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99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作为电子设备输出显示信息的重要元件,其显示效果对用户体验有重要影响。

    但是一些显示模组在显示时,可能会出现亮暗交替的显示不良状况,从而导致显示效果差。尤其在单色画面,这种亮暗交替导致的俗称“摇头纹”现象尤其明显。故如何减少这种显示效果不良,是现有技术仍需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像素阵列,包括:与第一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一类像素单元,和与第二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二类像素单元;

    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类栅极线及所述第二类栅极线连接,用于在驱动周期内,向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向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

    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源极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及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及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提供源极驱动信号;

    稳压电路,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周期内维持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基板;

    所述像素阵列,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区域内;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和所述稳压电路,均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内;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侧。

    可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的源极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的源极,与同一条所述源极线连接。

    可选地,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的所述源极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稳压电路。

    可选地,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的所述源极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稳压电路。

    可选地,所述稳压电路的尺寸,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尺寸。

    可选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

    电压跟随器。

    可选地,相同颜色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与不同的所述源极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液晶显示模组;

    或者,

    有机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模组。

    可选地,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设置有开口的容纳空间;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通过所述开口显露。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如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

    利用栅极驱动电路,在驱动周期内向与第一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一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向与第二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二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

    利用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源极线向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及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提供源极驱动信号;

    利用与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稳压电路,在所述驱动周期内维持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设置与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稳压电路,通过稳压电路在一个驱动周期内维持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可降低由于第一类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类栅极驱动信号存在相位差,在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或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变化时,第一类栅极线与源极线之间的寄生电容或第二类栅极线与源极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对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影响,提高源极驱动信号在驱动周期内的稳定性,进而降低显示区域出现“摇头纹”的几率,提高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压电路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101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显示模组101包括:像素阵列和驱动电路;像素阵列中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驱动电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栅极线(gate)20与像素单元连接,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源极线(source)131和像素单元连接。其中,像素单元10可包括红色像素单元(red,r)、绿色像素单元(green,g)及蓝色像素单元(blue,b)。位于同一行的像素单元10与相同的栅极线20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像素单元10与相同的源极线131连接。

    在电子设备中,显示模组的源极驱动电路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下边框内。随着电子设备屏占比的逐渐增大,需要减小电子设备下边框的宽度,而位于电子设备下边框内的源极驱动电路限制了电子设备屏占比的增大。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102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显示模组102包括:像素阵列、栅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其中,

    像素阵列,包括:与第一类栅极线121连接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与第二类栅极线122连接的第二类像素单元112;

    栅极驱动电路,与第一类栅极线121及第二类栅极线122连接,用于向第一类像素单元111输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向第二类像素单元112输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

    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源极线131分别与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及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112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及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112提供源极驱动信号。

    在显示模组102中,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与相同的源极线131连接,因此,相较于每一列像素单元均与不同的源极线131连接的显示模组101,显示模组102的源极线131数量减少,设置于电子设备下边框内的驱动电路数量减少,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下边框的宽度,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电路示意图。位于同一行的多个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栅极与相同第一类栅极线121连接,位于同一行的多个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栅极与相同第二类栅极线122连接,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与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与相同源极线131连接,像素阵列中像素单元的列数等于源极线131数量的2倍。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结合图3和图4,当第一类栅极线121中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为第一信号值时,对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中的红色像素单元输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

    当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为第一信号值,且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由第三信号值增加为第四信号值时,由于第二类栅极线122与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中红色像素单元的源极线131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因此图3中第二类栅极线122与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中红色像素单元的源极线131之间的寄生电容,增大了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中红色像素单元的源极线131传输的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提高了a点处电压,导致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中的红色像素单元的源极电压增大,增大了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中的红色像素单元的亮度。

    当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由第一信号值减小至第二信号值,且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为第四信号值时,由于第一类栅极线121与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中红色像素单元的源极线131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因此,第一类栅极线121与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中红色像素单元的源极线131之间的寄生电容,减小了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中红色像素单元源极线131传输的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导致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中的红色像素单元的源极电压减小,减小了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中的红色像素单元的亮度。

    因此,显示模组102在进行单色显示时,用户会观察到显示画面呈现亮暗交替的状态,在倾斜观察时更为明显,出现“摇头纹”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模组100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100包括:

    像素阵列,包括:与第一类栅极线121连接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与第二类栅极线122连接的第二类像素单元112;

    栅极驱动电路,与第一类栅极线121及第二类栅极线122连接,用于在驱动周期内,向第一类像素单元111输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向第二类像素单元112输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

    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源极线131分别与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及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112连接,用于向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及第二类像素单元112提供源极驱动信号;

    稳压电路140,与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在驱动周期内维持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

    显示模组100可包括:液晶(lcd)显示模组;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模组。例如,显示模组可包括非晶硅(a-si)lcd显示模组。

    示例性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电子设备左边框和右边框内,但是栅极驱动电路的元件数量对电子设备左边框和有边框的宽度影响较小,电子设备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在左边框和右边框预留的点胶宽度。

    因此,相较于通过同一条栅极线控制像素阵列中位于同一行的像素单元,本公开将每一行像素单元分为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并通过第一类栅极线121与第一类像素单元111连接,通过第二类栅极线122与第二类像素单元112连接,通过两类栅极线分别控制像素阵列中位于同一行的像素单元,虽然增加了栅极线的数量和栅极驱动电路的元件数量,但不会增加电子设备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宽度,不会增加显示模组的面积。

    在像素阵列中,位于同一行的像素单元中,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栅极与第一类栅极线121连接,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栅极与第二类栅极线122连接。在像素阵列中,位于同一列的像素单元的类型相同,相邻两列像素单元的类型不同,像素阵列呈现一列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与一列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依次间插排布的布局。其中,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与同一条源极线131连接。呈现相同颜色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与不同的源极线131连接。

    如此,相较于相邻两列像素单元均与不同的源极线131连接,本公开减少了源极线131的数量,进而减少了设置于电子设备下边框内源极驱动电路的元件数量与面积,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下边框的宽度,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该驱动周期包括: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驱动周期和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驱动周期。参照图4所示,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驱动周期和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驱动周期相同,且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相位与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相位不同。

    稳压电路可包括各种维持源极驱动电压在一个驱动周期内电压在预设范围内的电路或电子元器件。例如,所述稳压电路可包括:一个电压跟随器,或多个串联的电压跟随器。

    由于电压跟随器的输入阻抗高于第一阻抗阈值,输出阻抗低于第二阻抗阈值,因此电压跟随器可在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或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发生变化时,降低第一类栅极线121与源极线131之间的寄生电容、以及第二类栅极线122与源极线131之间的寄生电容对于源极线131上传输的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影响,保证输入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的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等于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其中,第一阻抗阈值大于第二阻抗阈值。

    在一个驱动周期内,通过对第一类像素单元111施加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对第二类像素单元112施加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可完成对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栅极开启到栅极关闭的一次扫描。

    示例性地,电压跟随器可包括射极跟随器。图6是一种射级跟随器的示意图。其中,ui为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电压值,uo为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端电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线131上,设置有一个稳压电路。

    如图5所示,连接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线131上,设置有一个稳压电路140。当每条源极线131与一个稳压电路连接时,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源极线131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电路140的输出端与相邻的一列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以及一列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连接,即位于同一列的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与位于同一列的各第二类像素单元112共用一个稳压电路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线131上,设置有多个稳压电路140。

    示例性地,对于相邻设置的一列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一列第二类像素单元112,可包括多个像素阵列区。其中,每个像素阵列区可包括:一个像素单元对,或者多个像素单元对。此处,一个像素单元对包括:在相邻设置的一列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一列第二像素单元112中,且位于同一行的一个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一个第二类像素单元112。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像素阵列区中包括的像素单元对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跟据实际设计需求设置每个像素阵列区中像素单元对的数量,并根据像素阵列区的分布设置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设置灵活性高。

    在每个上述像素阵列区中,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与同一个稳压电路140相连。即位于同一像素阵列区中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与第二类像素单元112共用一个稳压电路140。

    相较于相邻设置的一列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一列第二类像素单元112共用同一个稳压电路140,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相邻设置的一列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一列第二类像素单元112划分为多个像素阵列区,并在每个像素阵列区中均设置一个稳压电路140,使得位于同一个像素阵列区中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供用一个稳压电路140,缩短了第一类像素单元111与稳压电路140之间的距离,并缩短了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与稳压电路140之间的距离,减小了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与稳压电路140输出端之间的传输线长度,也减小了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与稳压电路140输出端之间的传输线长度,降低了该传输线的电阻对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影响,保证了稳压电路140对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维持效果。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示意图,其中,每个像素阵列区包括一个像素单元对。如图7所示,连接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线131上,设置有多个稳压电路140。设置在相邻两行像素单元之间的稳压电路140的输入端140a与前一行像素单元的稳压电路140的输出端140b连接,设置在相邻两行像素单元之间的稳压电路140的输出端140b与后一行像素单元的稳压电路140的输入端140a连接。

    即在由相邻设置的一列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组成的区域中,每个像素单元对中的一个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均与同一个稳压电路140相连,且不同像素单元对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源极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与不同的稳压电路140相连。如此,进一步缩短了位于同一列中的各个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与稳压电路140的输出端140b之间的距离,并缩短了位于同一列的各个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与稳压电路140的输出端140b之间的距离,减小了第一类像素单元111的源极与稳压电路140的输出端140b之间的传输线长度,也减小了第二类像素单元112的源极与稳压电路140的输出端140b之间的传输线长度,进一步降低了该传输线的电阻对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影响,保证了稳压电路对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维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与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示例性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可包括:45度、90度、120度、145度等。例如,当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为90度时,第一类栅极线121传输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类栅极线122传输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时序关系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当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为90度时,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由第二信号值增加至第一信号值的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由第三信号值增加至第四信号值的第二时间,且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的时间差为驱动周期的四分之一。

    本公开可通过调整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与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实现与通过一条栅极线控制一行像素单元组成的显示模组相同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

    基板110;

    像素阵列位于基板的第一区域1100内;

    栅极驱动电路120、源极驱动电路130和稳压电路140,均位于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200内;其中,第二区域1200位于第一区域1100的外侧。

    该基板110可包括各种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可包括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

    参照图8所示,第二区域1200可位于第一区域1100的右侧以及第一区域1100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区域1200,可位于该基板110上除第一区域1100之外的其他任意区域。

    本实施例通过将像素阵列、稳压电路140、栅极驱动电路120、源极驱动电路130设置在基板110上,并将稳压电路140与源极驱动电路130设置在基板110的相同区域,可缩短源极驱动电路130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140的输入端之间的传输线长度,降低该传输线的电阻对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影响,保证稳压电路140对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维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稳压电路的尺寸,小于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之间的间隙尺寸。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尺寸小于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之间的间隙尺寸的稳压电路140,可将该稳压电路140设置于相邻的第一类像素单元111和第二类像素单元112之间的间隙中,如此在不影响显示模组100的原始像素阵列布局的情况下,在显示模组100中引入了稳压电路140,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强,且提高了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设置有开口的容纳空间;

    显示模组100,位于容纳空间,且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通过开口显露。

    本公开通过设置与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稳压电路,通过稳压电路140在一个驱动周期内维持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可降低由于第一类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类栅极驱动信号存在相位差,在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或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变化时,第一类栅极线121与源极线131之间的寄生电容或第二类栅极线122与源极线131之间的寄生电容对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影响,提高源极驱动信号在驱动周期内的稳定性,进而降低显示区域出现“摇头纹”的几率,提高显示效果。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9所示,该显示方法应用于包括显示模组100的电子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利用栅极驱动电路,在驱动周期内向与第一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一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向与第二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二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

    s200:利用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源极线向第一类像素单元及第二类像素单元提供源极驱动信号;

    s300:利用与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稳压电路,在驱动周期内维持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

    本公开通过设置与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稳压电路,通过稳压电路在一个驱动周期内维持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可降低由于第一类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类栅极驱动信号存在相位差,在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或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变化时,第一类栅极线121与源极线131之间的寄生电容或第二类栅极线122与源极线131之间的寄生电容对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的影响,提高源极驱动信号在驱动周期内的稳定性,进而降低显示区域出现“摇头纹”的几率,提高显示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阵列,包括:与第一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一类像素单元,和与第二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二类像素单元;

    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类栅极线及所述第二类栅极线连接,用于在驱动周期内,向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向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源极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及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及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提供源极驱动信号;

    稳压电路,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周期内维持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基板;

    所述像素阵列,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区域内;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和所述稳压电路,均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内;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的源极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的源极,与同一条所述源极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的所述源极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稳压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的所述源极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稳压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压电路的尺寸,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包括:

    电压跟随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相同颜色的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与不同的所述源极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液晶显示模组;

    或者,

    有机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设置有开口的容纳空间;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通过所述开口显露。

    12.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包括:

    利用栅极驱动电路,在驱动周期内向与第一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一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向与第二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二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利用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源极线向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及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提供源极驱动信号;

    利用与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稳压电路,在所述驱动周期内维持所述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显示模组包括:像素阵列,包括:与第一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一类像素单元,和与第二类栅极线连接的第二类像素单元;栅极驱动电路,与第一类栅极线及第二类栅极线连接,用于在驱动周期内,向第一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向第二类像素单元输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源极驱动电路,通过源极线分别与第一类像素单元及第二类像素单元连接,用于向第一类像素单元及第二类像素单元提供源极驱动信号;稳压电路,与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在驱动周期内维持源极驱动信号的信号值。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鹏;刘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7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