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的印染机械,尤其是一种转移染色设备。
背景技术:
牛仔布(denim)也叫作丹宁百布,是一种较粗厚的色织经面斜纹棉布,其经纱颜色深,一般为靛蓝色,并且其纬纱颜色浅,一般为浅灰或煮练后的本白纱,因此又称靛蓝劳动布。当前牛仔布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生产方法是将经纱染色后再织造,其传统生产流程为:白纱→染纱→色织布(面料处理)→裁剪→缝制→手工水洗整理→后整→包装,其中经纱采用浆染联合一步法染色工艺上色而实现染纱;另一种生产方法是,将白胚布染色成为牛仔布,其传统生产流程为:白坯布→染色→色坯布(面料处理)→裁剪→缝制→手工水洗整理→后整→包装,其中白胚布大多采用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机而染色。该染色机由机体循环泵加热器、喷嘴、提升装置和加料缸等组成,织物在染色机内以绳状松弛形式反复循环运转并且不断受到染液的冲击及浸渍,以实现染色。
当前牛仔布的生产方法会导致水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和废弃染料,增加了污水的cod,其codcr高达2200~2800mg/l,悬浮固体浓度300~400mg/l,ph值11~13,色度达1500~1800倍,因此其生产工艺对环境非常不友好。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其生产成本将不断增加。
为了减少传统牛仔布染整带来的污染,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在牛仔布表面上色的工艺,以节省染料的耗用,并减少后道整理加工的污染。目前对于牛仔布布面上色均采用涂料或活性染料的上色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申请人发现,对于例如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由于其不溶于水,对纤维没有亲和力,因此不能被直接用来染色,而是需要在碱性条件下经强还原剂还原,成为水溶性的隐色体,隐色体为微溶于水的浅色物,由此才能够用来染色。但如果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大面积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则其无法还原为隐色体上色。因此对于牛仔布的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上染而言,目前均是采用经纱的绳状染色、片纱染色和悬环式染色,或者胚布的浸染。而这依旧会导致上面提到的环境污染和成本增加。
因此,目前急需开发一种符合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隐色体上染机理并且能提供适合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隐色体上染的环境的染色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转移染色设备,该转移染色设备能够符合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隐色体上染机理,并且能提供适合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隐色体上染的环境,进而大幅降低环境污染和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移染色设备,其包括:染色箱,在所述染色箱内填充有惰性化气体;设置在染色箱内的染色部套装置,所述染色部套装置构造用于对织物的表面以染料进行染色;渗透箱,所述渗透箱沿织物运动方向设置在染色箱下游,在所述渗透箱内填充有惰性化气体;和设置在渗透箱内的渗透装置,所述渗透装置构造用于使织物表面的染料渗透到织物内部,其中,所述染色箱和渗透箱彼此连通,织物先后穿过所述染色箱和渗透箱,所述染色箱在其织物进口处以及所述渗透箱在其织物出口处分别设有密封装置,以便对染色箱和渗透箱相对于环境进行气密密封。
有利地,所述染色箱和渗透箱经由允许惰性化气体和织物通过的通道而连通。
有利地,所述染色箱和渗透箱一体地构成。
有利地,所述密封装置具有壳体和在壳体内设置的气囊对,其中,所述壳体在其侧壁上设有供织物穿过的进布口和出布口,所述气囊对包括对置的两个气囊,织物能够从这两个气囊之间穿过。
有利地,所述气囊对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各气囊对沿织物运动方向相继设置。
有利地,所述气囊对的两个气囊与织物线接触或者面接触。
有利地,每个气囊在其两端分别设有固定装置,气囊经由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壳体的侧壁上。
有利地,所述密封装置具有配设给气囊的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包括气泵和连接在气泵和各个气囊之间的管路系统,经由该管路系统,气泵能够将空气充入每个气囊中。
有利地,每个气囊配设有自身的气压指示器,经由该气压指示器能够确定气囊内的气压是否达到预定的阈值。
有利地,所述气囊在充满空气后在其基本上整个长度上具有一致的圆形横截面。
有利地,所述气囊的长度大于织物的宽度,使得织物能够在周向上被气囊环绕地气密密封。
有利地,所述气囊的表面设计为,使得织物能够从对置的气囊之间滑过,而惰性化气体不能从气囊之间穿过。
有利地,所述气囊在侧向要么压靠在壳体的侧壁上要么压靠在相邻的气囊上,使得在对置的气囊之间形成基本上气密密封的空间。
有利地,所述密封装置具有贯穿其壳体侧壁的回流接口,经由该回流接口,进入壳体内的惰性化气体能够被回收。
有利地,染色箱和渗透箱设有共同的惰性化气体充入装置,该惰性化气体充入装置经由并联的充气管路能够同时向染色箱和渗透箱充入惰性化气体。
有利地,所述渗透装置包括至少两排导辊,各排导辊彼此间隔开距离。
有利地,每排导辊包括相继布置的多个导辊,并且不同排的导辊彼此错开。
有利地,进入渗透箱内的织物经由导辊以多个织物区段蜿蜒地并且基本上纵向地延伸。
有利地,相邻的织物区段彼此平行延伸,并且运动方向相反。
有利地,所述染色部套装置具有沿织物运动方向相继布置的直接染色组对和转移染色组对,其中,所述直接染色组对具有两个关于织物对称布置的直接染色组,所述直接染色组包括网纹辊,并且所述转移染色组对具有两个关于织物对称布置的转移染色组,所述转移染色组包括版辊和转印辊。
有利地,所述转移染色组对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有利地,所述直接染色组对的其中一个直接染色组设置在安装块上,所述安装块能够在染色箱上的导轨上被横向直线引导地移动,以带动所述一个直接染色组靠近或远离对置的另一直接染色组。
有利地,所述转移染色组对的其中一个转移染色组设置在安装块上,所述安装块能够在染色箱上的导轨上被横向直线引导地移动,以带动所述一个转移染色组靠近或远离对置的另一转移染色组。
有利地,所述转移染色组包括施压组件,所述施压组件构造用于可调地提供版辊抵压转印辊的压力,其中,所述施压组件能够使版辊选择性地运动至抵压位置和休止位置,在抵压位置,版辊抵压转印辊,由此产生版辊抵压转印辊的压力;在休止位置,版辊不抵压转印辊。
有利地,所述转移染色组包括换版装置,经由该换版装置能够更换版辊。
有利地,所述转移染色组包括斜拉版装置,经由该斜拉版装置能够对转印辊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微调。
有利地,所述转移染色组包括配设给版辊的轴向拉版装置,以对版辊进行轴向位置调节。
有利地,所述染色箱带有推拉门,其中,推拉门能够在气密密封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推拉门的打开位置中,能够从染色箱外部够到染色箱内部。
有利地,所述织物是牛仔布。
有利地,所述惰性化气体是氮气。
有利地,所述渗透装置包括至少两列导辊,各列导辊彼此间隔开距离。
有利地,每列导辊包括相继布置的多个导辊,不同列的导辊彼此错开。
有利地,进入渗透箱内的织物经由导辊以多个织物区段蜿蜒地并且基本上横向地延伸。
参照示例性实施例的如下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更全面地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细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参照下面列出的附图阅读相应实施例的如下详细描述,将会明白相应实施例以及各种另外的实施例的好处。此外,下面所讨论的附图的各个特征没有必要按比例绘制。附图中的各个特征和元件的尺寸可以扩大或减小,以更清楚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转移染色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直接染色组对的示意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转移染色组对的示意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密封装置的沿垂直于织物运动方向看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密封装置的沿织物运动方向看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渗透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各个说明性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仅为了解释起见,在附图中示意性地描绘各个系统、结构和装置,但未描述实际系统、结构和装置的所有特征,比如熟知的功能或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得本发明模糊不清。当然应该明白,在任何实际应用时,需要作出许多具体实施决策以达到开发者或使用者的特定目标,并且需要遵从与系统相关和行业相关的限制,这些特定目标可能随着实际应用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应该明白,这样的具体实施决策虽然是复杂的且耗费大量时间的,然而这对于受益于本申请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例行任务。
本文使用的术语和短语应该被理解和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对这些术语和短语的理解一致的含义。本文的术语或短语的一致用法不意在暗示术语或短语的特殊定义,即,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普通和惯常含义不同的定义。对于意在具有特殊含义的术语或短语,即,与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不同的含义,这种特殊定义将在说明书中以定义方式明确列出,直接且毫不含糊地给出术语或短语的特殊定义。
除非内容要求,否则在下文的整个说明中,词语“包括”及其变型、诸如“包含”将以开放式的、包容的意义来解释,也就是如“包括但不限于”。
在本说明书的整个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因而,整个该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在一实施例中”不是必须都涉及相同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正如在本说明中使用的,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单数形式的不定冠词“一”以及定冠词“该”包括一个或多个指称对象。还应该注意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或”从意思上来说一般包括“和/或”。为了这种说明的目的,以“a或b”的形式的词组意味着“(a)、(b)或者(a和b)”。为了说明的目的,以“a、b或c中的至少一个”的形式的词组意味着“(a)、(b)、(c)、(a和b)、(a和c)、(b和c)或者(a、b和c)”。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联接”、“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此描述的设备还可利用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来接收信息并变换所接收的信息以生成输出。该控制器可包括任意类型的计算装置、计算电路或者任意类型的处理器或能够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一系列指令的处理电路。该控制器可包括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核中央处理单元(cpu)并且可包括任意类型的处理器,诸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等。该控制器还可包括存储器以存储数据和/或算法以执行一系列指令。
下面将详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移染色设备1整体上参见图1所示。该转移染色设备1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织物供给单元(例如布车)2、展幅分丝单元3、张力单元4、纠偏对边单元5、进布牵引单元6、染色部套装置7、渗透装置8、密封装置9、惰性化气体充入装置(未示出)。各个部分的布置顺序可以如图1所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单元(未示出)发出指令给中央控制单元(未示出)来统一管理和控制各个单元和装置,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发明的转移染色设备1所适用的待染色织物可以是牛仔布10,也可以是其它需要在惰性化气体环境下上色的布料。接下来以牛仔布10为例进行介绍,但不可理解为织物局限于牛仔布10。
由图1可见,转移染色设备1的染色部套装置7可以设置在染色箱11内,并且转移染色设备1的渗透装置8可以设置在渗透箱12内。沿牛仔布10运动方向看,渗透箱12可以设置在染色箱11的下游并且与染色箱11通过通道13对外气密密封地连通。该通道13可以设置在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的上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可以一体地构成,也就是说,所述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可以构造为同一个箱体,染色部套装置7和渗透装置8可以设置在该共同的箱体内。
惰性化气体充入装置可以经由惰性化气体充入口14向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内充入惰性化气体、例如氮气。惰性化气体可以从惰性化气体充入口14经由并联的充气管路15同时充入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内。当然也可想到,基于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的连通,可以仅向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之一充入惰性化气体。但前一方案在充入速度和充气均匀性方面更佳。
为了防止在工作状态下惰性化气体从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逸出到环境中,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可以分别设计成至少在工作状态下对外气密密封的。因此,染色箱11可以在其牛仔布进口处16设有密封装置9,并且渗透箱12可以在其牛仔布出口处17设有密封装置9。由此,至少在转移染色设备1的工作状态下,处于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内的牛仔布10可以始终处于惰性化气体的氛围内,而不与氧气接触。
由图1可见,染色箱11可以带有推拉门18,该推拉门18可以经由传动机构、例如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而由电机驱动。在转移染色设备1的工作状态下,推拉门18处于以实线示出的关闭位置,而在例如需要检修或更换染色箱11内的部件时,可以经由电机使推拉门18移动进入以虚线示出的打开位置。当然推拉门18的运动也可以手动实现。此外,渗透箱12也可以设置类似的推拉门。
接下来详细介绍本发明的转移染色设备1的染色部套装置7、气体密封装置9和渗透装置8的示例性实施例。
由图1可见,染色部套装置7从下游到上游可以包括相继布置的一对直接染色组19和三对转移染色组20。一个直接染色组对可以包括两个关于一条竖直线或者说织物对置的直接染色组19,并且一个转移染色组对可以包括两个关于同一竖直线或者说织物对置的转移染色组20。图1中的直接染色组19和转移染色组20的对数和布置顺序仅是示例性的,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染色需求而调整。总体上看,直接染色组19和转移染色组20采用火箭式结构进行布置,此时转移染色设备1也可以称为火箭式转移染色设备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直接染色组19和转移染色组20的其它适宜的布置结构也是可以考虑的。
由图2可见,一个直接染色组对可以包括两个对置的网纹辊2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网纹辊21外侧的封闭式刮刀组件22。每个直接染色组19因此可以包括一个网纹辊21和一个封闭式刮刀组件22。
在工作位置中,封闭式刮刀组件22可以压靠在对应的网纹辊21上,由此,封闭式刮刀组件22的两个刮刀头23与这两个刮刀头23之间的网纹辊21表面以及端部密封部件(未示出)一起形成封闭式的液体容纳腔。而在非工作位置中,刮刀头23可以与网纹辊21分离。
参见图1,直接染色组对的右侧的直接染色组19、具体而言右侧的网纹辊21及其配设的封闭式刮刀组件22可以安装在一个安装块24上,安装块24可以在染色箱11上的导轨(未示出)上被横向直线引导地移动。固定于染色箱11上的伺服电机25可以经由配设的传动机构驱动安装块24使之直线运动,以使安装块24上的右侧网纹辊21可以靠近和远离对置的左侧网纹辊21。伺服电机25和配设的传动机构在此可以形成安装块24的推进机构。左侧的直接染色组19、具体而言左侧网纹辊21和其配设的封闭式刮刀组件22可以安装在染色箱11上。
当然也可想到将左侧的直接染色组19安装在一个安装块24上,而右侧的直接染色组19安装在染色箱11上。
作用于安装块24的推进机构所提供的使网纹辊21抵靠牛仔布10的压力可以是独立可调的。该压力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设定,亦可以按照程序渐升,或按照程序渐降。图1中,整个右侧直接染色组19被推进机构推动而实现与左侧直接染色组19的离合,离合行程可达2-5cm。
每个网纹辊21可以设有自身的伺服电机(未示出),以对其进行单独驱动。当然也可以想到两个网纹辊21通过一个伺服电机和合适的传动机构同时驱动。
牛仔布10可以从两个网纹辊21之间运动穿过并被上浆。因此,经由直接染色组对可以向牛仔布10施加前处理液、例如染色促进剂,以便提升后续的染色率和染色效果。
由图3可见,每个转移染色组20对可以包括两个对置的转印辊26、两个分别设置在转印辊26外侧的版辊27,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版辊27外侧的封闭式刮刀组件22。每个转移染色组20因此可以包括一个转印辊26、一个版辊27,以及一个封闭式刮刀组件22。版辊27可以是凹版印刷版辊、柔版印刷版辊、圆网印刷版辊或胶版印刷版辊等。
在工作位置中,封闭式刮刀组件22可以压靠在版辊27上,由此,封闭式刮刀组件22的两个刮刀头23与这两个刮刀头23之间的版辊27表面以及端部密封部件(未示出)一起形成封闭式的液体容纳腔。而在非工作位置中,刮刀头23可以与版辊27分离。
参见图3,转移染色组对的左侧的转移染色组20、具体而言左侧的版辊27及其配设的封闭式刮刀组件22和转印辊26可以安装在一个安装块24上,安装块24可以在染色箱11上的导轨上被横向直线引导地移动。固定于染色箱11上的伺服电机25可以经由传动机构驱动安装块24使之直线运动,以使安装块24上的左侧转印辊26可以靠近和远离对置的右侧转印辊26。伺服电机25和配设的传动机构在此可以形成安装块24的推进机构。右侧的转移染色组20、具体而言右侧的版辊27及其配设的封闭式刮刀组件22和转印辊26可以安装在染色箱11上。
当然也可想到将右侧的转移染色组20安装在一个安装块24上,而左侧的转移染色组20安装在染色箱11上,如图1中所示。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分别将三对转移染色组20的右侧转移染色组20安装在安装块24上。
同样,作用于安装块24的推进机构所提供的使转印辊26抵靠牛仔布10的压力可以为独立可调的。该压力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设定,亦可以按照程序渐升,或按照程序渐降。图3中的整个左侧转移染色组20被推进机构推动而实现与右侧转移染色组20的离合,离合行程可达2-5cm。
转印辊26可以为表面包覆橡胶的硬质材料辊。其表面可以包覆无缝橡胶。橡胶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氨酯橡胶或任何对水性墨水亲和性好的其它橡胶。优选地,转印辊26的表面橡胶邵氏硬度为85-90度。
由于每个转移染色组20中转印辊26为包覆橡胶的硬质材料辊,因此转印辊26的外径略大于版辊27,如此提供了一定的容差空间。在转移印花过程中,当橡胶转印辊26与版辊27接触时,橡胶转印辊26的橡胶受到某一压力而发生变形;当版辊27的当前表面离开橡胶转印辊26的橡胶表面时,橡胶表面能够迅速恢复原状。优选地,版辊27的外径<转印辊26的外径≤版辊27的外径 1mm,也就是说转印辊26的外径比版辊27的外径大,但两者的差在1mm以下。
在所示实施例中,每对转移染色组20的各转印辊26与版辊27的轴线是平行的并且在同一平面中。
每个转移染色组20包括一个施压组件28,该施压组件28可以用于提供版辊27抵压转印辊26的可调节压力。该施压组件28用于调整墨量,压力主要用于把凹版网穴中的墨量粘出。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施压组件28包括致动器29和偏心轴套30。致动器29包括缸体和活塞杆。在图3中,左侧转移染色组20的缸体可枢转地连接至安装块24,右侧转移染色组20的缸体可枢转地连接至染色箱11。致动器29可以为液压类型、气动类型或电动类型。在致动器29为液压或气动类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缸体的腔室内的流体压力,调节活塞杆伸出的长度。优选地,致动器29可以为伺服致动器,例如伺服电动缸。
施压组件28还可以包括摆臂31和连杆32。摆臂31通过位于大致其中央的摆臂枢轴33可枢转地连接至该安装块24或者染色箱11。摆臂31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摆臂31的第一端部通过销轴可枢转地连接至致动器29的活塞杆的伸出端。摆臂31的第二端部通过销轴可枢转地连接至连杆32的一端。连杆32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偏心轴套30。偏心轴套可以配设给版辊27,由此,通过致动器29对偏心轴套30的转动操作,可以使版辊27朝向或远离转印辊26运动。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除了在此所述的摆臂-连杆方式外,可以使用任何其它传动方式实现致动器29对偏心轴套30的转动操作。可选地,在摆臂枢轴的端部处可以设置手柄,以便在调试阶段由操作人员手动调节偏心轴套30的转动。
当偏心轴套30转动而使版辊27运动至一抵压位置时,版辊27与转印辊26之间的距离减小,两者抵压在一起,由此产生版辊27抵压转印辊26的压力。而当偏心轴套30转动而使版辊27运动至休止位置时,版辊27与转印辊26之间的距离增大,两者脱离抵压(可以接触或者不接触),版辊27不向转印辊26提供压力。
在工作时,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施压组件28转动偏心轴套30而使版辊27运动至不同的抵压位置。通过转动偏心轴套30使版辊27运动至不同的抵压位置,可以调节版辊27与转印辊26之间的距离,由此调节所产生的版辊27抵压转印辊26的压力。并且由于橡胶具有柔性、回弹性、硬度小等特点,可以通过调节所产生的压力,精细地控制转印辊26的形变。
偏心轴套30可以设定为初始位于休止位置。当施压时,致动器29致动而使活塞杆伸出,驱动摆臂31围绕摆臂枢轴33的中心轴线枢转,从而带动与摆臂31相连的连杆32运动,而连杆32的运动转而带动偏心轴套30转动,偏心轴套30转动而使版辊27运动至一抵压位置(参照图3),版辊27与转印辊26之间的距离减小,两者抵压,由此提供版辊27抵压转印辊26的压力。相反,当不需要施压时,致动器29致动而使活塞杆缩回,驱动摆臂31围绕摆臂枢轴33的中心轴线枢转,从而带动与摆臂31相连的连杆32运动,而连杆32的运动转而带动偏心轴套30转动,偏心轴套30转动而使版辊27运动至休止位置,版辊27与转印辊26之间的距离增大,两者脱离抵压,由此版辊27不再向转印辊26施加压力。致动器29的活塞杆的行程可设置为80-200mm,优选100mm。
每个转移染色组20还可以包括换版装置34,经由该换版装置34,可以在需要时更换版辊27。
每个转移染色组20还可以包括斜拉版装置35,经由该斜拉版装置35,可以对转印辊26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微调,以实现该转印辊26与相邻辊的精确对齐。
每个转移染色组20还可以包括配设给版辊27的轴向拉版装置36,其可以包括轴向拉版电机和相应的传动机构,以对版辊27进行轴向位置调节。
每个版辊27和转印辊26可以分别设有自身的伺服电机25,以对版辊27和转印辊26进行单独驱动。当然也可想到,仅转印辊26设有自身的伺服电机25,而版辊27和转印辊26之间通过同步装置、例如同步齿轮而同步驱动。
来自直接染色组对的牛仔布10可以从各转移染色组对的两个转印辊26之间运动穿过并被施加染料、例如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多个(在此为三个)转移染色组对的相继设置可以保证牛仔布10的表面被均匀涂覆以足够的染料。
由于对牛仔布10的染料涂覆可以在染色箱内的惰性化气体氛围中进行,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可以良好地被还原为隐色体而对牛仔布10上色。
染色箱11可以在其下部的牛仔布进口处16设有密封装置9,而渗透箱12可以在其下部的牛仔布出口处17设有密封装置9,两个密封装置9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密封装置9对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进行气密密封来防止惰性化气体从中逸出。
在图1中仅将每个密封装置9简化示出为一对具有圆柱形横截面的气囊37。而密封装置9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可参见图4和图5。密封装置9可以具有壳体38和在其内相继设置的多个气囊对。壳体38可以固定设置在染色箱11的牛仔布进口处16和渗透箱12的牛仔布出口处17,并且壳体38在其对置的侧壁上可以具有大致相应于牛仔布10横截面结构的进布口和出布口。每个气囊对可以包括两个上下对置的气囊37。每个气囊37在其两端分别设有固定装置39,气囊37经由两端的固定装置39可以(优选不可旋转地)固定在壳体38的侧壁上。
密封装置9还可以具有配设给气囊37的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可以包括气泵40和连接在气泵40和各个气囊37之间的管路系统41,经由该管路系统41,气泵40可以将气体、例如空气充入每个气囊37中。在图4和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充气装置具有一个气泵40和连接于各气囊37的并联的管路系统41。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较少的部件数量并且允许对所有气囊37同步进行充气。但也可想到为每个气囊37配设单独的气泵40和管路系统41,这种设计便利于对各个气囊37单独进行充气。气泵40和管路系统41的其它设置方式也是可以考虑的,只要能实现对各个气囊37的充气即可。在管路系统41中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开关或者阀,以用于开启或切断对某个或某些气囊37的充气。
每个气囊37可以设有自身的气压指示器(未示出),经由该气压指示器可以确定气囊37内的气压是否达到预定的阈值。当气压指示器检测到气囊37内的气压低于预定阈值时,可以经由气泵40向该气囊37补充气体。在达到该阈值时,应停止对该气囊37进行充气。该过程可以手动进行,但也可借助相应的控制装置自动化进行。
气囊37在充满气体后可以在其基本上整个长度上具有一致的圆形横截面(参见图4),但也可想到其它合适形状的横截面。气囊37的圆形横截面是有利的,因为每对对置的气囊37在充气后由此可以基本上与牛仔布10线接触,线接触可以施加更大的压力,因此对于气密密封而言更加牢靠。此外,对置的气囊37的接触线的长度优选可以大于牛仔布10的宽度(参见图5),由此,牛仔布10可以被每对气囊37环绕地气密密封,由此显著提高了密封效果。当然,气囊37在充气后与牛仔布10的面接触也是可以考虑的。
气囊37的表面设计为光滑的,因此牛仔布10可以从对置的气囊37之间穿过或者说滑过,但染色箱11和渗透箱12内的惰性化气体却不能从气囊37之间穿过,因此有效阻断惰性化气体的逸出。
在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沿牛仔布10的运动方向示例性示出在充气状态下的三对气囊37,牛仔布10相继从每对气囊27之间穿过。各气囊37彼此侧向压靠。在左右两侧的气囊分别压靠在壳体38的侧壁上。每个气囊37的两端压靠在壳体38的侧壁上。由此,在上面三个气囊37、下面三个气囊37和壳体38侧壁之间形成尽可能封闭的空间。
然而,由于气囊37两端可能不能完全贴靠在壳体38的侧壁上(见图5,即贴靠面积小于气囊37的横截面面积),通常仍会有惰性化气体经由气囊37两端的空隙逸出到壳体38中的所述封闭空间外部。为此,密封装置9的壳体38优选在其上方或下方还可以设有用于惰性化气体的回流接口42,该回流接口42贯穿壳体38的一个壁,因此经由该回流接口42可以使惰性化气体经过未示出的管路再次回流到惰性化气体充入装置中,这样既能防止惰性化气体从出布口逸出到环境中,也能实现惰性化气体的再利用。
参见图1,按照一种实施方式的渗透装置8可以包括上下两排导辊43。导辊43可以以其轴端优选可旋转地设置在例如渗透箱12侧壁上。每排导辊43包括相继布置的多个导辊43(在此为9个),这些导辊43的轴线可以在同一平面中。两排导辊43可以彼此错开,例如错开大致一个导辊43的距离。由此,进入渗透箱12内的牛仔布10可以经由导辊43以多个牛仔布区段44蜿蜒地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这些牛仔布区段44在渗透箱12内可以经由渗透装置8基本上纵向走布。这种纵向走步的布局可以适用于梭织布。例如这些牛仔布区段44彼此平行延伸,并且相邻的牛仔布区段44的运动方向相反。当然,相邻牛仔布区段44也可以呈一定的角度,但该角度应尽可能小,以最大化牛仔布区段44的数量。由此可以最大化牛仔布10在渗透箱12内停留的时间,使染料从牛仔布10表面充分地向其内部渗透。所述染料例如是经由染色部套装置7涂覆在牛仔布10上的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其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在处于惰性化气体的氛围中被还原为隐色体,以更好地对牛仔布10进行上色。渗透箱12的容布量可以处于20-80米的范围内。
参见图6,按照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渗透装置8可以包括左右两列导辊43。对于图6所示实施方式的渗透装置8的其它布置结构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牛仔布区段44在渗透箱12内可以经由渗透装置8基本上横向走布。这种横向走步的布局可以适用于针织布。
渗透箱12在其内部还可以配置有惰性化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未示出),其可对渗透箱12内的惰性化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并控制,以使其内的惰性化气体浓度始终处于最有利于牛仔布10上色的范围内。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
1.一种转移染色设备,包括:
染色箱,在所述染色箱内填充有惰性化气体;
设置在染色箱内的染色部套装置,所述染色部套装置构造用于对织物的表面以染料进行染色;
渗透箱,所述渗透箱沿织物运动方向设置在染色箱下游,在所述渗透箱内填充有惰性化气体;和
设置在渗透箱内的渗透装置,所述渗透装置构造用于使织物表面的染料渗透到织物内部,
其中,所述染色箱和渗透箱彼此连通,织物先后穿过所述染色箱和渗透箱,所述染色箱在其织物进口处以及所述渗透箱在其织物出口处分别设有密封装置,以便对染色箱和渗透箱相对于环境进行气密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箱和渗透箱经由允许惰性化气体和织物通过的通道而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箱和渗透箱一体地构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移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具有壳体和在壳体内设置的气囊对,其中,所述壳体在其侧壁上设有供织物穿过的进布口和出布口,所述气囊对包括对置的两个气囊,织物能够从这两个气囊之间穿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对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各气囊对沿织物运动方向相继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对的两个气囊与织物线接触或者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气囊在其两端分别设有固定装置,气囊经由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壳体的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具有配设给气囊的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包括气泵和连接在气泵和各个气囊之间的管路系统,经由该管路系统,气泵能够将空气充入每个气囊中。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气囊配设有自身的气压指示器,经由该气压指示器能够确定气囊内的气压是否达到预定的阈值。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在充满空气后在其基本上整个长度上具有一致的圆形横截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