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具体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及其互助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已有老龄人口达2.56亿,且有一半老人处于独居的状态。这些老人常年独居在家中很容易遇到危险,每年我国都会出现老人出现意外死亡后数日才被发现的事件。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人能作为志愿者来帮助这些独居老人。然而,当前志愿者服务制度缺乏配套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面临着热情难以维持、“简单的扎堆做,难的没人做”等问题。
传统帮助独居老人,一般由独居老人家庭以聘请形式进行帮助独居老人,而聘请的方式基本需要进行付费,时长会出现聘请人不尊重受聘人的情况,或者出现受聘人因工资问题出现不认真或者懈怠照顾独居老人的现象,进而无法完成原始照顾独居老人的意愿。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包括:
志愿端,与所述公益端连通的公益端,与所述公益端连通的受益端,以及与所述志愿端、公益端和受益端连通的存储端;
所述志愿端、公益端和受益端形成联盟链;
所述公益端包括官方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
所述社会公益组织进行引导志愿端用户进行为公益服务;
所述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同时帮助志愿端进行公益服务和接收志愿端及受益端对公益服务的反馈和评价;
所述志愿端包括通过公益组织注册申请且经过身份认证的志愿者;
通过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同时帮助志愿端进行公益服务和接收志愿端及受益端对公益服务的反馈和评价;进行由公益端进行评价志愿端的信誉等级,进而避免了志愿者不认真完成志愿任务的情况,同时避免了受益端的恶意及无理要求。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官方公益组织负责对志愿任务进行初始发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量控制,官方公益组织与社会公益组织作为节点,参与到各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志愿活动记账与交易的监督;
所述社会公益组织参与联盟链上记账,社会公益组织所完成的志愿活动也能得到联盟链上其他成员的认可,通过设计不同的联盟链节点,进行记录志愿任务的详细情况,进而使得联盟链上的其他节点可以查询该志愿任务的具体情况,避免出现恶意包庇现象。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志愿者通过联盟链进行接收志愿需求,进而通过联盟链进行对完成志愿需求时长的监督,以及通过存储端进行对完成志愿需求时长的存放和取出。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联盟链包括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时长提取和志愿监督。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发布需求包括受益端联系公益组织节点发布志愿需求;
所述响应需求包括志愿者响应及提供服务;
所述时长存入包括通过联盟链将志愿时长存入存储端;
所述时长提取包括当志愿者需要服务时,通过提现志愿时长换取志愿服务;
所述志愿监督包括由其他社会公益组织节点对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和时长提取流程的监督。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公益组织节点根据服务指导机制进行实现服务价值循环;
所述指导机制为服务定价方案;
所述服务定价方案包括服务完成方案和成本方案。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成本方案包括价格情况;所述价格情况由服务地区和服务难度决定;
所述价格为志愿者服务时长;
所述服务完成方案包括服务申请情况;
所述服务申请情况由服务吸引度、志愿者信誉和特定服务组成;
所述服务吸引度由价格情况决定;价格情况与所述服务吸引度成正比;
所述志愿者信誉体现在当多个志愿者在同一时间点申请同一任务时,信用评分最高者优先获得;
所述特定服务主要体现为需要具有护理经验人员进行帮助;所述特定服务价格高于平常服务价格;所述平常服务为普通志愿者即可完成的志愿服务;
通过划分不同的服务价格,进行派发不同信誉度的志愿者,进行合理分配志愿者,进而避免了志愿者出现,简单的扎堆做,难的没人做现象。
所述服务价格为完成志愿任务时长。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时,通过进行对不同社会公益组织的信誉程度进行划分等级;进而根据不同等级的社会公益组织进行提供不同等级的志愿者服务;
所述公益组织注册在进行审核志愿者后,根据志愿者接收任务完成程度及赴约快慢进行对志愿者进行信誉划分,当志愿者多次出现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时,将进行标记;
志愿者可通过高于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次数的两倍次数进行消除标记,即可恢复志愿者的信誉;
当志愿者被标记后,再次出现多次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时,将进行对志愿者标记黑名单,次数将不再给予标记黑名单的志愿者发布任务;
多次不少于4次;
通过划分信誉,进行遏制志愿者出现的恶意不认真完成任务的情况,通过避免志愿者接收任务后,不急时完成任务,进而给出受益端带来损失。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
当志愿者异地亲人具有志愿需求时,可由志愿者进行完成对异地亲人的志愿需求申请,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兑换在异地亲人城市的志愿者给予异地亲人同等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
当志愿者年老时,也可以申请志愿需求,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通过存储完成志愿需求时长兑换筒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通过设计互助系统,进行存储年轻时的公益时间,进行给予老年、异地家属的公益服务,以“储蓄时间”的方式,通过志愿时长真实存证,完善志愿者评价与激励回馈制度,打造互助养老社会公益平台,进而取代传统聘请方式,避免出现聘请人不尊重受聘人的情况,或者出现受聘人因工资问题出现不认真或者懈怠照顾独居老人的现象,进而无法完成原始照顾独居老人的意愿。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的互助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步骤1、由受益端进行发布志愿任务,由公益端进行接收规划志愿任务;
步骤2、当志愿任务规划完成后,由公益端进行发布,此时通过公益端认证注册的志愿者将进行领取任务;
步骤3、当志愿者领取任务后,志愿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受的志愿任务;
联盟链发布志愿任务包括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时长提取和志愿监督;
步骤4、在志愿者在完成接收任务过程中,由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同时帮助志愿端进行公益服务和接收志愿端对公益服务的反馈,同时由存储端进行记录志愿者完成任务的志愿需求时长;
步骤5、当志愿者异地亲人具有志愿需求时,可由志愿者进行完成对异地亲人的志愿需求申请,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兑换在异地亲人城市的志愿者给予异地亲人同等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通过设计联盟链进相互监督和反馈,以年轻时“我为别人”,年迈时“别人为我”的理念进行设计互助系统,以“储蓄时间”的方式,通过志愿时长真实存证,完善志愿者评价与激励回馈制度,打造互助养老社会公益平台,进而取代传统聘请方式,避免出现聘请人不尊重受聘人的情况,或者出现受聘人因工资问题出现不认真或者懈怠照顾独居老人的现象,进而无法完成原始照顾独居老人的意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服务定价方案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联盟链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服务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联盟链职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异地养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分析,出现这一问题(无法完成原始照顾独居老人的意愿)的原因在于,传统帮助独居老人,一般由独居老人家庭以聘请形式进行帮助独居老人,而聘请的方式基本需要进行付费,时长会出现聘请人不尊重受聘人的情况,或者出现受聘人因工资问题出现不认真或者懈怠照顾独居老人的现象,进而无法完成原始照顾独居老人的意愿,而本发明通过设计联盟链进相互监督和反馈,以年轻时“我为别人”,年迈时“别人为我”的理念进行设计互助系统,以“储蓄时间”的方式,通过志愿时长真实存证,完善志愿者评价与激励回馈制度,打造互助养老社会公益平台,进而取代传统聘请方式,避免出现聘请人不尊重受聘人的情况,或者出现受聘人因工资问题出现不认真或者懈怠照顾独居老人的现象,进而无法完成原始照顾独居老人的意愿。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包括:志愿端,与所述公益端连通的公益端,与所述公益端连通的受益端,以及与所述志愿端、公益端和受益端连通的存储端;
所述志愿端、公益端和受益端形成联盟链;
所述公益端包括官方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
所述社会公益组织进行引导志愿端用户进行为公益服务;
所述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同时帮助志愿端进行公益服务和接收志愿端及受益端对公益服务的反馈和评价;
所述志愿端包括通过公益组织注册申请且经过身份认证的志愿者;
通过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同时帮助志愿端进行公益服务和接收志愿端及受益端对公益服务的反馈和评价;进行由公益端进行评价志愿端的信誉等级,进而避免了志愿者不认真完成志愿任务的情况,同时避免了受益端的恶意及无理要求。
所述官方公益组织负责对志愿任务进行初始发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量控制,官方公益组织与社会公益组织作为节点,参与到各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志愿活动记账与交易的监督;
所述社会公益组织参与联盟链上记账,社会公益组织所完成的志愿活动也能得到联盟链上其他成员的认可,通过设计不同的联盟链节点,进行记录志愿任务的详细情况,进而使得联盟链上的其他节点可以查询该志愿任务的具体情况,避免出现恶意包庇现象。
所述志愿者通过联盟链进行接收志愿需求,进而通过联盟链进行对完成志愿需求时长的监督,以及通过存储端进行对完成志愿需求时长的存放和取出。
所述联盟链包括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时长提取和志愿监督。
所述发布需求包括受益端联系公益组织节点发布志愿需求;
所述响应需求包括志愿者响应及提供服务;
所述时长存入包括通过联盟链将志愿时长存入存储端;
所述时长提取包括当志愿者需要服务时,通过提现志愿时长换取志愿服务;
所述志愿监督包括由其他社会公益组织节点对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和时长提取流程的监督。
所述公益组织节点根据服务指导机制进行实现服务价值循环;
所述指导机制为服务定价方案;
所述服务定价方案包括服务完成方案和成本方案。
所述成本方案包括价格情况;所述价格情况由服务地区和服务难度决定;
所述价格为志愿者服务时长;
所述服务完成方案包括服务申请情况;
所述服务申请情况由服务吸引度、志愿者信誉和特定服务组成;
所述服务吸引度由价格情况决定;价格情况与所述服务吸引度成正比;
所述志愿者信誉体现在当多个志愿者在同一时间点申请同一任务时,信用评分最高者优先获得;
所述特定服务主要体现为需要具有护理经验人员进行帮助;所述特定服务价格高于平常服务价格;所述平常服务为普通志愿者即可完成的志愿服务;
通过划分不同的服务价格,进行派发不同信誉度的志愿者,进行合理分配志愿者,进而避免了志愿者出现,简单的扎堆做,难的没人做现象。
所述服务价格为完成志愿任务时长。
所述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时,通过进行对不同社会公益组织的信誉程度进行划分等级;进而根据不同等级的社会公益组织进行提供不同等级的志愿者服务;
所述公益组织注册在进行审核志愿者后,根据志愿者接收任务完成程度及赴约快慢进行对志愿者进行信誉划分,当志愿者多次出现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时,将进行标记;
志愿者可通过高于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次数的两倍次数进行消除标记,即可恢复志愿者的信誉;
当志愿者被标记后,再次出现多次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时,将进行对志愿者标记黑名单,次数将不再给予标记黑名单的志愿者发布任务;
多次不少于4次;
通过划分信誉,进行遏制志愿者出现的恶意不认真完成任务的情况,通过避免志愿者接收任务后,不急时完成任务,进而给出受益端带来损失。
当志愿者异地亲人具有志愿需求时,可由志愿者进行完成对异地亲人的志愿需求申请,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兑换在异地亲人城市的志愿者给予异地亲人同等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
当志愿者年老时,也可以申请志愿需求,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通过存储完成志愿需求时长兑换筒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通过设计互助系统,进行存储年轻时的公益时间,进行给予老年、异地家属的公益服务,以“储蓄时间”的方式,通过志愿时长真实存证,完善志愿者评价与激励回馈制度,打造互助养老社会公益平台,进而取代传统聘请方式,避免出现聘请人不尊重受聘人的情况,或者出现受聘人因工资问题出现不认真或者懈怠照顾独居老人的现象,进而无法完成原始照顾独居老人的意愿。
工作原理说明:由受益端进行发布志愿任务,由公益端进行接收规划志愿任务;当志愿任务规划完成后,由公益端进行发布,此时通过公益端认证注册的志愿者将进行领取任务;由官方公益组织负责对志愿任务进行初始发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量控制,官方公益组织与社会公益组织作为节点,参与到各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志愿活动记账与交易的监督;社会公益组织参与联盟链上记账,社会公益组织所完成的志愿活动也能得到联盟链上其他成员的认可;志愿者通过联盟链进行接收志愿需求,进而通过联盟链进行对完成志愿需求时长的监督,以及通过存储端进行对完成志愿需求时长的存放和取出;
当志愿者领取任务后,志愿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受的志愿任务;联盟链发布志愿任务包括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时长提取和志愿监督;发布需求包括受益端联系公益组织节点发布志愿需求;响应需求包括志愿者响应及提供服务;时长存入包括通过联盟链将志愿时长存入存储端;时长提取包括当志愿者需要服务时,通过提现志愿时长换取志愿服务;志愿监督包括由其他社会公益组织节点对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和时长提取流程的监督;在志愿者在完成接收任务过程中,由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同时帮助志愿端进行公益服务和接收志愿端对公益服务的反馈,同时由存储端进行记录志愿者完成任务的志愿需求时长;同时公益组织节点根据服务指导机制进行实现服务价值循环;指导机制包括服务定价方案;所述服务定价方案包括服务完成方案和成本方案;所述成本方案包括价格情况;所述价格情况由服务地区和服务难度决定;所述价格为志愿者服务时长;所述服务完成方案包括服务申请情况;所述服务申请情况由服务吸引度、志愿者信誉和特定服务组成;所述服务吸引度由价格情况决定;价格情况与所述服务吸引度成正比;所述志愿者信誉体现在当多个志愿者在同一时间点申请同一任务时,信用评分最高者优先获得;所述特定服务主要体现为需要具有护理经验人员进行帮助;所述特定服务价格高于平常服务价格;所述平常服务为普通志愿者即可完成的志愿服务;当志愿者异地亲人具有志愿需求时,可由志愿者进行完成对异地亲人的志愿需求申请,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兑换在异地亲人城市的志愿者给予异地亲人同等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当志愿者年老时,也可以申请志愿需求,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通过存储完成志愿需求时长兑换筒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时,通过进行对不同社会公益组织的信誉程度进行划分等级;进而根据不同等级的社会公益组织进行提供不同等级的志愿者服务;所述公益组织注册在进行审核志愿者后,根据志愿者接收任务完成程度及赴约快慢进行对志愿者进行信誉划分,当志愿者多次出现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时,将进行标记;志愿者可通过高于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次数的两倍次数进行消除标记,即可恢复志愿者的信誉;当志愿者被标记后,再次出现多次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时,将进行对志愿者标记黑名单,次数将不再给予标记黑名单的志愿者发布任务;多次不少于4次。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志愿端,与所述公益端连通的公益端,与所述公益端连通的受益端,以及与所述志愿端、公益端和受益端连通的存储端;
所述志愿端、公益端和受益端形成联盟链;
所述公益端包括官方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
所述社会公益组织进行引导志愿端用户进行为公益服务;
所述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同时帮助志愿端进行公益服务和接收志愿端及受益端对公益服务的反馈和评价;
所述志愿端包括通过公益组织注册申请且经过身份认证的志愿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官方公益组织负责对志愿任务进行初始发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量控制,官方公益组织与社会公益组织作为节点,参与到各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志愿活动记账与交易的监督;
所述社会公益组织参与联盟链上记账,社会公益组织所完成的志愿活动也能得到联盟链上其他成员的认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志愿者通过联盟链进行接收志愿需求,进而通过联盟链进行对完成志愿需求时长的监督,以及通过存储端进行对完成志愿需求时长的存放和取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联盟链包括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时长提取和志愿监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发布需求包括受益端联系公益组织节点发布志愿需求;
所述响应需求包括志愿者响应及提供服务;
所述时长存入包括通过联盟链将志愿时长存入存储端;
所述时长提取包括当志愿者需要服务时,通过提现志愿时长换取志愿服务;
所述志愿监督包括由其他社会公益组织节点对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和时长提取流程的监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公益组织节点根据服务指导机制进行实现服务价值循环;
所述指导机制为服务定价方案;
所述服务定价方案包括服务完成方案和成本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成本方案包括价格情况;所述价格情况由服务地区和服务难度决定;
所述价格为志愿者服务时长;
所述服务完成方案包括服务申请情况;
所述服务申请情况由服务吸引度、志愿者信誉和特定服务组成;
所述服务吸引度由价格情况决定;价格情况与所述服务吸引度成正比;
所述志愿者信誉体现在当多个志愿者在同一时间点申请同一任务时,信用评分最高者优先获得;
所述特定服务主要体现为需要具有护理经验人员进行帮助;所述特定服务价格高于平常服务价格;所述平常服务为普通志愿者即可完成的志愿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时,通过进行对不同社会公益组织的信誉程度进行划分等级;进而根据不同等级的社会公益组织进行提供不同等级的志愿者服务;
所述公益组织注册在进行审核志愿者后,根据志愿者接收任务完成程度及赴约快慢进行对志愿者进行信誉划分,当志愿者多次出现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时,将进行标记;
志愿者可通过高于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次数的两倍次数进行消除标记,即可恢复志愿者的信誉;
当志愿者被标记后,再次出现多次赴约不及时任务完成度不足时,将进行对志愿者标记黑名单,次数将不再给予标记黑名单的志愿者发布任务;
多次不少于4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其特征是:
当志愿者异地亲人具有志愿需求时,可由志愿者进行完成对异地亲人的志愿需求申请,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兑换在异地亲人城市的志愿者给予异地亲人同等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
当志愿者年老时,也可以申请志愿需求,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通过存储完成志愿需求时长兑换筒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
10.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系统的互助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步骤1、由受益端进行发布志愿任务,由公益端进行接收规划志愿任务;
步骤2、当志愿任务规划完成后,由公益端进行发布,此时通过公益端认证注册的志愿者将进行领取任务;
步骤3、当志愿者领取任务后,志愿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受的志愿任务;
联盟链发布志愿任务包括发布需求、响应需求、时长存入、时长提取和志愿监督;
步骤4、在志愿者在完成接收任务过程中,由官方公益组织进行监督社会公益组织是否合规,同时帮助志愿端进行公益服务和接收志愿端对公益服务的反馈,同时由存储端进行记录志愿者完成任务的志愿需求时长;
步骤5、当志愿者异地亲人具有志愿需求时,可由志愿者进行完成对异地亲人的志愿需求申请,志愿者可通过自身完成志愿需求时长进行兑换在异地亲人城市的志愿者给予异地亲人同等时长的志愿服务及同等信誉志愿者的志愿服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