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06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高,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任何一种污水,其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有固体污染物(即渣质),且该混杂的固体污染物大小不一、性质各异。为了能够达到较佳的污水处理效果,在对污水处理时,首先就需要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染进行滤除;目前,市场上多采用渣水分装置来滤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但现有的渣水分离装置不能及时有效地将滤除后遗留于渣水分离装置内的固体污染物排出,仍然采用人工清理来排出滤除后遗留于装置内的固体污染物。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渣水分离装置不能及时有效地将滤除后遗留于渣水分离装置内的固体污染物排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包括过滤箱池、进水管、出水管、格栅筒和吊运组件;所述过滤箱池的水面截面呈矩形;所述过滤箱池包括底壁、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连接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管用于通入待处理的污水,所述出水管用于排出于所述过滤箱池内经过滤后的污水;所述格栅筒的竖直截面呈矩形;所述格栅筒包括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格栅筒用于放置于所述过滤箱池内,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侧板均开设有过滤孔;当所述格栅筒放置于所述过滤箱池内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底壁的内表面滑动贴合接触,所述底板竖直设置,并靠近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二侧板高于所述过滤箱池;所述吊运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承载板、滑动件、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均倾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均倾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的顶部;所述承载板同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臂的顶部和所述第四支撑臂的顶部;所述承载板水平设置;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滑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升降;所述承载板与所述过滤箱池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格栅筒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当所述格栅筒放置于所述过滤箱池内时,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内壁滑动贴合接触,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内壁滑动贴合接触。优选的,还包括集渣罐;所述集渣罐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所述集渣罐的顶部敞口。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支撑板、第一竖臂、第二竖臂和竖板;所述第一竖臂和所述第二竖臂均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的两侧;所述竖板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竖板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竖臂和所述第二竖臂;所述承载板的下侧面开设有彼此平行,且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竖臂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滑柱;所述第二竖臂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滑柱;所述第一滑柱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柱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丝杆、螺母和第一电机;所述丝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所述丝杆水平设置,且所述丝杆平行于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所述丝杆位于所述第一竖臂和所述第二竖臂之间;所述螺母配合套设于所述丝杆;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螺母的外壁固定嵌设于所述竖板。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丝杆的一端共轴心固定套设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承载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共轴心固连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二侧壁。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板平行。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设置有第一阀;所述第一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的连通或封闭;所述第一阀为蝶阀。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设置有第二阀;所述第二阀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的连通或封闭;所述第二阀为蝶阀。优选的,所述出水口内嵌设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可拆卸嵌设于所述出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能够及时有效地将滤除后遗留于分离装置内的固体污染物排出,不再需要人工手动来清理遗留于分离装置内部的固体污染物。具体工作原理为: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过滤箱池,并在过滤箱池中向靠近出水口的方向流动,最终从出水管排出;因格栅筒放置于过滤箱池内,污水内的固体污染物均被挡住在格栅筒内,以此实现滤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当格栅筒中的固体污染物堆积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清理格栅筒中堆积的固体污染物;只需要启动第二驱动部件,从而驱动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均上升,且第二绳索上升的高度更高,从而使得格栅筒完全脱离于过滤箱池,还能使得格栅筒的靠近第一侧壁的一端高于靠近第二侧壁的一端,这样能够避免格栅筒内堆积的固体污染物在被提升的过程中漏出;然后启动第一驱动部件,从而驱动滑动件向靠近第一侧壁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格栅筒被运送至伸出于第一侧壁,然后,再次启动第二驱动部件,使得第一绳索上升,第二绳索下降,从而使得格栅筒的敞口倾斜朝下,以将格栅筒内堆积的固体污染物排出,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全自动化机械操作,非常实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格栅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过滤箱池110第一侧壁120第二侧壁130第三侧壁140底壁150进水管160出水管170第一支撑臂180第二支撑臂190承载板200格栅筒210第一侧板220第二侧板230第三侧板240第四侧板241底板250第一支架260第二支架270丝杆280滑动件290第一电机310第一齿轮320第一绳索330第二绳索340集渣罐350第四支撑臂360竖板370支撑板380第一竖臂390第二竖臂410第一滑柱420第二滑柱430第一滑槽440第二滑槽450第一转轴460第一绞盘470第一蜗轮480第一蜗杆490第二电机510第三支架520第二齿轮530第三电机540第二蜗杆550第二绞盘560第二蜗轮570第二转轴580第四支架590过滤孔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请参考附图1-附图4,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以下简称为分离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本分离装置包括过滤箱池100、进水管150、出水管160、格栅筒200和吊运组件。过滤箱池100的水面截面呈矩形;过滤箱池100包括底壁140、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以及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三侧壁130和第四侧壁(未示出);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和第四侧壁均竖直设置;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和第四侧壁均连接于底壁140。第一侧壁110开设有进水口(未示出);进水管150连通于进水口;第二侧壁120开设有出水口(未示出);出水管160连通于出水口;进水管150用于通入待处理的污水,出水管160用于排出于过滤箱池100内经过滤后的污水。格栅筒200的竖直截面呈矩形;格栅筒200包括底板24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10和第二侧板220;格栅筒200用于放置于过滤箱池100内,底板241和第一侧板210均开设有过滤孔590;当格栅筒200放置于过滤箱池100内时,第一侧板210和底壁140的内表面滑动贴合接触,底板241竖直设置,并靠近出水口,第二侧板220高于过滤箱池100。吊运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170、第二支撑臂180、第三支撑臂(未示出)、第四支撑臂350、承载板190、滑动件280、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第一绳索320和第二绳索330。第一支撑臂170和第二支撑臂180均倾斜固定连接于第三侧壁130的顶部;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350均倾斜固定连接于第四侧壁的顶部;承载板190同时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臂170的顶部、第二支撑臂180的顶部、第三支撑臂的顶部和第四支撑臂350的顶部;承载板190水平设置。滑动件280滑动连接于承载板190的下侧面;第一绳索32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侧板220的靠近底板241的一侧;第二绳索33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侧板220的远离底板241的一侧;第一绳索320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绳索330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滑动件280;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滑动件280沿承载板190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第二驱动部件用于分别驱动第一绳索320和第二绳索330升降;承载板190与过滤箱池10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侧板210和第二侧板220之间的距离。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能够及时有效地将滤除后遗留于分离装置内的固体污染物排出,不再需要人工手动来清理遗留于分离装置内部的固体污染物。具体工作原理为:污水通过进水管150进入过滤箱池100,并在过滤箱池100中向靠近出水口的方向流动,因格栅筒200放置于过滤箱池100内,污水内的固体污染物均被挡住在格栅筒200内,以此实现滤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当格栅筒200中的固体污染物堆积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清理格栅筒200中堆积的固体污染物,只需要启动第二驱动部件,从而驱动第一绳索320和第二绳索330均上升,且第二绳索330上升的高度更高,从而使得格栅筒200完全脱离于过滤箱池100,还能使得格栅筒200的靠近第一侧壁110的一端高于靠近第二侧壁120的一端,这样能够避免格栅筒200内堆积的固体污染物在被提升的过程中漏出;然后启动第一驱动部件,从而驱动滑动件280向靠近第一侧壁110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格栅筒200被运送至伸出于第一侧壁110,然后,再次启动第二驱动部件,使得第一绳索320上升,第二绳索330下降,从而使得格栅筒200的敞口倾斜朝下,以将格栅筒200内堆积的固体污染物排出,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全自动化机械操作,非常实用。此外,如附图4所示,格栅筒2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230和第四侧板240;当格栅筒200放置于过滤箱池100内时,格栅筒200的敞口朝向第一侧壁110,第三侧板230和第四侧板240均竖直设置,且第三侧板230与第三侧壁130的内壁滑动贴合接触,第四侧板240与第四侧壁的内壁滑动贴合接触。以此完善了格栅筒200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还包括集渣罐340;集渣罐340设置于进水管150上;集渣罐340的顶部敞口。集渣罐340用于收集从格栅筒200内排出的固体污染物,以便于后续对固体污染物进行转移和进一步处理。同时,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上述滑动件280包括支撑板370、第一竖臂380、第二竖臂390和竖板360;第一竖臂380和第二竖臂390均垂直连接于支撑板370的上表面的两侧;竖板360垂直连接于支撑板370的上表面的中部;竖板360同时垂直于第一竖臂380和第二竖臂390。承载板190的下侧面开设有彼此平行,且沿承载板19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430和第二滑槽440;第一竖臂380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滑柱410;第二竖臂390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滑柱420;第一滑柱410平行于第二滑柱420,第一滑柱410滑动嵌设于第一滑槽430,第二滑柱420滑动嵌设于第二滑槽440。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丝杆270、螺母和第一电机290;丝杆27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架250和第二支架260转动连接于承载板190的下表面;丝杆270水平设置,且丝杆270平行于第一滑槽430的延伸方向;丝杆270位于第一竖臂380和第二竖臂390之间;丝杆270位于支撑板370的上方。螺母配合套设于丝杆270;第一电机290用于驱动丝杆270转动;螺母的外壁固定嵌设于竖板36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滑动件280和第一驱动部件的结构,使得滑动件280滑动连接于承载板190的下侧面的结构更加清晰合理。同时,上述第一驱动部件还包括第一齿轮310和第二齿轮520;丝杆270的一端共轴心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310;第一电机290固定于承载板190的下侧面;第一电机290的输出轴共轴心固连有第二齿轮520;第一齿轮310和第二齿轮520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第一驱动部件的结构。此外,上述第一支撑臂170和第三支撑臂靠近第一侧壁110;第二支撑臂180和第四支撑臂350靠近第二侧壁120。这样使得第一支撑臂170、第二支撑臂180、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350对于承载板190的支撑更加稳定。承载板190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110与第二侧壁120之间的距离,承载板190的长度方向与第三侧板230平行。这样设置使得整个分离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进水管150设置有第一阀(未示出);第一阀用于控制进水管150的连通或封闭;第一阀为蝶阀。出水管160设置有第二阀(未示出);第二阀用于控制出水管160的连通或封闭;第二阀为蝶阀。通过设置第一阀和第二阀,更便于控制本分离装置的工作。此外,出水口内嵌设有格栅板(未示出);格栅板可拆卸嵌设于出水口。通过设置格栅板,能够防止当吊起格栅筒200,以排出格栅筒200内堆积的固体污染物时,污水内的固体污染物进入出水口。同时,上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一转轴450、第一绞盘460、第一蜗轮470、第一蜗杆480、第二电机490、第二转轴570、第二绞盘550、第二蜗轮560、第二蜗杆540和第三电机530。第一转轴450通过第三支架510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70的下侧面;第一绞盘460和第一蜗轮470同轴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450;第一蜗杆480共轴心固连于第二电机490的输出轴;第一蜗杆480和第一蜗轮470啮合;第二电机490固定于支撑板370的下侧面。第二转轴570通过第四支架580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70的下侧面;第二绞盘550和第二蜗轮560同轴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570;第二蜗杆540共轴心固连于第三电机530的输出轴;第二蜗杆540和第二蜗轮560啮合;第三电机530固定于支撑板370的下侧面。第一绞盘460和第二绞盘550分别靠近支撑板370的两端;第一绳索320的另一端连接并绕设于第一绞盘460;第二绳索330的另一端连接并绕设于第二绞盘550;第二绞盘550相比第一绞盘460更靠近集渣罐34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第二驱动部件的具体结构,通过分别控制第二电机490可以即可控制第一绳索320的升降,控制第三电机530,即可控制第二绳索330的升降;且蜗轮蜗杆的传动方式,具备自锁能力,从而实现将吊起后的格栅筒200固定于空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箱池、进水管、出水管、格栅筒和吊运组件;

    所述过滤箱池的水面截面呈矩形;所述过滤箱池包括底壁、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连接于所述底壁;

    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管用于通入待处理的污水,所述出水管用于排出于所述过滤箱池内经过滤后的污水;

    所述格栅筒的竖直截面呈矩形;所述格栅筒包括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格栅筒用于放置于所述过滤箱池内,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侧板均开设有过滤孔;当所述格栅筒放置于所述过滤箱池内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底壁的内表面滑动贴合接触,所述底板竖直设置,并靠近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二侧板高于所述过滤箱池;

    所述吊运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承载板、滑动件、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

    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均倾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均倾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的顶部;所述承载板同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臂的顶部和所述第四支撑臂的顶部;所述承载板水平设置;

    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滑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升降;所述承载板与所述过滤箱池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筒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当所述格栅筒放置于所述过滤箱池内时,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内壁滑动贴合接触,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内壁滑动贴合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渣罐;所述集渣罐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所述集渣罐的顶部敞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支撑板、第一竖臂、第二竖臂和竖板;所述第一竖臂和所述第二竖臂均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的两侧;所述竖板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竖板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竖臂和所述第二竖臂;

    所述承载板的下侧面开设有彼此平行,且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竖臂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滑柱;所述第二竖臂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滑柱;所述第一滑柱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柱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丝杆、螺母和第一电机;所述丝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所述丝杆水平设置,且所述丝杆平行于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所述丝杆位于所述第一竖臂和所述第二竖臂之间;

    所述螺母配合套设于所述丝杆;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螺母的外壁固定嵌设于所述竖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丝杆的一端共轴心固定套设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承载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共轴心固连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靠近所述第二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置有第一阀;所述第一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的连通或封闭;所述第一阀为蝶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设置有第二阀;所述第二阀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的连通或封闭;所述第二阀为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内嵌设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可拆卸嵌设于所述出水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包括过滤箱池、进水管、出水管、格栅筒和吊运组件;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管用于通入待处理的污水,所述出水管用于排出于所述过滤箱池内经过滤后的污水;所述格栅筒的竖直截面呈矩形;所述格栅筒包括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渣水分离装置,能够及时有效地将滤除后遗留于分离装置内的固体污染物排出,不再需要人工手动来清理遗留于分离装置内部的固体污染物。

    技术研发人员:杨玮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玮军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51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