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05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够实现全面屏的屏下摄像头方案备受用户青睐。

    目前屏下摄像头方案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为正常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为摄像头预留区。摄像头设置于第二显示区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的一侧,外界光线可穿过第二显示区入射至摄像头,保证摄像头的功能正常实现,另一方面,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均包括子像素,可进行画面显示。但为使得摄像头可接受到充足的光线,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以增大透光区面积,具有较大亮度和像素密度差异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存在明显边界,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三像素单元均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

    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a,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b,b<a;

    其中,所述白色子像素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开启或关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光学电子元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过渡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和第三像素单元均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第二像素单元中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二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a,第三像素单元中的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b,b<a,其中,白色子像素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开启或关闭,使得亮度以及显示画面的细腻度从第一显示区向第二显示区逐渐过渡,避免了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相邻设置的三个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相邻设置的三个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三像素单元均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

    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a,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b,b<a;

    其中,所述白色子像素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开启或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过渡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和第三像素单元均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第二像素单元中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二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a,第三像素单元中的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b,b<a,其中,白色子像素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开启或关闭,使得亮度以及显示画面的细腻度从第一显示区向第二显示区逐渐过渡,避免了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器件结构的示意图并非按照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以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300,第二显示区300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100的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300中相邻像素之间的区域作为透光区,用于提供自然光入射通道,使得外部自然光能够传输至第二显示区300下方的光学元件,保证光学元件正常工作。由于透光区的存在,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300之间的亮度差异较大,两者边界明显,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设置过渡显示区,且过渡显示区内的像素单元包括开关可控的白色子像素,实现了彩色子像素密度从第一显示区至第二显示区的逐渐过渡,显示画面的细腻度从第一显示区至第二显示区的逐渐过渡,且可采用白色子像素进行亮度调节,保证亮度从第一显示区至第二显示区逐渐过渡,消除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明显边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具体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0、过渡显示区200和第二显示区300,过渡显示区200位于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200之间,第二显示区300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100的像素密度。

    第二显示区300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310,过渡显示区200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210,第二像素单元310和第三像素单元210均包括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第三子像素103和白色子像素104。

    第二像素单元31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二像素单元310的总面积之比为a,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的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210的总面积之比为b,b<a,其中,白色子像素104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开启或关闭。

    示例性的,第一彩色子像素101、第二彩色子像素102和第三彩色子像素103的发光颜色可以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任一种,且各不相同,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全彩显示。

    如此,第二像素单元310中除白色子像素104外的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二像素单元310的总面积之比n,第三像素单元210中除白色子像素104外的彩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210的总面积之比m,满足:n<m,对于第一显示区100仅包括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情况,第一显示区100、过渡显示区200和第二显示区300中像素单元内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总开口面积与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依次减小,使得显示画面的细腻度逐渐过渡,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300的显示画面无明显边界,有利于显示效果的提升。

    此外,在显示阶段,受像素密度差异影响,第一显示区100、过渡显示区200和第二显示区300的亮度依次递减,而第一显示区100、过渡显示区200和第二显示区300区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递增,可通过开启白色子像素104进行亮度补偿,使得第一显示区100、过渡显示区200和第二显示区300的亮度差异减小,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300之间无明显界限,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更好。

    在第二显示区300内的光学元件的正常工作阶段,白色子像素104可作为透光区,提供光传输通路,保证光学元件能够接收到充足的光线,显示面板对外界光线的透过同样会导致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300亮度的明显差异,过渡显示区200中白色子像素104与第二显示区300中白色子像素104结构相同,均可透光,且过渡显示区20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30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使得第一显示区100、过渡显示区200和第二显示区300中透过外界光线导致的亮度差异逐渐过渡,消除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300之间的明显边界,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显示区100和过渡显示区200的边界为第一边界,过渡显示区200与第二显示区300的边界为第二边界,图1仅以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均是矩形为例进行说明而非限定,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100和过渡显示区200的边界还可以为u型或者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过渡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和第三像素单元均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第二像素单元中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二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a,第三像素单元中的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b,b<a,其中,白色子像素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开启或关闭,使得亮度以及显示画面的细腻度从第一显示区向第二显示区逐渐过渡,避免了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参见图1,过渡显示区200包括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

    此时,过渡显示区200中第三像素单元210结构单一,多个第三像素单元210可简单的紧密排列,有利于降低过渡显示区200的像素排布复杂性。

    示例性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第三子像素103和白色子像素104的形状均为第一形状,第一形状例如可以为长方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中的子像素形状通常为长方形,第一子过渡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相邻设置,两者子像素的形状相近,开口面积更相近,有利于显示画面的平滑过渡,提升显示画面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第一形状可以为正方形,如图4所述,或者,第一形状还可以为圆形,如图5所示,又或者,第一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如图6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凡是能够与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的开口面积实现平滑过渡的第一形状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过渡显示区200包括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位于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靠近第二显示区300的一侧。

    如此,可在过渡显示区200中形成二级过渡,增加渐变阶梯,减小相邻显示区(第一显示区100、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以及第二显示区300中任意相邻两个区域)之间的画面细腻度以及亮度差异,更有效的弱化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300的边界,改善显示画面质量,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210的面积之比为c,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210的面积之比为d,c<d。

    如此,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中的白色子像素104的开口率占比递增,进而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中的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开口率递减,一方面使得显示面板采用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显示的画面无明显边界,另一方面,显示阶段采用点亮白色子像素104进行补光时,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补光总强度递增,实现第一显示区100至第二显示区200的亮度过渡。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两个第三像素单元210包括第一子像素单元211和第二子像素单元212,第一子像素单元211为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第二子像素单元212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其中,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第三子像素103和白色子像素104的形状均为第二形状,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第三子像素103和白色子像素104的形状均为第三形状,第二形状为长方形,第三形状为椭圆形。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形状和第三形状还可以为其他组合方式,例如,第二形状为长方形,第三形状为圆形,如图9所示;或者第二形状为正方形,第三形状为椭圆形,如图10所示;又或者第二形状为正方形,第三形状为圆形,如图1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形状通常为长方形,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形状通常为圆形,为实现第一显示区至第二显示区的平滑过渡,设置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子像素的形状由长方形逐渐变化为开口面积与长方形相近的圆形,即过渡显示区中越靠近第一显示区的子过渡显示区的子像素形状越接近长方形,越靠近第二显示区的子过渡显示区的子像素形状越接近圆形,进而实现子像素开口面积的逐渐过渡,具体例如可以为图8至图11所示的子像素形状组合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形状和第三形状的组合不限于本实施例上述提供的三种,凡是能够实现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中子像素开口率平滑过渡的形状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过渡显示区200包括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203,第三子过渡显示区203位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靠近第二显示区300的一侧。

    如此,可在过渡显示区200中形成三级过渡,进一步增加渐变阶梯,减小相邻显示区(第一显示区100、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以及第二显示区300中任意相邻两个区域)之间的画面细腻度以及亮度差异,更有效的弱化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300的边界,改善显示画面质量,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210的面积之比为c,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210的面积之比为d,第三子过渡显示区203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210的面积之比为e,c<d<e。

    如此,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203中的白色子像素104的开口率占比递增,进而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203中的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开口率占比递减,一方面使得显示面板采用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显示的画面无明显边界,另一方面,显示阶段采用点亮白色子像素104进行补光时,第一子过渡显示区201、第二子过渡显示区202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203补光总强度递增,实现第一显示区100至第二显示区200的亮度过渡。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相邻设置的三个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仅是示意的以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只设置一个像素单元进行示意,该示意不造成对产品中该区域像素单元个数的绝对限制。具体的,参见图13,三个第三像素单元210包括第一子像素单元211、第二子像素单元212和第三子像素单元213,第一子像素单元211为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第二子像素单元212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第三子像素单元213为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

    如图13所示,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第三子像素103和白色子像素104的形状均为第四形状,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第三子像素103和白色子像素104的形状均为第五形状,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第三子像素103和白色子像素104的形状均为第六形状,第四形状为长方形,第五形状为正方形,第六形状为圆形。

    可选的,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相邻设置的三个第三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四形状为长方形,第五形状为正方形,第六形状为椭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形状通常为长方形,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形状通常为圆形,为实现第一显示区至第二显示区的平滑过渡,设置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子像素的形状由长方形逐渐变化为圆形,即过渡显示区中越靠近第一显示区的子过渡显示区的子像素形状越接近长方形,越靠近第二显示区的子过渡显示区的子像素形状越接近圆形,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过渡显示区的子像素以及第二显示区的子像素的开口率平滑过渡,具体例如可以为图13和图14所示的子像素形状组合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形状、第五形状和第六形状的组合不限于本实施例上述提供的两种种,凡是能够实现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中子像素开口率平滑过渡的形状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示例性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一子像素101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f1,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二子像素102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f2,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子像素103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f3,1/2≤f1≤1,1/2≤f2≤1;1/2≤f3≤1。

    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一子像素101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g1,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二子像素102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g2,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子像素103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g3,1/3≤g1≤1,1/3≤g2≤1;1/3≤g3≤1。

    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一子像素101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h1,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二子像素102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h2,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子像素103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h3,1/4≤h1≤1,1/4≤h2≤1,1/4≤h3≤1。

    如此,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中白色子像素104与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开口面积比例依次增大,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与像素单元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依次减小,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显示的画面细腻度依次减小,实现了从第一显示区至第二显示区的显示画面细腻度的逐渐过渡,有效弱化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边界,有利于显示画面显示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白色子像素104与像素单元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依次递增,显示阶段采用点亮白色子像素104进行补光时,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补光总强度递增,实现第一显示区至第二显示区的亮度过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之比的取值范围可以为大于1:1:1且小于等于3: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大,白色子像素104的开口面积与像素单元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依次增大,与作为正常显示区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差异增大,设置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依次减小能够减小整个过渡显示区与正常显示区之间的显示差异,提升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第三像素单元210数量之比可以为大于1:1:1且小于等于3:2:1。

    如此,便于设置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开口面积递增,进而在显示阶段采用白色子像素104进行补光时,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补光总强度递增,实现第一显示区至第二显示区亮度的逐渐过渡,弱化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边界,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面积为i,第二子过渡显示区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面积为j,第三子过渡显示区中白色子像素104的总面积为l,i<j<l。

    需要说明的是,从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开口率逐渐降低,在显示阶段,画面亮度也逐渐变暗,通过设置白色子像素104的总面积逐渐增大,可以实现补光亮度的逐渐提升,降低彩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开口率降低带来的显示画面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可选的,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与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之比的取值范围可以为小于或等于1/5。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与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之比大于1/5时,过渡显示区的宽度过大,会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分辨率,影响显示画面的细腻度,降低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品质,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与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之比小于或等于1/5时,过渡显示区的宽度适宜,可保证显示画面具有较高的细腻度,提升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品质。

    示例性的,过渡显示区的宽度k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80≤k≤540μm。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显示区的宽度过小会导致过渡效果变差,无法有效消除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的明显边界,过渡显示区的宽度过大会导致其占用面积较大,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分辨率,影响显示画面的细腻度,过渡显示区的宽度在180μm至540μm之间取值时,过渡显示区的宽度适宜,过渡显示区能够实现人眼可识别的亮度和细腻度的过渡作用,消除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明显的边界,在有效消除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的明显边界的基础上,保证显示画面具有较高的细腻度。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o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50≤o≤450,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密度p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00≤o≤330,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q的取值范围可以为200≤o≤250。

    如此,显示面板具有较为细腻的显示效果,且子像素尺寸适宜,加工难度低,此外,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依次减小,避免了显示画面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具有明显边界,有利于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提升。相邻显示区之间像素密度之差越为50的设置,使得相邻显示区的子像素开口率平滑过渡,人眼不易识别出明显的边界。

    继续参见图12,第一显示区100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0,第一像素单元110包括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沿第一方向x排列,沿第二方向y,白色子像素104位于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任一侧,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

    例如,在图12中,第一方向x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为竖直方向,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的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沿水平方向排列为子像素行,同一第三像素单元中的白色子像素104位于子像素行的上侧,即所有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位于子像素行的同一侧。

    如此,当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依次排列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的子过渡显示区时,同一子过渡显示区中的所有第三像素单元210的结构相同,仅需设计一种第三像素单元210结构即可,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设计难度。

    可选的,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沿第一方向x,过渡显示区200中相邻设置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不同侧。沿第二方向y,过渡显示区200中相邻设置的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白色子像素104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的相同侧。

    例如,在图15中,第一方向x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为竖直方向,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的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和第三子像素103沿水平方向排列为子像素行,在水平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任意两个第三像素单元210,其中一个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的白色子像素104位于子像素行的上侧,另一个第三像素单元210中的白色子像素104位于子像素行的下侧,即在水平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三像素单元210,白色子像素104位于子像素行的不同侧。

    如此,过渡显示区200中的白色子像素104更为均匀的分布,使得显示阶段点亮白色子像素104进行补光时,过渡显示区200的补光更为均匀,补光效果更好。此外,上述设置方式还能够降低衍射现象,并解决白色子像素104不开启阶段的显示暗线的问题。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以及位于第二显示区300内的光学电子元件3。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所述的显示面板2,其具有其所包括的显示面板2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显示区300、第一显示区100以及过渡显示区200均能够用于显示,因此,所述显示装置1朝向用户侧的显示面可以进行全屏显示,从而得到全面屏显示装置。

    示例性的,光学电子元件3可以包括摄像模组、光感传感器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显示装置1为手机或平板,当光学电子元件3为摄像模组时,第二显示区300对应为手机或者平板的前置摄像头所在区域,前置摄像头通过第二显示区300的白色子像素104(透光区)收外部光线;而当光学电子元件3为光感传感器时,光感传感器可以是用于感应外部光线,对显示装置1的光亮度进行调节的光感传感器,也可以是用于感应外部是否有指纹,从而进行指纹识别的光感传感器;光感传感器通过第二显示区300的白色子像素104(透光区)收外部光线,然后进行传感。

    可选的,第二显示区300和部分过渡显示区200落于光学电子元件3的取景区内,落于光学电子元件3的取景区内的过渡显示区200的宽度取值范围为小于或等于150μm。

    其中,光学电子元件3的取景区为光学电子元件可识别的范围,例如当光学电子元件3为摄像头时,光学电子元件3的取景区为摄像头可拍摄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显示区200的白色子像素104的开口率小于第二显示区300中白色子像素104的开口率,而光学电子元件3通过白色子像素104的开口区获得光线,设置落于光学电子元件3的取景区内的过渡显示区200的宽度取值范围为小于或等于150μm时,能够避免过渡显示区200中相对较低的光透过率影响光学电子元件3的正常工作。

    参见图16所示,第二显示区300的宽度h与光学电子元件3的宽度p之差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0~200μm。

    如此,在显示装置1的组装过程中,光学电子元件3可于存在装配误差的情况下仍准确安装于第二显示区300内,保证光学电子元件3各个区域均能够通过第二显示区300中的白色子像素104(透光区)结构到充足的外界光线,进而正常工作。

    继续参见图16,显示面板2包括多个第一有机发光元件1011,多个第二有机发光元件1021、多个第三有机发光元件1031和多个白色有机发光元件1041,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有机发光元件1011,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有机发光元件1021,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有机发光元件1031,白色子像素包括白色有机发光元件1041。

    此时,显示装置1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具有可自发光无需背光、高亮度以及低功耗等优点,且其子像素通过发光元件进行发光,不同子像素之间的发光元件相对独立,便于在发光元件之间形成透光区,进而形成同时兼具显示和透光功能的第二显示区300,保证光学电子元件3的功能正常实现,并实现全屏显示。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2位于背光模组4的出光侧,显示面板2包括阵列基板21以及位于阵列基板21远离背光模组4一侧的彩膜基板22,彩膜基板22包括多个第一彩色滤光层1012、多个第二彩色滤光层1022、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层1032和多个透明透光层1042,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彩色滤光层1012,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彩色滤光层1022,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彩色滤光层1032,白色子像素包括透明透光层1042。

    此时,显示装置1为液晶显示装置,同时兼具屏下光学电子元件设置以及全屏显示功能,其具有制备工艺成熟,以及产品性能稳定的优势。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三像素单元均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

    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a,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b,b<a;

    其中,所述白色子像素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第一子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和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形状均为第一形状,所述第一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还包括第二子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单元的面积之比为c;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单元的面积之比为d;c<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和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形状均为第二形状;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和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形状均为第三形状;

    所述第二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第三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还包括第三子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单元的面积之比为c;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单元的面积之比为d;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像素单元的面积之比为e;c<d<e。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和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形状均为第四形状;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和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形状均为第五形状;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和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形状均为第六形状;

    所述第四形状为长方形;所述第五形状为正方形;所述第六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f1,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f2,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f3;1/2≤f1≤1,1/2≤f2≤1;1/2≤f3≤1;

    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g1,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g2,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g3;1/3≤g1≤1,1/3≤g2≤1;1/3≤g3≤1;

    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h1,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h2,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之比为h3;1/4≤h1≤1,1/4≤h2≤1;1/4≤h3≤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之比的取值范围为大于1:1:1且小于等于3:2: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所述第三像素单元数量之比为大于1:1:1且小于等于3:2:1。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面积为i,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面积为j,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中所述白色子像素的总面积为l;i<j<l。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之比的取值范围为小于或等于1/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宽度k的取值范围为:180≤k≤54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o的取值范围为350≤o≤450,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密度p的取值范围为300≤o≤330,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q的取值范围为200≤o≤25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三子像素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沿第二方向,所述白色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任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过渡显示区中相邻设置的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不同侧;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过渡显示区中相邻设置的像素单元中,所述白色子像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相同侧。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光学电子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电子元件包括摄像模组、光感传感器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光学电子元件的宽度之差的取值范围为100~200μm。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和部分所述过渡显示区落于所述光学电子元件的取景区,落于所述光学电子元件的取景区内的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宽度取值范围为小于或等于150μm。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有机发光元件,多个第二有机发光元件、多个第三有机发光元件和多个白色有机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有机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有机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有机发光元件,所述白色子像素包括所述白色有机发光元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背光模组一侧的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多个第一彩色滤光层、多个第二彩色滤光层、多个第三彩色滤光层和多个透明透光层;

    第一子像素包括所述第一彩色滤光层,第二子像素包括所述第二彩色滤光层,第三子像素包括所述第三彩色滤光层,白色子像素包括所述透明透光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过渡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过渡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和第三像素单元均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第二像素单元中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二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A,第三像素单元中的白色子像素的总开口面积与第三像素单元的总面积之比为B,B<A;其中,白色子像素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开启或关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亮;李雅缨;杨雁;周婷;李俊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7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