定出记录有与所述标识字符对应的目标字符的多个目标支付验证线程;其中,所述目标字符与所述标识字符的字符相似率达到设定比率;

    确定每个支付验证线程对应的数据传输路径,并根据每条数据传输路径的路径描述信息确定每个支付验证线程对应的验证结果存放位置;其中,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智能设备的缓存区或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

    若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智能设备的缓存区,则将所述目标支付验证线程标记为第一线程;若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则将所述目标支付验证线程标记为第二线程;计算所述第一线程中运行延迟最低的第一目标线程与所述第二线程中运行延迟最低的第二目标线程之间参数匹配度;

    在所述参数匹配度达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导入所述第二目标线程并通过运行所述第二目标线程实现对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验证,并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获取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所述参数匹配度没有达到所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导入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并通过运行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实现对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验证,并从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对应的缓存区中获取当前支付验证结果。

    b6.根据b1所述的系统,所述智能设备用于:

    对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记录、所述待验证设备的第二通信记录和所述关联设备的第三通信记录进行汇总得到通信记录表单,提取通信记录表单的表单资源目录以及所述通信记录表单的各时效因子;

    在基于所述表单资源目录确定出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存在全局时效集合和局部时效集合时,依据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以及所述时效因子对应的时效权重计算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与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

    根据所述时序决策参数确定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与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位于设定参数区间的时效因子并将其迁移到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

    依据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和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计算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全局时效性权重以及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局部时效性权重;确定所述全局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全局时效性指数以及所述局部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局部时效性指数,将所述全局时效性指数与所述局部时效性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

    b7.根据b1所述的系统,所述智能设备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所述设备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目标信息分段的信息分布轨迹,解析所述待验证设备的设备运行日志以获得所述设备运行日志中包括的日志文件中的消息队列记录;

    通过筛选出的所述消息队列记录中相对于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环境信息具有可调参数的目标队列信息,提取所述设备运行日志中文本信息不随所述具有可调参数的目标队列信息的调整而更新的日志内容;

    确定所述日志内容中的存在支付认证签名的配置文件,抽取所述配置文件中的文件验证字符,将所述文件验证字符导入预设的验证列表中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

    b8.根据b1所述的系统,所述智能设备用于:

    获取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对应的设备动态签名,其中,每个设备动态签名对应一个签名随机数;

    将所述设备动态签名中的各签名字符串分别转换为目标数组;其中,所述目标数组能够在所述智能设备、所述待验证设备以及所属关联设备上进行兼容,各签名字符串转换为的目标数组的兼容评价系数与该签名字符串的兼容评价系数相同,每个目标数组具有用于唯一确定该目标数组的数组校验码;

    获取基于设备动态签名的签名随机数以及各目标数组中的数组校验码所生成的多个支付验证系数;针对所述多个支付验证系数中的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基于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第一匹配累计值以及所述多个支付验证系数中的其他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第二匹配累计值,计算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匹配权重;

    基于每个支付验证系数在所述待验证设备中的匹配权重生成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支付风险率;在所述支付风险率超过设定风险率时,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没有通过支付验证,在所述支付风险率没有超过所述设定风险率时,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通过支付验证。

    在上述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4,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12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所述智能设备120包括处理器121,以及与处理器121连接的内存122和网络接口123;所述网络接口123与智能设备120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24连接;所述处理器121在运行时通过所述网络接口123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24中调取计算机程序,并通过所述内存122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的方法。进一步地,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计算机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烧录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智能设备120的内存122中运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与待验证设备和多个关联设备之间互相通信以形成区块链的在线支付网络,所述智能设备、所述待验证设备和所述关联设备还与云端寄存服务器通信,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周期性地对已存储信息进行调用记录分析并确定出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每组信息在设定时段内的使用频率;依据所述使用频率对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信息进行拆分得到第一信息分段和第二信息分段,将所述第二信息分段上传至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向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在线支付的操作指令;在检测到所述操作指令时,解析预先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建立的目标通信链路以提取出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所述待验证设备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设备行为数据;

    其中:

    操作指令是用户通过智能设备输入的,操作指令为密码指令、语音指令或人脸指令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并且在所述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在获取到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完成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授权后所下发的目标信息分段时,基于所述目标信息分段、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大于所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是否通过支付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至少包括:

    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剩余内存百分比和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

    根据所述剩余内存百分比和所述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生成信息容量标签;其中,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每次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中获取的信息的容量大小;

    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植入根据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端口参数生成的信息获取请求中并将植入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的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给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至少包括:

    在构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的协议字段对应的字段分布网络后,将所述字段分布网络中的每个网络节点的节点属性列出;根据每个节点属性的属性标签生成与所述字段分布网络对应的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在所述智能设备和所述待验证设备之间配置时的多组序列化逻辑;

    按照与所述待验证设备预先建立的标识确定模型识别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以提取出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中的多个数据标识,依据所述数据标识将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时序特征划分,得到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多组时序特征数据;根据相邻的时序特征数据之间的余弦距离生成与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在获取所述设备运行数据时所述待验证设备对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序列化的逻辑;

    确定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n个第一清单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m个第二清单信息;其中,n和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中均包括具有不同优先级权重的序列化矩阵,所述序列化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运行数据的二进制序列化;

    根据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基于所述映射列表对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以及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时序特征数据进行格式化,得到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对应的第一验证数据以及所述时序特征数据对应的第二验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具有相同的格式化线程对应的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至少包括:

    在n与m相等时,确定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清单信息的第一目标序列化矩阵的矩阵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中具有最大优先级权重的第二目标序列化矩阵对应的第二清单信息确定为当前清单信息;确定所述矩阵描述信息在所述当前清单信息中对应的矩阵变换信息;根据所述矩阵变换信息和所述矩阵描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在n与m不相等时,计算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以及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得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若所述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大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则将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清单结构信息作为基准结构信息并基于所述基准结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若所述第一优先级权重均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权重均值,则将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对应的清单结构信息作为基准结构信息并基于所述基准结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至少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确定所述待验证设备的验证维度信息并提取所述验证维度信息的标识字符,从预设的支付验证线程中确定出记录有与所述标识字符对应的目标字符的多个目标支付验证线程;其中,所述目标字符与所述标识字符的字符相似率达到设定比率;

    确定每个支付验证线程对应的数据传输路径,并根据每条数据传输路径的路径描述信息确定每个支付验证线程对应的验证结果存放位置;其中,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智能设备的缓存区或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

    若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智能设备的缓存区,则将所述目标支付验证线程标记为第一线程;若所述验证结果存放位置为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则将所述目标支付验证线程标记为第二线程;计算所述第一线程中运行延迟最低的第一目标线程与所述第二线程中运行延迟最低的第二目标线程之间参数匹配度;

    在所述参数匹配度达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导入所述第二目标线程并通过运行所述第二目标线程实现对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验证,并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获取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所述参数匹配度没有达到所述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导入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并通过运行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实现对所述待验证设备的支付验证,并从所述第一目标线程对应的缓存区中获取当前支付验证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至少包括:

    对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记录、所述待验证设备的第二通信记录和所述关联设备的第三通信记录进行汇总得到通信记录表单,提取通信记录表单的表单资源目录以及所述通信记录表单的各时效因子;

    在基于所述表单资源目录确定出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存在全局时效集合和局部时效集合时,依据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以及所述时效因子对应的时效权重计算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与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

    根据所述时序决策参数确定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与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位于设定参数区间的时效因子并将其迁移到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

    依据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和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计算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全局时效性权重以及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局部时效性权重;确定所述全局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全局时效性指数以及所述局部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局部时效性指数,将所述全局时效性指数与所述局部时效性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

    7.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与待验证设备和多个关联设备之间互相通信以形成区块链的在线支付网络,所述智能设备、所述待验证设备和所述关联设备还与云端寄存服务器通信,所述智能设备至少用于:

    周期性地对已存储信息进行调用记录分析并确定出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每组信息在设定时段内的使用频率;依据所述使用频率对所述已存储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信息进行拆分得到第一信息分段和第二信息分段,将所述第二信息分段上传至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向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在线支付的操作指令;在检测到所述操作指令时,解析预先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建立的目标通信链路以提取出与所述待验证设备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所述待验证设备在所述设定时段内的设备行为数据;

    其中:

    操作指令是用户通过智能设备输入的,操作指令为密码指令、语音指令或人脸指令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并且在所述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在获取到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完成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授权后所下发的目标信息分段时,基于所述目标信息分段、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大于所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判定所述待验证设备是否通过支付验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向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至少包括:

    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剩余内存百分比和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

    根据所述剩余内存百分比和所述剩余时间片资源百分比生成信息容量标签;其中,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每次从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中获取的信息的容量大小;

    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植入根据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的端口参数生成的信息获取请求中并将植入了所述信息容量标签的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给所述云端寄存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行为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至少包括:

    在构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的协议字段对应的字段分布网络后,将所述字段分布网络中的每个网络节点的节点属性列出;根据每个节点属性的属性标签生成与所述字段分布网络对应的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在所述智能设备和所述待验证设备之间配置时的多组序列化逻辑;

    按照与所述待验证设备预先建立的标识确定模型识别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以提取出所述设备运行数据中的多个数据标识,依据所述数据标识将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时序特征划分,得到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多组时序特征数据;根据相邻的时序特征数据之间的余弦距离生成与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其中,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用于表征所述智能设备在获取所述设备运行数据时所述待验证设备对所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序列化的逻辑;

    确定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n个第一清单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中的m个第二清单信息;其中,n和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中均包括具有不同优先级权重的序列化矩阵,所述序列化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和所述设备运行数据的二进制序列化;

    根据所述第一清单信息和所述第二清单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化逻辑清单与所述第二序列化逻辑清单之间的映射列表;

    基于所述映射列表对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以及所述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的时序特征数据进行格式化,得到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对应的第一验证数据以及所述时序特征数据对应的第二验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对所述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验证数据和所述第二验证数据具有相同的格式化线程对应的配置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确定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至少包括:

    对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记录、所述待验证设备的第二通信记录和所述关联设备的第三通信记录进行汇总得到通信记录表单,提取通信记录表单的表单资源目录以及所述通信记录表单的各时效因子;

    在基于所述表单资源目录确定出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存在全局时效集合和局部时效集合时,依据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以及所述时效因子对应的时效权重计算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与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

    根据所述时序决策参数确定所述通信记录表单在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与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之间的时序决策参数位于设定参数区间的时效因子并将其迁移到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

    依据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和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时效因子计算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在所述全局时效集合下的全局时效性权重以及所述局部时效集合下的局部时效性权重;确定所述全局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全局时效性指数以及所述局部时效性权重在所述在线支付网络中的局部时效性指数,将所述全局时效性指数与所述局部时效性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的结合区块链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的支付验证方法及智能设备,首先根据使用频率对已存储信息进行拆分,进而保留第一信息分段并将第二信息分段进行寄存,这样能够释放智能设备的内存空间和时间片资源,其次在检测到操作指令时解析目标通信链路以得到目标通信协议并获取待验证设备的设备行为数据,然后在基于目标通信协议和设备行为数据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得到的当前支付验证结果的置信度低于设定值时向云端寄存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最后根据云端寄存服务器返回的目标信息分段继续对待验证设备进行支付验证。如此,智能设备能够在进行支付验证时为支付验证线程分配足够的内存和时间片资源,从而减少在线支付验证的耗时。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春香
    技术研发日:2020.06.2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73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