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74


    本发明涉及介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医生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的介入鞘管(即导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鞘管在导丝的引导下到达病变部位,但鞘管均完全套设在导丝外部,通过推动鞘管向前进给从而将其沿导丝建立的路径推送至病变部位,但由于导丝完全置于鞘管内部,鞘管在进给过程中内壁对导丝有一定的摩擦,当鞘管进入迂回冠状动脉时,需要来回进退以保证鞘管的前进不会受到血管分叉的阻挡,在这过程中,导丝可能由于无法进行固定而发生位移,从而造成鞘管无法顺利到达病变部位的风险;

    2、由于鞘管到达病变部位后,需要回撤导丝从而将血管支架等器械送入体内,由于导丝完全位于鞘管内部,需要完全回撤导丝后才能进行支架等装置的送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速度;

    3、由于血管内部迂回分叉的特性,导丝能否成功到达病变部位成为介入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倒弯血管而言,导丝很难进入病变血管内,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导丝的操作,且导丝进入倒弯血管内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常常导致患者在介入过程中由于迟迟无法完成导丝通道建立而改变手术方案,从而增大了手术风险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510069402.1”的一种介入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管本体的管腔相连通的侧孔,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壁上的强化层,所述强化层与所述侧孔的分布区域相对应,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介入导管解决了背景技术所述的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在侧孔处易折、强度不够的问题;该装置即为现有技术中较为普遍的鞘管类型,同样存在上述弊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够克服上述弊端的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包括定位导丝、介入鞘管和操作导丝,所述介入鞘管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所述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沿介入鞘管圆形截面轴心呈中心对称式设置,所述第二穿刺孔与操作导丝回退槽连通,所述操作导丝回退槽沿介入鞘管进给方向延伸至鞘管出口,所述定位导丝经鞘管出口穿入介入鞘管内部并从第一穿刺孔穿出,所述操作导丝经介入鞘管远离鞘管出口一端穿入最终通过第二穿刺孔穿出,所述定位导丝的直径大于操作导丝回退槽开槽宽度,所述操作导丝的直径小于操作导丝回退槽开槽宽度。

    优选的,所述介入鞘管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层、加强层和外层,所述加强层为格栅状编织结构。

    优选的,所述格栅状编织结构由镍钛合金、铂铱合金、不锈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优选的,所述介入鞘管的外层外表面、定位导丝和操作导丝表面均涂覆有亲水性润滑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定位导丝通过第一穿刺孔穿设在介入鞘管上,由于介入鞘管只有一小段区域穿设在定位导丝外部,因此在介入鞘管穿设过程中,可以将定位导丝延伸至体外一端进行握持固定,从而保证介入鞘管在进给过程中不会对定位导丝产生影响,充分保证介入鞘管能够顺利进入病变部位;

    2.本发明由于介入鞘管只有一小段区域穿设在定位导丝外部,因此介入鞘管内部可能实现穿设支架释放装置等,当介入鞘管到达病变部位后,导丝回撤后支架即可快速进行释放,克服了传统鞘管需要将导丝完全回撤后进行支架的推送,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

    3.本发明通过操作导丝的设置,尤其适用于对倒弯血管进行导丝的进给,导丝完成进给过程后介入鞘管得以迅速沿操作导丝建立的通道进入倒弯血管内,大大降低了倒弯的进丝难度,降低了进丝时间。

    本发明通过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的设置,使得介入鞘管只有一小段区域穿设在定位导丝外部,保证介入鞘管在进给过程中不会对定位导丝产生影响,同时当介入鞘管到达病变部位后,导丝回撤后支架即可快速进行释放,尤其适用于对倒弯血管进行导丝的进给,大大降低了倒弯的进丝难度,降低了进丝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介入鞘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加强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介入鞘管到达倒弯血管分叉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操作导丝进入倒弯血管分叉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介入鞘管回撤并旋转180°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介入鞘管倒弯血管分叉进入示意图。

    图中:1定位导丝、2介入鞘管、3操作导丝、4第一穿刺孔、5第二穿刺孔、6操作导丝回退槽、7鞘管出口、8内层、9加强层、10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包括定位导丝1、介入鞘管2和操作导丝3,介入鞘管2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刺孔4和第二穿刺孔5,第一穿刺孔4和第二穿刺孔5沿介入鞘管2圆形截面轴心呈中心对称式设置,第二穿刺孔5与操作导丝回退槽6连通,操作导丝回退槽6沿介入鞘管2进给方向延伸至鞘管出口7,定位导丝1经鞘管出口7穿入介入鞘管2内部并从第一穿刺孔4穿出,操作导丝3经介入鞘管2远离鞘管出口7一端穿入最终通过第二穿刺孔5穿出,定位导丝1的直径大于操作导丝回退槽6开槽宽度,操作导丝3的直径小于操作导丝回退槽6开槽宽度,定位导丝1不会通过操作导丝回退槽6进入第二穿刺孔5内,而操作导丝3得以通过操作导丝回退槽6移出第二穿刺孔5,通过此种操作,能够在操作导丝3进入倒弯分叉血管后,使得操作导丝3脱离第二穿刺孔5,通过介入鞘管2的180°旋转而使其进入倒弯分叉血管内。

    作为一个优选,介入鞘管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层8、加强层9和外层10,加强层9为格栅状编织结构,通过加强层9使得介入鞘管2端部保持一定的结构强度,防止操作导丝回退槽6扩张而影响支架等介入器材的释放。

    作为一个优选,格栅状编织结构由镍钛合金、铂铱合金、不锈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作为一个优选,介入鞘管2的外层外表面、定位导丝1和操作导丝3表面均涂覆有亲水性润滑涂层。

    使用方法:一、导丝进退较为方便的血管操作:步骤一:

    利用定位导丝1和介入鞘管2,通过在体外建立血管通道,将定位导丝1通过血管通道进入体内并最终达到病变部位,定位导丝1达到病变部位后,将介入鞘管2通过鞘管出口7和第一穿刺孔4穿设在定位导丝1上,利用定位导丝1为介入鞘管2的进给提供引导,从而将介入鞘管2送入病变位置;

    步骤二:到达病变位置后,在进行定位导丝1回撤的同时可以进行血管支架等介入器材的送入,由于定位导丝1只有前端一部分穿设在介入鞘管2内,因此不影响介入器材的送入,大大节约了介入手术的时间。

    二、倒弯血管内导丝的进给操作:步骤一:

    利用定位导丝1建立主血管通道,将操作导丝3经介入鞘管2内部穿入并从第二穿刺孔5穿出,并将操作导丝3的头端进行塑形,将操作导丝3连同介入鞘管2在定位导丝1的引导下到达倒弯血管分叉部位,在造影剂的引导下使第二穿刺孔5正对倒弯分叉位置,参照说明书附图5,此时通过推动操作导丝3进给从而使其在介入鞘管2的支撑下顺利进入倒弯分叉血管并最终达到病变部位参照说明书附图6;

    步骤二:回撤定位导丝1直至移出体内,与此同时回撤介入鞘管2,使得操作导丝3经介入鞘管2上开设的操作导丝回退槽6脱离第二穿刺孔5,此时将介入鞘管2进行180°旋转,参照说明书附图7;

    步骤三:保持操作导丝3固定,推动介入鞘管2,由于操作导丝3内弯对介入鞘管2内壁的抵靠,从而迫使介入鞘管2沿操作导丝3穿设的通道进入病变部位,从而完成倒弯血管分叉的鞘管通道的建立,参照说明书附图8;

    步骤四:回撤操作导丝3,将血管支架等介入器材通过介入鞘管2内部的通道到达病变部位,从而对病变部位进行疏通等操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包括定位导丝(1)、介入鞘管(2)和操作导丝(3),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鞘管(2)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刺孔(4)和第二穿刺孔(5),所述第一穿刺孔(4)和第二穿刺孔(5)沿介入鞘管(2)圆形截面轴心呈中心对称式设置,所述第二穿刺孔(5)与操作导丝回退槽(6)连通,所述操作导丝回退槽(6)沿介入鞘管(2)进给方向延伸至鞘管出口(7),所述定位导丝(1)经鞘管出口(7)穿入介入鞘管(2)内部并从第一穿刺孔(4)穿出,所述操作导丝(3)经介入鞘管(2)远离鞘管出口(7)一端穿入最终通过第二穿刺孔(5)穿出,所述定位导丝(1)的直径大于操作导丝回退槽(6)开槽宽度,所述操作导丝(3)的直径小于操作导丝回退槽(6)开槽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鞘管(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层(8)、加强层(9)和外层(10),所述加强层(9)为格栅状编织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状编织结构由镍钛合金、铂铱合金、不锈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鞘管(2)的外层外表面、定位导丝(1)和操作导丝(3)表面均涂覆有亲水性润滑涂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导丝的介入鞘管系统,包括定位导丝、介入鞘管和操作导丝,所述介入鞘管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所述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沿介入鞘管轴心呈中心对称式设置,所述第二穿刺孔与操作导丝回退槽连通,所述定位导丝经鞘管出口穿入介入鞘管内部并从第一穿刺孔穿出,所述定位导丝的直径大于操作导丝回退槽开槽宽度,所述操作导丝的直径小于操作导丝回退槽开槽宽度,本发明通过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的设置,使得介入鞘管只有一小段区域穿设在定位导丝外部,同时当介入鞘管到达病变部位后,导丝回撤后支架即可快速进行释放,尤其适用于对倒弯血管进行导丝的进给,大大降低了倒弯的进丝难度,降低了进丝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汤文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蚌埠冠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59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