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药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壬二酸因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抑制油脂分泌、抑制黑色素生成、抑制细胞增生以及防止毛囊角质化过度等功效,在医药、化妆品及保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普通痤疮、黑素瘤、恶性雀斑、黄褐斑、酒糟鼻等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改善皮肤老化、亮肤增白、降低色素沉着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壬二酸安全性较高,无全身不良反应,与常见的抗生素类、激素类抗痤疮药相比,具有良好的人体耐受性,不易出现耐药性以及经粘膜、皮肤的致畸作用和潜在的内分泌失衡问题,在医疗、美容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壬二酸类药、妆产品被国内外医药企业相继开发。1989年,由德国scheringac公司研发的壬二酸乳膏正式问世,1996年,美国fda批准壬二酸为痤疮、红斑等皮肤病的治疗药物,2003年,浙江康恩贝集团研制的商品名“斗豆”的壬二酸乳膏制剂获批上市,掀起了国内科研机构及医药企业对壬二酸相关制剂研究的热潮。壬二酸现有上市剂型包括:乳膏剂、凝胶剂和胶浆剂,其使用方式均为局部涂抹,制剂中的壬二酸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角质层,到达表皮层和真皮层,从而发挥药效,但有限的渗透量,使得药物有效利用率低,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壬二酸浓度达到起效目的(上市产品中壬二酸含量:10%-20%),但易引起红斑、瘙痒、鳞屑、烧灼感等局部皮肤刺激性。此外,壬二酸本身水溶性较差,使其处方研制具有一定难度。中国专利cn106420787a公开了一种含有壬二酸的痤疮膏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壬二酸等活性成分与油脂性基质材料共混,从而提高壬二酸的溶解性和皮肤渗透性,但对于皮脂分泌旺盛的痘痘肌肤而言,大量油脂性基质的使用无疑是雪上加霜,易堵塞皮肤毛孔,减缓皮肤代谢速率,加剧皮肤疾病的恶化。相较之下,不油腻、透气性佳的水溶性基质处方更适用于改善肌肤症状,同时增加患者使用的皮肤舒适感。中国专利cn108553411a中公开了一种壬二酸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处方组成为:15%壬二酸,1%水杨酸,2%zen,70%1,3-丙二醇以及12%去离子水。高浓度1,3-丙二醇的使用不仅可提高壬二酸的溶解度,同时作为促渗剂,可增加皮肤对活性成分的吸收,但大剂量醇类试剂的使用对皮肤具有一定刺激作用,而且2%zen水凝胶的ph约为5.8,本身即为酸性环境,又添加了大量的壬二酸、水杨酸等酸性药物,使得凝胶剂整体酸度较大,也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性。中国专利cn108187070a中公开了一种壬二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具有提高壬二酸溶解度,增强药物稳定性的优点,但制备工艺繁杂,需先在反应釜中高温混合再喷雾干燥两步过程,耗时较长,不利于壬二酸新型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实现要素:基于以上事实,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皮肤温和性好、避免壬二酸局部皮肤刺激性且不影响壬二酸抗菌活性效果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用于制备微针针尖的溶液处方包含:活性成分、苦参碱和水溶性基质材料;所述活性成分包含壬二酸,所述壬二酸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0%。进一步地,所述苦参碱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3%--20%。进一步地,所述壬二酸与苦参碱的摩尔比为1:1-1:1.5。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基质材料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衍生物、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谷氨酸、硫酸软骨素、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普鲁兰多糖、葡聚糖、海藻糖、蔗糖、卵磷脂、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甘油、聚乙二醇、甘油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进一步地,所述壳聚糖衍生物选自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胍基乙酸改性壳聚糖、接枝胍基和羰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壳聚糖、接枝胍基和氨基酸基团的壳聚糖、接枝碱性氨基酸或其低聚物和疏水性氨基酸或其低聚物的壳聚糖。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基质材料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0%。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基质材料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0%。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中还包含功能性物质。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物质选自羟基积雪草苷、甘草提取物、茶多酚、水杨酸、丹参酮、果酸、桃拓酚、绿原酸、β-1,3-葡聚糖、氨甲环酸、白藜芦醇、烟酰胺、熊果素、甘草黄酮、角鲨烷、尿囊素、维生素c乙基醚、维生素e、精烟酰胺、泛醇、微生物b6、肌醇、丝肽、米诺地尔、二氨基嘧啶氧化物、吡咯烷基二氨基嘧啶氧化物、白芨提取物、大黄提取物、金缕梅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物质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01%-10%。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物质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01%-5%。为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至少包括针尖溶液的配制步骤,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将壬二酸的水溶液、苦参碱混合,于室温下加入水溶性基质材料,待溶解完全,得所述针尖溶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解决了现有壬二酸制剂皮肤渗透性能较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该微针贴片可以一次性使用,可以有效刺穿皮肤角质层,使壬二酸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皮肤表皮层或真皮层,具有快速起效,可降低给药浓度,提高药物有效利用率,患者使用方便,不存在交叉感染等优点。同时,本发明微针贴片的成分中,壬二酸与苦参碱的结合可协同发挥治疗痤疮的功效。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试验例中配方1-5在荧光显微镜下的析出情况图片。图2示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微针贴片的形貌图。图3中a和b依次为实施例2和对比例1中微针贴片作用于人体10分钟后皮肤表面形貌图。图4示出实施例2中微针贴片作用于人体10分钟后,微针贴片的表面形貌。图5中a和b依次为实施例2中微针贴片作用于人体前和作用与人体10分钟后,微针针尖的高度形貌图。图6示出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分层微针的sem图图7示出实施例9中微针贴片作用于人体10分钟后,微针贴片的表面形貌。图8中a和b依次示出实施例16中的祛痘微针贴片进行一次治疗前、后visia成像对比图。图9中a、b和c依次示出实施例17中的祛痘微针贴片进行治疗前、两次治疗后以及治疗一周后患部皮肤对比图。图10中a、b和c依次示出对比例2中的祛痘微针贴片进行治疗前、一次、两次治疗后患部皮肤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现有的壬二酸药物剂型中,主要是通过局部涂抹,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角质层,到达表皮层和真皮层,从而发挥药效,但有限的渗透量,使得药物有效利用率低,而提高药物中壬二酸的浓度则容易引起红斑、瘙痒、鳞屑、烧灼感等局部皮肤刺激性;且壬二酸水中溶解度低,难以制得温和、无刺激且不降低其抗菌效果的水溶性处方。因此,为了提高壬二酸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其水溶性、减少其对人体的刺激性,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用于制备微针针尖的溶液处方包含:活性成分、苦参碱和水溶性基质材料;所述活性成分包含壬二酸,所述壬二酸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0%。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微针可以为一体式微针,也可以是分层微针,即本发明中的针尖溶液可以仅用于形成微针的针尖部位,也可以用于形成一体式的微针,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本发明提供的微针针尖溶液处方的基础上,制备其它结构类型的微针,本发明对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制。在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壬二酸与苦参碱的摩尔比为1:1-1:1.5。该微针贴片中,利用壬二酸为二元酸,可进行二级电离,即pka1=4.53,pka2=5.33的特点,通过调控苦参碱与壬二酸的配比,实现壬二酸的部分离子化,即将溶液ph控制在一、二级酸度系数之间,可实现壬二酸在溶液中同时以羧酸分子、离子盐两种形态存在,不仅可增加壬二酸的水中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不影响壬二酸抗菌活性的正常发挥,制得ph约为5的正常皮肤舒适的酸碱环境,避免皮肤刺激性,提高壬二酸作为活性成分使用的安全性,且还能保证微针成型;同时壬二酸与苦参碱的该配比结合可更有效的协同促进发挥治疗痤疮的效果。在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苦参碱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3%-20%。可以理解,在该针尖溶液中,还包含水。本实施方式中,水溶性基质材料为微针贴片成型的基质材料,常规可用于微针贴片的基质材料的材质都可以。示例性的水溶性基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衍生物、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谷氨酸、硫酸软骨素、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普鲁兰多糖、葡聚糖、海藻糖、蔗糖、卵磷脂、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甘油、聚乙二醇、甘油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进一步地,示例性的壳聚糖衍生物选自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胍基乙酸改性壳聚糖、接枝胍基和羰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壳聚糖、接枝胍基和氨基酸基团的壳聚糖、接枝碱性氨基酸或其低聚物和疏水性氨基酸或其低聚物的壳聚糖。进一步地,水溶性基质材料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0%。示例性的水溶性基质材料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包括但不限于2-70%、2-50%、10-50%、15-50%等。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需求添加功能性物质,例如羟基积雪草苷、甘草提取物、茶多酚、水杨酸、丹参酮、果酸、桃拓酚、绿原酸、β-1,3-葡聚糖、氨甲环酸、白藜芦醇、烟酰胺、熊果素、甘草黄酮、角鲨烷、尿囊素、维生素c乙基醚、维生素e、精烟酰胺、泛醇、微生物b6、肌醇、丝肽、米诺地尔、二氨基嘧啶氧化物、吡咯烷基二氨基嘧啶氧化物、白芨提取物、大黄提取物、金缕梅提取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以赋予该微针贴片更多的功能,如祛斑、治疗黑色素瘤、增白亮肤、护发生发等。从而在多种皮肤相关疾病和保健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功能性物质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为0.001%-10%。在一些示例性的例子中包括但不限于为0.001%-8%、0.001%-5%、0.005%-5%等。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可以解决现有壬二酸制剂的(1)皮肤渗透性能较差;(2)为脂溶性基质,使用时较油腻,且易闷痘;(3)使用中易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刺激性的问题。该微针贴片可有效刺穿皮肤角质层,使壬二酸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皮肤表皮层或真皮层,具有快速起效、可降低给药浓度、提高药物有效利用率、患者使用方便、不存在交叉感染等优点。此外,选苦参碱与壬二酸进行配伍使用。苦参碱因结构中具有叔胺基团呈强碱性,与壬二酸合用,使壬二酸部分离子化,在发挥抗痤疮功效的同时,也起到增溶剂、ph调节剂、抗敏剂、防腐剂的作用,精炼处方组成,使得前期溶液配制工艺更为简便、快捷,极大提高了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本发明通过处方优化,获得壬二酸与苦参碱配伍使用的最佳配比,通过与适宜的基质材料混合使用,在达到以上效果的同时,还可保证微针成型。本发明的微针贴片,通过与其他有效活性成分配伍作用,可在祛痘、祛斑、治疗黑色素瘤、增白亮肤、护发生发等多种皮肤相关疾病和保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针尖溶液的配制步骤,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将壬二酸的水溶液、苦参碱混合,于室温下加入水溶性基质材料,待溶解完全,得所述针尖溶液。以下,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需要说明,以下各表中提到的摩尔比例均为壬二酸与苦参碱的摩尔比。试验例壬二酸与苦参碱的配比工艺研究溶液配制方法:在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超纯水,使用电子天平称取适量壬二酸加入水中,然后将离心管置于70℃水浴环境中,促进壬二酸溶解,待其溶解完全后,使用电子天平称取适量苦参碱加入离心管中,溶解完全后,置于室温下自然冷却,其中,壬二酸与苦参碱的配比如下表1所示。(1)溶解情况评价:待溶液恢复到室温后,先肉眼观察试管中溶液的溶解情况,是否有可见未溶物,然后使用吸管吸取各溶液一滴,滴加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待其自然挥干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配方1-5在荧光显微镜下的析出情况依次如图1中的a-e及表1所示。(2)溶液ph测定:使用ph计测试各溶液的ph值,结果如下表1所示。结果表明,当壬二酸与苦参碱的摩尔比低于1:1时,溶液中无肉眼可见的未溶物存在,微观表现为荧光显微镜下无壬二酸晶体析出;当壬二酸与苦参碱的摩尔比达到1:1.8时,ph为5.86,高于5.33,此时,壬二酸处于完全离子化的状态,而在完全离子化的状态下,其抗菌活性降低,无法正常发挥药理作用。且配方4中,因为壬二酸没有完全溶解,故无法用于针尖溶液的制备中,从而无法用于微针的制备中。故确定所需壬二酸与苦参碱的最佳配比为1:1-1:1.5。表1壬二酸与苦参碱不同配比表实施例1含有壬二酸的分层微针制备1.制备工艺:(1)针尖溶液配制在离心管中加入9.885ml的超纯水,使用电子天平称取壬二酸0.05g溶解水中,然后将离心管置于70℃水浴环境中,促进壬二酸溶解,待其溶解完全后,加入0.065g苦参碱,此时壬二酸与苦参碱摩尔比为1:1,待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1g,称取海藻糖0.1g加入,搅拌溶解,然后置于离心机中脱除气泡,即获得微针针尖溶液。(2)基底溶液的配制在离心管中加入7.8ml的超纯水,使用电子天平称取羟乙基纤维素2g,pvpk900.2g加入离心管中,待其溶解完全后,置于离心机中脱除气泡,即获得微针基底溶液。(3)加样制备微针使用连续加样枪,吸取定量的微针针尖溶液,滴加在清洗干净并干燥后的pdms模具上,通过负压抽真空的方式,促使针尖溶液进入针孔单元,待其干透成膜后,吸取定量不含药物的基底溶液,滴加在各个针孔单元上,在吹风条件下干燥,待其干燥完全后,脱模,即得含有壬二酸的分层微针贴片,其形貌图如图2所示。实施例2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分层针微针贴片,区别在于,针尖溶液的配方不同,配方及溶解情况及ph如表2所示(表2中,余量没示出的组分为水)。将制备得到的微针贴片其作用于敏感肌肤志愿者的胳膊上,作用10分钟,然后取下观察皮肤是否出现过敏情况,效果如图3中的a所示,其中,皮肤轻微泛红(微针作用区域,因微针对皮肤角质层的穿刺,属于正常现象),约2小时后,红色逐渐消退,无瘙痒、肿胀、弥散性过敏等刺激反应;作用10分钟后所得微针贴片的表面形貌如图4所示。该微针贴片的微针针高以及作用人体皮肤10min后残留针高图分别如图5中a和b所示。表2分别使用苦参碱、精氨酸增溶壬二酸的微针处方组成表(单位为g/-ml)摩尔比例壬二酸苦参碱精氨酸cmc海藻糖溶解情况溶液ph实施例21:10.5%0.65%-1%1%完全溶解4.83对比例11:10.5%-0.5%1%1%完全溶解4.92对比例1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分层针,区别在于,针尖溶液的配方不同,配方及溶解情况及ph如表2所示。将制备得到的微针贴片其作用于敏感肌肤志愿者的胳膊上,作用10分钟,然后取下观察皮肤是否出现过敏情况,效果如图3中的b所示。对比例1效果如图3中的b所示,受试者反馈微针作用部位皮肤瘙痒,弥漫性发红,且出现鼓包、肿胀等过敏反应。比较实施例2和对比例1的结果可知,含有苦参碱的微针可减缓壬二酸对不耐受使用者的皮肤刺激性,具有良好的皮肤安全性,增加壬二酸的适用人群数量。实施例3-8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分层针微针贴片,区别在于,针尖溶液配方不同,配方如表3所示。其中,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分层微针的sem图如图6所示。表3含有壬二酸的分层微针贴片的针尖溶液处方及基质材料处方(此处针尖溶液即指由活性成分和基质材料组成的处方)表(单位为g/ml,且处方中余量均为水)实施例9含有壬二酸的一体微针的制备(1)微针溶液的配制按照壬二酸与苦参碱摩尔比例为1:1配制溶液,在离心管中加入7.3ml的超纯水,使用电子天平称取聚乙烯醇2g加入其中,置于80℃烘箱中溶解,待其溶解完全后取出,使用药匙取壬二酸0.5g溶解其中,然后将离心管置于70℃水浴环境中,促进壬二酸溶解,待其溶解完全后,加入0.65苦参碱,调节溶液ph,增大壬二酸的溶解度,待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后,称取羧甲基壳聚糖0.5g加入,搅拌溶解,然后置于离心机中脱除气泡,即获得含有壬二酸的微针溶液。(2)加样制备微针使用连续加样枪,吸取定量的微针针尖溶液,滴加在清洗干净并干燥后的pdms模具上,通过负压抽真空的方式,促使溶液进入针孔单元,待其干燥完全后,脱模,即得含有壬二酸的一体微针贴片。将制备得到的微针贴片其作用于敏感肌肤志愿者的胳膊上,作用10分钟后所得微针贴片的表面形貌如图7所示,受试者皮肤微针作用部位无过敏反应。实施例10-15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一体微针贴片,区别在于,微针溶液的配方不同,配方如表4所示。不同处方所制微针进行皮肤安全性测试,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表4含有壬二酸的一体微针贴片的处方组成表实施例16-21微针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具体针尖溶液处方如表5所示。通过实施例16-21制备得到的含有壬二酸的祛痘微针贴片具有非常好的祛痘效果,且无皮肤过敏反应。招募患有中度痤疮的患者进行药效学评价,使用前对患者痤疮部位皮肤进行visia成像,然后使用实施例16的祛痘微针贴片贴附于患者痤疮部位,用力按压20秒,继续贴敷20分钟后揭下作为一次治疗,治疗后间隔24小时,再次对患者痤疮部位皮肤进行visia成像,并与使用前效果图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使用一次祛痘微针贴片治疗后,痤疮部位皮肤受损区域面积缩小,红肿情况得到改善,患者使用体验效果良好,说明祛痘微针贴片具有快速治愈痤疮的效果。实施例16中的祛痘微针贴片进行一次治疗前、后visia成像对比图依次如图8中的a和b所示。实施例17中的祛痘微针贴片进行治疗前、治疗两次后以及治疗一周后患部皮肤对比图依次如图9中的a、b和c所示。图片显示,患者痤疮类型为脓包型,轻触有疼痛感,使用实施例17的祛痘微针贴片贴附于患者痤疮部位,用力按压20秒,继续贴敷20分钟后揭下作为一次治疗,间隔24小时后,再次使用,两贴过后,患部脓包明显缩小、变瘪,一周后,脓包完全消失,患部皮肤愈合良好,未留下明显痘印。表5含有壬二酸的祛痘微针贴片的处方组成表实施例22-27含有壬二酸的增白微针贴片的制备微针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具体针尖液处方如表6所示。通过实施例22-27制备得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具有非常好的增白效果。表6含有壬二酸的增白微针贴片处方组成表实施例28-33含有壬二酸的祛斑微针贴片的制备微针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区别之处在于,具体针尖液处方如表7所示。通过实施例28-33制备得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具有非常好的祛斑效果。表7含有壬二酸的祛斑微针贴片处方组成表实施例34-39含有壬二酸的生发微针贴片的制备微针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9,区别之处在于,具体针尖液处方如表8所示。通过实施例34-39制备得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具有非常好的生发效果。表8含有壬二酸的生发微针贴片处方组成表对比例2按照上述表1中配方5中提到的,按壬二酸与苦参碱摩尔比1:1.8的比例制备微针针尖溶液,具体配方如下表9所示。微针基底溶液处方配制如实施例1所示。制备得到微针。表9具体微针针尖溶液处方表如下表所示使用前,对患者痤疮部位皮肤进行拍照,然后使用所制微针贴片贴附于患者痤疮部位,用力按压20秒,继续贴敷20分钟后揭下作为一次治疗,治疗后间隔24小时拍照,并再次使用一片所制微针贴片贴附于患者痤疮部位,用力按压20秒,继续贴敷20分钟后揭下作为二次治疗,治疗后间隔24小时再次拍照,治疗前后的效果对比图片如图10所示。其中,图10中,a、b和c依次示出配方5中的祛痘微针贴片进行治疗前、一次、两次治疗后患部皮肤对比图,结果发现痤疮部位脓包情况未得到明显改善,表明配方5所制微针贴片抗菌、祛痘效果不显著,这是由于壬二酸与苦参碱在摩尔比例为1:1.8条件时,溶液ph值为5.86,高于壬二酸的二级解离系数5.33,表明该条件下,壬二酸的羧酸基团被完全离子化,以离子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导致其抗菌活性降低,祛痘效果不明显。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微针针尖的溶液处方包含:活性成分、苦参碱和水溶性基质材料;
所述活性成分包含壬二酸,所述壬二酸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苦参碱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3%-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壬二酸与苦参碱的摩尔比为1:1-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基质材料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衍生物、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谷氨酸、硫酸软骨素、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普鲁兰多糖、葡聚糖、海藻糖、蔗糖、卵磷脂、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甘油、聚乙二醇、甘油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衍生物选自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胍基乙酸改性壳聚糖、接枝胍基和羰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壳聚糖、接枝胍基和氨基酸基团的壳聚糖、接枝碱性氨基酸或其低聚物和疏水性氨基酸或其低聚物的壳聚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基质材料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0%,优选为2%-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中还包含功能性物质;优选地,所述功能性物质选自羟基积雪草苷、甘草提取物、茶多酚、水杨酸、丹参酮、果酸、桃拓酚、绿原酸、β-1,3-葡聚糖、氨甲环酸、白藜芦醇、烟酰胺、熊果素、甘草黄酮、角鲨烷、尿囊素、维生素c乙基醚、维生素e、精烟酰胺、泛醇、微生物b6、肌醇、丝肽、米诺地尔、二氨基嘧啶氧化物、吡咯烷基二氨基嘧啶氧化物、白芨提取物、大黄提取物、金缕梅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物质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01%-10%,优选为0.001%-5%。
9.一种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针尖溶液的配制步骤,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
将壬二酸的水溶液、苦参碱混合,于室温下加入水溶性基质材料,待溶解完全,得所述针尖溶液。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壬二酸的微针贴片,用于制备微针针尖的溶液处方包含:活性成分、苦参碱和水溶性基质材料;所述活性成分包含壬二酸,所述壬二酸在针尖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0%。该微针贴片中壬二酸生物利用度高、皮肤温和性好、避免壬二酸局部皮肤刺激性且不影响壬二酸抗菌活性效果。本发明还公开了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江林;邢梦真;杨国忠;高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微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