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02


    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大多数的高级公路都是使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初期强度较高并且伴有龄期的增长,其力学强度还可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进行调整。水泥稳定碎石的特点是强度高、水稳定性能好、抗冻性好、耐冲刷,是一种优良的路面基层材料。然而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因为水泥稳定碎石的脆性较大,从而导致对湿度和温度的敏感性较强,容易因为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产生裂缝并反射到路面,导致路面强度与使用性能显著降低,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现有的水泥碎石基层均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然后压实。但在水泥碎石基层压实时会产生横向挤压推移,导致边部高程变低,横坡变大,并且无法保证道路基层两侧压实度。往往还需要进行后续修整,造成了人、材、机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保证水泥碎石路基层边坡的质量,保证施工后水泥碎石基层的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根据施工要求在路床上侧进行测量放线,以标定水泥碎石基层的施工长度及宽度;

    s2,安装边护侧模(1):根据放线安装边护侧模

    1,成型侧模(1),侧模(1)包括侧立板(11),侧立板(11)上侧均转动连接有轴线水平设置的定位套(13),所述定位套(13)能够转动至其轴线方向与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相同或转动至其轴线方向垂直于侧立板(11)的轴线方向;定位套(13)内孔为锥孔,且锥孔较小一端孔径小于5mm;

    2,首侧模(1)定位,在基层摊铺宽度的两侧设立分别设立侧模(1),调节两侧立板(11)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并保证两侧模(1)的长度方向均与待铺设基层的长度方向相同;

    3,首侧模(1)调整固定,转动两定位套(13),使两定位套(13)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对应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取一激光发射器置于一侧模(1)的定位套(13)内,使激光发射器射出的光线能够由锥孔较小一端射出并保证激光线与对应锥孔同轴线设置,然后,取呈像板,置于另一侧模(1)的定位套(13)远离激光发射器的一端,沿侧模(1)的长度方向调节侧模(1),直至激光发射器的光线能够通过两定位套(13)并于呈像板成型,即可分别固定首个侧模(1)在路床上位置;

    4,拼接侧模(1),分别转动两转动套至其轴线方向与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将另一侧立板(11)的定位套(13)内固定激光发射器,并使激光发射器的光线朝向基层的铺设方向;然后分别取侧模(1)沿路床两侧的首侧模(1)依次拼接,并转动各定位套(13)至其的轴线方向与对应侧模(1)的长度方向相同,拼接一个侧模(1)后取一成型板置于后拼接的侧模(1)后方,根据呈像板调节后续拼接的侧模(1)直至激光线通过各定位套(13)于呈像板上成像,然后固定后续拼接侧模(1);

    s3,摊铺水泥碎石混合料:根据边护侧模围护的区域进行摊铺水泥碎石混合料;

    s4,压实:对混合基层进行碾压振实完成基层成型;

    s5,养护:对基层进行养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路床的两侧根据划线设置侧模,然后在水泥碎石摊铺完成后,直接能够在对水泥碎石进行压实时,避免水泥碎石的横向扩张,保证水泥碎石路基层边坡的质量,进而保证施工后水泥碎石基层的质量,此外,在安装侧模时,首先通过定位套与激光发射器配合定位路床两侧的首侧模,再通过定位套与激光发射器相互配合定位各侧的侧模,能够保证侧模直线度进而保证侧模准确的连接。

    可选的,路床两侧的侧模相互远离一侧下端均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稳定板,所述稳定板上均开设若干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侧模的固定后,均可以直接采用锚钉穿过稳定板的固定孔插设于路床内实现稳定板的固定。

    可选的,压实基层时,首先对基层的表面施以静压,然后采用振动压实,最后再施以静压,保证第二次静压的静压力大于第一次静压的静压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实基层时,首先采用静压,能够使基层表面平整,内部密实,减少水泥碎石间的空隙,第一次静压后进行振动压实,可以使基层内部的水泥碎石相互嵌合牢固,消除水泥碎石间的间隙,振动压实后再进行第二次静压,能够对基层进一步的压实,实现对基层内部压紧,并将部分水泥碎石压成片状,保证基层内部密实,且外表面平齐。

    可选的,压实基层时采用压实设备,所述压实设备包括两滑轨以及设置于两滑轨上的行走架;所述滑轨可拆卸连接于拼接后处于同一直线的侧模的侧立板与稳定板之间,所述行走架包括滑移连接于两滑轨的滑架,两所述滑架的相互靠近一侧水平设置有承接梁,所述承接梁的下侧水平设置有压持架,所述压持架的下侧转动连接有长度方向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的压实辊,所述承接梁的下侧竖直固接有伸缩杆固接于压持架的顶压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将两滑轨分别固定于路床两侧的侧模,然后将行走架的两滑架置于滑轨上,此时,两滑架间的承接梁位于基层的上侧,然后,通过顶压缸伸缩杆延伸带动压持架向下运动,即可推动压持架向下运动,从而使压实辊压紧于路基上表面,然后,通过两滑架沿滑轨移动,即可带动压实辊对路基压实,此外,滑轨将进一步的实现同侧侧模的连接定位,且在运行过程中两滑架的相对位置不变,则两滑轨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也将对路床两侧侧模的位置限定,避免压实过程中基层横向扩展推动侧模运动,保证基层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承接梁的下侧水平设置有长度方向与压持架长度方向相同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下侧水平设置有长度方向与压持架长度方向相同的振实板,所述升降架内固接有能够驱动振实板振动的振动器,所述承接梁上设置有能够驱动升降架运动的升降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路面振动压实时,通过升降缸带动伸缩杆延伸驱动升降架向下运动至振实板抵接于基层,然后通过振动器驱动振实板振动,即可通过振实板对基层实现振实。

    可选的,所述侧立板的上侧均竖直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定位套的下侧均固接有竖直设置有能够插设于转动孔内的转动柱,所述侧立板上侧对应转动孔的位置固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一侧插设有销轴,所述转动柱的周面开设有两随定位套转动至轴线方向垂直于侧立板的长度方向时或定位套转动至轴线方向平行于侧立板时能够插设销轴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携带时,可以将定位套从侧立板上拔出,便于携带,使用时,将定位套的转动柱插设于侧立板的转动孔内,即可实现定位套相对于侧立板的转动,此外,通过两定位孔分别与销轴配合,可以实现定位套与侧立板的相对位置的定位,便于使用。

    可选的,所述滑架的下侧转动连接有能够沿滑轨滚动的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滚轮与滑轨的配合,能够便于滑架的移动,

    可选的,测量放线前进行路床准备:

    1,修整路床:修整路床,保证路床表面平整、坚实,路床的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2,将路床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保持表面整洁,并适当洒水润湿;

    3,路床上的车辙、松软及不符规定要求的部位均翻挖、清除,并以同类材料修补,其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重新整型、碾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水泥碎石基层铺设前修整路床,便于水泥碎石基层的铺设。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路床的两侧根据划线设置侧模,然后在水泥碎石摊铺完成后,直接能够在对水泥碎石进行压实时,避免水泥碎石的横向扩张,保证水泥碎石路基层边坡的质量,进而保证施工后水泥碎石基层的质量,此外,在安装侧模时,首先通过定位套与激光发射器配合定位路床两侧的首侧模,再通过定位套与激光发射器相互配合定位各侧的侧模,能够保证侧模直线度进而保证侧模准确的连接;

    2.在压实基层时,首先采用静压,能够使基层表面平整,内部密实,减少水泥碎石间的空隙,第一次静压后进行振动压实,可以使基层内部的水泥碎石相互嵌合牢固,消除水泥碎石间的间隙,振动压实后再进行第二次静压,能够对基层进一步的压实,实现对基层内部压紧,并将部分水泥碎石压成片状,保证基层内部密实,且外表面平齐;

    3.使用时,首先将两滑轨分别固定于路床两侧的侧模,然后将行走架的两滑架置于滑轨上,此时,两滑架间的承接梁位于基层的上侧,然后,通过顶压缸伸缩杆延伸带动压持架向下运动,即可推动压持架向下运动,从而使压实辊压紧于路基上表面,然后,通过两滑架沿滑轨移动,即可带动压实辊对路基压实,此外,滑轨将进一步的实现同侧侧模的连接定位,且在运行过程中两滑架的相对位置不变,则两滑轨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也将对路床两侧的侧模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压实过程中基层横向扩展推动侧模运动,保证基层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的侧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压实设备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压实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侧模;11、侧立板;111、固定环;112、销轴;12、稳定板;121、固定孔;13、定位套;131、转动柱;132、定位孔;2、滑轨;21、侧固板;22、底固板;23、限位板;231、滑槽;3、行走架;31、滑架;311、滚轮;32、承接梁;321、顶压缸;322、升降缸;33、压持架;331、压实辊;34、升降架;341、振实板;342、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参照图1,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路床准备:

    1,修整路床:修整路床,保证路床表面平整、坚实,路床的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规定;

    2,将路床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保持表面整洁,并适当洒水润湿;

    3,路床上的车辙、松软及不符规定要求的部位均翻挖、清除,并以同类材料修补,其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重新整型、碾压。

    s2,测量放线:根据施工要求在路床上侧进行测量放线,以标定水泥碎石基层的施工长度及宽度;

    s3,安装边护侧模1:根据放线安装边护侧模;

    1,成型侧模1(参照图2),侧模1包括侧立板11以及固接于侧立板11一侧下端的稳定板12,稳定板12上开设有固定孔121;侧立板11的上侧设置有定位套13,定位套13的轴线水平设置,定位套13的下侧竖直固接有转动柱131,侧立板11的上侧竖直开设有能够插设转动柱131的转动孔,侧立板11上侧对应转动孔的位置固接有固定环111,固定环111一侧插设有销轴112,转动柱131的周面开设有两随定位套13转动至轴线方向垂直于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时或定位套13转动至轴线方向平行于侧立板11时能够插设销轴112的定位孔132,定位套13内孔为锥孔,且锥孔较小一端孔径小于5mm;

    2,首侧模1定位,将两侧模1分别置于路床对应待摊铺水泥碎石混合料的两侧,使两稳定板12均位于两侧立板11相互远离的一侧,并保证两侧模1的长度方向均与待铺设基层的长度方向相同;

    3,首侧模1调整固定,转动两定位套13,使两定位套13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对应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取一激光发射器置于一侧模1的定位套13内,使激光发射器射出的光线能够由锥孔较小一端射出并保证激光线与对应锥孔同轴线设置,然后,取呈像板,置于另一侧模1的定位套13远离激光发射器的一端,沿侧模1的长度方向调节侧模1,直至激光发射器的光线能够通过两定位套13并于呈像板成型,此时,即可分别通过铆钉穿过两稳定板12的固定孔121固定首个侧模1;

    4,拼接侧模1,分别转动两转动套至其轴线方向与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将另一侧立板11的定位套13内固定激光发射器,并使激光发射器的光线朝向基层的铺设方向;然后分别取侧模1沿路床两侧的首侧模1依次拼接,并转动各定位套13至其的轴线方向与对应侧模1的长度方向相同,拼接一个侧模1后取一成型板置于后拼接的侧模1后方,根据呈像板调节后续拼接的侧模1直至激光线通过各定位套13于呈像板上成像,然后固定后续拼接侧模1;

    s4,摊铺水泥碎石混合料:根据边护侧模的围护区域,在该区域内进行摊铺水泥碎石混合料;

    s5,压实:对混合基层进行碾压振实,压实基层时,首先对基层的表面施以静压,然后采用振动压实,最后再施以静压,保证第二次静压的静压力大于第一次静压的静压力;

    s6,养护:对基层进行养护。

    在水泥碎石摊铺完成后,直接在路床的两侧设置侧模1,能够在对水泥碎石进行压实时,避免水泥碎石的横向扩张,保证水泥碎石路基层边坡的质量,进而保证施工后水泥碎石基层的质量,此外,在安装侧模1时,首先通过定位套13与激光发射器配合定位路床两侧的首侧模1,再通过定位套13与激光发射器相互配合定位各侧的侧模1,能够保证侧模1直线度进而保证侧模1准确的连接。

    参照图3和图4,压实基层时采用压实设备,压实设备包括两滑轨2以及设置于两滑轨2上的行走架3;滑轨2的长度方向与基层的长度方向相同,滑轨2包括侧固板21、底固板22以及倾斜固接于侧固板21与底固板22之间的限位板23(参照图5),限位板23远离底固板22以及侧固板21的一侧沿滑轨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231,侧固板21能够螺栓连接于侧模1的侧立板11,底固板22能够螺栓连接于稳定板12的上侧,进而实现滑轨2能够连接于拼接后处于同一直线的侧模1。行走架3包括设置于两滑轨2上侧的滑架31,滑架31的下侧均转动连接有能够插设于限位板23滑槽231内的滚轮311,通过滚轮311沿滑槽231滚动,能够带动滑架31沿滑轨2滑移,两滑架31的相互靠近一侧水平设置有承接梁32。

    先将两滑轨2分别固定于路床两侧的侧模1,然后将行走架3的两滑架31置于滑轨2上,此时,两滑架31间的承接梁32位于基层的上侧,滑轨2将进一步的实现同侧侧模1的连接定位,且在运行过程中,两滑架31的相对位置不便,则两滑轨2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也将对路床两侧的侧模1的位置限定,避免压实设备过程中基层横向扩展推动侧模1运动,保证基层的宽度。

    承接梁32的下侧水平设置有压持架33和升降架34,压持架33、升降架34以及承接梁32的长度方向相同,承接梁32的下侧对应压持架33的位置竖直固接有顶压缸321,顶压缸321的伸缩杆固接于压持架33的上侧。压持架33的下侧转动连接有长度方向垂直于滑轨2长度方向的压实辊331。承接梁32的下侧对应升降架34的位置竖直固接有升降缸322,升降缸322的伸缩杆朝下固接于升降架34,升降架34的下侧水平设置有长度方向与压持架33长度方向相同的振实板341,升降架34内固接有能够驱动振实板341振动的振动器342。对路面压实时,通过顶压缸321伸缩杆延伸带动压持架33向下运动,即可推动压持架33向下运动,从而使压实辊331压紧于路基上表面,然后,通过两滑架31沿滑轨2移动,即可带动压实辊331对路基压实;对路面振动压实时,顶压缸321带动压持架33复位,通过升降缸322带动伸缩杆延伸驱动升降架34向下运动至振实板341抵接于基层,然后通过振动器342驱动振实板341振动,即可通过振实板341对基层实现振实。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在水泥碎石摊铺完成后,直接在路床的两侧设置侧模1,能够在对水泥碎石进行压实时,避免水泥碎石的横向扩张,保证水泥碎石路基层边坡的质量,进而保证施工后水泥碎石基层的质量,此外,在安装侧模1时,首先通过定位套13与激光发射器配合定位路床两侧的首侧模1,再通过定位套13与激光发射器相互配合定位各侧的侧模1,能够保证侧模1直线度。

    在进行基层压实时,两滑轨2分别固定于路床两侧的侧模1,然后将行走架3的两滑架31置于滑轨2上,此时,两滑架31间的承接梁32位于基层的上侧,然后,对路面压实时,通过顶压缸321伸缩杆延伸带动压持架33向下运动,即可推动压持架33向下运动,从而使压实辊331压紧于路基上表面,然后,通过两滑架31沿滑轨2移动,即可带动压实辊331对路基压实;对路面振动压实时,顶压缸321带动压持架33复位,通过升降缸322带动伸缩杆延伸驱动升降架34向下运动至振实板341抵接于基层,然后通过振动器342驱动振实板341振动,即可通过振实板341对基层实现振实。

    此外,滑轨2将进一步的实现同侧的侧模1的连接定位,且在运行过程中,两滑架31的相对位置不便,则两滑轨2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也将对路床两侧侧模1的位置限定,避免压实过程中基层横向扩展推动侧模1运动,保证基层的宽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根据施工要求在路床上侧进行测量放线,以标定水泥碎石基层的施工长度及宽度;

    s2,安装边护侧模(1):根据放线安装边护侧模

    1,成型侧模(1),侧模(1)包括侧立板(11),侧立板(11)上侧均转动连接有轴线水平设置的定位套(13),所述定位套(13)能够转动至其轴线方向与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相同或转动至其轴线方向垂直于侧立板(11)的轴线方向;定位套(13)内孔为锥孔,且锥孔较小一端孔径小于5mm;

    2,首侧模(1)定位,在基层摊铺宽度的两侧设立分别设立侧模(1),调节两侧立板(11)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并保证两侧模(1)的长度方向均与待铺设基层的长度方向相同;

    3,首侧模(1)调整固定,转动两定位套(13),使两定位套(13)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对应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取一激光发射器置于一侧模(1)的定位套(13)内,使激光发射器射出的光线能够由锥孔较小一端射出并保证激光线与对应锥孔同轴线设置,然后,取呈像板,置于另一侧模(1)的定位套(13)远离激光发射器的一端,沿侧模(1)的长度方向调节侧模(1),直至激光发射器的光线能够通过两定位套(13)并于呈像板成型,即可分别固定首个侧模(1)在路床上位置;

    4,拼接侧模(1),分别转动两转动套至其轴线方向与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将另一侧立板(11)的定位套(13)内固定激光发射器,并使激光发射器的光线朝向基层的铺设方向;然后分别取侧模(1)沿路床两侧的首侧模(1)依次拼接,并转动各定位套(13)至其的轴线方向与对应侧模(1)的长度方向相同,拼接一个侧模(1)后取一成型板置于后拼接的侧模(1)后方,根据呈像板调节后续拼接的侧模(1)直至激光线通过各定位套(13)于呈像板上成像,然后固定后续拼接侧模(1);

    s3,摊铺水泥碎石混合料:根据边护侧模内的区域进行摊铺水泥碎石混合料;

    s4,压实:对混合基层进行碾压振实完成基层成型;

    s5,养护:对基层进行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路床两侧的侧模(1)相互远离一侧下端均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稳定板(12),所述稳定板(12)上均开设若干固定孔(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实基层时,首先对基层的表面施以静压,然后采用振动压实,最后再施以静压,保证第二次静压的静压力大于第一次静压的静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实基层时采用压实设备,所述压实设备包括两滑轨(2)以及设置于两滑轨(2)上的行走架(3);所述滑轨(2)可拆卸连接于拼接后处于同一直线的侧模(1)的侧立板(11)与稳定板(12)之间,所述行走架(3)包括滑移连接于两滑轨(2)的滑架(31),两所述滑架(31)的相互靠近一侧水平设置有承接梁(32),所述承接梁(32)的下侧水平设置有压持架(33),所述压持架(33)的下侧转动连接有长度方向垂直于滑轨(2)长度方向的压实辊(331),所述承接梁(32)的下侧竖直固接有伸缩杆固接于压持架(33)的顶压缸(3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梁(32)的下侧水平设置有长度方向与压持架(33)长度方向相同的升降架(34),所述升降架(34)的下侧水平设置有长度方向与压持架(33)长度方向相同的振实板(341),所述升降架(34)内固接有能够驱动振实板(341)振动的振动器(342),所述承接梁(32)上设置有能够驱动升降架(34)运动的升降缸(3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板(11)的上侧均竖直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定位套(13)的下侧均固接有竖直设置有能够插设于转动孔内的转动柱(131),所述侧立板(11)上侧对应转动孔的位置固接有固定环(111),所述固定环(111)一侧插设有销轴(112),所述转动柱(131)的周面开设有两随定位套(13)转动至轴线方向垂直于侧立板(11)的长度方向时或定位套(13)转动至轴线方向平行于侧立板(11)时能够插设销轴(112)的定位孔(13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31)的下侧转动连接有能够沿滑轨(2)滚动的滚轮(3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放线前进行路床准备:

    1,修整路床:修整路床,保证路床表面平整、坚实,路床的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2,将路床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保持表面整洁,并适当洒水润湿;

    3,路床上的车辙、松软及不符规定要求的部位均翻挖、清除,并以同类材料修补,其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重新整型、碾压。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路床准备;S2,测量放线;S3,安装边护侧模;S4,摊铺水泥碎石混合料;S5,压实;S6,养护。本申请具有保证水泥碎石路基层边坡的质量,保证施工后水泥碎石基层的质量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卞井贵;姜安;张露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9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