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icu护理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
背景技术: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治疗、护理、康复均可同步进行,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治疗等服务;
在对卧床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需要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鼓励清醒病人咳嗽排痰并刺激其咳嗽排痰,通过叩击胸背部,对肺部产生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使细小气管内的粘稠分泌物排入较大的支气管内,对于体位的要求是,坐位的姿势最优,目前对患者进行拍背护理时,通常是医护人员以手掌空拳从下到上,先左后右的方法拍后背,但此种方法工作量较大,护理不便,且在医护人员工作较忙时,会造成患者不能按时拍背护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icu患者拍背护理时护理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床板,床板右侧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床板右侧经前后轴向的传动轴铰接有可摆入放置槽内的靠背,靠背上开设有多排开口朝左的滑动槽,多排滑动槽之间沿上下方向均布,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左端可伸出滑动槽的拍背板,拍背板右端拆卸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右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右端贯穿靠背,连接板上开设有前后贯通且左低右高的腰形槽,靠背上滑动连接有多个与滑动槽一一对应且上下方向的推块,推块上端为上小下大的正三角形,推块下端插入其对应的滑动槽内且设有与腰形槽滑动连接的插柱;
所述的靠背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与滑动槽排数相同的从动带轮,多个从动带轮沿上下方向交错分布,靠背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相对且位于从动带轮前方的传动带轮,多个从动带轮与传动带轮之间经一个楔形带连接且形成一个开口朝后的凹形,楔形带右端设有可与推块上端面接触的压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设置靠背、传动轴、转向带轮与电机,便于患者从平躺变为坐姿,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拍背,提高了患者的拍背效果,同时设有拍背板、滑动块、楔形带、推块与压块,使拍背板从下至上对患者进行拍背,便于对患者进行拍背护理,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治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靠背收起后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右视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轴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左视轴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8是本发明图5中a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图6中b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图7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0给出,包括床板1,床板1右侧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2,床板1右侧经前后轴向的传动轴3铰接有可摆入放置槽2内的靠背4,靠背4上开设有多排开口朝左的滑动槽5,多排滑动槽5之间沿上下方向均布,滑动槽5内滑动连接有左端可伸出滑动槽5的拍背板6,拍背板6右端拆卸连接有滑动块7,滑动块7右端设有连接板8,连接板8右端贯穿靠背4,连接板8上开设有前后贯通且左低右高的腰形槽9,靠背4上滑动连接有多个与滑动槽5一一对应且上下方向的推块10,推块10上端为上小下大的正三角形,推块10下端插入其对应的滑动槽5内且设有与腰形槽9滑动连接的插柱11;
所述的靠背4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与滑动槽5排数相同的从动带轮12,多个从动带轮12沿上下方向交错分布,靠背4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相对且位于从动带轮12前方的传动带轮13,多个从动带轮12与传动带轮13之间经一个楔形带14连接且形成一个开口朝后的凹形,楔形带14右端设有可与推块10上端面接触的压块15。
为了便于靠背4的摆动,所述的传动轴3前端贯穿靠背4且同轴固定有转向带轮16,靠背4右端设有固定箱17,固定箱17内固定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8,电机18输出端贯穿固定箱17前侧壁且同轴固定有主动带轮19,床板1前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位于转向带轮16右方的连接带轮20,主动带轮19、转向带轮16及连接带轮20经一个传动带21连接,当靠背4摆动至竖直方向时,转向带轮16的包角<120°。
为了限制靠背4的位置,所述的靠背4右端设有位于其后侧且与传动轴3同轴的弧形齿条22,弧形齿条22下端贯穿床板1且与床板1滑动连接,床板1上开设有位于弧形齿条22右方的压槽23,压槽23内设有可插入弧形齿条22齿槽内的插块24,插块24左端面为左高右低的倾斜面。
为了便于插块24的移动,所述的床板1右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旋钮25,螺纹旋钮25左端插入压槽23内且螺纹连接有连接块26,连接块26与压槽23滑动连接,连接块26左端经弹性片27与插块24右端面连接。
为了使拍背板6与滑动块7拆卸连接,所述的拍背板6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t形槽28,滑动块7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可插入t形槽28内且可与t形槽28阶梯面接触的弹性卡扣29,滑动槽5内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推板30,两个推板30相对端分别可与其对应侧的弹性卡扣29接触。
为了便于拍背板6及压块15的移动,所述的拍背板6右端面经弹簧31与推板30左端面连接,压块15下端面经压簧32与滑动槽5下侧连接。
为了使楔形带14转动,所述的下侧的传动带轮13右端同轴设有转轴33,转轴33右端插入传动箱内且同轴设有从动锥齿轮34,电机18输出端上同轴设有与从动锥齿轮34啮合的主动锥齿轮35。
为了便于本装置的使用,所述的床板1与靠背4上分别开设有矩形槽,两个矩形槽可连通,左侧的矩形槽内铰接有垫板36,垫板36右端与右侧的矩形槽滑动连接,床板1上右侧开设有上端与放置槽2连通的让位槽37,固定箱17可插入让位槽37内,床板1前端设有遮挡转向带轮16与连接带轮20的档盖,床板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栏杆,床板1下端设有沿其四周分布的床腿。
本发明在使用时,初始状态时靠背4位于放置槽2内,患者平躺在床板1上,使患者背部位于滑动槽5上方,此时启动电机18,电机18带动主动带轮19逆时针转动,主动带轮19经传动带21带动转向带轮16逆时针转动,同时连接带轮20也逆时针转动,随着转向带轮16的转动,转向带轮16带动传动轴3逆时针转动,传动轴3带动靠背4向上摆动,靠背4带动弧形齿条22向上移动,由于插块24左端面为左高右低的倾斜面,随着弧形齿条22的移动,弧形齿条22推动插块24向右移动并挤压弹性片27;
随着靠背4的移动,靠背4带动固定箱17向上摆动,固定箱17带动电机18向上摆动,电机18带动主动带轮19向上摆动,随着主动带轮19的移动,主动带轮19带动传动带21移动,使转向带轮16的包角逐渐减小,当靠背4摆动至竖直方向时,转向带轮16的包角<120°此时随着电机18的转动,转向带轮16与传动带2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使靠背4停止摆动,同时在弹性片27的作用下,插块24向左移动并插入弧形齿条22的齿槽内,此时靠背4向下摆动被限制,在靠背4摆动的同时,靠背4向左推动垫板36右端沿矩形槽向上滑动,当靠背4摆动至竖直状态时,垫板36停止移动,此时患者在靠背4的作用下保持坐姿体位;
同时随着电机18的转动,电机18输出端带动主动锥齿轮35逆时针转动,主动锥齿轮35带动从动锥齿轮34顺时针转动,从动锥齿轮34经转轴33带动下侧的传动带轮13顺时针转动,下侧的传动带轮13经楔形带14带动上侧的传动带轮13与多个从动带轮12顺时针转动,同时楔形带14带动压块15沿其运动方向移动,随着压块15的移动,压块15与推块10上端面后侧接触,由于推块10上端为上小下大的正三角形,随着压块15的移动,压块15推动推块10向下移动并挤压压簧32,推块10带动插柱11沿腰形槽9向下移动,由于腰形槽9左低右高,随着插柱11的移动,插柱11推动连接板8向右滑动,连接板8带动滑动块7向右移动,滑动块7带动拍背板6向右移动并挤压弹簧31,随着滑动块7的移动,推板30与其对应侧的弹性卡扣29接触,并向内推动两个弹性卡扣29,使弹性卡扣29与t形槽28阶梯面不接触,此时在弹簧31的作用下拍背板6向左移动并从滑动槽5内弹出,对患者背部进行拍击,随着压块15移动至推块10前侧时,在压簧32的作用下,推块10向上移动并经插柱11带动连接板8向左移动,滑动块7带动弹性卡扣29向前移动,当弹性卡扣29与拍背板6接触时,拍背板6向内挤压弹性卡扣29,使弹性卡扣29插入t形槽28内并与t形槽28阶梯面接触,此时滑动块7与拍背板6重新连接,在滑动块7移动中,由于患者背部的挤压,使拍背板6与滑动块7连接时不会向左移动,随着压块15沿楔形带14移动,压块15对这一排滑动槽5内的推块10进行挤压,使最下侧一排的拍背板6对患者进行拍背护理;
随着楔形带14的继续转动,当推块10移动至上侧相邻一排前方时,随着压块15的移动,压块15与推块10前侧接触,由于推块10上端为上小下大的正三角形,压块15推动推块10向下移动,并通过上述步骤使这一排的拍背板6对患者进行拍背护理,由于从动带轮12从上至下交错分布,随着压块15的移动,拍背板6从下至上对患者进行拍背护理,当楔形带14转动一周后,完成一次拍背循环,随着楔形带14的转动,通过上述过程,持续对患者进行拍背护理,在靠背4移动的过程中,推块10已经处于移动状态,即拍背板6对患者拍背与靠背4摆动为同时反生;
当患者拍背护理完毕后,停止电机18,逆时针转动螺纹旋钮25,螺纹旋钮25带动连接块26向右移动,连接块26经弹性片27带动插块24向右移动并从弧形齿条22的齿槽内移出,此时靠背4的限制被解除,医护人员向下摆动靠背4,在靠背4向下摆动的过程中,靠背4经固定箱17带动电机18向下摆动,电机18带动主动带轮19向下摆动,同时靠背4经传动轴3带动转向带轮16顺时针转动,主动带轮19向下拉动传动带21,使转向带轮16包角逐渐增大,当靠背4重新摆动至放置槽2内时,顺时针转动螺纹旋钮25,螺纹旋钮25带动连接块26向左移动,连接块26经弹性片27带动插块24重新插入弧形齿条22的齿槽内,本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设置靠背、传动轴、转向带轮与电机,便于患者从平躺变为坐姿,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拍背,提高了患者的拍背效果,同时设有拍背板、滑动块、楔形带、推块与压块,使拍背板从下至上对患者进行拍背,便于对患者进行拍背护理,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治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
1.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右侧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2),床板(1)右侧经前后轴向的传动轴(3)铰接有可摆入放置槽(2)内的靠背(4),靠背(4)上开设有多排开口朝左的滑动槽(5),多排滑动槽(5)之间沿上下方向均布,滑动槽(5)内滑动连接有左端可伸出滑动槽(5)的拍背板(6),拍背板(6)右端拆卸连接有滑动块(7),滑动块(7)右端设有连接板(8),连接板(8)右端贯穿靠背(4),连接板(8)上开设有前后贯通且左低右高的腰形槽(9),靠背(4)上滑动连接有多个与滑动槽(5)一一对应且上下方向的推块(10),推块(10)上端为上小下大的正三角形,推块(10)下端插入其对应的滑动槽(5)内且设有与腰形槽(9)滑动连接的插柱(11);
所述的靠背(4)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与滑动槽(5)排数相同的从动带轮(12),多个从动带轮(12)沿上下方向交错分布,靠背(4)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相对且位于从动带轮(12)前方的传动带轮(13),多个从动带轮(12)与传动带轮(13)之间经一个楔形带(14)连接且形成一个开口朝后的凹形,楔形带(14)右端设有可与推块(10)上端面接触的压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轴(3)前端贯穿靠背(4)且同轴固定有转向带轮(16),靠背(4)右端设有固定箱(17),固定箱(16)内固定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8),电机(18)输出端贯穿固定箱(17)前侧壁且同轴固定有主动带轮(19),床板(1)前端转动链接有前后轴向且位于转向带轮(16)右方的连接带轮(20),主动带轮(19)、转向带轮(16)及连接带轮(20)经一个传动带(21)连接,当靠背(4)摆动至竖直方向时,转向带轮(16)的包角<(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4)右端设有位于其后侧且与传动轴(3)同轴的弧形齿条(22),弧形齿条(22)下端贯穿床板(1)且与床板(1)滑动连接,床板(1)上开设有位于弧形齿条(22)右方的压槽(23),压槽(23)内设有可插入弧形齿条(22)齿槽内的插块(24),插块(24)左端面为左高右低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1)右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旋钮(25),螺纹旋钮(25)左端插入压槽(23)内且螺纹连接有连接块(26),连接块(26)与压槽(23)滑动连接,连接块(26)左端经弹性片(27)与插块(24)右端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拍背板(6)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t形槽(28),滑动块(7)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可插入t形槽(28)内且可与t形槽(28)阶梯面接触的弹性卡扣(29),滑动槽(5)内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推板(30),两个推板(30)相对端分别可与其对应侧的弹性卡扣(29)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拍背板(6)右端面经弹簧(31)与推板(30)左端面连接,压块(15)下端面经压簧(32)与滑动槽(5)下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其特征在于,下侧的所述的传动带轮(13)右端同轴设有转轴(33),转轴(33)右端插入传动箱内且同轴设有从动锥齿轮(34),电机(18)输出端上同轴设有与从动锥齿轮(34)啮合的主动锥齿轮(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护理拍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1)与靠背(4)上分别开设有矩形槽,两个矩形槽可连通,左侧的矩形槽内铰接有垫板(36),垫板(36)右端与右侧的矩形槽滑动连接,床板(1)上右侧开设有上端与放置槽(2)连通的让位槽(37),固定箱(17)可插入让位槽(37)内,床板(1)前端设有遮挡转向带轮(16)与连接带轮(20)的档盖,床板(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栏杆,床板(1)下端设有沿其四周分布的床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