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化妆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肤品的需求逐渐提高,其中面膜因为其使用方便,补水护肤效果良好,因此十分收到人们的喜爱;而面膜也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制备出不同功效的面膜,例如补水面膜、祛痘面膜、美白面膜、淡斑面膜、淡化细纹面膜等等;面膜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面膜布上的精华物质,为了便于精华的导入,人们通常在敷面膜时配合美容仪一起使用,便于精华的导入,从而使得皮肤更好的吸收面膜中的营养物质。
美容仪具有高效导入精华、促进皮肤吸收、美白淡斑、改善细纹、紧致皮肤、改善皮肤松弛的效果,但是美容仪的红光、蓝光等模式均起到局部产热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局部产热会使得局部皮肤刺激明显,对于敏感性皮肤来说,由于皮肤角质层较薄,局部皮肤的较高热量容易对敏感性皮肤表面产生刺激性影响。
因此,急需研制一种配合美容仪使用的面膜布,使得面膜布热扩散效果好、受热面积大,从而减小局部较高热量对敏感性皮肤表面产生的刺激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面膜布热扩散效果好、受热面积大的优点,减小局部较高热量对敏感性皮肤表面产生的刺激性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包括铜氨纤维层、设于铜氨纤维层表面的导热层、设于导热层表面的隔离层;
所述铜氨纤维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铜氨纤维30-50份、银纳米线20-30份、纳米导热填料1-5份、海藻酸钠1-3份、水100-120份;
所述导热层由导热胶液制成,导热胶液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纳米线25-35份、生物纤维55-70份、碳酸氢铵1-3份,粘结剂1-3份、水120-140份。
所述隔离层采用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铜氨纤维层、导热层和隔离层相配合制得面膜布,使得美容仪散发出的热量能够被均匀扩散,增大面膜布的受热面积,使得面膜布具有良好的热扩散效果、受热面积大,从而减小局部较高热量对敏感性皮肤表面产生的刺激性影响。
美容仪发出的热量首先与隔离层相接触,利用隔离层氧化石墨烯的导热作用,使得热量初步向周边扩散并且穿透隔离层到达导热层;导热层由分布密集的金纳米线和生物纤维构成,金纳米线在生物纤维上交错分布,利用生物纤维、金纳米线和粘结剂相配合,以生物纤维作为骨架,金纳米线附着在生物纤维表面,热量流经金纳米线在金纳米线上继续导热,一部分热量穿透金纳米线到达铜氨纤维层,一部分热量在导热层沿金纳米线的交错分布将热量向周边扩散,从而使热量进一步在导热层进行扩散;穿透导热层的热量达到铜氨纤维层表面之后,银纳米线、纳米导热填料和海藻酸钠相配合,使得银纳米线均匀的附着在铜氨纤维表面,并且利用银纳米线的交错分布的效果使得铜氨纤维层进一步对热量进行扩散,纳米导热填料填充在银纳米线和铜氨纤维孔隙之中,从而使得热量扩散均匀,面膜受热面积进一步增大,从而减小局部较高热量对敏感性皮肤表面产生的刺激性影响。
优选的,所述纳米导热填料为纳米氧化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氧化锌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利用纳米氧化锌、铜氨纤维和银纳米线相配合,使得纳米氧化锌填充到铜氨纤维与银纳米线之间的孔隙,使到达铜氨纤维层的热量能够更好的传送到皮肤表面,避免孔隙位置处受热不均匀。
纳米氧化锌填充到银纳米线交错分布的孔隙中之后,相互靠近的纳米氧化锌容易产生聚集效果,使得银纳米线导热效果良好,并且热量的聚集能够减少热量流失。
优选的,所述生物纤维选用海藻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藻纤维、金纳米线和银纳米线相配合,使得面膜布形成交错分布的孔结构,提高美容仪红光的穿透效果,使得红光更好的到达皮肤表面;并且海藻纤维能够释放负离子,负离子穿透孔隙到达皮肤表面的不同位置,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使得皮肤光滑细腻;海藻纤维、铜氨纤维相配合,使得面膜布的保温效果良好,从而使得面膜表面热量散失较慢,保证皮肤长时间处于呼吸状态,从而促进皮肤导入大量精华。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金纳米线以及生物纤维相配合,使得金纳米线稳定的附着在生物纤维表面,保证金纳米线在导热层表面分布均匀,从而保证导热层具有良好的热扩散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铜氨纤维层,导热胶液,将导热胶液均匀的涂覆在铜氨纤维层表面,导热胶液干燥固化为导热层,导热层厚度为0.05-0.1mm,制得复合层;
s2、称取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均匀的喷涂在⑴制得的复合层表面,升温至30-40℃加热2-4min,然后经室温风干后形成隔离层,隔离层厚度为0.02-0.08mm,经压制成面部形状后,制得铜氨纤维面膜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热胶液涂覆在铜氨纤维层表面,使得金纳米线杂乱交错分布在铜氨纤维层表面,使其热扩散效果良好,限定导热层的厚度,避免导热层过厚阻止热量到达铜氨纤维层表面,导热层过薄会影响其热量扩散的效果。
氧化石墨烯悬浊液涂覆在复合层表面,通过升温加热使得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中的铵根离子对氧化石墨烯中的羟基产生吸引,从而使得氧化石墨烯牢固的附着在导热层表面,避免面膜布在使用过程中隔离层脱落影响面膜布的热扩散效果。
优选的,s1中铜氨纤维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s11、称取海藻酸钠和水总量1/10的水搅拌混合5-12min,制得海藻酸钠溶液;
s12、称取纳米导热填料、银纳米线、剩余的水混合后添加s11制得的海藻酸钠溶液继续混合10-18min,制得混合液;
s13、称取铜氨纤维置于s12制得的混合液中在200-350r/min的转速下搅拌3-10min,然后经干燥制得铜氨纤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藻酸钠溶解之后与纳米导热填料、银纳米线相配合,使得纳米导热填料附着在银纳米线表面与银纳米线形成的孔隙中,然后添加铜氨纤维,使得附着有纳米导热填料的银纳米线与铜氨纤维相连接,在低速搅拌作用下,一方面使得银纳米线与铜氨纤维均匀混合,另一方面避免较大转速切断银纳米线,影响铜氨纤维层的导热效果,保证铜氨纤维层具有良好的热扩散效果,并且保证面膜布具有较大的受热面积。
优选的,s12在混合的同时进行超声分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超声分散,避免纳米导热填料、银纳米线产生聚集,影响铜氨纤维层的热扩散效果。
优选的,s13干燥前进行横向和纵向拉伸,体积增大为原来体积的1.1-1.4倍,制得铜氨纤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伸、使得铜氨纤维内部银纳米线形成的网状结构更加松散,从而使得美容仪的红光透射效果变好;并且避免银纳米线、金纳米线密集的网状结构缩短热量扩散的区域。
优选的,s1中导热胶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称取金纳米线、生物纤维、水混合在200-4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15min,制得预混液;ⅱ称取粘结剂添加到ⅰ制得的预混液中继续搅拌4-10min,然后添加碳酸氢铵,继续搅拌20-60s,制得导热胶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纳米线、生物纤维在200-400r/min的转速下搅拌,一方面能够使得金纳米线和生物纤维更好的混合,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金纳米线在混合过程中较高的转速切断金纳米线,影响金纳米线的热扩散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铜氨纤维层、导热层和隔离层相配合制得面膜布,使得美容仪散发出的热量能够被均匀扩散,增大面膜布的受热面积,使得面膜布具有良好的热扩散效果、受热面积大,从而减小局部较高热量对敏感性皮肤表面产生的刺激性影响。
2、铜氨纤维、银纳米线、生物纤维和金纳米线相配合,通过银纳米线密集附着在铜氨纤维表面,金纳米线密集的附着在生物纤维表面,使得铜氨纤维层和导热层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量的散失,保证热扩散效果的同时使得较多的热量均匀的扩散到其他位置处。
3、导热层中的碳酸氢铵与隔离层的氧化石墨烯相配合,碳酸氢铵对氧化石墨烯产生吸引,使得隔离层更好的附着在导热层表面,配合隔离层和导热层良好的导热效果,使得美容仪输出的热量均匀的扩散,使得面膜的扩散导热效果良好;碳酸氢铵与铜氨纤维表面附着的铜离子产生吸引,从而保证铜氨纤维层和导热层更好附着,减少导热层与铜氨纤维层之间的热量损失,使得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导热以及热扩散效果良好。
4、铜氨纤维、银纳米线、海藻酸钠相配合,利用海藻酸钠较强的吸水效果,能够促进铜氨纤维层更好的吸收精华液,配合铜氨纤维和银纳米线较为密集的网状结构能够最大程度的吸收精华、锁住精华,从而保证精华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快速、大量吸收。
5、金纳米线、海藻纤维、银纳米线相配合,使得铜氨纤维面膜布具形成交错复杂的孔结构,提高美容仪红光的穿透效果,并且使得面膜布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从而使得面膜表面热量散失较慢,保证皮肤长时间处于呼吸状态,从而促进皮肤导入大量精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铜氨纤维层的制备例
以下原料中的海藻酸钠购买于郑州万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级海藻酸钠;纳米氧化锌购买于南京保克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含量99.8%;银纳米线购买于上海函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l-nw-s40;铜氨纤维购买于绍兴丹澳纺织品有限公司;氧化镁购买于苏州市泽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级氧化镁ah-vspl/h。
制备例1:铜氨纤维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s11、称取2kg海藻酸钠和11kg的水在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8min,制得海藻酸钠溶液;
s12、称取3kg纳米导热填料、25kg银纳米线、99kg的水混合后置于超声分散机中超声分散处理5min,然后添加s11制得的海藻酸钠溶液继续分散20s,然后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15min,制得混合液;纳米导热填料选用纳米氧化锌;
s13、称取40kg铜氨纤维置于s12制得的混合液中在260r/min的转速下搅拌6min,然后进行横向和纵向拉伸,体积增大为原来体积的1.2倍,经室温干燥后制得铜氨纤维层。
制备例2:铜氨纤维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s11、称取1kg海藻酸钠和10kg的水在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min,制得海藻酸钠溶液;
s12、称取1kg纳米导热填料、20kg银纳米线、90kg的水混合后置于超声分散机中超声分散处理5min,然后添加s11制得的海藻酸钠溶液继续分散20s,然后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制得混合液;纳米导热填料选用纳米氧化锌;
s13、称取30kg铜氨纤维置于s12制得的混合液中在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min,然后进行横向和纵向拉伸,体积增大为原来体积的1.1倍,经室温干燥后制得铜氨纤维层。
制备例3:铜氨纤维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s11、称取3kg海藻酸钠和12kg的水在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2min,制得海藻酸钠溶液;
s12、称取5kg纳米导热填料、30kg银纳米线、108kg的水混合后置于超声分散机中超声分散处理5min,然后添加s11制得的海藻酸钠溶液继续分散20s,然后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18min,制得混合液;纳米导热填料选用氧化镁;
s13、称取50kg铜氨纤维置于s12制得的混合液中在350r/min的转速下搅拌10min,然后进行横向和纵向拉伸,体积增大为原来体积的1.4倍,经室温干燥后制得铜氨纤维层。
导热胶液的制备例
以下原料中的金纳米线购买于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金纳米线,货号102645;海藻纤维购买于厦门百美特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孔海藻纤维;羧甲基纤维素钠购买于河南正健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级羧甲基纤维素钠;碳酸氢铵购买于廊坊市华辰化工有限公司,含量99%,100目;甲壳素纤维购买于淄博蓝景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制备例4:导热胶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称取30kg金纳米线、65kg生物纤维、117kg水混合在3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0min,制得预混液;生物纤维选用海藻纤维;
ⅱ称取2kg粘结剂和13kg水混合后在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min,然后添加到ⅰ制得的预混液中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6min,粘结剂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然后添加2kg碳酸氢铵,继续搅拌40s,冷却至室温,制得导热胶液。
制备例5:导热胶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称取25kg金纳米线、55kg生物纤维、108kg水混合在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min,制得预混液;生物纤维选用蛋白纤维;
ⅱ称取1kg粘结剂和12kg水混合后在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min,然后添加到ⅰ制得的预混液中以200r/min的速度搅拌4min,粘结剂选用海藻酸钠,然后添加1kg碳酸氢铵,继续搅拌20s,冷却至室温,制得导热胶液。
制备例6:导热胶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称取35kg金纳米线、70kg生物纤维、126kg水混合在4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5min,制得预混液;生物纤维选用甲壳素纤维;
ⅱ称取3kg粘结剂和14kg水混合后在75℃条件下以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min,冷却至室温后添加到ⅰ制得的预混液中以2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粘结剂选用淀粉,然后添加3kg碳酸氢铵,继续搅拌60s,冷却至室温,制得导热胶液。
实施例
以下原料中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购买于苏州碳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型号tf-12041。
实施例1: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
s1、选用制备例1制备的铜氨纤维层,制备例4制备的导热胶液,将导热胶液均匀的涂覆在铜氨纤维层表面,导热胶液干燥固化为导热层,导热层厚度为0.08mm,制得复合层;
s2、称取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均匀的喷涂在s1制得的复合层表面,升温至35℃加热3min,然后经室温风干后形成隔离层,隔离层厚度为0.05mm,经压制成面部形状后,制得铜氨纤维面膜布。
实施例2: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
s1、选用制备例2制备的铜氨纤维层,制备例5制备的导热胶液,将导热胶液均匀的涂覆在铜氨纤维层表面,导热胶液干燥固化为导热层,导热层厚度为0.05mm,制得复合层;
s2、称取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均匀的喷涂在s1制得的复合层表面,升温至30℃加热2min,然后经室温风干后形成隔离层,隔离层厚度为0.02mm,经压制成面部形状后,制得铜氨纤维面膜布。
实施例3: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
s1、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铜氨纤维层,制备例6制备的导热胶液,将导热胶液均匀的涂覆在铜氨纤维层表面,导热胶液干燥固化为导热层,导热层厚度为0.1mm,制得复合层;
s2、称取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均匀的喷涂在s1制得的复合层表面,升温至40℃加热4min,然后经室温风干后形成隔离层,隔离层厚度为0.08mm,经压制成面部形状后,制得铜氨纤维面膜布。
应用于对比例的制备例
制备例7: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1原料中未添加银纳米线。
制备例8: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1原料中未添加纳米氧化锌。
制备例9: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1原料中未添加海藻酸钠。
制备例10:本制备例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4原料中未添加金纳米线。
制备例11:本制备例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备例4原料中未添加碳酸氢铵。
制备例12:壳聚糖膜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称取2kg壳聚糖,82kg醋酸在550r/min的转速下搅拌10min,制得壳聚糖膜液。
对比例
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铜氨纤维面膜布在制备的过程中未添加导热层。
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铜氨纤维面膜布在制备的过程中未添加隔离层。
对比例3: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铜氨纤维层选用制备例7制备的铜氨纤维层。
对比例4: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铜氨纤维层选用制备例8制备的铜氨纤维层。
对比例5: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铜氨纤维层选用制备例9制备的铜氨纤维层。
对比例6: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热层选用制备例10制备的铜氨纤维层。
对比例7: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热层选用制备例11制备的铜氨纤维层。
对比例8: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离层选用制备例12制备的壳聚糖膜液制成。
性能检测试验
分别采用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8的制备方法制备铜氨纤维面膜布。
1、导热效果检测试验
选用希玛as530手持非接触工业红外线测温仪检测mini迷你热玛吉射频美容仪输出端的温度,检测结果为45℃。
面膜布制备结束后,置于30ml精华液中浸泡5min,取出吸收精华的面膜布将面膜布置于模具表面,模具选用方形木板,木板表面开设有5个同心圆孔道,5个孔道半径分别为1.2cm、1.4cm、1.8cm、2.2cm、2.5cm(分别记为孔道a、孔道b、孔道c、孔道d、孔道e),5个孔道分别与面膜表面不同位置相接触,孔道圆心位置处与美容仪输出端的中心位置相对应,选取孔道e的一个点与圆心连线记为直线a,直线a与孔道a的交点为点a、与孔道b的交点为点b、与孔道c的交点为点c、与孔道d交点为点d、与孔道e交点为点e;假设处于理想恒温状态下,限定美容仪输出温度为45℃,面膜一面与美容仪相接触,面膜另一面与测温仪的输出端相接触,分别用测温仪检测点a、b、c、d、e位置处面膜布的温度,记录数据。
表1导热效果检测试验表
结合实施例1-3和对比例1-8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对比例1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时未添加导热层,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1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的扩散导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有所减弱;说明导热层、铜氨纤维层和隔离层相配合,能够使得铜氨纤维面膜布具有良好的扩散导热效果,随着孔道逐渐远离圆心位置处,在没有导热层的扩散导热作用下,热量很少或者不会有热量到达远处孔道位置处,并且孔道与圆心距离越远,温度下降越快,则导热层不仅能使铜氨纤维面膜布具有良好的扩散导热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对比例2在制备铜氨纤维面膜布时未添加隔离层,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2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的扩散导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有所减弱;说明导热层和隔离层相配合,能够使得铜氨纤维面膜布具有良好的扩散导热效果和保温效果。
对比例3在制备铜氨纤维层时未添加银纳米线,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3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的扩散导热效果相比与实施例1有所减弱;说明银纳米线、金纳米线相配合,为热量提供流经路线,并且利用热量的扩散流通,使得热量快速扩散,从而使得铜氨纤维面膜布具有良好的热扩散效果;银纳米线、纳米导热填料和海藻酸钠相配合,使得银纳米线均匀的附着在铜氨纤维表面,并且利用银纳米线交错分布的效果使得铜氨纤维层进一步对热量进行扩散,从而使得热量扩散均匀,并且使铜氨纤维面膜布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对比例4在制备铜氨纤维层时未添加纳米氧化锌,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4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的扩散导热效果相比与实施例1有所减弱;说明银纳米线、纳米导热填料和海藻酸钠相配合,纳米氧化锌填充在银纳米线和铜氨纤维孔隙之中,从而使得铜氨纤维面膜布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温效果。
对比例5在制备铜氨纤维层时未添加海藻纤维,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5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的扩散导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有所减弱,说明海藻纤维、金纳米线和银纳米线相配合,使得面膜布形成交错分布的孔结构,提高美容仪红光的穿透效果和扩散效果;并且海藻纤维、铜氨纤维相配合,使得面膜布的保温效果良好,从而使得面膜布表面热量散失较慢,保证皮肤长时间处于呼吸状态,从而促进皮肤导入大量精华。
对比例6在制备导热层时原料中未添加金纳米线,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6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的扩散导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有所减弱,说明生物纤维、金纳米线和粘结剂相配合,以生物纤维作为骨架,金纳米线附着在生物纤维表面,金纳米线在导热层分布交错密集,使得热量流经金纳米线时,一部分热量穿透金纳米线到达铜氨纤维层,一部分热量在导热层沿金纳米线的交错分布将热量向周边扩散,从而导热层具有良好的热扩散效果并且密集分布的金纳米线使得导热层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对比例7在制备导热层时,原料中未添加碳酸氢铵,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7制得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的扩散导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有所减弱;说明碳酸氢铵和氧化石墨烯相配合,使得隔离层更加牢固的附着在导热层表面,从而保证铜氨纤维面膜布具有良好的热扩散效果。
对比例8的隔离层选用壳聚糖膜液,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8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的扩散导热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有所减弱,说明壳聚糖膜液制备的隔离层与导热层没有配合关系,并且壳聚糖膜液不具有良好的热扩散效果。
2、附着牢度检测试验
分别将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7、8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置于30ml的精华液中浸泡,5min后取出铜氨纤维面膜,美容仪采用45℃的温度与面膜表面接触1min、3min、6min后剪断面膜,观察铜氨纤维面膜布层分离现象;其中隔离层与导热层的脱离程度打分为0-5分(全部脱离0分、完全未脱离5分);导热层与铜氨纤维层的脱离程度打分为6-10分(全部脱离6分、完全未脱离10分)。
3、精华吸收含量检测试验
分别采用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8的制备方法制备铜氨纤维面膜布,然后分别将11组铜氨纤维面膜布置于11组精华液中,精华液均为30ml,在浸泡1min后对剩余精华液的重量进行称重,同理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分别在浸泡2min、3min、4min后对剩余精华液的重量进行称重,吸收精华含量=精华总量-剩余精华重量,记录数据。
表2铜氨纤维面膜布性能检测表
结合实施例1-3及对比例7、8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本申请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比例7在制备导热层时,原料中未添加碳酸氢钠,对比例8在制备隔离层时,隔离层选用壳聚糖膜液,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7、8制备的铜氨纤维面膜布热稳定性较差,说明碳酸氢铵与隔离层的氧化石墨烯相配合,碳酸氢铵对氧化石墨烯产生吸引,使得隔离层更好的附着在导热层表面;碳酸氢铵与铜氨纤维表面附着的铜离子产生吸引,从而保证铜氨纤维层和导热层更好附着。
结合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8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本申请制备的生物纤维面膜布具有很好的吸收精华的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吸收精华,对比例1、2、3、4、5、6、7、8制备的生物纤维面膜布吸收精华的效果相比于实施例1均有所减弱,说明本申请制备的导热层、铜氨纤维层以及隔离层相配合,能够更好的吸收精华液,配合红光导热能够使得皮肤大量吸收精华,使得皮肤提拉紧致,恢复弹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氨纤维层、设于铜氨纤维层表面的导热层、设于导热层表面的隔离层;
所述铜氨纤维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铜氨纤维30-50份、银纳米线20-30份、纳米导热填料1-5份、海藻酸钠1-3份、水100-120份;
所述导热层由导热胶液制成,导热胶液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纳米线25-35份、生物纤维55-70份、碳酸氢铵1-3份,粘结剂1-3份、水120-140份;
所述隔离层采用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导热填料为纳米氧化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纤维选用海藻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5.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铜氨纤维层,导热胶液,将导热胶液均匀的涂覆在铜氨纤维层表面,导热胶液干燥固化为导热层,导热层厚度为0.05-0.1mm,制得复合层;
s2、称取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均匀的喷涂在⑴制得的复合层表面,升温至30-40℃加热2-4min,然后经室温风干后形成隔离层,隔离层厚度为0.02-0.08mm,经压制成面部形状后,制得铜氨纤维面膜布。
6.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铜氨纤维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s11、称取海藻酸钠和水总量1/10的水搅拌混合5-12min,制得海藻酸钠溶液;
s12、称取纳米导热填料、银纳米线、剩余的水混合后添加s11制得的海藻酸钠溶液继续混合10-18min,制得混合液;
s13、称取铜氨纤维置于s12制得的混合液中在200-350r/min的转速下搅拌3-10min,然后经干燥制得铜氨纤维层。
7.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2在混合的同时进行超声分散。
8.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3干燥前进行横向和纵向拉伸,体积增大为原来体积的1.1-1.4倍,制得铜氨纤维层。
9.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膜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导热胶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ⅰ称取金纳米线、生物纤维、水混合在200-4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15min,制得预混液;
ⅱ称取粘结剂添加到ⅰ制得的预混液中继续搅拌4-10min,然后添加碳酸氢铵,继续搅拌20-60s,制得导热胶液。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