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救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97


    本发明属于地震等灾害情况下的救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救生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矿井塌方等灾难作为一种不可抗力的灾难杀手,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于绝大多数的遇灾者,遇到地震、矿井塌方等灾难来不及逃生,不仅会因建筑物倒塌受伤,还会因为被困于狭窄空间内得不到及时救援导致身亡。因此,设计一种地震救生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很有必要。

    现有技术多采用救生舱等刚性封闭装置作为抵御地震时重物砸落的屏障,保护用户身体不被砸伤。现有专利“一种地震救生舱”公开一种地震救生舱,该救生舱的截面呈三角形,内部设有多处加强筋,舱内设置有多种生存食物和逃生工具,可最大限度的保证舱内人员的安全。平时可将其放在屋中一角,紧急时刻人员可打开舱门进入避难。进入救生舱避难虽然可避免被砸伤,但是在救生舱内是否能够及时等到救援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地震发生时往往较为突然,用户匆忙躲入救生舱也只能避一时之险,被动等待救援时由于外界不清楚用户的所在位置会增加搜寻时间甚至搜寻不到,最终用户会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救援而出现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救生系统,不仅可以保护用户身体不被砸伤,还可第一时间自动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求救信息,云端管理中心根据求救信息组织救援人员及时对用户进行救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震救生系统,包括救生舱、安装于救生舱内的应急包、云端管理中心、与救生舱配套安装的信号发射装置,信号发射装置包括自动感应器与信号发射器,自动感应器与信号发射器连接,云端管理中心设置在远端与信号发射器通信连接,云端管理中心对信号发射装置进行备案,自动感应器感应到震动后自动触发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救生舱采用比较坚固的材质制作,如石墨烯合金,增强救生舱的抗压性能。云端管理中心对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进行备案,存储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对应的用户的所在地点。当地震来临时,用户迅速进入救生舱避险,救生舱保护用户身体不被砸伤。信号发射器可第一时间自动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云端管理中心迅速根据设定信息确定被困用户及被困地点,组织救援人员及时对用户进行救援。救生舱内配备的应急包包括干粮、水、氧气包等,便于用户在避入救生舱后等待救援时使用,使身体保持在较好状态。地震开始时,通讯线路还没有被破坏而断开,信号发射装置可第一时间成功发送设定信息。一般将设定信息设定为“我们这里地震了”,简单明了,便于云端管理中心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自动感应器可为震动传感器。

    进一步地,应急包包括应急氧气包与应急食品包。用户在缺氧时可使用应急氧气包吸氧,应急食品包一般放置压缩干粮、水等食物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救生舱为可折叠救生舱,救生舱从折叠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时的震动能够被自动感应器感应到。平时用户将救生舱折叠呈较小体积放入墙角等合适位置,不会对用户的日常工作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用户将折叠救生舱展开,展开动作引起的震动会被自动感应器感应到,自动感应器立即自动触发信号发射器,第一时间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

    进一步地,信号发射器包括物联卡通讯模块,信号发射器通过物联卡通讯模块与云端管理中心通信连接,云端管理中心给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分配唯一的设备编号,设备编号与对应的信号发射装置内的物联卡关联,云端管理中心存储使用设备编号标记的特征信息。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对应特定用户和该信号发射装置内的物联卡,即每一个设备编号与特定的用户及特定的物联卡关联。云端管理中心将信号发射装置对应的特定用户的年龄、性别、长期疾病状况等特定用户相关信息与特定用户所在地点一起组成特征信息,通过对应的设备编号进行标记后存储,再通过设备编号与对应的物联卡关联。云端管理中心储存大量不同特定用户的特征信息时使用与特定用户对应的唯一设备编号进行标记。当地震发生时,物联卡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后,云端管理中心根据发送信息的物联卡可迅速找到与其关联的设备编号,打开此设备编号标记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初步了解被困用户的的相关信息及所在地点,便于救援人员更好掌握被困用户基本情况,提供针对性救援。

    进一步地,信号发射器被触发后,物联卡通讯模块在设定时长内向云端管理中心持续规律发送设定信息。设定时长一般设定为30分钟,持续规律发送是指物联卡通讯模块按提前设定的规律自动发送设定信息,规律可定为连续发送2条设定信息为一组,每组间隔10分钟,发送到第四组即自动停止。如果云端管理中心在设定时长内均接受到按此规律发送的设定信息,则说明通讯线路依然连通,被困用户所在地点的地震破坏力不大。如果云端管理中心接受到的设定信息持续时间没有满设定时长,则说明通讯线路被破坏断开,被困用户所在地点的地震破坏力较大。设定时长为半小时是结合已有情况考虑到一般地震半个小时后就不会再有大的地震而确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设定时长设定为50分钟、40分钟等。云端管理中心根据接受到的与各个用户关联的物联卡的发送设定信息动作,初步判断各个用户所在地点的地震破坏程度,将此信息与对应的特征信息提供给应急救援人员,便于应急救援人员制定出相应的救援方案。

    进一步地,信号发射器还包括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储存代表求救信息的摩斯电码,自动感应器与无线发送模块连接,自动感应器感应到震动后自动触发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自动持续发送储存的摩斯电码;该地震救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远端的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摩斯电码。无线发送模块发送无线电码的频道可设定为243mhz。对被困用户进行救援时,将无线电码接收装置调到对应频道,搜寻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摩斯电码,通过接收到的摩斯电码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救援地点及更详细的求救信息,便于救援人员及时进行救援。

    进一步地,信号发射装置上对应设置有提示灯和切换按钮,提示灯、切换按钮与无线发送模块连接,无线发送模块储存四种不同的摩斯电码,代表四种不同求救信息,分别为“sos”、有开放性创伤急需救援、有骨折疼痛待援、健康状态待援,无线发送模块被触发后自动发送代表“sos”的摩斯电码,提示灯亮;按压切换按钮发送的摩斯电码在余下三种摩斯电码中切换。提示灯亮表明无线发送模块正在自动发送代表“sos”的摩斯电码,无线发送模块在正常工作。切换按钮可设计为并排放置的三个按钮,三个按钮分别对应的求救信息为有开放性创伤急需救援、有骨折疼痛待援、健康状态待援,被困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按钮切换发送的摩斯电码,救援人员根据接收到的摩斯电码更好掌握被困用户的实际情况,便于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进一步地,救生舱内部还设置有手摇发电机,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为信号发射装置供电,手摇发电机对可充电电池充电。用户被困救生舱内等待救援时,用户可通过手摇发电机对可充电电池充电,确保信号发生装置时时有电可用,被困用户可在等待救援时间内利用信号发生装置不停发送求救信息,便于救援人员及时救援,避免出现被动等待救援的情况。被动等待救援时外界无法得知被困用户的具体的情况,如果被困用户深埋地下更是增加救援人员确认被困用户准确位置及身体状况的困难。

    进一步地,该地震救生系统还包括终端app,终端app与云端管理中心通信连接,云端管理中心为每一个设备编号分配一个初始密码;用户将设备编号作为用户名,通过初始密码进入终端app,与云端管理中心进行通信。用户使用设备编号与初始密码进入终端app后,界面中显示以该设备编号标记的特征信息,用户可查看该特征信息是否与用户的真实情况相符,若用户的相关信息及所在地点发生变动,用户可通过终端app对特征信息进行修改;还可添加特征信息,如该信号发射装置对应的用户人数增加,可添加新增用户的特征信息。云端管理中心通过终端app与用户联系,定期提醒用户对设备进行检修,可每半年提醒用户检修设备。用户通过终端app与云端管理中心确定具体检修时间,云端管理中心在确定的检修时间提醒用户检修设备。

    设备检修步骤如下,

    步骤一,云端管理中心向终端app询问是否启动检修模式,用户通过终端app向云端管理中心确认;

    步骤二,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启动信号发射装置,用户确认开始,用户将救生舱进行震动或者将折叠救生舱打开;此时用户观察无线发送模块的提示灯是否因触发同步发亮;云端管理中心检测是否收到在设定时长内持续规律发送的设定信息,设定信息是否正确;工作人员检测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是否收到持续发送的“sos”无线电码;

    步骤三,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检测切换按钮是否正常,用户确认开始,用户按下切换按钮切换发送的摩斯电码,工作人员检测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是否收到切换的无线电码,切换后的无线电码是否与切换按钮对应的无线电码一致;

    步骤四,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检修手摇发动机,用户确认开始,用户用手摇发电机对信号发射装置内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的容量;如有故障,用户向云端管理中心报告故障情况;

    步骤五,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检修救生舱内其他装置及结构是否正常,用户确认开始,用户进行检查;如有故障,用户向云端管理中心报告故障情况;

    步骤六,云端管理中心出具此次检修行动的总结报告给用户;若设备有故障,云端管理中心与用户沟通确定维修时间,组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云端管理中心建议用户下次检修时间,与用户确定下次检修时间。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当中,当地震来临时,用户迅速进入救生舱避险,救生舱保护用户身体不被砸伤。信号发射器可第一时间自动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云端管理中心迅速根据设定信息确定被困用户及被困地点,组织救援人员及时对用户进行救援。救生舱内配备的应急包包括干粮、水、氧气包等,便于用户在避入救生舱后等待救援时使用,使身体保持在较好状态。该地震救生系统通过救生舱保护用户身体、应急包维持用户生命、信号发射装置与云端管理中心联合帮助用户得到及时救援这三方面提升用户在地震中的生存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地震救生系统,包括救生舱、安装于救生舱内的应急包、云端管理中心、与救生舱配套安装的信号发射装置,信号发射装置包括自动感应器与信号发射器,自动感应器与信号发射器连接,云端管理中心设置在远端与信号发射器通信连接,自动感应器感应到震动后自动触发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救生舱采用石墨烯合金制作,增强救生舱的抗压性能。云端管理中心对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进行备案,存储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对应的用户所在地点。当地震来临时,用户迅速进入救生舱避险,救生舱保护用户身体不被砸伤。信号发射器可第一时间自动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云端管理中心迅速根据设定信息确定被困用户及被困地点,组织救援人员及时对用户进行救援。救生舱内配备的应急包包括干粮、水、氧气包等,便于用户在避入救生舱后等待救援时使用,使身体保持在较好状态。地震开始时,通讯线路还没有被破坏而断开,信号发射装置可第一时间成功发送设定信息。设定信息设定为“我们这里地震了”,简单明了,便于云端管理中心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自动感应器可为震动传感器。

    应急包包括应急氧气包与应急食品包。用户在缺氧时可使用应急氧气包吸氧,应急食品包放置压缩干粮、水等食物便于用户使用。

    救生舱为可折叠救生舱,救生舱从折叠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时的震动能够被自动感应器感应到。平时用户将救生舱折叠呈较小体积放入墙角等合适位置,不会对用户的日常工作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用户将折叠救生舱展开,展开动作引起的震动会被自动感应器感应到,自动感应器立即自动触发信号发射器,第一时间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

    信号发射器包括物联卡通讯模块,信号发射器通过物联卡通讯模块与云端管理中心通信连接,云端管理中心给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分配唯一的设备编号,设备编号与对应的信号发射装置内的物联卡关联,云端管理中心存储使用设备编号标记的特征信息。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对应特定用户和该信号发射装置内的物联卡,即每一个设备编号与特定的用户及特定的物联卡关联。云端管理中心将信号发射装置对应的特定用户的年龄、性别、长期疾病状况等特定用户相关信息与特定用户所在地点一起组成特征信息,通过对应的设备编号进行标记后存储,再通过设备编号与对应的物联卡关联。云端管理中心储存大量不同特定用户的特征信息时使用与特定用户对应的唯一设备编号进行标记。当地震发生时,物联卡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后,云端管理中心根据发送信息的物联卡可迅速找到与其关联的设备编号,打开此设备编号标记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初步了解被困用户的的相关信息及所在地点,便于救援人员更好掌握被困用户基本情况,提供针对性救援。

    信号发射器被触发后,物联卡通讯模块在设定时长内向云端管理中心持续规律发送设定信息。设定时长为30分钟,持续规律发送是指物联卡通讯模块按提前设定的规律自动发送设定信息,规律为连续发送2条设定信息为一组,每组间隔10分钟,发送到第四组即自动停止。如果云端管理中心在设定时长内均接受到按此规律发送的设定信息,则说明通讯线路依然连通,被困用户所在地点的地震破坏力不大。如果云端管理中心接受到的设定信息持续时间没有满设定时长,则说明通讯线路被破坏断开,被困用户所在地点的地震破坏力较大。设定时长为半小时是结合已有情况考虑到一般地震半个小时后就不会再有大的地震而确定。云端管理中心根据接受到的与各个用户关联的物联卡的发送设定信息动作,初步判断各个用户所在地点的地震破坏程度,将此信息与对应的特征信息提供给应急救援人员,便于应急救援人员制定出相应的救援方案。

    信号发射器还包括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储存代表求救信息的摩斯电码,自动感应器与无线发送模块连接,自动感应器感应到震动后自动触发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自动持续发送储存的摩斯电码;该地震救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远端的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摩斯电码。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电码的频道可设定为243mhz。对被困用户进行救援时,将无线电码接收装置调到对应频道,搜寻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摩斯电码,通过接收到的摩斯电码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救援地点及更详细的求救信息,便于救援人员及时进行救援。

    信号发射装置上对应设置有提示灯和切换按钮,提示灯、切换按钮与无线发送模块连接,无线发送模块储存四种不同的摩斯电码,代表四种不同求救信息,分别为“sos”、有开放性创伤急需救援、有骨折疼痛待援、健康状态待援,无线发送模块被触发后自动发送代表“sos”的摩斯电码,提示灯亮;按压切换按钮发送的摩斯电码在余下三种摩斯电码中切换。提示灯亮表明无线发送模块正在自动发送代表“sos”的摩斯电码,无线发送模块在正常工作。切换按钮设计为并排放置的三个按钮,三个按钮分别对应的求救信息为有开放性创伤急需救援、有骨折疼痛待援、健康状态待援,被困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按钮切换发送的摩斯电码,救援人员根据接收到的摩斯电码更好掌握被困用户的实际情况,便于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救生舱内部还设置有手摇发电机,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为信号发射装置供电,手摇发电机对可充电电池充电。用户被困救生舱内等待救援时,用户可通过手摇发电机对可充电电池充电,确保信号发生装置时时有电可用,被困用户可在等待救援时间内利用信号发生装置不停发送求救信息,便于救援人员及时救援,避免出现被动等待救援的情况。被动等待救援时外界无法得知被困用户的具体的情况,如果被困用户深埋地下更是增加救援人员确认被困用户准确位置及身体状况的困难。

    该地震救生系统还包括终端app,终端app与云端管理中心通信连接;云端管理中心为每一个设备编号分配一个初始密码,用户将设备编号作为用户名,通过初始密码进入终端app,与云端管理中心进行通信。用户使用设备编号与初始密码进入终端app后,界面中显示以该设备编号标记的特征信息,用户可查看该特征信息是否与用户的真实情况相符,若用户的相关信息及所在地点发生变动,用户可通过终端app对特征信息进行修改;还可添加特征信息,如该信号发射装置对应的用户人数增加,可添加新增用户的特征信息。云端管理中心通过终端app与用户联系,每半年提醒用户对设备进行检修,实现每半年一检修,确保设备正常可用。用户通过终端app与云端管理中心确定具体检修时间,云端管理中心在确定的检修时间提醒用户检修设备。

    设备检修步骤如下,

    步骤一,云端管理中心向终端app询问是否启动检修模式,用户通过终端app向云端管理中心确认;

    步骤二,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启动信号发射装置,用户确认开始,用户将救生舱进行震动或者将折叠救生舱打开;此时用户观察无线发送模块的提示灯是否因触发同步发亮;云端管理中心检测是否收到在设定时长内持续规律发送的设定信息,设定信息是否正确;工作人员检测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是否收到持续发送的“sos”无线电码;

    步骤三,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检测切换按钮是否正常,用户确认开始,用户按下切换按钮切换发送的摩斯电码,工作人员检测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是否收到切换的无线电码,切换后的无线电码是否与切换按钮对应的无线电码一致;

    步骤四,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检修手摇发动机,用户确认开始,用户用手摇发电机对信号发射装置内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的容量;如有故障,用户向云端管理中心报告故障情况;

    步骤五,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检修救生舱内其他装置及结构是否正常,用户确认开始,用户进行检查;如有故障,用户向云端管理中心报告故障情况;

    步骤六,云端管理中心出具此次检修行动的总结报告给用户;若设备有故障,云端管理中心与用户沟通确定维修时间,组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云端管理中心建议用户下次检修时间,与用户确定下次检修时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震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舱、安装于救生舱内的应急包、云端管理中心、与救生舱配套安装的信号发射装置,信号发射装置包括自动感应器与信号发射器,自动感应器与信号发射器连接,云端管理中心设置在远端与信号发射器通信连接,云端管理中心对信号发射装置进行备案,自动感应器感应到震动后自动触发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应急包包括应急氧气包与应急食品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救生舱为可折叠救生舱,救生舱从折叠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时的震动能够被自动感应器感应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发射器包括物联卡通讯模块,信号发射器通过物联卡通讯模块与云端管理中心通信连接,云端管理中心给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分配唯一的设备编号,设备编号与对应的信号发射装置内的物联卡关联,云端管理中心存储使用设备编号标记的特征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发射器被触发后,物联卡通讯模块在设定时长内向云端管理中心持续规律发送设定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发射器还包括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储存代表求救信息的摩斯电码,自动感应器与无线发送模块连接,自动感应器感应到震动后自动触发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自动持续发送储存的摩斯电码;该地震救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远端的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摩斯电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震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发射装置上对应设置有提示灯和切换按钮,提示灯、切换按钮与无线发送模块连接,无线发送模块储存四种不同的摩斯电码,代表四种不同求救信息,分别为“sos”、有开放性创伤急需救援、有骨折疼痛待援、健康状态待援,无线发送模块被触发后自动发送代表“sos”的摩斯电码,提示灯亮;按压切换按钮发送的摩斯电码在余下三种摩斯电码中切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震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救生舱内部还设置有手摇发电机,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为信号发射装置供电,手摇发电机对可充电电池充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震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地震救生系统还包括终端app,终端app与云端管理中心通信连接,云端管理中心为每一个设备编号分配一个初始密码,用户将设备编号作为用户名,通过初始密码进入终端app,更改或完善对应的特征信息,与云端管理中心配合完成设备检修;云端管理中心通过终端app每半年提醒用户对设备进行检修,用户通过终端app与云端管理中心确定具体检修时间,云端管理中心在确定的检修时间提醒用户检修设备;

    设备检修步骤如下,

    步骤一,云端管理中心向终端app询问是否启动检修模式,用户通过终端app向云端管理中心确认;

    步骤二,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启动信号发射装置,用户确认开始,用户将救生舱进行震动或者将折叠救生舱打开;此时用户观察无线发送模块的提示灯是否因触发同步发亮;云端管理中心检测是否收到在设定时长内持续规律发送的设定信息,设定信息是否正确;工作人员检测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是否收到持续发送的“sos”无线电码;

    步骤三,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检测切换按钮是否正常,用户确认开始,用户按下切换按钮切换发送的摩斯电码,工作人员检测无线电码接收装置是否收到切换的无线电码,切换后的无线电码是否与切换按钮对应的无线电码一致;

    步骤四,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检修手摇发动机,用户确认开始,用户用手摇发电机对信号发射装置内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检测电池的容量;如有故障,用户向云端管理中心报告故障情况;

    步骤五,云端管理中心引导用户检修救生舱内其他装置及结构是否正常,用户确认开始,用户进行检查;如有故障,用户向云端管理中心报告故障情况;

    步骤六,云端管理中心出具此次检修行动的总结报告给用户;若设备有故障,云端管理中心与用户沟通确定维修时间,组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云端管理中心建议用户下次检修时间,与用户确定下次检修时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救生系统,涉及救生技术领域,包括救生舱、安装于救生舱内的应急包、与救生舱配套安装的信号发射装置、云端管理中心,信号发射装置包括自动感应器与信号发射器,自动感应器与信号发射器连接,云端管理中心设置在远端与信号发射器通信连接,云端管理中心对信号发射装置进行备案,自动感应器感应到震动后自动触发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向云端管理中心发送设定信息。云端管理中心对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进行备案,存储每一个信号发射装置对应的用户所在地点。该地震救生系统通过救生舱保护用户身体、应急包维持用户生命、信号发射装置与云端管理中心联合帮助用户得到及时救援三方面提升用户在地震中的生存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韩旭峰;钟仁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韩旭峰
    技术研发日:2020.12.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56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