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毛屑收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衣物处理筒内毛屑等杂质会通过过滤装置得到过滤。但是,过滤装置内部通常只设置有一个收集腔,并利用该收集腔收集毛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毛屑等杂质大多堆积在收集腔的底部,进而降低收集腔底部毛屑收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衣物处理筒,以及设置于衣物处理筒内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衬板组件,衬板组件包括衬板,衬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板;所述过滤装置(600)包括收集腔,所述收集腔被所述分隔板(206)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室(402)。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分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隔板沿衣物处理筒的高度方向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衬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衬板朝向衣物处理筒的筒芯的一端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所述衬板组件还包括单向阀片;所述单向阀片包括多个单向阀片段,所述分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单向阀片段。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衬板组件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为三棱柱状。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网架组件,所述网架组件的左右两个端面为进水面、所述网架组件的前端面为出水面,所述网架组件的左右两个端面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网架组件的前端面上设有出水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过滤装置还包括挡异物结构,挡异物结构凸出于所述衬板或凸出于所述网架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挡异物结构包括凸筋,所述凸筋位于衬板上,且朝向所述网架组件的所述前端面凸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挡异物结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位于所述网架组件上,且朝向所述衬板的一侧凸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位于所述网架组件的所述前端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示例性地,过滤装置还包括回水板组件,衬板组件和网架组件设置于回水板组件内,回水板组件包括多个导流筋,相邻两个导流筋之间形成有导流口,导流口与进水口相连通。
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衣物处理筒,以及设置于衣物处理筒内的过滤装置。在衣物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衣物处理筒带动设置在衣物处理筒上的过滤装置旋转。此时,衣物处理筒内的介质经过过滤装置实现了对毛屑等杂质的过滤和收集。由于分隔板的设计,可将一个空间较大的收集腔分隔为若干个空间较小的子腔室,多个子腔室可独立收集毛屑等杂质,进一步提升过滤装置对毛屑等杂质的收集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多个子腔室在衣物处理筒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保证了衣物处理筒内不同位置的流体同时进入到多个子腔室内,保证了多个子腔室同步收集毛屑等杂质。并且,毛屑等杂质被收集在多个子腔室内,保证了过滤装置内部不会出现局部堆积毛屑等杂质的情况,不会出现相关技术中毛屑等杂质堆积在收集腔底部而造成局部无法收集毛屑等杂质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出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为洗衣机、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中过滤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过滤装置中衬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衬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衬板组件中衬板与单向阀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衬板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过滤装置中网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网架组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过滤装置中回水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回水板组件的后视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衣物处理装置,100回水板组件,102板体,104安装腔,106装饰板,108密封垫,110密封条,112导流筋,114导流口,116第一卡槽,118第二卡槽,120第二卡扣,122螺钉孔,124螺钉,126第四卡槽,200衬板组件,202衬板,204通孔结构,206分隔板,208限位结构,210凸筋,212单向阀片,212a、212b、212c单向阀片段,214第一安装孔,216第二安装柱,218第三卡槽,220第三卡扣,222弧面,300网架组件,302网架,304滤网,306进水口,308出水口,310立柱,312第一卡扣,314第一安装柱,316第二安装孔,318插板,320侧面,322前端面,402子腔室,402a第一子腔室,402b第二子腔室,402c第三子腔室,500衣物处理筒,502底面,504侧壁,600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些衣物处理装置1,包括:衣物处理筒500,衣物处理筒500具有圆形或类圆形的底面502以及围绕底面502的周缘设置的侧壁504,底面502和侧壁504共同包围限定出用于承放衣服或家纺物品的衣物的腔室。衣物处理筒500通过旋转,对衣物进行清洗处理或烘干处理或脱水处理。
在对衣物进行洗涤或烘干的过程中,衣物的表面难免出现线头、毛屑或短小的纤维脱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还包括过滤装置600,过滤装置600设置在衣物处理筒500的侧壁504之上。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1,包括:衣物处理筒500,以及设置于衣物处理筒500内的过滤装置600。过滤装置600包括衬板组件200和网架组件300;衬板组件200包括衬板202,衬板2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板206。本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在衬板组件200和网架组件300之间形成了收集腔,至少一个分隔板206位于衬板202上,进而将收集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室402,并且保证了每个子腔室402均可用于收集毛屑等杂质。也即,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衣物处理筒500带动设置在衣物处理筒500上的过滤装置600旋转。此时,衣物处理筒500内的流体(比如:液体、气体等)经过过滤装置600实现了对毛屑等杂质的过滤和收集。由于分隔板206的设计,可将一个空间较大的收集腔分隔为若干个空间较小的子腔室402,多个子腔室402可独立收集毛屑等杂质,进一步提升过滤装置600对毛屑等杂质的收集能力。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在运行过程中,多个子腔室402在衣物处理筒500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保证了衣物处理筒500内不同位置的液体或气体同时进入到多个子腔室402内,保证了多个子腔室402同步收集毛屑等杂质。并且,毛屑等杂质被收集在每一个子腔室402内,保证了过滤装置600内部不会出现局部堆积毛屑等杂质的情况,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毛屑等杂质堆积在收集腔底部而造成局部无法收集毛屑等杂质的情况。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提出的衣物处理装置1可以为洗衣机、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当衣物处理装置1为洗衣机时,多个子腔室402在衣物处理筒500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保证了衣物处理筒500内不同位置的水流同时进入到多个子腔室402内,保证了多个子腔室402同步收集毛屑等杂质,提高过滤效果。当衣物处理装置1为干衣机时,多个子腔室402在衣物处理筒500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保证了衣物处理筒500内不同位置的气流同时进入到多个子腔室402内,保证了多个子腔室402同步收集毛屑等杂质,提高过滤效果。
此处需说明的是,图1和图2示出了两个过滤装置600,且两个过滤装置600沿衣物处理筒500的周向方向设置,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并不对过滤装置600的数量进行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分隔板20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隔板206沿衣物处理筒500的高度方向分布,从而能够更好的过滤不同高度的介质。在图4、图5和图6中,分隔板20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隔板206将收集腔分成三个沿衣物处理筒500的高度方向分布的子腔室402。如此设计,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三个子腔室402在衣物处理筒500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保证了衣物处理筒500内部不同高度的介质同时进入到多个子腔室402内。
此外,毛屑等杂质会堆积在每一个子腔室402的底部,而三个子腔室402沿衣物处理筒500的高度方向分布,保证了衣物处理筒500高度方向上均匀的收集能力。也即,收集腔不会在工作过程中因部分毛屑等杂质堆积而造成底部无法收集毛屑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分隔板206的数量不作限定,图4、图5和图6中示意出的分隔板206的数量为两个,但这只是用于阐述本发明构思。
示例性地,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衬板20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结构204。在衣物处理装置1(以洗衣机为例)运行过程中,进入到过滤装置600内部的液体可通过通孔结构204排到衬板组件200背离网架组件300一侧,使得毛屑中等杂质的水分也可通过通孔结构204排出,从而使得毛屑的含水率降低,缩小含水毛屑的体积,使用户在清理毛屑时不会有成滴的水滴落。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衬板202朝向衣物处理筒500的筒芯的一端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面222。也即,本实施例进一步将衬板202朝向衣物处理筒500的筒芯的一端面设计为弧面222,并且在该弧面222上设置有通孔结构20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弧面222较低的位置是沿衣物处理筒500的周向方向分布的,并且弧面222的中部与网架组件300的距离小于左右两侧与网架组件300之间的距离。也即,用垂直于衣物处理筒500的旋转轴的平面来截取该弧面222,可以得到弧形。
特别地,将衬板202朝向衣物处理筒500的筒芯的一端面设计为弧面222,在过滤装置600随衣物处理筒500转动的过程中,弧面222可以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使得位于衬板组件200与网架组件300之间的液体沿着弧面222流向通孔结构204所处的位置,进而使得进入到过滤装置600内部的液体可通过通孔结构204排到衬板组件200背离网架组件300一侧,也即排至回水板组件100一侧,使得毛屑中的水分也被快速排出,有效提升了液体的排出速度。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8所示,在网架组件300的侧面320设置有进水口306,在网架组件300的前端面322设置有出水口308。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衣物处理筒500内的液体从进水口306进入到过滤装置600内部,并从出水口308流出,进而实现了侧面320进水前端面322出水的水流方向,并且将混合在液体中的毛屑等杂质被过滤并收集在过滤装置600内,实现了对毛屑等杂质的过滤和收集。
此处需说明的是,网架组件300的前端面322是指网架组件300上沿着衣物处理筒50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朝向衣物处理筒500的筒芯的端面,而网架组件300的侧面320是指网架组件300上朝向衣物处理筒500的周向方向且位于前端面322的左右两侧的端面。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衬板组件200还包括单向阀片212。其中,单向阀片212与衬板202可转动式连接,单向阀片212可用来开启或关闭进水口306。具体地,单向阀片212位于进水口306附近。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衣物处理筒500带动过滤装置600旋转时,水流冲击位于迎水面一侧的单向阀片212,进而使得位于迎水面一侧的单向阀片212开启进水口306,此时衣物处理筒500内的液体从迎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进入到过滤装置600的收集腔内,最终保证进入收集腔内的水流从前端面322的出水口308流回到衣物处理筒500。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单向阀片212包括多个单向阀片段212a、212b、212c,单向阀片段212a、212b、212c分别与分隔板206分隔出的区域相对应。如此设计,保证了每一个被分隔板206分隔出的子腔室402均存在一对与之配合的单向阀片段。也即,单向阀片212为分段式设计,每一个子腔室402处的单向阀片段彼此独立。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在衣物处理装置1(以洗衣机为例)运行过程中,水流由于衣物的不均匀性,在不同高度的流速有所差异,水流对单向阀片段212a、212b、212c的冲击力也不尽相同。分段式的单向阀片段212a、212b、212c在洗涤、漂洗过程中能够单独摆动,实现同一时间不同程度的开合,因此具有良好的灵活度,避免了一体式的单向阀片中某点受力整个单向阀片212都会打开,避免了毛屑有二次进入衣物处理筒500的可能。对比一体式的单向阀片而言,本实施例采用的分段式的单向阀片段212a、212b、212c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使得每一个单向阀片段能够独立的随着水流摆动,进而开启或关闭其所对应的子腔室402的进水口306。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衬板组件200与网架组件300之间被两个分隔板206分隔出三个子腔室402,分别为第一子腔室402a、第二子腔室402b和第三子腔室402c;相应地,在第一子腔室402a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片段212a,在第二子腔室402b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片段212b,在第三子腔室402c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片段212c。
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水流由于衣物的不均匀性,在不同高度的流速有所差异,水流对单向阀片段212a、单向阀片段212b和单向阀片段212c的冲击力也不相同。因此,单向阀片段212a可根据自身实际受力情况开启或关闭第一子腔室402a的进水口306,单向阀片段212b可根据自身实际受力情况开启或关闭第二子腔室402b的进水口306,单向阀片段212c可根据自身实际受力情况开启或关闭第三子腔室402c的进水口306,进而保证了第一子腔室402a、第二子腔室402b和第三子腔室402c的对毛屑等杂质的收集情况与其所处位置的水流情况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子腔室402和单向阀片段的数量不作限定,图6中示意出的子腔室402的数量为三个,单向阀片段的数量为三个。但这只是用于阐述本发明构思。
此外,如图4所示,衬板组件200还包括限位结构208,限位结构208设置在衬板202上,位于单向阀片212朝向进水口306的一侧。限位结构208在使用过程中可对单向阀片21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保证了液体在一侧进水口306进入到过滤装置600内部时,不会从另一侧进水口306流出,进而保证了进水口306的单向导通性。
具体地,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当衣物处理筒500带动过滤装置600正向旋转时,水流冲击位于迎水面一侧的单向阀片212,进而使得位于迎水面一侧的单向阀片212开启进水口306,此时衣物处理筒500内的液体从迎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进入到过滤装置600的收集腔内,并从设置在前端面322的出水口308流回到衣物处理筒500。由于限位结构208的设置,位于背水面一侧的单向阀片212被限位结构208抵接,进而使得位于背水面一侧的单向阀片212无法打开位于背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保证了液体从迎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进入,并从出水口308流出,而不会从背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流出。
具体地,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当衣物处理筒500带动过滤装置600反向旋转时,迎水面与背水面的位置对调。此时,衣物处理筒500内的液体从新的迎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进入到过滤装置600的收集腔内,并从设置在前端面322的出水口308流回到衣物处理筒500。由于限位结构208的设置,使得位于新的背水面一侧的单向阀片212被限位结构208抵接,使得位于新的背水面一侧的单向阀片212无法打开位于新的背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保证了液体从新的迎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进入,并从出水口308流出,而不会从新的背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流出。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迎水面和背水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两个侧面320中的一个为以迎水面,另一个为背水面,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单向阀片212的两个端面分别朝向进水口306设置和背离进水口306设置,而将单向阀片212设置在单向阀片212朝向进水口306的一侧,保证了背水面一侧的单向阀片212不会因水流冲击而开启背水面一侧的进水口306。
具体地,单向阀片212与衬板202可转动式连接。其中,如图6所示,衬板20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三卡槽218,第三卡槽218内设置有三个第三卡扣220。在安装过程中,将单向阀片212设置在第三卡槽218内,通过第三卡扣220实现与衬板202的转动连接,保证单向阀片212可在衬板202上转动以开启或关闭进水口306。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卡槽218和第三卡扣220仅是单向阀片212与衬板202转动式连接的一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并不局限于第三卡槽218和第三卡扣220的形式,第三卡扣220的数量也不仅局限于三个。
具体地,如图4所示,限位结构208为三棱柱状。三棱柱状的设计在保证对单向阀片212限位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小限位结构208自身的体积,进而降低限位结构208对于进水的影响,保证了液体顺畅进入并流出过滤装置600,保证了对毛屑等杂质的收集效果。
示例性地,过滤装置600还包括挡异物结构,挡异物结构设置于衬板202和网架组件300之间。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衣物处理筒500内的液体从进水口306进入到收集腔内部后,当水流经过挡异物结构时,混合在液体中的毛屑等杂质会被挡异物结构捕捉,并停留在挡异物结构上。因此,挡异物结构避免了毛屑等杂质在收集腔内肆意流动,进一步提升了过滤装置600对毛屑等杂质的捕捉和收集能力。
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挡异物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筋210,至少一个凸筋210位于衬板202上,且朝向网架组件300侧凸出,进而可在衬板组件200与网架组件300之间捕捉异物。其中,凸筋210的数量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当凸筋210设置有多个时,多个凸筋210在衬板202上间隔分布。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水流在过滤装置600内部流动时,会遇到不同位置的凸筋210,进一步提升对毛屑的收集效果。
具体地,如图8所示,挡异物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立柱310,至少一个立柱310位于网架组件上,且朝向衬板202一侧凸出,进而可在衬板组件200与网架组件300之间捕捉异物。其中,立柱310的数量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当立柱310设置有多个时,多个立柱310在网架组件300上间隔分布。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水流在过滤装置600内部流动时,会遇到不同位置的立柱310,进一步提升对毛屑的收集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过滤装置600还包括回水板组件100,回水板组件100设置在衣物处理筒500的侧壁504。衬板组件200和网架组件300设置于回水板组件100内,即衬板组件200和网架组件300通过回水板组件100安装在衣物处理筒500的侧壁504。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回水板组件100还包括多个导流筋112。多个导流筋112在回水板组件100的板体102上间隔设置,并且位于进水口306的侧方。相邻两个导流筋112之间形成有导流口114,导流口114与进水口306的位置相对,并且导流口114与进水口306相连通,可对流向进水口306的液体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保证进入到收集腔内部的液体量,进而提升过滤装置600对毛屑等杂质的收集过滤能力。
如图10所示,回水板组件100还包括板体102和安装腔104。其中,板体102与衣物处理筒500的侧壁504相连接,板体102朝向衣物处理筒500中心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安装腔104,该安装腔104为衬板组件200和网架组件300提供了安装位置,使得衬板组件200和网架组件300可以安装在安装腔104内。
其中,回水板组件10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网架组件30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网架组件300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到安装腔104内。在衣物处理装置1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户可将衬板组件200和网架组件300拆卸下来清理,一方面可避免收集腔内部长时间留有毛屑等杂质而滋生细菌,另一方面可保证清理后的收集腔内部具有足够的空间来收集毛屑等杂质。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卡槽116和第四卡槽126,第一卡槽116设置在安装腔104的顶部,第四卡槽126设置在安装腔104的底部;如图8所示,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一卡扣312和插板318,第一卡扣312设置在网架组件300的顶部,插板318设置在网架组件300的底部。在安装过程中,直接将第一卡扣312插入到第一卡槽116内,将插板318插入到第四卡槽126内,实现过滤装置600与安装腔104的可拆卸式连接。
其中,如图3所示,衬板组件200与网架组件300可转动式连接,并且当网架组件300与安装腔104相卡接时,衬板组件200位于安装腔104的内部,并通过网架组件300限位。
具体地,如图4所示,衬板组件200的衬板2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柱216,如图8所示,网架组件300的网架30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16。在装配衬板组件200和网架组件300的过程中,第一安装柱314与第一安装孔214装配,使衬板202与网架302能够绕着第二安装孔316的中心轴进行开合。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回水板组件100的板体102通过八个螺钉孔122与衣物处理筒500的侧壁(504)21紧固。如图10所示,板体102背离衣物处理筒500筒芯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108和密封条110,密封垫108和密封条110可用来密封板体102和衣物处理筒500的侧壁504之间的空隙,避免回水板组件100与衣物处理筒500的侧壁504之间的空隙进入液体,进而避免了毛屑等杂质留在回水板组件100与衣物处理筒500的侧壁504之间的空隙。
此外,如图10所示,回水板组件100还包括装饰板106,装饰板106可遮挡回水板组件100的内部结构,并且起到装饰回水板组件100的作用,进而提升回水板组件100的美观程度。
具体地,如图11所示,装饰板106上设置有第二卡扣120,板体102上设置有第二卡槽118,装饰板106的第二卡扣120卡入板体102的第二卡槽118内,并通过螺钉124将装饰板106与板体102紧固。此处需说明的是,第二卡扣120和第二卡槽118可以设置有多个,而图11所示的结构中第二卡扣120与第二卡槽118已经处于扣合的状态,为清楚地表达上述第二卡扣120和第二卡槽118,图中标注了不同位置的第二卡扣120和第二卡槽118。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网架组件300包括网架302和设置在网架302上的滤网304,滤网304可用于过滤毛屑等杂质。具体地,滤网304通过膜内注塑与网架302成为一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在衬板组件200和网架组件300之间形成了收集腔,至少一个分隔板206位于衬板202朝向衣物处理筒500的筒芯一侧,进而将收集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室402,并且保证了每个子腔室402均可用于收集毛屑等杂质。也即,在衣物处理装置1运行过程中,衣物处理筒500带动设置在衣物处理筒500上的过滤装置600旋转。此时,衣物处理筒500内的液体经过过滤装置600实现了对毛屑等杂质的过滤和收集。由于分隔板206的设计,可将一个空间较大的收集腔分隔为若干个空间较小的子腔室402,多个子腔室402可独立收集毛屑等杂质,进一步提升过滤装置600对毛屑等杂质的收集能力。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1在运行过程中,多个子腔室402在衣物处理筒500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保证了衣物处理筒500内不同位置的介质同时进入到多个子腔室402内,保证了多个子腔室402同步收集毛屑等杂质。并且,毛屑等杂质被收集在每一个子腔室402内,保证了整个收集腔内部不会出现局部堆积毛屑等杂质的情况,相关技术中毛屑等杂质堆积在收集腔底部而造成局部无法收集毛屑等杂质的情况。也即,本实施例提出的衣物处理装置1由于过滤装置600中至少一个分隔板206的设计,保证了毛屑过滤装置600对毛屑等杂质均匀的过滤和收集能力,收集腔不会在工作过程中因部分毛屑等杂质堆积而造成底部无法收集毛屑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衣物处理筒(500),以及设置于所述衣物处理筒(500)内的过滤装置(600);
所述过滤装置(600)包括衬板组件(200),所述衬板组件(200)包括衬板(202),所述衬板(2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板(206);
所述过滤装置(600)包括收集腔,所述收集腔被所述分隔板(206)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室(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20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隔板(206)沿所述衣物处理筒(500)的高度方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板(20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结构(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板(202)朝向所述衣物处理筒(500)的筒芯的一侧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面(2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板组件(200)还包括单向阀片(212);
所述单向阀片(212)包括多个单向阀片段,所述分隔板(20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单向阀片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板(202)上还包括限位结构(208),所述限位结构(208)为三棱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600)还包括网架组件(300),所述网架组件(300)的左右两个端面(320)为进水面、所述网架组件(300)的前端面(322)为出水面,
所述网架组件(300)的左右两个端面上设有进水口(306),所述网架组件(300)的前端面(322)上设有出水口(3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600)还包括挡异物结构,所述挡异物结构凸出于所述衬板(202)或凸出于所述网架组件(3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异物结构包括凸筋(210),所述凸筋(210)位于所述衬板(202)上,且朝向所述网架组件(300)的所述前端面(322)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异物结构包括立柱(310),所述立柱(310)位于所述网架组件(300)上,且朝向所述衬板(202)的一侧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600)还包括滤网(304),所述滤网(304)位于所述网架组件(300)的所述前端面(322)。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600)还包括回水板组件(100),所述衬板组件(200)和所述网架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回水板组件(100)内;
所述回水板组件(100)包括多个导流筋(112),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筋(112)之间形成有导流口(114),所述导流口(114)与所述进水口(306)相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