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
背景技术:
在夜晚的时候,由于光线不佳,在马路上或进行其他作业时,总是有意外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例如在马路上骑电动车的人有些不喜欢开车灯,此会造成意外的频频发生。因此,针对夜晚光线不佳的情况,有些对衣服进行了增加反光条,通过反光条的反光来增加警示作用。但是一般增加反光条的衣服的设计美观性一般都不够,无法吸引到人,特别是较为爱美的女性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提供一种美观性更佳的编织型反光布料,人们可利用其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反光效果的衣物等其他布制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丰富市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其由1种以上的颜色的色经线、1种以上颜色的色纬线、反光经线、反光纬线交织而成平纹循环单元,所述色经线的颜色种类与色纬线的颜色种类相同,所说反光经线与反光纬线为同一种纱线,所述颜色的种类为5种,其分别为a颜色、b颜色、c颜色、d颜色、e颜色,所述反光纱线的颜色为f,所述反光布料的色经循环为afafacacdcdedededafabafadedededcdcacafafa,1个组织循环单元的色经线数目为280根,其中a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140根,b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2根,c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58根,d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46根,e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12根,反光经线的数目为22根;所述反光布料的色纬循环为afafacacdcdedededafabafadedededcdcacafafa,1个组织循环单元的色纬线的数目为216根,其中a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112根,b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2根,c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44根,d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36根,e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6根,反光纬线的数目为16根。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布料的经纱循环数为8。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布料的经密为31根/厘米,其纬密为24根/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色纬线与色经线均为250d的涤纶纱线,所述反光经线与反光纬线为250d的反光纱线。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纱线为表面附着有玻璃反光微粒子的纱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针对上述编织型反光布料的工艺,其所用的综框包括1-8页综框,所用纹板数目为2,其编号分别为001和002,所述反光布料在编织过程中的色经线与反光经线的穿综规律为:1a2f2a5f59a2c2a25c2d2c15d2e2d2e2d2e2d4a4f2a2b2a4f4a2d2e2d2e2d2e15d2c2d25c2a2c59a5f2a2f1a;所述反光布料在编织过程中的色纬线与反光纱线的穿综规律为:1a1f1a4f48a1c2a20c2d1c12d1e1d1e1d1e2d3a3f1a2b14a3f3a2d1e1d1e1d1e12d1c2d20c2a1c48a4f1a1f1a;所述001纹板控制1/4/5/8综框提升,1/2/5/6综框下降,所述002纹板控制2/3/6/7综框提升,3/4/7/8综框下降。
进一步地,其采用无梭织布机进行编织,所述无梭织布机为喷气织布机。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反光布的生产步骤为:
(1)先在分条整经设备上按照上述工艺要求顺序将色经线与反光经线进行排列组合,整经得到一个经轴;
(5)然后在喷气织布机上上机将色纬线与反光纬线按照上述工艺要求进行排列组合,并编制成反光布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多种颜色的色经线与色纬线和反光纬线、反光经线交织而成,其不仅具有较好的反光效果,且颜色丰富多彩,其美观性强。人们可利用其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反光效果的衣物等其他布制产品,可丰富布料市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其由5种均不相同的颜色的色经线、5种均不相同颜色的色纬线、反光经线、反光纬线交织而成平纹循环单元,所述色经线的颜色种类与色纬线的颜色种类相同,所说反光经线与反光纬线为同一种纱线,所述色经线与色纬线的颜色分别为a颜色、b颜色、c颜色、d颜色、e颜色,所述反光纱线的颜色为f,所述反光布料的色经循环为afafacacdcdedededafabafadedededcdcacafafa,1个组织循环单元的色经线数目为280根,其中a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140根,b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2根,c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58根,d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46根,e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12根,反光经线的数目为22根;所述反光布料的色纬循环为afafacacdcdedededafabafadedededcdcacafafa,1个组织循环单元的色纬线的数目为216根,其中a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112根,b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2根,c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44根,d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36根,e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6根,反光纬线的数目为16根。
所述反光布料的经纱循环数为8。
所述反光布料的经密为31根/厘米,其纬密为24根/厘米。
所述色纬线与色经线均为250d的涤纶纱线,所述反光纱线为250d的反光纱线,所述反光纱线由2个涂有反光涂层的涤纶纱线倍捻而成。
所述反光纱线为表面附着有玻璃反光微粒子的纱线。
所述a颜色的潘通色号为19-4020,所述b颜色的潘通色号为14-4501,所述c颜色的潘通色号为18-4006,所述d颜色的潘通色号为19-4014,所述e颜色的潘通色号为17-3913。
一种上述编织型反光布料的工艺,其所用的综框包括1-8页综框,所用纹板数目为2,其编号分别为001和002,所述反光布料在编织过程中的色经线与反光经线的穿综规律为:1a2f2a5f59a2c2a25c2d2c15d2e2d2e2d2e2d4a4f2a2b2a4f4a2d2e2d2e2d2e15d2c2d25c2a2c59a5f2a2f1a;所述反光布料在编织过程中的色纬线与反光纱线的穿综规律为:1a1f1a4f48a1c2a20c2d1c12d1e1d1e1d1e2d3a3f1a2b14a3f3a2d1e1d1e1d1e12d1c2d20c2a1c48a4f1a1f1a;所述001纹板控制1/4/5/8综框提升,1/2/5/6综框下降,所述002纹板控制2/3/6/7综框提升,3/4/7/8综框下降。
其采用喷气织布机进行编织。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反光布的生产步骤为:
(1)先在分条整经设备上按照上述工艺要求顺序将色经线与反光经线进行排列组合,整经得到一个经轴;
(5)然后在喷气织布机上上机将色纬线与反光纬线按照上述工艺要求进行排列组合,并编制成反光布料。
上述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1.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其特征在于,其由1种以上的颜色的色经线、1种以上颜色的色纬线、反光经线、反光纬线交织而成平纹循环单元,所述色经线的颜色种类与色纬线的颜色种类相同,所说反光经线与反光纬线为同一种纱线,所述颜色的种类为5种,其分别为a颜色、b颜色、c颜色、d颜色、e颜色,所述反光纱线的颜色为f,所述反光布料的色经循环为afafacacdcdedededafabafadedededcdcacafafa,1个组织循环单元的色经线数目为280根,其中a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140根,b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2根,c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58根,d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46根,e颜色的色经线数目为12根,反光经线的数目为22根;所述反光布料的色纬循环为afafacacdcdedededafabafadedededcdcacafafa,1个组织循环单元的色纬线的数目为216根,其中a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112根,b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2根,c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44根,d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36根,e颜色的色纬线数目为6根,反光纬线的数目为16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布料的经纱循环数为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布料的经密为31根/厘米,其纬密为24根/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纬线与色经线均为250d的涤纶纱线,所述反光经线与反光纬线为250d的反光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纱线为表面附着有玻璃反光微粒子的纱线。
6.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型反光布料,其所用的综框包括1-8页综框,所用纹板数目为2,其编号分别为001和002,所述反光布料在编织过程中的色经线与反光经线的穿综规律为:
1a2f2a5f59a2c2a25c2d2c15d2e2d2e2d2e2d4a4f2a2b2a4f4a2d2e2d2e2d2e15d2c2d25c2a2c59a5f2a2f1a;所述反光布料在编织过程中的色纬线与反光纱线的穿综规律为:
1a1f1a4f48a1c2a20c2d1c12d1e1d1e1d1e2d3a3f1a2b14a3f3a2d1e1d1e1d1e12d1c2d20c2a1c48a4f1a1f1a;所述001纹板控制1/4/5/8综框提升,1/2/5/6综框下降,所述002纹板控制2/3/6/7综框提升,3/4/7/8综框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无梭织布机进行编织,所述无梭织布机为喷气织布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编织型反光布料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反光布的生产步骤为:
(1)先在分条整经设备上按照权利要求7的工艺要求顺序将色经线与反光经线进行排列组合,整经得到一个经轴;
(5)然后在喷气织布机上上机将色纬线与反光纬线按照权利要求7的工艺要求进行排列组合,并编制成反光布料。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