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28

    本发明涉及面料制备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配方。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目前的服装面料通常不具备防水功能,防潮性能差,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有必要对面料进行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配方,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配方,包括面料层和涂层,涂层喷涂于面料层表面,所述面料层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经纱由10-20份莱竹纤维、4-10份玉米纤维、5-15份竹炭纤维、3-9份粘胶纤维和2-8份蛹蛋白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纬纱由8-12份玉石纤维、4-10份椰炭纤维、2-6份桑蚕丝、3-9份亚麻纤维和1-3份纳米银纤维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涂层由10-20份水性聚氨酯树脂、4-10份氟碳乳液、3-9份甲壳素纤维、6-12份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3-9份纳米氧化锌、4-10份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5-12份纳米二氧化钛、3-9份羧甲基纤维素钠。优选的,所述经纱优选的成分配比为15份莱竹纤维、7份玉米纤维、10份竹炭纤维、6份粘胶纤维和5份蛹蛋白纤维;所述纬纱优选的成分配比10份玉石纤维、7份椰炭纤维、4份桑蚕丝、6份亚麻纤维和2份纳米银纤维。优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莱竹纤维、玉米纤维、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和蛹蛋白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a;b、将混合纤维a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经纱;c、将玉石纤维、椰炭纤维、桑蚕丝、亚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b;d、将混合纤维b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纬纱;e、将水性聚氨酯树脂、氟碳乳液、甲壳素纤维、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纳米氧化锌、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纳米二氧化钛、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后加入水浴锅中水浴加热混合,静置冷却,得到涂层;f、将经纱和纬纱分别送入编织机中交叉编织,得到面料层;g、将面料层缠绕于输送轮上,输送过程中,在面料层表面均匀喷涂涂层;h、将喷涂后的面料进行干燥,得到防水抗菌型面料。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水浴加热温度为55-65℃,时间为30min-40min。优选的,所述步骤h中干燥温度为80-100℃,时间为18min-22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面料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潮、抗菌、抑菌的性能,具有优良的吸水性、防静电性,大大提高了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的经纱和纬纱比表面积大、孔径小、孔隙率大,大大提高了吸水性;采用的涂层不易脱落,且能够迅速且不可逆地抑制和杀灭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提高了面料的舒适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配方,包括面料层和涂层,涂层喷涂于面料层表面,所述面料层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经纱由10-20份莱竹纤维、4-10份玉米纤维、5-15份竹炭纤维、3-9份粘胶纤维和2-8份蛹蛋白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纬纱由8-12份玉石纤维、4-10份椰炭纤维、2-6份桑蚕丝、3-9份亚麻纤维和1-3份纳米银纤维编织而成。实施例一:经纱的成分配比为10份莱竹纤维、4份玉米纤维、5份竹炭纤维、3份粘胶纤维和2份蛹蛋白纤维;所述纬纱的成分配比为8份玉石纤维、4份椰炭纤维、2份桑蚕丝、3份亚麻纤维和1份纳米银纤维。本实施例中,涂层由10份水性聚氨酯树脂、4份氟碳乳液、3份甲壳素纤维、6份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3份纳米氧化锌、4份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5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莱竹纤维、玉米纤维、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和蛹蛋白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a;b、将混合纤维a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经纱;c、将玉石纤维、椰炭纤维、桑蚕丝、亚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b;d、将混合纤维b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纬纱;e、将水性聚氨酯树脂、氟碳乳液、甲壳素纤维、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纳米氧化锌、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纳米二氧化钛、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后加入水浴锅中水浴加热混合,静置冷却,得到涂层;f、将经纱和纬纱分别送入编织机中交叉编织,得到面料层;g、将面料层缠绕于输送轮上,输送过程中,在面料层表面均匀喷涂涂层;h、将喷涂后的面料进行干燥,得到防水抗菌型面料。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水浴加热温度为55℃,时间为30min。本实施例中,步骤h中干燥温度为80℃,时间为18min。实施例二:经纱的成分配比为20份莱竹纤维、10份玉米纤维、15份竹炭纤维、9份粘胶纤维和8份蛹蛋白纤维;所述纬纱的成分配比为12份玉石纤维、10份椰炭纤维、6份桑蚕丝、9份亚麻纤维和3份纳米银纤维。本实施例中,涂层由20份水性聚氨酯树脂、10份氟碳乳液、9份甲壳素纤维、12份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9份纳米氧化锌、10份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12份纳米二氧化钛、9份羧甲基纤维素钠。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莱竹纤维、玉米纤维、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和蛹蛋白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a;b、将混合纤维a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经纱;c、将玉石纤维、椰炭纤维、桑蚕丝、亚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b;d、将混合纤维b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纬纱;e、将水性聚氨酯树脂、氟碳乳液、甲壳素纤维、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纳米氧化锌、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纳米二氧化钛、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后加入水浴锅中水浴加热混合,静置冷却,得到涂层;f、将经纱和纬纱分别送入编织机中交叉编织,得到面料层;g、将面料层缠绕于输送轮上,输送过程中,在面料层表面均匀喷涂涂层;h、将喷涂后的面料进行干燥,得到防水抗菌型面料。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水浴加热温度为65℃,时间为40min。本实施例中,步骤h中干燥温度为100℃,时间为22min。实施例三:经纱的成分配比为12份莱竹纤维、5份玉米纤维、7份竹炭纤维、5份粘胶纤维和3份蛹蛋白纤维;所述纬纱的成分配比为9份玉石纤维、5份椰炭纤维、3份桑蚕丝、5份亚麻纤维和2份纳米银纤维。本实施例中,涂层由1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6份氟碳乳液、4份甲壳素纤维、7份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6份纳米氧化锌、6份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6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莱竹纤维、玉米纤维、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和蛹蛋白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a;b、将混合纤维a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经纱;c、将玉石纤维、椰炭纤维、桑蚕丝、亚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b;d、将混合纤维b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纬纱;e、将水性聚氨酯树脂、氟碳乳液、甲壳素纤维、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纳米氧化锌、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纳米二氧化钛、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后加入水浴锅中水浴加热混合,静置冷却,得到涂层;f、将经纱和纬纱分别送入编织机中交叉编织,得到面料层;g、将面料层缠绕于输送轮上,输送过程中,在面料层表面均匀喷涂涂层;h、将喷涂后的面料进行干燥,得到防水抗菌型面料。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水浴加热温度为58℃,时间为34min。本实施例中,步骤h中干燥温度为88℃,时间为19min。实施例四:经纱的成分配比为15份莱竹纤维、7份玉米纤维、10份竹炭纤维、6份粘胶纤维和5份蛹蛋白纤维;所述纬纱的成分配比为10份玉石纤维、7份椰炭纤维、4份桑蚕丝、6份亚麻纤维和2份纳米银纤维。本实施例中,涂层由15份水性聚氨酯树脂、7份氟碳乳液、6份甲壳素纤维、9份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6份纳米氧化锌、7份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8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莱竹纤维、玉米纤维、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和蛹蛋白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a;b、将混合纤维a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经纱;c、将玉石纤维、椰炭纤维、桑蚕丝、亚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b;d、将混合纤维b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纬纱;e、将水性聚氨酯树脂、氟碳乳液、甲壳素纤维、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纳米氧化锌、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纳米二氧化钛、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后加入水浴锅中水浴加热混合,静置冷却,得到涂层;f、将经纱和纬纱分别送入编织机中交叉编织,得到面料层;g、将面料层缠绕于输送轮上,输送过程中,在面料层表面均匀喷涂涂层;h、将喷涂后的面料进行干燥,得到防水抗菌型面料。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水浴加热温度为60℃,时间为35min。本实施例中,步骤h中干燥温度为90℃,时间为20min。实验例:采用本发明各实施例制得的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得到数据如下表:抗菌率(%)防水效果现有面料3.4差实施例一30.2优实施例二30.1优实施例三31.1优实施例四31.2优本发明制备的面料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潮、抗菌、抑菌的性能,具有优良的吸水性、防静电性,大大提高了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的经纱和纬纱比表面积大、孔径小、孔隙率大,大大提高了吸水性;采用的涂层不易脱落,且能够迅速且不可逆地抑制和杀灭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提高了面料的舒适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配方,包括面料层和涂层,涂层喷涂于面料层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经纱由10-20份莱竹纤维、4-10份玉米纤维、5-15份竹炭纤维、3-9份粘胶纤维和2-8份蛹蛋白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纬纱由8-12份玉石纤维、4-10份椰炭纤维、2-6份桑蚕丝、3-9份亚麻纤维和1-3份纳米银纤维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由10-20份水性聚氨酯树脂、4-10份氟碳乳液、3-9份甲壳素纤维、6-12份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3-9份纳米氧化锌、4-10份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5-12份纳米二氧化钛、3-9份羧甲基纤维素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优选的成分配比为15份莱竹纤维、7份玉米纤维、10份竹炭纤维、6份粘胶纤维和5份蛹蛋白纤维;所述纬纱优选的成分配比10份玉石纤维、7份椰炭纤维、4份桑蚕丝、6份亚麻纤维和2份纳米银纤维。

    4.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莱竹纤维、玉米纤维、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和蛹蛋白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a;

    b、将混合纤维a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经纱;

    c、将玉石纤维、椰炭纤维、桑蚕丝、亚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合后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之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纤维b;

    d、将混合纤维b通过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压,经计量泵的精确计量输送到纺丝箱体进行纺丝,得到纬纱;

    e、将水性聚氨酯树脂、氟碳乳液、甲壳素纤维、氨乙基亚胺丙基聚硅氧烷、纳米氧化锌、聚六亚甲基胍磷酸盐、纳米二氧化钛、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后加入水浴锅中水浴加热混合,静置冷却,得到涂层;

    f、将经纱和纬纱分别送入编织机中交叉编织,得到面料层;

    g、将面料层缠绕于输送轮上,输送过程中,在面料层表面均匀喷涂涂层;

    h、将喷涂后的面料进行干燥,得到防水抗菌型面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水浴加热温度为55-65℃,时间为30min-40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中干燥温度为80-100℃,时间为18min-22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抗菌型面料配方,包括面料层和涂层,涂层喷涂于面料层表面,面料层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而成,经纱由莱竹纤维、玉米纤维、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和蛹蛋白纤维编织而成;纬纱由玉石纤维、椰炭纤维、桑蚕丝、亚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编织而成,本发明制备的面料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潮、抗菌、抑菌的性能,具有优良的吸水性、防静电性,大大提高了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华松
    技术研发日:2020.12.0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51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