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05


    本发明涉及安检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检查是对施工项目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所进行的检查,其主要内容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机械设备、查安全卫生设施、查安全教育及培训、查生产人员行为、在防护用品施工、查伤亡事故处理等。

    不仅在机场、车站需要进行常规的安检,在一些公共场合进行有效的安检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保证场所内的人身安全,例如医院。也就是说,安全检查不存在任何特殊的免检对象。在进行有效的安检时,可有效的将身体/行李中携带的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行检查,避免发生使用武器对周边人群造成伤害的问题。

    现有的安检装置大多采用:一是x射线安检设备,主要用于检查旅客的行李物品。通过检查后,工作人员在行李上贴有"xx机场行李安检"的不干胶条,然后方可办理托运手续或随身携带登机;二是探测检查门,用于对旅客的身体检查,主要检查旅客是否携带禁带物品;三是磁性探测器,也叫手提式探测器,主要用于对旅客进行近身检查;四是人工检查,即由安检工作人员对旅客行李手工翻查和男女检查员分别进行搜身检查等;上述四类常用的安检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蓄液安检工作人员与受安检人员进行身体接触,若为异性人员则会造成受安检人员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安检的顺畅进行,此外若为非接触式安检,现有装置多为门状结构,对全身的检测程度不足,无法保证安检行为的安全有效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安检装置的上述使用弊端,使其更好的被大众接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包括透明机壳和终端pc,所述透明外罩顶端固定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侧设有传导机构,所述透明机壳两侧分别开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一侧设有人脸扫描仪,所述人脸扫描仪底部设有语音播放器,所述人脸扫描仪和语音播放器均与透明机壳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透明机壳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称重机构;

    所述控制器包括定时器单元、单片机和信号传输模块,所述定时器单元用于设置传导机构的工作定时,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单片机与终端pc之间进行信号传导;

    所述传导机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金属探测仪,所述固定架顶部固定设有转向齿轮,所述转向齿轮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转向齿轮之间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固定架、金属探测仪、转向齿轮和传动齿轮均设置于透明机壳内腔,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透明机壳顶端,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透明机壳与传动齿轮中心处固定连接;

    所述称重机构包括承载板和称重传感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机壳设置为圆筒中空状,所述透明机壳由透明钢化玻璃材料制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入口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出口位置对应设置,且均贯穿透明机壳与透明机壳内腔相连。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板形状设置为圆形且外径小于透明机壳内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pc内安装有berkeley的cv工具包,所述终端pc用于卷积神经网络解读、对比人脸扫描仪扫描面容。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设有a/d转换器,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设有d/a转换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金属探测仪和人脸扫描仪均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定时器单元、驱动电机和语音播放器均与d/a转换器电性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机壳外壁粘接有多条警示带,多条所述警示带等距排列在透明机壳外壁。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啮合传动,且转向齿轮外径大于传动齿轮外径。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进口处对应的人脸扫描仪进行人脸扫描,经信号传输模块将其传输至终端pc生成单独的个人访问初始信息,由金属探测仪对称重机构顶部的人进行360°旋转式扫描,有效规避扫描死角,使安检工作顺畅、有效进行,待定时器单元的设定时长达到后,若发现类似金属管制刀具的危险物品,则语音播放器进行语音播报,且由单片机向终端pc发送安全警示,由安检人员进行再次的人工查询或问话;待该人员工作/治疗工作完成后,可再次通过透明机壳的出口处的人脸扫描仪进行身份确定,若与个人访问初始信息匹配,则再次对进入透明机壳内部的该人员进行再次的扫描及称重后离开,期间无直接的身体接触,避免造成受安检人员的抵触情绪;

    2、本发明通过透明机壳整体采用透明式玻璃材质,使整个安检装置呈一个视野开阔的半密封环境,避免部分受安检人员因身处狭小环境带来的不安感,且由警示带的添加,对进入透明机壳人员进行标识出入口的准确位置,避免造成患者碰撞的安全事故,保证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传导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器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透明机壳、2终端pc、3控制器、31定时器单元、32单片机、33信号传输模块、4传导机构、41固定架、42金属探测仪、43转向齿轮、44驱动电机、45传动齿轮、5出入口、6人脸扫描仪、7语音播放器、8称重机构、9警示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包括透明机壳1和终端pc2,所述透明外罩顶端固定设有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一侧设有传导机构4,所述透明机壳1两侧分别开设有出入口5,所述出入口5一侧设有人脸扫描仪6,所述人脸扫描仪6底部设有语音播放器7,所述人脸扫描仪6和语音播放器7均与透明机壳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透明机壳1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称重机构8;

    所述控制器3包括定时器单元31、单片机32和信号传输模块33,所述定时器单元31用于设置传导机构4的工作定时,所述信号传输模块33用于将单片机32与终端pc2之间进行信号传导;

    所述传导机构4固定架41,所述固定架41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金属探测仪42,所述固定架41顶部固定设有转向齿轮43,所述转向齿轮43一侧设有驱动电机44,所述驱动电机44输出轴与转向齿轮43之间设有传动齿轮45,所述固定架41、金属探测仪42、转向齿轮43和传动齿轮45均设置于透明机壳1内腔,所述驱动电机44固定设置于透明机壳1顶端,所述驱动电机44输出轴贯穿透明机壳1与传动齿轮45中心处固定连接;

    所述称重机构8包括承载板和称重传感器(型号设置为pst-200kg)。

    所述透明机壳1设置为圆筒中空状,所述透明机壳1由透明钢化玻璃材料制成,所述出入口5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出口位置对应设置,且均贯穿透明机壳1与透明机壳1内腔相连,所述承载板形状设置为圆形且外径小于透明机壳1内径,所述终端pc2内安装有berkeley的cv工具包,所述终端pc2用于卷积神经网络解读、对比人脸扫描仪6扫描面容,所述单片机32的输入端设有a/d转换器,所述单片机32(型号设置为m68hc16)的输出端设有d/a转换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金属探测仪42和人脸扫描仪6均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定时器单元31、驱动电机44和语音播放器7均与d/a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透明机壳1外壁粘接有多条警示带9,多条所述警示带9等距排列在透明机壳1外壁,所述转向齿轮43与传动齿轮45之间啮合传动,且转向齿轮43外径大于传动齿轮45外径。

    如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将透明机壳1安装于医院的大门处,医疗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先由透明机壳1进口处对应的人脸扫描仪6进行人脸扫描,生成访问信息并将其传输至单片机32,后经信号传输模块33将其传输至终端pc2生成单独的个人访问初始信息,受安检人员经出入口5进入透明机壳1内部站立在称重机构8顶部,经称重传感器对站立在承载板顶部的人员体重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上传至单片机32,单片机32控制驱动电机44工作,经传动齿轮45带动转向齿轮43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架41进行转动,由金属探测仪42对称重机构8顶部的人进行360°旋转式扫描,有效规避扫描死角,使安检工作顺畅、有效进行,待定时器单元31的设定时长达到后,驱动电机44回转经转向齿轮43和传动齿轮45的传动带动固定架41复位,从而完成单次的安检工作,受安检者由透明机壳1的出口进入医院进行就诊/上班,期间若发现类似金属管制刀具的危险物品,则语音播放器7进行语音播报,且由单片机32向终端pc2发送安全警示,由安检人员进行再次的人工查询或问话;待该人员工作/治疗工作完成后,可再次通过透明机壳1的出口处的人脸扫描仪6进行身份确定,若与个人访问初始信息匹配,则再次对进入透明机壳1内部的该人员进行再次的扫描及称重后离开,若该人员出门时的扫描信息与个人访问初始信息不匹配或进出门时重量差过大,则语音播放器7进行语音播报,且由单片机32向终端pc2发送安全警示,由安检人员进行再次的人工查询或问话,避免造成物品盗窃行为的发生,保证使用安全性,且期间无直接的身体接触,避免造成受安检人员的抵触情绪;

    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透明机壳1整体采用透明式玻璃材质,使整个安检装置呈一个视野开阔的半密封环境,避免部分受安检人员因身处狭小环境带来的不安感,且由警示带9的添加,对进入透明机壳1人员进行标识出入口5的准确位置,避免造成患者碰撞的安全事故,保证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机壳(1)和终端pc(2),所述透明外罩顶端固定设有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一侧设有传导机构(4),所述透明机壳(1)两侧分别开设有出入口(5),所述出入口(5)一侧设有人脸扫描仪(6),所述人脸扫描仪(6)底部设有语音播放器(7),所述人脸扫描仪(6)和语音播放器(7)均与透明机壳(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透明机壳(1)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称重机构(8);

    所述控制器(3)包括定时器单元(31)、单片机(32)和信号传输模块(33),所述定时器单元(31)用于设置传导机构(4)的工作定时,所述信号传输模块(33)用于将单片机(32)与终端pc(2)之间进行信号传导;

    所述传导机构(4)固定架(41),所述固定架(41)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金属探测仪(42),所述固定架(41)顶部固定设有转向齿轮(43),所述转向齿轮(43)一侧设有驱动电机(44),所述驱动电机(44)输出轴与转向齿轮(43)之间设有传动齿轮(45),所述固定架(41)、金属探测仪(42)、转向齿轮(43)和传动齿轮(45)均设置于透明机壳(1)内腔,所述驱动电机(44)固定设置于透明机壳(1)顶端,所述驱动电机(44)输出轴贯穿透明机壳(1)与传动齿轮(45)中心处固定连接;

    所述称重机构(8)包括承载板和称重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机壳(1)设置为圆筒中空状,所述透明机壳(1)由透明钢化玻璃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口(5)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出口位置对应设置,且均贯穿透明机壳(1)与透明机壳(1)内腔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形状设置为圆形且外径小于透明机壳(1)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pc(2)内安装有berkeley的cv工具包,所述终端pc(2)用于卷积神经网络解读、对比人脸扫描仪(6)扫描面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32)的输入端设有a/d转换器,所述单片机(32)的输出端设有d/a转换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金属探测仪(42)和人脸扫描仪(6)均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定时器单元(31)、驱动电机(44)和语音播放器(7)均与d/a转换器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机壳(1)外壁粘接有多条警示带(9),多条所述警示带(9)等距排列在透明机壳(1)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齿轮(43)与传动齿轮(45)之间啮合传动,且转向齿轮(43)外径大于传动齿轮(45)外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院安检用人脸识别装置,具体涉及安检装置领域,包括透明机壳和终端PC,所述透明外罩顶端固定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侧设有传导机构,所述透明机壳两侧分别开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一侧设有人脸扫描仪,所述人脸扫描仪底部设有语音播放器。本发明通过进口处对应的人脸扫描仪进行人脸扫描,经信号传输模块将其传输至终端PC生成单独的个人访问初始信息,由金属探测仪对称重机构顶部的人进行360°旋转式扫描,有效规避扫描死角,使安检工作顺畅、有效进行,若发现类似金属管制刀具的危险物品,则语音播放器进行语音播报,且由单片机向终端PC发送安全警示,期间无直接的身体接触,避免造成受安检人员的抵触情绪。

    技术研发人员:胡理冰;姚渺波;傅贤君;陈锋;张永春;吴贤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1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57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