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颞下颌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99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颞下颌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颞下颌关节又称“颞颌关节”或“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颞骨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是颌面部唯一的左右双侧联动关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动性,主理咀嚼、吞咽、说话以及表情等各种重要活动。

    目前,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或由外界重创、放射性治疗等引发的咀嚼肌群功能紊乱、关节结构紊乱以及关节器质性改变,导致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吞咽、说话等。

    现有的颞下颌关节康复方法,主要有传统康复方法和器械辅助康复方法,其中传统康复方法包括如软木塞法、湿毛巾法,或者不借助器具的自身锻炼。此类方法枯燥,乏味,常难以坚持。器械辅助康复方法是指借助医疗器械进行颞下颌关节的康复训练。目前市面上的颞下颌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往往功能简单,只能实现静态牵伸或者整体体积较大、牵伸力不可调节,而功能复杂的颞下颌关节康复装置通常结构也较复杂,头部承重较大。

    综上所述,现有的颞下颌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在使用功能和结构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患者体验较差,亟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伸力可调节、结构简单、嘴部承重小、成本低、用户体验度高的颞下颌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颞下颌牵伸装置,包括上咬板、下咬板、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连接在所述上咬板和所述下咬板之间。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构件或动作。附图中构件的尺寸和相对位置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例如,各种构件的形状和角度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并且这些构件中的某些构件可能被随意放大和定位以改善附图的清晰度。此外,所绘制的构件的特定形状并不一定传递关于特定构件实际形状的任何信息,仅仅选择成在附图中容易识别的形状。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气动方式驱动的颞下颌牵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气动方式驱动的颞下颌牵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实施例的一种气动方式驱动的颞下颌牵伸装置的上下咬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以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并且包括但不仅限于机械连接、电连接或者通信连接。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在另一元件上”,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下面结合附图,以一种气动方式驱动的颞下颌牵伸装置作为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详细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种气动方式驱动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包括上咬板1、下咬板2、气动装置3,所述气动装置3与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连接。气动装置是指通过气体的压强或膨胀产生的力来做功的装置,气压具有更好的缓冲性能,使患者体验更舒适,所述气动装置3用于控制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上下开合。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气动装置3包括气囊301和气泵302;所述气囊301密封固定在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之间以在其间限定用于接收气体的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气泵302流体连通。实施中,气囊301采用柔性气囊,其密封在上咬板1和下咬板2周围,具有一定弹性,适用于多次膨胀并且在上下咬板闭合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向张口内部折叠或者收缩。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动装置3包括气缸303和气泵302;所述气缸3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的内侧。所述气缸303与所述气泵30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上下开合。

    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气动方式驱动的颞下颌牵伸装置还包括气管304,所述气管304一端与气泵30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囊301和上下咬板所限定的腔体或所述气缸303连通。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气管304通过连接头305与所述气囊301或所述气缸303连接。所述连接头305可以为固定连接头或快接连接头,用于密封气囊301或气缸303,避免漏气;其中采用快接连接头可以方便气管304拆卸,便于收纳。

    优选地,所述气囊301采用柔性气囊,适用于多次膨胀并且在咬板闭合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向张口内部折叠或者收缩。

    优选地,所述气囊301具有弹性,适用于多次膨胀并且在咬板闭合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向张口内部折叠或者收缩。

    优选地,所述气泵302可以通过人工手动或者电驱动调节。

    优选地,如图4所示,其中显示了去除掉如图1中的气囊301之后的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之间的构造。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行程控制臂4,所述行程控制臂4之间通过销轴5连接。

    实施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气泵302压缩后的空气经气管304进入气囊301与所述上下咬板所限定的腔体内或气缸303内,在达到一定气压后,空气会缓缓撑开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连接上下咬板的4个行程控制臂4控制上下咬板的运动轨迹,上下咬板在4个行程控制臂4的控制下按设计轨迹张开角度。

    优选地,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之间最大张开角度为30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气动方式驱动的颞下颌牵伸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为: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在无张开角度状态下放入患者口腔,通过调节气泵302的进气量、控制气压来控制上下咬板张开速度和张开角度,从而达到牵伸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目的。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颞下颌牵伸装置,包括上咬板、下咬板、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固定在所述上咬板和所述下咬板之间。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患者嘴部承重小、用户体验度高,克服了现有颞下颌牵伸装置体积较大且自重较大,患者体验不好的缺陷。同时本发明在保证装置自身体积小、自重轻的情况下更好地实现了对颞下颌关节的动态牵伸,同时由于气压具有更好的缓冲性能,使患者体验更舒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咬板(1)、下咬板(2)、气动装置(3),所述气动装置(3)连接在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装置(3)包括气囊(301)和气泵(302);所述气囊(301)密封固定在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之间以限定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气泵的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气泵(302)流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装置(3)包括气缸(303)和气泵(302);所述气缸(3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的内侧,所述气缸(303)与所述气泵(3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管(304),所述气管(304)一端与所述气泵(30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腔体或所述气缸(30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304)通过连接头(305)与所述气囊(301)或所述气缸(30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01)采用柔性气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01)具有弹性。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302)通过人工手动或者电驱动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行程控制臂(4);所述行程控制臂(4)之间通过销轴(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颞下颌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咬板(1)和所述下咬板(2)之间最大张开角度为30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颞下颌牵伸装置,包括上咬板、下咬板、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固定在所述上咬板和所述下咬板之间。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嘴部承托的重量小、用户体验度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颞下颌牵伸装置结构复杂且重量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采用气动装置进行动态牵伸,使用更加方便、简单,患者体验更缓和舒适。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邸霈;阮剑涛;周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锐可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72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