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19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但是现有的无纺布在抗菌性能上表现较差,同时表面的质地和坚韧强度都较差,使用质量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2-28份、安息香25-36份、椰油酸钠18-38份、三氯均二苯脲22-4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1-3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2-35份、高聚物纳米载体18-25份、百菌清12-17份、竹醋酸8-25份、水22-46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12-33份、聚丙烯树脂6-17份、过氧化物14-26份、抗氧剂16-28份、氯化铝11-27份、聚氧化乙烯15-22份、羧甲基纤维素13-33份、硅烷偶联剂15-23份、玻璃纤维10-27份、竹纤维8-18份;

    s2:按重量份取样,首先将脱乙酰甲壳素、安息香、椰油酸钠、三氯均二苯脲、乙二醇水杨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调配成抗菌改助剂,待用;

    s3:然后将高聚物纳米载体、百菌清、竹醋酸、水和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混合,调配成防霉改性填料,待用;

    s4:按重量份取样,将聚丙烯树脂、过氧化物、抗氧剂、氯化铝、聚氧化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和竹纤维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在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30min,然后依次加入抗菌改性助剂、防霉改性填料,再以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15分钟,即可获得混合组分a,待用;

    s5:此时将制备好的混合组分a取出放入开松机内进行开松;

    s6:将s3中进行开松后的得到的混合组分a进行梳理、交叉铺网,从而得到无纺布纤维网;

    s7:将无纺布纤维网送入水刺机进行固定住,并使得水刺机内水刺喷头分别对准无纺布纤维网的正反两面,并垂直喷射;

    s8:将s5中经过水刺喷射后的无纺布放置于传动式烘干机中进行烘燥,在烘干机内温度为70-90℃,且传动速度为0.1r/min的条件下;

    s9:等无纺布烘干后通过卷收机中的转辊,在0.1r/min的条件下,对烘干后的无纺布进行绕辊卷收,即可得到抗菌无纺布。

    进一步,所述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2-14份、安息香25-32份、椰油酸钠18-22份、三氯均二苯脲22-25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1-32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2-31份、高聚物纳米载体18-21份、百菌清12-14份、竹醋酸8-16份、水22-28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12-22份、聚丙烯树脂6-12份、过氧化物14-21份、抗氧剂16-21份、氯化铝11-14份、聚氧化乙烯15-18份、羧甲基纤维素13-18份、硅烷偶联剂15-21份、玻璃纤维10-15份、竹纤维8-12份。

    进一步,所述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20份、安息香30份、椰油酸钠25份、三氯均二苯脲3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8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7份、高聚物纳米载体21份、百菌清14份、竹醋酸16份、水32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24份、聚丙烯树脂12份、过氧化物20份、抗氧剂22份、氯化铝19份、聚氧化乙烯18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硅烷偶联剂18份、玻璃纤维18份、竹纤维11份。

    进一步,所述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8-28份、安息香28-36份、椰油酸钠24-38份、三氯均二苯脲32-4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7-3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8-35份、高聚物纳米载体22-25份、百菌清14-17份、竹醋酸17-25份、水31-46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24-33份、聚丙烯树脂12-17份、过氧化物18-26份、抗氧剂20-28份、氯化铝18-27份、聚氧化乙烯19-22份、羧甲基纤维素22-33份、硅烷偶联剂21-23份、玻璃纤维17-27份、竹纤维12-18份。

    进一步,所述所述s7中,首先对无纺布纤维网正面进行5-6分钟的喷射,且喷射压强为8-13kpa;正面喷射完成后进行反面的喷射,喷射时间5-6分钟,且喷射压强为12-15kpa;以此方式进行三次循环正反喷射。

    进一步,所述s4中,搅拌机在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

    进一步,所述s8中,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长为烘干2-2.5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脱乙酰甲壳素、安息香、椰油酸钠、三氯均二苯脲、乙二醇水杨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调配成抗菌改助剂,融入到无纺布中,大大提升无纺布的抗菌性能,使得人体穿着时,形成保护,提升健康性能;

    通过将高聚物纳米载体、百菌清、竹醋酸、水和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混合,调配成防霉改性填料,使得无纺布具有很好的防霉作用,进一步提升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

    通过聚丙烯树脂、过氧化物、抗氧剂、氯化铝、聚氧化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和竹纤维为原料制作无纺布,使得生产出的复合无纺布表面柔软、蓬松、质感优良,且坚韧强度以及耐磨性能大大增加。

    本发明大大提升无纺布的抗菌性能,使得人体穿着时,形成保护,提升健康性能,无纺布具有很好的防霉作用,无纺布表面柔软、蓬松、质感优良,且坚韧强度以及耐磨性能大大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2份、安息香25份、椰油酸钠18份、三氯均二苯脲2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1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2份、高聚物纳米载体18份、百菌清12份、竹醋酸8份、水22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12份、聚丙烯树脂6份、过氧化物14份、抗氧剂16份、氯化铝11份、聚氧化乙烯15份、羧甲基纤维素13份、硅烷偶联剂15份、玻璃纤维10份、竹纤维8份;

    s2:按重量份取样,首先将脱乙酰甲壳素、安息香、椰油酸钠、三氯均二苯脲、乙二醇水杨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调配成抗菌改助剂,待用;

    s3:然后将高聚物纳米载体、百菌清、竹醋酸、水和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混合,调配成防霉改性填料,待用;

    s4:按重量份取样,将聚丙烯树脂、过氧化物、抗氧剂、氯化铝、聚氧化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和竹纤维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在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30min,然后依次加入抗菌改性助剂、防霉改性填料,再以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15分钟,即可获得混合组分a,待用;

    s5:此时将制备好的混合组分a取出放入开松机内进行开松;

    s6:将s3中进行开松后的得到的混合组分a进行梳理、交叉铺网,从而得到无纺布纤维网;

    s7:将无纺布纤维网送入水刺机进行固定住,并使得水刺机内水刺喷头分别对准无纺布纤维网的正反两面,并垂直喷射;

    s8:将s5中经过水刺喷射后的无纺布放置于传动式烘干机中进行烘燥,在烘干机内温度为70℃,且传动速度为0.1r/min的条件下;

    s9:等无纺布烘干后通过卷收机中的转辊,在0.1r/min的条件下,对烘干后的无纺布进行绕辊卷收,即可得到抗菌无纺布。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20份、安息香30份、椰油酸钠25份、三氯均二苯脲3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8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7份、高聚物纳米载体21份、百菌清14份、竹醋酸16份、水32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24份、聚丙烯树脂12份、过氧化物20份、抗氧剂22份、氯化铝19份、聚氧化乙烯18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硅烷偶联剂18份、玻璃纤维18份、竹纤维11份;

    s2:按重量份取样,首先将脱乙酰甲壳素、安息香、椰油酸钠、三氯均二苯脲、乙二醇水杨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调配成抗菌改助剂,待用;

    s3:然后将高聚物纳米载体、百菌清、竹醋酸、水和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混合,调配成防霉改性填料,待用;

    s4:按重量份取样,将聚丙烯树脂、过氧化物、抗氧剂、氯化铝、聚氧化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和竹纤维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在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30min,然后依次加入抗菌改性助剂、防霉改性填料,再以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15分钟,即可获得混合组分a,待用;

    s5:此时将制备好的混合组分a取出放入开松机内进行开松;

    s6:将s3中进行开松后的得到的混合组分a进行梳理、交叉铺网,从而得到无纺布纤维网;

    s7:将无纺布纤维网送入水刺机进行固定住,并使得水刺机内水刺喷头分别对准无纺布纤维网的正反两面,并垂直喷射;

    s8:将s5中经过水刺喷射后的无纺布放置于传动式烘干机中进行烘燥,在烘干机内温度为80℃,且传动速度为0.1r/min的条件下;

    s9:等无纺布烘干后通过卷收机中的转辊,在0.1r/min的条件下,对烘干后的无纺布进行绕辊卷收,即可得到抗菌无纺布。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28份、安息香36份、椰油酸钠8份、三氯均二苯脲4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3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35份、高聚物纳米载体25份、百菌清17份、竹醋酸25份、水46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33份、聚丙烯树脂17份、过氧化物26份、抗氧剂28份、氯化铝27份、聚氧化乙烯22份、羧甲基纤维素33份、硅烷偶联剂23份、玻璃纤维27份、竹纤维18份;

    s2:按重量份取样,首先将脱乙酰甲壳素、安息香、椰油酸钠、三氯均二苯脲、乙二醇水杨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调配成抗菌改助剂,待用;

    s3:然后将高聚物纳米载体、百菌清、竹醋酸、水和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混合,调配成防霉改性填料,待用;

    s4:按重量份取样,将聚丙烯树脂、过氧化物、抗氧剂、氯化铝、聚氧化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和竹纤维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在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30min,然后依次加入抗菌改性助剂、防霉改性填料,再以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15分钟,即可获得混合组分a,待用;

    s5:此时将制备好的混合组分a取出放入开松机内进行开松;

    s6:将s3中进行开松后的得到的混合组分a进行梳理、交叉铺网,从而得到无纺布纤维网;

    s7:将无纺布纤维网送入水刺机进行固定住,并使得水刺机内水刺喷头分别对准无纺布纤维网的正反两面,并垂直喷射;

    s8:将s5中经过水刺喷射后的无纺布放置于传动式烘干机中进行烘燥,在烘干机内温度为90℃,且传动速度为0.1r/min的条件下;

    s9:等无纺布烘干后通过卷收机中的转辊,在0.1r/min的条件下,对烘干后的无纺布进行绕辊卷收,即可得到抗菌无纺布。

    本发明通过脱乙酰甲壳素、安息香、椰油酸钠、三氯均二苯脲、乙二醇水杨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调配成抗菌改助剂,融入到无纺布中,大大提升无纺布的抗菌性能,使得人体穿着时,形成保护,提升健康性能;通过将高聚物纳米载体、百菌清、竹醋酸、水和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混合,调配成防霉改性填料,使得无纺布具有很好的防霉作用,进一步提升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通过聚丙烯树脂、过氧化物、抗氧剂、氯化铝、聚氧化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和竹纤维为原料制作无纺布,使得生产出的复合无纺布表面柔软、蓬松、质感优良,且坚韧强度以及耐磨性能大大增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2-28份、安息香25-36份、椰油酸钠18-38份、三氯均二苯脲22-4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1-3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2-35份、高聚物纳米载体18-25份、百菌清12-17份、竹醋酸8-25份、水22-46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12-33份、聚丙烯树脂6-17份、过氧化物14-26份、抗氧剂16-28份、氯化铝11-27份、聚氧化乙烯15-22份、羧甲基纤维素13-33份、硅烷偶联剂15-23份、玻璃纤维10-27份、竹纤维8-18份;

    s2:按重量份取样,首先将脱乙酰甲壳素、安息香、椰油酸钠、三氯均二苯脲、乙二醇水杨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调配成抗菌改助剂,待用;

    s3:然后将高聚物纳米载体、百菌清、竹醋酸、水和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混合,调配成防霉改性填料,待用;

    s4:按重量份取样,将聚丙烯树脂、过氧化物、抗氧剂、氯化铝、聚氧化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和竹纤维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在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30min,然后依次加入抗菌改性助剂、防霉改性填料,再以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15分钟,即可获得混合组分a,待用;

    s5:此时将制备好的混合组分a取出放入开松机内进行开松;

    s6:将s3中进行开松后的得到的混合组分a进行梳理、交叉铺网,从而得到无纺布纤维网;

    s7:将无纺布纤维网送入水刺机进行固定住,并使得水刺机内水刺喷头分别对准无纺布纤维网的正反两面,并垂直喷射;

    s8:将s5中经过水刺喷射后的无纺布放置于传动式烘干机中进行烘燥,在烘干机内温度为70-90℃,且传动速度为0.1r/min的条件下;

    s9:等无纺布烘干后通过卷收机中的转辊,在0.1r/min的条件下,对烘干后的无纺布进行绕辊卷收,即可得到抗菌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2-14份、安息香25-32份、椰油酸钠18-22份、三氯均二苯脲22-25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1-32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2-31份、高聚物纳米载体18-21份、百菌清12-14份、竹醋酸8-16份、水22-28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12-22份、聚丙烯树脂6-12份、过氧化物14-21份、抗氧剂16-21份、氯化铝11-14份、聚氧化乙烯15-18份、羧甲基纤维素13-18份、硅烷偶联剂15-21份、玻璃纤维10-15份、竹纤维8-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20份、安息香30份、椰油酸钠25份、三氯均二苯脲3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8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7份、高聚物纳米载体21份、百菌清14份、竹醋酸16份、水32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24份、聚丙烯树脂12份、过氧化物20份、抗氧剂22份、氯化铝19份、聚氧化乙烯18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硅烷偶联剂18份、玻璃纤维18份、竹纤维1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8-28份、安息香28-36份、椰油酸钠24-38份、三氯均二苯脲32-4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7-3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8-35份、高聚物纳米载体22-25份、百菌清14-17份、竹醋酸17-25份、水31-46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24-33份、聚丙烯树脂12-17份、过氧化物18-26份、抗氧剂20-28份、氯化铝18-27份、聚氧化乙烯19-22份、羧甲基纤维素22-33份、硅烷偶联剂21-23份、玻璃纤维17-27份、竹纤维12-18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s7中,首先对无纺布纤维网正面进行5-6分钟的喷射,且喷射压强为8-13kpa;正面喷射完成后进行反面的喷射,喷射时间5-6分钟,且喷射压强为12-15kpa;以此方式进行三次循环正反喷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搅拌机在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长为烘干2-2.5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属于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2‑28份、安息香25‑36份、椰油酸钠18‑38份、三氯均二苯脲22‑4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1‑3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2‑35份、高聚物纳米载体18‑25份、百菌清12‑17份、竹醋酸8‑25份、水22‑46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12‑33份、聚丙烯树脂6‑17份、过氧化物14‑26份;本发明大大提升无纺布的抗菌性能,使得人体穿着时,形成保护,提升健康性能,无纺布具有很好的防霉作用,无纺布表面柔软、蓬松、质感优良,且坚韧强度以及耐磨性能大大增加。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美宝利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58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