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用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用薄膜一般由聚乙烯、聚氯乙烯制得,使得医用薄膜具备防水、防液体渗漏的功能,常用于伤口敷料和外科手术等医疗保护中,但其缺陷也尤为明显。这类材质所制的医用薄膜对液体的吸收能力较低,对液体的传递能力较弱,所制医用薄膜无法排除人体产生的汗液,易造成薄膜与人体接触的部分液体聚集,影响薄膜的透明度,不利于医生进行观察,也会诱发或加重伤者感染,且不适用于渗液多的创面,适用于范围较窄。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所述薄膜由基膜和制膜液制得,所述制膜液设置于基膜的上方形成上海绵层,所述制膜液设置于基膜的下方形成下皮层。
进一步的,所述基膜包括以下重量组分:100份聚乙烯醇、8~10份乙酸乙烯酯、2~4份α-甲基苯乙烯、1~2份乙炔钠、2~3份6-氯-1-己醇、1~3份间羟基苄基氯、3~5份脂肪酸蔗糖聚酯、3~6份氯化钙。
进一步的,所述制膜液包括以下重量组分:50~75份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6~23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0~30份聚乳酸、3~5份ε-聚赖氨酸、1~2份亮氨酸、1~2份纳米二氧化钛、4~8份纳米氧化锌、6~10份海藻酸钠、1~3份脂肪酸蔗糖聚酯、1~5份氯化钙。
进一步的,所述上海绵层的厚度大于下皮层的厚度。
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基膜:
取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反应,取产物加入氨基钠反应后,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进行反应,制得产物a;
取聚氯乙烯,与α-甲基苯乙烯、乙酸乙烯酯、产物a进行反应,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与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共混,取产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进行纺丝,于纯水浸泡后,清洗干燥,制得基膜;
(2)制备制膜液:
取ε-聚赖氨酸、亮氨酸与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海藻酸钠共混,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剂、去离子水,制得乳液d;
取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分别加入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次反应,取产物与聚乳酸共混,加入溶液c、乳液d,制得制膜液:
(3)制备薄膜: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后放入纯水中静置,取出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水中静置,取出对其下表面进行加热,制得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取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反应,取产物加入氨基钠反应后,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进行反应,制得产物a;
取聚乙烯醇,加入纯水升温溶解,加入乙酸乙烯酯、醋酸充分混合,制得混合溶液c;
取聚氯乙烯,分别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α-甲基苯乙烯、产物a、混合溶液c充分混合,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置于70~90℃温度条件下恒温反应2~6h,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加入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置于密炼室中熔融混合,设定密炼温度为140~150℃,转速为40~45r/min,密炼时间8~13min,取产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充分混合后进行纺丝,置于纯水中浸泡30~60min,清洗干燥后,制得基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取ε-聚赖氨酸、亮氨酸,加入氯化钠水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均匀混合后静置24~27h,制得改性颗粒;
海藻酸钠溶于磷酸盐,加入改性颗粒,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剂进行充分搅拌,加入去离子水低速搅拌混合,高速搅拌后静置消泡,制得乳液d;
取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90~100℃温度下进行真空脱水,冷却降温至50~60℃时,缓慢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4~5h,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当体系温度降至50~60℃,加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反应21~25h,取产物加入氯仿与聚乳酸共混,溶解后,分别加入溶液c、乳液d进行充分搅拌,将所制溶液缓慢加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制膜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10~15min,取出放入10~20℃的纯水中静置10~20min,取出烘干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10~20℃的纯水中静置10~20min,取出对其下表面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55~65℃,加热时间为15~30s,冷却洗涤,冷冻干燥,制得薄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医用薄膜由基膜和制膜液制得,制膜液设置于基膜的上方形成上海绵层,所述制膜液设置于基膜的下方形成下皮层,其中上海绵层与人体接触,能够对人体产生的液体进行吸收,且对下皮层孔隙平均孔径进行缩小,促进液体由大孔径向小孔径移动,使得液体被上海绵层吸收后能够向下皮层传递,实现所制医用薄膜对液体的传递,能够防止膜下人体渗液积聚,适用于渗液多的创面;
基膜作为薄膜骨架,能够提高其机械强度,减少拉伸变形,减少使用者的疼痛感和使用后的撕除难度,提高所制医用薄膜的使用舒适性;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发生取代反应,其产物与氨基钠反应后能够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发生取代反应,所制产物与乙酸乙烯酯、α-甲基苯乙烯,在聚氯乙烯存在的条件下聚合,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提高所制改性聚氯乙烯的低温耐性,降低脆化温度,提高低温冲击强度,并在保留聚氯乙烯性能的同时,提高所制基膜的亲水性,改善聚氯乙烯的分子缺陷,抑制hcl的脱除,提高所制基膜的热稳定性;上述所制改性聚氯乙烯与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共混制得纺丝液进行纺丝,能够降低纤维的弯曲刚度、表面能,提高纤维弹性,从而使得所制基膜光滑、硬挺而具有弹性,纺丝液中还包含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能够在纺丝后洗涤去除,提高所制基膜的孔隙率,利于后续的制膜液的包裹和孔隙的形成;且基膜组分中含有氯化钙,在提高聚氯乙烯热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在所制医用薄膜使用时,与脂肪酸蔗糖聚酯结合作用,通过脂肪酸蔗糖聚酯的性质和离子交换作用,抑制创口的细菌感染,影响人体的细胞活性,利于创面的止血与愈合;
在制膜液的制备工艺中,制得水性聚氨酯,和聚乳酸共混作为制膜液中的基本树脂,制得的医用薄膜柔软、通透,低温柔顺性、生物相容性好,与人体皮肤间的亲和度较好,利于对创口的观察,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能够充分吸收渗液,并能够阻挡细菌在膜层上的粘附,实现抗菌性能;制膜液组分中的ε-聚赖氨酸、亮氨酸与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接枝,使得所制医用薄膜能够在光照情况下,对所制医用薄膜进行清洁,保持薄膜使用时的洁净,并能够持续抗细菌粘附,ε-聚赖氨酸、亮氨酸的加入,在提高所制医用薄膜亲水性的同时,提高所制医用薄膜的亲肤性能,并能够提高创口亮氨酸的含量,活化细胞,促进细胞生长、创口聚合;物料中的海藻酸钠与氯化钙会发生交联,形成胶体,利于医用薄膜结构的建立,并促进创口止血与治愈,降低伤者的疼痛度;添加的脂肪酸蔗糖聚酯乳液在创造孔隙的同时,提高所制医用薄膜的柔顺性,降低粗糙度,促进所制医用薄膜折皱回复性的提高,且体系中的不饱和键较少,所制医用薄膜的耐色变黄变性能较好;
在步骤(3)中,基膜在制膜液中浸渍,并静置于纯水中后将基膜包裹,在产物上表面涂层制膜液,在纯水中静置后形成上海绵层,加热产物的下表面,孔隙缩小,形成下皮层,并通过冷冻干燥,形成医用薄膜中的孔隙结构,至此形成医用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耐低温医用pvc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薄膜结构、组分、制备工艺的设置,形成耐低温基膜骨架和亲水亲肤的上海绵层、下皮层,在亲水吸水的同时,促进水气的流通与传递,防止膜下液体积聚;并由组分的配合与制备工艺,赋予所制医用薄膜抑菌和促进创口愈合的能力,提高薄膜在低温下的柔韧性和抗折皱回复性,从而提高薄膜的使用舒适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制备基膜:
取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反应,取产物加入氨基钠反应后,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进行反应,制得产物a;
取聚乙烯醇,加入纯水升温溶解,加入乙酸乙烯酯、醋酸充分混合,制得混合溶液c;
取聚氯乙烯,分别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α-甲基苯乙烯、产物a、混合溶液c充分混合,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置于70℃温度条件下恒温反应2h,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加入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置于密炼室中熔融混合,设定密炼温度为140℃,转速为40r/min,密炼时间8min,取产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充分混合后进行纺丝,置于纯水中浸泡30min,清洗干燥后,制得基膜,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100份聚乙烯醇、8份乙酸乙烯酯、2份α-甲基苯乙烯、1份乙炔钠、2份6-氯-1-己醇、1份间羟基苄基氯、3份脂肪酸蔗糖聚酯、3份氯化钙;
(2)制备制膜液:
取ε-聚赖氨酸、亮氨酸,加入氯化钠水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均匀混合后静置24h,制得改性颗粒;
海藻酸钠溶于磷酸盐,加入改性颗粒,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剂进行充分搅拌,加入去离子水低速搅拌混合,高速搅拌后静置消泡,制得乳液d;
取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90℃温度下进行真空脱水,冷却降温至50℃时,缓慢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4h,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当体系温度降至50℃,加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反应21h,取产物加入氯仿与聚乳酸共混,溶解后,分别加入溶液c、乳液d进行充分搅拌,将所制溶液缓慢加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制膜液,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50份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6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0份聚乳酸、3份ε-聚赖氨酸、1份亮氨酸、1份纳米二氧化钛、4份纳米氧化锌、6份海藻酸钠、1份脂肪酸蔗糖聚酯、1份氯化钙;
(3)制备薄膜: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10min,取出放入10℃的纯水中静置10min,取出烘干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10℃的纯水中静置10min,取出对其下表面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55℃,加热时间为15s,冷却洗涤,冷冻干燥,制得薄膜。
实施例2
(1)制备基膜:
取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反应,取产物加入氨基钠反应后,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进行反应,制得产物a;
取聚乙烯醇,加入纯水升温溶解,加入乙酸乙烯酯、醋酸充分混合,制得混合溶液c;
取聚氯乙烯,分别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α-甲基苯乙烯、产物a、混合溶液c充分混合,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置于80℃温度条件下恒温反应4h,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加入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置于密炼室中熔融混合,设定密炼温度为145℃,转速为42r/min,密炼时间10min,取产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充分混合后进行纺丝,置于纯水中浸泡45min,清洗干燥后,制得基膜,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100份聚乙烯醇、9份乙酸乙烯酯、3份α-甲基苯乙烯、1.5份乙炔钠、2.5份6-氯-1-己醇、2份间羟基苄基氯、4份脂肪酸蔗糖聚酯、4.5份氯化钙;
(2)制备制膜液:
取ε-聚赖氨酸、亮氨酸,加入氯化钠水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均匀混合后静置25h,制得改性颗粒;
海藻酸钠溶于磷酸盐,加入改性颗粒,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剂进行充分搅拌,加入去离子水低速搅拌混合,高速搅拌后静置消泡,制得乳液d;
取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95℃温度下进行真空脱水,冷却降温至55℃时,缓慢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4.5h,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当体系温度降至55℃,加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反应23h,取产物加入氯仿与聚乳酸共混,溶解后,分别加入溶液c、乳液d进行充分搅拌,将所制溶液缓慢加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制膜液,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62份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2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份聚乳酸、4份ε-聚赖氨酸、1.5份亮氨酸、1.5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纳米氧化锌、8份海藻酸钠、2份脂肪酸蔗糖聚酯、3份氯化钙;
(3)制备薄膜: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12min,取出放入15℃的纯水中静置15min,取出烘干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15℃的纯水中静置15min,取出对其下表面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0℃,加热时间为22s,冷却洗涤,冷冻干燥,制得薄膜。
实施例3
(1)制备基膜:
取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反应,取产物加入氨基钠反应后,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进行反应,制得产物a;
取聚乙烯醇,加入纯水升温溶解,加入乙酸乙烯酯、醋酸充分混合,制得混合溶液c;
取聚氯乙烯,分别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α-甲基苯乙烯、产物a、混合溶液c充分混合,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置于90℃温度条件下恒温反应6h,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加入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置于密炼室中熔融混合,设定密炼温度为150℃,转速为45r/min,密炼时间13min,取产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充分混合后进行纺丝,置于纯水中浸泡60min,清洗干燥后,制得基膜,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100份聚乙烯醇、10份乙酸乙烯酯、4份α-甲基苯乙烯、2份乙炔钠、3份6-氯-1-己醇、3份间羟基苄基氯、5份脂肪酸蔗糖聚酯、6份氯化钙;
(2)制备制膜液:
取ε-聚赖氨酸、亮氨酸,加入氯化钠水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均匀混合后静置27h,制得改性颗粒;
海藻酸钠溶于磷酸盐,加入改性颗粒,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剂进行充分搅拌,加入去离子水低速搅拌混合,高速搅拌后静置消泡,制得乳液d;
取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100℃温度下进行真空脱水,冷却降温至60℃时,缓慢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5h,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当体系温度降至60℃,加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反应25h,取产物加入氯仿与聚乳酸共混,溶解后,分别加入溶液c、乳液d进行充分搅拌,将所制溶液缓慢加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制膜液,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75份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23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30份聚乳酸、5份ε-聚赖氨酸、2份亮氨酸、2份纳米二氧化钛、8份纳米氧化锌、10份海藻酸钠、3份脂肪酸蔗糖聚酯、5份氯化钙;
(3)制备薄膜: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15min,取出放入20℃的纯水中静置20min,取出烘干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20℃的纯水中静置20min,取出对其下表面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5℃,加热时间为30s,冷却洗涤,冷冻干燥,制得薄膜。
对比例1
(1)制备基膜:
取聚乙烯醇,制得基膜;
(2)制备制膜液:
取ε-聚赖氨酸、亮氨酸,加入氯化钠水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均匀混合后静置25h,制得改性颗粒;
海藻酸钠溶于磷酸盐,加入改性颗粒,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剂进行充分搅拌,加入去离子水低速搅拌混合,高速搅拌后静置消泡,制得乳液d;
取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95℃温度下进行真空脱水,冷却降温至55℃时,缓慢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4.5h,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当体系温度降至55℃,加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反应23h,取产物加入氯仿与聚乳酸共混,溶解后,分别加入溶液c、乳液d进行充分搅拌,将所制溶液缓慢加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制膜液,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62份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2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份聚乳酸、4份ε-聚赖氨酸、1.5份亮氨酸、1.5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纳米氧化锌、8份海藻酸钠、2份脂肪酸蔗糖聚酯、3份氯化钙;
(3)制备薄膜: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12min,取出放入15℃的纯水中静置15min,取出烘干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15℃的纯水中静置15min,取出对其下表面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0℃,加热时间为22s,冷却洗涤,冷冻干燥,制得薄膜。
对比例2
(1)制备基膜:
取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反应,取产物加入氨基钠反应后,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进行反应,制得产物a;
取聚乙烯醇,加入纯水升温溶解,加入乙酸乙烯酯、醋酸充分混合,制得混合溶液c;
取聚氯乙烯,分别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α-甲基苯乙烯、产物a、混合溶液c充分混合,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置于80℃温度条件下恒温反应4h,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加入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置于密炼室中熔融混合,设定密炼温度为145℃,转速为42r/min,密炼时间10min,取产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充分混合后进行纺丝,置于纯水中浸泡45min,清洗干燥后,制得基膜,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100份聚乙烯醇、9份乙酸乙烯酯、3份α-甲基苯乙烯、1.5份乙炔钠、2.5份6-氯-1-己醇、2份间羟基苄基氯、4份脂肪酸蔗糖聚酯、4.5份氯化钙;
(2)制备制膜液:
取100份聚氨酯、20份聚乳酸加入溶剂,制得制膜液;
(3)制备薄膜: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12min,取出放入15℃的纯水中静置15min,取出烘干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15℃的纯水中静置15min,取出对其下表面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0℃,加热时间为22s,冷却洗涤,冷冻干燥,制得薄膜。
对比例3
(1)制备基膜:
取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反应,取产物加入氨基钠反应后,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进行反应,制得产物a;
取聚乙烯醇,加入纯水升温溶解,加入乙酸乙烯酯、醋酸充分混合,制得混合溶液c;
取聚氯乙烯,分别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α-甲基苯乙烯、产物a、混合溶液c充分混合,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置于80℃温度条件下恒温反应4h,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加入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置于密炼室中熔融混合,设定密炼温度为145℃,转速为42r/min,密炼时间10min,取产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充分混合后进行纺丝,置于纯水中浸泡45min,清洗干燥后,制得基膜,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100份聚乙烯醇、9份乙酸乙烯酯、3份α-甲基苯乙烯、1.5份乙炔钠、2.5份6-氯-1-己醇、2份间羟基苄基氯、4份脂肪酸蔗糖聚酯、4.5份氯化钙;
(2)制备制膜液:
取ε-聚赖氨酸、亮氨酸,加入氯化钠水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均匀混合后静置25h,制得改性颗粒;
海藻酸钠溶于磷酸盐,加入改性颗粒,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剂进行充分搅拌,加入去离子水低速搅拌混合,高速搅拌后静置消泡,制得乳液d;
取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95℃温度下进行真空脱水,冷却降温至55℃时,缓慢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4.5h,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当体系温度降至55℃,加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反应23h,取产物加入氯仿与聚乳酸共混,溶解后,分别加入溶液c、乳液d进行充分搅拌,将所制溶液缓慢加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制膜液,其中各组分重量如下:62份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2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份聚乳酸、4份ε-聚赖氨酸、1.5份亮氨酸、1.5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纳米氧化锌、8份海藻酸钠、2份脂肪酸蔗糖聚酯、3份氯化钙;
(3)制备薄膜: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12min,取出干燥,制得薄膜。
实验
取实施例1-3、对比例1-3中得到的医用薄膜和常规pvc薄膜,制得试样,分别对其抗皱、抗菌、低温性能、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其中,抗皱性能实验:取折皱弹性仪加压5min后,试样的弹性回复角为技术指标;
低温性能实验:以试样-40℃温度下放置3h后的抗冲击强度为技术指标;
力学性能实验:以试样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为技术指标;
抗菌性能实验:取大肠杆菌置于试样的下表面,对试样上表面进行紫外线光照,检测试样上表面的细菌数目,记试样上下表面细菌数目差与下表面细菌数目的比例为抗菌性;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清楚得到以下结论:
实施例1-3、对比例1-3中得到的医用薄膜和常规pvc薄膜形成对比,检测结果可知:
1、实施例1-3与常规pvc薄膜对比,可知实施例1-3中弹性回复角、低温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抗菌性数据均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变化不明显,这充分说明本申请对所制医用薄膜在保持其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抗皱、抗菌和低温性能;
2、对比例1-2中得到的医用薄膜与实施例2中得到的医用薄膜对比,弹性回复角、低温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抗菌性数据下降,可知对基膜、制膜液的改性处理均会对所制医用薄膜的抗皱、抗菌和低温性能进行提升;
对比例3中得到的医用薄膜与实施例2中得到的医用薄膜对比,弹性回复角、低温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抗菌性数据略有下降,可知医用薄膜的制备工艺会对所制医用薄膜的抗皱、抗菌和低温性能进行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由基膜和制膜液制得,所述制膜液设置于基膜的上方形成上海绵层,所述制膜液设置于基膜的下方形成下皮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包括以下重量组分:100份聚乙烯醇、8~10份乙酸乙烯酯、2~4份α-甲基苯乙烯、1~2份乙炔钠、2~3份6-氯-1-己醇、1~3份间羟基苄基氯、3~5份脂肪酸蔗糖聚酯、3~6份氯化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制膜液包括以下重量组分:50~75份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6~23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0~30份聚乳酸、3~5份ε-聚赖氨酸、1~2份亮氨酸、1~2份纳米二氧化钛、4~8份纳米氧化锌、6~10份海藻酸钠、1~3份脂肪酸蔗糖聚酯、1~5份氯化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海绵层的厚度大于下皮层的厚度。
5.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基膜:
取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反应,取产物加入氨基钠反应后,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进行反应,制得产物a;
取聚氯乙烯,与α-甲基苯乙烯、乙酸乙烯酯、产物a进行反应,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与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共混,取产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进行纺丝,于纯水浸泡后,清洗干燥,制得基膜;
(2)制备制膜液:
取ε-聚赖氨酸、亮氨酸与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海藻酸钠共混,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剂、去离子水,制得乳液d;
取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分别加入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次反应,取产物与聚乳酸共混,加入溶液c、乳液d,制得制膜液:
(3)制备薄膜: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后放入纯水中静置,取出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水中静置,取出对其下表面进行加热,制得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取乙炔钠与6-氯-1-己醇反应,取产物加入氨基钠反应后,再次与间羟基苄基氯进行反应,制得产物a;
取聚乙烯醇,加入纯水升温溶解,加入乙酸乙烯酯、醋酸充分混合,制得混合溶液c;
取聚氯乙烯,分别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α-甲基苯乙烯、产物a、混合溶液c充分混合,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置于70~90℃温度条件下恒温反应2~6h,制得改性聚氯乙烯;
取改性聚氯乙烯,加入脂肪酸蔗糖聚酯、氯化钙置于密炼室中熔融混合,设定密炼温度为140~150℃,转速为40~45r/min,密炼时间8~13min,取产物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甲醇充分混合后进行纺丝,置于纯水中浸泡30~60min,清洗干燥后,制得基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取ε-聚赖氨酸、亮氨酸,加入氯化钠水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均匀混合后静置24~27h,制得改性颗粒;
海藻酸钠溶于磷酸盐,加入改性颗粒,制得溶液c;
取脂肪酸蔗糖聚酯加入乳化剂进行充分搅拌,加入去离子水低速搅拌混合,高速搅拌后静置消泡,制得乳液d;
取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90~100℃温度下进行真空脱水,冷却降温至50~60℃时,缓慢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4~5h,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当体系温度降至50~60℃,加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反应21~25h,取产物加入氯仿与聚乳酸共混,溶解后,分别加入溶液c、乳液d进行充分搅拌,将所制溶液缓慢加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制膜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取基膜置于制膜液中浸没10~15min,取出放入10~20℃的纯水中静置10~20min,取出烘干后,在其上表面涂布制膜液,再次放入10~20℃的纯水中静置10~20min,取出对其下表面进行加热,冷却洗涤,冷冻干燥,制得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纯水中的温度为10~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耐低温医用pvc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加热温度为55~65℃,加热时间为15~30s。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