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20


    本发明新型涉及聚丙烯生产加工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丙烯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一种有机物,系白色蜡状材料,外观透明而轻,易燃,使用温度范围为-30~140℃,在80℃以下能耐酸、碱、盐液及多种有机溶剂的腐蚀,能在高温和氧化作用下分解,聚丙烯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自行车、零件、输送管道、化工容器等生产,也用于食品、药品包装,而使用连续法生产加工聚丙烯时装置会产生大量尾气,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氢气和丙烯成分,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因此需要使用到尾气处理装置。

    由于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现有尾气处理装置在进行尾气处理时通常使用干燥剂进行尾气脱水,这种除湿方式简单,但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干燥剂的含水量大量增加,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更换,同时增加了实用成本。

    发明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新型提供一种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本发明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储气罐,所述的支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一侧,所述的第一外壳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所述的第二外壳安装在支架顶部的另一侧,且第二外壳的外壁上端与第一外壳相连接,所述的储气罐设置在支架下侧。

    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一外壳包括第一脱水装置,内管,换热鳍片,进气端口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第一脱水装置安装在第一外壳的内部,且第一脱水装置呈框架结构,同时第一脱水装置的底部呈开口结构,所述的内管设置在第一脱水装置内,且内管的顶端依次贯穿第一脱水装置和第一外壳的上部与第一外管相连通,同时第一外管均安装在第一外壳的顶端,所述的换热鳍片安装在第一脱水装置内部,且换热鳍片分别包裹在内管的外侧,所述的进气端口安装在第一外壳远离第二外壳的一端,所述的第一电磁阀安装在第一外壳的底部,且第一外壳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第一外壳的底部呈漏斗形结构,便于换热鳍片表面凝结的水分可以快速汇集在第一外壳的底部,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便于通过排水管快速排出,提高了实用性。

    作为优化,所述的内管关于第一脱水装置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内管均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其中每个内管均呈“u”形结构,同时每个内管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两个第一外管相连通,内管通过配合第一外管与外部制冷系统相连通,通过内管便于快速降低第一脱水装置4内的温度,通过低温使尾气中的水分可以快速凝结,提高了除水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的换热鳍片呈等间距设置有五组,且每组换热鳍片均呈倾斜式设置,同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脱水装置的内壁两侧相连接,通过多个倾斜式的换热鳍片便于提高与尾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倾斜式的设计使得换热鳍片表面凝结的水珠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汇集到第一外壳3的底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二外壳包括脱水仓,分离罐,分子膜,外接口,第二外管和顶盖,所述的脱水仓开设在第二外壳的内部上端,且脱水仓与第一外壳内部相连通,同时第一外壳内安装有第二脱水装置,所述的分离罐安装在第二外壳内部下端,且分离罐的顶部与脱水仓的底部相连通,同时分离罐的一侧贯穿第二外壳一侧与循环风机相连接,所述的循环风机安装在第二外壳的外壁下端,且循环风机的上部安装有加压装置,同时循环风机通过加压装置与储气罐相连通,所述的顶盖安装在第二外壳的顶部,通过循环风机配合加压装置便于将脱水脱氢后的尾气加压输送至储气罐内呈液体状态进行储存,提高了实用性。

    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二脱水装置包括通槽和吸水填料,所述的通槽开设在第二脱水装置内部,且通槽连通第二脱水装置的上下两端,同时通槽的内壁呈网格结构,所述的吸水填料填充在第二脱水装置的内部,吸水填料选用活性氧化铝成分,便于对脱水后的尾气中的少量水分进行吸除,巩固除水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的分离罐包括分子膜和外接口,所述的分子膜安装在分离罐的内部,且分子膜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所述的外接口呈等间距安装在分离罐的外壁上,且外接口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同时五个外接口均贯穿第二外壳的外壁与第二外管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外管安装在第二外壳远离第一外壳的一侧下部,通过五个外接口便于将分子膜之间阻隔形成的含有大量氢分子的分离气体排出,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作为优化,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的储气罐通过托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一侧,且储气罐通过绑带固定在托架的顶部,所述的第二电磁阀安装在储气罐远离第二外壳的一端。

    本发明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新型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且通过输入尾气即可完成脱水、脱氢和储存的一系列处理过程,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2、本发明新型设置有第一外壳、第一脱水装置、内管、换热鳍片、第一外管、进气端口、第一电磁阀、排水管,通过第一外管便于向内管内输入冷媒,通过冷媒可以快速降低第一脱水装置和换热鳍片的温度,当尾气穿过交错式设置的换热鳍片之间时,尾气中的水分会快速凝结在换热鳍片的表面,凝结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汇集到第一外壳的底部,通过定时开启第一电磁阀即可将第一外壳底部堆积的冷凝水快速排出,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3、本发明新型设置有第二脱水装置、通槽和吸水填料,通过第二脱水装置中的吸水填料便于对脱水后的尾气进行巩固脱水,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脱水效果,由于经过冷凝脱水后的尾气中水分含量大大降低,第二脱水装置中的吸水填料消耗速度会大大降低,因此降低了使用成本;

    4、本发明新型设置有分离罐、分子膜、外接口和第二外管,将第二外管与外部排气机构相连接,通过外接口便于将不同的分子膜之间的隔离气体快速排出,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新型的竖截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新型中第一脱水装置的竖截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新型中第二脱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新型的洗涤塔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支架,3、第一外壳,4、第一脱水装置,5、内管,6、换热鳍片,7、第一外管,8、进气端口,9、第一电磁阀,10、排水管,11、第二外壳,12、脱水仓,13、第二脱水装置,14、通槽,15、吸水填料,16、分离罐,17、分子膜,18、外接口,19、第二外管,20、顶盖,21、循环风机,22、加压装置,23、储气罐,24、托架,25、绑带,26、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的一种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支架2,第一外壳3,第二外壳11和储气罐23,所述的支架2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一侧,所述的第一外壳3安装在支架2的顶部,所述的第二外壳11安装在支架2顶部的另一侧,且第二外壳11的外壁上端与第一外壳3相连接,所述的储气罐23设置在支架2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外壳3包括第一脱水装置4,内管5,换热鳍片6,进气端口8和第一电磁阀9,所述的第一脱水装置4安装在第一外壳3的内部,且第一脱水装置4呈框架结构,同时第一脱水装置4的底部呈开口结构,所述的内管5设置在第一脱水装置4内,且内管5的顶端依次贯穿第一脱水装置4和第一外壳3的上部与第一外管7相连通,同时第一外管7均安装在第一外壳3的顶端,所述的换热鳍片6安装在第一脱水装置4内部,且换热鳍片6分别包裹在内管5的外侧,所述的进气端口8安装在第一外壳3远离第二外壳11的一端,所述的第一电磁阀9安装在第一外壳3的底部,且第一外壳3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10,第一外壳3的底部呈漏斗形结构,便于换热鳍片6表面凝结的水分可以快速汇集在第一外壳3的底部,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9便于通过排水管10快速排出,提高了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管5关于第一脱水装置4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内管5均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其中每个内管5均呈“u”形结构,同时每个内管5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两个第一外管7相连通,内管5通过配合第一外管7与外部制冷系统相连通,通过内管5便于快速降低第一脱水装置4内的温度,通过低温使尾气中的水分可以快速凝结,提高了除水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鳍片6呈等间距设置有五组,且每组换热鳍片6均呈倾斜式设置,同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脱水装置4的内壁两侧相连接,通过多个倾斜式的换热鳍片6便于提高与尾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倾斜式的设计使得换热鳍片6表面凝结的水珠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汇集到第一外壳3的底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外壳11包括脱水仓12,分离罐16,分子膜17,外接口18,第二外管19和顶盖20,所述的脱水仓12开设在第二外壳11的内部上端,且脱水仓12与第一外壳3内部相连通,同时第一外壳3内安装有第二脱水装置13,所述的分离罐16安装在第二外壳11内部下端,且分离罐16的顶部与脱水仓12的底部相连通,同时分离罐16的一侧贯穿第二外壳11一侧与循环风机21相连接,所述的循环风机21安装在第二外壳11的外壁下端,且循环风机21的上部安装有加压装置22,同时循环风机21通过加压装置22与储气罐23相连通,所述的顶盖20安装在第二外壳11的顶部,通过循环风机21配合加压装置22便于将脱水脱氢后的尾气加压输送至储气罐23内呈液体状态进行储存,提高了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脱水装置13包括通槽14和吸水填料15,所述的通槽14开设在第二脱水装置13内部,且通槽14连通第二脱水装置13的上下两端,同时通槽14的内壁呈网格结构,所述的吸水填料15填充在第二脱水装置13的内部,吸水填料15选用活性氧化铝成分,便于对脱水后的尾气中的少量水分进行吸除,巩固除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离罐16包括分子膜17和外接口18,所述的分子膜17安装在分离罐16的内部,且分子膜17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所述的外接口18呈等间距安装在分离罐16的外壁上,且外接口18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同时五个外接口18均贯穿第二外壳11的外壁与第二外管19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外管19安装在第二外壳11远离第一外壳3的一侧下部,通过五个外接口18便于将分子膜17之间阻隔形成的含有大量氢分子的分离气体排出,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储气罐23包括第二电磁阀26,所述的储气罐23通过托架24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一侧,且储气罐23通过绑带25固定在托架24的顶部,所述的第二电磁阀26安装在储气罐23远离第二外壳11的一端。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使用时首先将进气端口8与尾气输入管道相连通,再将第一外管7与外部冷媒输送管道相连通,再将第二外管19接入外部排气系统,当尾气进入到第一外壳3内部时会穿过第一脱水装置4内的多个换热鳍片6之间,由于冷媒快速降低内管5和换热鳍片6的温度,使得尾气中的水分快速凝结在换热鳍片6的表面形成水珠,水珠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然汇集到第一外壳3的底部,接通外部电源,定时启动第一电磁阀9,便于通过排水管10快速将汇集的冷凝水排出,经过冷凝脱水后的尾气进入到脱水仓12内部后,会暂时停留在脱水仓12内,并降低流速穿过第二脱水装置13内的通槽14进入到分离罐16内,在此过程中,尾气中残留的少量水分会被吸水填料15吸收,此时启动循环风机21和加压装置22,加速尾气在分离罐16内的流动速度,尾气穿过分子膜17后直接输送至储气罐23内部进行储存,而分子膜17分离后的气体通过外接口18快速输送至第二外管19内部,最后排出到装置外部进行集中储存即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发明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发明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发明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储气罐,所述的支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一侧,所述的第一外壳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所述的第二外壳安装在支架顶部的另一侧,且第二外壳的外壁上端与第一外壳相连接,所述的储气罐设置在支架下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壳包括第一脱水装置,内管,换热鳍片,进气端口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第一脱水装置安装在第一外壳的内部,且第一脱水装置呈框架结构,同时第一脱水装置的底部呈开口结构,所述的内管设置在第一脱水装置内,且内管的顶端依次贯穿第一脱水装置和第一外壳的上部与第一外管相连通,同时第一外管均安装在第一外壳的顶端,所述的换热鳍片安装在第一脱水装置内部,且换热鳍片分别包裹在内管的外侧,所述的进气端口安装在第一外壳远离第二外壳的一端,所述的第一电磁阀安装在第一外壳的底部,且第一外壳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关于第一脱水装置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内管均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其中每个内管均呈“u”形结构,同时每个内管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两个第一外管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鳍片呈等间距设置有五组,且每组换热鳍片均呈倾斜式设置,同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脱水装置的内壁两侧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外壳包括脱水仓,分离罐,分子膜,外接口,第二外管和顶盖,所述的脱水仓开设在第二外壳的内部上端,且脱水仓与第一外壳内部相连通,同时第一外壳内安装有第二脱水装置,所述的分离罐安装在第二外壳内部下端,且分离罐的顶部与脱水仓的底部相连通,同时分离罐的一侧贯穿第二外壳一侧与循环风机相连接,所述的循环风机安装在第二外壳的外壁下端,且循环风机的上部安装有加压装置,同时循环风机通过加压装置与储气罐相连通,所述的顶盖安装在第二外壳的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脱水装置包括通槽和吸水填料,所述的通槽开设在第二脱水装置内部,且通槽连通第二脱水装置的上下两端,同时通槽的内壁呈网格结构,所述的吸水填料填充在第二脱水装置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罐包括分子膜和外接口,所述的分子膜安装在分离罐的内部,且分子膜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所述的外接口呈等间距安装在分离罐的外壁上,且外接口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同时五个外接口均贯穿第二外壳的外壁与第二外管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外管安装在第二外壳远离第一外壳的一侧下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的储气罐通过托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一侧,且储气罐通过绑带固定在托架的顶部,所述的第二电磁阀安装在储气罐远离第二外壳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新型提供一种连续法聚丙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储气罐,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且通过输入尾气即可完成脱水、脱氢和储存的一系列处理过程,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同时设置有第一外壳、第一脱水装置、内管、换热鳍片、第一外管、进气端口、第一电磁阀、排水管,通过第一外管便于向内管内输入冷媒,通过冷媒可以快速降低第一脱水装置和换热鳍片的温度,当尾气穿过交错式设置的换热鳍片之间时,尾气中的水分会快速凝结在换热鳍片的表面,凝结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汇集到第一外壳的底部,通过定时开启第一电磁阀即可将第一外壳底部堆积的冷凝水快速排出,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治;李书璞;乔智愚;马言浩;王斌;胡正阳;张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明前海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8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