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洗衣机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供衣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人口比例中由于小家庭单位占多数,导致日常换洗衣物较少。且人们由于繁忙的工作娱乐而对日常生活处理的时间不断压缩,衣物的洗涤需求从而变为大量,长周期的方式以节约处理的时间。目前在相关洗衣机产品设计多数在洗衣机内部工作流程与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对于供衣方式方面主要对衣物的进出入口进行优化,并不涉及消费者处理脏衣物的其他流程。并且现有的洗衣机存在不能供给一定量的脏衣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供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洗衣机存在不能供给一定量的脏衣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供衣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且壳体的侧壁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投放开口,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内部组件,内部组件包括:衣篓结构,衣篓结构活动设置在壳体内部,衣物能够通过投放开口进入衣篓结构或者由衣篓结构倒出壳体;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衣篓结构驱动连接,以使驱动衣篓结构在壳体的内部运动实现倾倒动作和复位动作。
进一步地,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检测结构,检测结构设置在衣篓结构靠近壳体的顶部的一侧;控制部,控制部与检测结构和驱动结构信号连接,当衣篓结构内的衣物达到检测结构的检测高度时,检测结构发送倾倒信号,控制部接收倾倒信号并通过驱动结构驱动衣篓结构做倾倒运动。
进一步地,衣篓结构包括:调节杆;定位杆,沿投放开口的进入方向,调节杆相对于定位杆壳体的内侧,定位杆的高度固定,调节杆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调节且能够向投放开口一侧移动;包裹布,包裹布的第一端搭接在定位杆靠近投放开口的一侧并设置有第一驱动杆,包裹布绕过定位杆后向下延伸并绕过第二驱动杆后向壳体内横向延伸,而后绕经第三驱动杆后向上延伸并绕经调节杆后在包裹布的第二端设置第四驱动杆;当衣篓结构做倾倒动作时,驱动结构驱动调节杆向投放开口一侧运动,且第一驱动杆、第四驱动杆均向下运动,第二驱动杆和第三驱动杆均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衣篓结构还包括侧挡布,侧挡布为两个,两个侧挡布对称设置在包裹布宽度方向的两侧,侧挡布上还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沿第一轨道滑动,第三驱动杆、第四驱动杆沿第二轨道滑动,调节杆沿第三轨道滑动。
进一步地,第三轨道是弧形轨道,且第三轨道的顶端相对于第三轨道的底端靠近第一轨道,弧形轨道的曲率中心位于弧形轨道靠近第一轨道的一侧;和/或衣篓结构还包括收集软篮,包裹布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收集软篮的内部以形成盛放衣服的容置空间,包裹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伸出收集软篮,且侧挡布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收集软篮的内部。
进一步地,驱动结构包括:绞盘,绞盘设置在收集软篮远离第三轨道的一侧;第一钢索,第一钢索为两个,两个第一钢索分别绕设在绞盘上并与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连接,其中第一个第一钢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杆的第一端和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端,第二个第一钢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杆的第二端和第二驱动杆的第二端;第二钢索,第二钢索为两个,两个第二钢索分别绕设在绞盘上并与第三驱动杆和第四驱动杆连接,其中第一个第二钢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驱动杆的第一端和第四驱动杆的第一端,第二个第二钢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驱动杆的第二端和第四驱动杆的第二端;第三钢索,第三钢索为两个,两个第三钢索的一端分别与绞盘连接,两个第三钢索的另一端分别与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转轴,转轴与绞盘连接并能够带动绞盘转动,自动供衣装置的控制部控制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两个第三钢索分别由对应的第三轨道靠近第一轨道的一端进入第三轨道,并朝向第三轨道靠近第二轨道的一端延伸,且第三钢索在进入第三轨道前,先穿过与第三轨道同一侧的第一轨道。
进一步地,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滑轮,第一滑轮为两个,两个第一滑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钢索和两个第三钢索一一对应,两个第一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轨道远离第三轨道的一端,两个第一钢索和分别绕过对应的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滑轮为两个,两个第二滑轮分别与两个第二钢索一一对应,两个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轨道远离第三轨道的一端,两个第二钢索和分别绕过对应的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三滑轮为两个,两个第三滑轮分别与两个第三钢索一一对应,两个第三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轨道远离第二轨道的一端,两个第三钢索分别绕过对应的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
进一步地,衣篓结构还包括侧挡板,侧挡板为两个,两个侧挡板分别对应两个侧挡布设置,且侧挡板设置在侧挡布和包裹布之间,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多个检测结构,每个侧挡板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结构。
进一步地,侧挡板对应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分别设置有让位缺口,侧挡板对应第三轨道的让位缺口处设置有毛刷;和/或侧挡板对应第三轨道的让位缺口的底端具有横向延伸的避让开口。
进一步地,驱动结构还包括四组铰接卡头,定位杆和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铰接卡头,且定位杆通过铰接卡头固定设置,调节杆通过铰接卡头活动设置。
进一步地,内部组件为两组,两组内部组件镜像设置,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旋转结构,旋转结构分别与两个内部组件的转轴连接;动力轴,动力轴位置可调节的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动力轴具有第一主齿轮和第二主齿轮,旋转结构具有与第一主齿轮配合的第一副齿轮,转轴具有与第二主齿轮配合的第二副齿轮,当第一主齿轮与第一副齿轮啮合时,第二主齿轮与第二副齿轮脱离,当第二主齿轮与第二副齿轮啮合时,第一主齿轮与第一副齿轮脱离。
进一步地,两组内部组件中的其中一组内部组件相对另一组内部组件靠近投放开口,当远离投放开口的内部组件的检测结构检测到对应的衣篓结构内的衣物达到检测高度时,第一主齿轮与第一副齿轮啮合,旋转结构带动两组内部组件转动,以使两组内部组件的位置对调,并在完成对调后,第二主齿轮与靠近投放开口的内部组件的转轴的第二副齿轮啮合,转轴带动对应的驱动结构的绞盘转动,以将内部组件的衣篓结构内的衣物倒出自动供衣装置。
进一步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杆,旋转杆呈u型结构,旋转杆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伸入两组内部组件的衣篓结构的角部处,且第二段的长度能够调节。
进一步地,旋转结构还包括:绞盘连杆,两组内部组件的转轴分别穿过对应的绞盘伸入绞盘连杆的两端;旋转轴,旋转轴依次穿过绞盘连杆和第二段,并带动旋转杆和绞盘连杆转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自动供衣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且壳体的侧壁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投放开口,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内部组件,内部组件包括衣篓结构和驱动结构。衣篓结构活动设置在壳体内部,衣物能够通过投放开口进入衣篓结构或者由衣篓结构倒出壳体;驱动结构与衣篓结构驱动连接,以使驱动衣篓结构在壳体的内部运动实现倾倒动作和复位动作。
使用上述结构的自动供衣装置时,将壳体具有投放开口的侧壁与洗衣机的一个侧壁相贴合,从而保证由投放开口倒出的衣物能够直接进入洗衣机的内部。并且,放置在衣篓结构内部的衣物能够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由投放开口倒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自动供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自动供衣装置的爆炸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投放开口;20、衣篓结构;21、调节杆;22、定位杆;23、包裹布;24、第一驱动杆;25、第二驱动杆;26、第三驱动杆;27、第四驱动杆;28、侧挡布;281、第一轨道;282、第二轨道;283、第三轨道;284、侧挡板;2841、让位缺口;2842、毛刷;29、收集软篮;30、驱动结构;31、绞盘;32、第一钢索;33、第二钢索;34、第三钢索;35、转轴;36、铰接卡头;40、检测结构;50、旋转结构;51、旋转杆;511、第一段;512、第二段;513、第三段;514、绞盘连杆;515、旋转轴;60、动力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洗衣机存在不能供给一定量的脏衣物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供衣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自动供衣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容纳腔,且壳体10的侧壁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投放开口11,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位于壳体10内部的内部组件,内部组件包括衣篓结构20和驱动结构30。衣篓结构20活动设置在壳体10内部,衣物能够通过投放开口11进入衣篓结构20或者由衣篓结构20倒出壳体10;驱动结构30与衣篓结构20驱动连接,以使驱动衣篓结构20在壳体10的内部运动实现倾倒动作和复位动作。
使用上述结构的自动供衣装置时,将壳体10具有投放开口11的侧壁与洗衣机的一个侧壁相贴合,从而保证由投放开口11倒出的衣物能够直接进入洗衣机的内部。并且,放置在衣篓结构20内部的衣物能够在驱动结构30的作用下由投放开口11倒出。从而解决洗衣机不能供给一定量的脏衣物的问题。
具体地,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检测结构40和控制部。检测结构40设置在衣篓结构20靠近壳体10的顶部的一侧;控制部与检测结构40和驱动结构30信号连接,当衣篓结构20内的衣物达到检测结构40的检测高度时,检测结构40发送倾倒信号,控制部接收倾倒信号并通过驱动结构30驱动衣篓结构20做倾倒运动。通过这样设置,当衣篓结构20内部放置的衣物达到检测结构40设定的检测高度后,检测结构40能够向控制部发送信号,并通过控制部控制驱动结构30驱动衣篓结构20,从而能够实现自动供衣装置能够向洗衣机自动供给一定量的脏衣物。
具体地,检测结构40包括至少一个光幕传感器。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衣篓结构20包括调节杆21、定位杆22和包裹布23。沿投放开口11的进入方向,调节杆21相对于定位杆22壳体10的内侧,定位杆22的高度固定,调节杆21在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调节且能够向投放开口11一侧移动;包裹布23的第一端搭接在定位杆22靠近投放开口11的一侧并设置有第一驱动杆24,包裹布23绕过定位杆22后向下延伸并绕过第二驱动杆25后向壳体10内横向延伸,而后绕经第三驱动杆26后向上延伸并绕经调节杆21后在包裹布23的第二端设置第四驱动杆27;当衣篓结构20做倾倒动作时,驱动结构30驱动调节杆21向投放开口11一侧运动,且第一驱动杆24、第四驱动杆27均向下运动,第二驱动杆25和第三驱动杆26均向上运动。并且,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包裹布23形成盛放衣物的空间,并在衣篓结构20做倾倒动作时,通过调节杆21、定位杆22以及第一驱动杆24、第二驱动杆25、第三驱动杆26以及第四驱动杆27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包裹布23抬升同时将包裹布23盛放的衣物倒出投放开口1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调节杆21、定位杆22、第一驱动杆24、第二驱动杆25、第三驱动杆26以及第四驱动杆27均为可伸缩杆。
具体地,衣篓结构20还包括侧挡布28,侧挡布28为两个,两个侧挡布28对称设置在包裹布23宽度方向的两侧,侧挡布28上还设置有第一轨道281,第二轨道282和第三轨道283,第一轨道281和第二轨道282均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驱动杆24、第二驱动杆25沿第一轨道281滑动,第三驱动杆26、第四驱动杆27沿第二轨道282滑动,调节杆21沿第三轨道283滑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包裹布23为中部柔软边缘设有加厚边的柔性布,皮革类材质,其中加厚边用于嵌入配合对应的第一轨道281、第二轨道282以及第三轨道283。并且,收集软篮29材质为软质的布,皮革,防水塑料布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三轨道283是弧形轨道,且第三轨道283的顶端相对于第三轨道283的底端靠近第一轨道281,弧形轨道的曲率中心位于弧形轨道靠近第一轨道281的一侧。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衣篓结构20内部盛放的衣物能够更加容易地被倒出投放开口11。
优选地,弧形轨道是90度弧形轨道。
具体地,衣篓结构20还包括收集软篮29,包裹布2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收集软篮29的内部以形成盛放衣服的容置空间,包裹布2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伸出收集软篮29,且侧挡布2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收集软篮29的内部。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衣篓结构20内部的衣物从包裹布23的两侧漏出衣篓结构20,并使衣篓结构20内部的衣物仅能够从投放开口11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收集软篮29靠近侧挡布28的角部处相对收集软篮29的其他位置具有下沉结构,这样可以方便拾取意外掉出的钱币,钥匙等细小物件。
具体地,驱动结构30包括:钢索结构,钢索结构分别与第一驱动杆24、第二驱动杆25、第三驱动杆26、第四驱动杆27和调节杆21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通过钢索结构分别带动第一驱动杆24、第二驱动杆25、第三驱动杆26、第四驱动杆27和调节杆21运动,从而使衣篓结构20内部的衣物由投放开口11倒出。并且,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收集软篮29具有供钢索结构穿过的开口。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钢索结构包括:绞盘31,绞盘31设置在收集软篮29远离第三轨道283的一侧;第一钢索32,第一钢索32为两个,两个第一钢索32分别绕设在绞盘31上并与第一驱动杆24和第二驱动杆25连接,其中第一个第一钢索3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杆24的第一端和第二驱动杆25的第一端,第二个第一钢索3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杆24的第二端和第二驱动杆25的第二端;第二钢索33,第二钢索33为两个,两个第二钢索33分别绕设在绞盘31上并与第三驱动杆26和第四驱动杆27连接,其中第一个第二钢索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驱动杆26的第一端和第四驱动杆27的第一端,第二个第二钢索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驱动杆26的第二端和第四驱动杆27的第二端;第三钢索34,第三钢索34为两个,两个第三钢索34的一端分别与绞盘31连接,两个第三钢索34的另一端分别与调节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转轴35,转轴35与绞盘31连接并能够带动绞盘31转动,控制部控制转轴35转动。
可选地,两个第三钢索34分别由对应的第三轨道283靠近第一轨道281的一端进入第三轨道283,并朝向第三轨道283靠近第二轨道282的一端延伸,且第三钢索34在进入第三轨道283前,先穿过与第三轨道283同一侧的第一轨道281。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对第三钢索34的滑动轨迹进行限定,从而保证第三钢索34能够更加稳定,并保证自动供衣装置的使用性能。
可选地,钢索结构还包括:第一滑轮,第一滑轮为两个,两个第一滑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钢索32和两个第三钢索34一一对应,两个第一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轨道281远离第三轨道283的一端,两个第一钢索32和分别绕过对应的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二滑轮为两个,两个第二滑轮分别与两个第二钢索33一一对应,两个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轨道282远离第三轨道283的一端,两个第二钢索33和分别绕过对应的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三滑轮为两个,两个第三滑轮分别与两个第三钢索34一一对应,两个第三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轨道283远离第二轨道282的一端,两个第三钢索34分别绕过对应的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
具体地,衣篓结构20复位后,第一驱动杆24、第二驱动杆25、第三驱动杆26、第四驱动杆27、定位杆22、调节杆21所在的高度均低于投放开口11的高度。通过这样设置,在将衣篓结构20内部的衣物倒出投放开口11时,可以保证衣物能够更加容易地被倒出。
具体地,衣篓结构20还包括侧挡板284,侧挡板284为两个,两个侧挡板284分别对应两个侧挡布28设置,且侧挡板284设置在侧挡布28和包裹布23之间,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多个检测结构40,每个侧挡板284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结构40。并且,侧挡板284对应第一轨道281、第二轨道282、第三轨道283分别设置有让位缺口2841。
可选地,侧挡板284对应第三轨道283的让位缺口2841处设置有毛刷2842。当然,也可以使用软硅胶或者软皮或者布料等代替毛刷2842。
可选地,侧挡板284对应第三轨道283的让位缺口2841的底端具有横向延伸的避让开口。
具体地,驱动结构30还包括四组铰接卡头36,定位杆22和调节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铰接卡头36,且定位杆22通过铰接卡头36固定设置,调节杆21通过铰接卡头36活动设置。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定位杆22和调节杆21能够转动一定的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绞盘31具有多个分盘,第一钢索32、第二钢索33、第三钢索34分别绕设在不同的分盘上。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钢索32、第二钢索33、第三钢索34之间出现相互缠绕而卡死的现象,进而能够保证自动供衣装置的运行更加稳定。
具体地,内部组件为两组,两组内部组件镜像设置,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旋转结构50,旋转结构50分别与两个内部组件的转轴35连接;动力轴60,动力轴60位置可调节的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动力轴60具有第一主齿轮和第二主齿轮,旋转结构50具有与第一主齿轮配合的第一副齿轮,转轴35具有与第二主齿轮配合的第二副齿轮,当第一主齿轮与第一副齿轮啮合时,第二主齿轮与第二副齿轮脱离,当第二主齿轮与第二副齿轮啮合时,第一主齿轮与第一副齿轮脱离。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其中一个内部组件的衣篓结构20盛放浅色衣物,而另一个内部组件的衣篓结构20盛放深色衣物。
具体地,两组内部组件中的其中一组内部组件相对另一组内部组件靠近投放开口11,当远离投放开口11的内部组件的检测结构40检测到对应的衣篓结构20内的衣物达到检测高度时,第一主齿轮与第一副齿轮啮合,旋转结构50带动两组内部组件转动,以使两组内部组件的位置对调,并在完成对调后,第二主齿轮与靠近投放开口11的内部组件的转轴35的第二副齿轮啮合,转轴35带动对应的驱动结构30的绞盘31转动,以将内部组件的衣篓结构20内的衣物倒出自动供衣装置。
具体地,旋转结构50包括旋转杆51,旋转杆51呈u型结构,旋转杆5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511、第二段512和第三段513,第一段511和第三段513分别伸入两组内部组件的衣篓结构20的角部处,且第二段512的长度能够调节。通过将第二段512设置成长度可调节的结构,可以保证两个内部组件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死现象。
具体地,第一段511所在的角部处和第三段513所在的角部处的连线与两个内部组件的排列方向具有夹角。
具体地,旋转结构50还包括绞盘连杆514和旋转轴515。两组内部组件的转轴35分别穿过对应的绞盘31伸入绞盘连杆514的两端;旋转轴515依次穿过绞盘连杆514和第二段512,并带动旋转杆51和绞盘连杆514转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能够实现自动定量投放衣物;
2、能够有效地提高洗衣机的洗衣效率;
3、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10)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投放开口(11),所述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内部的内部组件,所述内部组件包括:
衣篓结构(20),所述衣篓结构(20)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衣物能够通过所述投放开口(11)进入所述衣篓结构(20)或者由所述衣篓结构(20)倒出所述壳体(10);
驱动结构(30),所述驱动结构(30)与所述衣篓结构(20)驱动连接,以使驱动所述衣篓结构(20)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运动实现倾倒动作和复位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
检测结构(40),所述检测结构(40)设置在所述衣篓结构(20)靠近所述壳体(10)的顶部的一侧;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检测结构(40)和所述驱动结构(30)信号连接,当所述衣篓结构(20)内的衣物达到所述检测结构(40)的检测高度时,所述检测结构(40)发送倾倒信号,所述控制部接收所述倾倒信号并通过所述驱动结构(30)驱动所述衣篓结构(20)做倾倒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篓结构(20)包括:
调节杆(21);
定位杆(22),沿所述投放开口(11)的进入方向,所述调节杆(21)相对于所述定位杆(22)所述壳体(10)的内侧,所述定位杆(22)的高度固定,所述调节杆(21)在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调节且能够向所述投放开口(11)一侧移动;
包裹布(23),所述包裹布(23)的第一端搭接在所述定位杆(22)靠近所述投放开口(11)的一侧并设置有第一驱动杆(24),所述包裹布(23)绕过所述定位杆(22)后向下延伸并绕过第二驱动杆(25)后向所述壳体(10)内横向延伸,而后绕经第三驱动杆(26)后向上延伸并绕经所述调节杆(21)后在所述包裹布(23)的第二端设置第四驱动杆(27);
当所述衣篓结构(20)做倾倒动作时,所述驱动结构(30)驱动所述调节杆(21)向所述投放开口(11)一侧运动,且所述第一驱动杆(24)、所述第四驱动杆(27)均向下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杆(25)和所述第三驱动杆(26)均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篓结构(20)还包括侧挡布(28),所述侧挡布(28)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挡布(28)对称设置在所述包裹布(23)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侧挡布(28)上还设置有第一轨道(281),第二轨道(282)和第三轨道(283),所述第一轨道(281)和所述第二轨道(282)均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驱动杆(24)、所述第二驱动杆(25)沿所述第一轨道(281)滑动,所述第三驱动杆(26)、所述第四驱动杆(27)沿所述第二轨道(282)滑动,所述调节杆(21)沿所述第三轨道(283)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轨道(283)是弧形轨道,且所述第三轨道(283)的顶端相对于所述第三轨道(283)的底端靠近所述第一轨道(281),所述弧形轨道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弧形轨道靠近所述第一轨道(281)的一侧;和/或
所述衣篓结构(20)还包括收集软篮(29),所述包裹布(2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收集软篮(29)的内部以形成盛放衣服的容置空间,所述包裹布(2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伸出所述收集软篮(29),且所述侧挡布(2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收集软篮(29)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30)包括:
绞盘(31),所述绞盘(31)设置在所述收集软篮(29)远离所述第三轨道(283)的一侧;
第一钢索(32),所述第一钢索(3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钢索(32)分别绕设在所述绞盘(31)上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4)和所述第二驱动杆(25)连接,其中第一个所述第一钢索(3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2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25)的第一端,第二个所述第一钢索(3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2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25)的第二端;
第二钢索(33),所述第二钢索(3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钢索(33)分别绕设在所述绞盘(31)上并与所述第三驱动杆(26)和所述第四驱动杆(27)连接,其中第一个所述第二钢索(3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杆(26)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驱动杆(27)的第一端,第二个所述第二钢索(3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杆(26)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驱动杆(27)的第二端;
第三钢索(34),所述第三钢索(34)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钢索(3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绞盘(31)连接,两个所述第三钢索(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
转轴(35),所述转轴(35)与所述绞盘(31)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绞盘(31)转动,所述自动供衣装置的控制部控制所述转轴(35)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三钢索(34)分别由对应的所述第三轨道(283)靠近所述第一轨道(281)的一端进入所述第三轨道(283),并朝向所述第三轨道(283)靠近所述第二轨道(282)的一端延伸,且所述第三钢索(34)在进入所述第三轨道(283)前,先穿过与所述第三轨道(283)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轨道(28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30)还包括:
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钢索(32)和两个所述第三钢索(34)一一对应,两个所述第一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轨道(281)远离所述第三轨道(283)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钢索(32)和分别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滑轮;
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钢索(33)一一对应,两个所述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轨道(282)远离所述第三轨道(283)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钢索(33)和分别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二滑轮;
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滑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钢索(34)一一对应,两个所述第三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轨道(283)远离所述第二轨道(282)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三钢索(34)分别绕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篓结构(20)还包括侧挡板(284),所述侧挡板(284)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挡板(284)分别对应两个所述侧挡布(28)设置,且所述侧挡板(284)设置在所述侧挡布(28)和所述包裹布(23)之间,所述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多个检测结构(40),每个所述侧挡板(284)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检测结构(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284)对应所述第一轨道(281)、所述第二轨道(282)、所述第三轨道(283)分别设置有让位缺口(2841),
所述侧挡板(284)对应所述第三轨道(283)的所述让位缺口(2841)处设置有毛刷(2842);和/或
所述侧挡板(284)对应所述第三轨道(283)的所述让位缺口(2841)的底端具有横向延伸的避让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30)还包括四组铰接卡头(36),所述定位杆(22)和所述调节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铰接卡头(36),且所述定位杆(22)通过所述铰接卡头(36)固定设置,所述调节杆(21)通过所述铰接卡头(36)活动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组件为两组,两组所述内部组件镜像设置,所述自动供衣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的:
旋转结构(50),所述旋转结构(50)分别与两个所述内部组件的转轴(35)连接;
动力轴(60),所述动力轴(60)位置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所述动力轴(60)具有第一主齿轮和第二主齿轮,所述旋转结构(50)具有与所述第一主齿轮配合的第一副齿轮,所述转轴(35)具有与所述第二主齿轮配合的第二副齿轮,当所述第一主齿轮与所述第一副齿轮啮合时,所述第二主齿轮与所述第二副齿轮脱离,当所述第二主齿轮与所述第二副齿轮啮合时,所述第一主齿轮与所述第一副齿轮脱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内部组件中的其中一组所述内部组件相对另一组所述内部组件靠近所述投放开口(11),当远离所述投放开口(11)的所述内部组件的检测结构(40)检测到对应的所述衣篓结构(20)内的衣物达到检测高度时,所述第一主齿轮与所述第一副齿轮啮合,所述旋转结构(50)带动两组所述内部组件转动,以使两组所述内部组件的位置对调,并在完成对调后,所述第二主齿轮与靠近所述投放开口(11)的所述内部组件的所述转轴(35)的第二副齿轮啮合,所述转轴(35)带动对应的所述驱动结构(30)的绞盘(31)转动,以将所述内部组件的所述衣篓结构(20)内的所述衣物倒出所述自动供衣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构(50)包括旋转杆(51),所述旋转杆(51)呈u型结构,所述旋转杆(5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511)、第二段(512)和第三段(513),所述第一段(511)和所述第三段(513)分别伸入两组所述内部组件的所述衣篓结构(20)的角部处,且所述第二段(512)的长度能够调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供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构(50)还包括:
绞盘连杆(514),两组所述内部组件的所述转轴(35)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绞盘(31)伸入所述绞盘连杆(514)的两端;
旋转轴(515),所述旋转轴(515)依次穿过所述绞盘连杆(514)和所述第二段(512),并带动所述旋转杆(51)和所述绞盘连杆(514)转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