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后台监控中心和监测系统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24


    本申请涉及遥感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后台监控中心和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震,泥石流,崩塌等。我国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达数千起,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对生命及财产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开展关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就显得十分关键。

    通过地质灾害的监测可以了解、掌握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及时捕捉灾害发生的特征信息,分析信息并能够超前做出预测预报,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出反应,减少或避免损失。现有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的监测原理为:监测设备将监测数据整合到后台监控中心,后台监控中心分析后生成预警信息。然而可能现场并未实际发生地质灾害,而监测数据出现突变数据或者飞点,导致预警信息的误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后台监控中心和监测系统,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可能现场并未实际发生地质灾害,而监测数据出现突变数据或者飞点,导致预警信息的误报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应用于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包括:

    实时获取监测设备发送的监测到的地质数据;

    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当判断到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所述监测设备,使得所述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

    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当判断到所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可选地,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数据;

    获取所述历史数据对应的数值范围;

    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在所述数值范围内,若是,则判定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正常数据,若否,则判定所述待分析数据为异常数据。

    可选地,所述发送信息包括:发送时长,所述触发条件为:发送时长大于预置时长;

    则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具体包括:

    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时长大于预置时长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可选地,所述发送信息包括:发送次数,所述触发条件为:发送次数大于预置次数;

    则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具体包括:

    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次数大于预置次数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可选地,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最新的新地质数据,并将最新的新地质数据作为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可选地,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监测设备发送所述地质数据使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可选地,还包括:

    获取所述监测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网络连接状态、在线状态监控和流量;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监测设备进行监控;

    当监控到所述设备信息出现异常时,发出预警信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监测设备发送的监测到的地质数据;

    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所述监测设备,使得所述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预警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设备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后台监控中心;

    所述监测设备,用于实时发送监测到的地质数据至所述后台监控中心;

    所述后台监控中心,用于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还用于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还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所述监测设备,使得所述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至所述后台监控中心;

    所述后台监控中心,还用于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还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应用于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包括:实时获取监测设备发送的监测到的地质数据;对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根据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当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监测设备,使得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本申请中,将当前监测到的待分析解析数据与历史解析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在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后,重新从监测设备获取新地质数据,以获取真实数据,然后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说明此时可能发生了地质灾害,获取待判断地质数据,使得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为真实的地质数据,而不是突变的监测数据,然后对待判断地质数据进行预警判断,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准确可靠,从而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可能现场并未实际发生地质灾害,而监测数据出现突变数据或者飞点,导致预警信息的误报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后台监控中心和监测系统,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可能现场并未实际发生地质灾害,而监测数据出现突变数据或者飞点,导致预警信息的误报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应用于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包括:

    步骤101、实时获取监测设备发送的监测到的地质数据。

    监测设备可以是雨量计、土壤水份传感器、多点位移器、渗压计、测斜仪等用于监测地质数据的相关传感器。这些监测设备上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监测设备通过该数据传输模块和后台监控中心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传输模块可以是wifi传输模块,也可以是现有用于数据传输的其他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2、对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由于监测地质数据的设备不相同,监测到的地质数据的数据类型可能也不相同,导致发送至后台监控中心的数据可能有种数据类型,但后台监控中心中判断异常数据和预警判断时,针对的数据类型大都是一种数据的,因此在获取到地质数据后,对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步骤103、根据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在获取到地质数据对应的待分析解析数据后,如果该待分析解析数据是个突变数据或扰动数据等,此时若直接对该待分析数据进行预警判断,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误判,因此,本实施例中结合历史解析数据对该待分析解析数据进行判断,判断该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这样可以避免突变数据或扰动数据等带来的地质灾害误判。

    步骤104、当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监测设备,使得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

    当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此时需要重新从监测设备获取真实的地质数据,故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监测设备,使得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

    步骤105、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当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则说明该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地质情况可能是确实发生了地灾现象,则此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步骤106、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当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则说明确实发生了地质灾害,此时发出预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将当前监测到的待分析解析数据与历史解析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在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后,重新从监测设备获取新地质数据,以获取真实数据,然后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说明此时可能发生了地质灾害,获取待判断地质数据,使得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为真实的地质数据,而不是突变的监测数据,然后对待判断地质数据进行预警判断,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准确可靠,从而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可能现场并未实际发生地质灾害,而监测数据出现突变数据或者飞点,导致预警信息的误报的技术问题。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的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应用于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包括:

    步骤201、实时获取监测设备发送的监测到的地质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1与实施例一中步骤101的描述相同,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步骤10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2、根据监测设备发送地质数据使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对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数据传输模块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满足各类监测设备的接入需求,因此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地质数据后,根据监测设备发送地质数据使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对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步骤203、获取监测设备的历史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该历史数据可以是当前监测时刻的一个月以前的数据,也可以是当前监测时刻的三个月以前的数据,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4、获取历史数据对应的数值范围。

    步骤205、判断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在数值范围内,若是,则判定待分析解析数据为正常数据,若否,则判定待分析数据为异常数据。

    步骤206、当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监测设备,使得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

    步骤207、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信息包括:发送时长,触发条件为:发送时长大于预置时长;

    则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具体包括:

    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时长大于预置时长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地质灾害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故而对这种情况,在监测设备进行加报(重新发送新地质数据)时,单次加报数据上发时间不应该超过5秒,而且加报次数不应超过5次。如果由于地质灾害发生而引起监测设备无法上发加报数据,后台监控中心也控制加报超时时间设置不超过10秒,并及时发送预警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送时长和预置时长的设置仅仅是一种示意性的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的举例结合自己的监测需要进行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送信息包括:发送次数,触发条件为:发送次数大于预置次数;

    则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具体包括:

    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次数大于预置次数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相应地,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最新的新地质数据,并将最新的新地质数据作为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步骤208、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步骤209、获取监测设备的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包括:网络连接状态、在线状态监控和流量。

    步骤210、根据设备信息,对监测设备进行监控。

    步骤211、当监控到设备信息出现异常时,发出预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监测设备连接至后台监控中心开始,监测设备的网络连接状态、流量状态、设备断线等也进行监控,并在出现异常时发出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给监控人员。

    本实施例中,将当前监测到的待分析解析数据与历史解析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在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后,重新从监测设备获取新地质数据,以获取真实数据,然后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说明此时可能发生了地质灾害,获取待判断地质数据,使得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为真实的地质数据,而不是突变的监测数据,然后对待判断地质数据进行预警判断,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准确可靠,从而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可能现场并未实际发生地质灾害,而监测数据出现突变数据或者飞点,导致预警信息的误报的技术问题。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的实施例二,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301,用于实时获取监测设备发送的监测到的地质数据;

    解析单元302,用于对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303,用于根据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发送单元304,用于当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监测设备,使得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

    第二获取单元305,用于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预警单元306,用于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后台监控中心的工作流程为:

    当获取到监测设备发送的地质数据后,由于监测设备可能通过多种网络方式连接至后台监控中心,并将地质数据上发。解析单元302接收到地质数据后,将按照具体的数据协议校验、解析并交由存储模块存储数据,第一判断单元303将查询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并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判断数据是否为正常范围内的采集数据。如果不合理,系统将控制监测设备,在短时间内加报数据或者重新上发数据,加报超时或者达到一定加报次数后,将认定为可能发生地灾现象,将最后一次加报数据作为正常采集数据交给预警单元305,预警单元305判定预警条件,达到预警条件时,预警单元305生成预警信息,并通知监控人员。同时,预警单元305可以将数据接入相应的云平台或者第三方系统。本实施例中的后台监控中心从监测设备连接至后台监控中心开始,一直监控监测设备的网络连接状态、流量状态等,设备断线等。

    本实施例中,将当前监测到的待分析解析数据与历史解析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在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后,重新从监测设备获取新地质数据,以获取真实数据,然后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说明此时可能发生了地质灾害,获取待判断地质数据,使得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为真实的地质数据,而不是突变的监测数据,然后对待判断地质数据进行预警判断,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准确可靠,从而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可能现场并未实际发生地质灾害,而监测数据出现突变数据或者飞点,导致预警信息的误报的技术问题。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的实施例,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设备401和如上述实施例的后台监控中心402;

    监测设备401,用于实时发送监测到的地质数据至后台监控中心;

    后台监控中心402,用于对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还用于根据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还用于当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监测设备,使得监测设备401发送新地质数据至后台监控中心402;

    后台监控中心402,还用于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还用于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将当前监测到的待分析解析数据与历史解析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在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后,重新从监测设备获取新地质数据,以获取真实数据,然后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说明此时可能发生了地质灾害,获取待判断地质数据,使得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为真实的地质数据,而不是突变的监测数据,然后对待判断地质数据进行预警判断,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准确可靠,从而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可能现场并未实际发生地质灾害,而监测数据出现突变数据或者飞点,导致预警信息的误报的技术问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或单元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待安装电网网络,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个实施例中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应用于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获取监测设备发送的监测到的地质数据;

    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当判断到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所述监测设备,使得所述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

    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当判断到所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数据;

    获取所述历史数据对应的数值范围;

    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在所述数值范围内,若是,则判定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正常数据,若否,则判定所述待分析数据为异常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信息包括:发送时长,所述触发条件为:发送时长大于预置时长;

    则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具体包括:

    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时长大于预置时长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信息包括:发送次数,所述触发条件为:发送次数大于预置次数;

    则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具体包括:

    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次数大于预置次数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最新的新地质数据,并将最新的新地质数据作为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监测设备发送所述地质数据使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监测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网络连接状态、在线状态监控和流量;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监测设备进行监控;

    当监控到所述设备信息出现异常时,发出预警信息。

    8.一种地质灾害的后台监控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监测设备发送的监测到的地质数据;

    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所述监测设备,使得所述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

    预警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9.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设备和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后台监控中心;

    所述监测设备,用于实时发送监测到的地质数据至所述后台监控中心;

    所述后台监控中心,用于对所述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还用于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还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所述监测设备,使得所述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至所述后台监控中心;

    所述后台监控中心,还用于当判断到所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还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后台监控中心和监测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监测设备发送的监测到的地质数据;对地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待分析解析数据;根据监测设备的历史解析数据,判断待分析解析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当判断到待分析解析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监测设备,使得监测设备发送新地质数据;当判断到新地质数据对应的发送信息满足预警判断的触发条件时,获取用于进行预警判断的待判断地质数据;当判断到待判断地质数据满足预警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时,发出预警信息,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可能现场并未实际发生地质灾害,而监测数据出现突变数据或者飞点,导致预警信息的误报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林;肖浩威;丁永祥;王小刚;肖京;闫少霞;余定麟;扈秋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54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