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板簧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板簧是汽车悬架系统中最传统的弹性元件,由于其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流程短、成本低而且结构能大大简化等优点,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板簧一般是由若干片不等长的合金弹簧钢组合而成一组近似于等强度弹簧梁。在悬架系统中除了起缓冲作用而外,当它在汽车纵向安置,并且一端与车架作固定铰链连接时,即可担负起传递所有各向的力和力矩,以及决定车轮运动的轨迹,起导向的作用,因此就没有必要设置其它的导向机构,另外汽车板簧是多片叠加而成,当载荷作用下变形时,各片有相对的滑动而产生摩擦,产生一定的阻力,促使车身的振动衰减,因此采用此种结构可以不装减振器。
如公开号为cn209039533u的专利涉及一种汽车板簧淬火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板、滑轨和第二竖板,并且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并且第一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双槽皮带轮,并且双槽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两个转动皮带轮,两个所述转动皮带轮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外表面与移动板的一侧相接触,并且转动皮带轮和凸轮的轴心处均通过固定件与第一竖板的一侧转动连接。
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淬火过程中无法使汽车板簧快速充分的进行淬火,无法使汽车板簧快速降温,提高了汽车板簧的耐磨性,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第二,由于淬火完成后汽车板簧上会遗留有淬火油,板簧从淬火油池中带出淬火油在回火的过程中会形成油烟,油烟的产生对生产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同时造成淬火油的浪费,第三,无法对加热后的汽车板簧进行定型,淬火后再改变汽车板簧的形状,影响汽车板簧使用时的质量,人工搬运加热后的汽车板簧,安全系数低,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淬火过程中无法使汽车板簧快速充分的进行淬火,无法使汽车板簧快速降温,降低了汽车板簧的耐磨性,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由于淬火完成后汽车板簧上会遗留有淬火油,板簧从淬火油池中带出淬火油在回火的过程中会形成油烟,油烟的产生对生产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同时造成淬火油的浪费,无法对加热后的汽车板簧进行定型,淬火后再改变汽车板簧的形状,影响汽车板簧使用时的质量,人工搬运加热后的汽车板簧,安全系数低,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包括运输组件、移动组件、压弯组件、冷却组件、去油组件和回火组件,所述运输组件呈水平设置,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运输组件旁侧,所述压弯组件设置在移动组件上,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运输组件旁侧且冷却组件与压弯组件对接,所述去油组件设置在运输组件旁侧,所述回火组件设置在运输组件旁侧。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组件包括运输台、滑动块、运输齿轮、固定轴、气夹、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螺纹杆、两个运输电机和两个运输滑道,所述运输台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和两个第二固定块对称设置在运输台上,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螺纹杆与两个第一固定块和两个第二固定块转动配合,两个所述运输电机对称设置在运输台上,两个螺纹杆分别与两个运输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运输齿轮与两个螺纹杆螺纹配合,两个所述运输滑道对称设置在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上,所述滑动块设置在两个运输滑道之间且滑动块与两个运输滑道滑动配合,所述固定轴设置在运输齿轮上,所述固定轴贯穿滑动块且固定轴与滑动块转动配合,所述气夹设置在固定轴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底板、移动滑道、淬火池、限位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支撑板、转动杆、电机固定块、驱动电机、异型块、拉动杆、推动杆和限位杆,所述冷却底板水平设置在运输组件旁侧,所述移动滑道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滑道对称设置在冷却底板上,所述淬火池底部开设有两个滑动凹槽,所述淬火池设置在冷却底板上,两个所述滑动凹槽分别与两个移动滑道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冷却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弹簧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淬火池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运输台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淬火池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在限位板上,所述转动杆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分别贯穿两个支撑板且转动杆与支撑板转动配合,所述电机固定块设置在冷却底板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固定块上,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异型块有两个,两个所述异型块分别设置在两个转动杆的一端,所述拉动杆的一端设置在两个异型块之间且拉动杆与两个异型块转动配合,所述推动杆的尾端与拉动杆的另一端转动配合,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淬火池的侧壁上,所述推动杆的顶端套设在限位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组件对称设置在淬火池旁侧,每个所述移动组件均包括移动底板、移动齿条、移动齿轮、移动电机、移动块和电动推杆,所述移动底板设置在淬火池旁侧,所述移动底板上开设滑动槽,所述移动块设置在滑动槽内且移动块与移动底板滑动配合,所述移动齿条设置在移动底板的一侧,所述移动电机贯穿移动块且移动电机的主轴朝向移动齿条方向设置,所述移动齿轮设置在移动电机的主轴上,所述移动齿轮与移动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电动推杆设置在移动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弯组件包括固定顶板、压弯底板、固定气缸和压弯顶板,所述固定顶板设置在两个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上,所述压弯底板的两端固定在固定顶板的底部,所述固定气缸设置在固定顶板上且固定气缸的伸缩端贯穿固定顶板,所述压弯顶板设置在固定气缸的伸缩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去油组件包括水油分离箱、喷水架、喷头和水泵,所述水油分离箱设置在运输台的旁侧,所述喷水架设置在水油分离箱的旁侧,所述水泵设置在喷水架上,所述喷头有三个,三个所述喷头等距设置在喷水架上,所述喷头朝向水油分离箱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回火组件包括运输带、回火箱和加热棒,所述运输带设置在运输台的旁侧,所述回火箱设置在运输带的上方,所述加热棒设置在回火箱的内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发明在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两个转动杆在支撑板上转动,从而带动异型块的转动,异型块带动拉动杆左右移动,拉动杆带动推动杆在限位杆上左右移动,推动杆推动淬火池,淬火池在移动滑道上向运输台靠近,使得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回弹,将淬火池再推向限位板,第一弹簧再进行回弹,使得淬火池在冷却底板上左右移动,带动淬火池里的淬火油晃动,进而快速对汽车板簧进行充分降温,提高汽车板簧的耐磨性,提高淬产品的质量。
其二,本发明在通过移动组件将压弯组件移动至气夹旁侧,将汽车板簧防止在压弯底板上,固定气缸工作带动压弯顶板下压,将加热后的汽车板簧压成适合的弯度,再进行降温处理,简化了汽车板簧的制作流程,提高了汽车板簧后期使用的质量。
其三,本发明在将冷却过后的汽车板簧通过气夹固定转动至水油分离箱上方,启动水泵使得喷头对汽车板簧进行喷水,使得汽车板簧上的淬火油和水一起落入水油分离箱中,再将淬火油取出可循环使用,避免后期在回火淬火油形成油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对淬火油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运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冷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组件和压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去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回火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运输组件1、运输台11、滑动块12、运输齿轮13、气夹15、第一固定块16、第二固定块17、螺纹杆18、运输电机19、运输滑道191、移动组件2、移动底板21、移动齿条22、移动齿轮23、移动电机24、移动块25、电动推杆26、滑动槽27、压弯组件3、固定顶板31、压弯底板32、固定气缸33、压弯顶板34、冷却组件4、冷却底板41、移动滑道42、淬火池43、限位板44、第一弹簧45、第二弹簧46、支撑板47、转动杆48、电机固定块49、驱动电机50、异型块51、拉动杆52、推动杆53、限位杆54、滑动凹槽55、去油组件6、水油分离箱61、喷水架62、喷头63、水泵64、回火组件7、运输带71、回火箱72、加热棒7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6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包括运输组件1、移动组件2、压弯组件3、冷却组件4、去油组件6和回火组件7,所述运输组件1呈水平设置,所述移动组件2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所述压弯组件3设置在移动组件2上,所述冷却组件4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且冷却组件4与压弯组件3对接,所述去油组件6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所述回火组件7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
所述运输组件1包括运输台11、滑动块12、运输齿轮13、气夹15、两个第一固定块16、两个第二固定块17、两个螺纹杆18、两个运输电机19和两个运输滑道191,所述运输台11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6和两个第二固定块17对称设置在运输台11上,两个所述螺纹杆18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固定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两个所述螺纹杆18与两个第一固定块16和两个第二固定块17转动配合,两个所述运输电机19对称设置在运输台11上,两个螺纹杆18分别与两个运输电机19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运输齿轮13与两个螺纹杆18螺纹配合,两个所述运输滑道191对称设置在第一固定块16与第二固定块17上,所述滑动块12设置在两个运输滑道191之间且滑动块12与两个运输滑道191滑动配合,所述固定轴设置在运输齿轮13上,所述固定轴贯穿滑动块12且固定轴与滑动块12转动配合,所述气夹15设置在固定轴的顶部;两个运输电机19同时工作,可以带动螺纹杆18同一方向转动或者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运输齿轮13在螺纹杆18上左右移动或进行旋转运动,将汽车板簧放置在气夹15上,气夹15夹紧汽车板簧的一侧,运输齿轮13带动滑动块12向冷却组件4滑动,运输齿轮13转动带动固定轴旋转,从而带动气夹15转动方向,将汽车板簧转向冷却组件4的一侧,不需要人工手动夹持搬运加热后的汽车板簧,省时省力。
所述冷却组件4包括冷却底板41、移动滑道42、淬火池43、限位板44、第一弹簧45、第二弹簧46、支撑板47、转动杆48、电机固定块49、驱动电机50、异型块51、拉动杆52、推动杆53和限位杆54,所述冷却底板41水平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所述移动滑道42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滑道42对称设置在冷却底板41上,所述淬火池43底部开设有两个滑动凹槽55,所述淬火池43设置在冷却底板41上,两个所述滑动凹槽55分别与两个移动滑道42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板44设置在冷却底板41的一侧,所述第一弹簧45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5的一端与限位板44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5的另一端与淬火池4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6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6的一端与运输台11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6的另一端与淬火池4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7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47对称设置在限位板44上,所述转动杆48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48分别贯穿两个支撑板47且转动杆48与支撑板47转动配合,所述电机固定块49设置在冷却底板41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50设置在电机固定块49上,所述转动杆48的一端与驱动电机50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异型块51有两个,两个所述异型块51分别设置在两个转动杆48的一端,所述拉动杆52的一端设置在两个异型块51之间且拉动杆52与两个异型块51转动配合,所述推动杆53的尾端与拉动杆52的另一端转动配合,所述限位杆54设置在淬火池43的侧壁上,所述推动杆53的顶端套设在限位杆54上;驱动电机50工作带动两个转动杆48在支撑板47上转动,从而带动异型块51的转动,异型块51带动拉动杆52左右移动,拉动杆52带动推动杆53在限位杆54上左右移动,推动杆53推动淬火池43,淬火池43在移动滑道42上向运输台11靠近,使得第二弹簧46进行压缩回弹,将淬火池43再推向限位板44,第一弹簧45再进行回弹,使得淬火池43在冷却底板41上左右移动,带动淬火池43里的淬火油晃动,进而快速对汽车板簧进行充分降温,提高汽车板簧的耐磨性,提高淬产品的质量。
所述移动组件2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组件2对称设置在淬火池43旁侧,每个所述移动组件2均包括移动底板21、移动齿条22、移动齿轮23、移动电机24、移动块25和电动推杆26,所述移动底板21设置在淬火池43旁侧,所述移动底板21上开设滑动槽27,所述移动块25设置在滑动槽27内且移动块25与移动底板21滑动配合,所述移动齿条22设置在移动底板21的一侧,所述移动电机24贯穿移动块25且移动电机24的主轴朝向移动齿条22方向设置,所述移动齿轮23设置在移动电机24的主轴上,所述移动齿轮23与移动齿条22相互啮合,所述电动推杆26设置在移动块25上;移动电机24工作带动移动齿轮23在移动齿条22上转动,移动齿轮23带动移动块25在移动底板21的滑动槽27内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电动推杆26左右移动,方便调整压弯组件3与气夹15的距离和高度,电动推杆26工作将汽车板簧完全浸入淬火油中,便于移动汽车板簧至合适的位置进行降温,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所述压弯组件3包括固定顶板31、压弯底板32、固定气缸33和压弯顶板34,所述固定顶板31设置在两个电动推杆26的伸缩端上,所述压弯底板32的两端固定在固定顶板31的底部,所述固定气缸33设置在固定顶板31上且固定气缸33的伸缩端贯穿固定顶板31,所述压弯顶板34设置在固定气缸33的伸缩端上;通过移动组件2将压弯组件3移动至气夹15旁侧,将汽车板簧防止在压弯底板32上,固定气缸33工作带动压弯顶板34下压,将加热后的汽车板簧压成适合的弯度,再进行降温处理,简化了汽车板簧的制作流程,提高了汽车板簧后期使用的质量。
所述去油组件6包括水油分离箱61、喷水架62、喷头63和水泵64,所述水油分离箱61设置在运输台11的旁侧,所述喷水架62设置在水油分离箱61的旁侧,所述水泵64设置在喷水架62上,所述喷头63有三个,三个所述喷头63等距设置在喷水架62上,所述喷头63朝向水油分离箱61设置;将冷却过后的汽车板簧通过气夹15固定转动至水油分离箱61上方,启动水泵64使得喷头63对汽车板簧进行喷水,使得汽车板簧上的淬火油和水一起落入水油分离箱61中,再将淬火油取出可循环使用,避免后期在回火淬火油形成油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对淬火油的浪费。
所述回火组件7包括运输带71、回火箱72和加热棒73,所述运输带71设置在运输台11的旁侧,所述回火箱72设置在运输带71的上方,所述加热棒73设置在回火箱72的内部;气夹15将去油后的汽车板簧运输至运输带71上,再由运输带71传送到回火箱72,加热棒73对汽车板簧进行均匀加热回火,提高产品质量,延长汽车板簧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两个运输电机19同时工作,可以带动螺纹杆18同一方向转动或者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运输齿轮13在螺纹杆18上左右移动或进行旋转运动,将汽车板簧放置在气夹15上,气夹15夹紧汽车板簧的一侧,运输齿轮13带动滑动块12向冷却组件4滑动,运输齿轮13转动带动固定轴旋转,从而带动气夹15转动方向,将汽车板簧转向冷却组件4的一侧,不需要人工手动夹持搬运加热后的汽车板簧,省时省力,移动电机24工作带动移动齿轮23在移动齿条22上转动,移动齿轮23带动移动块25在移动底板21的滑动槽27内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电动推杆26左右移动,方便调整压弯组件3与气夹15的距离和高度,电动推杆26工作将汽车板簧完全浸入淬火油中,便于移动汽车板簧至合适的位置进行降温,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通过移动组件2将压弯组件3移动至气夹15旁侧,将汽车板簧防止在压弯底板32上,固定气缸33工作带动压弯顶板34下压,将加热后的汽车板簧压成适合的弯度,再进行降温处理,简化了汽车板簧的制作流程,提高了汽车板簧后期使用的质量,驱动电机50工作带动两个转动杆48在支撑板47上转动,从而带动异型块51的转动,异型块51带动拉动杆52左右移动,拉动杆52带动推动杆53在限位杆54上左右移动,推动杆53推动淬火池43,淬火池43在移动滑道42上向运输台11靠近,使得第二弹簧46进行压缩回弹,将淬火池43再推向限位板44,第一弹簧45再进行回弹,使得淬火池43在冷却底板41上左右移动,带动淬火池43里的淬火油晃动,进而快速对汽车板簧进行充分降温,提高汽车板簧的耐磨性,提高淬产品的质量,将冷却过后的汽车板簧通过气夹15固定转动至水油分离箱61上方,启动水泵64使得喷头63对汽车板簧进行喷水,使得汽车板簧上的淬火油和水一起落入水油分离箱61中,再将淬火油取出可循环使用,避免后期在回火淬火油形成油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对淬火油的浪费,气夹15将去油后的汽车板簧运输至运输带71上,再由运输带71传送到回火箱72,加热棒73对汽车板簧进行均匀加热回火,提高产品质量,延长汽车板簧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组件(1)、移动组件(2)、压弯组件(3)、冷却组件(4)、去油组件(6)和回火组件(7),所述运输组件(1)呈水平设置,所述移动组件(2)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所述压弯组件(3)设置在移动组件(2)上,所述冷却组件(4)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且冷却组件(4)与压弯组件(3)对接,所述去油组件(6)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所述回火组件(7)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1)包括运输台(11)、滑动块(12)、运输齿轮(13)、固定轴、气夹(15)、两个第一固定块(16)、两个第二固定块(17)、两个螺纹杆(18)、两个运输电机(19)和两个运输滑道(191),所述运输台(11)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6)和两个第二固定块(17)对称设置在运输台(11)上,两个所述螺纹杆(18)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固定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两个所述螺纹杆(18)与两个第一固定块(16)和两个第二固定块(17)转动配合,两个所述运输电机(19)对称设置在运输台(11)上,两个螺纹杆(18)分别与两个运输电机(19)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运输齿轮(13)与两个螺纹杆(18)螺纹配合,两个所述运输滑道(191)对称设置在第一固定块(16)与第二固定块(17)上,所述滑动块(12)设置在两个运输滑道(191)之间且滑动块(12)与两个运输滑道(191)滑动配合,所述固定轴设置在运输齿轮(13)上,所述固定轴贯穿滑动块(12)且固定轴与滑动块(12)转动配合,所述气夹(15)设置在固定轴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4)包括冷却底板(41)、移动滑道(42)、淬火池(43)、限位板(44)、第一弹簧(45)、第二弹簧(46)、支撑板(47)、转动杆(48)、电机固定块(49)、驱动电机(50)、异型块(51)、拉动杆(52)、推动杆(53)和限位杆(54),所述冷却底板(41)水平设置在运输组件(1)旁侧,所述移动滑道(42)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滑道(42)对称设置在冷却底板(41)上,所述淬火池(43)底部开设有两个滑动凹槽(55),所述淬火池(43)设置在冷却底板(41)上,两个所述滑动凹槽(55)分别与两个移动滑道(42)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板(44)设置在冷却底板(41)的一侧,所述第一弹簧(45)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5)的一端与限位板(44)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5)的另一端与淬火池(4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6)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6)的一端与运输台(11)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6)的另一端与淬火池(4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7)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47)对称设置在限位板(44)上,所述转动杆(48)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48)分别贯穿两个支撑板(47)且转动杆(48)与支撑板(47)转动配合,所述电机固定块(49)设置在冷却底板(41)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50)设置在电机固定块(49)上,所述转动杆(48)的一端与驱动电机(50)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异型块(51)有两个,两个所述异型块(51)分别设置在两个转动杆(48)的一端,所述拉动杆(52)的一端设置在两个异型块(51)之间且拉动杆(52)与两个异型块(51)转动配合,所述推动杆(53)的尾端与拉动杆(52)的另一端转动配合,所述限位杆(54)设置在淬火池(43)的侧壁上,所述推动杆(53)的顶端套设在限位杆(5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组件(2)对称设置在淬火池(43)旁侧,每个所述移动组件(2)均包括移动底板(21)、移动齿条(22)、移动齿轮(23)、移动电机(24)、移动块(25)和电动推杆(26),所述移动底板(21)设置在淬火池(43)旁侧,所述移动底板(21)上开设滑动槽(27),所述移动块(25)设置在滑动槽(27)内且移动块(25)与移动底板(21)滑动配合,所述移动齿条(22)设置在移动底板(21)的一侧,所述移动电机(24)贯穿移动块(25)且移动电机(24)的主轴朝向移动齿条(22)方向设置,所述移动齿轮(23)设置在移动电机(24)的主轴上,所述移动齿轮(23)与移动齿条(22)相互啮合,所述电动推杆(26)设置在移动块(2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弯组件(3)包括固定顶板(31)、压弯底板(32)、固定气缸(33)和压弯顶板(34),所述固定顶板(31)设置在两个电动推杆(26)的伸缩端上,所述压弯底板(32)的两端固定在固定顶板(31)的底部,所述固定气缸(33)设置在固定顶板(31)上且固定气缸(33)的伸缩端贯穿固定顶板(31),所述压弯顶板(34)设置在固定气缸(33)的伸缩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油组件(6)包括水油分离箱(61)、喷水架(62)、喷头(63)和水泵(64),所述水油分离箱(61)设置在运输台(11)的旁侧,所述喷水架(62)设置在水油分离箱(61)的旁侧,所述水泵(64)设置在喷水架(62)上,所述喷头(63)有三个,三个所述喷头(63)等距设置在喷水架(62)上,所述喷头(63)朝向水油分离箱(6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汽车板簧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组件(7)包括运输带(71)、回火箱(72)和加热棒(73),所述运输带(71)设置在运输台(11)的旁侧,所述回火箱(72)设置在运输带(71)的上方,所述加热棒(73)设置在回火箱(72)的内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