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18


    本发明涉及临床护理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护理时往往需要对无法自主行动且长期卧床的患者体表皮肤进行全面清洗,主要是清洗患者沾染在体表的排泄物、体液、食物以及其他各类污物,清洗这些污物容易很快弄脏清洗用具,擦拭下来的污物容易沾在清洁用具上,既不卫生又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包括:

    多个清洁单体,各清洁单体均包括:

    盒体,上部设有开口,左右两侧壁各设有一安装槽,且在前

    后两壁间设有安装架;

    第一电机,设于所述安装架上;

    主动轮,设于一个安装槽内,且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从动轮,设于另一安装槽内;

    清洁带,与主动轮和从动轮传动连接,传动方向沿盒体的左右方向,且清洁带表面设有用以清洁皮肤的隆起;

    旋转柱,各盒体设有主动轮的一端与旋转柱的上端相连接,且各盒体围绕旋转柱上端的周向均匀分布,旋转柱内设有供电电池,供电电池与各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排污通道,设于旋转柱内部,所述排污通道的入口位于旋转柱上表面,排污通道的出口设于旋转柱7的侧壁;

    多个第一清洁刷,均连接于旋转柱上端,各第一清洁刷分别与各清洁带一一对应,各第一清洁刷的刷头分别接触对应的清洁带;

    储污盒,内部设有微型气泵,微型气泵与所述供电电池电性连接,储污盒设于旋转柱侧壁,且与所述排污通道在旋转柱侧壁上的开口相连通;

    动力杆,内部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柱7的下端轴连接,且第二电机由外部电源供电;

    多个蹼膜布,设于各相邻盒体之间,且各蹼膜布的上表面与相邻清洁带的上表面齐平,用以填充各相邻清洁带之间的空隙。

    各所述清洁单体与旋转柱的上端的连接方式为铰接,用以使各清洁单体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绕铰链旋转;

    多个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旋转柱侧壁上,且各支撑板的位置分别位于各清洁单体的下方;

    多个弹簧,各弹簧分别连接在各处于相对位置上的支撑板与清洁单体之间。

    若干个第二清洁刷,设于盒体下壁的内表面,各第二清洁刷的刷头均与盒体内的清洁带下表面接触;

    若干个第三清洁刷,设于安装架的下表面,各第三清洁刷的刷头均与盒体内的清洁带上表面接触。

    各所述蹼膜布和清洁带均为柔性的弹性材料制作,且各所述蹼膜布和清洁带的上表面设有柔软光滑的清洁用材料。

    动力杆的下端设有握把,便于使用者持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在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微型气泵的带动下,各第一电机带动各清洁带循环往复地向着排污通道的上部开口运动,同时各清洁单体与各蹼膜布在患者皮肤上水平旋转进行摩擦与搓洗,从而使在旋转范围内的脏污逐步被各清洁带带动移向排污通道的上部开口,被各清洁带所对应的第一清洁刷刮下,再由储物盒内的微型气泵将污物抽入排污通道与储污盒内完成清洁,从而实现了清洁用具在清洁过程中,能同时对清洁用具自身进行一定程度的清洁,并且能够收纳污物,克服了传统清洁用具不卫生又费时费力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清洁单体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蹼膜布和清洁单体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清洁单体;2、盒体;3、第一电机;4、主动轮;5、从动轮;6、清洁带;7、旋转柱;8、储污盒;9、动力杆;10、蹼膜布;11、支撑板;12、弹簧;2-1、安装槽;2-2、安装架;2-3、第二清洁刷;2-4、第三清洁刷;7-1、排污通道;7-2、第一清洁刷;9-1、第二电机;9-2、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包括:多个清洁单体1、旋转柱7、排污通道7-1、多个第一清洁刷7-2、储污盒8、动力杆9以及多个蹼膜布10。其中各清洁单体1包括:盒体2、第一电机3、主动轮4、从动轮5以及清洁带6,其中盒体2上部开放,左右两侧壁各设有一安装槽2-1,且在前后两壁间设有安装架2-2;第一电机3设于所述安装架2-2上;主动轮4设于一个安装槽2-1内,且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从动轮5设于另一安装槽2-1内;清洁带6与主动轮4和从动轮5传动连接,传动方向沿盒体2的左右方向,且清洁带6表面设有用以清洁皮肤的隆起;旋转柱7各盒体2设有主动轮4的一端与旋转柱7的上端相连接,且各盒体2围绕旋转柱7上端的周向均匀分布,旋转柱7内设有供电电池,供电电池与各第一电机3电性连接,在各第一电机3的作用下,各清洁带6的上表面是朝向旋转柱7的中心运动的;排污通道7-1设于旋转柱7内部,所述排污通道7-1的入口位于旋转柱7上表面,排污通道7-1的出口设于旋转柱7的侧壁;多个第一清洁刷7-2均连接于旋转柱7上端,各第一清洁刷7-2分别与各清洁带6一一对应,各第一清洁刷7-2的刷头分别接触对应的清洁带6;储污盒8内部设有微型气泵,储污盒8设于旋转柱7侧壁,设置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排污通道7-1在旋转柱7侧壁上的开口相连通;动力杆9内部设有第二电机9-1,第二电机9-1的输出轴与旋转柱7的下端轴连接,且第二电机由外部电源供电;多个蹼膜布10设于各相邻盒体2之间,且各蹼膜布10的上表面与相邻清洁带6的上表面齐平,用以填充各相邻清洁带6之间的空隙,可以通过增高盒体2的侧壁,或在盒体2侧壁上添加竖直突出部使蹼膜布10的两侧连接于突出部的上端得以实现。本发明所使用的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9-1以及微型气泵皆为现有技术,故其具体结构不在本文中赘述。

    本发明使用皮带轮式结构的多个清洁单体1实现清洗与收纳污物的功能,各清洁单体1的清洁带6带动污物移动向旋转柱7上端的排污通道7-1开口,当第一清洁刷7-2刷下污物后,由储物盒8内的微型气泵将污物抽入排污通道7-1与储污盒8内,同时让旋转柱7在第二电机9-1的带动下旋转,从而带动各清洁单体1和各蹼膜布10在水平面上旋转,以增加各清洁单体1有效清理、收纳污物的范围区域,而蹼膜布10与相邻清洁带6的上表面齐平设置是为了增强清洁作用,同时使旋转柱7旋转时,避免彼此之间存在有空隙的各清洁单体1会在旋转下损伤患者皮肤。

    进一步地,各所述清洁单体1与旋转柱7的上端的连接方式为铰接,用以使各清洁单体1在竖直方向上绕铰链旋转;多个支撑板11,固定连接于旋转柱7的侧壁上,且各支撑板11的位置分别一对一对应于各清洁单体1的下方;多个弹簧12,各弹簧12均设于各位于相对位置上的支撑板11与清洁单体1之间。

    本发明为了使各清洁单体1与各蹼膜布10组成的旋转清洁部能够更好地贴合患者皮肤,从而更好地清理污物并避免由于不贴合而导致的皮肤损伤,各清洁单体1使用铰接的方式与旋转柱7连接,同时设置了各支撑板11与对应弹簧,保证各清洁单体1和各蹼膜布10能够灵活自由且有力地贴合患者躯体的弧度

    进一步地,若干个第二清洁刷2-3,设于盒体2下壁的内表面,各第二清洁刷2-3的刷头部均与所处盒体2内的清洁带6下表面接触;若干个第三清洁刷2-4,设于安装架2-2的下表面,各第三清洁刷2-4的刷头部均与所处盒体2内的清洁带6上表面接触;各所述第二清洁刷2-3与第三清洁刷2-4彼此交错排列。

    本发明的各清洁带6是负责擦抹污物并将其带往排污通道7-1,仅仅通过一道第一清洁刷7-2只能够让部分污物落入排污通道7-1,从而使得循环往复工作的清洁带6越来越脏,为了让清洁带6能保持较久的洁净状态,在各盒体2内设置了若干个交错排列的第二清洁刷2-3与第三清洁刷2-4,用以进一步清洁运动的清洁带6。

    进一步地,各所述蹼膜布10和清洁带6均为柔性的弹性材料制作,且各所述蹼膜布10和清洁带6的上表面设有柔软光滑的清洁用材料。

    本发明的各蹼膜布10和各清洁带6均在运动状态下工作,为了进一步避免损伤患者皮肤,所述蹼膜布10和清洁带6的上表面需设有柔软光滑的清洁用材料,可以使用短绒和丝绸类材料,而因为各清洁单体1铰接于旋转柱7的顶端,在运动时会拉扯相邻的两清洁单体1之间的蹼膜布10,因此为了增加各蹼膜布10的耐用性,需使用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例如tpu或硅胶材料。

    进一步地,动力杆9的下端设有握把9-2,便于使用者持握。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新型临床护理清洗装置时,使用者手持握把9-2,倒扣本发明,将各清洁单体1与各蹼膜布10的上表面轻压至患者皮肤待清洗部位,而后启动各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9-1以及微型气泵,各第一电机3带动各清洁带6循环往复地向着排污通道7-1的上部开口运动,同时第二电机9-1带动旋转柱7转动,从而带动各清洁单体1与各蹼膜布10在患者皮肤上水平旋转以摩擦搓洗皮肤上的污物,进而使在旋转范围内的脏污逐步被各清洁带6带动移向排污通道7-1的上部开口,脏污将会被各清洁带6所对应的第一清洁刷7-2刮下,再由储物盒8内的微型气泵将污物抽入排污通道7-1与储污盒8内完成清洁,此时沾有剩余脏污的各清洁带6会通过各所在盒体2内部,与其中的若干个交错排列的第二清洁刷2-3与第三清洁刷2-4接触,从而进一步各清洁带6,之后经过清洁的各清洁带6会运动出盒体2,继续清洁患者皮肤。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清洁单体(1),各清洁单体(1)均包括:

    盒体(2),上部设有开口,左右两侧壁各设有一安装槽(2-1),且在前后两壁间设有安装架(2-2);

    第一电机(3),设于所述安装架(2-2)上;

    主动轮(4),设于一个安装槽(2-1)内,且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从动轮(5),设于另一安装槽(2-1)内;

    清洁带(6),与主动轮(4)和从动轮(5)传动连接,传动方向沿盒体(2)的左右方向,且清洁带6表面设有用以清洁皮肤的隆起;

    旋转柱(7),各盒体(2)设有主动轮(4)的一端与旋转柱(7)的上端相连接,且各盒体(2)围绕旋转柱(7)上端的周向均匀分布,旋转柱(7)内设有供电电池,供电电池与各第一电机(3)电性连接;

    排污通道(7-1),设于旋转柱(7)内部,所述排污通道(7-1)的入口位于旋转柱(7)上表面,排污通道(7-1)的出口设于旋转柱(7)的侧壁;

    多个第一清洁刷(7-2),均连接于旋转柱(7)上端,各第一清洁刷(7-2)分别与各清洁带(6)一一对应,各第一清洁刷(7-2)的刷头分别接触对应的清洁带(6);

    储污盒(8),内部设有微型气泵,微型气泵与所述供电电池电性连接,储污盒(8)设于旋转柱(7)侧壁,且与所述排污通道(7-1)在旋转柱(7)侧壁上的开口相连通;

    动力杆(9),内部设有第二电机(9-1),第二电机(9-1)的输出轴与旋转柱(7)的下端轴连接,且第二电机由外部电源供电;

    多个蹼膜布(10),设于各相邻盒体(2)之间,且各蹼膜布(10)的上表面与相邻清洁带(6)的上表面齐平,用以填充各相邻清洁带(6)之间的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清洁单体(1)与旋转柱(7)的上端的连接方式为铰接,用以使各清洁单体(1)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绕铰链旋转;

    多个支撑板(11),固定连接于旋转柱(7)的侧壁上,且各支撑板(11)的位置分别位于各清洁单体(1)的下方;

    多个弹簧(12),各弹簧(12)分别连接在各处于相对位置上的支撑板(11)与清洁单体(1)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第二清洁刷(2-3),设于盒体(2)下壁的内表面,各第二清洁刷(2-3)的刷头均与盒体(2)内的清洁带(6)下表面接触;

    若干个第三清洁刷(2-4),设于安装架(2-2)的下表面,各第三清洁刷(2-4)的刷头均与盒体(2)内的清洁带(6)上表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蹼膜布(10)和清洁带(6)均为柔性的弹性材料制作,且各所述蹼膜布(10)和清洁带(6)的上表面设有柔软光滑的清洁用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杆(9)的下端设有握把(9-2),便于使用者持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清洗装置,包括:多个清洁单体、旋转柱、排污通道、第一清洁刷、旋转柱、动力杆、储污盒以及蹼膜布等,在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微型气泵的带动下,各第一电机带动各清洁带循环往复地向着排污通道的上部开口运动,同时各清洁单体与各蹼膜布在患者皮肤上水平旋转,从而使在旋转范围内的脏污逐步被各清洁带带动移向排污通道的上部开口,被各清洁带所对应的第一清洁刷刮下,再由储物盒内的微型气泵将污物抽入排污通道与储污盒内完成清洁,从而实现了清洁用具在清洁过程中,能同时对清洁用具自身进行一定程度的清洁,并且能够收纳污物,克服了传统清洁用具不卫生又费时费力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蒋凤碧;卢瑞鸽;袁欣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2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73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