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箜篌转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21


    本发明涉及乐器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箜篌转调系统。



    背景技术: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现代,随着箜篌结构的逐步改进,如图1所示,现有的箜篌结构主要包括前柱1a,杠杆护套2a,双排弦轴3a,弦钉4a,共鸣箱5a以及连接在双排弦轴3a上的钢丝尼龙弦6a,共鸣箱5a上带有拾音器接线孔7a,拾音器接线孔7a通过音频线连接扩音器,现有箜篌结构存在的一个弊端在于:双排弦轴上的钢丝尼龙弦的松紧度不能较好的调节,钢丝尼龙弦安装后,整体的音调无法进行有效调控,本专利基于该技术问题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箜篌转调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箜篌转调系统,包括两个转调板,安装在转调板上的上排弦轴、下排弦轴以及弦钉,箜篌的钢丝尼龙弦的一端与上排弦轴或下排弦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调板上设有多个与钢丝尼龙弦对应的琴弦松紧调节机构,琴弦松紧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在两个转调板之间的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与转动轴中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曲臂,与第一曲臂铰接的第二曲臂以及与第二曲臂铰接的第三曲臂,第三曲臂通过连接杆连接转动手柄,转动手柄位于转调板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第二曲臂上铰接多个第一曲臂,转动手柄通过第二曲臂带动多个第一曲臂同步转动,第一曲臂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轴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曲臂与转动轴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上排弦轴、下排弦轴以及弦钉的数量与钢丝尼龙弦的数量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琴弦松紧调节头包括固定在转动轴端部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松紧调节杆,所述钢丝尼龙弦位于两个松紧调节杆之间,转动轴带动两个松紧调节杆转动时,任意一个松紧调节杆抵触钢丝尼龙弦并控制绷紧幅度。

    进一步,两个转调板分别为外侧转调板和内侧转调板,外侧转调板和内侧转调板相互平行,转动轴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分别位于外侧转调板和内侧转调板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上排弦轴和下排弦轴在转调板上正反向安装,外侧转调板上的钢丝尼龙弦端部与下排弦轴连接,内侧转调板上的钢丝尼龙弦端部与上排弦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系统对钢丝尼龙弦的松紧度进行调节时,拧动转动手柄,转动手柄带动第三曲臂摆动,第三曲臂带动第二曲臂摆动,第二曲臂通过第一曲臂带动多个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跟着对应转动,琴弦松紧调节头转动时,两个松紧调节杆对应转动,两个松紧调节杆形成类似卡爪的结构抵触钢丝尼龙弦并控制绷紧幅度,从而控制钢丝尼龙弦的松紧度,达到音调调节的目的,该系统适合不同类型的箜篌结构使用,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箜篌的演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箜篌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琴弦松紧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琴弦松紧调节机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一种箜篌转调系统,包括两个转调板,两个转调板分别为外侧转调板1和内侧转调板2,外侧转调板1和内侧转调板2相互平行,安装在转调板上的上排弦轴3、下排弦轴4以及弦钉5,箜篌的钢丝尼龙弦的一端与上排弦轴3或下排弦轴4固定连接,转调板上设有多个与钢丝尼龙弦对应的琴弦松紧调节机构,琴弦松紧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在两个转调板之间的转动轴6,设置在转动轴6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与转动轴6中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曲臂7,与第一曲臂7铰接的第二曲臂8以及与第二曲臂8铰接的第三曲臂9,第三曲臂9通过连接杆10连接转动手柄11,转动手柄11位于转调板的外侧,转动轴6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分别位于外侧转调板1和内侧转调板2的外侧。

    进一步,第二曲臂8上铰接多个第一曲臂7,转动手柄通过第二曲臂8带动多个第一曲臂7同步转动,第一曲臂7通过转动轴6带动转动轴6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转动。

    其中,第一曲臂7与转动轴6的数量一一对应,上排弦轴3、下排弦轴4以及弦钉5的数量与钢丝尼龙弦的数量一一对应。

    琴弦松紧调节头包括固定在转动轴6端部的安装板12,设置在安装板12上的两个松紧调节杆13,钢丝尼龙弦位于两个松紧调节杆13之间,转动轴6带动两个松紧调节杆13转动时,任意一个松紧调节杆13抵触钢丝尼龙弦并控制绷紧幅度。

    进一步,上排弦轴3和下排弦轴4在转调板上正反向安装,外侧转调板1上的钢丝尼龙弦端部与下排弦轴4连接,内侧转调板2上的钢丝尼龙弦端部与上排弦轴3连接。

    该系统对钢丝尼龙弦的松紧度进行调节时,拧动转动手柄11,转动手柄11带动第三曲臂9摆动,第三曲臂9带动第二曲臂8摆动,第二曲臂8通过第一曲臂7带动多个转动轴6转动,转动轴6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跟着对应转动,琴弦松紧调节头转动时,两个松紧调节杆13对应转动,两个松紧调节杆13形成类似卡爪的结构抵触钢丝尼龙弦并控制绷紧幅度,从而控制钢丝尼龙弦的松紧度,达到音调调节的目的,该系统适合不同类型的箜篌结构使用,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箜篌的演奏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箜篌转调系统,包括两个转调板,安装在转调板上的上排弦轴、下排弦轴以及弦钉,箜篌的钢丝尼龙弦的一端与上排弦轴或下排弦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调板上设有多个与钢丝尼龙弦对应的琴弦松紧调节机构,琴弦松紧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在两个转调板之间的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与转动轴中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曲臂,与第一曲臂铰接的第二曲臂以及与第二曲臂铰接的第三曲臂,第三曲臂通过连接杆连接转动手柄,转动手柄位于转调板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箜篌转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臂上铰接多个第一曲臂,转动手柄通过第二曲臂带动多个第一曲臂同步转动,第一曲臂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轴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箜篌转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臂与转动轴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上排弦轴、下排弦轴以及弦钉的数量与钢丝尼龙弦的数量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箜篌转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弦松紧调节头包括固定在转动轴端部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松紧调节杆,所述钢丝尼龙弦位于两个松紧调节杆之间,转动轴带动两个松紧调节杆转动时,任意一个松紧调节杆抵触钢丝尼龙弦并控制绷紧幅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箜篌转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转调板分别为外侧转调板和内侧转调板,外侧转调板和内侧转调板相互平行,转动轴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分别位于外侧转调板和内侧转调板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箜篌转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弦轴和下排弦轴在转调板上正反向安装,外侧转调板上的钢丝尼龙弦端部与下排弦轴连接,内侧转调板上的钢丝尼龙弦端部与上排弦轴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箜篌转调系统,包括两个转调板,安装在转调板上的上排弦轴、下排弦轴以及弦钉,箜篌的钢丝尼龙弦的一端与上排弦轴或下排弦轴固定连接,转调板上设有多个与钢丝尼龙弦对应的琴弦松紧调节机构,琴弦松紧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在两个转调板之间的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两端的琴弦松紧调节头,与转动轴中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曲臂,与第一曲臂铰接的第二曲臂以及与第二曲臂铰接的第三曲臂,第三曲臂通过连接杆连接转动手柄,转动手柄位于转调板的外侧;该系统适合不同类型的箜篌结构使用,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箜篌的演奏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莉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汝意乐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701.html

    最新回复(0)