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活化定型并一体编织领口的针织鞋面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21


    本发明涉及针织鞋面领域,具体指一种通过活化定型并一体编织领口的针织鞋面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高温活化是一种针织鞋面的高温处理方式。针织鞋面在编织完成后,需要进行高温处理。一方面是让编织材料受到高温影响收缩的更加紧密,另一方面是使加入编织的可熔材料受热后融化在织物内部,强化织物的物理性能。因整个高温处理过程都在活化机器内部进行,为了保证织物收缩均匀,一般需要借助固定板将鞋面固定起来。常规的活化定型针织鞋面多为规则的方型织物片,活化完成后还需要裁剪和拼接鞋面领口罗纹,不仅过程较为繁琐,且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活化定型并一体编织领口的针织鞋面及其编织和活化定型工艺,通过一体编织鞋身编织部与领口编织部,并在领口罗纹的一侧一体编织抽纱编织部和间纱编织部;在活化定型时通过间纱编织部固定领口编织部的位置,在活化定型后通过去除抽纱编织部,使得间纱编织部和领口编织部分离。

    一种通过活化定型并一体编织领口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鞋身编织部、领口编织部、抽纱编织部和间纱编织部;

    所述鞋身编织部为单层或双层针织组织,由至少一种编织材料编织而成;

    所述领口编织部为单层或双层针织非圆筒组织,与所述鞋身编织部一体编织并连接在鞋身编织部的领口部位,所述领口编织部由至少一种编织材料编织而成;

    所述间纱编织部为包含若干固定孔的单层或双层针织组织,通过抽纱编织部连接在所述领口编织部远离鞋身编织部的一侧,由至少一种纺织材料编织而成,用于活化定型时固定领口编织部;

    所述抽纱编织部由至少一种编织材料编织而成,所述抽纱编织部在活化定型后去除可使所述间纱编织部与领口编织部分离。

    优选地,所述鞋身编织部为热塑性纱线和涤纶高弹纱编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组织。

    优选地,所述领口编织部为涤纶高弹双包纱编织而成的罗纹组织。

    优选地,所述间纱编织部为涤纶低弹包覆纱编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组织

    优选地,所述抽纱编织部为涤纶纱或者丙纶纱编织而成的单面针织组织。

    优选地,所述鞋身编织部包含若干网眼或挑空组织。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鞋面的生产工艺,包括编织工艺s和活化定型工艺y,具体为:

    使用针织机器进行鞋面的编织工艺s,其步骤包括:

    s1:至少一种编织材料进行间纱编织部的面编织或面编织和底编织,

    s2:连续若干织行的相邻两个织列做连续翻针移圈,编织间纱编织部的固定孔,

    s3:至少一种编织材料进行抽纱编织部的面编织或面编织和底编织,

    s4:至少一种编织材料进行领口编织部的面编织或底面同时编织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s5:至少一种进行鞋身编织部的面编织或面编织和底编织;

    当相邻编织部的上一编织部为底编织和面编织且下一编织部仅为面编织时,两编织部中间需要增加翻针编织进行过渡。

    织造完成后,使用活化设备对面料进行活化定型y,其步骤包括:

    y1:启动活化机器,调整加热区和冷却区的温度以及传动装置的传送速度,加热区温度为100-180℃,冷却区温度为-15-25℃,

    y2:选择辅助固定装置,固定针织鞋面的边缘,然后放置在传动装置上,其中,针织鞋面的领口编织部对应的边缘为所述间纱编织部,

    y3:织物依次经过加热区加热和冷却区降温定型,加热时间为5-7分钟,冷却时间为3-5分,

    y4:从辅助固定装置取下针织鞋面,活化工序完成;

    活化定型后,去除所述抽纱编织部,可使得所述间纱编织部与所述领口编织部分离。

    优选地,步骤s5中若干织行做面编织底紧吊目编织或移圈编织形成网眼组织或挑孔组织。

    优选地,步骤s3为面编织。

    优选地,活化定型b的加热区温度为160℃,加热时间为6分钟,冷却温度为-10℃,冷却时间为3分钟。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一体成型编织出一种具有领口罗纹的针织鞋面,减少了常规活化定型针织鞋面裁剪、拼接领口罗纹的工序,节省了生产时间和生产材料;

    2在领口编织部的一侧一体编织抽纱编织部和间纱编织部;在活化定型时通过间纱编织部固定领口编织部的位置,使得领口编织部在活化定型工艺中不受活化设备的固定装置的影响,在活化定型后通过去除抽纱编织部,使得间纱编织部和领口编织部分离,得到免拼接的鞋身编织部和领口编织部用于后续生产;

    3创造了通过活化定型的针织鞋面可在鞋身编织异型开口的编织形式,同时为其它新型鞋面的设计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附图说明

    图1针织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针织鞋面的实物效果图;

    图3实施例1针织鞋面的编织工艺;

    图4实施例1针织鞋面的实物效果图;

    图5实施例2针织鞋面的编织工艺;

    图6实施力3针织鞋面的编织工艺。

    1-鞋身编织部,2-领口编织部,3-抽纱编织部,4-间纱编织部,4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通过活化定型并一体编织领口的针织鞋面,包括鞋身编织部1、领口编织部2、抽纱编织部3和间纱编织部4;

    实施例1

    鞋身编织部1为双层针织组织,由tpu纱和涤纶高弹纱编织而成;

    领口编织部2为双层罗纹组织,与所述鞋身编织部1一体编织并连接在鞋身编织部1的领口部位,所述领口编织部2由涤纶高弹双包纱编织而成;

    间纱编织部4为双层针织组织,同时具有若干固定孔,通过抽纱编织部3连接在所述领口编织部2远离鞋身编织部1的一侧,由涤纶低弹双包纱编织而成,所述间纱编织部4用于活化定型时固定领口编织部4;

    抽纱编织部3为单面针织组织,由丙纶纱编织而成,所述抽纱编织部3在活化定型后去除可使所述间纱编织部4与领口编织部2分离。

    上述针织鞋面的生产工艺,包括编织a和活化定型y,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针织机器进行鞋面的编织,其中a纱为涤纶低弹双包纱;b纱为丙纶纱;c纱为涤纶高弹双包纱;d为tpu纱;e为涤纶高弹纱,编织工艺s包括:

    第1织行至第14织行为间纱编织部4的编织,第15、16织行是翻针编织,第17行至第18织行为抽纱编织部3的编织,第19至34织行为领口编织部2的编织,第35至第42织行为鞋身编织1的编织,具体编织方法为:

    s1进行间纱编织部4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第1织行a纱做起底四平编织,

    第2织行a纱做面编织,

    第3织行a纱做底编织,

    第4织行a纱做面编织,

    第5织行a纱做底编织,其中第4、5织针列,第12、13织针列,第20、21织针列是面编织;

    s2:连续若干织行的相邻两个织列做连续翻针移圈,编织间纱编织部的固定孔:

    第6织行第4、5织针列,第12、13织针列,第20、21织针列是将对应针位的前针床线圈翻针到后针床,

    第7织行将对织针列的后针床线圈向左移动一个针位,再翻针至前针床,

    第8织行将对织针列的后针床线圈向右移动一个针位,再翻针至前针床,第6至第8织行的第5、6织针列,第12、13织针列,第20、21织针列是固定孔的编织,

    第9织行a纱做面编织,第5、13、21织针列是空针编织,

    第10、12、14织行a纱做底编织,第11、13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第1至第14织行是领口罗纹固定段的编织;

    第15、16织行将后针床线圈移动到前针床的的翻针编织,

    s3进行抽纱编织部3的面编织:

    第17、18织行b纱做面编织;b纱是抽纱,高温活化之后,方便领口罗纹的固定段与领口罗纹脱离;

    s4领口编织部2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第19织行c纱做四平编织,

    第20、22、24织行c纱做面编织,第21、23、25织行是c纱做底编织,

    第26织行c纱做面编织底紧吊目编织,

    第28、30、32织行c纱做面编织,第27、29、31、33织行是c纱做底编织;

    s5进行鞋身编织部1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第34织行c纱做面编织底紧吊目编织;

    第35、37、39、41织行d纱做底编织;

    第36、38、40、42织行e纱做面编织。

    编织结束后,该针织鞋面进行活化定型y。活化定型是一种高温处理方式,需要借助活化机器完成,活化机器包括加热区,冷却区,传送装置,以及固定织物的辅助固定装置。活化定型y具体步骤为:

    y1:启动活化机器,调整加热区,冷却区的温度以及传动装置的传送速度,加热区温度调至在160℃,冷却温度为-10℃,调整传动装置速度使得加热时间为6分钟,冷却时间为3分钟。

    y2:选择合适的辅助固定装置,辅助固定装置的内围中空,边沿部位可以固定鞋面的边缘,使鞋面中间大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将鞋面的边缘固定,然后放置在传动装置上,其中,针织鞋面的领口编织部2对应的边缘为所述间纱编织部4,通过间纱编织部4的固定孔40固定。

    y3:织物经过加热区,编织材料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发生收缩或者融化,加热完成后进入冷却区降温定型,达到合适的织物效果。

    y4:将织物从辅助固定装置取下,活化工序即完成。

    活化定型后,去除所述抽纱编织部3,可使得所述间纱编织部4与所述领口编织部2分离,得到一体编织的鞋身编织部1和领口编织部2,用于后续制作工艺。

    鞋身编织部1编织至鞋帮或鞋头位置时若干织行可以做面编织底紧吊目编织或移圈编织形成网眼组织或挑孔组织,增加鞋面的透气性和花型效果。

    实施例2

    所述鞋身编织部1为双层针织组织,由tpu纱和涤纶高弹纱编织而成;

    所述领口编织部2为双层罗纹组织,与所述鞋身编织部1一体编织并连接在鞋身编织部1的领口部位,所述领口编织部2由涤纶高弹双包纱编织而成;

    所述间纱编织部4为双层针织组织,同时具有若干固定孔,通过抽纱编织部3连接在所述领口编织部2远离鞋身编织部1的一侧,由涤纶低弹双包纱编织而成,所述间纱编织部4用于活化定型时固定领口编织部4;

    所述抽纱编织部3为单面针织组织,由涤纶纱编织而成,所述抽纱编织部3在活化定型后去除可使所述间纱编织部4与领口编织部2分离。

    所述针织鞋面的生产工艺,包括编织a和活化定型y,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针织机器进行鞋面的编织,其中a纱为涤纶低弹双包纱;b纱为丙纶纱;c纱为涤纶高弹双包纱;d为tpu纱;e为涤纶高弹纱,编织工艺s包括:

    第1织行至第14织行为间纱编织部4的编织,第15、16织行是翻针编织,第17行至第18织行为抽纱编织部3的编织,第19至34织行为领口编织部2的编织,第35至第42织行为鞋身编织1的编织,具体编织方法为:

    s1进行间纱编织部4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第1织行是a纱做起底四平编织,

    第2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3织行是a纱做底编织,

    第4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5织行是a纱做底编织,其中第4、5织针列,第12、13织针列,第20、21织针列是面编织;

    s2:连续若干织行的相邻两个织列做连续翻针移圈,编织间纱编织部的固定孔:

    第6织行第4、5织针列,第12、13织针列,第20、21织针列是将对应针位的前针床线圈翻针到后针床,

    第7织行是将对织针列的后针床线圈向左移动一个针位,再翻针至前针床,

    第8织行是将对织针列的后针床线圈向右移动一个针位,再翻针至前针床,第6至第8织行的第5、6织针列,第12、13织针列,第20、21织针列是固定孔的编织,

    第9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第5、13、21织针列是空针编织,

    第10、12、14织行是a纱做底编织,第11、13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15、16织行是将后针床线圈移动到前针床的的翻针编织;

    s3进行抽纱编织部3的面编织:

    第17、18织行是b纱做面编织。b纱是抽纱,高温活化之后,方便领口罗纹的固定段与领口罗纹脱离;

    s4领口编织部2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第19织行是c纱做四平编织,

    第20是c纱做面编织,第21织行是c纱做隔针底编织,

    第22织行是c纱做面编织个四平编织的交替编织,

    第23、24织行与第21、22织行一致,位置错位一支针位,可以使得织物面保持平整,

    第25至第34织行的编织方式与第21至第24织行一致;

    s5进行鞋身编织部1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第35、37、39、41织行是d纱做底编织,

    第36、38、40、42织行是e纱做面编织。

    编织结束后,进行热定型工艺,与实施例1的热定型工艺相同步骤相同,其中活化定型b的加热区温度为180℃,加热时间为5分钟,冷却温度为-14℃,冷却时间为3分钟。

    实施例3

    所述鞋身编织部1为双层针织组织,由tpu纱和涤纶高弹纱编织而成;

    所述领口编织部2为双层罗纹组织,与所述鞋身编织部1一体编织并连接在鞋身编织部1的领口部位,所述领口编织部2由涤纶高弹双包纱编织而成;

    所述间纱编织部4为双层针织组织,同时具有若干固定孔,通过抽纱编织部3连接在所述领口编织部2远离鞋身编织部1的一侧,由涤纶低弹双包纱编织而成,所述间纱编织部4用于活化定型时固定领口编织部4;

    所述抽纱编织部3为单面针织组织,由涤纶纱编织而成,所述抽纱编织部3在活化定型后去除可使所述间纱编织部4与领口编织部2分离。

    所述针织鞋面的生产工艺,包括编织a和活化定型y,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针织机器进行鞋面的编织,其中a纱为涤纶低弹双包纱;b纱为丙纶纱;c纱为涤纶高弹双包纱;d为tpu纱;e为涤纶高弹纱,编织工艺s包括:

    第1织行至第14织行为间纱编织部4的编织,第15、16织行是翻针编织,第17行至第18织行为抽纱编织部3的编织,第19至34织行为领口编织部2的编织,第35至第42织行为鞋身编织1的编织,具体编织方法为:

    s1进行间纱编织部4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第1织行是a纱做起底四平编织,

    第2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3织行是a纱做底编织,

    第4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5织行是a纱做底编织,其中第4、5织针列,第12、13织针列,第20、21织针列是面编织;

    s2:连续若干织行的相邻两个织列做连续翻针移圈,编织间纱编织部的固定孔:

    第6织行第4、5织针列,第12、13织针列,第20、21织针列是将对应针位的前针床线圈翻针到后针床,

    第7织行是将对织针列的后针床线圈向左移动一个针位,再翻针至前针床,

    第8织行是将对织针列的后针床线圈向右移动一个针位,再翻针至前针床,

    第6至第8织行的第5、6织针列,第12、13织针列,第20、21织针列是固定孔的编织,

    第9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第5、13、21织针列是空针编织,

    第10、12、14织行是a纱做底编织,第11、13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第15、16织行是将后针床线圈移动到前针床的的翻针编织;

    第15、16织行是将后针床线圈移动到前针床的的翻针编织;

    s3进行抽纱编织部3的面编织:

    第17、18织行是b纱做面编织。b纱是抽纱,高温活化之后,方便领口罗纹的固定段与领口罗纹脱离;

    s4领口编织部2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第19织行是c纱做四平编织,

    第20织行是c纱做面编织,

    第21织行是d纱做底编织,第22织行是c纱做面编织与面织底吊目编织交替编织,

    第23、24织行与第21、22织行编织方法一致,编织位置错位一支针位,该步骤可以使得织物面保持平整,

    第25至第32织行的编织方式为重复循环第21至第24织行的编织方式,

    第33、34织行与第21、22织行编织方式一致;

    第28、30、32织行是c纱做面编织,

    第27、29、31、33织行是c纱做底编织,

    第34织行是c纱做面编织底紧吊目编织;

    s5进行鞋身编织部1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第35、37、39、41织行是d纱做底编织,

    第36、38、40、42织行是e纱做面编织。

    编织结束后,进行热定型工艺,与实施例1的热定型工艺相同步骤相同,其中活化定型b的加热区温度为140℃,加热时间为6分钟,冷却温度为-5℃,冷却时间为4分钟。

    活化定型的加热温度和冷却温度、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可以根据预期的织物定型效果设定,在本发明设定的合理范围内提高加热温度高、降低冷却温度、延长加热时间、延长冷却时间可以使得活化定型的定型效果提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通过活化定型并一体编织领口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鞋身编织部(1)、领口编织部(2)、抽纱编织部(3)和间纱编织部(4);

    所述鞋身编织部(1)为单层或双层针织组织,由至少一种编织材料编织而成;

    所述领口编织部(2)为单层或双层针织非圆筒组织,与所述鞋身编织部(1)一体编织并连接在鞋身编织部(1)的领口部位,所述领口编织部(2)由至少一种编织材料编织而成;

    所述间纱编织部(4)为包含若干固定孔(40)的单层或双层针织组织,通过抽纱编织部(3)连接在所述领口编织部(2)远离鞋身编织部(1)的一侧,由至少一种纺织材料编织而成,用于活化定型时固定领口编织部(4);

    所述抽纱编织部(3)由至少一种编织材料编织而成,所述抽纱编织部(3)在活化定型后去除可使所述间纱编织部(4)与领口编织部(2)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身编织部(1)为热塑性纱线和涤纶高弹纱编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口编织部(2)为涤纶高弹双包纱编织而成的罗纹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间纱编织部(4)为涤纶低弹包覆纱编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在于:所述抽纱编织部(3)为涤纶纱或者丙纶纱编织而成的单面针织组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身编织部(1)包含若干网眼或挑空组织。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鞋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工艺s和活化定型工艺y,具体为:

    使用针织机器进行鞋面的编织工艺s,其步骤包括:

    s1:至少一种编织材料进行间纱编织部(4)的面编织或面编织和底编织,

    s2:连续若干织行的相邻两个织列做连续翻针移圈,编织间纱编织部(3)的固定孔(40),

    s3:至少一种编织材料进行抽纱编织部(3)的面编织或面编织和底编织,

    s4:至少一种编织材料进行领口编织部(2)的面编织或底面同时编织的面编织和底编织,

    s5:至少一种进行鞋身编织部(1)的面编织或面编织和底编织;

    织造完成后,使用活化设备对面料进行活化定型y,其步骤包括:

    y1:启动活化机器,调整加热区和冷却区的温度以及传动装置的传送速度,加热区温度为100-180℃,冷却区温度为-15-25℃,

    y2:选择辅助固定装置,固定针织鞋面的边缘,然后放置在传动装置上,其中,针织鞋面的领口编织部(2)对应的边缘为所述间纱编织部(4),

    y3:织物依次经过加热区加热和冷却区降温定型,加热时间为5-7分钟,冷却时间为3-5分,

    y4:从辅助固定装置取下针织鞋面,活化工序完成;

    活化定型后,去除所述抽纱编织部(3),可使得所述间纱编织部(4)与所述领口编织部(2)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若干织行做面编织底紧吊目编织或移圈编织形成网眼组织或挑孔组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为面编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活化定型b的加热区温度为160℃,加热时间为6分钟,冷却温度为-5℃,冷却时间为3分钟。

    技术总结
    一种通过活化定型并一体编织领口的针织鞋面,包括鞋身编织部、领口编织部、抽纱编织部和间纱编织部;其中领口编织部与鞋身编织部一体编织,并连接在鞋身编织部的领口部位;间纱编织部通过抽纱编织部连接在领口编织部远离鞋身编织部的一侧,用于活化定型时固定领口编织部;抽纱编织部在活化定型后去除可使所述间纱编织部与领口编织部分离。所述针织鞋面的生产工艺包括依次编织间纱编织部、抽纱编织部、领口编织部和鞋身编织部,并对所述针织鞋面进行活化定型。本发明一体编织出通过活化定型且具有领口的针织鞋面,减少了常规活化定型针织鞋面裁剪、拼接领口罗纹的工序,节省了生产时间和生产材料。

    技术研发人员:蔡清来;李颖泉;黄小辉;张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59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