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910576488.5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19年6月28日,发明名称: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即使在卷曲状态下也能够显示图像的可卷曲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计算机监视器、电视或手机的显示装置,存在作为自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和需要另外的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lcd)。
显示装置的适用范围多样化至个人数字助理以及计算机监视器和电视,并且正在研究具有大显示面积以及减小的体积和重量的显示装置。
此外,近来,通过在诸如作为柔性材料的塑料的柔性基板上形成显示单元和布线而制造以便即使显示装置卷曲也能够显示图像的可卷曲显示装置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正受到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具有高刚性的后盖,以保护和支撑显示面板。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具有高柔性并且能够与显示面板一起卷曲的后盖。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能够减轻在显示装置卷曲时产生的应力,从而最小化或减少显示面板的可能破损。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能够最小化或减少由于在显示装置卷曲时产生的应力而导致的显示面板和后盖之间的分离。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增强的在显示面板和后盖之间的粘附性。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能够最小化或减少当显示面板和后盖与驱动单元紧固时产生的在显示面板和后盖表面之间的弯曲的潜在问题。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最小化当显示装置卷曲时驱动ic的弯曲来减少驱动ic的可能损坏。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刚性增强的侧部以最小化或减少由于施加到显示装置侧部的外部冲击而导致的显示装置的可能破损。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避免或最小化后盖的锐利边缘来最小化用户受伤的风险。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最小化湿气和氧气渗透到显示面板中而具有提高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使显示装置卷曲时显示装置的边缘对对显示装置的后表面的干扰最小化。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引导显示装置,以便在显示装置卷曲时不偏离设计位置。
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特定目的,本公开的优点,即便未在上文示出,也将在下述说明中得到阐述,或者将部分地根据说明而变得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公开的实践而习知。本公开的目的和其它有点可以由在此所书写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目的,如所具现和进行宽泛描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个显示元件布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并且一个或更多个用于驱动所述多个显示元件的布线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后盖,后盖附接到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并且具有多个开口;辊单元,其卷绕或展开后盖和显示面板;以及提升单元,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后盖和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开口与显示面板交叠,并且所述多个开口中的每个开口布置成与相邻行中的开口交错,后盖的尺寸大于显示面板的尺寸,并且后盖的多个边缘中的每个对应于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中的每个,并且突出至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中的每个的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个显示元件布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并且一个或更多个用于驱动所述多个显示元件的布线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后盖,所述后盖支撑显示面板并具有多个开口;壳体单元,其配置为容纳显示面板和后盖;辊单元,其配置为在列方向上卷绕或展开显示面板和后盖;以及提升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显示面板和后盖移动到壳体单元中或壳体单元外,其中所述多个开口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多个开口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后盖的尺寸大于显示面板的尺寸,并且后盖的多个边缘中的每个对应于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中的各个边缘,并且突出到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中的各个边缘的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个显示元件布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并且一个或更多个用于驱动所述多个显示元件的布线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后盖,后盖大于柔性显示面板,并且附接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辊单元,其卷绕或展开后盖和柔性显示面板;以及提升单元,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后盖和显示面板,其中后盖包括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可延展区域,该可延展区域布置在第一支撑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之间并且具有多个开口;柔性显示面板布置在可延展区域中;并且后盖的多个边缘中的而每个突出至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的外部。
示例性实施例的另外的细节和特征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或者可由其习知。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多个开口可以布置在后盖中以提供具有高柔性的后盖。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多个开口可以选择性地布置在后盖的部分中,使得可以提供具有高刚性和高柔性两者的后盖。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当显示装置卷曲时产生的应力可以被减轻,从而可以防止或减少显示面板的可能破损。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可以改进显示面板和后盖之间的粘附性,以防止或最小化在显示面卷曲时在显示面板和后盖之间的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可以保持显示面板和后盖表面的平坦状态而不发生弯曲。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即便显示面板卷绕在辊上,驱动ic也可以保持平坦状态以最小化驱动ic的损坏。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可以避免或最小化后盖的锐利边缘,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后盖侧部的刚性可以增加,以最小化由于外部冲击引起的后盖的变形。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可以密封显示面板的边缘以最小化渗透到显示面板中的湿气和氧气,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可以在显示装置被卷曲或展开的同时引导显示装置不偏离设计位置。
应当理解,前述一般描述和下述对本公开的具体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于所要求的公开内容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了提供对于公开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头杆和显示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5的vi-v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7a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7b是图7a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8a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8b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9a至图9c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头杆和显示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a至图11c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加强区域的宽度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5a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5b是沿图15a的xvb-xvb'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放大截面图;
图18至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放大截面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23是卷绕在辊上的图22的显示单元的截面图;
图24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25是卷绕在辊上的图24的显示单元的截面图;
图2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考本公开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示出与附图中。
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将下文参考附图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得以阐明。然而,本公开可以实现为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于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可以充分全面和完整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理解本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公开仅有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公开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数量等仅仅是示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所示出的细节。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贯穿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的元件。在下述说明中,当对于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具体说明会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重点时,可能省略对于这些已知功能或配置的具体说明。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术语“包括”、“具有”和“包含”时,另一部件可以添加,除非使用了更具有限制性的术语,诸如“仅”。单数形式的术语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有相反的指示。
在解释元件时,元件被解释为包括误差或公差范围,即使并没有提供对于这种误差或公差范围的明确说明。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当两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被描述为例如“上”、“上方”、“下方”和“相邻”时,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部件可以布置在两个部件之间,除非使用了更具限制性的术语,诸如“紧接”或“直接”。例如,当一个元件或层布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第三层或元件可以插置在其间。
尽管词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受这些词语的限制,这些词语仅用于限定特定顺序。这些词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为了便于描述而示出的,并且除非另有说明,本公开不限于所示出的组件的尺寸和厚度。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彼此依附或组合,且可以以技术上的各种方式互相操作和驱动,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的那样。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彼此独立地实施或相互关联地实施。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可卷曲显示装置>
可卷曲显示装置也可以被称为即使显示装置被卷曲也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的一般显示装置相比,可卷曲显示装置可具有更高的柔性。根据是否使用可卷曲显示装置,可卷曲显示装置的形状可以自由变化。具体地,当不使用可卷曲显示装置时,可卷曲显示装置可以卷曲以便以减小的体积被存储。另一方面,当使用可卷曲显示装置时,卷曲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可以被展开以供使用,例如显示图像。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单元dp和壳体单元hp。
显示单元dp是用于向用户显示图像的结构。例如,显示单元dp可以包括显示元件和电路、布线和用于驱动显示元件的组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是可卷曲显示装置100,所以显示单元dp可以被配置为卷绕和展开。例如,显示单元dp可以包括均具有柔性的显示面板和后盖,以被卷绕或展开。下面将参考图5至图7b更详细地描述显示单元dp。
壳体单元hp是可以容纳显示单元dp的盒体。显示单元dp可以被卷绕以被容纳在壳体单元hp中,例如,如图1b所示。显示单元dp可以被展开以被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外部,例如,如图1a所示。
壳体单元hp可以具有开口hpo,使得显示单元dp能够卷绕到壳体单元hp中以及展开到壳体单元hp外。显示单元dp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通过壳体单元hp的开口hpo。
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可以从完全展开状态切换到完全卷绕状态或者从完全卷绕状态切换到完全展开状态。
图1a示出了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在完全展开状态下,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外部。也就是说,为了使用户观看在显示装置100上的图像,显示单元dp可以尽可能地被展开以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外部。当显示单元dp不能进一步展开时,可以将其定义为完全展开状态。
图1b示出了完全卷绕状态下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在完全卷绕状态下,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被容纳在壳体单元hp中并且不能被进一步卷绕。也就是说,当用户不通过显示设备100观看图像时,从外观的角度来看,显示单元dp不被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外部可以是更加有利的。因此,当显示单元dp被卷绕以被容纳在壳体单元hp中时,其可以被定义为完全卷绕状态。此外,当显示单元dp处于完全卷绕状态以被容纳在壳体单元hp中时,显示装置100的体积减小,并且显示装置100可以更加容易携带。
为了将显示单元dp在完全展开状态或完全卷绕状态之间切换,设置卷绕或展开显示单元dp的驱动单元。
<驱动单元>
图2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头杆164和显示单元dp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辊151和显示单元dp的示意性截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图3仅示出了头杆164和显示单元dp,并且图4仅示出了壳体单元hp、辊151和显示单元dp。
首先,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mp包括辊单元150和提升单元160。
辊单元150可以在沿第一方向dr1或第二方向dr2旋转的同时卷绕或展开被连接到辊单元150的显示单元dp。辊单元150可以包括辊151、辊支撑单元152和辊旋转单元153。
辊151是显示单元dp可以卷绕所围绕的构件。辊151可以例如具有圆柱形状。显示单元dp的下边缘可以固定到辊151。当辊151旋转时,通过下边缘固定到辊151的显示单元dp可以卷绕在辊151上。另一方面,当辊151沿相反方向旋转,卷绕在辊151上的显示单元dp可以从辊151展开。
辊支撑单元152可以在辊151的两侧支撑辊151。具体地,辊支撑单元152可以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底板hpf上。辊支撑单元152的上侧可以分别联接到辊151的两端。因此,辊支撑单元152可以支撑辊151以与壳体单元hp的底板hpf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辊151可以可旋转地联接到辊支撑单元152。
辊旋转单元153可使辊151沿第一方向dr1或第二方向dr2旋转。辊旋转单元153可以分别布置在一对辊支撑单元152中。例如,辊旋转单元153可以是将扭矩传递到辊151的旋转电机,但不限于此。
提升单元160可以根据辊单元150的驱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显示单元dp。提升单元160可以包括连杆支撑单元161、连杆单元162、连杆提升单元163、以及头杆164。
连杆支撑单元161可以支撑连杆单元162和连杆提升单元163。具体地,连杆支撑单元161可以支撑在可以垂直方向上移动的连杆单元162和显示单元dp,以便不与壳体单元hp的开口hpo的边界碰撞。连杆支撑单元161可以支撑连杆单元162和显示单元dp,以便仅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而不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
连杆单元162可包括彼此铰接的多个连杆162l。多个连杆162l可以可旋转地彼此铰接,以通过连杆提升单元163而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当连杆单元16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时,多个连杆162l可以旋转以彼此远离或彼此靠近。将参考图4进行其详细描述。
连杆提升单元163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连杆单元162。连杆提升单元163使连杆单元162的多个连杆162l可以旋转为彼此靠近或者使多个连杆162l旋转为彼此远离。连杆提升单元163可以提升或降低连杆单元162以提升或降低连接到连杆单元162的显示单元dp。
在这种情况下,连杆提升单元163可以被驱动为与辊旋转单元153同步,使得辊单元150和提升单元160可以同时操作。例如,当显示单元dp将从完全展开状态切换到完全卷绕状态时,辊单元150可以操作为围绕辊151卷绕显示单元dp。与此同时,提升单元160可以操作为旋转连杆单元162的多个连杆162l以降低显示单元dp。此外,当显示单元dp将从完全卷绕状态切换到完全展开状态时,辊单元150可以操作为从辊151展开显示单元dp。与此同时,提升单元160可以操作为旋转连杆单元162的多个连杆162l以提升显示单元dp。
提升单元160的头杆164可以固定到显示单元dp的最上端。头杆164可以联接到连杆单元162,以根据连杆单元162的多个连杆162l的旋转而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显示单元dp。也就是说,显示单元dp可以通过联接到头杆164和连杆提升单元163的连杆单元162而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如图3所示,头杆164可以布置在显示单元dp的最上端,以覆盖显示单元dp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和后表面的一部分。
头杆164可以包括第一头杆164a和第二头杆164b。第一头杆164a可以覆盖显示单元dp的前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头杆164a可以仅覆盖前表面的与显示单元dp的最上边缘相邻的一部分,以便覆盖显示在显示单元dp的前表面上的图像。
第二头杆164b可以覆盖显示单元dp的后表面的一部分。第二头杆164b可以覆盖后表面的与显示单元dp的最上边缘相邻的部分。然而,在显示单元dp的后表面上没有显示图像的情况下,所以第二头杆164b可以比第一头杆164a与显示单元dp交叠更大的部分。
为了将显示单元dp与第一头杆164a和第二头杆164b紧固,可以在显示单元dp中形成第一紧固孔ah1。螺钉sc可以穿过第一紧固孔ah1以将第一头杆164a、显示单元dp和第二头杆164b紧固在一起。
pem螺母pn可以布置在第二头杆164b中,并且可以联接至提升单元160的两岸单元162。提升单元160的第二头杆164b和连杆单元162可以通过pem螺母pn彼此紧固。因此,当提升单元160的连杆单元16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时,与连杆单元162和第一头杆164a紧固的第二头杆164b以及与第二头杆164b紧固的显示单元dp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一起移动。
虽然在图2中,示出了第一头杆164a和第二头杆164b具有线性形状,但第一头杆164a和第二头杆164b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以各种形式改变。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4来详细描述驱动单元mp的驱动操作。
如图4所示,显示单元dp的下边缘可以联接到辊151。当辊151通过辊旋转单元153(图2)而沿第一方向dr1(即,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显示单元dp可以围绕辊151卷绕,使得显示单元dp的后表面与辊151的表面紧密接触。
另一方面,当辊151通过辊旋转单元153而沿第二方向dr2(即,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被卷绕在辊151上的显示单元dp从辊151可以展开以被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外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00可以包括与上述驱动单元mp具有不同的结构的驱动单元mp。即,只要显示单元dp能够被卷绕和展开,可以修改上述辊单元150和提升单元160的配置,可以省略一些元件,或者可以添加其它元件。
<显示单元>
图5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dp的平面图。图6是沿图5的vi-vi'线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5所示,显示单元dp可以包括后盖110、显示面板120、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
显示面板120是用于例如向用户显示图像的面板。显示面板120可以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元件,驱动显示元件的驱动元件,以及将各种信号传输到显示元件和驱动元件的布线。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20的类型以不同的方式限定显示元件。例如,当显示面板120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元件可以是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例如,当显示面板120是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元件可以是液晶显示元件。在下文中,即使作为示例而描述为显示面板120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20也不限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此外,由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是可卷曲的显示装置,所以显示面板120可以实现为柔性显示面板,以围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展开。
显示面板12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
显示区域aa是在显示面板120中可以显示图像的区域。在显示区域aa中,可以布置多个子像素和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子像素的电路。多个子像素表示配置显示区域aa的最小单元,并且显示元件可以布置在多个子像素当中的每个子像素中。例如,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布置在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中,但是不限于此。此外,用于驱动多个子像素的电路可以包括驱动元件和布线。例如,电路可以由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选通线和数据线形成,但不限于此。
显示单元120的非显示区域na是不显示图像的区域。在非显示区域na中,可以布置各种用于驱动显示区域aa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各种布线和电路。例如,在非显示区域na中,可以布置将信号发送至多个子像素以及显示区域aa的电路的连接线或者诸如选通驱动器ic或数据驱动器ic的驱动ic,但是非显示区域不限于此。
柔性膜130可以是这样的膜:其中,各种组件被布置在具有展延性的基膜上。柔性膜130可以将信号提供至显示区域aa的多个子像素和电路,并且可以电连接至显示面板120。柔性膜130可以被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非显示区域na的一端处,以将电源电压或数据电压提供至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和电路。虽然在图5中示出了四个柔性膜130作为示例,但是柔性膜130的数量可以根据设计而变化,并且并不限于所示出的示例。
诸如栅极驱动器ic或数据驱动器ic的驱动ic可以布置在柔性膜130上。驱动ic可以是对用于显示图像的数据和用于处理数据的驱动信号进行处理的组件。取决于安装方法,驱动ic可以通过玻璃上芯片(cog)、覆晶薄膜(cof)或带载封装(tcp)技术来布置。然而,为了便于描述,可以例如描述为通过覆晶薄膜技术将驱动ic安装在柔性膜130上,但不限于此。
印刷电路板140可以布置在柔性膜130的一端以连接到柔性膜130。印刷电路板140可以是向驱动ic提供信号的组件。印刷电路板140可以将诸如驱动信号或数据信号的各种信号提供给驱动ic。各种组件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40上。例如,时序控制器或电源单元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40上。同时,虽然在图5中示出了一个印刷电路板140作为示例,但是印刷电路板140的数量可以根据设计而变化,并且不限于此。
后盖110可以布置在显示面板120、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的后表面上,以支撑显示面板120、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因此,后盖110的尺寸可以大于显示面板120的尺寸。后盖110可以保护显示单元dp的其他组建不受外部影响。虽然后盖110可以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但是后盖11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具有柔性,以与显示面板120一起被卷绕或展开。例如,后盖110可以由诸如使用不锈钢(sus)或殷钢的钢之类的金属材料或塑料形成。然而,如果后盖110的材料满足诸如热应变量、曲率半径和刚性的物理条件,则材料可以以各种方式改变,并且不限于此。
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20可以包括基板121、缓冲层122、像素单元123、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
作为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20的各种组件的基部构件的基板121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基板121可以由具有柔性的材料形成以允许显示面板120卷绕或展开,并且例如,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pi的塑料材料形成。
缓冲层122可以抑制从基板121的外部渗透的湿气和/或氧扩散。缓冲层122可以由单层或氧化硅siox和氮化硅sinx的双层构成,但不限于此。
像素单元123可以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用于驱动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像素单元123可以在与显示区域aa对应的区域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
阳极可以向有机发光层供应空穴,并且可以由具有高功函数的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阳极可以由氧化锡(to)、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铟锌锡(itzo)形成,但不限于此。
可以从阳极向有机发光层提供空穴,并从阴极向有机发光层提供电子以发射光。根据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的颜色,有机发光层可以由红色有机发光层、绿色有机发光层、蓝色有机发光层或白色有机发光层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当有机发光层是白色有机发光层时,可以额外设置具有各种颜色的滤色器。
阴极可以向有机发光层供应电子,并且可以由具有低功函数的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阴极可以由从诸如镁(mg)、银(ag)和铝(al)的金属及其任何合金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形成,但不限于此。
根据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的发射方向,显示面板120可以是顶部发光型或底部发光型。
对于顶部发光型,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可以被发射到其上形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板121的上部。对于顶部发光型而言,可以在阳极下方形成反射层,以允许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行进到基板121的上部,即,朝向阴极。
对于底部发光型,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可以被发射到其上形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板121的下部。对于底部发光型而言,阳极可以仅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以允许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行进到基板121的下部,并且阴极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形成。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可以被描述为例如底部发光型显示装置,但是不限于此。
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可以布置在像素单元123中。电路可以由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选通线、数据线和电源线形成,但是该电路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00的设计而采用各种其它形式。
封装层124可以布置在像素单元123上并且覆盖像素单元123。封装层124可以紧密密封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层124可以保护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免受湿气、氧气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可以通过交替层叠多个无机层和多个有机层来形成封装层124。例如,无机层可以由诸如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和氧化铝alox的无机材料形成,并且有机层可以由环氧树脂或丙烯酸聚合物形成,但是它们不限于此。
封装基板125可以布置在封装层124上。封装基板125可以与封装层124一起保护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基板125可以保护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免受湿气、氧气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封装基板125可以由具有高耐腐蚀性并且可以易于以箔或薄膜的形式加工的金属材料(诸如铝(al),镍(ni),铬(cr)以及铁(fe)和镍的合金材料)形成。因此,如果封装基板125由金属材料形成,封装基板125可以实现为超薄膜并且具有对于外部冲击和刮擦的高抵抗力。
第一粘合层ad1可以布置在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之间。第一粘合层ad1可以将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彼此结合。第一粘合层ad1可以由具有粘附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是热固性或天然固化粘合剂。例如,第一粘合层ad1可以由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压敏粘合剂(psa)形成,但不限于此。
同时,第一粘合层ad1可以设置为包围封装层124和像素单元123。也就是说,像素单元123可以由缓冲层122和封装层124密封并且封装层124和像素单元123可以由缓冲层122和第一粘合层ad1密封。第一粘合层ad1可以与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一起保护像素单元123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免受湿气、氧气和外部冲击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粘合层ad1可以进一步包括吸收剂。吸收剂可以是具有吸湿性的颗粒,并且可以吸收来自外部的湿气和氧气,以最小化像素单元123中湿气和氧气的渗透。
后盖110可以布置在封装基板125上。后盖110可以布置为与显示面板120的封装基板125接触,以保护显示面板120。为了保护显示面板120,后盖110可以由刚性的金属或塑料材料形成。
后盖110可包括多个开口111。多个开口111可允许后盖110具有柔性。多个开口111可以柔性地变形并且允许后盖110与显示面板120一起围绕辊151卷绕或者从辊151展开。将在下文参考图7a和图7b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第二粘合层ad2可以布置在封装基板125和后盖110之间。第二粘合层ad2可以将封装基板125和后盖110彼此结合。第二粘合层ad2可以由具有粘附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是热固性或天然固化粘合剂。例如,第二粘合层ad2可以由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压敏粘合剂(psa)形成,但不限于此。
尽管在图6中,示出为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没有由第二粘合层ad2填充,但第二粘合层ad2可以填充在多个开口111的一些或全部中。如果第二粘合剂ad2填充在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内,则增加了第二粘合层ad2和后盖1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防止或减少分离现象。
尽管未在图6中示出,但半透明膜可以进一步布置在基板121的外表面上(即,图6所示的基板121的下表面)。半透明膜可以执行保护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或观看表面或最小化入射到显示面板120上的外部光的反射的功能。例如,半透明膜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抗反射膜、偏振膜和透射率可控膜当中的至少一种膜,但不限于此。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7a和图7b更详细地描述后盖110。
<示例性后盖的具体配置>
图7a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图7b是图7a的区域a的放大图。
如图7a所示,后盖110可以包括支撑区域pa和可延展(malleable)区域ma。更具体地,后盖110可以包括后盖110的最上端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后盖110的最下端的第二支撑区域pa2,以及在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之间的可延展区域ma。
后盖1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可以是后盖110的最上部区域,并且可以与头杆164紧固。第一支撑区域pa1可以包括第一紧固孔ah1以与头杆164紧固。如参考图3所详细描述的那样,螺钉sc可以设置为穿过头杆164和第一紧固孔ah1从而成将头杆164与后盖1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紧固。如果第一支撑区域pa1与头杆164紧固,当与头杆164紧固的连杆单元162提升或降低时,后盖110也可以与附接至后盖110的显示面板120一起提升或降低。虽然图7a示出了例如五个第一紧固孔ah1,但第一紧固孔ah1的数量不限于此。此外,尽管图7a中示出为使用第一紧固孔ah1来紧固后盖110与头杆164,但不限于此。后盖110和头杆164可以彼此紧固而不使用另外的紧固孔。
后盖1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是后盖110的最下部区域,并且可以与辊151紧固。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包括第二紧固孔ah2,以与辊151紧固。例如,螺钉sc可以设置为穿过辊151和第二紧固孔ah2以将辊151与后盖1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彼此紧固。如果第二支撑区域pa2与辊151紧固,后盖110可以通过辊151的旋转而围绕辊151卷绕上或从辊151展开。虽然图7a中示出了例如两个第二紧固孔ah2,但第二紧固孔ah2的数量不限于此。
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可以是与显示面板120一起围绕辊151卷绕或从辊151展开的区域。在显示单元dp的其他组件中,可延展区域ma可以至少与显示面板120交叠。
多个开口111可以布置在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中。当显示单元dp卷绕或展开时,多个开口111可能会由于施加到显示单元dp的应力而变形。具体地,当显示单元dp卷绕或展开时,随着多个开口111收缩或扩展,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可能会变形。此外,随着多个开口111收缩或扩展,布置在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上的显示面板120的滑动现象可以被最小化,使得施加到显示面板120的应力可以最小化。
当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卷绕时,由于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的曲率半径的差异,可能引起围绕辊151卷绕的显示面板120的长度与围绕辊151卷绕的后盖110的长度之间的差异。例如,当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围绕辊151卷绕时,后盖110围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长度可能与显示面板120围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长度不同。也就是说,由于相对于辊151,显示面板120布置在后盖110的外侧,因此显示面板120围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长度可能大于后盖110围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长度。如上所述,在卷绕显示单元dp时由于各个曲率半径的差异导致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卷绕长度可以彼此不同,并且附接到后盖110的显示面板120可能会滑动从而从其原始位置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120由于卷绕引起的应力和曲率半径的差异而从后盖110滑动的现象可以被定义为滑动现象。当滑动现象过度增加时,显示面板120可能从后盖110脱离,或者可能引起诸如裂缝的故障。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即使当显示单元dp卷绕或展开,并且应力施加到显示单元dp时,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也可以柔性变形以减轻被施加到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应力。例如,当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围绕辊151卷绕时,可能会施加在垂直方向上使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变形的应力。在这种情况下,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可以在后盖110的垂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后盖110的长度可以柔性变形。因此,在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卷绕过程中由于各个曲率半径的差异所引起的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各个长度差异可以通过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而得到补偿。此外,在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卷绕过程中,多个开口111可以变形,使得从后盖110施加到显示面板120的应力也可以得到减轻。
如图7a和图7b所示,多个开口111可以与相邻行中的多个开口111交错。例如,布置在一行中的多个开口111可以与被布置在与该行相邻的行中的多个开口111交错。具体地,布置在奇数行中的多个开口111的各个中心可以与布置在偶数行中的多个开口111的各个中心交错。例如,布置在奇数行中的多个开口111的各个中心可以以开口111在行方向上的宽度111wr的一半而与布置在偶数行中的多个开口111的各个中心发生交错。然而,图7a中所示的多个开口111的布置仅是示例,而并不限于此。
由于开口111是交错的,因此中心在列方向上对齐两个相邻开口111之间的距离111wb(参见例如图7b)可以最小化。具体地,在可延展区域ma中中心在列方向上对齐的开口111之间的区域可以具有相对高的刚性。当后盖110卷绕时,后盖110将沿列方向弯曲。因此,随着中心在列中对齐的两个相邻开口111之间的距离111wb增加,可能更加难以使后盖110在列方向上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开口111在行与行之间交错,所以与开口不发生交错的配置相比,中心在列方向上对齐两个相邻开口111之间的距离111wb可以减小或最小化,并且开口111之间的区域也可以减小或最小化。因此,中心在列方向上对齐的两个相邻开口111之间的距离111wb可以减小,并且可延展区域ma在列方向上可以由更多的开口111填充,从而减小或去除了没有开口111的区域。因此,由于在列方向上在多个开口111之间的刚性区域的距离111wb被减小或最小化,所以可以在不干扰后盖110的卷绕或展开的情况下提高后盖110的总体刚性。
如图7b所示,多个开口111的在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111wr可以大于在列方向上的最大宽度111wc。也就是说,如图7b所示,多个开口111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111wr可以大于多个开口111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111wc。
随着多个开口111在行方向上的宽度111wr增加,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可以更加柔性地变形。具体地,当卷绕后盖110时,后盖110可以在后盖110的列方向上弯曲,并且应力可能被施加以使得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多个开口111在行方向上的宽度111wr增加,当多个开口111沿列方向拉伸时,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的宽度111wc可以增加。此外,随着多个开口111沿列方向延伸,可以减轻被施加到可延展区域ma的应力。因此,通过增加多个开口111在行方向上的宽度111wr,可以更加容易地卷绕或展开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并且可以减轻被施加到可延展区域ma的应力。
多个开口111的在列方向上的宽度111wc越大,越容易形成多个开口111。但是,当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的宽度111wc增加时,在可延展区域ma中多个开口111的开口率可以增加。当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的宽度111wc增加时,附接到可延展区域ma的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接触区域可能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的交叠区域,也即后盖110和第二粘合层ad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后盖110和第二粘合层ad2可能会分离。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的宽度111wc来控制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粘附性,使得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不发生分离。此外,通过调整多个开口111在行方向上的宽度111wr,可以将后盖110设计成具有高柔性。
在这种情况下,与可延展区域ma中相对,在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中没有形成开口111。也即,在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中,分别形成第一紧固孔ah1和第二紧固孔ah2,但是没有形成诸如在可延展区域ma中形成的开口的多个开口111。此外,第一紧固孔ah1和第二紧固孔ah2可以具有与多个开口111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将分别固定到头杆164和辊151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比可延展区域ma更具刚性。具体地,由于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具有更高的刚性,所以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更加牢固地固定到头杆164和辊151。因此,显示单元dp可以根据驱动单元mp的操作,而固定到驱动单元mp的辊151和头杆164,从而移入和移出壳体单元hp。
在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其中形成有多个开口111的后盖110可以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上,以支撑和保护显示面板120。后盖110可以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形成以具有刚性。多个开口111可以形成在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中,其中显示面板120布置成增强后盖110的柔性。因此,在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布置在壳体单元hp外部的完全展开状态下,由刚性材料形成为具有高刚性的后盖110可以支撑显示面板120平坦地伸开。相反,在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单元dp容纳在壳体单元hp中的完全卷绕状态下,由于多个开口111而具有高柔性的后盖110可以与待容纳的显示面板120一起卷绕在辊151上。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可以调整多个开口111在行方向上的宽度111wr,使得后盖110具有更高的柔性,从而减轻在后盖110卷绕时所施加的应力。具体地,当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卷绕在辊上时,后盖110可以在列方向上弯曲,并且应力可以被施加,以使得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延伸。多个开口111可以形成为在行方向上具有大的宽度111wr,使得当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卷绕在辊151上时,多个开口111可以容易地在列方向上拉伸,从而减轻施加到后盖110的应力。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可以调整多个开口111在行方向上的宽度111wr,以增强后盖110的柔性,并且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可以容易地卷绕在辊151上。另外,多个开口111可以在列方向上扩展,以减轻被施加到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的应力,从而可以减少或防止显示面板120的破损。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可以调整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的宽度111wc以调整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具体地,显示面板120可以附接到后盖110的可延展区域ma。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可延展区域ma中的多个开口111的开口率越大,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因此,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粘附性可能减小。然而,在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后盖110的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的宽度111wc可以形成为较小,以减小多个开口的开口率并增加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所以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10之间的粘附性可以增强。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可以调整多个开口111在列方向上的宽度111wc以确保后盖11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预定水平或更高水平的粘附性,从而防止或减小后盖110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分离可能。
<后盖的多个可延展区域和多个支撑区域>
图8a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图8b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图9a至图9c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后盖810和辊851的形状不同,但是根据图8a至图9c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组件与图1至图7b的显示装置100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此外,为了便于描述,在图9a至图9c中,仅示出了壳体单元hp,辊851,柔性膜130,印刷电路板140和后盖810。
首先,如图8a和图8b所示,后盖810可以包括多个支撑区域pa和多个可延展区域ma。在多个支撑区域pa中,没有布置多个开口111。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布置有多个开口111。具体地,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第三支撑区域pa3、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第四支撑区域pa4、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从后盖810的最上端到最下端顺序地布置。
如上面参考图1至图7b详细描述的那样,第一支撑区域pa1可以是后盖810的最上部区域。第一支撑区域pa1是可以经由设置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的第一紧固孔ah1而与头杆164紧固的区域。螺钉sc可以穿过的第一紧固孔ah1以紧固第一支撑区域pa1和头杆164。
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以是从第一支撑区域pa1延伸向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以抑制由于头杆164和第一支撑区域pa1彼此紧固而使后盖810的表面弯曲的褶皱现象扩展到后盖810的整个表面。
具体地,当第一支撑区域pa1和头杆164彼此紧固时,来自螺钉sc的应力可能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部分上。此外,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部分与第一支撑区域pa1的未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其余部分之间可能存在应力差异,使得后盖810的表面可能弯曲。然而,由于多个开口111布置在从第一支撑区域pa1延伸的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中,因此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以比第一支撑区域pa1具有相对更高的柔性。因此,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以柔性变形以减轻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第一紧固孔ah1上的应力。因此,即使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可能产生褶皱现象,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也可以抑制褶皱现象传播到后盖810的整个表面。
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是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延伸向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第三支撑区域pa3是显示面板120可以附接到的区域。具体地,显示面板120的上端的一部分可以附接到第三支撑区域pa3。
当后盖810完全卷绕时,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是布置在壳体单元hp中但不卷绕在辊851上的区域。例如,在完全卷绕状态下,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可以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开口hpo中,并且后盖8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p3、第四支撑区域pa4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卷绕在辊851上。在卷绕在辊851上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和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开口hpo中的第一支撑区域pa1之间布置的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以保持平坦状态。因此,即使在完全卷绕状态下,第三支撑区域pa3也可以在壳体单元hp中保持平坦状态而不卷绕在辊851上或从其展开,从而可以不需要通过形成多个开口111来确保第三支撑区域pa3的柔性。
因此,由于多个开口111没有形成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所以可以增强第三支撑区域pa3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具体地,可以增加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二粘合层ad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强粘附性。因此,可以增强第三支撑区域pa3、第二粘合层ad2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从而可以使显示面板120和第三支撑区域pa3牢固地固定至彼此。因此,可以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增强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另外,当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卷绕时,可以最小化或防止由于所造成的应力而导致的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的分离。
此外,由于多个开口111没有形成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因此可以增强后盖810的第三支撑区域pa3中的刚性。多个开口111可以针对应力而柔性地扩展或收缩并且增强后盖810的柔性。然而,用于增强柔性的多个开口111没有布置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并且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由刚性材料形成,使得第三支撑区域pa3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相比可以具有更高的刚性。因此,具有增强的刚性的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保护显示面板120免受外部冲击,并且保持显示面板120是平坦的。
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是从第三支撑区域pa3延伸向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第二可延展区域ma2是其中可以布置有多个开口111并且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区域。具体地,除了显示面板120的附接到第三支撑区域pa3的部分之外的显示面板120的其余部分可以附接到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因此,显示面板120可以附接到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
当显示单元dpa卷绕在辊851上(参见例如图9a至图9c)使得显示单元dpa容纳在壳体单元hp中时,后盖8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以及显示面板120的下端部分和附接到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部分可以卷绕在辊851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后盖8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可以形成多个开口111,使得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具有高的柔性并且可以容易地与显示面板120一起卷绕在辊851上。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与上文参考图1至图7b描述的可延展区域ma执行基本相同的功能。
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是从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延伸向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120的一端的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可以附接到第四支撑区域pa4。
为了保护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允许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以平面形状而不是弯曲形状卷绕在辊851上。此外,辊851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具有与第四支撑区域pa4对应的平面形状。下面将参考图9a至图9c提供对于该示例性配置的详细描述。
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可以是从第四支撑区域pa4延伸向后盖810的下侧的区域。多个开口111可以布置在第三可延展区域ma3中。在展开时,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可以延伸以使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区域aa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外部。例如,当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完全展开时,后盖810的连接到辊851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到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所附接至的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保持布置在壳体单元hp中。当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完全展开时,显示面板120所附接至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和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布置在壳体单元hp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固定到辊851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的组合长度小于从第二支撑区域pa2到壳体单元hp的开口hpo的长度,则显示面板120所附接至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一部分可以保持布置在壳体单元hp中。如果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区域aa的下端的一部分布置在壳体单元hp中,则可能难以观看所显示的图像。因此,固定到辊851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的组合长度可以被设计成至少等于从固定到辊851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到壳体单元hp的开口hpo的长度。
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从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延伸到向盖810的下侧。如上文参考图1至图7b详细描述的那样,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是后盖810的最下部区域。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经由第二紧固孔ah2而与辊851紧固。
图9a是后盖810从辊851完全展开的状态下的截面图。图9b是在后盖8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卷绕在辊851卷上的状态下的截面图。图9c是在后盖8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第四支撑区域pa4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卷绕在辊851上的状态下的截面图。
如图9a所示,辊851可以大体上是圆柱形的,但是其一部分可以是平的。也就是说,辊851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平坦的,并且外周表面的其余部分可以形成为曲面的。
第二支撑区域pa2可以与辊851的平坦部分紧固。当后盖810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除了与辊851紧固的第二支撑区域pa2之外,后盖810的从第二支撑区域pa2延伸的其余部分可以是平坦的。
盖单元cp可以进一步布置在第三支撑区域pa3中的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盖单元cp可以布置成覆盖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并可以形成为具有凸起形状。盖单元cp可以保护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并且可以由诸如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但是不限于此。
如上文参考图8a和图8b详细描述的那样,当后盖810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后盖810的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布置在壳体单元hp中,并且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布置在壳体单元hp外部。
接下来,如图9b所示,后盖8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卷绕在辊851上,并且从第四支撑区域pa4延伸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展开。
第二支撑区域pa2和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布置在辊851的平坦部分上,并且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布置在曲面部分上。
印刷电路板140和柔性膜130所附接至的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卷绕到辊851的平坦部分上,使得第四支撑区域pa4、印刷电路板140和柔性膜130保持平坦而不弯曲。因此,无论显示单元dpa是卷绕还是展开,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可以总是保持平坦状态,从而防止或减小由于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被弯曲所可能导致的损坏。
接下来,如图9c所示,除了卷绕在辊851上的后盖8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和第四支撑区域pa4外,还可以将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一部分卷绕在辊851上。
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一部分可以卷绕为与辊851的曲面部分交叠。也就是说,可以在卷绕在辊851的曲面部分中的第三可延展区域ma3上卷绕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所述部分,并且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所述部分可以沿着辊851的曲面形状弯曲。
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另一部分可以卷绕为与辊851的平坦部分交叠。可以在卷绕在辊851的平坦部分中的第二支撑区域pa2和第四支撑区域pa4上卷绕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该部分,并且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该部分可以如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卷绕在第三可延展区域ma3上的部分那样弯曲。
具体地,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卷绕在辊851上,以覆盖第四支撑区域pa4。在这种情况下,盖单元cp可以布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和第四支撑区域pa4之间。因此,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被卷绕为覆盖第四支撑区域pa4的盖单元cp并且可以沿着盖单元cp的形状弯曲。盖单元cp可以具有曲面表面,使得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也可以沿着曲面表面弯曲。具体地,盖单元cp的上表面的曲面形状可以具有与辊851对应的曲面形状,使得卷绕在辊851上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截面可以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形状。
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可以最小化由于第一支撑区域pa1和头杆164的紧固而引起的褶皱现象。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第一紧固孔ah1,并且可以与头杆164紧固。螺钉sc可以穿过第一支撑区域pa1的第一紧固孔ah1以与头杆164紧固。应力可以集中在第一紧固孔ah1上或其周围。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部分与第一支撑区域pa1的未形成第一紧固孔ah1的其余部分之间可能存在应力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其中第一支撑区域pa1的表面可能弯曲的褶皱现象。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形成有多个开口111的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以布置在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的下端,以防止或抑制可能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产生的褶皱现象扩展到后盖810的整个表面。也即,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具有布置在其中的多个开口111,使得其比第一支撑区域pa1具有更高的柔性。因此,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中的多个开口111可以柔性变形以减轻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第一紧固孔ah1上的应力。因此,可以使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产生的褶皱现象到后盖810的其余区域的传播最小化。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可以通过第三支撑区域pa3增强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具体地,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始终保持平坦状态,而不管后盖810处于完全卷绕状态还是完全展开状态。因此,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是不卷绕在辊851上的区域,并且可以不需要包括多个开口111以确保柔性。在其上没有形成开口111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第三支撑区域pa3与第二粘合层ad2的接触区域,并且可以增强与第二粘合层ad2的粘附性。如果第二粘合层ad2和后盖810之间的粘附性弱,则当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卷绕时,后盖810和显示面板120可能由于滑动现象而滑动,并且后盖810可能与显示面板120分离。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多个开口111没有形成在可以始终保持平坦状态的第三支撑区域pa3中,使得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二粘合层ad2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粘附性可以增强。由于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第二粘合层ad2之间的粘附性增强,所以第三支撑区域pa3和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粘附性也得到增强。因此,由于施加的应力(例如,在显示面板120和后盖810被卷绕时)所导致的过度滑动以及所造成的显示面板120和后盖810的分离可以得到防止或最小化。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当显示单元dpa完全展开时,由于第三支撑区域pa3,后盖810可以保持平坦状态,并且可以确保刚性。也就是说,当显示单元dpa完全展开时,第三支撑区域pa3允许显示面板120保持平坦状态。第三支撑区域pa3与其中形成有多个开口111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相比可以具有高刚性。因此,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允许显示面板120在完全展开状态下保持平坦状态。此外,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具有抵抗来自显示单元dpa外部的冲击的高抗冲击性,以保护后盖810和附接到后盖810的显示面板120。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始终保持平坦状态,以防止或最小化对于附接到第四支撑区域pa4的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的任何损坏。第四支撑区域pa4是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可以附接到的并且可以始终保持平坦状态的区域。因此,由于第四支撑区域pa4保持平坦状态,与第三支撑区域pa3相同,不需要在其中形成多个开口111。具体地,当后盖810卷绕在辊851上时,后盖810可以在沿着辊851的形状弯曲的同时被卷绕。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辊851的将由第四支撑区域pa4卷绕的部分可以形成为平坦的,使得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平坦地卷绕在辊851上。即使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卷绕在辊851上,第四支撑区域pa4可以始终保持平坦状态,使得附接到第四支撑区域pa4的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也可以保持平坦状态。例如,当显示单元dpa完全展开时,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可以由于具有高刚性的第四支撑区域pa4而保持平坦状态。另一方面,当显示单元dpa完全卷绕时,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可以位于辊851的平坦部分中以保持平坦状态。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不会反复弯曲,从而可以最小化柔性膜130和印刷电路板140的损坏。
<“倒l”形头杆>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头杆和显示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装置的头杆1064的形状可能与上述文所述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头杆的形状不同,但是图10的示例性显示装置的其他组件可以与图8a至图9c的示例性显示装置的组件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10所示,头杆1064可以布置在显示单元dpa的最上端,以包围显示单元dpa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和后表面的一部分。头杆1064可以部分地弯曲为具有“倒l”的形状。
头杆1064可以包括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第一头杆1064a可以覆盖显示单元dpa的前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头杆1064a可以布置在显示单元dpa的前表面上,以覆盖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第一头杆1064a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部分可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头杆1064a的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交叠的其余部分可以在与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一头杆1064a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部分和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交叠的其余部分可以形成大约90度的角度,并且具有“倒l”形状。因此,后盖810的与第一头杆1064a交叠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也可以弯曲为具有“倒l”的形状。尽管第一头杆1064a被示出为(例如在图10中)覆盖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但根据设计,第一头杆1064a还可以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延伸以覆盖第三支撑区域pa3,但不限于这些示例。
第二头杆1064b可以覆盖显示单元dpa的后表面。第二头杆1064b可以布置在显示单元dpa中,以覆盖后盖8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的一部分。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一部分可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交叠的其余部分可以在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部分以及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交叠的其余部分可以形成大约90度的角度,并且具有“倒l”形状。因此,后盖810的与第二头杆1064b交叠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也可以弯曲为具有“倒l”形状。
因此,在头杆1064弯曲为具有“倒l”形状的情况下,可以减轻褶皱现象。具体地,在第一支撑区域pa1和头杆1064彼此紧固的情况下,来自螺钉sc的应力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形成有第一紧固孔ah1的部分上。因此,由于所产生的应力,可能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产生褶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以与部分弯曲的头杆1064紧固,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也可以与头杆1064一样弯曲成具有“倒l”形状。因此,可以减轻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的第一紧固孔ah1上的应力,从而防止或最小化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产生的皱折现象传播到后盖810的整个表面。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头杆1064可以包括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可以部分地弯曲以具有“倒l”形状。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支撑区域pa1交叠的部分可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的与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交叠的其余部分可以在与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由于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的所述部分和所述其余部分沿不同方向延伸,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可具有“倒l”形状。后盖810的布置在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之间的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也可以弯曲成具有与第一头杆1064a和第二头杆1064b的形状相对应的“倒l”形状。因此,在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弯曲的情况下,可以减轻集中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的第一紧固孔ah1上的应力。因此,第一支撑区域pa1和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可以在“倒l”形状的头杆1064中弯曲,并且在第一支撑区域pa1中产生的任何褶皱现象到后盖810的其余区域的传播可以被最小化。
<后盖的多个开口的各种形状>
图11a至图11c是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形状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状不同,但是图11a至图11c的示例性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其他构造与图8a至图9c的示例性后盖810基本相同,所以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11a所示,多个开口1111a可以布置在后盖1110a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多个开口1111a可以具有椭圆形状。具体地,多个开口1111a可以形成为具有椭圆形状,所述椭圆形状在具有在行方向上的长轴和在列方向上的短轴。
如图11b所示,多个开口1111b可以布置在后盖1110b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多个开口1111b可以具有丝带(ribbon)形状。具体地,多个开口1111b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从多个开口1111b的两端到多个开口1111b的中心减小。因此,多个开口1111b可以具有丝带状的形状。
如图11c所示,多个开口1111c可以布置在后盖1110c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多个开口1111c可以具有哑铃形状。具体地,多个开口1111c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朝向多个开口1111c的中心减小。距多个开口1111c的中心越远,多个开口1111c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开口1111c的行方向上的两端的形状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多个开口1111c可以具有哑铃形状。
图11a至图11c示出了具有椭圆形形状、丝带形状和哑铃形状的多个示例性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然而,如果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则开口的形状不限于这些特定的示例。例如,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以被设计成具有各种其它形状,诸如矩形形状或菱形形状。
尽管图11a至图11c示出了在图8b所示的示例性后盖810的构造中的多个示例性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各种形状,但是图11a至图11c的多个示例性开口1111a、1111b和1111c也可以应用于图7a所示的示例性后盖110,并且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此外,尽管图11a至图11c示出了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示例性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具有各自相同的形状,但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各自的形状可以变化,以最小化施加到显示面板120的应力并且使后盖1110a、1110b和1110c柔性变形。具体地,由于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形成在后盖1110a、1110b和1110c中,当后盖1110a、1110b和1110c卷绕或展开时,后盖1110a、1110b和1110c可以柔性变形。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以柔性变形,使得在卷绕后盖1110a、1110b和1110c时产生的应力可以被分散,并且施加到被布置在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的显示面板120的应力也可以最小化。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以形成为使得其边界在行方向上彼此不平行以分散应力。具体地,当后盖1110a、1110b和1110c沿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列方向卷绕时,应力可能在垂直延伸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方向(也即,在列方向上)施加。应力可以集中在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沿平行于行方向的方向延伸的边界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在行方向上的边界不平行于行方向,也即,如果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的边界在与行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则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在边界中的法线方向可以被定义为各种方向,并且应力也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分散。
例如,如果多个开口1111a如在图11a的示例性后盖1110a中那样具有椭圆形状时,多个开口1111a的边界相对于行方向具有曲面表面。因此,当应力施加到具有椭圆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a时,应力可以沿着作为多个开口1111a的边界的曲面的法线方向而在各个方向上分散。
接下来,如果多个开口1111b如在图11b的示例性后盖1110b中那样具有丝带形状,则多个开口1111b在行方向上的边界具有倾斜表面。因此,当应力施加到具有丝带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b时,应力可以沿着作为多个开口1111b的边界的倾斜表面分散。
最后,如果多个开口1111c如在图11c的示例性后盖1110c中那样具有哑铃形状时,多个开口1111c在行方向上的边界具有曲面表面。因此,当应力施加到具有哑铃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c时,应力可以沿着作为多个开口1111c的边界的曲面表面的法线方向分散。如果多个开口1111c的两端相对窄且成角度时,应力可集中在多个开口1111c的两端。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哑铃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c可以形成为使得两端具有曲面表面,并且与多个开口1111c的中间部分相比,多个开口1111c的两端可以在列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宽度。因此,在具有哑铃形状的多个开口1111c中,列方向上的两端的宽度可以形成为相对大并且具有曲面表面,使得在多个开口1111c的两端上的应力集中可以最小化。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110a、1110b和1110c的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可以形成为使得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在行方向上的边界不与行方向平行。因此,可以分散在卷绕后盖1110a、1110b和1110c时被施加而在列方向上使多个开口1111a、1111b和1111c扩展的应力。
<用于加强后盖刚性的加强区域>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除了添加边缘加强区域era之外,图12的示例性后盖1210的其他构造可以基本上与图8a至图9c的示例性后盖810的构造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12所示,在后盖1210中,边缘加强区域era可以布置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中。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多个开口111a可以比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的多个开口111具有更小的在列方向上的宽度。边缘加强区域era可以比多个可延展区域ma具有更高的刚性。因此,边缘加强区域era可以布置在后盖1210中,使得可以增强后盖1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的刚性。
布置在边缘加强区域era中的多个开口111a可以形成为从在布置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的多个开口111当中最接近于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多个开口111延伸。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多个开口111a可以比可延展区域ma的多个开口111具有更小的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因此,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开口率可以低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开口率。因此,可以在边缘加强区域era中进一步增强后盖1210的刚性。
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后盖1210中,边缘加强区域era可以具有比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开口率低的开口率。边缘加强区域era分别布置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以增强后盖1210侧部的刚性。在布置在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边缘加强区域era中布置的多个开口111a可以比多个可延展区域ma中的多个开口111具有更小的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因此,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开口率可以低于多个可延展区域ma的开口率,并且可以增强边缘加强区域era的刚性。因此,边缘加强区域era可以增强后盖1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的刚性,由此有助于即使在外部冲击被施加至后盖1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时也保持后盖1210平坦而不发生弯曲。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边缘加强区域era可以布置在后盖1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以增强后盖1210的总体刚性并保护显示面板120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除了添加多个加强区域ra之外,图13的示例性后盖1310的其他构造可以基本上与图8a至图9c的示例性后盖810的构造相同。所以,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13所示,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设置在后盖13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中彼此间隔开。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沿行方向延伸,也即,在多个开口1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在列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多个开口111可以布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除了多个加强区域ra之外的其余区域中。也就是说,多个开口111可以布置在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多个开口111可以布置在多个加强区域ra当中与第三支撑区域pa3最接近的加强区域ra和第三支撑区域pa3之间。多个开口111还可以布置在多个加强区域ra当中与第四支撑区域pa4最接近的加强区域ra和第四支撑区域pa4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可以小于第二宽度w2,第二宽度w2是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在列方向上的距离。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是未布置多个开口111、并且比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布置有多个开口111的部分具有更高的刚性的区域。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越大,后盖1310的刚性越高。另一方面,在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布置有多个开口111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部分可以比多个加强区域ra具有更高的柔性。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第二宽度w2越大,后盖1310的柔性越高,使得后盖1310可以更容易地卷绕或展开。总之,第一宽度w1越大,后盖1310的刚性越高并且柔性越低。此外,第二宽度w2越大,后盖1310的柔性越高并且刚性越低。
然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是这样的部分:显示面板120的中间部分或下端部分附接至该部分,并且该部分卷绕在辊851上或从辊851展开以布置在壳体单元hp内部或外部。因此,为了更容易地绕辊851卷绕或展开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第二宽度w2可以形成为大于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中的第一宽度w1,以确保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柔性。此外,由于多个加强区域ra还可以布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因此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刚性可以增强。同时,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可以形成为小于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第二宽度w2,以确保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柔性。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后盖1310中,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布置在后盖13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以同时确保后盖1310的柔性和刚性。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布置在后盖13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是未布置多个开口111的区域。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比其中布置有多个开口111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具有更高的刚性。此外,多个开口111可以布置在第三支撑区域pa3和相邻的加强区域ra之间,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以及第四支撑区域pa4和相邻的加强区域ra之间。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布置有多个开口111的部分可以具有高柔性。第二可延展区域ma2是可以卷绕在辊851上或从辊851展开的区域,从而可能需要确保预定水平的柔性。因此,具有低柔性的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可以形成为小于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布置有多个开口111的区域的在列方向上的第二宽度w2,以增强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柔性。此外,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布置具有高刚性的多个加强区域ra,使得第二可延展区域ma2的刚性也可以增强。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后盖1310中,多个加强区域ra布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以增强后盖1310的刚性并保护后盖1310和显示面板120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此外,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可以形成为小于多个加强区域ra之间的第二宽度w2,以确保后盖1310的柔性。
如果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过度增加,则多个加强区域ra可能干扰后盖1310绕辊851的卷绕或展开,并且可能使显示面板120破裂。具体地,即使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卷绕在辊851上,其柔性可能低于其他可延展区域ma2的其它部分或其它可延展区域ma的柔性,从而多个加强区域ra可能更加难以沿着辊851的形状而柔性变形。因此,可能存在多个加强区域ra的可弯曲程度的限制。此外,如果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过度增加,则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角可能与多个加强区域ra上的显示面板120干扰,并且可能使显示面板120破裂。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上的第一宽度w1可以基于辊851的半径以及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310各自的厚度而适当地确定。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4描述多个加强区域ra的宽度的设计。
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加强区域的宽度的示意性截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4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辊851、显示面板120、第二粘合层ad2和后盖1310。此外,为了进行描述的目的,假设显示面板120、第二粘合层ad2和后盖1310的截面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后盖1310、第二粘合层ad2和显示面板120被组装为顺序地布置在辊851的外周表面上。
如图14所示,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可以基于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a确定。
这里,从辊851的中心到辊851的外周表面的直线长度可以被定义为辊851的半径r。此外,从辊851的中心到卷绕在辊851上的第二粘合层ad2的外周表面的直线长度可以定义为第一长度ln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长度ln1可以通过将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和通过将压缩率a乘以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而获得的值相加来计算。此外,从辊851的中心到卷绕在辊851上的后盖1310的外周表面的直线长度可以被定义为第二长度ln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将辊851的半径r和后盖1310的厚度t1相加来计算第二长度ln2。
接下来,可以基于第一长度ln1和第二长度ln2计算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可以通过以下等式1计算。
加强区域的最大宽度=2x[√{(ln1)2-(ln2)2}]=2x[√{(r t1 t2xa)2-(r t1)2}]……[等式1]
基于等式1,可以通过将从第一长度ln1的平方减去第二长度ln2的平方而获得的值的平方根加倍来获得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
在后盖1310已围绕辊851卷绕一次的情况下,可以限定不同的辊851的半径r以确定在后盖1310的围绕辊851卷绕第二圈的部分中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在这种情况下,辊851的半径r可以被定义为后盖1310卷绕第二圈所围绕的整个构件的半径。例如,在等式1中,辊851的半径r可以不同地被定义为通过将辊851的半径r和后盖1310的厚度t1相加而获得的值,以计算在后盖1310的围绕辊851卷绕第二圈的部分中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
当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超过由等式1计算的值时,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角可能与第二粘合层ad2上的显示面板120相干扰。具体地,由于多个加强区域ra可能比多个可延展区域ma具有更低的柔性,所以多个加强区域ra可能不与多个可延展区域ma以相似的方式沿着辊851的形状柔性地弯曲,并且可能在可弯曲到何种程度方面存在限制。如果多个加强区域ra的宽度过大,则当后盖1310卷绕在辊851上时,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角可能不会沿着辊851的形状弯曲,而是可能从辊851的外周表面突出向第二粘合层ad2和显示面板120。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角可能向第二粘合层ad2和显示面板120施加过量应力,使得显示面板120可能被损坏。此外,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角可能穿透第二粘合层ad2以与显示面板120直接接触,从而可能损坏显示面板120。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为了确保后盖1310的刚性,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布置在后盖1310中。此外,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可以考虑到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a来设计。首先,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是未布置多个开口111的区域,并且比可延展区域ma具有更高的刚性。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以恒定间隔布置在可延展区域ma中(例如,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以增强可延展区域ma中的后盖1310的刚性,并稳定地支撑和保护显示面板120。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可被设计为使得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角不会干扰显示面板120。具体地,可以考虑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a”来设计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由于多个加强区域ra由于高刚性而具有低柔性,因此当后盖1310卷绕在辊851上时,可能难以沿着辊851的形状弯曲后盖1310,并且后盖1310可能在可弯曲程度方面存在限制。因此,当包括多个加强区域ra的后盖1310卷绕在辊851上时,多个加强区域ra可能不会沿着辊851的形状完全弯曲,并且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角可能从辊851的外周表面突出以向第二粘合层ad2施加过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多个加强区域ra的宽度过大,多个加强区域ra的上角可能对第二粘合层ad2施加过大压力,从而到达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如果多个加强区域ra的角部与显示面板120接触,则显示面板120可能会被损坏。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可以考虑到辊851的半径r、后盖13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a”来设计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此外,可以防止或最小化由多个加强区域ra引起的显示面板120的任何损坏,同时多个加强区域ra增强后盖1310的刚性。
<用于加强后盖刚性的突起>
图15a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图15b是沿图15a的xv-xv'线截取的截面图。在除了进一步添加了突起rap之外,图15a和图15b的示例性后盖1510的其他构造与图13的示例性后盖1310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多个突起rap可以进一步布置在后盖1510的多个加强区域ra中。具体地,多个突起rap中的每一个可以布置为分别与多个加强区域ra中的每一个交叠并且可以沿多个加强区域ra在行方向上延伸。
突起rap可以位于后盖1510的未附接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上。如果突起rap位于后盖1510的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上,则显示面板120的表面可能不平坦,并且可能由于突起rap而具有不平坦处。因此,突起rap可以位于后盖1510的未附接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上,以便不与显示面板120接触。也就是说,突起rap可以布置在后表面1510上,后表面1510是多个加强区域ra中与后盖1510的面向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相对的表面。
突起rap可以形成为与多个加强区域ra一体化。例如,可以同时蚀刻后盖151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在后盖1510中形成多个开口111、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具体地,在形成后盖1510中的多个开口111的同时,可以蚀刻除了突起rap之外的其余区域,以在与后盖1510的后表面上的多个加强区域ra交叠的区域中形成突起rap。这样,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以一体地形成。另选地,突起rap可以另外地附接到多个加强区域ra,但是不限于此。
如上面参考图14详细描述的那样,突起rap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设计为等于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如果突起rap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则突起rap可以干扰后盖1510的卷绕或展开,并且突起rap的角部可能干扰显示面板120。因此,突起rap在列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多个加强区域ra在列方向上的最大宽度mw。
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以布置在后盖1510中,以增强后盖1510的刚性。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和从多个加强区域ra突出出后盖1510的后表面的突起rap可以位于后盖15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以是未布置多个开口111区域并且可以比多个可延展区域ma具有更高的刚性。因此,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以增强后盖1510的刚性,以保护后盖1510和附接到后盖1510的显示面板120免受外部冲击影响。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即使外部冲击被施加到后盖15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突起rap也可以支撑多个加强区域ra,使得后盖1510可以保持平坦而不会弯曲。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突起rap还可以设置在后盖1510的多个加强区域ra中,以增强后盖1510的两个边缘处的刚性。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除了突起rap的形状不同之外,图16的示例性后盖1610的其它构造可以基本上与图15a和图15b的示例性后盖1510的构造相同。因此,所以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16所示,多个突起rap可以在行方向上延伸并可以具有正弦波形状。也就是说,突起rap可以具有弯曲形状而不是直线形状。此外,在多个突起rap在列方向上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之间的距离am可以不超过上文参照图14所描述的多个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这里,突起rap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之间的距离am可以被定义为最上位置处的最大突出点和最下位置处的最大突出点之间在列方向上的宽度。
虽然在图16中,示出了多个突起rap具有正弦波形状并且多个加强区域ra具有线性形状,但只要突起rap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之间的距离am不超过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则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的形状可以以各种形状修改,并且不限于所示出的示例。例如,突起rap可以具有z字形图案或脉冲波形。此外,突起rap的形状可以是周期性图案或非周期性图案。
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具有各种形状的多个突起rap可以布置在后盖1610中,以增强后盖1610的刚性。具体地,多个加强区域ra和从多个加强区域ra突出出后盖1610的后表面的突起rap可以布置在后盖1610的第二可延展区域ma2中。多个突起rap可以在行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具有正弦波形状或其它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突起rap在列方向上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之间的距离am可以在通过辊851的半径r、后盖1610的厚度t1、第二粘合层ad2的厚度t2和第二粘合层ad2的压缩率“a”而确定的加强区域ra的最大宽度mw内。因此,当卷绕后盖1610时,多个突起rap和多个加强区域ra可以增强后盖1610的刚性而不会干扰显示面板120,以保护后盖1610和附接到后盖1610的显示面板120不受来自后盖1610外部的冲击影响。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610的多个加强区域ra和突起rap可以被设计为具有各种形状并可以增强后盖1610的刚性。
<保护后盖边缘和降低风险>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放大截面图。除了后盖1710不同之外,图17的示例性显示单元dpb的其他构造与图8a至图9c的示例性显示单元dpa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17所示,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具体地,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朝向显示面板120弯曲,使得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布置成面对显示面板120的各侧。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成与显示面板120的各侧间隔开,以面对显示面板120的各侧。由于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所以弯曲的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以具有圆形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左边缘和右边缘也可以与显示面板120间隔开。具体地,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而不与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缓冲层122、像素单元123、封装层124和封装基板125接触。
虽然在图17中示出了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不与后盖1710的前表面接触,但是不限于所示出的示例。例如,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成与后盖1710的前表面接触。具体地,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后盖1710的面对显示面板120的一个表面接触。
由于后盖1710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具有刚性的塑料材料形成,所以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能非常锐利。此外,如果后盖1710较厚,卷绕和展开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710可能产生很大的应力。后盖1710本身可能经历塑性变形,因此后盖1710可以形成为具有例如约200μm的非常小的厚度。因此,后盖1710的薄且锐利的边缘可能易受外部冲击影响而容易变形,存在使用者可能由于锐利边缘而受伤的潜在风险。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防止或减少锐利边缘。具体地,后盖17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使得弯曲的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可以防止或减少使用者可能由于弯曲的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或最右部分er而受伤的潜在的风险。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的厚度可以大于后盖1710的其它部分的厚度。因此,可以增强弯曲后盖17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的刚性。此外,即使外力施加到后盖1710的左侧和右侧,也可以使后盖1710的变形最小化。此外,可以通过弯曲后盖1710的边缘而无需结合另外的组件的过程来防止或减少后盖1710的锐利边缘,并且可以增强后盖1710的刚性。
<使用后盖和粘合层抑制侧面渗透>
图18至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放大截面图。图1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dpc的放大截面图。图19是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dpd的放大截面图。图20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dpe的放大截面图。除了后盖1810、1910和2010不同并且添加第三粘合层ad3之外,图18至图20的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其它构造可以与图17的示例性显示单元dpb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18至图20所示,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接触。例如,如图18所示,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接触。即,如图18所示,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与缓冲层122的后表面接触。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例如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的后表面接触。此外,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与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和像素单元123之间的多个绝缘层的后表面接触,例如,诸如缓冲层122、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平坦化层和钝化层的各种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后表面。
此外,如图19所示,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各侧接触。也即,如图19所示,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与基板121和缓冲层122的各侧接触。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例如与基板121和缓冲层122中的任何一个的各侧接触。此外,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与布置在基板121与像素单元123和基板121之间的多个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部接触。
此外,如图20所示,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接触。也就是说,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与基板121的前表面接触。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如果偏振器或保护膜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的前表面上,则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成与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的前表面上的任意组件接触。
如图18至图20所示,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布置在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空间中。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在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侧部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在后盖1810、1910和2010的邻近左边缘和右边缘的一个表面与显示面板120的各侧部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如图18所示,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由后盖1810、第一粘合层ad1、封装基板125、第二粘合层ad2和缓冲层122形成的空间。另外,如图19所示,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由后盖1910、第一粘合层ad1、封装基板125、第二粘合层ad2、缓冲层122和基板121的侧部形成的空间。另外,如图20所示,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由后盖2010、第一粘合层ad1、封装基板125、第二粘合层ad2、缓冲层122以及基板121的各侧部和前表面形成的空间。
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将后盖1810、1910和2010以及显示面板120彼此固定,使得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保持与显示面板120的接触状态。第三粘合层ad3可以是例如环氧非导电粘合剂,但不限于此。
此外,第三粘合层ad3可以是具有柔软特性的材料。因此,即使外部冲击施加到具有柔软特性的第三粘合层ad3,第三粘合层ad3也可以吸收或缓冲冲击并保护显示面板120和后盖1810、1910和2010。第三粘合层ad3可以是具有低模量的材料,并且例如,可以是具有0.05mpa至5mpa的模量的材料,但不限于此。
另外,第三粘合层ad3可以使渗透到显示面板120侧部的湿气和氧气最小化。当第三粘合层ad3填充空间以包围显示面板120的侧部时,可增加显示面板120的侧部处湿气和氧气的渗透路径。因此,可以布置第三粘合层ad3来保护显示面板120免受湿气和氧气的影响,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20的可靠性。
此外,第三粘合层ad3可包括吸收剂。包含在第三粘合层ad3中的吸收剂可以是具有吸湿性的颗粒。吸收剂可以最小化外部湿气和氧气渗透到显示面板120中。
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防止或减少锐利边缘。具体地,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能非常薄且锐利从而为危险的,并且易受外部冲击影响而容易变形。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接触,使得后盖1810、1910和2010的最左边部分el和最右边部分er可以是圆形。例如,如图18所示,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接触。如图19所示,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各个侧部接触。如图20所示,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基板121的前表面接触。图18至图20的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接触,使得后盖1810、1910和20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允许后盖1810、1910和2010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可以防止锐利边缘,并且可以防止或最小化由于锐利边缘引起的使用者的可能受伤。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各个侧部之间的空间,以增强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侧部刚性。具体地,第三粘合层ad3可以由具有低模量的柔软性质的材料形成,以吸收和缓冲冲击。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各个侧部之间的空间,以吸收和缓冲在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侧部处的冲击。例如,如图18所示,后盖18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接触,并且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在后盖1810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之间的空间。如图19所示,后盖19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各个侧部接触,并且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后盖1910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和各个侧部之间的空间。最后,如图20所示,后盖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接触,并且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后盖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各个侧部和前表面之间的空间。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具有柔软特性的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空间。因此,第三粘合层ad3可以缓冲施加到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后盖1810、1910和2010以及显示面板120的外部冲击,并且最小化显示单元dpc、dpd和dpe的可能损坏。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空间的第三粘合层ad3可以最小化湿气和氧气渗透到显示面板120的侧部,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具体地,后盖1810,1901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接触,并且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之间的空间。此外,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该空间以包围显示面板120的侧部,并且增加湿气和氧气进入显示面板120的侧部的渗透路径,从而防止或最小化湿气和氧气渗透进入显示面板120的侧部。例如,如图18至图20所示,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侧部或前表面接触,并且后盖1810、1910和2010可以布置为包围显示面板120的像素单元123的各个侧部。另外,第三粘合层ad3可以填充在显示面板120的像素单元123的各侧和后盖1810、1910和2010之间的空间,使得湿气和氧气到像素单元123的侧部的渗透可以得以最小化。此外,第三粘合层ad3还可包括具有吸湿性的吸收剂,从而可以通过吸收剂改善湿气和氧气渗透抑制效果。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1810、1910和20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利用第三粘合层ad3填充后盖1810、1910和2010与显示面板120的各个侧部之间的空间。因此,可以最小化湿气和氧气渗透到显示面板120的侧部。
<使用辅助封装层增强对渗透的抑制>
图21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除了添加辅助封装层124a之外,图21的显示单元dpf的其它构造与图19的显示单元dpd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21所示,辅助封装层124a可以布置在后盖810上以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具体地,辅助封装层124a可以覆盖后盖810的前表面的与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相邻的部分以及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的与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相邻的部分,以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
辅助封装层124a可以是环氧树脂或丙烯酸非导电材料,但不限于此。此外,辅助封装层124a还可包括吸收剂。包含在辅助封装层124a中的吸收剂可以是具有吸湿性的颗粒。吸收剂可以最小化外部湿气和氧气渗透到显示面板120中。
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辅助封装层124a还可以被设置为覆盖显示面板120的布置在后盖810上的上边缘,以保护显示面板120免受外部湿气和氧气的影响。显示面板120的布置在后盖810上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由第三粘合层ad3保护,而无需辅助封装层124a,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可以直接暴露于外部,使得氧气和湿气可以渗透到其中。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封装层124a可以被布置为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以密封显示面板120的上侧。也就是说,辅助封装层124a可以被布置为包围显示面板120的上侧,以阻挡湿气和氧气渗透到显示面板120的上侧的路径或增加路径的数量,从而最小化湿气和氧气渗透到显示面板120中。此外,辅助封装层124a还可包括吸收湿气和氧气的吸收剂。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可以进一步将辅助封装层124a设置为覆盖显示面板120的边缘中的上边缘,以最小化湿气和氧气渗透到显示面板120中,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20的可靠性。
虽然在图21中,示出了辅助封装层124a布置为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上边缘,但不限于此。例如,辅助封装层124a可以布置为(额外地或另选地)覆盖显示面板120的下边缘。
<显示装置的卷绕和展开的引导>
图2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图23是在卷绕在辊上的状态下的图22的显示单元的截面图。具体而言,图23是在后盖2210和显示面板120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后盖2210、显示面板120和辊151的正面截面图。除了后盖2210不同之外,图22和图23的示例性显示单元dpg的其它构造与图17的示例性显示单元dpb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为了便于描述,在图22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单元dpg的组件当中的后盖2210和显示面板120。
如图22所述,后盖2210可以具有梯形形状。后盖2210的下边缘的长度比后盖2210的上边缘的长度长。也就是说,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相对于后盖2210的下边缘倾斜。换句话说,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相对于后盖2210的上边缘倾斜。因此,在后盖2210的一部分中的后盖2210在行方向上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可以与在后盖2210的其另一部分中的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不同。例如,在后盖2210的上端中的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可以小于在后盖2210的下端中的后盖2210在行方向上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如上所述,后盖2210可以具有朝向上端变得更窄的梯形形状。然而,后盖2210不限于此,并且宽度从下端到上端增加的各种形状可以应用于后盖2210。
如图23所示,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与后盖2210的前表面接触。具体地,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成与显示面板120所附接至的后盖2210的前表面接触。因此,弯曲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的总体厚度可以分别大于后盖2210在其余部分中的基础厚度。弯曲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的各自的总体厚度可以大于后盖2210的基础厚度和显示面板120的厚度之和。此外,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防止或减少后盖2210的薄而锐利的左边缘和右边缘。
在后盖2210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的情况下,当后盖2210被卷绕时,弯曲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以不会干扰正在卷绕的后盖2210的其它部分。此外,弯曲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以引导后盖2210的卷绕。
为了详细的描述的目的,假设辊151进行三次旋转从而将后盖2210完全卷绕在辊151上,尽管实施例并不限于该旋转次数。在该假设下,当辊151进行第一次旋转时,后盖2210的下端区域可以卷绕在辊151上,当辊151进行第二次旋转时,后盖2210的中心区域可以卷绕在辊151上。当辊151进行第三次旋转时,后盖2210的上端区域可以卷绕在辊151上。然而,将后盖2210完全卷绕在辊151上需要的辊151的旋转次数可以根据设计改变,并且后盖2210的下边缘和上边缘的长度也可以根据辊151的旋转次数而变化,但是不限于此。
首先,弯曲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可包括第一左部分el1、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三左部分el3。弯曲后盖2210的最右部分er可包括第一右部分er1、第二右部分er2和第三右部分er3。
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以分别是后盖2210的下端中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并且如图23所示,可以在后盖2210卷绕在辊151上时形成布置为最靠近辊151的层。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以分别是后盖2210的中间部分中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并且如图23所示,可以在后盖2210卷绕在辊151上时形成第二最靠近辊151的层。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以分别是后盖2210的上端中的最左部分和最右部分,并且如图23所示,可以在后盖2210卷绕在辊151上时形成离辊151最远的层。
如图23所示,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以首先卷绕在辊151上。因此,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以与辊151的外周表面直接接触。
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已经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以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卷绕在辊151上的情况下卷绕到辊151上。然而,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以布置成不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交叠,而是布置成与后盖2210的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中部区域交叠。
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以布置成比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更靠近辊151的横向中心。具体地,如图22所示,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从下端到上端变窄。因此,后盖2210的布置有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可以小于后盖2210的布置有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下端部分的宽度。因此,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以布置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横向空间中。
在第一左部分el1、第一右部分er1、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以及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以在第一左部分el1、第一右部分er1、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卷绕在辊151上的情况下卷绕在辊151上。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以布置成不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交叠,而是可以布置成与后盖2210的在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中部区域交叠。
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以布置为比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更靠近辊151的横向中心。具体地,如图22所示,后盖2210的布置有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上端部分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小于后盖2210的布置有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因此,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以布置在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横向空间。
在后盖2210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最上部分布置成突出超过显示面板120。在后盖2210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最上部分可以分别布置成突出超过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下表面。因此,当卷绕后盖2210时,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不会移动到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外部。
此外,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突出侧部可以分别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侧部接触。因此,当后盖2210卷绕在辊151上时,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以被引导为位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同时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侧部接触。因此,当卷绕后盖2210时,朝向后盖2210的前表面突出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以将后盖2210的布置有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中间部分引导为稳定地卷绕在辊151上。
类似地,在后盖2210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最上部分可以布置成分别突出超过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下表面。因此,当卷绕后盖2210时,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以仅布置在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并且不移动到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外部。
此外,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突出部可以分别与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侧部接触。因此,当后盖2210卷绕在辊151上时,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以在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侧部接触的同时被引导为位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因此,当后盖2210被卷绕时,朝向后盖2210的前表面突出的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以将后盖2210的布置有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上端部分引导为稳定地卷绕在辊151上。
如果引导后盖2210的卷绕,则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的侧部以及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侧部可以彼此间隔开而不彼此接触。此外,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侧部以及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侧部可以彼此彼此间隔开而不彼此接触。然而,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特定示例。
在图22和23中,示出了后盖2210的整个平面形状具有梯形形状的示例。然而,仅后盖2210的卷绕在辊151上和从辊151展开的部分区域可以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并且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如果仅有后盖22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第四支撑区域pa4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将卷绕在辊151上或从辊151展开,并且后盖2210的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将保持平坦状态,则后盖2210的第二支撑区域pa2、第三可延展区域ma3、第四支撑区域pa4和第二可延展区域ma2可以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此外,第一支撑区域pa1、第一可延展区域ma1和第三支撑区域pa3可以形成为具有矩形形状,其中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是恒定的。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210可以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其中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从上端到下端变窄。这可以最小化当后盖2210被卷绕时由于左边缘和右边缘朝向后盖2210的前表面弯曲而导致的在后盖2210的后表面和朝向后盖的前表面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之间的干扰。具体地,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朝向后盖2210的附接显示面板120的表面弯曲,并且可以从该表面突出。此外,后盖2210可以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其中下边缘在行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边缘的长度长。因此,在卷绕时,辊151的旋转次数越大,卷绕在辊151上的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宽度越小。因此,即使后盖2210的另一部分进一步卷绕在后盖2210的具有朝向后盖2210的前表面弯曲以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的部分上,后盖2210的宽度可以逐渐变窄,从而容纳后盖2210的被卷绕为位于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之间的另一部分。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210可以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使得后盖2210的后表面、朝向后盖2210的前表面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不会相互干扰。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210的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以引导后盖2210的卷绕和展开。例如,当辊151进行第一次旋转时,后盖2210的卷绕在辊151上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可以布置为离辊151的横向中心最远。接下来,当辊151进行第二次旋转时,卷绕在辊151上的后盖2210的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可以布置在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而不横向移动到第一左部分el1或第一右部分er1的外部。当辊151进行第三次旋转时,卷绕在辊151上的后盖2210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可以布置在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而不横向移动到第二左部分el2或第二右部分er2的外部。如上所述,卷绕在辊151上的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各自卷绕成不与自身交叠。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突出超过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的下表面,以将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引导为位于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而不横向移动到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空间的外部。类似地,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突出超过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的下表面,以将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引导为位于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朝向后盖2210的前表面突出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以引导后盖2210卷绕在辊151上和从辊151展开,并且防止或抑制后盖2210偏离设计位置。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弯曲以避免或最小化锐利边缘。具体地,后盖2210可以由非常薄且具有高刚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变为非常锐利。因此,后盖22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朝向后盖2210的前表面(即,后盖2210的附接有显示面板120的表面)弯曲。由于左边缘和右边缘弯曲的后盖2210的最左部分el和最右部分er可以具有圆形形状,从而避免或最小化后盖2210的锐利边缘,以避免或最小化使用者受伤的风险。
图24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图25是卷绕在辊上的图24的显示单元的截面图。除了后盖2410不同并且添加了引导单元gpl和gpr之外,图24和图25的示例性显示单元dph的其他构造与图22和图23的示例性显示单元dpg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24所示,左引导单元gpl可以布置在后盖2410的左边缘处,并且右引导单元gpr可以布置在后盖2410的右边缘处。左引导单元gpl可以布置为包围后盖2410的左边缘。右引导单元gpr可以布置成包围后盖2410的右边缘。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以布置成与后盖24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接触,但不限于该示例性配置。
左引导单元gpl可包括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第一至第三左引导单元gpl1、gpl2和gpl3可以是单个相接的左引导单元gpl的三个部分,但不限于此。右引导单元gpr可包括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第一至第三右引导单元gpr1、gpr2和gpr3可以是单个相接的右引导单元gpr的三个部分,但不限于此。
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布置成分别在后盖2410的下端部处包围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布置成分别在后盖2410的中间部分中包围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布置成分别在后盖2410的上端部处包围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
另外,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以由具有柔性的材料形成,以与后盖2410一起卷绕在辊151上。例如,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以由聚合物或橡胶形成,但是不限于此。
此外,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以包围后盖2410的薄且可能锐利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并且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为柔和的曲线。因此,可以避免或最小化后盖2410中的锐利边缘。
如图25所示,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的下表面可以布置在与后盖2410的后表面相同的平面上。即,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的下表面可以在与辊151的表面紧密接触的同时卷绕,而不与后盖2410的后表面形成台阶。
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的厚度可以大于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厚度之和。例如,从后盖2410的后表面(其也用作左引导单元gpl的下表面)到左引导单元gpl的上端的第一高度x大于从后盖2410的后表面到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的第二高度y。此外,从后盖2410的后表面(其也用作右引导单元gpr的下表面)到右引导单元gpr的上端的第一高度x大于从后盖2410的后表面到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的第二高度y。
作为左引导单元gpl或右引导单元gpr的厚度的第一高度x可以等于或小于作为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组合厚度的第二高度y的两倍。例如,作为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组合厚度的第二高度y和作为左引导单元gpl或右引导单元gpr的厚度的第一高度x可以满足以下等式2。
y<x≤y×2[等式2]
因此,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各自的厚度可以大于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组合厚度,但是可以等于或小于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的组合厚度的两倍。
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首先卷绕在辊151上。具体地,后盖2410的下边缘可以与辊151紧固,并且后盖2410的下端部分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首先卷绕在辊151上。因此,包围后盖2410的下端部分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也可以首先卷绕在辊151上,以与辊151的外周表面接触。
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卷绕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410的下端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布置成不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交叠,而是与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410的下端部分交叠。
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布置成比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更靠近辊151的横向中心。具体地,后盖2410可以具有梯形形状,其中宽度从下端到上端变窄。因此,在后盖2410的下端区域中包围左边缘和右边缘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可以大于在后盖2410的中间区域中包围左边缘和右边缘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布置为比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更靠近后盖2410的横向中心。
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卷绕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后盖2410的中间部分上。此外,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布置成不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交叠,而是与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与后盖2410的中间部分交叠。
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布置成比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更靠近辊151的横向中心。具体地,其中布置有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后盖2410的上端部的宽度可以小于后盖2410的布置有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因此,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布置成比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更靠近后盖2410的横向中心。
当后盖2410卷绕在辊151上时,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最上部分从辊151的外周表面突出超过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下表面。因此,当卷绕后盖2410时,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布置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而不横向移动到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或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外部。
此外,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突出侧部可以分别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外侧部接触。因此,当后盖2410卷绕在辊151上时,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被引导为布置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中,同时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各个内侧部接触。因此,当卷绕后盖2410时,朝向后盖2410的前表面突出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将后盖2410的布置有第二左引导件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中间部分引导为稳定地卷绕在辊151上。
类似地,在后盖2410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最上部分可以分别突出超过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下表面。因此,当卷绕后盖2410时,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布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而不横向移动到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或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外部。
此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突出侧部可以分别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外侧部接触。因此,当后盖2410卷绕在辊151上时,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被引导为布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中,同时分别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内侧部接触。因此,当卷绕后盖2410时,朝向后盖2410的前表面突出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将布置有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后盖2410的上端部分引导为稳定地卷绕在辊151上。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以分别设置为包围后盖2410的薄且可能锐利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否则,存在显示装置的使用者或操作者可能由于后盖2410的薄而锐利的边缘受伤的风险。此外,薄后盖2410可能易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影响,使得后盖2410可能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包围后盖2410的薄而锐利边缘的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以形成为具有平缓的曲面,可以由比后盖2410更具柔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比后盖2410更厚。因此,可以避免或减少后盖2410的薄而锐利的边缘。此外,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以比组合的后盖2410和显示面板120更厚,从而可以增强后盖24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刚性。因此,即使外力施加到后盖2410的侧部,也可以使后盖2410的变形最小化。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后盖2410形成为具有梯形形状,因此朝向后盖2410的前表面突出的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和gpl3)和右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可以卷绕在辊151上而不会相互干扰。后盖2410可以具有梯形形状,其中下边缘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上边缘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具体地,后盖2410可以具有梯形形状,其中宽度从下端到上端变窄。在这种情况下,后盖2410的下边缘可以与辊151紧固,以从后盖2410的下端卷绕在辊151上。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首先卷绕在辊151上,并且然后可以卷绕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此外,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不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交叠。接下来,在卷绕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后,可以卷绕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此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不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交叠。因此,在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当后盖2410卷绕在辊151上时,即使后盖2410的另一部分的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和gpl3)和右边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朝向后盖2410的前表面突出的情况下进一步卷绕时,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之间的宽度从后盖2410的下端到上端变小。因此,后盖2410的后表面和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不会相互干扰。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和gpl3)和右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可以被布置为引导后盖2410被卷绕和展开。具体地,在后盖2410被卷绕的状态下,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上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可以卷绕而部不彼此交叠,同时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的内侧部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的外侧部接触。此外,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的上表面可以布置为相对于辊151的外周表面而高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的下表面。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可以通过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的上端的一部分而被引导至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的内侧,而不移动到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的外部。此外,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上表面可以布置为相对于辊151的外周表面而高于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下表面。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在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内侧部与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外侧部彼此接触的同时被卷绕。因此,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通过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上端的一部分而被引导至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内侧,而不移动到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外部。同样地,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分别将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引导为布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当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和gpl3)和右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在其各自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彼此接触的情况下被卷绕时,可以引导后盖2410被卷绕和展开。因此,当后盖2410卷绕在辊151上或从辊151上展开时,可以在卷绕或展开时使后盖2410与设计位置的偏差最小化。
图2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除了后盖2610不同之外,图26的示例性显示单元dpi的其它构造与图24和图25的显示单元dph基本相同。所以,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26所示,后盖26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此外,后盖2610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宽度可以是恒定的。同样的,后盖2610的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宽度可以是恒定的,并且后盖2610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的宽度可以是恒定的。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也可以是恒定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也可以是恒定的,并且第三左引导单元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也可以是恒定的。
在后盖2610的下边缘处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大于在后盖2610的上边缘处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的宽度。后盖2610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是最大的,并且后盖2610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是最小的。即,后盖2610的第一左部分el1和第一右部分er1之间的宽度、后盖2610的第二左部分el2和第二右部分er2之间的宽度、以及后盖2610的第三左部分el3和第三右部分er3之间的宽度可以按此顺序变小。此外,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以及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可以按此顺序变小。
由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不干扰后盖2610的后表面。具体地,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首先卷绕在辊151上。接下来,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卷绕在辊151上的状态下,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卷绕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510的下端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所以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不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交叠。此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布置为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交叠。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布置在后盖2610的中间部分中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外侧,以便不干扰后盖2610的中间部分的后表面。
由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所以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不干扰后盖2610的后表面。具体地,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围绕辊151卷绕的状态下,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卷绕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后盖2610的中间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所以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不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交叠。此外,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布置为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后盖2610的中间部分交叠。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布置在后盖2610的上端部分中的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外侧,以便不干扰后盖2610的上端部分的后表面。
另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在列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分别大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的长度。此外,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在列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分别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长度。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以及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各自在列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是基于围绕辊151卷绕一次所需的后盖2610在列方向上的长度来确定。具体地,由于后盖2610和显示面板120的增加的厚度,后盖2610已卷绕在辊上越多,卷绕辊151一次所需要的后盖2610的长度就越大。
例如,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各自在列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等于后盖2610围绕辊151卷绕一次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后盖2610所卷绕的辊151的半径而确定的辊151的周长可以对应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各自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各自的长度可以基于后盖2610围绕辊151卷绕一次的长度来设计。
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各自的长度可以等于围绕辊151的后盖2610的第二卷绕长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已被卷绕在辊151上,所以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各自的长度可以对应于在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卷绕在辊151上的情况下辊151的周长。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各自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各自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各自的长度可以基于后盖2610第二次围绕辊151卷绕的长度来设计。
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各自的长度可以等于围绕辊151的后盖2610的第三卷绕长度。由于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和中间部分已被卷绕在辊151上,所以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各自的长度对应于在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和中间部分卷绕在辊151的情况下辊151的周长。因此,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各自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各自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各自的长度可以基于后盖2610第三次围绕辊151卷绕的长度来设计。
在图26中,示出了后盖2610基于后盖2610围绕辊151卷绕三次的示例性情况被分成下端部分、中间部分和上端部分。然而,实施例并不限于该特定示例,并且根据后盖2610围绕辊151卷绕的次数,可以将后盖2610划分为更多或更少的区域。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6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各自可以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因此,朝向后盖2610的前表面突出的左引导单元gpl(包括例如gpl1、gpl2hegpl3)和右引导单元gpr(包括例如gpr1、gpr2和gpr3)可以卷绕在辊151上而不会彼此干扰。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首先卷绕在辊151上,然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卷绕。此外,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不分别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交叠。接下来,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卷绕的状态下,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作为第三圈卷绕。此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不分别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交叠。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610可以具有阶梯形状,使得后盖2610的后表面和左引导单元gpl以及右引导单元gpr可以不相互干扰。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后盖26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以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该阶梯形状基于后盖2610围绕辊151卷绕一次在列方向上的长度。因此,朝向后盖2610的前表面突出的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引导后盖2610卷绕和展开。例如,当辊151旋转一圈时,后盖2610的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可以卷绕在辊151上。当辊151进行第二次旋转时,后盖2610的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卷绕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的后盖2610的下端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可以布置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当辊151进行第三次旋转时,后盖2610的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卷绕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后盖2610的中间部分上。此外,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之间的宽度。因此,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可以布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突出超过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的下表面,以将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引导为布置在第一左引导单元gpl1和第一右引导单元gpr1之间。类似地,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突出超过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的下表面,以将第三左引导单元gpl3和第三右引导单元gpr3引导为布置在第二左引导单元gpl2和第二右引导单元gpr2之间。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朝向后盖2610的前表面突出的左引导单元gpl和右引导单元gpr可引导后盖2610卷绕在辊151上或从其展开。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至少还包括下述内容: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个显示元件布置在显示区域上,并且一个或更多个用于驱动多个显示元件的布线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后盖,其附接到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并具有多个开口;辊单元,其卷绕或展开后盖和显示面板;以及提升单元,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后盖和显示面板;此外,多个开口可以与显示面板交叠,并且多个开口中的每个开口可以布置成与相邻的行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开口交错,后盖的尺寸可以大于显示面板的尺寸,并且后盖的多个边缘当中的每个可以对应于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当中的各个边缘,并且可以突出到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当中的各个边缘的外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壳体单元,其容纳后盖和显示面板。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后盖可以包括:第一支撑区域,其在后盖的上部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其在后盖的下部区域与辊单元紧固;以及可延展区域,其在第一支撑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之间。多个开口可以布置在可延展区域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延展区域可包括:从第一支撑区域延伸向后盖的下部区域的第一可延展区域;从第二支撑区域延伸向后盖的上部区域的第三可延展区域;以及在第一可延展区域和第三可延展区域之间的第二可延展区域。后盖还可包括:在第一可延展区域和第二可延展区域之间的第三支撑区域;以及在第二可延展区域和第三可延展区域之间的第四支撑区域。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布置在显示面板一端的柔性膜;以及连接到柔性膜的印刷电路板。显示面板可以布置在第三支撑区域和第二可延展区域中。柔性膜和印刷电路板可以与第四支撑区域交叠。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后盖和显示面板完全卷绕在辊单元上的状态下,第三支撑区域可以是平坦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紧固孔可以布置在第一支撑区域中以将第一支撑区域和提升单元彼此紧固,并且第二紧固孔可以布置在第二支撑区域中以将第二支撑区域和辊单元彼此紧固。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的中的每个可以与多个开口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升单元可包括头杆,头杆紧固到第一支撑区域中的第一紧固孔上。在第一紧固孔和头杆紧固的情况下,集中在第一紧固孔上的应力可以在第一可延展区域中得到减轻。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升单元可包括头杆,头杆紧固到第一支撑区域的第一紧固孔并以“倒l”形状弯曲。第一可延展区域可弯曲成与头杆具有相同的形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延展区域可包括多个加强区域,所述加强区域在所述多个开口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布置为彼此间隔开。多个开口可以布置在除了多个加强区域之外的可延展区域的区域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多个开口的宽度方向,多个加强区域中的每一个的最大宽度mw可以由下述等式确定。
其中t1是后盖的厚度,t2是布置在后盖和显示面板之间的粘合层的厚度,a是粘合层的压缩率,并且r是辊单元的辊的半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后盖还可包括在多个加强区域中的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位于后盖的与面对显示面板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突起可以具有矩形形状、正弦波形状和z字形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突起的最上部分和最下部分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或小于多个加强区域的最大宽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延展区域可包括边缘加强区域,该边缘加强区域在多个开口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限定在可延展区域的边缘处。边缘加强区域中的开口当中的一个的宽度可小于除了边缘加强区域之外的可延展区域中的开口中的一个的宽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开口可以具有矩形、椭圆形、丝带形、哑铃形和菱形中的至少一种形状。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个显示元件布置在显示区域上,并且一个或更多个用于驱动多个显示元件的布线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上;后盖,其支撑显示面板并具有多个开口;配置为容纳显示面板和后盖的外壳单元;配置为沿列方向卷绕或展开显示面板和后盖的辊单元;以及提升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显示面板和后盖移动到壳体单元内和壳体单元外。此外,多个开口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多个开口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后盖的尺寸可以大于显示面板的尺寸,并且后盖的多个边缘中的每个可以对应于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中的各个边缘,并且可以突出到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中的各个边缘的外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开口的边界可以在与行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开口的边界可以具有曲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后盖可包括:在后盖的与提升单元紧固的一端处的第一支撑区域;在后盖的与辊单元紧固的另一端处的第二支撑区域;从第一支撑区域延伸向第二支撑区域的第一可延展区域;从第一可延展区域延伸向第二支撑区域的第三支撑区域;从第三支撑区域延伸向第二支撑区域的第二可延展区域;从第二可延展区域延伸向第二支撑区域的第四支撑区域;以及在第四支撑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之间的第三可延展区域。多个开口可布置在第一可延展区域、第二可延展区域和第三可延展区域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可包括柔性膜和印刷电路板,其电连接到显示面板并与第四支撑区域交叠。显示面板可以与第三支撑区域和第二可延展区域交叠。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后盖完全展开的状态下,第一支撑区域、第一可延展区域、第三支撑区域和第二可延展区域可以布置在壳体单元外部,并且第四支撑区域,第三可延展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可以布置在壳体单元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延展区域可包括多个加强区域,所述加强区域在行方向上延伸并且布置为彼此间隔开。所述多个开口可布置在所述第二可延展区域的除所述多个加强区域之外的区域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加强区域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小于多个加强区域之间在列方向上的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后盖还可包括分别从多个加强区域中的各个加强区域的一个表面突出的多个突起。显示面板可布置在该一个表面的相反表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突起可以构造成与多个加强区域一体化。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卷曲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个显示元件布置在显示区域上,并且一个或更多个用于驱动多个显示元件的布线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上;后盖,后盖比柔性显示面板更大,并且附接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辊单元,其卷绕或展开后盖和柔性显示面板;以及提升单元,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后盖和显示面板。后盖可以包括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可延展区域,该可延展区域布置在第一支撑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之间并且具有多个开口。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布置在可延展区域中。后盖的多个边缘中的每个可以突出到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的外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后盖还可包括:第二可延展区域,其布置在第一支撑区域和可延展区域之间;第三可延展区域,其布置在第二支撑区域和可延展区域之间;第三支撑区域,其布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和可延展区域之间;以及第四支撑区域,其布置在第三可延展区域和可延展区域之间。多个开口还可以布置在第二可延展区域和第三可延展区域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可卷曲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布置在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的柔性膜和连接到柔性膜的印刷电路板。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布置在第三支撑区域中和可延展区域中。柔性膜和印刷电路板可以布置在第四支撑区域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紧固孔可布置在第一支撑区域中,以将第一支撑区域和提升单元彼此紧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紧固孔可布置在第二支撑区域中,以将第二支撑区域和辊单元彼此紧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延展区域可包括多个加强区域,所述多个加强区域在所述多个开口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布置为彼此间隔开。所述多个开口可设置在所述可延展区域的除了多个加强区域的区域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后盖还可包括在多个加强区域中的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位于后盖的与面对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开口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小于多个开口在行方向上的宽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延展区域可包括边缘加强区域,该边缘加强区域在多个开口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被限定在可延展区域的边缘处。边缘加强区域中的开口的一个宽度可以小于除了边缘加强区域之外的可延展区域的区域中的开口的一个的宽度。
尽管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因此,提供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旨在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的,并不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基于所附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在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的是,可以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公开意在覆盖对本公开的修改和改变,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6月2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075054号的权益和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如同在此完全阐述。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后盖,所述后盖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并具有多个开口;以及
辊单元,所述辊单元在列方向上卷绕或展开所述后盖和所述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后盖包括:
第一支撑区域,所述第一支撑区域是所述后盖的最上部区域;
第二支撑区域,所述第二支撑区域是所述后盖的最下部区域;
第四支撑区域,所述第四支撑区域在所述第一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二支撑区域之间;以及
可延展区域,所述可延展区域在所述第一支撑区域和所述第四支撑区域之间并且在所述第四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二支撑区域之间,并且所述多个开口被布置在所述可延展区域中,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区域和所述第四支撑区域之间的所述可延展区域的一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提升单元,所述提升单元在所述列方向上移动所述后盖和所述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提升单元与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后盖还包括:
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孔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区域中,以将所述第一支撑区域和所述提升单元彼此紧固;以及
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区域中,以将所述第二支撑区域和所述辊单元彼此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柔性膜,所述柔性膜电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以及
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到所述柔性膜,
其中,所述柔性膜和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第四支撑区域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四支撑区域在所述列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在所述列方向上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区域和所述第四支撑区域之间的所述可延展区域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支撑区域和所述第二支撑区域之间的所述可延展区域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辊单元的外圆周表面的一部分是平坦部分,
其中,在所述后盖和所述显示面板完全卷绕在所述辊单元周围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支撑区域与所述辊单元的所述平坦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开口在所述列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多个开口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并且所述多个开口中的每一个被布置成与相邻行中的开口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交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容纳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后盖,
其中,在完全从所述辊单元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支撑区域被布置在所述壳体单元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完全从所述辊单元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撑区域以及所述第一支撑区域和所述第四支撑区域之间的所述可延展区域被布置在所述壳体单元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个显示元件布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并且用于驱动所述多个显示元件的一条或更多条布线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
所述后盖的尺寸大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尺寸,并且
所述后盖的多个边缘当中的每一个对应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多个边缘当中的相应一个并且突出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多个边缘当中的所述相应一个的外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