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臭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联合装置与生物除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污水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恶臭气体,恶臭气体内可能包括硫化氢、氨气、甲硫醇等,这些气体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这些恶臭气体进行处理,其中,生物除臭基于其处理效率高、环境友好、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在臭气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了应用。
现有的生物除臭系统中的菌种一般来源于污水处理厂活性,将其作为种菌,在生物除臭反应器内部进行自我驯化培养。这种培养方式易受到恶臭气体浓度和性质的冲击负荷,导致菌种体系不稳定,进而影响排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联合装置与生物除臭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菌种易受恶臭气体浓度和性质的冲击负荷,菌种体系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该装置包括联合箱体与菌种异位培养装置,联合箱体包括生物滴滤段,所述生物滴滤段内设置有滴滤段喷淋装置;菌种异位培养装置与所述滴滤段喷淋装置连通,用于培养菌液并向所述生物滴滤段内输送菌液。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采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向生物滴滤段输送菌液,而非直接在生物滴滤段内部培养菌种。当臭气的成分浓度变化或环境因素变化时,可根据臭气的具体性质结合环境因素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中培养不同的菌种。若臭气中酸性物质较多,可以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中培养嗜酸性菌种;若臭气中中性物质较多,可以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中培养嗜中性菌种;若臭气中碱性物质较多,可以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中培养嗜碱性菌种。即生物滴滤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输送合适的菌种类型,大大缩短了菌种的缓冲适应时间,维持了生物滴滤段内部菌种处理能力的稳定性,保证了生物联合除臭装置稳定的排放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菌种异位培养装置包括菌种强化床、输送泵以及输送管路,所述菌种强化床用于培养所述菌液,所述输送管路连通所述菌种强化床与所述滴滤段喷淋装置,所述输送泵设置在所述输送管路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菌种异位培养装置采用菌种强化床培养菌液,输送泵带动菌液通过输送管输送到滴滤段喷淋装置内,最后通过滴滤段喷淋装置添加到生物滴滤段内部的填料的上方。上述菌种异位培养装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功率低,能耗小,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专人看守,只要定期添加原菌和专用培养剂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联合箱体还包括洗涤段与除雾段,所述生物滴滤段设置在所述洗涤段与所述除雾段之间;当所述联合箱体运行时,臭气依次经过所述洗涤段、所述生物滴滤段与所述除雾段。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联合箱体内除了用于降解臭气中的污染物的生物滴滤段外还包括洗涤段与除雾段。当联合箱体运行时,臭气首先经过洗涤段,经过自来水或化学洗涤液洗涤,完成对臭气的水或化学药剂的吸收、除尘及加湿等预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臭气进入生物滴滤段,臭气在生物滴滤段内的微生物菌种的吸收分解下被降解,菌种依靠吸收的臭气成分进一步繁殖。被微生物降解后的气体进入除雾段,去除气体中的大部分雾滴,最后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除雾段内设置有用于去除气体雾滴的除雾网丝。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采用除雾网丝去除气体中的雾滴,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光催化除菌塔,与所述联合箱体内的所述除雾段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运行联合箱体对臭气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体仍不能满足标准时,此时开启光催化除菌塔,对气体进行除菌和进一步除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生物除臭联合装置,所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包括联合箱体,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联合箱体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联合箱体的出气口处的第一气体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检测结果确定除臭策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联合箱体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对联合箱体出气口处的气体进行检测,看起是否达标,再确定下一步的除臭策略。在正式运行处理前,首先对联合箱体进行预运行,检测当前联合箱体的状态是否可以满足处理标准,避免联合箱体的状态不符合标准,直接开启联合箱体正式运行处理臭气,导致臭气未达标就被排放到空气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气体检测结果确定除臭策略包括:当所述第一气体检测结果满足处理标准时,继续运行所述联合箱体以对所述臭气进行除臭。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联合箱体出气口处的气体检测结果即第一气体检测结果满足处理标准时,即可继续运行联合箱体对臭气进行除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还包括光催化除菌塔以及报警装置,所述光催化除菌塔与所述联合箱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根据第一臭气检测结果确定除臭策略还包括:当所述第一气体检测结果不满足所述处理标准时,开启所述光催化除菌塔,对所述臭气处理第二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光催化除菌塔的出气口处的第二气体检测结果;在所述第二气体检测结果满足所述处理标准时,继续运行所述联合箱体与所述光催化除菌塔对所述臭气进行除臭;在所述第二气体检测结果不满足所述处理标准时,所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自动关闭,所述报警装置报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第一检测结果无法满足处理标准时,此时开启独立于联合箱体外的光催化除菌塔。在正式运行光催化除菌塔之前,首先预运行联合箱体与光催化除菌塔第二预设时间,然后检测光催化除菌塔出气口处的气体,获得第二气体检测结果,若第二气体检测结果满足处理标准,则运行联合箱体配合光催化除菌塔对臭气进行正式处理;若第二气体检测结果不满足处理标准,则说明此时联合箱体或光催化除菌塔的状态不满足处理标准,此时,整个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自动关闭,生物除臭联合装置上的报警装置报警,工作人员对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进行检修或者调整生物除臭联合装置的运行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过联合箱体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联合箱体的出气口处的第一气体检测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臭气的性质确定所述联合箱体的运行参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对联合箱体进行预运行之前,先根据臭气的性质设置联合箱体的运行参数,缩短联合箱体的运行参数与标准运行参数之间的差值,提高预运行的成功率,进而提高除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过联合箱体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联合箱体的出气口处的第一气体检测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联合箱体与所述光催化除菌塔的系统功能无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对联合箱体进行预运行之前,首先检查联合箱体与光催化除菌塔的系统功能是否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后续预运行或正式运行时发生故障,以提高除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联合除臭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除臭方法的流程图。
图标:100-联合箱体;120-洗涤段;130-生物滴滤段;140-除雾段;121-洗涤段喷淋装置;122-洗涤段填料;123-循环水箱;124-循环水泵;125-循环水路管;131-滴滤段喷淋装置;132-生物滴滤段水箱;133-加湿水泵;134-加湿水管路;135-滴滤段填料;141-除雾网丝;200-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10-菌种强化床;220-输送泵;230-输送管路;300-光催化除菌塔;400-排气筒;500-负压风机;600-臭气收集分管;700-臭气排出风管;800-补充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现有的生物除臭装置采用内部自我训化的方式进行菌种培养,菌种易受到恶臭气体的浓度、性质以及环境因数的冲击负荷,导致菌种体系不稳定。具体地,污水厂根据季节不同,工艺段产生的臭气的成分浓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臭气中的硫化氢浓度由高到低时,生物除臭装置内嗜酸性菌种存活数量大于其处理能力,可以满足达标需求;但当臭气浓度由低到高时,生物除臭装置内嗜酸性菌种存活数量小于其处理能力,这时系统将不能满足达标需求,随着环境浓度的变化,适应性地,生物除臭装置内部的菌种体系中的嗜酸性菌种开始增多,并逐渐达到平衡,但在达到平衡之前往往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这段时间内生物除臭装置的处理不达标。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联合除臭装置的结构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该装置包括联合箱体100与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联合箱体100包括生物滴滤段130,生物滴滤段130内设置有滴滤段喷淋装置131;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与滴滤段喷淋装置131连通,用于培养菌液并向生物滴滤段130内输送菌液。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生物除臭联合装置采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向生物滴滤段130输送菌液,而非直接在生物滴滤段130内部培养菌种。当臭气的成分浓度变化或环境因素变化时,可根据臭气的具体性质结合环境因素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中培养不同的菌种。若臭气中酸性物质较多,可以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中培养嗜酸性菌种;若臭气中中性物质较多,可以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中培养嗜中性菌种;若臭气中碱性物质较多,可以在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中培养嗜碱性菌种。即生物滴滤段130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输送合适的菌种类型,大大缩短了菌种的缓冲适应时间,维持了生物滴滤段130内部菌种处理能力的稳定性,保证了生物联合除臭装置稳定的排放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臭气中中性物质较多时,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中的ph为6.5-7.5,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中投加的嗜中性降解有机物的菌种可以为乳酸菌、芽孢杆菌和脱氮硫杆菌的一种或其组合,也可以选择其他菌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臭气中酸性物质较多时,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中的ph为3.0-4.0,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中投加的嗜酸性降解有机物的菌种可以为硫杆菌属中的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一种或其组合,也可以选择其他菌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还包括与联合箱体100连通的排气筒400以及设置在排气筒400与联合箱体100之间的负压风机500,臭气经过负压风机500的增压,从联合箱体100的进气口进入联合箱体100,然后排出联合箱体100,进入排气筒400,由排气筒400排放到空气中。
具体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的进口处设置有臭气收集分管600,出气口处设置有臭气排出风管700。
具体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还包括排水管以及依次连通的循环水箱123、循环水泵124与循环水路管125,排水管与联合箱体100连通,循环水路管125远离循环水箱123的一端与洗涤段喷淋装置121连通,循环水泵124启动,带动循环水箱123内的水在循环水箱123与洗涤段喷淋装置121之间循环。
可选地,联合箱体100的高度为2.8-3.2m之间,宽度为2-10m之间,长度为2-30m之间。生物滴滤段130的高度、宽度由联合箱体100确定,长度为2-20m;
具体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还包括滴滤段填料135以及依次连通的生物滴滤段水箱132、加湿水泵133与加湿水管路134,滴滤段填料135填充在生物滴滤段130内,加湿水管路134远离生物滴滤段水箱132的一端与滴滤段喷淋装置131连通,加湿水泵133启动,带动生物滴滤段水箱132内的水通过加湿水管路134进入滴滤段喷淋装置131,由滴滤段喷淋装置131向生物滴滤段130内的填料加湿。可选地,滴滤段填料135为炭质生物媒载体填料,滴滤段填料135厚度为1.4-1.6m。
进一步地,生物滴滤段水箱132还连通有用于向生物滴滤段水箱132以及循环水箱123内补充水源的补充水管路80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包括菌种强化床210、输送泵220以及输送管路230,菌种强化床210用于培养菌液,输送管路230连通菌种强化床210与滴滤段喷淋装置131,输送泵220设置在输送管路230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采用菌种强化床210培养菌液,输送泵220带动菌液通过输送管输送到滴滤段喷淋装置131内,最后通过滴滤段喷淋装置131添加到生物滴滤段130内部的填料的上方。上述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功率低,能耗小,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专人看守,只要定期添加原菌和专用培养剂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联合箱体100还包括洗涤段120与除雾段140,生物滴滤段130设置在洗涤段120与除雾段140之间;当联合箱体100运行时,臭气依次经过洗涤段120、生物滴滤段130与除雾段140。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联合箱体100内除了用于降解臭气中的污染物的生物滴滤段130外还包括洗涤段120与除雾段140。当联合箱体100运行时,臭气首先经过洗涤段120,经过自来水或化学洗涤液洗涤,完成对臭气的水或化学药剂的吸收、除尘及加湿等预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臭气进入生物滴滤段130,臭气在生物滴滤段130内的微生物菌种的吸收分解下被降解,菌种依靠吸收的臭气成分进一步繁殖。被微生物降解后的气体进入除雾段140,去除气体中的大部分雾滴,最后排出。
可选地,洗涤段120的高度、宽度由联合箱体100确定,长度为0.6-3m之间。除雾段140的高度、宽度由联合箱体100确定,长度为0.6-3m。
在一些实施例中,洗涤段120内设置有洗涤段喷淋装置121以及洗涤段填料122,可选地,洗涤段填料122为碳质-塑料混合填料。洗涤段填料122的厚度为1.2-1.6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雾段140内设置有用于去除气体雾滴的除雾网丝141。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采用除雾网丝141去除气体中雾滴,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选地,除雾丝网厚度为1.2-1.6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光催化除菌塔300,与联合箱体100内的除雾段140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运行联合箱体100对臭气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体仍不能满足标准时,此时开启光催化除菌塔300,对气体进行除菌和进一步除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生物除臭联合装置,生物除臭联合装置包括联合箱体100,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910:通过联合箱体100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联合箱体100的出气口处的第一气体检测结果;
步骤920:根据第一气体检测结果确定除臭策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联合箱体100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对联合箱体100出气口处的气体进行检测,看起是否达标,再确定下一步的除臭策略。在正式运行处理前,首先对联合箱体100进行预运行,检测当前联合箱体100的状态是否可以满足处理标准,避免联合箱体100的状态不符合标准,直接开启联合箱体100正式运行处理臭气,导致臭气未达标就被排放到空气中。
具体地,第一气体检测结果可由设置在联合箱体100出气口处的硫化氢浓度传感器、非甲烷总烃浓度传感器等传感器进行检测获得。
具体地,联合箱体100包括生物滴滤段130,生物滴滤段130内设置有滴滤段喷淋装置131;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还包括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与滴滤段喷淋装置131连通,用于培养菌液并向生物滴滤段130内输送菌液。
具体地,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包括菌种强化床210、输送泵220以及输送管路230,菌种强化床210用于培养菌液,输送管路230连通菌种强化床210与滴滤段喷淋装置131,输送泵220设置在输送管路230上。
进一步地,菌种强化床210内的培养液为添加营养盐后的自来水,培养液的c:n:p=100:5:1。
具体地,联合箱体100还包括洗涤段120与除雾段140,生物滴滤段130设置在洗涤段120与除雾段140之间;当联合箱体100运行时,臭气依次经过洗涤段120、生物滴滤段130与除雾段140。
具体地,除雾段140内设置有用于去除气体雾滴的除雾网丝14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气体检测结果确定除臭策略包括:当第一气体检测结果满足处理标准时,继续运行联合箱体100以对臭气进行除臭。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联合箱体100出气口处的气体检测结果即第一气体检测结果满足处理标准时,如出气口硫化氢小于0.3mg/m3,且出气口非甲烷总烃小于10mg/m3,气体样品送检实验室,检测气体中的微生物含量小于2500cfu/m3,则第一气体检测结果达标,即可继续运行联合箱体100对臭气进行除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还包括光催化除菌塔300以及报警装置,光催化除菌塔300与联合箱体100的出气口连通;根据第一臭气检测结果确定除臭策略还包括:当第一气体检测结果不满足处理标准时,开启光催化除菌塔300,对臭气处理第二预设时间后,获取光催化除菌塔300的出气口处的第二气体检测结果;在第二气体检测结果满足处理标准时,继续运行联合箱体100与光催化除菌塔300对臭气进行除臭;在第二气体检测结果不满足处理标准时,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自动关闭,报警装置报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第一检测结果无法满足处理标准时,如安装在联合箱体100出气口处的硫化氢浓度传感器的读数大于0.3mg/m3,或出气口非甲烷总烃浓度传感器的读数大于10mg/m3,或出气口气体中的微生物含量大于2500cfu/m3,即第一检测结果不达标,此时开启独立于联合箱体100外的光催化除菌塔300。在正式运行光催化除菌塔300之前,首先预运行联合箱体100与光催化除菌塔300第二预设时间,然后检测光催化除菌塔300出气口处的气体,获得第二气体检测结果,若第二气体检测结果满足处理标准,则运行联合箱体100配合光催化除菌塔300对臭气进行正式处理;若第二气体检测结果不满足处理标准,则说明此时联合箱体100或光催化除菌塔300的状态不满足处理标准,此时,整个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自动关闭,生物除臭联合装置上的报警装置报警,工作人员对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进行检修或者调整生物除臭联合装置的运行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过联合箱体100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联合箱体100的出气口处的第一气体检测结果之前,方法还包括:根据臭气的性质确定联合箱体100的运行参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对联合箱体100进行预运行之前,先根据臭气的性质设置联合箱体100的运行参数,缩短联合箱体100的运行参数与标准运行参数之间的差值,提高预运行的成功率,进而提高除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联合箱体100的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负压风机500的功率、循环水箱123内药剂的属性、生物滴滤段水箱132内药剂的属性、菌种异位培养装置200内的生物菌种类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过联合箱体100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联合箱体100的出气口处的第一气体检测结果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联合箱体100与光催化除菌塔300的系统功能无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对联合箱体100进行预运行之前,首先检查联合箱体100与光催化除菌塔300的系统功能是否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后续预运行或正式运行时发生故障,以提高除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一种生物除臭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合箱体,包括生物滴滤段,所述生物滴滤段内设置有滴滤段喷淋装置;
菌种异位培养装置,与所述滴滤段喷淋装置连通,用于培养菌液并向所述生物滴滤段内输送菌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异位培养装置包括菌种强化床、输送泵以及输送管路,所述菌种强化床用于培养所述菌液,所述输送管路连通所述菌种强化床与所述滴滤段喷淋装置,所述输送泵设置在所述输送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除臭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箱体还包括洗涤段与除雾段,所述生物滴滤段设置在所述洗涤段与所述除雾段之间;当所述联合箱体运行时,臭气依次经过所述洗涤段、所述生物滴滤段与所述除雾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除臭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段内设置有用于去除气体雾滴的除雾网丝。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生物除臭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催化除菌塔,与所述联合箱体内的所述除雾段连通。
6.一种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生物除臭联合装置,所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包括联合箱体,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联合箱体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联合箱体的出气口处的第一气体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检测结果确定除臭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检测结果确定除臭策略包括:
当所述第一气体检测结果满足处理标准时,继续运行所述联合箱体以对所述臭气进行除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还包括光催化除菌塔以及报警装置,所述光催化除菌塔与所述联合箱体的出气口连通;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检测结果确定除臭策略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气体检测结果不满足所述处理标准时,开启所述光催化除菌塔,对所述臭气处理第二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光催化除菌塔的出气口处的第二气体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二气体检测结果满足所述处理标准时,继续运行所述联合箱体与所述光催化除菌塔对所述臭气进行除臭;
在所述第二气体检测结果不满足所述处理标准时,所述生物除臭联合装置自动关闭,所述报警装置报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联合箱体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联合箱体的出气口处的第一气体检测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臭气的性质确定所述联合箱体的运行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联合箱体对臭气处理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所述联合箱体的出气口处的第一气体检测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联合箱体与所述光催化除菌塔的系统功能无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