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环境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目前在公共环境如公园、小区工区以及商业步行区等设计施工中,多采用异形的人行道路以搭配周边的绿化环境,提升整体环境的美观度。在异形的人行道路施工中,一般需要浇筑异形混凝土。并且为了排水或者适应周边建筑高差,异形混凝土不但从平面上看是异形,而且有一些高差较大的地方还呈现出扭曲的状态,具体的情况如图1所示。现有的模板如钢模板、木模板等,在完成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时非常适合,但是无法适应这种异形混凝土。
而目前异形混凝土在浇筑时,所采用的边模要么是砖胎膜,要么就是利用木模板或者钢模板先完成大面浇筑,然后后期再对异形边进行切割或者补全。前一种方式,砖胎膜拆除以后就无法再使用,而且砖胎膜砌筑耗时耗料;后一种方式,费时费力。因此,无论哪一种方式从节能减排、节约成本以及资源的角度来讲,都有必要进行改进革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专用于人行道路的异形混凝土施工,可重复利用,成本低,减少自然资源如烧结砖消耗,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包括固定组件和呈长条矩形的橡胶块,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钢钎和呈e字形的定位卡,该定位卡包括竖向底板和三个相互平行且板面均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横向连接板;所述定位卡上开设有非连续连接孔,该非连续连接孔贯穿三个横向连接板且可供所述定位钢钎贯穿通过,且该非连续连接孔与所述定位钢钎间隙配合;所述橡胶块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分别为左右相对的内膜板面和外固定面、上下相对的上侧边和下侧边,所述定位卡的竖向底板远离横向连接板的板面与所述橡胶块的外固定面贴合且通过铆钉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卡设置有多个,多个定位卡沿所述橡胶块的长方向布设。
进一步:还包括钢钎复位器,所述钢钎复位器包括一根中间连杆和两个钢钎复位组件,每一个所述钢钎复位组件均包括套环,所述套环上开设有可供定位钢钎穿过的腰形孔,该套换上还固定连接有一根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同时螺纹杆上设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沿螺纹杆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装在螺纹杆上,且旋转接头与所述中间连杆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还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旋转接头和调节螺母上。
进一步:所述橡胶块的内膜板面与下侧边相接的面为圆弧面,也即内膜板面以圆弧面向下侧边进行过渡。
进一步:所述中间连杆为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通过钢管扣件与旋转接头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橡胶块内部嵌入有冷拉钢丝网,利用冷拉钢丝网作为橡胶块的支撑骨架以增强橡胶块的结构支撑力。
有益效果: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该边模系统采用橡胶块作为模板,利用橡胶块的变形能力以适应异形混凝土的侧边形状,并利用固定组件对橡胶块进行支撑;橡胶块和固定组件组合以后起到模板的作用,替代了现有的砖胎膜,同时橡胶块以及头部固定卡等均可以实现回收利用,节约了自然资源以及施工成本。
相比而言,橡胶块与冷拉钢丝网的融合方式在本案中也是一种优化。冷拉钢丝网作为橡胶块的形状支撑骨架,不同型号的冷拉钢丝网对应的恢复力是不同的,对应的橡胶块的支撑力也是不同的,因此优化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本方案中的边模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混凝土的浇筑应用。
本方案针对定位钢钎特别设计了钢钎复位器,利用钢钎复位器首先是能够在定位钢钎移位时能够利用钢钎复位器将定位钢钎恢复,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保障措施在边模系统的薄弱环节使用,提前杜绝质量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人行道路的混凝土以及边模系统安装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边模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钢钎复位器与边模系统的组合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橡胶块与固定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边模系统2、大螺栓31、门字形框32、压紧块33、螺纹杆41、压簧42、中间连杆43、调节螺母44、套环45、混凝土5、定位钢钎6、橡胶块7、铆钉8、定位卡9、竖向底板91、横向连接板92、非连续连接孔93、腰形孔45a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该边模系统2包括固定组件和橡胶块7。橡胶块7呈长条矩形,用作本边模系统2的可变形模板,以适应混凝土5侧边的形状的变化,如弧形或者异形。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钢钎6和呈e字形的定位卡9。定位卡9由不锈钢板进行制作,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易于变形。
进一步优化中,本方案中的橡胶块7内部还嵌入有冷拉钢丝网,利用冷拉钢丝网作为橡胶块7的支撑骨架,以提升橡胶块7的抗压能力。尤其是冷拉钢丝具有变形后自动回复的性能,因此选用冷拉钢丝网作为橡胶块7的骨架,一方面增强了橡胶块7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以抵抗在混凝土5振捣时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在使用完成以后,橡胶块7可以恢复形变以及橡胶块7还可以随时进行适应性的弯曲并改变弯曲角度,以利于橡胶块7能够在重复回收利用以后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混凝土5的侧边。
定位卡9包括竖向底板91和三个相互平行且板面均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横向连接板92,所述定位卡9上开设有非连续连接孔93,该非连续连接孔93贯穿三个横向连接板92且可供所述定位钢钎6贯穿通过,且该非连续连接孔93与所述固定钢钎间隙配合。非连续连接孔93,是指在三个横向连接板92的板面上均进行开孔,而三个横向连接板92的板面上的三个孔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以使得定位钢钎6能够以直线贯穿这个非连续连接孔93。进而利用定位钢钎6对三个横向连接板92进行同时固定。
如图3所示,橡胶块7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分别为左右相对的内膜板面和外固定面、上下相对的上侧边和下侧边,所述定位卡9的竖向底板91远离横向连接板92的板面与所述橡胶块7的外固定面贴合且通过铆钉8进行固定连接。当定位钢钎6通过非连续连接孔93对定位卡9进行固定以后,定位钢钎6能够对橡胶块7的宽度方向进行上、中下全方位的固定,使得橡胶块7能够被固定的非常牢固,具有足够稳定性以抵抗混凝土5在浇筑时的侧压力。
如图4所示,沿橡胶块7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定位卡9,而定位卡9与定位卡9之间的距离,是依据混凝土5的形状而定的。如在混凝土5的侧边为直线时,可以将定位卡9之间的间距设置大一些,比如30cm至50cm这个范围;而当混凝土5的侧边为弧线时,定位卡9之间的距离就可以选择缩小到10cm-30cm这个范围。
除了上述固定措施以外,本方案中的边模系统2还设计了钢钎复位器和成型复位器作为边模系统2的弥补措施。
首先是钢钎复位器,所述钢钎复位器包括一根中间连杆43和两个钢钎复位组件,每一个所述钢钎复位组件均包括套环45,所述套环45上开设有可供定位钢钎6穿过的腰形孔45a,该套换上还铰接有一根螺纹杆41,所述螺纹杆41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44,同时螺纹杆41上设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沿螺纹杆41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装在螺纹杆41上,且旋转接头与所述中间连杆43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41上还套设有压簧42,所述压簧4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旋转接头和调节螺母44上。
钢钎复位器在本案中所起的作用是:当定位钢钎6在边模系统2使用时,如果出现偏移时,一般情况下是向远离混凝土5一侧偏移,也俗称爆模,此时如图3所示,利用钢钎复位器对定位钢钎6进行牵引复位。通过旋转调节螺母44以调整钢钎复位器两个钢钎复位组件之间的距离,进而将定位钢钎6牵引回到正常位置,并保持直至混凝土5凝固。
其次是成型复位器,所述成型复位器包括门字形框32和两个施压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一个压紧块33和一颗大螺栓31。两个施压组件分别对称设置于门字形框32的两侧端头处,压紧块33设置于门字形框32内侧,大螺栓31的头部由外向内贯穿门字形框32后与压紧块33转动连接,且大螺栓31与门字形框32螺纹配合。
当出现局部混凝土5爆模,通过钢钎复位器已经难以使得橡胶块7复位。但是混凝土5爆模过多时,就需要外力针对橡胶块7进行挤压推动。此时可使用成型复位器。通过转动大螺栓,可促使压紧块33如图2所示水平左右移动。当压紧块33抵紧在固定组件或者橡胶块7上时,可以利用压紧块33对固定组件或者橡胶块7进行压紧复位,进而促使混凝土5能够恢复到设计尺寸,然后一直保持成型复位器的状态直至混凝土5凝固。
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5能够尽可能的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所述橡胶块7的内膜板面与下侧边相接的面为圆弧面,也即内膜板面以圆弧面向下侧边进行过渡。这样当如图2所示,橡胶块7呈直立状态下被固定到地面基层上时,混凝土5的部分砂浆将对橡胶块7与地面基层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当取下橡胶块7以后,浇筑后成型的混凝土5的底部宽度将增大,这样就会使得混凝土51的整体刚性更好,但是上部尺寸也符合人行道地面的铺装设计。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对本案中的边模系统2、钢钎复位器以及成型复位器的工作原理加以说明:
第一步:首先是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区域内定位放线,划定人行道路的边线,并确定点位标高;
第二步:确认边线以及高程无误,铺设垫层,将边模系统2、钢钎复位器以及成型复位器运输到人行道路旁边的预设场地;
第三步,安装边模系统2:
a、沿人行道路的边线依次摆放橡胶块7,橡胶块7的长度方向与人行道路变形的长度方向一致;
b、将摆放好的橡胶块7直立起来,保持橡胶块7呈直立状态,橡胶块7的内膜板面朝向待浇筑的混凝土5,然后利用定位钢钎6将固定卡固定到地面上,定位钢钎6向下插入地面;
第四步:待所有的橡胶块7安装完成以后,在橡胶块7的内膜板面涂刷脱模剂或者铺设一层薄膜,以避免橡胶块7与混凝土5粘接到一起;
第五步:再次核定整个边模系统2的形状、位置以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固定组件是否存在薄弱部位,如果存在那么使用钢钎复位器对该处的定位钢钎6进行加强,以预先防治混凝土5爆模,杜绝带病施工;
第六步:边模系统2复核安装完成以后,在橡胶块7上做高度标记,利用该高度标记控制成型混凝土5的成型高度,然后开始混凝土5的浇筑;在浇筑混凝土5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振动棒或者平板式振动设备对混凝土5进行振捣;针对这种人行道混凝土5,我们一般倾向于使用平板式振动设备,因为平板式振动设备作用面积大,针对这种地面上的混凝土5更加易于操作;
第七步:在混凝土5振捣的过程中,如果边模系统2出现薄弱环节,比如某处因为地质基础原因导致定位钢钎6出现松动、向外倾斜或偏移,可以在该处增加使用钢钎复位器,将钢钎复位器使用在该处以保证该处的边模系统2不会因为振捣而出现塌边的现象,保证混凝土5成型尺寸;
第八步:待混凝土5振捣完成并且初凝之前,如果还有混凝土5局部出现塌边,局部橡胶块7出现向外鼓包的现象,那么就在该处使用成型复位器,通过成型复位器的两个压紧块33相对分别抵紧在混凝土5相对两侧的固定组件上,然后旋转成型复位器的两个大螺栓,利用两个大螺栓向压紧块33施加螺纹压紧力,进而利用压紧块33将橡胶块7恢复至设计位置和直立形状,直至混凝土5达到了初凝到终凝阶段不再变形;
第九步:待混凝土5完成初凝以后,先行取下所有的钢钎复位器、再行取下所有的成型复位器;待混凝土5达到终凝时间,然后拆掉真个边模系统2,对边模系统2进行清洗回收,由此完成整个人行道的混凝土5的浇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和呈长条矩形的橡胶块(7),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钢钎(6)和呈e字形的定位卡(9),该定位卡(9)包括竖向底板(91)和三个相互平行且板面均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横向连接板(92);所述定位卡(9)上开设有非连续连接孔(93),该非连续连接孔(93)贯穿三个横向连接板(92)且可供所述定位钢钎(6)贯穿通过,该非连续连接孔(93)与所述定位钢钎(6)间隙配合;所述橡胶块(7)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分别为左右相对的内膜板面和外固定面、上下相对的上侧边和下侧边,所述竖向底板(91)远离横向连接板(92)的板面与所述橡胶块(7)的外固定面贴合且通过铆钉(8)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卡(9)设置有多个,多个定位卡(9)沿所述橡胶块(7)的长方向布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钎复位器,所述钢钎复位器包括一根中间连杆(43)和两个钢钎复位组件,每一个所述钢钎复位组件均包括套环(45),所述套环(45)上开设有可供定位钢钎(6)穿过的腰形孔(45a),该套环(45)上还固定连接有一根螺纹杆(41),所述螺纹杆(41)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44),同时螺纹杆(41)上设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沿螺纹杆(41)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装在螺纹杆(41)上,且旋转接头与所述中间连杆(43)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41)上还套设有压簧(42),所述压簧(4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旋转接头和调节螺母(4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7)的内膜板面与下侧边相接的面为圆弧面,也即内膜板面以圆弧面向下侧边进行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杆(43)为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通过钢管扣件与旋转接头可拆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异形路面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7)内部嵌入有冷拉钢丝网,利用冷拉钢丝网作为橡胶块(7)的支撑骨架以增强橡胶块(7)的结构支撑力。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