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及其改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48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及其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一级公路中分带设计中,为了能使桥上中分带形式与路基段保持一致,以及便于在桥梁中分带内种植植物,常常将桥梁中分带设置成高缘石形式,并在梁上铺设预制板,板上填土并种植植物。缘石高约45cm,缘石有钢筋与梁连接。

    但由于缘石高度较矮,防撞能力差,车辆有越过中央分隔带进入对向车道事故的可能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当然也不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的相关条款要求,需将该形式的中分带缘石改造成符合规范要求高度防撞能力强的混凝土护栏。

    一般的改造方法是用风镐将缘石全部凿除,并在梁内植入护栏钢筋后再浇筑护栏混凝土,但该种方法在凿除缘石过程中极易将桥的梁板凿碎,对桥梁产生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及其改造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只切除原桥梁路缘石迎撞面不满足规范的部分,保留下部满足规范部分;其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确定切割线;采集原桥梁路缘石的尺寸,根据规范设计新的桥梁路缘石的的图纸,确定原桥梁路缘石的切割部分和保留部分,划分切割线;一般情况下,切割线设置在离桥面10-20mm处;

    步骤二:移除中分带;先将中分带内的绿植全部挖出迁移走,最后再将中分带内的泥土全部清除,直至露出托板顶面;

    步骤三:切割原桥梁路缘;采用金刚石绳锯设备进行切割,在切割时,需要将金刚石绳锯保持水平,确保切割完成后,切割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避免对梁体造成破坏;

    步骤四:钻孔;用电钻在切割完成后的水平面上进行钻孔,孔内后期插入钢筋笼的主筋;

    步骤五:凿毛切割面;为了能那个让后期浇筑的混凝土与原来的路缘石切割面更好的凝聚到一起,需要将混凝土表层的浮浆凿除,凿除至露出混凝土内部新鲜的石子;凿除的厚度为10-20mm;

    步骤六:清除粉尘;凿毛完成后,需要将凿毛遗留在桥面和孔内的粉尘清除,在清除孔内的粉尘时,需要利用鼓风机吹除钻孔内的粉尘,直至吹尽为止;

    步骤七:植筋;将预制的u型钢筋和主筋以及加固筋都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先采用专用灌注器或注射器进行灌注,灌注量为钻孔深度的三分之二,应保证在钢筋插入钻孔后,有少许的胶黏剂溢出;

    需要在植筋胶干之前,立刻将u型钢筋和主筋单向旋转插入钻孔中,直至达到设计的深度;并保证植入钢筋与孔壁间的间隙基本均匀,校正钢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步骤八:扎接钢筋笼;待植筋完成后,在u型钢筋顶部的两端分别绑扎纵向钢筋,形成整体的钢筋笼;在绑扎纵向钢筋时,纵向钢筋间隔设置有切断;

    步骤九:立模板;根据施工图纸将钢制模板用螺杆进行固定,模板内间隔设置有假缝隔板和断缝隔板;模板固定完成后,在模板的内表面均匀的涂抹一层脱模剂;

    步骤十:浇筑混凝土;根据施工要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3-7天;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模板;拆除模板后,施工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钻孔的孔直径比钢筋直径大4-8mm,孔直径允许的偏差为 2mm,-1mm;孔的深度为钢筋直径的10倍,钻孔深度允许偏差为 10mm,钻孔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度;孔的横向间距为180-220mm,孔的纵向间距为130-180mm;孔的间距允许偏差为 20mm,-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植筋胶采用a级植筋胶,材料为改性环氧类结构胶黏剂或改性乙烯基酯类胶黏剂。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绑扎纵向钢筋前,应确保钻孔内的胶黏剂应饱满,不得有未固结现象;植入的钢筋不得有松动,表面不应有损伤,u型钢筋不得弯曲九十度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钢筋每间隔12米有一个切断;位于切断处设置有断缝隔板;在断缝隔板之间,设置有假缝隔板,假缝隔板的两侧均匀的涂抹有脱模剂;位于假缝隔板处,钢筋部切断。

    进一步的,所述断缝隔板的厚度为1cm,假缝隔板的厚度为3~5mm;所述断缝隔板采用的是xq---1型聚乙烯泡沫板,xq---1型聚乙烯泡沫板的外缘用密封膏进行封边,密封膏颜色与混凝土颜色保持一致。

    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包括被切割后保留的原桥梁路缘石,以及将原桥梁路缘石包裹在内部的后浇筑部分;所述的后浇筑部分包括钢筋笼一以及混凝土浇筑部分一;所述的钢筋笼一包括倒装的u型筋和主筋,u型筋的两端,其一端贯穿原桥梁路缘石直至桥梁的内部,另一端设置在桥梁上并打入桥梁的内部;所述主筋的底部贯穿原桥梁路缘石直至桥梁的内部,顶部与加固筋的底部固定连接,加固筋倾斜设置,与u型筋的中部固定,并形成三角形;位于u型筋的中部和顶部固定有多根均匀分布的纵向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的混凝土浇筑部分一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筑基部、缓冲部和主体部分;筑基部、缓冲部和主体部分的厚度依次缩小,形成斜面,缓冲部的斜面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55度;所述主体部分的斜面与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4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原桥梁路缘石包括钢筋笼二和混凝土浇筑部分二;所述贯穿原桥梁路缘石的u型筋一端和主筋设置在钢筋笼二的间隙内;所述混凝土浇筑部分二的表层为凿毛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浇筑部分一的中部间隔设置有断缝,相邻的断缝之间设置有假缝;所述的断缝处,纵向钢筋被切断,所述的假缝处,纵向钢筋不被切断。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及其改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采用金刚石绳锯切割原路缘石,保留原桥梁路缘石迎撞面下部的满足规范部分,能提高护栏的防撞能力,同时还不会对桥梁造成破坏。

    (2)本技术方案整块切割吊装混凝土,不会产生散落的混凝土碎块;增加了对桥下通行的车辆或船舶的安全性。

    (3)本技术方案施工快捷、简便,工期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中路缘石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中钢筋笼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桥梁、11-桥梁路面、12-桥梁顶面、21-原桥梁路缘石的保留部分、22-原桥梁路缘石的切割部分、23-切割线、3-中分带、31-托板、4-后浇筑部分、41-筑基部、42-缓冲部、43-主体部、5-钢筋笼一、51-u型筋、52-主筋、53-加固筋、54-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只切除原桥梁路缘石迎撞面不满足规范的部分,保留下部满足规范部分;其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确定切割线;采集原桥梁路缘石的尺寸,根据规范设计新的桥梁路缘石的的图纸,确定原桥梁路缘石的切割部分和保留部分,划分切割线;一般情况下,切割线设置在离桥面10-20mm处;

    步骤二:移除中分带;先将中分带内的绿植全部挖出迁移走,最后再将中分带内的泥土全部清除,直至露出托板顶面;

    步骤三:切割原桥梁路缘;采用金刚石绳锯设备进行切割,在切割时,需要将金刚石绳锯保持水平,确保切割完成后,切割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避免对梁体造成破坏;

    步骤四:钻孔;用电钻在切割完成后的水平面上和移除植被的中分带上进行钻孔,孔内后期插入钢筋笼的主筋;

    钻孔的孔直径比钢筋直径大4-8mm,孔直径允许的偏差为 2mm,-1mm;孔的深度为钢筋直径的10倍,钻孔深度允许偏差为 10mm,钻孔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度;孔的横向间距为180-220mm,孔的纵向间距为130-180mm;孔的间距允许偏差为 20mm,-20mm。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采用的是强度为hrb345的钢筋,钢筋直径为16mm,开孔的直径为20mm;切割完成后的水平面上孔的深度为170mm,桥梁上孔的深度为160mm;孔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分别为150mm。

    步骤五:凿毛切割面;为了能那个让后期浇筑的混凝土与原来的路缘石切割面更好的凝聚到一起,需要将混凝土表层的浮浆凿除,凿除至露出混凝土内部新鲜的石子;在本实施例中,凿除的厚度为10-20mm;

    步骤六:清除粉尘;凿毛完成后,需要将凿毛遗留在桥面和孔内的粉尘清除,在清除孔内的粉尘时,需要利用鼓风机吹除钻孔内的粉尘,直至吹尽为止;

    步骤七:植筋;将预制的u型钢筋和主筋以及加固筋都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先采用专用灌注器或注射器进行灌注,灌注量为钻孔深度的三分之二,应保证在钢筋插入钻孔后,有少许的胶黏剂溢出;

    需要在植筋胶干之前,立刻将u型钢筋和主筋单向旋转插入钻孔中,直至达到设计的深度;并保证植入钢筋与孔壁间的间隙基本均匀,校正钢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在本实施例中,植筋胶采用a级植筋胶,材料为改性环氧类结构胶黏剂或改性乙烯基酯类胶黏剂。

    步骤八:扎接钢筋笼;待植筋完成后,在u型钢筋顶部的两端分别绑扎纵向钢筋,形成整体的钢筋笼;在绑扎纵向钢筋时,纵向钢筋间隔设置有切断;纵向钢筋每间隔12米有一个切断;

    绑扎纵向钢筋前,应确保钻孔内的胶黏剂应饱满,不得有未固结现象;植入的钢筋不得有松动,表面不应有损伤,u型钢筋不得弯曲九十度以上。

    步骤九:立模板;根据施工图纸将钢制模板用螺杆进行固定,模板内间隔设置有假缝隔板和断缝隔板;模板固定完成后,在模板的内表面均匀的涂抹一层脱模剂;

    位于纵向钢筋的切断处设置有断缝隔板;在断缝隔板之间,设置有假缝隔板,假缝隔板的两侧均匀的涂抹有脱模剂;位于假缝隔板处,钢筋部切断。

    所述断缝隔板的厚度为1cm,假缝隔板的厚度为3~5mm;所述断缝隔板采用的是xq---1型聚乙烯泡沫板,xq---1型聚乙烯泡沫板的外缘用密封膏进行封边,密封膏颜色与混凝土颜色保持一致。

    步骤十:浇筑混凝土;根据施工要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3-7天;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模板;拆除模板后,施工完成。

    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包括被切割后保留的原桥梁路缘石,以及将原桥梁路缘石包裹在内部的后浇筑部分;原桥梁路缘石包括钢筋笼二和混凝土浇筑部分二;所述贯穿原桥梁路缘石的u型筋一端和主筋设置在钢筋笼二的间隙内;所述混凝土浇筑部分二的表层为凿毛状态。

    后浇筑部分包括钢筋笼一以及混凝土浇筑部分一;所述的钢筋笼一包括倒装的u型筋和主筋,u型筋的两端,其一端贯穿原桥梁路缘石直至桥梁的内部,另一端设置在桥梁上并打入桥梁的内部;所述主筋的底部贯穿原桥梁路缘石直至桥梁的内部,顶部与加固筋的底部固定连接,加固筋倾斜设置,与u型筋的中部固定,并形成三角形;位于u型筋的中部和顶部固定有多根均匀分布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浇筑部分一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筑基部、缓冲部和主体部分;筑基部、缓冲部和主体部分的厚度依次缩小,形成斜面,缓冲部的斜面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55度;所述主体部分的斜面与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4度。

    在混凝土浇筑部分一的中部间隔设置有断缝,相邻的断缝之间设置有假缝;所述的断缝处,纵向钢筋被切断,所述的假缝处,纵向钢筋不被切断。


    技术特征:

    1.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只切除原桥梁路缘石迎撞面不满足规范的部分,保留下部满足规范部分;其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确定切割线;采集原桥梁路缘石的尺寸,根据规范设计新的桥梁路缘石的的图纸,确定原桥梁路缘石的切割部分和保留部分,划分切割线;一般情况下,切割线设置在离桥面10-20mm处;

    步骤二:移除中分带;先将中分带内的绿植全部挖出迁移走,最后再将中分带内的泥土全部清除,直至露出托板顶面;

    步骤三:切割原桥梁路缘;采用金刚石绳锯设备进行切割,在切割时,需要将金刚石绳锯保持水平,确保切割完成后,切割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避免对梁体造成破坏;

    步骤四:钻孔;用电钻在切割完成后的水平面上进行钻孔,孔内后期插入钢筋笼的主筋;

    步骤五:凿毛切割面;为了能那个让后期浇筑的混凝土与原来的路缘石切割面更好的凝聚到一起,需要将混凝土表层的浮浆凿除,凿除至露出混凝土内部新鲜的石子;凿除的厚度为10-20mm;

    步骤六:清除粉尘;凿毛完成后,需要将凿毛遗留在桥面和孔内的粉尘清除,在清除孔内的粉尘时,需要利用鼓风机吹除钻孔内的粉尘,直至吹尽为止;

    步骤七:植筋;将预制的u型钢筋和主筋以及加固筋都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先采用专用灌注器或注射器进行灌注,灌注量为钻孔深度的三分之二,应保证在钢筋插入钻孔后,有少许的胶黏剂溢出;

    需要在植筋胶干之前,立刻将u型钢筋和主筋单向旋转插入钻孔中,直至达到设计的深度;并保证植入钢筋与孔壁间的间隙基本均匀,校正钢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步骤八:扎接钢筋笼;待植筋完成后,在u型钢筋顶部的两端分别绑扎纵向钢筋,形成整体的钢筋笼;在绑扎纵向钢筋时,纵向钢筋间隔设置有切断;

    步骤九:立模板;根据施工图纸将钢制模板用螺杆进行固定,模板内间隔设置有假缝隔板和断缝隔板;模板固定完成后,在模板的内表面均匀的涂抹一层脱模剂;

    步骤十:浇筑混凝土;根据施工要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3-7天;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模板;拆除模板后,施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的孔直径比钢筋直径大4-8mm,孔直径允许的偏差为 2mm,-1mm;孔的深度为钢筋直径的10倍,钻孔深度允许偏差为 10mm,钻孔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度;孔的横向间距为180-220mm,孔的纵向间距为130-180mm;孔的间距允许偏差为 20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筋胶采用a级植筋胶,材料为改性环氧类结构胶黏剂或改性乙烯基酯类胶黏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绑扎纵向钢筋前,应确保钻孔内的胶黏剂应饱满,不得有未固结现象;植入的钢筋不得有松动,表面不应有损伤,u型钢筋不得弯曲九十度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每间隔12米有一个切断;位于切断处设置有断缝隔板;在断缝隔板之间,设置有假缝隔板,假缝隔板的两侧均匀的涂抹有脱模剂;位于假缝隔板处,钢筋部切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缝隔板的厚度为1cm,假缝隔板的厚度为3~5mm;所述断缝隔板采用的是xq---1型聚乙烯泡沫板,xq---1型聚乙烯泡沫板的外缘用密封膏进行封边,密封膏颜色与混凝土颜色保持一致。

    7.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根据权利要求1-6其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的改造方法进行改造形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切割后保留的原桥梁路缘石,以及将原桥梁路缘石包裹在内部的后浇筑部分;所述的后浇筑部分包括钢筋笼一以及混凝土浇筑部分一;所述的钢筋笼一包括倒装的u型筋和主筋,u型筋的两端,其一端贯穿原桥梁路缘石直至桥梁的内部,另一端设置在桥梁上并打入桥梁的内部;所述主筋的底部贯穿原桥梁路缘石直至桥梁的内部,顶部与加固筋的底部固定连接,加固筋倾斜设置,与u型筋的中部固定,并形成三角形;位于u型筋的中部和顶部固定有多根均匀分布的纵向钢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浇筑部分一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筑基部、缓冲部和主体部分;筑基部、缓冲部和主体部分的厚度依次缩小,形成斜面,缓冲部的斜面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55度;所述主体部分的斜面与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4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桥梁路缘石包括钢筋笼二和混凝土浇筑部分二;所述贯穿原桥梁路缘石的u型筋一端和主筋设置在钢筋笼二的间隙内;所述混凝土浇筑部分二的表层为凿毛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部分一的中部间隔设置有断缝,相邻的断缝之间设置有假缝;所述的断缝处,纵向钢筋被切断,所述的假缝处,纵向钢筋不被切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防撞能力的桥梁路缘石,通过确定切割线;移除中分带;切割原桥梁路缘;钻孔;凿毛切割面;清除粉尘;植筋;扎接钢筋笼;立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步骤;可形成新的桥梁路缘石,新的桥梁路缘石包括被切割后保留的原桥梁路缘石,以及将原桥梁路缘石包裹在内部的后浇筑部分。本发明采用金刚石绳锯切割原路缘石,保留原桥梁路缘石迎撞面下部的满足规范部分,能提高护栏的防撞能力,同时还不会对桥梁造成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应海峰;刘辉;谭仁兵;程枫;马马;徐尚村;霍啸苏;陈海波;李红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交科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9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