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钛渣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适用于缩短钛渣冶炼周期减少炉内过还原。
背景技术:
硫酸法钛白的原料主要有钛铁矿和高钛渣,与钛铁矿相比,使用钛渣作为硫酸法钛白原料,可以增加单位设备的产能,缩短工艺流程。使用钛渣生产硫酸法钛白最大的亮点是解决环保问题,如果采用钛渣加钛精矿作为硫酸法钛白生产原料,每吨钛白产品可以减少5~6吨固体废物。还能降低酸解工序中铁粉和浓硫酸的用量。因此,使用酸溶性钛渣为原料将成为硫酸法钛白的发展趋势。
酸溶性钛渣的电炉冶炼过程中,出炉终点靠人工经验判断,由于个人经验不同,加之原料波动影响,无法准确判断出炉终点导致冶炼周期延长。若发生炉内过还原,则影响生产成本和出炉渣质量。
基于以上,有必要开发一种准确判断酸溶性钛渣冶炼终点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所述判断方法为:采集耗电量,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时,判断到达冶炼终点。
耗电量可以作为初始必要条件,当耗电量达到预定电量范围内,冶炼过程已经进入后期,可以进行判断冶炼终点。
进一步地,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采集烟气量,烟气量在预定烟气量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时,还可以通过采集烟气量进行进一步判断终点,烟气量也同样在预定烟气量范围内,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进一步地,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且烟气量在预定烟气量范围内,采集电极位置波动情况,电极位置波动在预定波动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且烟气量在预定烟气量范围内时,还可以通过采集电极位置波动进行进一步判断终点,电极位置波动也同样在预定波动范围内,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进一步地,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采集电极位置波动情况,电极位置波动在预定波动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时,还可以仅通过采集电极位置波动情况进行进一步判断终点,电极位置波动在预定波动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进一步地,在采集耗电量之前,采集加料完成后的时间,当加料完成后的时间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则采集耗电量。
钛渣冶炼就是钛精矿混合粉焦(还原剂)加入炉内,送电进行还原反应后得到钛渣和铁水的过程,加的料就是混合料,优选是采用连续加料方式,一般单炉加料量为130-140吨。
加料完成后的时间为停止连续加料后的时间,例如一般单炉加料量为130-140吨的情况,当将130-140吨料连续加完后的特定时间(即加料完成后的时间在预定范围内),则可以判断冶炼已经进入后期,此时可以采集耗电量。当耗电量达到预定电量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或者基于耗电量还可以继续采集烟气量,当烟气量在预定烟气量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或者基于耗电量还可以继续采集电极位置波动,电极位置波动在预定波动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或者基于耗电量还可以继续采集电极位置波动以及烟气量,当他们达到各自的预定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进一步地,耗电量的预定电量范围为:吨料电耗为1.1~1.25mwh以及吨矿电耗为1.25~1.35mwh。其中,吨料电耗是本炉次送电量除以本炉次混合料(钛精矿加粉焦)重量得到的数值;吨矿电耗为本炉次送电量除以钛精矿重量得到的数值。
进一步地,烟气量的预定烟气量范围为:烟气量降至冶炼过程的烟气量最大值的1/4并且稳定30~40min。
进一步地,电极位置波动的预定波动范围为:10~20分钟内,电极位置的上下波动了5~10cm。
进一步地,停止加料后的时间的预定时间范围为:10~30min。
进一步地,钛渣为酸溶性钛渣,冶炼为间歇式周期性熔炼的电炉冶炼。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满足上述判断条件即可结束冶炼组织出炉,简单、可操作性强,冶炼周期可控制在9.2~9.7h,出炉渣品位稳定基本不存在炉内过还原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钛渣电炉冶炼是钛精矿与还原剂进行电炉还原的过程,钛精矿经电炉冶炼后产品为钛渣,钛渣作为生产硫酸法钛白的原料。钛渣冶炼就是钛精矿混合粉焦(还原剂)加入炉内,送电进行还原反应后得到钛渣和铁水的过程,加的料就是混合料,优选是采用连续加料方式,一般单炉加料量为130-140吨。
针对间歇式周期性熔炼的圆形钛渣冶炼电炉而言,冶炼终点即物料熔化完全,具备出渣条件的时间点。超前于此时间点,炉内物料熔化不完全,烧开渣口可能出现出渣流量小、出渣带铁或出渣全是铁的现象;延后于此时间点,炉内钛渣及铁水过还原,温度升高,电耗增加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且挂渣层容易被洗刷,炉况恶化,堵铁口危险性增加。因此,还是需要准确的判断钛渣冶炼终点,及时停止反应。
本实施例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判断方法为:采集耗电量(电耗标准)、烟气量(烟气标准)、电极位置波动情况(电极位置标准)的一种或多种来进行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
采集耗电量为进行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的必要步骤。以耗电量为初步条件,结合烟气量和电极位置波动情况进行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
还可以在采集耗电量之前,采集加料完成后的时间(时间标准),当加料完成后的时间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则采集耗电量。
优选地,预定时间范围为吨料电耗为1.1~1.25mwh以及吨矿电耗为1.25~1.35mwh。
优选地,预定烟气量范围为:烟气量降至冶炼中期的烟气量(整个冶炼过程的烟气量最大值)的1/4并且稳定30~40min。炉内还原反应结束后炉内烟气量较冶炼中期相比大幅度降低,仅为冶炼中期1/4左右。烟气温度曲线基本呈“μ”字形,冶炼终点处于“μ”字尾部,烟气温度曲线的峰值区域基本是烟气量最大的时间段。一般,钛渣冶炼周期为11小时左右,冶炼中期一般是送电后6-9小时这个时间段。烟气量的变化趋势为反应初期烟气量逐渐加大,反应中期烟气量达到峰值(最大值),反应后期烟气量逐渐降低。
优选地,预定波动范围为:加料完成后10~20分钟内,电极位置的上下波动了5~10cm。即,电极位置的高度的上升趋势的差值不大于5~10cm。此时炉内反应相对平稳,渣液面基本平静无泡沫渣,因此,电极位置不会被泡沫渣抬升运行稳定,电极位置曲线平稳。
优选地,预定时间范围为:10~30min。
优选地,钛渣为酸溶性钛渣。
优选地,冶炼为间歇式周期性熔炼的电炉冶炼。
如上所述的烟气量下降、电极位置的高度的上升趋势稳定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停止连续加料后10~30min。优选地,为了确保还原反应完成和渣铁分离一般按停止连续加料后20~30min进行判断,此时吨料电耗量基本处于1.1~1.25mwh,吨矿电耗量基本处于1.25~1.35mwh,出炉渣品位合格(tio2含量74.5%~76%)。
综上所述,冶炼终点的判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停止连续加料后的时间、耗电量(吨料电耗量大小、吨矿电耗量大小)、炉况观察(液面是否平稳、是否存在泡沫渣)、烟气量、电极位置的稳定性。
25.5mva钛渣电炉的酸溶性钛渣冶炼终点统一通过以下标准判断:①吨料电耗量1.1~1.25mwh,吨矿电耗量1.25~1.35mwh。②烟气量降至冶炼中期的1/4左右并稳定30~40min。③电极位置上升趋势明显变缓差值不大于5~10cm并趋于稳定。④停止加料后10~30min。
以上标准①为初步条件,满足后着重结合②和③作出终点判断。如果存在因冶炼过程取样后可能存在继续加料进行品位调整的情况,第④条可以仅做参考,以前三条为判断标准。
以上标准满足三条标准①、②和③即可结束冶炼组织出炉,冶炼周期可控制在9.2~9.7h,出炉渣品位稳定基本不存在炉内过还原现象。
实施例
25.5mva钛渣电炉内加入钛精矿120.74吨,粉焦11.98吨。采用连续进料的方式。
电表读数161.16mwh,相当于吨料电耗1.21mwh,吨矿电耗1.33mwh。观察炉内烟气量降低至烟气量最大值的1/4左右并稳定35min时,电极位置表显示900mm左右,上下波动80mm左右。此时为最后一批次加料21min后,进行出渣操作并取炉外样送检,其tio2含量74.83%,达到冶炼终点要求。
以上是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尽管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也可以理解为多个。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方法为:采集耗电量,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时,判断到达冶炼终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采集烟气量,烟气量在预定烟气量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且烟气量在预定烟气量范围内,采集电极位置波动情况,电极位置波动在预定波动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耗电量在预定电量范围内,采集电极位置波动情况,电极位置波动在预定波动范围内时,判断达到冶炼终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集耗电量之前,采集加料完成后的时间,当加料完成后的时间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则采集耗电量。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定电量范围为:吨料电耗量为1.1~1.25mwh以及吨矿电耗量为1.25~1.35mwh。
7.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定烟气量范围为:烟气量降至冶炼过程的烟气量最大值的1/4并且稳定30~40min。
8.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定波动范围为:10~20分钟内,电极位置的上下波动了5~10c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定时间范围为:10~3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钛渣冶炼终点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钛渣为酸溶性钛渣,冶炼为间歇式周期性熔炼的电炉冶炼。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