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97


    本申请涉及玻璃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纱是玻纤纺织制品的原料,其由玻璃纤维生产而成。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在玻璃纤维生产玻璃纱的制作工艺中,需要对玻璃纱进行过胶,在单根玻璃纱表面附着一层胶料,过胶一般是以将玻璃纱浸入液体胶料中的方式进行的。过胶时,液体胶料一般处于静态,静态的液体胶料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分层,导致过胶工艺中,前期的玻璃纱表面粘附胶料的量与后期玻璃纱表面粘附胶料的量不同,进而导致同一批生产的玻璃纱过胶效果不均。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玻璃纱过胶工艺中存在有前期过胶的玻璃纱与后期过胶的玻璃纱过胶效果不均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得玻璃纱过胶效果更加均匀,本申请提供一种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包括架体,还包括胶盒、胶箱及液泵,所述胶盒固定于所述架体顶部,所述胶盒具有朝上的开口,且所述胶盒具有用于容置胶料的容胶槽,所述胶箱固定于所述架体底部,所述胶箱具有用于容置胶料的容胶腔;所述液泵固定于所述胶箱,所述液泵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液泵的输入端连通于胶箱的容胶腔,所述液泵的输出端通过进胶管连通于胶盒的容胶槽,所述液泵将所述容胶腔中的胶料向所述容胶槽内泵送,所述胶盒与所述胶箱之间设置有出胶管,所述出胶管将所述容胶槽中的胶料向所述容胶腔内导送;所述容胶槽内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将玻璃纱压入所述容胶槽内的胶料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泵将容胶腔中的胶料向容胶槽内泵送,同时容胶槽中的胶料不断从出胶管流回,由此使得胶料不断循环。压辊将玻璃纱压入容胶槽内的胶料中以进行过胶。胶料在容胶槽和容胶腔内不断循环,使得胶料不易产生分层,使得玻璃纱的过胶时,玻璃纤维表面胶料附着得更加均匀,即玻璃纱的过胶效果更加均匀。

    可选的,所述压辊开设有若干分隔槽,若干所述分隔槽沿所述压辊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辊开设若干分隔槽,在进行玻璃纱过胶时,将每根玻璃纱对应与一个分隔槽,使得玻璃纱之间相互分隔,减少各个玻璃纱在过胶过程中表面附着胶料相互之间的影响,使得每个单独的玻璃纱表面附着胶料的胶量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胶盒开设有连通于容胶槽的进胶孔及出胶孔,所述进胶管的一端连接于进胶孔处,所述出胶管的一端连接于出胶孔处,所述进胶孔处设置有进胶筒,所述进胶筒的底端固定于所述胶盒的进胶孔处,所述进胶筒的顶端高于所述出胶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胶孔处设置进胶筒,胶料从进胶筒顶部流出并进入容胶槽中,进胶筒的顶部高于出胶孔,使得进胶位置高于出胶位置,上方的胶料液体流动性较高,玻璃纱在过胶时从容胶槽上部分的胶料中经过,玻璃纱表面附着胶料的效果更好,而下方的胶料液体流动性较低,胶料中的杂质颗粒容易沉淀,含沉淀物较多的胶料从出料孔离开容胶槽,由此使得容胶槽中胶料的杂质颗粒含量较低且保持稳定,进而减少玻璃纱在过胶过程中沾附杂质颗粒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安装框、上压板、下压板及挤压气缸,所述安装框位于所述胶盒的一个侧壁上方,所述下压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框底部,所述挤压气缸的缸筒固定于所述安装框顶部,所述上压板固定于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所述挤压气缸驱使所述上压板向所述下压板运动以挤压玻璃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组件对刚过完胶的玻璃纱进行对于胶料去除,在气缸的驱动下,上压板与下压板将玻璃纱夹压,玻璃纱在上压板与下压板的夹压下移动,玻璃纱表面附着的多余胶料被刮除,被刮除的胶料从下压板顶面流回至容胶槽中,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玻璃纱表面沾附的胶料更加均匀稳定,另一方面使得胶料的利用率更高。

    可选的,所述上压板包覆有铁氟龙布,所述下压板也包覆有铁氟龙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压板与下压板均包覆有铁氟龙布,铁氟龙布具有较好的不粘性,在上压板与下压板将玻璃纱夹压以将玻璃纱表面附着的多余胶料刮除时,胶料从铁氟龙布上滑落回容胶槽中,对胶料具有较好的回收作用。

    可选的,所述容胶槽的槽底呈下凹的弧形,所述下压板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下压板的顶面由远离容胶槽的一侧向靠近容胶槽的一侧逐渐变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胶槽的槽底呈下凹的弧形,下压板的顶面由远离容胶槽的一侧向靠近容胶槽的一侧逐渐变低,被上压板和下压板夹压而从玻璃纱表面刮除的胶料在从下压板顶面向容胶槽回流时更加稳定,使得胶料不易滑落至其他位置,一方面提高了胶料回收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可选的,所述胶箱内设置有分隔滤网,所述分隔滤网将所述容胶腔分隔为回胶腔与注胶腔,所述液泵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注胶腔,所述出胶管将所述容胶槽中的胶料导向所述回胶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箱内的分隔滤网将容胶腔分隔为回胶腔与注胶腔,液泵的输出端连通于注浆腔,出胶管将胶料导向回胶腔,被出胶管导入回胶腔中的胶料在分隔滤网的过滤后进入注胶腔中,分隔滤网将胶料中可能含有的杂质颗粒拦截过滤,使得注胶腔中的胶料纯净度更高,即液泵向容胶槽中泵送的胶料纯净度更高,提高玻璃纱过胶时候表面附着的胶料的纯净度。

    可选的,所述胶箱顶面固定设置有上下开口的容胶筒,所述容胶筒底端固定于所述胶箱顶面,所述容胶筒的内壁与所述胶箱的顶面围合形成回胶槽,所述出胶管将所述容胶槽中的胶料导向所述回胶槽内,所述胶箱顶面开设有连通于回胶腔的回流孔,所述回流孔位于所述回胶槽的槽底,所述回流孔的轮廓小于所述容胶筒的轮廓,所述回流孔处设置有过渣滤网,所述过渣滤网的轮廓大于所述回流孔的轮廓且小于所述容胶筒的轮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胶管将容胶槽中的胶料导向回胶槽中,回胶槽中的胶料在经过渣滤网的过滤作用后流入回胶腔中,由此对回收的胶料进行过滤。回流孔的轮廓小于容胶筒的轮廓,过渣滤网的轮廓小于容胶筒的轮廓且大于回流孔的轮廓,过渣滤网放置于回流孔处,使得过渣滤网易于取放,并与对过渣滤网的清洗与更换,优选状态下,出胶管的一端朝向过渣滤网,使得出胶管能够将胶料直接导向过渣滤网以进行过滤。

    可选的,所述过渣滤网具有若干滤孔,所述滤孔的孔径大于0.4mm且小于0.6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渣滤网的滤孔大于0.4mm,减少过渣滤网将胶料中的溶质颗粒拦截而容易造成阻塞的情况;过渣滤网的滤孔小于0.6mm,使得过渣滤网对杂质颗粒具有较好拦截效果。

    可选的,所述胶盒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压辊升降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气缸及连接板,控制气缸设置有两个,两个控制气缸分别位于胶盒沿压辊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顶部,连接板也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与两个控制气缸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板为l形板,所述连接板包括水平部及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固定于所述控制气缸的顶端,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竖直部由两个连接板的水平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垂直向下延伸设置,压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连个连接板的竖直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气缸同时控制两个连接板升降以控制压辊的升降,在需要对玻璃纱进行下压以使玻璃纱过胶时,由两个气缸同时控制两个连接板下降,两个连接板带动压辊下降以将玻璃纱下压至容胶槽内的胶料中,当由于容胶槽及容胶腔中的胶料需要更换或其他原因而需要暂停玻璃纱过胶时,由两个气缸同时控制两个连接板上升,两个连接板带动压辊上升以使得玻璃纱能够离开容胶槽。由气缸控制压辊升降的方式稳定便捷,对玻璃纱过胶的控制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液泵将容胶腔中的胶料向容胶槽内泵送,同时容胶槽中的胶料不断从出胶管流回,由此使得胶料在容胶槽和容胶腔内不断循环,胶料不易产生分层,玻璃纱的过胶时,玻璃纤维表面胶料附着得更加均匀;

    2.被出胶管导入回胶腔中的胶料在分隔滤网的过滤后进入注胶腔中,分隔滤网将胶料中可能含有的杂质颗粒拦截过滤,使得注胶腔中的胶料纯净度更高,即液泵向容胶槽中泵送的胶料纯净度更高,提高玻璃纱过胶时候表面附着的胶料的纯净度;

    3.挤压组件对刚过完胶的玻璃纱进行对于胶料去除,玻璃纱在上压板与下压板的夹压下移动时,玻璃纱表面附着的多余胶料被刮除,被刮除的胶料从下压板顶面流回至容胶槽中,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玻璃纱表面沾附的胶料更加均匀稳定,另一方面使得胶料的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视三维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视三维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胶箱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2、胶盒;21、容胶槽;22、进胶孔;221、进胶管;222、进胶筒;23、出胶孔;231、出胶管;3、压辊;31、分隔槽;4、控制组件;41、控制气缸;42、连接板;421、水平部;422、竖直部;5、胶箱;51、容胶腔;511、注胶腔;512、回胶腔;52、分隔滤网;53、容胶筒;531、回胶槽;54、过渣滤网;6、液泵;7、挤压组件;71、安装框;72、上压板;73、下压板;74、挤压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参照图1,包括架体1、胶盒2、胶箱5及液泵6,胶盒2设置于架体1的顶部,胶箱5及液泵6设置于架体1的底部。

    继续参照图1,胶盒2包括两个侧板及一个底板,底板位于两个侧板之间,底板的顶面与两个侧板朝内的面共同形成容胶槽21。底板可以是向下凹陷的弧形板,也可以是v形板,本实施例中底板优选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板。容胶槽21中设置有压辊3,压辊3受控制组件4控制以将玻璃纱下压,控制组件4包括两个控制气缸41及两个连接板42,两个控制气缸41的缸筒分别固定于胶盒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顶部,控制气缸41的活塞杆均朝上设置,两个连接板42与两个控制气缸41一一对应连接,且两个连接板42呈镜像对称设置。连接板42为l形板,连接板42包括水平部421及竖直部422,连接板42的水平部421固定于控制气缸41活塞杆的顶端,两个连接板42的竖直部422由两个连接板42的水平部421相互靠近的一侧向下延伸设置。压辊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竖直部422。压辊3周侧开设有若干分隔槽31,若干分隔槽31沿压辊3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压辊3的每个分隔槽31中容置一根玻璃纱以将玻璃纱相互分隔,控制气缸41驱使连接板42带动压辊3下降以将玻璃纱压入容胶槽21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控制组件4,压辊3的两端转动连接于容胶槽2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在进行过胶工艺前,先将玻璃纱从压辊3下方走线,然后在容胶槽21和容胶腔51中注入胶料,以此避免容胶槽21中的胶料影响玻璃纱的走线。

    参照图2,架体1上还设置有挤压组件7,挤压组件7对浸胶后离开容胶槽21的玻璃纱进行多余胶料去除。挤压组件7包括安装框71、上压板72、下压板73及挤压气缸74,安装框71固定于架体1,挤压气缸74固定于安装框71顶部,挤压气缸74的活塞杆朝向安装框71的底部,挤压气缸74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安装板,上压板72固定于安装板,安装板开设有通孔,上压板72朝向安装板的面开设有螺纹孔,上压板72通过手拧螺钉固定于安装板。下压板73固定于安装框71的底部,安装框7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下压板73朝向安装框71底部的面开设有螺纹孔,下压板73通过手拧螺钉固定于安装框71底部。下压板73的顶面倾斜设置,下压板73顶面由远离容胶槽21的一侧向靠近容胶槽21的一侧逐渐降低,上压板72的底面与下压板73的顶面相互平行。上压板72的底面包覆设置有铁氟龙布,且下压板73的顶面也包覆设置有铁氟龙布。挤压气缸74驱使安装板带动上压板72向下压板73移动,上压板72与下压板73同时将玻璃纱夹压以在玻璃纱移动过程中将玻璃纱上多余的胶料刮除,被刮除的多余胶料从下压板73顶面的铁氟龙布上滑落回到容胶槽21中。

    参照图3和图4,胶箱5内固定设置有分隔滤网52,分隔滤网52竖直设置,分隔滤网52将容胶腔51分隔为回胶腔512与注胶腔511。

    参照图1和图4,液泵6固定于胶箱5,液泵6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液泵6的输入端连通于胶箱5的注胶腔511,液泵6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进胶管221,胶盒2的底部开设有连通于胶槽的进胶孔22,进胶管221的一端连接于液泵6的输出端且另一端连接于胶盒2的进胶孔22处。进胶孔22处设置有进胶筒222,进胶筒222竖直设置且进胶筒222的底部固定于容胶槽21的进胶孔22处,液泵6将容胶腔51中的胶料向容胶槽21内泵送,胶料从进胶筒222的顶部进入容胶槽21中。胶箱5的顶面固定设置有上下开口的容胶筒53,容胶筒53的底部固定于胶箱5的顶面,容胶筒53的内壁与胶箱5的顶面围合形成回胶槽531。胶箱5顶面开设有回流孔,回流孔将容胶腔51与回胶槽531连通,回流孔的轮廓小于容胶筒53的轮廓,回流孔处设置有过渣滤网54,过渣滤网54的轮廓大于回流孔的轮廓且小于容胶筒53的轮廓,过渣滤网54放置于回胶槽531的槽底以对从回流孔经过的胶料进行过滤。胶箱5与胶盒2之间设置有出胶管231,胶盒2的底部还开设有连通于容胶槽21的出胶孔23,胶盒2与胶箱5之间设置有出胶管231。容胶筒53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开设有固定孔,胶管一端固定于胶盒2的出胶孔23处且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板的固定孔处。出胶管231将容胶槽21中的胶料导向回胶槽531中,回胶槽531中的胶料经过渣滤网54的过滤后流入回胶腔512中。过渣滤网54具有若干滤孔,滤孔的孔径大于0.4mm且小于0.6mm以使得胶料在过渣滤网54处具有较好的粗纤维过滤效果和胶料回流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容胶槽21以及容胶腔51内容置液体胶料,压辊3将玻璃纱压入容胶槽21内的胶料中以进行过胶,压辊3开设若干分隔槽31,在进行玻璃纱过胶时,将每根玻璃纱对应于一个分隔槽31,使得玻璃纱之间相互分隔,减少各个玻璃纱在过胶过程中表面附着胶料相互之间的影响。液泵6将注胶腔511中的胶料向容胶槽21内泵送,胶料进入容胶槽21时由进胶筒222的顶部进入容胶槽21中,容胶槽21底部的胶料从出胶口经过出胶管231流入回胶槽531中,回胶槽531中的胶料经过渣滤网54过滤后进入到回胶腔512中,回胶腔512中的胶料再经过分隔滤网52进入到注胶腔511中,以此实现胶料在容胶槽21和容胶腔51中不断循环,使得胶料不易产生分层,使得玻璃纱的过胶时,玻璃纤维表面胶料附着得更加均匀。在气缸的驱动下,上压板72与下压板73将玻璃纱夹压,玻璃纱表面附着的多余胶料被刮除,被刮除的胶料从下压板73顶面流回至容胶槽21中,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玻璃纱表面沾附的胶料更加均匀稳定,另一方面使得胶料的利用率更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盒(2)、胶箱(5)及液泵(6),所述胶盒(2)固定于所述架体(1)顶部,所述胶盒(2)具有朝上的开口,且所述胶盒(2)具有用于容置胶料的容胶槽(21),所述胶箱(5)固定于所述架体(1)底部,所述胶箱(5)具有用于容置胶料的容胶腔(51);

    所述液泵(6)固定于所述胶箱(5),所述液泵(6)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液泵(6)的输入端连通于胶箱(5)的容胶腔(51),所述液泵(6)的输出端通过进胶管(221)连通于胶盒(2)的容胶槽(21),所述液泵(6)将所述容胶腔(51)中的胶料向所述容胶槽(21)内泵送,所述胶盒(2)与所述胶箱(5)之间设置有出胶管(231),所述出胶管(231)将所述容胶槽(21)中的胶料向所述容胶腔(51)内导送;

    所述容胶槽(21)内设置有压辊(3),所述压辊(3)将玻璃纱压入所述容胶槽(21)内的胶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3)开设有若干分隔槽(31),若干所述分隔槽(31)沿所述压辊(3)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盒(2)开设有连通于容胶槽(21)的进胶孔(22)及出胶孔(23),所述进胶管(221)的一端连接于进胶孔(22)处,所述出胶管(231)的一端连接于出胶孔(23)处,所述进胶孔(22)处设置有进胶筒(222),所述进胶筒(222)的底端固定于所述胶盒(2)的进胶孔(22)处,所述进胶筒(222)的顶端高于所述出胶孔(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设置有挤压组件(7),所述挤压组件(7)包括安装框(71)、上压板(72)、下压板(73)及挤压气缸(74),所述安装框(71)位于所述胶盒(2)的一个侧壁上方,所述下压板(73)固定于所述安装框(71)底部,所述挤压气缸(74)的缸筒固定于所述安装框(71)顶部,所述上压板(72)固定于所述挤压气缸(74)的活塞杆端部,所述挤压气缸(74)驱使所述上压板(72)向所述下压板(73)运动以挤压玻璃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72)包覆有铁氟龙布,所述下压板(73)也包覆有铁氟龙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胶槽(21)的槽底呈下凹的弧形,所述下压板(73)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下压板(73)的顶面由远离容胶槽(21)的一侧向靠近容胶槽(21)的一侧逐渐变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箱(5)内设置有分隔滤网(52),所述分隔滤网(52)将所述容胶腔(51)分隔为回胶腔(512)与注胶腔(511),所述液泵(6)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注胶腔(511),所述出胶管(231)将所述容胶槽(21)中的胶料导向所述回胶腔(5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箱(5)顶面固定设置有上下开口的容胶筒(53),所述容胶筒(53)底端固定于所述胶箱(5)顶面,所述容胶筒(53)的内壁与所述胶箱(5)的顶面围合形成回胶槽(531),所述出胶管(231)将所述容胶槽(21)中的胶料导向所述回胶槽(531)内,所述胶箱(5)顶面开设有连通于回胶腔(512)的回流孔,所述回流孔位于所述回胶槽(531)的槽底,所述回流孔的轮廓小于所述容胶筒(53)的轮廓,所述回流孔处设置有过渣滤网(54),所述过渣滤网(54)的轮廓大于所述回流孔的轮廓且小于所述容胶筒(53)的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渣滤网(54)具有若干滤孔,所述滤孔的孔径大于0.4mm且小于0.6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盒(2)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压辊(3)升降的控制组件(4),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控制气缸(41)及连接板(42),控制气缸(41)设置有两个,两个控制气缸(41)分别位于胶盒(2)沿压辊(3)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顶部,连接板(42)也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42)与两个控制气缸(4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板(42)为l形板,所述连接板(42)包括水平部(421)及竖直部(422),所述水平部(421)固定于所述控制气缸(41)的顶端,两个所述连接板(42)的竖直部(422)由两个连接板(42)的水平部(421)相互靠近的一侧垂直向下延伸设置,压辊(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连个连接板(42)的竖直部(42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纱浸胶循环装置,其包括架体、胶盒、胶箱及液泵,所述胶盒固定于所述架体顶部,所述胶盒具有朝上的开口,且所述胶盒具有用于容置胶料的容胶槽,所述胶箱固定于所述架体底部,所述胶箱具有用于容置胶料的容胶腔;所述液泵固定于所述胶箱,所述液泵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液泵的输入端连通于胶箱的容胶腔,所述液泵的输出端通过进胶管连通于胶盒的容胶槽,所述液泵将所述容胶腔中的胶料向所述容胶槽内泵送,所述胶盒与所述胶箱之间设置有出胶管,所述出胶管将所述容胶槽中的胶料向所述容胶腔内导送;所述容胶槽内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将玻璃纱压入所述容胶槽内的胶料中。本申请具有使得玻璃纱过胶效果更加均匀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圆媛;范厚宝;邹日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杭鑫昌龙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56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